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doc

合集下载

教案二: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案二: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案二: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比较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比较中提出疑问,在探究中得出结论。

二、教学重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及区别。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类、比较和探究,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及区别。

四、教学方法探究式、讨论式、示范式。

五、教学准备1. 手工纸、颜色卡纸、剪刀、胶水、铅笔、尺子等。

2. 教学PPT。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 通过一些关于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图片或实物等展开幼儿们的视野,调动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对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初步的了解。

(2) 让学生围绕“正方形”和“长方形”两个词汇展开讨论,听听他们对这两个词汇的了解。

2. 探究环节(1) 明确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比较和探究,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及区别。

(2) 观察与分类:a. 给每个小组发放不同颜色的卡纸,让他们将它们分成几类,并给出每类卡片的特征。

在老师的帮助下,将同一类的卡片放在一起,供学生们观察和比较。

b. 让学生说出他们在观察中发现的规律和特征,并给出这些规律的共性和区别。

(3) 比较与归纳:a. 让学生对比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和区别,并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它们的特点。

b. 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差异,并让他们说出它们的区别及联系。

(4) 总结与反思:a. 核实学生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了解,让他们能准确指出它们的特征及区别。

b. 交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并让他们分享探究中的收获。

3. 确立知识点(1) 教师以图形和文字的方式演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和区别,并提示学生要注意这些属性和特征。

(2) 让学生自我检测,看看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否准确。

4. 练习环节(1) 布置练习题或让学生在纸上练习。

(2)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设计一些图形,比如做一张贺卡,用正方形和长方形来构造图案。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不同点:共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二、巩固发展: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学会比较和分类,并为后续的面积计算和图形的变换打下基础。

本章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图形知识,如圆形、三角形等。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但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还需要通过实践和引导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有一定的认知,可以借助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能够正确地比较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模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模型、画图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教师总结并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如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对边相等等。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共有12条棱,12条棱 长度相等。
8个
二、合作探索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着怎样的关系?
长方体 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 (1)墨盒的上面是什么形状? 长方形 与它相对的是哪个面? 下面 (2)前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长12cm,宽5cm 哪个面与它相同? 后面 (3)哪个面的长是12厘米,宽是3厘米?
左面或右面
正方体有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共有8个顶点。
长方体 正方体
二、合作探索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着怎样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6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 一共有12条棱,相对的4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
条棱长度相等(可能有8
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
8个
6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共有8个顶点。
二、合作探索
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从一个方向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从一个方向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3个面。
二、合作探索
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长方体
高 宽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合作探索
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正方体 正方体共有6个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二、合作探索
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棱
面 顶点 面

两个面相交的线叫作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
二、合作探索
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上下两个面相同
左右两个面相同
前后两个面相同
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二、合作探索
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育教学设计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育教学设计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几何图形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物观察,区分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小组竞赛:教师将两组实物装在盒子里,让学生在没有打开盒子的情况下,通过观察盒子的形状和其他线索来判断盒子里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

2.概念引入(15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图像,描述图像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3.实物观察(15分钟)将实际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并比较模型的特点,尝试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出两者之间的区别。

4.小组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要求他们合作完成以下任务:①在A4纸上绘制一个长方形,标出各边的长度;②在A4纸上绘制一个正方形,标出各边的长度;③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和区别,并写下你们的观察结果。

5.总结归纳(15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他们小组的观察结果和得出的结论。

教师在黑板上整理学生汇报的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指导。

6.拓展延伸(20分钟)利用网上教学资源或是数学教辅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应用领域和相关的数学知识。

7.课堂展示(10分钟)请学生在课堂结束前将自己绘制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简单的说明和比较。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课堂参与情况、小组合作情况、学习态度等。

2.作业评价:收集学生绘制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对其准确性和规范性进行评价。

3.口头答问:提问学生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问题,评价学生的回答是否准确和合理。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第1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第1课时)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2页的例1、例2、“练一练”及练习一第1~4题。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考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积累学习立体图形的经验。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长方体教具。

学生准备:每人带一个长方体物品,每小组带一个牙膏盒。

▍流程一: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长方体、正方体)课前,老师让大家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长方体的物品,同学们都带来了哪些长方体的物体呢?指名展示和介绍。

其他同学可以将带来的长方体举起来让周围同学看看。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长方体?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举起的长方体物体的样子,判断是否是长方体。

追问:那谁能说一说到底什么是长方体?(学生感觉难以回答,稍做停顿继续谈话) 谈话: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到底有哪些特征。

(板书课题)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设计思想课的开始,借助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辨认长方体、正方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长方体就是从生活中的物体中抽象而来的,体会数学化的过程。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能直观认识,甚至能迅速、正确地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师通过追问“那谁能说一说到底什么是长方体”,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流程二:新课教学1.自学长方体结构的三要素谈话:让我们先来看个学习资料。

出示:看一看上图,读一读。

两个面相交的线叫作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

五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体积单位的进率)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体积单位的进率)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体积单位的进率)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在认识体积单位,明白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把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

学习运算重量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

运算物体的重量。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运算体积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2、填空: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单位单位单位说一说:运算长度用单位,运算面积用单位,运算体积用单位。

1米=()分米,1平方米=()平方分米1分米=()厘米1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二、新课:1、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确实是100平方厘米,利用体积的运算公式1 00×10=1000平方厘米通过刚才的运算你能告诉大伙儿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依照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3)小结: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4)练习:5立方米=()立方分米1.5立方米=()立方分米2400立方分米=()立方米125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3.6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填写比较表单位名称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长度米厘米分米=10面积=100体积=1000体积=10002、例4:那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50×30×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3、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5米,长1.6米,厚0.02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图片;2、自己动手做几个你认识的图形;3、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互相介绍。

3.小结学习情况。

二、新课教学1.小组汇报: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1)小组交流(2)汇报评议三、巩固练习1.连一连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图形拼组,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地向学生渗透事物在发展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拼摆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教学过程:1回忆学过哪些图形?用手势语言描述图形特点。

2、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二、新授1、从教具卡片中找到长方形按虚线剪开。

2、小组活动:用剪开的图形拼组学过的图形3、汇报。

4、从学具中取出正方形,按虚线剪开,将4个图形拼成一圆。

5、学生从卡片中剪下其他图形,任意拼组。

6、成果展览三、课堂练习:1、把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

你有几种剪法?2、共有几个长方形?板书设计:拼组图形课后回顾: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篇三」设计意图:在平日的区角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班小朋友对周围事物比较感兴趣,总会有小朋友叫老师,老师你看这像朵小花,这就像饼干,这就像电视机.基于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图形的探讨欲望所以选择了这次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峰山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设计方案
总计第课时年月日投放
主备教师谢怀燕参与教师朱来平蒋帅
教学内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课型
1.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
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初步感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目标 2. 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关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
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辨析、沟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二次修改、设计意图
一、课堂预习
1.找一找。

(1)谈话: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两位老朋友,(出
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他们吗?还记得他们长什么样吗?
先闭上眼睛想一想。

睁开眼睛找一找这些图形中哪些是长方
形哪些是正方形?完成预习单第一题。


①②④
⑤⑥⑦⑧
⑨⑩
(2)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正方形和长方形呢?
2.猜一猜。

这 1 号、 4 号、 9 号三个图形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斜
着身子为什么都叫长方形? 3 号和 6 号也有大有小有的斜着身子为什么都叫正方形呢?完成预习单第二题。

长方形有()条边,有()个角。

正方形有()条边,有()个角。

猜猜看长方形的还边有什么特征?角还有什么特
征?根据猜想引导对边相等,四角是直角。

那正方形的边还有什么特征?角还有什么特征?根
据猜想引导四边相等,四角是直角。

二、合作交流,验证猜想
1.组织学生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引导:那我们的这些想法对不对呢?学习图形的特
征,光用眼睛看得到的,只是自己的猜想,(板书:猜想)需要想办法验证。

你能想到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特征角的个数角的特征边的个数边的特征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1)探索长方形的特征。

先拿出我为你们准备的长方形纸,四人一小组用你们喜欢的的方法,看对边是不是相等,四个角是不是直角。

并完成研究报告。

学生通过折、量、比等活动,验证提出的猜想,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交流: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你是怎样验证的?追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引导认识两组对边相等。

总结长方形边的特征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擦去问号)反馈验证结果,相机介绍对边。

(2)探索正方形的特征。

拿出我为你们准备的正方形纸,四人一小组用你们喜欢的的方法,看四边是不是相等,四个角是不是直角。

并完成研究报告。

学生通过折、量、比等活动,验证提出的猜想,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交流: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你是怎样验证的?追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引导认识两组对边相等。

总结正方形边的特征是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擦去问号)
2.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
征?总结方法。

3.对比: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4.介绍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

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也有它各自的名称。

通常
把长方形的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正方形的每一条边叫做边长。

(板书:长、宽、边长)
三、巩固拓展。

1.拼一拼:
(1)看一下剩下的几个图形,它们也想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你们愿意帮忙吗?同桌一块拼一拼。

(展示学生的作品)
(2)巧虎也拼了一个图形(见课件)
什么图形?什么图形?
什么图形?
继续拼会是什么图形?
如果要让它变成正方形可以怎么办?
2.量一量。

想想做做第 4 题。

3.估一估。

想想做做第 5 题。

4.数一数。

长方形有()个
正方形有()个
四、当堂检测。

1.填空。

(1)长方形有()条边,()相等,有()个角,都是(),通常把长的边叫做长方形的(),短的边叫做()。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

(2)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

2. 下列图形中,是正方形的有(),长方形有()。

3.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5 厘米、宽3 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 4 厘米的正方形。

(每一小格表示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
4. 如右图,图中共有()个长方形。

五、回顾梳理,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板书设计边对边相等四边相等
角四个直角四个直角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