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对于《围城》人物形象分析

对于《围城》人物形象分析

对于《围城》人物形象分析《围城》是当代中国文学经典之一,作品中充满着丰富的人物形象,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下面我将在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探讨词义在作品中的传递。

1. 贾鸣凤作品中的“城外女人”,身世不显赫,从小就在贫困的环境中长大。

但是她并不向命运低头,不想沦为“穷亲戚”,竭力追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她过早地离开了家乡,投身于歌舞事业。

然而,她的一时冲动和侥幸心理似乎都背离了她的初心,拉下了她赢得别人尊重的大好前途。

她虽然逆来顺受,但在环境巨大的压力面前,她常常暴躁易怒,甚至是冷血残忍。

她的形象有力地表现了一个社会中边缘化人群的生命状态和生命价值,从而突出了一个人在历史变动中保持人格尊严的难度、矛盾与挣扎。

2. 甄嬛甄嬛是卓文君的女儿,早在她五岁时,便被四爷一眼相中。

可谓是有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的人。

她是一个聪明、有心机却不失天真的女子,在宫廷中富有智谋,却不作恶,屡破屡立。

而她周身散发的无尽的妩媚,令所有男人都不自觉地倾心于她。

无论是善意的,还是算计多端的,都围绕着甄嬛异常地打转,她那深婉、圆润的语调往往能疏通最复杂的桥梁。

她最后通过自救终能够获得自由,赢得了生命的另一个可能。

她形象的传递在表现了一个皇宫妇女在历史环境中的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前提下,展示了一个天真却不失智慧的女性形象在宫廷和人类世界中的多重角色。

3. 冯玉祥冯玉祥是作品中陪伴了贾鸣凤度过余生的一个男子。

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知青出身。

然而,他的成长和人生轨迹完全没有脱离自己的命运轨迹。

他以后虽然掌握了政权,成为了自己的老板,但是他自由的时代缺乏自由。

他的形象塑造中,也渗透了很多反映时代之矛盾的元素。

他身体的自由与精神的束缚,既是个人命运的残酷反映,也是一个时代困境的写照。

他在作品中是一个个体的象征符号,触及了一个时代的灵魂痛楚和文化矛盾,同时也是体现中国传统道德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质量的期许。

《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摘要本文从钱钟书的《围城》女性人物入手,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共性和个性的梳理及分析,揭示出了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可是来比较书中的几位女性,发现她们被有意无意地蒙蔽了扭曲了,失去了本来面目,她们或多或少被不合理压抑了.关键词围城女性形象共性分析个性分析钱钟书先生《围城》一书塑造了一幅幅生动的40年代旧中国的图景,聚焦的是这一图景中的一个卑微的群体-—知识分子.人物众多,千姿百态,女性人物形象更是异彩纷呈,个性鲜明,不管是浓墨登场苏文纨、孙柔嘉,还是轻抹淡写的唐小姐。

她们的命运和生存状态都值得人们去关注。

在许多分析钱钟书小说《围城》人物的文章中,论者的兴趣点和重点多是集中在男性人物,较少论及女性人物。

这种倾向造成了钱钟书小说研究的不完整性.本文从钱钟书的《围城》中的女性人物入手,去分析、体验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

一、共性分析:小说《围城》中的女性大都美丽、智慧、多情、善感,这很符合中国男人低俗而陈旧的审美趣味.而她们的柔弱、哀怨、狭隘、无助,又可满足男人的优越感和征服欲.当然,这些并不是钱先生笔下女性形象的全部。

在我看来,这些女性还具备了以下一些属于那个时代的共同特征.1、深厚的文化内涵钱钟书先生是位博学睿智的学者,渊博的学识使他能站在一个学理的高度上,精细传神地刻画人生世相,冷静地表达对社会文化和对女性的观察、思考及见解。

《围城》中的女性形象是作者精心刻画的有思想价值与艺术品味的艺术形象,她们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迪是丰厚深邃的。

《围城》中的女人大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的,像苏小姐还出洋留过学,接受西方现代文化的洗礼。

就算没出过洋的,如孙小姐、唐小姐之辈也都或多或少得受到西方现代文化风气的影响。

她们也想像西方女性那样,能够自由得选择自己事业,能够自由地恋爱,可以自主自己的婚姻.她们已不安于传统女性的角色。

2、同处“围城”之中。

围城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围城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红河学院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现当代文学》课程期中论文考试单位:教师教育学院考试日期: 2013 年 10 月 31日论文 (总分共100分)浅析《围城》女性人物形象廖天英【内容摘要】:《围城》是一部描绘女性形象的画谱。

她集中而深刻地刻画那个时代的女性形象,从而透露出深广的时代内容。

塑造了众多为了生活奔波,为了爱情、婚姻、家庭、事业奔波的女性,同时阐述了不同的人在面对爱情、婚姻处理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而这主要归因于每一位女性他们所受的文化教育、家庭教育有所不同,进而每一位女性所表现出来特质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在处理“围城”的态度都是对“围城”的留恋与徘徊,揭示出了40 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然而她们又折射出时代新女性在面对生活的独立。

【关键词】女性形象;“围城”;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嘉柔Analysis of "Fortress Besieged" female charactersLiao Tianying Abstract:"Besieged City" is a depiction of female image painting. She intensively and deeply portraying the female images of that era, which revealed the essence of times. Creating many for life, for love, marriage, family, career rushing women, at the same time, different people in the face of love, marriage and processing mode is also different, which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each woman from their cultura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is different, and every woman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re different, but their attitude in dealing with the "siege" is hovering on the "siege" of being reluctant to part with, reveals the 40's Chinese intellectual women's survival and fate, but they also reflects the new era of female life in the face of the independent.keywords:the image of women;"Besieged City";Miss Bao;Su Wenwan,;Tang Xiaofu,;Sun Jiarou【正文】一、冲破世俗观念,但是又庸俗、堕落、玩弄男人于鼓掌之中的鲍小姐鲍小姐是作者在《围城》中开篇提及的唯一一位具有独特形象的新女性。

浅析《围城》中的女子形象

浅析《围城》中的女子形象

浅析《围城》中的女子形象作者:侯娟来源:《文学教育》2014年第08期内容摘要:《围城》是以方鸿渐与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及孙柔嘉之间的情爱纠葛为发展线索。

小说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谈话、吃饭、交友、恋爱、工作及家庭等这些日常中的生活琐事,呈现出一幅幅活生生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再现了人类冲入围城时满怀美好的理想和逃出围城时身心疲惫的全过程。

然而,如果此时把该书看作是一部揭示现代人的恋爱困境和婚姻悲剧的小说,那我们就低看了这部作品,也低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

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几位主要女性形象,从而领悟作品中那种洞察人性弱点和无爱婚姻的悲凉意绪。

揭示出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想要突破传统束缚的生存状态和又不得不向传统屈服的无奈命运。

关键词:女性形象透析婚姻人性《围城》是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仅有的一篇长篇小说,发表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直至八十年代初期被人们广泛关注和研究。

到现今人们读《围城》的热情依然不减,而且有“蔓延”的趋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蔓延的趋势,这与当今社会物质生活较为丰富有关,因为人们在追求精神生活时,特别是情感生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围城》中的许多内容产生了共鸣。

既然现代人在看《围城》这部作品能够产生共鸣,我想这其中应该有非常吸引我们的东西。

一.综述小说中述,有一次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和褚慎明等在酒楼小聚,席间褚慎明大言不惭,吹自己如何和罗素谈结婚离婚的事,引出英国古语,“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结局。

”之后,苏文纨接着引出了“围城”意象,她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很明显,作品中有意将人类的婚姻比喻成“围城”。

而作为婚姻寓意的“围城”,传达的是对于爱情观念的一种感受。

钱钟书觉得人是无法预料自己的未来,人必定要受到命运的一种捉弄。

就如恋爱之前,情人双方似乎看不到对方的缺点。

浅析《围城》中孙柔嘉形象(论文)

浅析《围城》中孙柔嘉形象(论文)

浅析《围城》中孙柔嘉形象(论文)《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塑造了许多丰满的人物形象,而孙柔嘉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小说中,孙柔嘉是主人公陈察院的妻子,她的形象既是一个典型的上流社会女性,又是一个富有内涵和智慧的代表。

孙柔嘉是一个典型的上流社会女性形象。

她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精通英语和法语,擅长小提琴演奏,具备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品味。

她一直身着华丽的服饰,精心打扮自己,展现出高贵优雅的气质。

同时,她还是一位善于社交的女性,经常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充分展示了她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孙柔嘉是一个充满内涵和智慧的代表。

尽管她身处上流社会,但她并不陷入虚荣和浮华之中,而是对现实社会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理解。

她对陈察院的妥协和婚姻的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选择了屈从于现实的婚姻。

她对婚姻生活有着清醒的认识,懂得如何在现实中生活,并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她还善于观察别人和生活,能够准确地洞察人心和社会现象。

孙柔嘉的形象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和价值观。

孙柔嘉的形象展示了钱钟书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艺术的追求。

她通过音乐和艺术追求内心的真善美,展示了成熟女性的情感世界和智慧。

她的形象也体现了钱钟书先生对现实的分析和批判,通过她的角色,作者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空虚和荒谬。

《围城》中孙柔嘉的形象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智慧的代表。

她既是一个典型的上流社会女性,展现了高贵优雅的气质和出色的社交能力,又是一个具备内涵和智慧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她对婚姻和社会现实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孙柔嘉的形象,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围城》中的社会和人性问题,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和揭示。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贾玉红 河套学院摘 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一篇长篇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有“新儒林外史”之称。

在这篇作品中的描绘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十分突出。

本文对《围城》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围城》;女性形象;女性解放作者简介:贾玉红(1968.12-),女,蒙古族,河北人,本科,河套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内蒙古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54-01前言: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获。

故事围绕着1920到1940年代展开,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为主线,描写了一批面对国难自私、迷惘的知识分子,包含了深刻的思想。

在这篇作品中包含了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和孙嘉柔四位女性,揭示了方鸿渐的性格特征。

这篇作品解释了在当时中西方文化碰撞的背景下,中国女性想要寻求解放却又失败的尴尬处境。

一、女性命名暗含失败宿命《围城》这部作品中所塑造的四位知识分子女性,作者在为她们命名时已经将她们的命运隐含其中,暗示了她们想要追求理想生活却又会最终走向失败的命运。

第一,鲍小姐与方鸿渐相识于一艘归国的轮船上,她是一位行为放荡、打扮妖艳的女子。

在旅途中,她难耐寂寞,对方鸿渐进行勾引,在下船之后又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去寻找她的未婚夫。

这位女性形象完全没有道德尺度,她的行为是很令人不齿的[1]。

杨绛先生说过:“鲍鱼之肆是臭的,所以那位小姐姓鲍。

”第二位是苏文纨,她的家世显赫,性格清高,而且有着很高的学历,是当时社会的新潮女性。

但是她比较有心计,喜欢被男人簇拥的感觉,男人因她而吃错,她才会得到心中的满足感。

苏文纨是虚伪的,她彰显自身价值的方式是男人的臣服,她所追求的生活也是媚俗的。

第三位是唐晓芙,她名字的三个字连起来表示的是清晨池塘中的荷花,她的外貌天生妩媚端正,性格纯真天然,是方鸿渐最喜欢的类型。

钱钟书《围城》中女性形象与女性观

钱钟书《围城》中女性形象与女性观

钱钟书《围城》中女性形象与女性观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一部“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

作者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和感情上的经历,描绘了40年代中国战争时期社会生活的部分场景、刻画了一大批三四十年代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剖析了这群人的个性与道德上的弱点,揭示了他们的精神困境、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界崇洋媚外的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同时对人生进行了哲理性的思考。

本文通过对几位女性角色的性格分析,从几个视角上对《围城》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观进行分析研究。

一、围城中的主要女性形象(一)苏文纨大家闺秀苏文纨是头一个出场的,而且从一出场就显示出她的强势来,有着女博士的学位,打扮斯文讲究,就连她的长相,在作者的描述下也不可避免地显示出强势来:“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

”一个“硬”字,从一开篇就注定了苏文纨做人做事,乃至恋爱过程中都固守的强势地位。

空有苏小妹才名及法国博士帽,苏文纨却沦落到先与方鸿渐、赵辛楣诸人玩爱情与智力的双重游戏。

她工于心计,喜欢男人簇拥在自己周围,男人之间越是嫉妒吃醋,她越能欣赏玩味并从中得到所谓爱情方面的满足。

伪洁与易染使她追求的女性新生活注定是媚俗的。

当然,她自有她强势的资本,家境好,学历高,长相就算不是什么大美人,也还至少是“眉清目秀”的。

手中握着如此多的资本,自然会以为全天下都应该是她的,全天下的男人就算不为她哭泣,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下也是理所当然的。

只是自己一路追求更高的目标,回头的时候才发现年纪已经见长,这时候找对象就不得不放低了点标准,倘若换作从前,方鸿渐之流也入不了她眼,方鸿渐最终却却拒绝了她。

苏文纨最终下嫁曹元朗,从男人角度看,自然是“女人傻起来是没有底的”。

其实却不然。

首先,苏文纨早已列入大龄女青年行列;其次,对方鸿渐的失败使她急需重建自信;再次,曹元朗总算会写两句“孕妇肚子颤巍巍贴在天上”的歪诗,勉强符合“女诗人”的要求。

一言以蔽之,苏文纨是个攻于心计,虚伪做作的新派大家闺秀,这样就更一步解释了“围城”的象征。

女性主义视角下《围城》的现实意义以人物形象为例

女性主义视角下《围城》的现实意义以人物形象为例

女性主义视角下《围城》的现实意义以人物形象为例一、本文概述《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的经典小说。

自其问世以来,该作品便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丰富的人物形象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深入剖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抗争与妥协,并借此揭示小说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小说中女性角色的细致解读,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与困境,以及她们如何在困境中寻求自我价值和生存空间。

本文也期望通过这一研究,为现代女性主义理论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并引发人们对女性权益和社会性别平等的进一步思考。

二、《围城》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钱锺书的《围城》中,女性形象塑造得既生动又深刻,她们不仅是故事的参与者,更是对当时社会现象和文化背景的深度反思。

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女性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命运,她们在男权社会中努力寻找自我,追求自由和平等。

我们要提到的是主人公方鸿渐的妻子鲍小姐。

鲍小姐是一个聪明、独立、有思想的女性。

她对待婚姻的态度非常明确,不愿被传统的婚姻观念束缚,也不愿成为男性的附属品。

她坚持自己的选择,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甚至在面对婚姻破裂时,也能坦然面对,展现出女性的坚强和独立。

鲍小姐的形象塑造,无疑是对当时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婚姻不自由现象的一种讽刺和批判。

除了鲍小姐,小说中还有其他一些女性形象也值得我们关注。

比如方鸿渐的初恋情人苏文纨,她是一个温柔、善良、有才华的女性。

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守,让人感受到女性对爱情的渴望和坚守。

然而,在男权社会中,她的爱情却注定是悲剧。

苏文纨的形象塑造,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爱情的无奈和困境。

小说中还描写了一些传统的女性形象,如方母和方家的女佣人。

她们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却往往被忽视和轻视。

她们的生活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低下和不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贾玉红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6期
摘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一篇长篇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有“新儒林外史”之称。

在这篇作品中的描绘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十分突出。

本文对《围城》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围城》;女性形象;女性解放
作者简介:贾玉红(1968.12-),女,蒙古族,河北人,本科,河套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内蒙古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01
前言: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获。

故事围绕着1920到1940年代展开,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为主线,描写了一批面对国难自私、迷惘的知识分子,包含了深刻的思想。

在这篇作品中包含了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和孙嘉柔四位女性,揭示了方鸿渐的性格特征。

这篇作品解释了在当时中西方文化碰撞的背景下,中国女性想要寻求解放却又失败的尴尬处境。

一、女性命名暗含失败宿命
《围城》这部作品中所塑造的四位知识分子女性,作者在为她们命名时已经将她们的命运隐含其中,暗示了她们想要追求理想生活却又会最终走向失败的命运。

第一,鲍小姐与方鸿渐相识于一艘归国的轮船上,她是一位行为放荡、打扮妖艳的女子。

在旅途中,她难耐寂寞,对方鸿渐进行勾引,在下船之后又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去寻找她的未婚夫。

这位女性形象完全没有道德尺度,她的行为是很令人不齿的[1]。

杨绛先生说过:“鲍鱼之肆是臭的,所以那位小姐姓鲍。


第二位是苏文纨,她的家世显赫,性格清高,而且有着很高的学历,是当时社会的新潮女性。

但是她比较有心计,喜欢被男人簇拥的感觉,男人因她而吃错,她才会得到心中的满足感。

苏文纨是虚伪的,她彰显自身价值的方式是男人的臣服,她所追求的生活也是媚俗的。

第三位是唐晓芙,她名字的三个字连起来表示的是清晨池塘中的荷花,她的外貌天生妩媚端正,性格纯真天然,是方鸿渐最喜欢的类型。

但她主张女性要彻底解放,希望能够占领爱人的全部,这样的天真想法最终也只是幻想。

最后一位是孙柔嘉。

她的名字出自于《诗·大雅·抑》和《大雅·丞民》,“柔嘉”两个字讽刺的是统治和驾驭,为的是凸显她在婚姻中驯夫的特点。

她扮演着柔弱的形象,将方鸿渐圈入婚姻的牢笼中,最终导致了两人婚姻的崩溃。

二、这些女性形象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的收获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了启蒙主义的风气,“民主”和“精神”两种精神使得人们开使追求自由和解放。

随着中西方文化出现了碰撞,很多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到走上了到西方国家去寻找真理的道路[2]。

在《围城》这部作品中很多知识分子都有留洋的经历,在这四位女性中就有两位有过留洋经历,另外两位也深受西方開化思想的影响。

在中西方的文化碰撞中,这四位女性都收获了什么呢?
鲍小姐受到未婚夫的资助,她去国外学习了妇产科。

留洋的经历让她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但是她却没有领悟到女性解放的真正含义,她推行及时享乐主义。

但是她心中的女性解放思想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放,在船只快到香港时,她将自己收拾妥当,为见自己的未婚夫做好了准备,说明她在内心还残存着封建思想。

作为大家闺秀的苏文纨有着清高自傲的性格,她认识到现在的男人对女人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维持原有的贤惠形象,还要对男人的事业有一定的帮助。

因此,他选择了出国留学,并且获得了法国博士学位[3]。

当她学成归来后成为了很多男人追求的对象,她的博士文凭成为了她的嫁妆。

从这种意义上说,这位新歌矜持高傲的女士并没有获得自我的真正解放,她的改变只是为了迎合男人对于女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唐晓芙这位女性天真烂漫,与方鸿渐的老成持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两人的性格是互补的,自然能够相互吸引。

但是,他们缺乏坚固的爱情基础,唐晓芙和方鸿渐在一起是为了和表姐赌气,并不是真正的倾心于他。

她向往美好的爱情,对于感情的要求也非常严苛。

她希望她遇到的男人是没有过去的,整个生命都要属于她。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的爱情观是脱离实际的。

因此,当苏文纨离间唐晓芙和方鸿渐之间的感情时,很容易就让两人痛苦的分手。

孙柔嘉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出众的容貌,表面上看她娇羞柔弱,实际上她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

她用自己的柔弱激起了方鸿渐的保护欲和同情心,将方鸿渐带入了婚姻的围城。

在结婚之后,孙柔嘉显示出了自己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使方鸿渐感觉很压抑,最终导致了两人婚姻的解体。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围城》这部作品中所描写的四位女性有着不同的家世,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的处事方式。

在中西方文化碰撞的背景下,她们都希望摆脱封建气息的腐蚀,但是对西方的女性解放思想的理解又不够深入,最终走向了失败的尴尬境地。

她们从一个“围城”冲向另一个“围城”,但是最终都没有走出去。

参考文献:
[1]许琦,邹鹃薇,费洵勇.自我主体的更生之路——《围城》和《名士风流》中女性知识分子形象比较[J].文教资料,2018(11):5-7+18.
[2]梁梦荻.21世纪以来《围城》中女性形象的研究述评[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7,37(06):40-44.
[3]魏雍.从性别视域解读《围城》女性形象[J].现代交际,2017(12):8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