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讲义:第一章 章末重难点专题突破 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教案全册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教案全册完整版第一章元素及其化合物I. 学习目标了解元素及其分类、元素的性质及其规律,化合物的种类及特点,掌握元素间的化学反应。
II. 学习内容1. 元素的概念与分类2. 元素的性质与规律3. 化合物的种类及特点4. 元素间的化学反应III. 学习重难点1. 化学元素的概念及其分类2. 化学元素的周期性规律3. 化合物的种类与性质4. 元素间的化学反应及其规律IV. 学习方法1. 精读课本,理解概念及规律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3. 做好课后题目,每周复习V. 学习评价1. 学习情况统计2. 课堂表现评价3. 课后作业评价VI. 教学过程1. 元素及其分类1)化学元素的概念化学元素是指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它是一种不能用简单化学反应使之分解成其他物质的物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2)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性质,化学元素可以分为两大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的性质包括金属光泽、导电性、热导性和延展性。
例如铜、铁、铝等。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包括不易导电、不易发光、易于被氧化、不易被化学量化等。
例如氢、氧、氮等。
3)元素的周期表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首次提出元素周期律的概念,随后他把已知的元素按照它们的原子质量,分别放在由短至长的列中,列为一张表,即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每个周期从第一种元素(氢)开始,到周期表中同一类元素的最后一个元素结束。
周期表中元素还可以按照其相似性质划分为多个族,如碱金属族、稀有气体族、卤素族等。
2. 元素的性质及其规律1)氢的性质氢是最简单的元素,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易燃易爆的气体。
它比空气的密度小,具有很高的热传导率。
在常温下,通常由H2分子化合而成。
氢的等电状态是单质状态。
2)周期表的性质及其规律(1)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表的结构由短周期和长周期构成。
短周期包括第1~2周期,长周期包括第3~7周期。
周期表中,同一行元素的电子排布类似,同一列元素的电子容易相似。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1章-第4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第1课时)

29
肌肉萎缩症、 神经麻木症
凝血时间延长
酵母、谷物、肝脏、 大豆、蔬菜、
肉类、蛋类 、米糠 鱼肉、 乳制品
新鲜蔬菜、水果
神经炎,脚气病, 食欲不振,消化不
良,生长迟缓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8
维生素
含 维 生 素 的 食 品
2024/7/17
维生素制剂
9
维生素
哥伦布是16世纪意大 利伟大的航海家,他常 常带领船队在大西洋上 乘风破浪,远航探险船 员们在船上只能吃到黑 面包和咸鱼。最可怕的 是在航海期间很容易得 一种怪病,病人先是感 到浑身无力,走不动路, 接着就会全身出血,然 后慢慢地死去。船员们 都把这种怪病叫做“海 上凶神”。
(2)促进怀孕及哺乳期输送钙到子体
食物 鱼肝油、牛奶、蛋黄等动物性食品中有维生素 来源 D3,蕈及麦角中有维生素D2,
2024/7/17
25
维生素
维生素E
理
化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维生素E为黄色油状液体。溶于酒精 与脂溶剂,不溶于水;易被氧化,光照、热、碱及铁或铜等
性 微量元素可加速其氧化过程。在酸性环境中比在碱性环境中
动物肝脏
水果、蔬菜
7
维生素
分类
维生素A
脂
溶 性
维生素D
维生素E 维生素K
水 溶 性
维生素B (1-12)
维生素C
2024/7/17
来源
鱼肝油、绿色蔬菜 胡萝卜
鱼肝油、蛋黄、 牛奶、酵母
缺乏症状
夜盲症,干眼症, 皮肤干燥、脱屑
儿童的佝偻病,成 人的骨质疏松症
鸡蛋、肝脏、 鱼类、植物油
菠菜、白菜、肝脏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系列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选修一(人教版)课件第一章章末整合提升

2.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的物质 (1)分子中含 的有机物:如 、 。 (2)分子中含 的有机物:如 、 。 (3)分子中含—CHO 的有机物: 如 CH3CHO。 (4)苯的同系物:如 、
。 (5)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 H2S、SO2。
3.淀粉部分水解、完全水解、尚未水解的判断 淀粉在酸的作用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淀粉 遇碘变蓝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产物葡萄糖遇碘不能变蓝色,能发生 银镜反应。依据上述性质可以判断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已发生了 水解和水解是否已完全。 如果淀粉尚未水解,其溶液中没有葡萄糖,则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如果淀粉已完全水解,其溶液遇碘不变蓝色;如果淀粉仅部分水解,则 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遇碘变蓝色。
专题二 糖类及相关物质的相互转化 糖类及相关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例 2】 淀粉与纤维素都是 CO2 与 H2O 在绿色植物的叶绿体 中吸收光能合成的重要糖类,但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 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我国科学家研究牛胃与人胃的区别,并 计划研制出一种使纤维素能较快地转变为低聚糖的酶,如能实现,就 不用再为米面发愁,吃绿色植物也可以过日子了。不但如此 ,大量的 无用的短纤维,也可以转换成乙醇,供工业上使用。 (1)试写出由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 。 (2)葡萄糖在工业上既可以制镜,还可以用于发酵酿酒,试写出由 葡萄糖酿制成酒精的化学方程式: 。 (3)已知醛类物质加氢可生成醇类物质,加氧可生成羧酸,葡萄糖 是一种多羟基醛,在一定条件下葡萄糖还可以被氧化成 X 和 Y,Y 与 乙醇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X 可催化氧化生成 Y,也可以与 H2 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成 Z,则 X、Y、 Z 的结构简式分别 是 。 X 和 Y 中有一种相同的官能团,验证此官能团常用的试剂 是 。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全册知识点复习

【问题】水解后产生的高级脂肪酸在人体内有哪些功能?
【小结】三、油脂在人体内的功能:
1、供给人体热量:1g油脂在体内氧化释放的热能约为39KJ,远远高于等质量的糖类和蛋白质。
2、重新合成人体所需脂肪储存在人体中:成人脂肪约占体重的10 ~ 20%。
3、合成其他化合物的原料:如磷脂、固醇等。
5、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纯铝的硬度和强度较小,不适于制造机器零件 ,硬铝是制造飞机和宇宙飞船的理想材料
6、常见的铜合金有黄铜(Cu-Zn合金,含Zn20%~36%)和青铜(Cu-Sn合金,含Sn10%~30%)
第二节 金属 的腐蚀和防护
金属腐蚀:金属(或合金)跟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
4、抗酸药作用是中和胃里过多胃酸,缓解胃部不适,其主要成分时能中和盐酸的化学物质,如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
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
★务必记出它们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CI + Na2CO3 == NaCI + NaHCO3
(或2HCI + Na2CO3 =2NaCI + CO2 + H20)
1碘(智力元素)、
缺碘:甲状腺肿大
补碘与加碘盐: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钾、碘酸钾等碘化物制成的。
2、铁:
缺铁:缺铁性贫血
补铁与铁强化酱油
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课时 合理选择饮食
1、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二,其主要作用是很好的溶剂,必不可少的反应物,调节体温。
2、食物的酸碱性与化学上所指的溶液的酸碱性不相同,它是指食物的成酸性或成碱性,是按食物在体内代谢最终产物的性质来分类的。通常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食物多为酸性食物如:谷类,肉类,蛋类,鱼贝类,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薯类,大豆多为而人体血液的pH总保持弱碱性。
高中化学第一章章末小结与测评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0613112

高中化学第一章章末小结与测评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0613112章末小结与测评考点一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考纲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4.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考纲原子结构是物质结构的基础,是高考必考内容。
高考主要以填空题形式1.(1)(2016·全国甲卷)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3d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
(2)(2016·全国乙卷)基态G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________,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3)(2016·全国丙卷)①写出基态As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
②根据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Ga________As,第一电离能Ga________As。
(填“大于”或“小于”)解析:(1)Ni是28号元素,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可知,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
根据洪特规则可知,Ni原子3d能级上8个电子尽可能分占5个不同的轨道,其未成对电子数为2。
(2)锗元素在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ⅣA族,因此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2,p轨道上的2个电子是未成对电子。
(3)①As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第ⅤA族,位于P元素的下一周期,则基态As原子核外有33个电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写出其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或[Ar]3d104s24p3)。
②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Ga与As在周期表中同位于第四周期,Ga 位于第ⅢA族,则原子半径:Ga>As。
Ga、As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分别为4s24p1、4s24p3,其中As原子的4p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其第一电离能较大,则第一电离能:Ga<As。
人教版化学选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选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1. 糖类的组成与分类。
- 组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大多数糖类的化学组成符合通式C_n(H_2O)_m,但有些糖不符合,如鼠李糖C_6H_12O_5。
- 分类:- 单糖:不能水解的糖,如葡萄糖和果糖,化学式均为C_6H_12O_6,葡萄糖是多羟基醛,果糖是多羟基酮。
- 二糖:能水解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如蔗糖和麦芽糖,化学式均为C_12H_22O_11。
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
- 多糖:能水解生成许多分子单糖的糖,如淀粉和纤维素,化学式均为(C_6H_10O_5)_n,n值不同,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
2. 葡萄糖。
- 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 化学性质:- 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与银氨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_2OH(CHOH)_4CHO + 2Ag(NH_3)_2OH→()CH_2OH(CHOH)_4COONH_4+2Ag↓+ 3NH_3+H_2O;也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_2OH(CHOH)_4CHO+2Cu(OH)_2+NaOH→()CH_2OH(CHOH)_4COONa +Cu_2O↓+3H_2O。
- 加成反应:与H_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己六醇。
- 发酵反应: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反应方程式为C_6H_12O_6→(酒化酶, )2C_2H_5OH + 2CO_2↑。
- 葡萄糖在人体内的作用:提供能量,在体内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C_6H_12O_6(s)+6O_2(g)→6CO_2(g)+6H_2O(l),Δ H=-2804kJ/mol。
3. 淀粉和纤维素。
- 淀粉:- 物理性质:白色、无气味、无味道的粉末状物质,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形成胶状淀粉糊。
- 化学性质:水解反应,在稀酸或淀粉酶作用下逐步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反应方程式为(C_6H_10O_5)_n+nH_2O→(酸或酶, )nC_6H_12O_6;淀粉遇碘变蓝,可用于检验淀粉的存在。
化学选修第一章全课件

配合反应
酸碱之间还可以形成配 合物,如CuSO4 + 4NH3 = [Cu(NH3)4]SO4。
盐类水解原理及应用
盐类水解原理
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这些离子与 水分子发生作用,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称为盐类的水解。
水解类型
根据盐类组成的不同,水解可分为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弱酸弱 碱盐等类型。
化学反应速率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 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
01
影响因素
02
反应物浓度: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
03
06
光照、超声波、电磁波等物理因素也能 影响反应速率。
05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 快反应速率。
04
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化学平衡状态判断与特征
• 化学平衡状态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 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 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同分异构体现象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判断方法
构造异构、立体异构等
实例分析
丁烷、戊烷等同分异构体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策略
逆合成分析法
从目标分子出发,逆向分析合成路线
绿色合成策略
原子经济性、环境友好性等
实例分析
阿司匹林等药物的合成路线设计
08 实验探究与创新能力培养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01
熟练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例如烧杯、 试管、滴定管、容量瓶等;
B
C
章节设置
每章都设有学习目标、知识点讲解、例题解 析、思考与练习等栏目,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和巩固所学知识。
实验与探究
结合课程内容设置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 在实践中体验化学的魅力和乐趣。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1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1全册教案第一章化学与生活课题: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2. 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来讲解具体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糖类物质对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课时划分:二课时第一课时[问题]根据P2~P3图回答人体中的各种成分。
[演讲]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奇迹,只要走进大自然无论是公园、农田、森林、草原,还是崇山峻岭,江河湖海,你们就会发现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和植物。
生命要为生存而感激太阳,同时也要感谢把能量转化为生命物质的化学过程。
我们已经知道化学与生活关系多么密切。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与生命有关的一些重要基础物质,以及它们在人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知识。
如糖类、油脂、蛋白质、微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希望学了本章后,有利于你们全面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导课]我们来讨论两个生活常识:①“饭要一口一口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若饭慢慢地咀嚼会感觉到什么味道?②儿童因营养过剩的肥胖可能引发糖尿病来进行假设:这里盛放的是三个肥儿的尿样,如何诊断他们三个是否患有糖尿病?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糖类的有关知识。
[板书] 第一章化学与生活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设问]如果有人问“今天你吃糖了吗?”你将怎样回答?[回答]学生讨论后回答:吃糖了,因为淀粉就属于糖类。
[讲述] 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糖类是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动物(包括人)消耗的能量大部分来自于糖类的分解。
我国居民食物构成中大约75%来自糖类,淀粉就属于糖类,淀粉就属于糖类。
[资料]表1—1含糖食物与含糖量[设问]根据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谁来回答什么是糖?哪些物质属于糖?[学生讨论] 回答: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物,糖类也叫做碳水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重难点专题突破[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常见有机物的类别及其结构特点。
2.掌握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类别、书写及判断方法。
3.掌握有机物命名的方法原则。
4.会确定有机物的实验式和分子式。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结构特点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按碳的骨架分类:特别提示芳香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1)芳香化合物:含有一个或几个苯环的化合物,如苯、溴苯、萘等。
(2)芳香烃:含有一个或几个苯环的烃(只含碳、氢两种元素),如苯、甲苯、萘等。
(3)苯的同系物:只有一个苯环和烷烃基组成的芳香烃,符合通式C n H2n—6(n≥6),如甲苯、乙苯等。
即苯的同系物属于芳香烃,芳香烃属于芳香化合物。
例1下列物质属于芳香烃的是()解析分析题给四种物质,A、D不含苯环,不属于芳香烃;B中除C、H元素外,还含有O 元素,不属于芳香烃;C为甲苯,属于芳香烃。
答案C(2)按官能团分类:官能团是有机化合物中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按官能团分类,有机物的主要类别:烯烃、炔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
特别提示(1)具有同一官能团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类有机物。
如甲醇CH3OH和苯酚C6HOH虽都含有官能团羟基(OH),但二者属于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
如乙醛(CH3CHO)、5甲酸(HCOOH)、甲酸乙酯(HCOOCH2CH3)等均含有官能团醛基(CHO),但却分别属于醛类、羧酸、酯类。
(2)具有多种官能团的复杂有机物,由于官能团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因此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性质可分别从各官能团进行讨论。
如:结构为的有机物,具有三种官能团:酚羟基、羧基、醛基,所以该有机化合物具有酚类、羧酸类和醛类物质的有关性质。
例2化合物是一种取代有机氯农药DDT 的新型杀虫剂,它含有官能团()A.5种B.4种C.3种D.2种解析官能团是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它不同于一般的烃基(如—CH3、—CH5等),也不同于“根”(如OH—、NO错误!、Br—等)。
观察此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有—OH 2(羟基)、—CHO(醛基)、(碳碳双键)3种官能团。
答案C2.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不易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或阴离子,碳原子常通过共价键与H、O、S等形成共价化合物。
(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1有机物中碳碳之间的结合方式有单键、双键或三键。
2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以结合成链状,也可以结合成环状。
(2)甲烷的结构:甲烷分子中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构成以碳原子为中心、4个氢原子位于四个顶点的正四面体结构。
科学实验还表明:在甲烷分子中,4个碳氢键是等同的,它们的键长相等,两个碳氢键之间的夹角均为109°28′,键能也相同。
例3下面能证明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的事实是()A.甲烷的4个碳氢键的键能相等B.甲烷的4个碳氢键的键长相等C.甲烷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D.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解析结合甲烷的组成和具有4个相同的碳氢键,可知甲烷可能是正四面体结构或平面正方形结构。
A、B、C三种说法虽正确,但不能确定甲烷的结构。
若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其二氯代物只有一种,即(分子中两个H和两个Cl所在位置等同)。
若甲烷为平面正方形结构,其二氯代物有和两种结构。
答案D二同分异构体“四大”要点的剖析1.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及其判断依据(1)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内涵有两点:一是“同分”指分子式相同;二是“异构”指的是结构不同。
判断物质之间是否是同分异构体时,二者缺一不可。
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外延是化合物。
化合物既包括有机化合物,也包括无机化合物。
如H—O—CN和H—N===C===O;H—S—CN和H—N===C===S等。
化合物只要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就是同分异构体。
(2)判断依据:一看分子式是否相同,只有分子式相同,才有可能是同分异构体。
二看结构式是否不同,分两种情况:1属于同类物质但分子中原子的连接顺序不同;2分子式相同但不属于同类物质。
特别提示(1)同分异构体的分子式相同,因此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如NO和C2H6。
(2)同分异构体不仅存在于有机物与有机物之间,也存在于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如尿素CO(NH2)2(有机物)和NH4CNO(无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3)二氯甲烷虽然可写作和,但是二者是同种物质,不是同分异构体。
2.同分异构体的类别(1)碳链异构:碳链骨架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
如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2)位置异构:由于官能团或取代基在碳链或碳环上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
如氯丙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1氯丙烷和2氯丙烷。
(3)官能团异构(又称类别异构):有机物的官能团种类不同,但分子式相同。
如:1单烯烃与环烷烃;2单炔烃和二烯烃、环烯烃;3饱和一元醇和醚;4饱和一元醛和酮;5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⑥芳香醇、芳香醚和酚;⑦葡萄糖和果糖;⑧蔗糖和麦芽糖;⑨硝基化合物与氨基酸等。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1)判定类别:根据有机物的分子组成判定其可能的类别异构,常根据通式判定。
再按照碳链异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的顺序书写同分异构体。
(2)确定碳链:常采用“碳链缩短法”书写。
可概括为“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不到端,排列由对到邻间。
”(3)移动位置:一般是先写出不带官能团的烃的同分异构体,然后在各个碳链上依次移动官能团的位置。
(4)加氢饱和:碳原子剩余的价键用氢原子去饱和,最后即得到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例4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A.3种B.4种C.5种D.6种解析解题的思路是先确定类别,写出可能的碳链,变换官能团的位置。
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说明分子中含有OH,可以先写出C4H10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然后再用OH取代其中的2一个氢原子。
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答案B4.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1)基元法:如丁基有4种同分异构体,则丁醇有4种同分异构体。
(2)替代法:如二氯苯有3种同分异构体,四氯苯也有3种同分异构体(将H替代Cl);CH4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同分异构体,新戊烷C(CH3)4的一氯代物也只有一种同分异构体。
(3)对称法(又称等效氢法):对称法的判断可按下列三点进行:1同一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2同一碳原子上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3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相当于平面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
(4)定一移二法:对于二元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判定,可固定一个取代基位置,再移动另一取代基,以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
例5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8种D.9种解析分子式为C5H12的烷烃有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
其中正戊烷的一氯代物有CH3CH2CH2CH2CH2Cl、CH3CH2CH2CHClCH3、CH3CH2CHClCH2CH3共3种;异戊烷的一氯代物有(CH3)2CHCH2CH2Cl、(CH3)2CHCHClCH3、(CH3)2CClCHCH3、CH2ClCH(CH3)CH2CH3共4种;新戊烷的一氯代物只有1种,为(CH3)3CCH 2Cl,总共有8种,C正确。
2答案C三有机化合物命名的“五个”原则和“五个”必须1.有机物命名的“五个”原则(以烷烃为例)(1)最长——主链最长。
选取的主链是所有的碳链中最长的,称为某烷。
如:在这个烷烃分子中有多条碳链,最长碳链为十个碳原子。
称为“癸烷”。
(2)最多——支链最多。
如果选取碳链中最长的碳链有多条时,选择含支链最多的一条碳链作命名的主链。
如:在这个烷烃分子中有十个碳原子的碳链共有两条,1中含有五个支链,2中含有四个支链。
(3)最近——编号离支链最近。
对所选定的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时,要选择离支链最近的一端碳原子开始编号。
如:左边的碳原子离支链最近,因此这个分子中碳原子的编号应该从左边的碳原子开始。
正确命名:2,4,6,8四甲基3乙基癸烷。
(4)最小——支链序号之和最小。
如果在主链两端等距离的地方出现相同取代基时,按取代基所在位置序号之和最小者给取代基定位。
如:错误命名:3,5,5三甲基庚烷;正确命名:3,3,5三甲基庚烷。
(5)最简——靠近起点的取代基要简单。
在主链两端等距离的地方出现不同的取代基时,从靠近简单取代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如:错误命名:3乙基5甲基庚烷;正确命名:3甲基5乙基庚烷。
2.有机物命名的“五个”必须(1)取代基的位号必须用阿拉伯数字“2、3、4……”标明;(2)主链上有相同取代基时,必须将这些取代基合并起来,并用中文数字“二、三、四……”表明取代基的个数;(3)位号之间必须用逗号“,”隔开(不能用顿号“、”或小黑点“·”);(4)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必须用短线“”相连;(5)若有多种取代基,不管其位号大小如何,都必须先写简单的取代基,后写复杂的取代基。
3.含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含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在烷烃命名的基础上的延伸,命名原则与烷烃相似,但略有不同。
主要不同点:(1)选主链——选出含有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主链。
(2)编序号——从离官能团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3)定位置——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官能团的位置,双键和三键被两个碳原子共有,应按碳原子编号较小的数字。
(4)并同类——相同的官能团要合并(与烷烃命名中的相同支链要合并类似)。
特别提示链状有机物命名“三步曲”:(1)选主链:含有官能团;(2)排顺序:服从官能团;(3)写名称:依据官能团。
4.芳香族化合物的命名(1)苯环上无官能团时,以苯环为母体命名。
(2)如果苯环上有—NO2、—X官能团时,也以苯环为母体命名。
如:,命名:对硝基甲苯(或4硝基甲苯)。
(3)如果苯环上有其他官能团,则以官能团所连的碳原子为“1”号碳开始编号。
如:,命名:邻甲基苯乙烯(或2甲基苯乙烯)。
特别提示判断有机物命名是否正确,关键是抓住原则,熟知规律,作出判断(1)基本原则:“最长”、“最近”、“最多”、“最少”、“最小”,对烯烃、炔烃必须指明碳碳双键、三键的位置。
(2)基本规律:在烷烃的命名中碳链1号位不能连有甲基,2号位上不能连有乙基,3号位上不能连有丙基,否则不遵循“最长”原则。
如:3,3二甲基丁烷违反“最近”原则;3甲基2乙基戊烷不符合“最长”原则,即选主链错误;2,3二甲基戊烯,未指明碳碳双键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