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及试卷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考试说明解读

高考考试说明解读

【语文】考试说明“两处修改”不可忽视■说明解读:今年《考试说明》语文科与2012年相比,稳中有变。

变化的部分学生要注意区别对待。

一是轻松应对“新增5篇”。

我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阅读积累与语言积累,2013年新增了5篇要求背诵的篇目,它们均选自初中所学,对同学们而言印象还较为深刻,背诵不会太困难。

二是灵活看待“参考题例”。

2013年把“参考试卷”改为“参考题例”,并增加了“说明”;而且,“参考题例”中,只标明了每一大题的赋分情况,而每一个小题之后却没有具体赋分,这些都说明“参考题例”仅仅是一种参考,而非样板,这就给高考出卷提供了更灵活的空间。

建议同学们千万不要“对号入座”,据此限定自己的复习范围,而是应当按照《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所规定的考点,逐一落实。

三是不能忽略“两处修改”。

第一处是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解说由原来的“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委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为规范”改为“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为规范”。

第二处是将“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部分中例3的“参考答案”中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民主思想和封建传统出现斗争的一出作品”改成“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民主思想和封建传统斗争的一出作品”。

这两处文字的修改,明显使句子表达更准确,这也可以表明一种导向: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所以,建议同学们千万不能忽略“语言运用”相关知识点的复习。

■复习建议:同学们应当根据自身不足,对薄弱知识点再次强化,习题贵在“精”而不是“多”,先保“质”再保“量”;但是,千万不能“顾此失彼”,其它知识点的复习也应当适当安排;同时跟进完卷训练,尽量按照高考时间限时完成,保证考试感觉;在最后阶段(高考前一个月)应当更注重记忆类的知识巩固。

【数学(文)】考试说明有三处微调■说明解读:今年数学(文科)的《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有三个地方做了微调。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

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新课标版-化学卷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考试科目、时长和分值理科综合I.试卷结构一、试卷结构和题型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

第I卷为选择题(单选),第II卷为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科目。

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20分、化学100分、生物80分。

三、试题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

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要求化学思想方法是对化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是反映化学学科规律和特点的哲学思想。

在中学阶段,化学思想方法渗透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

比如“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分类与比较;假说、模型与实验;以及定性与定量、宏观和微观、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分与合等相结合”的哲学方法始终贯穿于中学化学知识建立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必须与化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

2.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①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024年高考英语真题完全解读(全国甲卷)(真题解读)

2024年高考英语真题完全解读(全国甲卷)(真题解读)

2024年高考英语真题完全解读(全国甲卷)适用省份四川、西藏、陕西、青海、宁夏、内蒙古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总之,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们不要加大练习量。

在这个时候,学生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方式,最重要的是以平常心去面对考试。

听力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英语试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 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 每小题1. 5分, 满分7. 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 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 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are the speakers going?A. A new restaurant.B. A convenience store.C. Their office.2. When is the class presentation according to Vicky?A. On Thursday.B. On Wednesday.C. On Tuesday.3. Why does the woman make the call?A. To check the price.B. To make an apology.C. To cancel her order.4.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A. Husband and wife.B. Boss and employee.C. Salesperson and customer.5.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A. Their move to a new place.B. Tom's friends at school.C. A sports center.第二节(共15小题; 每小题1. 5分, 满分22. 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江苏高考化学考试说明变化解读

江苏高考化学考试说明变化解读

江苏高考化学考试说明变化解读2021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新奇出炉,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获悉,这套“说明”对2021年高考的考点范畴、能力要求都有明确表述,考试院还在全省范畴邀请学科闻名教师对“说明”进行解读。

语文老师提醒考生作文要注重情感与理性的个性化表达;数学老师建议,复习中要重视运算,比较不同的算法,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英语老师表示,今年的作文新添“文字+图表”的形式,技能训练要关注“话题”……各学科考试说明: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从稳固中看微调在选择中求高效一、要紧变化及意义江苏省2021年高考说明(化学科)整体稳固,局部微调。

命题指导思想略有变动,将命题原则归入首段,再从命题理念、命题内容和命题特色三点进行阐述,整合后编写脉络更加清晰,有利于一线教师的明白得和把握。

考试内容及要求有10处内容进行了微调,让要求更明确、文字更精炼、文本更规范、示例更典型,其中3处变化值得一线教师在备考复习中重点关注。

1. p30,关于技能要求层次中“综合应用”表述的调整,说明今后可能会更加注重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区分学生学科能力的高低。

2. p31,化学差不多概念和差不多理论⑧中用“明白得物质的量”替换“明白得摩尔(mol)”。

决不能简单明白得为对摩尔(mol)不作要求,“明白得物质的量”这一要求中自然包含对其单位“摩尔(mol)”的明白得。

3. p36,典型题示例中用2021年高考试卷的第3题替换了2021年高考试卷第6题(围绕NA运算与判定),提示“围绕NA运算与判定”的考查方式可能会有所调整二、复习建议鉴于江苏高考化学命题的稳固性和等级评判的特点,基于减轻备考负担,提升复习效率的宗旨,提出以下四点复习建议。

1.依据学情明确目标依据学生基础明确备考目标,制定备考策略。

以冲A为目标,需全面夯实必备知识,不留知识盲点,全面提升学生能力,不留能力死角;以达B为目标,应对比测试重点梳理知识,不求面面俱到,针对测试热点强化训练,不必分分计较。

《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与高考内容相关性的探究 (自动保存的)

《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与高考内容相关性的探究 (自动保存的)

《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变化与高考试卷内容相关性探究宁国市津河中学杨祥海2012、3、52006年安徽省开始自主命题,依据的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安徽省考试说明》。

2006年至2008年《安徽高考说明》只是在全国《考纲》的基础上微调,变化不大,因而高考试卷结构与内容比较平稳。

2008年至2011年的安徽省《考试说明》在内容上有着很大的变化,因而高考试卷结构与内容有着明显的差异,以下着重从总体变化、具体变化、分年度相关性比较、备考启示四个角度进行一点探究。

一、《考试说明》总体变化1、《考试说明》内容结构:2008年《考试说明》由“考试性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题型示例”五部分组成;2009年至2011年,《考试说明》由“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和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四部分组成。

2、《考试说明》对能力层级的解释:2008年只是简单罗列,没有展开;2009年开始,对不同板块内容按能力层级分条叙述,目标要求具体详尽。

3、《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2008年,“题型示例”单列,按选择题(语音、字形、成语、病句、语言表达)、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顺序列举了56道考题,其中包括标点符号、科技类说明文、话题作文示例。

2009至2011年,“题型示例”按《考纲》能力层级的每一小点列举,依次是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文学类文本)、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应用、作文。

三、题型示例的变化与高考内容的相关性比较表四、备考启示:1、从“题型示例”变化中我们看到了以下规律:一是采纳了许多上一年的语文高考题例;二是更多取用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课改前沿省份的高考题例;三是大量选用全国卷题例;四是增加了安徽卷题例;五是作文题示例大多为上一年高考题,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有所侧重。

六年自主命题,可以清晰地看到,安徽卷一直与全国卷尤其全国课标卷保持密切关系。

因此,在复习迎考时多精做以上省市的高考真题尤为必要。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示例题答案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示例题答案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由原
文“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可知,刘敞“折服”皇帝的方式
不是“犯颜直谏”而是“讽谏”。
▪ 9. (1)①【答案】(走这条路线)非常直接又不费力气, 不需要多天就可以到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老路?

②【答案】王甲知道(刘敞)可以为自己洗刷罪名,
敞既惊骇又羞愧地说:“确实这样。只是自与大宋通好以来,设置驿站的路线
就是这样,不敢变更。”顺州的山里面有怪异的野兽,长得像马却吃老虎豹子,
契丹人不能认识这种动物,就来问刘敞。刘敞回答:“这就是人们说的‘駁’”
给他们描述駁的声音外形,并背诵《山海经》《管子》的部分内容使契丹人了
解这种动物,契丹人更加的感叹佩服。刘敞出使契丹国回来,请求治理扬州。
却很少”。 ③朴素。语言朴素自然,平实客观。如“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读起 来亲切自然。 ④生动。有些句子运用了修辞,如“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用了 拟人手法,形象生动。
(4)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 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探究能力。本文是对重水作介绍说明 的科普文,文章的标题为“古怪的重水”,“古怪”既彰显出了重水的特 性,又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从这个角度看,本文的标题合适。如认为不合适, 可阐述“古怪”有违文体特征等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一:合适。 ①“古怪”一词形象生动,能够引起读者兴趣。 ②“古怪”准确地表现了重水稀奇少见的特点。 ③正文重点写重水与普通水在特性、功用方面的巨大差异,文题一致。 ④重水有多种用途,它既可以用来制造武器,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也可以 用于工农业生产,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答出两条即可) 示例二:不合适。 ①虽写了重水与普通水不同的一些特性,但最终目的是写重水的用途,题 文不符。 ②科技说明文应讲究客观性,而“古怪”一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 ③重水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物质,具有它自身的特性,无所谓“古怪”。 ④重水与水相似,却比水重,所以称为“重水”并不“古怪”。(答出两条 即可)

北京高考物理考试说明分析解读

北京高考物理考试说明分析解读

北京高考物理考试说明分析解读2021年北京高考理综试卷中各科目所占分值以及题型与2021年是相同的。

且15年考试说明中对物理科目的考核目标、考试能力要求、考试范畴与要求也都与2021年是完全一致。

这说明15年北京高考物理试卷的命题思路,应该是以稳为主,可不能较14年的命题思路有大的调整。

而所要考察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也可不能有大的变化,这对高三考生的备考而言,应该是一个好消息,同学们的备考打算不需要做大的调整。

而从考试说明中给出的参考样题来看,实验题目样题保持不变,其它题型要紧有以下几个变化:1.选择题目删除了比较简单的,考察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的2021年第16题,增加了两道14年的新题,分别是14年的18题,着重考察联系生活、灵活应用知识,以及14年的第19题,注重考察演示实验和逻辑推理能力。

新增样题如下:2.在综合运算题目中,去掉了考察霍尔效应的2021年第23题,这道题目尽管与应用相关,但过于抽象,考生专门不容易明白得,同时增加了14年的两道新题,分别为涉及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知识点,深入考察同学的知识的明白得和应用的14年第23题,以及设计电磁感应,考察同学们同意新知识与分析建模能力的14年第24题。

新增样题如下:国务院最新印发的指导意见(也是招生考试改革的最重要的指导文件)中,关于高考内容明确规定了"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摸索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年高考命题的思路,事实上差不多在朝着那个方向调整。

而从今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增的样题来看,着重增补了专门多14年高考的新题目,同时这些题目均与"考察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考察学生独立摸索,分析建立模型",以及考察同学的实验能力与联系实际的能力相关。

这也将是15年高考命题思路调整的重点。

15年北京高考物理中,在题型与命题思路差不多稳固的前提下,题目有可能更加的灵活,与生活的联系更紧密,脱离老师在课堂上总结的固定模型,需要考生独立分析解题的题目也会更多。

高三理科考试试卷分析

高三理科考试试卷分析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14-B .12-C .34-D .1-【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

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OB ,OC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与OA 的夹角和OB 与OC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 ,OB ,OC 表示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度0.79 箭头、方框不能少
环节的描述要准确
2009 年 3 月高考试题 23、如图(a)-(e)所示为普通台扇待装配的零
部件,图(f)-(h)为装配过程的部分示意图。
(1)请根据示意图画出装配(a)-(e)所示零部件的流 程方框图。 (2)该装配流程中各步骤之间的时序具有 (填 “可”或“不可”)颠倒的特征
6.应用能力
会举一反三地使用所掌握的技术。 能利用所学的技术解决简单的生产及日
常生活中的问题。
考试内容的要求:
通用技术高考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
要求,分为Ⅰ、Ⅱ两个层次: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
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其 中的技术思想方法,能够进行叙述和解 释,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
4.试验能力
能根据技术需要或设计要求对产品进
行技术试验,能写出试验报告。 能通过试验发现问题,能在分析试验 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或优化 方案。
5 .评价能力 能根据技术与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正确评价
技术作品。 会判断技术的价值,分析技术存在的问题, 并写出评价报告。 能在多个方案中选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 方案。
一定的难度梯度
科学性
照顾城乡差异 依据教材
课标 指导意见的要求
2008年10月高考试卷得分情 况:
选择题平均扣5分
非选择题得分值
21题 22题 23题 24题
25题
5.28(共6分) 5.41(共6分) 4.75(共6分) 4.91(共6分) 4.33(共6分)
二次高考试卷非选题分析:
21.根据立体图,补全俯视图和左视
图中所缺漏的图线。 难度0.88
要注意:对齐、虚实线、不遗漏、不多
画。 部分考生对三视图的画法掌握不理想没 有做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 建议加强三视图练习。
2009年3月高考试题
21、根据立体图补全三视图中所缺
2008年10月高考试卷分值按 项 目 题号 分值 比重 56%(57%) 技术与设计1单元分布:58(57)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1 2 ( 2) 2%(6%)
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 评价 考 试 内 容 分 布 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第五章 方案的构思及其方 法 第六章 设计图样的绘制
2008 年 10 月高考试题 24.小王同学见到一位老人骑着自行车在
小路上行使(如图所示)。为了优化该自 行车系统,小王想出了一下措施: ①提高鞍座的弹性;②调整鞍座的高度; ③在车架上增加减震装置;④调节轮胎充 气量到适中;⑤提高刹车的可靠性;⑥将 车架上的斜杠改为横杠;⑦将简易链条罩 改为封闭式;⑧在自行车后部装一个车篓; 难度0.82 ⑨调高车把的高度。 分析上述九项措施,在下列“▲”处填写
的图线。
2008年10月高考试题
22.现代汽车普遍采用了高靠背座椅
(见附图页),座椅靠背的角度可以 调节,座椅上配有安全带,通道两边 座椅的扶手可翻转以方便旅客进出。 请从人机关系的角度评价分析: (1)哪些设计体现了高效目标? (2)哪些设计体现了舒适目标? (3)哪些设计体现了安全目标?
2009 年 3 月高考试题 22、普通折叠自行车通常采用车架中部折
4、17、18
6(6)
42(43)
6%(6%)
43%(43%) 1%(14%) 10%(9%)
9、10、11、26(2) 12(14) 12、13、23 16、24 10 (9)
说明:()内的为 2008年浙江省会考卷的分析数据 8 (4) 10%(4%)
历次试卷知识点分布比较:
历次试卷知识点分布比较:
叠方式,如图所示的折叠电动自行车改为 后轮和车座同时反向折叠,折叠后尺寸更 小。采用具有国内发明专利的超小型轮式 电机,减小了车的体积与质量。该车具有 电动和人力两种驱动方式,可以延长电池 的使用寿命,减少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车架采用可回收的铝合金材料,座垫、车 轮、踏脚等均采用通用件。该车的限速功 能符合行业标准。请从设计原则的角度评 价:
2、3、15、26(1) 12 (13)
5、22、27(3) 12 (11) 0(0) 6、8、27(1) 7、21、27(2) 8(2) 28(21)
12%(13%)
12%(11%) 0%(0%) 8%(2%) 28%(21%)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技术与设计2 第一单元 结构与设计 第二单元 流程与设计 第三单元 系统与设计
通用技术高考考什么?
突出考核学生的学科能力。
能理解所学技术知识的要点,把握各种
1.理解能力
技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 知识结构。 能运用所学技术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 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技术问题进行解释、 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 论。 能理解技术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因素。
能发现并明确有价值的问题。
2.设计能力
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术图样,能用常用的技术 语言表达设计思想。 能用恰当的方式交流设计思想,并能在交 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
3.制作能力
艺。 能正确地选择常用的工具,正确、安全 地进行操作,制作出简单产品的模型或 原型。
高考试卷题型结构:
“技术与设计1”约占50%,
“技术与
设计2”约占50%。
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
中非选择题包括:
读图作图题(可能包括读图题、作图题
等) 分析评价题(可能包括分析题、评价题
高考试卷命题分析: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一
般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和2008年10月高考试卷相比,2009年3月高 考试题无论选择题还是非选题难度都有提 高。 命题考虑到:
注意解题方法 (1)注意用专业术语回答。
(2)借鉴题目本身的叙述。
(3)问什么,答什么,言简意骇。并
且针对性强。(阅卷,速度快)
2008 年 10 月高考试题 23.周艳同学准备用木材制作一个简易小
书架(如图所示),该书架有两个支撑托 架和一块搁板组成,周艳设计的制作流程 如下: 请补充漏写的环节,在有“▲”处添上相 应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