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白天和黑夜

合集下载

幼儿园《白天和黑夜》教案

幼儿园《白天和黑夜》教案

幼儿园《白天和黑夜》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日夜交替的现象。

2.培养幼儿观察天象的能力。

3.让幼儿明确日间和夜间的不同特点。

4.提高幼儿对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内容1.日夜变化的原因。

2.白天和黑夜的不同特点。

3.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活动。

教学重点1.让幼儿了解日夜交替的原因和现象。

2.培养幼儿对不同时间段内的环境变化的观察能力。

3.让幼儿认识到日间和夜间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1.让幼儿理解太阳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2.让幼儿认识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让幼儿了解日夜交替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教学方法1.观察法:带领幼儿观察日和夜的变化。

2.引导发现法:引导幼儿发现日和夜有何不同。

3.讲解法:通过形象化的教学和互动问答让幼儿理解日夜变化的原因和现象。

教学器材1.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关于太阳、地球、日和夜的图片,简要讲解太阳的作用和地球的自转公转。

2.模拟太阳和地球的实物,可是用棉球、简易制作的模型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导回忆•引导幼儿回忆自己从家里来到幼儿园的路上的变化(天亮了什么色,天黑了什么色)•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可在家庭中做些什么事情(看电视?玩玩具?)•询问幼儿可否看到太阳,太阳什么时候会出现?第二步:观察太阳•拿出模拟太阳的实物,带领幼儿观察太阳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细节。

•讲解太阳的作用,如给我们带来阳光、温暖、光亮等。

第三步:地球自转公转•引导幼儿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每转一圈我们就有了一天(24小时)。

•引导幼儿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大概需要365天。

•引导幼儿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从西向东),带领幼儿模仿地球自转的动作。

第四步:日夜变化•通过实物模拟或图片展示,讲解日夜变化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常与太阳相对的一面是夜晚,与太阳同侧的一面是白天。

•带领幼儿观察不同时段环境的变化,如鸟儿飞回巢里,人们回家休息等。

第五步:巩固和拓展•了解关于日常生活中早、中、晚三个时段的活动:起床、三餐、午睡、睡觉等。

中班科学教案白天黑夜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白天黑夜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白天黑夜反思标题:中班科学教案白天黑夜反思引言:白天和黑夜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时段。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理解白天黑夜的概念对他们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通过科学教学,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理解白天和黑夜的特点以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本文将反思中班科学教案《白天黑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幼儿对这一主题的深入理解。

一、教案内容回顾中班科学教案《白天黑夜》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幼儿认识到白天和黑夜是周期性的变化。

2. 太阳的运动:通过模拟太阳的运动轨迹,让幼儿了解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规律。

3. 与白天黑夜相关的活动和现象:通过讨论和实践,展示白天黑夜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的影响。

二、教学方法评价1. 观察讨论法:此教学方法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和讨论,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观察天空颜色、太阳位置等变化,幼儿能够形成直观的感知,并主动发表意见和建立自己的理解。

2. 模拟演示法:对于幼儿来说,抽象的概念和图像并不容易理解。

通过模拟太阳的运动轨迹,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形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太阳运动和白天黑夜的变化规律。

3. 讨论实践法: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幼儿能够加深对白天黑夜的认识。

例如,利用幼儿园的布置,模仿白天和黑夜的环境,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到白天和黑夜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改进建议1. 多样化的观察和实践活动:可以引入更多的观察和实践活动,以提高幼儿对白天黑夜的认知。

例如,制作一个太阳指南针,通过观察指南针的指向,判断太阳的位置和时间;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天空的变化、感受阳光的温暖等。

2. 引导思考和总结:在观察和实践活动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总结。

例如,提出问题:“为什么夜晚看不到太阳?”、“白天适合什么活动?”等,让幼儿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巩固对白天黑夜的理解。

3. 亲子合作:可以邀请幼儿的家长参与到观察和实践活动中,与幼儿一同观察天空、感受白天黑夜的变化。

2024年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5篇

2024年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5篇

2024年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5篇科学《白天和黑夜》教案篇11、认识白天和黑夜,了解知道白天、黑夜的主要特征。

2、在快乐的游戏中正确区分白天和黑夜。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1、多媒体课件2、白天、黑夜的大背景图各一张、画有白天、黑夜特征的小图片若干。

3、幼儿游戏操作卡片若干(约每人一份)、游戏大转盘一个。

一、“白天真热闹”,通过小视频认识白天及白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1、出示手偶太阳,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提问:这是谁?它会在什么时候出来玩?白天到了,都有谁会和太阳公公一起玩?2、观看小视频,了解白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提问:太阳公公出来了,白天到了,都有谁醒来了?3、出示白天的背景图,幼儿边说教师边将对应图片粘贴到背景图上。

4、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对照图片再次感知“白天真热闹”二、“黑夜静悄悄”,通过小视频认识黑夜及黑夜里人们的活动。

1、出示手偶月亮,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提问:这是谁?它会在什么时候出来?黑夜到了,小朋友都会做什么呢?2、观看小视频,了解黑夜里人们的活动。

提问:月亮婆婆出来了,黑夜到了,都有谁睡着了?3、出示黑夜的背景图,幼儿边说教师边将对应图片粘贴到背景图上。

4、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对照图片再次感知“黑夜静悄悄”三、通过多个快乐游戏,正确区分白天和黑夜1、快乐大转盘:通过大转盘旋转,辨别图片内容是白天还是黑夜提问:这是白天还是黑夜的秘密?图片上画的是什么?谁能帮小象找一个白天(黑夜)的秘密?2、找“白天”和“黑夜”:幼儿每人从大口袋里摸一张图片,同伴间交流图片的内容,说说自己拿的是白天还是黑夜的小秘密,然后粘贴到相应的背景图上。

3、找“太阳”“月亮”。

幼儿每人一张卡片,根据卡片中小朋友的活动,选择判断应该粘贴太阳还是月亮。

4、游戏“太阳和月亮”:幼儿每人一个太阳、一个月亮的手偶,教师手持图片,边走边念儿歌,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判断,然后高举太阳或月亮。

《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教案

《白天与黑夜》教案《白天与黑夜》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知道白天和黑夜是轮流变化的。

2.能用绘画表现在同一地点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景象。

活动准备:1.课件《白天和黑夜》。

2.地球仪(在地球仪的中国地域上贴一红五星)、手电筒,活动前设法让活动室的光线暗淡一些。

3.黑色卡纸及白色铅画纸幼儿人手各一张(依据幼儿的情况尽量选择小一些的纸),油画棒或蜡笔若干,胶水或双面胶、短绳。

活动过程:一、讨论、实验:白天和黑夜1.请幼儿讨论:黑夜是怎么来的?白天和黑夜是怎样轮换的?"出自:屈;老.师"可点击“白天黑夜的轮换”。

2.教师出示地球仪,请幼儿找到中国的位置,然后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距离的一侧。

教师操纵地球仪自转,并对幼儿解释,手电的光就像是太阳光。

当中国地域对着光源时,请幼儿说中国是白天还是夜晚。

当中国地域背离光源时,再请幼儿判断中国是白天还是夜晚。

教师继续转动地球,让幼儿观察并判断白天、夜晚的转换情况。

请几位幼儿操作尝试这个试验。

二、绘画操作:白天和黑夜1.请幼儿说说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用语言描述同一场景在白天和黑夜呈现出的不同景象。

教师注意引导:白天和黑夜各有各的特点,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是很美好的时光。

3.教师给幼儿分发绘画工具,请他们在白纸上和黑纸上分别画出任意一个地点白天和黑夜不同的情景。

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作品完成后,请他们把黑白两幅作品的背面互相粘贴,并在中间夹上绳子(如图)。

作品《白天与黑夜》便完成了。

三、分享与展示1.请幼儿展示和交流作品。

2.将作品穿起来挂在教室中。

活动反思:白天和黑夜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自然现象,大班孩子对于这一现象并不陌生,虽然自己每天都在经历着白天和黑夜的转换,但是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同时他们对于神秘的宇宙会十分感兴趣。

日夜的变化的理论如果单纯的讲给幼儿听,是很抽象的。

《白天与黑夜》教案「篇二」活动目标:学会儿歌,了解白天黑夜不同的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白天和黑夜》范文

中班科学教案《白天和黑夜》范文

中班科学教案《白天和黑夜》范文第一篇:中班科学教案《白天和黑夜》范文◆活动目标1.理解白天与黑夜的含义。

2.能正确运用白天与黑夜的时间词汇。

3.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白天黑夜》挂图、《白天黑夜》游戏卡(见教具盒)。

◎《白天黑夜》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

◆活动过程☆感知依次出示《白天黑夜》中太阳、月亮、星星游戏卡,引发幼儿说出标志图表示的时间。

教师:太阳挂在天空中,说明是白天还是黑夜?月亮、星星什么时候挂在天空中?☆讨论1.与幼儿讨论白天小朋友在幼儿园活动的情景,把白天区分为早上、上午、中午、下午。

教师:小朋友什么时候上幼儿园?小朋友在幼儿园都做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是在白天的什么时候做的?2.先讨论黑夜活动的情景,再出示《白天黑夜(一)》挂图。

教师:黑夜里你做什么事情?最后呢?关灯了,你敢一个人睡小房间吗?你看到什么东西的影子?☆分一分1.出示《白天黑夜(二)》挂图,请幼儿进行观察区分。

教师:图中画的是白天还是黑夜?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出示《白天黑夜》操作单,引导幼儿区分并涂色。

教师:下面四幅图中做的事是发生在白天还是黑夜?教师:发生在白天,给太阳涂红色;发生在黑夜,给月亮涂黄色。

3.教师说活动内容,请幼儿抢答来区分白天和黑夜。

◆活动建议《白天和黑夜》是关于认识时间的数学活动。

本活动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感知白天和黑夜,并能正确区分和表达。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时间词汇,所以时间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只是需要在活动中通过回忆、梳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由于小班幼儿思维比较形象、直观,为了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表象来加强对“白天黑夜”,尤其是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的具体感知,教师在活动前应结合本班幼儿在园的作息活动进行影像记录。

活动中通过形象化的视觉图片,在视听同步的感知体验中,可以较好地帮助幼儿对时间分段的感知和认知。

通过看看说说影子,让幼儿感受到虽然到了晚上,但是白天周围的事物都在,只是光线变暗了看不清楚了,有的就是影子了。

中班科学教案白天天与黑夜

中班科学教案白天天与黑夜

中班科学教案白天天与黑夜中班科学教案:白天和黑夜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白天和黑夜的概念;2. 让幼儿能够简单地描述白天和黑夜的特征和变化;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图片:白天和黑夜的景象;2. 课堂小道具:太阳、月亮和星星;3. 素材:白天和黑夜的生活场景图片。

三、教学活动:活动1:引入1. 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主动参与,齐声拍手跟着音乐的节奏。

2. 引导幼儿注意课堂灯光的变化,提问:“为什么我们要在白天上学,晚上休息呢?”活动2:认识白天和黑夜1. 展示一张描绘白天的图片,例如太阳高悬、云彩飘过等,并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察:“你们能看见什么?”“你们觉得这是白天还是黑夜?”2. 展示一张描绘黑夜的图片,例如月亮和星星,在细节中向幼儿解释黑夜的特征:“晚上我们可以看到漂亮的星星和亮亮的月亮。

”3. 让幼儿自由交流关于白天和黑夜的观察和感受,并激发幼儿之间的互动。

活动3:黑夜与白天的变化1. 利用小道具太阳和月亮,模拟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过程。

比如,将太阳放在课室的一个角落,表示白天;然后,让一个幼儿悄悄拿走太阳,代之以月亮,表示黑夜。

2. 让其他幼儿观察变化,引导幼儿回答:“为什么太阳不见了?” “代替太阳的月亮是什么意思?”3. 对比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天是明亮的,有太阳;黑夜是暗的,有月亮和星星。

”活动4:白天和黑夜的生活1. 准备一些素材图片,展示在白天和黑夜的生活场景中,例如在白天玩球、做手工,而在黑夜刷牙睡觉等。

2. 让幼儿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在白天我们可以做什么?” “在黑夜我们应该做什么?”3. 鼓励幼儿自己描述白天和黑夜的生活差异,可以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展现。

四、教学延伸:1. 制作一个简单的白天和黑夜的小剧场,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再次体验白天和黑夜的特征。

2. 利用音乐和舞蹈,让幼儿感受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氛围。

中班科学教案白天与黑夜

中班科学教案白天与黑夜

中班科学教案白天与黑夜引言:中班阶段是孩子开始接触和探索科学概念的重要阶段。

教学科学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启发他们探索自然世界的好奇心。

本篇科学教案主题是白天与黑夜,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互动,让孩子们深入理解白天与黑夜的原因及特点。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了解白天与黑夜的概念。

2. 培养孩子对天空变化的观察能力。

3. 培养孩子好奇心和科学探索能力。

4. 培养孩子对自然规律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绘本:展示白天和黑夜的场景。

2. 太阳、月亮和地球的模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白天与黑夜的变化。

教师可以通过高亮强调地球自转以及太阳和月亮的出现或消失来引起孩子的注意。

随后,教师可以用图片或绘本展示白天和黑夜的场景,让孩子观察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

2. 探究活动:a. 以地球、太阳和月亮的模型为教具,让孩子们一起来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教师可以用互动的方式解释地球的自转是如何造成白天和黑夜的。

b. 让孩子们参与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其中一些孩子扮演太阳,一些孩子扮演地球,其他孩子扮演月亮。

然后,模拟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过程,观察太阳和月亮在不同时间的位置以及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3. 拓展活动:a. 继续引导孩子们对天空的观察,让他们注意太阳和月亮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及形状的变化。

b. 给孩子们分发天空变化的观察表格,让他们在家和家长一起记录每天的观察结果。

下次课上,孩子们可以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能够了解白天与黑夜的概念以及其变化的原因。

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孩子们深入理解了白天和黑夜的原理。

引导孩子们观察天空的变化,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通过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享和讨论,加深了孩子们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白天与黑夜的理解,可以进行以下延伸活动:1. 实地观察:带领孩子们到室外,观察太阳和月亮在不同时间的位置,以及其他有关天空和天气的变化现象。

白天与黑夜幼儿园中班教案

白天与黑夜幼儿园中班教案

白天与黑夜幼儿园中班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区分白天和黑夜,并能够列举出白天和黑夜的特征;2.学生能够描述太阳和月亮,并能够形象地认识日月的变化;3.学生能够借助教师提示,掌握基本日常活动的时间表。

教学准备1.《太阳和月亮》绘本;2. 日历卡片;3. 表示白天和黑夜的卡片;4. 表示日出日落的卡片;5. 时间表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显示一张描绘太阳和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它们,并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太阳和月亮的印象。

2.提问学生,太阳在什么时候出现?月亮呢?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2. 展示白天和黑夜的卡片1.准备两块分别用红色和黑色介质制成的卡片,分别代表白天和黑夜,让学生猜一猜这两张卡片代表什么?2.将卡片分别摆在黑板两边,询问学生,白天和黑夜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3.引导学生总结出白天和黑夜的特征。

3. 阅读《太阳和月亮》绘本1.给学生讲故事前,请大家仔细望一望现在的天空是什么颜色?是白天还是黑夜?然后展示月亮和太阳的读物,并指着图片上的太阳和月亮,询问学生:太阳和月亮都是什么?它们出现在什么时候?2.给学生朗读绘本,带领学生认识日、月、星、云、树、小朋友等插图中的生物。

3.让学生描述故事情节,特别是月亮的变化和日月的交替。

4. 描述日常活动的时间表1.准备时间表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不同的日常活动,例如:起床、洗脸刷牙、吃早饭、上学、睡觉等。

2.让学生贴出时间表卡片,询问学生这些活动一般是在什么时间进行?3.教师提示一些每天朝夕幼儿必备的活动,让学生回答摆放的时间表卡片。

教学反思本堂课对幼儿的观察能力进行了训练,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日月的兴趣,增强了幼儿感知世界的能力。

同时,时间表的设置能够帮助幼儿懂得时间规律和日常习惯,有益于学生日后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教课堂设计
中班科学:白天和黑夜
教师:***
日期:***
XX幼儿园
设计思路:
随着季节的变化,现在白天越来越长,有些宝宝对这个感动很好奇,为了让幼儿认识,白天和黑夜,就预设了这节活动。

让宝宝们知道白天做什么,晚上做什么,原来白天黑夜有不同的活动,在活动的最后利用操作材料使每个孩子都有了一把白天黑夜的扇子,让他们带回家,是对自己的一个潜在影响,使这个活动回到孩子的生活中去。

活动目标:
1.感知白天和黑夜,了解白天黑夜不同的活动。

2.学习儿歌,愿意用简单的语言讲述白天黑夜的事情。

活动准备:
太阳和月亮图片、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模仿动作——白天你在做什么
1、讨论:你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太阳?看到太阳升起来了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出示太阳图片)
小结梳理:
早晨太阳升起来,花儿开起来花瓣,鸟儿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唱起了歌;小朋友也早早地起床了,洗洗脸、刷刷牙、做做早操。

早晨小朋友们来到幼儿园一起玩耍、学习、做游戏。

做完了一天的事情,太阳公公回家了。

(出示晚上的照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