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说课稿[1].doc1

合集下载

《伶官传序/欧阳修》教学设计(湖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伶官传序/欧阳修》教学设计(湖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伶官传序/欧阳修》教学设计(湖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伶官传序》的作者欧阳修及其文学地位。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文本内容。

学会运用文本分析法,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伶官传人物的深刻描绘,理解其对当时社会的批判精神。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伶官传序》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文中关键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文章结构及论证方法的分析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文言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对文章深层次思想内涵的挖掘。

伶官传人物形象的分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简介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发学生对《伶官传序》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伶官传序》为何成为欧阳修的代表作?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和简单句式的理解。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初步感知文章主题。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

探讨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

3.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第四章: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加强文言文阅读能力。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学资源准备PPT课件,展示《伶官传序》的文本内容、作者简介和相关背景。

准备文言文阅读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准备参考译文,供学生对照学习和参考。

6.2 教师备课深入学习《伶官传序》的文本内容,掌握文章的要点和难点。

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推荐5篇)

《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推荐5篇)

《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徐爽南京市第一中学执教地点:南京市第一中学崇文楼电化教室(一)执教时间:2016年4月8日下午第三节课执教班级:高一(10)班教学指导教师:施红艳【学习目标】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实词“原”、“盛”、“纳”、“系”、“函”、“溺”的意义和虚词“以”、“而”等,掌握词类活用“约”、“函”等。

2、通过“因声求气”的诵读方法,品味本文“气脉中贯”的语言风格。

3、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守成难”的现实意义,启发学生联系现实,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习重、难点】1、反复诵读课文,因声求气,品味本文“气脉中贯”的语言风格。

2、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守成难”的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诵读法、探究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 房玄龄曰:“草昧②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草昧;此指开创国家。

到底是“创业难”还是“守成难”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或许能够对“创业难”还是“守成难”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伶官”是什么意思啊?“伶官”就是乐官。

在这篇文章里,就是后唐庄宗宠信的伶人,授以官职,败坏国政。

在《新五代史·伶官传》中有这样一段话:“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这就是欧阳修写《伶官传序》的背景。

一、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把握欧阳修叙述和议论的语气。

(同学读完以后,引入刘大櫆《论文偶记》中对于“因声求气”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注意把自己放在一定的情境中诵读文章。

进一步明确诵读的要求。

)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则思过半矣。

其要只在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

伶官传序说课稿

伶官传序说课稿

伶官传序说课稿1000字
《伶官传》是唐代李公佐所著的一部历史小说,叙述了唐朝时期伶
官的生活和风采。

本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研究唐
代文化和伶官制度的重要文献。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解《伶官传》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在听课过
程中能够认真听讲,并对本书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伶官。

伶官是唐代专门从事艺术表演的职业
人士,他们的表演形式以说唱、舞蹈等为主。

伶官受封官职、享有
特权而备受赞赏,但同样也有违法乱纪的,面对官府的调查和审判。

伶官在唐代社会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社会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我们来看一看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

小说主要讲
述了唐朝时期伶官之间的竞争和协作,以及伶官与官府、贵族之间
的纷争和冲突。

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是杨志和刘洎的传奇故事。

整个小说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
和命运,他们的命运在唐朝的时代背景下,表达了不同的主题和思想。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这部小说对于唐代文化、伶官制度的影响。

《伶官传》不仅使我们得以深入了解唐代伶官文化的方方面面,而
且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此外,《伶官传》着重描写了
伶官与官府的关系,传达了一种对于官府腐败现象的批判意味。

综上所述,李公佐的《伶官传》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阅读本书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文化和伶官制度,也能够帮助我
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进程和人性。

希望大家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
有所收获,深入了解这部经典著作。

《伶官传序》说课课件

《伶官传序》说课课件

四、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难 点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及其历史意义与现实 意义 学情分析
五、说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引导式教学法
创设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欲望 增强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问题意识 促进思维发展
组织探究活动 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说学法
合作交流法 自主探究法 朗读成诵
课前预习
六、教学流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
本阶段的学 生处于高二 下学期,有 一定的文言 文知识基础
未经过系统 复习,基础 薄弱,深入 鉴赏能力不 足
三、教材目标
1、掌握文中人事、原、系、函、本 等重点字词。 2、理解文章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中 心论点及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对文中的一些警策语句,能够熟 读成诵。
补充晋王的生卒年(856-908年)
学生可以从第二三段找到:
庄宗受矢,时间为908年; 系燕父子以组(灭燕),时间为913年; 函梁君臣之首(灭梁),时间为923年; 得难失易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失天下),时间为926年。
三、欧阳修对庄宗得天下难而失天下 易,归结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可以找到
《伶官传》序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选修古代散文的学习要求是: 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 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注 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 阅读体验。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 的短序。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 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不仅具 有讽谏北宋统治者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学生有着积 极的现实意义。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优秀4篇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优秀4篇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案优秀4篇代史伶官传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原、所以、恨、函、抑、本”等文言词语,判断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疏通文意,理解作者观点。

2、品味语言,感受本文行文抑扬顿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后唐庄宗的叹惋之情和借史讽喻的苦心。

(重点)3、了解史论文以史带论、以史论证的特点,深入理解、体会“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等文中警策句的内涵和人生启示。

(难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六国论》中苏洵警告当权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过秦论》中贾谊以秦警醒,“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那么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又有何深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二、目标展示三、预习反馈四、教学过程(一)提要钩玄寻挈领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学习文言文读必不可少,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找一找文章的核心句在哪里呢?生:读课文师:苏洵的《六国论》以六国灭亡为事例,开头便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中心观点,同样作为史论文,你找到《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在哪里了吗?他又是以谁的史事展开论证的呢?生1:明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

无怪乎——《古文观止》的编者认为本文“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

不仅如此,呜呼2字,还为全文笼上了特有的情感色彩呢?师:“呜呼”是什么意思——啊!哎!文章开篇便言呜呼,你觉得这“呜呼”二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生:悲凉、痛心、痛惜、叹息、感慨、惋惜、慨叹……师点拨:叹惋,作者是用慨叹语气起笔的,内心是相当沉重的,应该是沉重的切入,些读得沉重些,语重心长些。

同时,还要注意反问句,语气强烈,突出“人事”的重要。

还要注意“哉”字的感叹语调。

)你能用自己的声音传达一下这种叹惋吗?生1、2,齐(二)盛衰得失析人事第二段——师:怎样的盛衰引得作者如此叹惋呢?那我们就跟着作者的步子且看庄宗如何得天下,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二段,并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晋王三矢——遗恨、期盼庄宗受矢——遗志、使命师:你能感受到晋王的遗言当中饱含着怎样的情感吗?——满腔仇恨,抱恨终身,满腹期待。

伶官传序(教案)(教师中心稿)

伶官传序(教案)(教师中心稿)

伶官传序(教案)(教师中心稿)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伶官传序》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解读《伶官传序》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开篇和结尾,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思考和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的具体内容来理解作者的观点。

第二章:文本解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伶官传序》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2 教学内容:分析《伶官传序》的主体部分,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述。

解读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采用文本细读法,让学生仔细阅读和分析文章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第三章:文化背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伶官传序》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古代伶官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当时社会政治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伶官的定义、职责和社会地位。

分析《伶官传序》中所涉及的伶官形象和故事,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伶官传序》中的伶官形象来理解其文化背景。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伶官文化内涵的理解。

第四章:文章结构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伶官传序》的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层次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论述思路。

4.2 教学内容:分析《伶官传序》的篇章结构,明确各段落的主题和作用。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过渡句和连接词,理解作者的论述逻辑。

4.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采用图表制作法,让学生用图表形式展现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关系。

高二课文《伶官传序》教案范本1份

高二课文《伶官传序》教案范本1份

高二课文《伶官传序》教案范本1份高二课文《伶官传序》教案 1【教材分析】《伶官传序》选自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课文尽管风格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行文在结构安排上都有较强的思想逻辑和情感逻辑,《伶官传序》处于本单元第二篇,借后唐庄宗宠爱伶人的历史事件论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论证结构上一事一议,论证条理清晰,情感脉络鲜明,文章平易流畅,课下注释详细对于已有一定文言阅读基础的高二学生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把握本文清晰的深刻和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选修部分古代散文学习的要求是: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学习鉴赏古代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通过学习掌握本文重要文言词语的含义,翻译本文重要文言句子。

2、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把握本文“散而不乱”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把握本文论证思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掌握重要词语【教学难点】把握文章脉络【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课文注释导入)文章的题目为《伶官传序》,被立传的主人公是什么人?作者为何要给他们立传?明确:“伶官”是封建时代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作者写此文并冠以短序的目的是让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的历史教训,戒除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二、理清结构,把握意脉1、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2、翻译主要文句,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3、把握材料和观点关系,理清思路(1) 从对题目的分析可知,此文是借历史材料来证明观点的,迅速浏览课文,找出历史事件对应的文字?明确:“世言晋王。

高二课文《伶官传序》教案

高二课文《伶官传序》教案

高二课文《伶官传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2.领悟文章的论证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2.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及背景: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并称“唐宋八大家”。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伶官传》所作的序言。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伶官有什么了解?伶官在古代社会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生字词和词义。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结构,分析文章主题。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如对比、举例等。

3.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骈散结合、对仗工整等。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让学生举例说明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3.让学生谈谈对文章语言特色的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伶官传序》,大家对文章的结构、主题和论证方法有了初步了解。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课堂讲解1.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骈散结合、对仗工整等。

2.举例说明文章中的骈散结合和对比论证。

3.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文章语言特色的感受。

2.让学生尝试用文章中的语言特色进行仿写。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讲解,整理课文结构、主题和论证方法。

2.摘录文章中的优美语句,进行仿写。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语言特色的理解。

2.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章的语言特色。

这节课我们将进行课后作业的交流和讨论。

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作业成果,如整理的课文结构、主题和论证方法。

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仿写作品,进行交流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说课稿
今天我说的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三篇《伶官传序》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及其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确立及其依据
1.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2.教材的编写与意图教材重视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同时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本单元为宋代散文,宋代散文继承唐古文运动的传统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畅达,并且更长于议论,对后世的散文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伶官传序》是一篇自读课文,属于借古讽令的史论。

有人说,读史可以明志,读历史散文,使我们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能够从中获得历史经验教训。

因此,阅读这类文章,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乃至国家、民族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课文的内容和特点《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这一篇史论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行文特点,都堪称中学生学习的典范;并对学生认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重要意义,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素养有着深远的现实影响。

4.学情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所教的班级相对其它班级来讲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些困难,基础知识部分比较薄弱,再有一点,就是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小毛病不以为意,所以学习这篇文章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夯实基础,并综合以上几方面,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指出史论的一般写法。

过程与方法: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
解感悟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满招损,谦受益”“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体会本文的现实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高二阶段正是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应以抓基础为本。

教学重点:掌握词类活用、文言句式文言知识。

学习通过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本文是“传序”,所以众多的史实都是正文的主要内容,这里的内容都尽可能
地简约,因而也给阅读本文带来一定的困难,成为难点,只要对涉及的人事有一般的了解即可。

二教学过程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所以,我尝试使用以下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1、情景教学法2、诵读法3、导读法4、学生自主学习法5、讨论法。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自读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语设计
导语应该具有发人沉思的力量。

设计《伶官传序》的导语,可以促使学生就自身“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畅所欲言,学生会提到一些原因,比如说:沉溺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追星现象等等。

这时导入新课:不仅现在这些情况存在于我们身边,就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帝王身上同样发生着类似的事情,后唐庄宗因宠幸乐官而最后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

由此导入新课使学生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提升对“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认识,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更有现实感,便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冲动,引起深层次的思考。

(二)介绍作家作品、解释文题、介绍有关背景知识(投影出示)
新课标提到倡导以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辅,课前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现有的课程资源,尽可能多地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为下面的深入学习,深刻理解作准备。

(三)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带入课文情景。

2.齐读课文,请一学生讲后唐庄宗的故事,师生互动整理文章思路。

(四)疏通字词句 1.归纳总结重点字词句的用法。

利用投影出示有关内容。

2.翻译文中重点语段,加以巩固。

通过这两个环节的设置归纳整理文言知识,可以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3.背诵课文第三段,牢记格言警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背诵可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是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里主要采用分段背诵法:把一段分成几个小层次,限时背诵,提高背诵效率。

(五)深入探讨
1.作者通过后唐庄宗由盛到衰的史实来证明观点: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不仅如此,文章最后还得出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其实,孟子早就说类似的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比较这两句话有何不同?
——孟子主要是在政治道德、人生哲理上给人以启示。

欧阳修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繁荣的现象。

2.举现实生活中事例说明“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现实意义。

(六)作业针对文中提出的“满招损,谦受益”等警语,说说你的理解或启示,写篇议论文。

附板书设计:(投影出示)论点: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盛(得天下)——接受三矢,继父遗志忧劳可以兴国
衰(失天下)——身死国灭逸豫可以亡身
历史教训: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