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6篇)

《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6篇)

《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6篇)【学习目标】1、能识别光的折射现象。

2、通过试验探究,熟悉光的折射规律。

3、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4、知道光路可逆【导学过程】1学问回忆:光在同种匀称介质中沿传播。

光的反射定律:2演示试验⑴在空玻璃杯的内壁(侧壁中部)做一个标记,用激光发出的光斜射到标记处(让标记点正对着学生),如下图。

保持玻璃杯和激光笔不动,向玻璃杯里加满水,激光笔发出的光还照在标记处吗?⑵把一根筷子斜插在盛水的碗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光的折射现象(演示试验)活动1:利用右图所示的试验装置,让激光束从空气(有烟雾)斜射向水中,观看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路径。

1、请写出你的发觉:2、在右图中画出光传播的大致路径。

并仿照光的反射光路图,画出法线,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

总结一:⑴光的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⑵折射角是与的夹角。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活动2:试验探究1、光从空气射入玻璃⑴如下图,让激光束先后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向半圆形玻璃砖O点,观看并记录激光束的偏折方向。

⑵读出每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填入下面的表格。

试验次数123入射角折射角⑶依据观看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2、光从玻璃射入空气⑴如下图,让激光束通过玻璃砖先后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向O点,观看并记录激光束的偏折方向。

⑵读出每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填入下面的表格。

试验次数123入射角折射角⑶依据观看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⑷将光具盘的上半局部沿直线NN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在光具盘上半局部还能看到折射光线吗?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3、在试验中你还有其他发觉吗?请简要记录在下面:总结二:(光的折射规律)(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

(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转变而: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

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

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

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5篇变阻器可以调节电阻大小的装置,接在电路中能调整电流的大小。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7篇)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7篇)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7篇)《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篇一《光的折射》公开课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技能: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视觉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感受折射现象,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和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习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学习难点】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小组内讨论后抢答下列问题)[问题]: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传播。

[问题]:若介质不均匀光会怎样传播呢?二、新知识学习:知识点一:光的折射现象1、设疑:如果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教师演示:使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路径。

每组同学仔细观察,看看光的传播方向是不是还是直的?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现象。

补充:折射现象发生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并且是“斜射”,当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方向不改变,折射现象的发生是有条件的。

知识点二:光的折射规律演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实验,此实验现象不易观察,最好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

补充: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定义。

(如图)[问题]:1、折射光线是向法线偏折?还是向界面偏折?2、改变入射角大小,折射角怎样变化?(根据现象回答)结论:讨论总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参照光的反射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应注意:(1)一点(入射点)、二角(折射角、入射角)、三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法线的作用非常重要。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物质的密度-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物质的密度-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3,让学生记住,并通过水的密度让学生知道密度的物理意义。

3、密度公式计算
师:同学们学习了密度的公式,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吗
课件展示例题,同学们用ipad展示,教师在此环节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并充分利用ipad让学生互查互判。

4、课堂小结
(1)、密度的定义,单位,单位换算
(2)、水的密度以及物理意义。

(3)、密度公式的计算应用。

(4)、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密度的应用
师: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请同学把本节课的三杯液体混合,感受分层饮料的制作。

三、预学任务。

八年级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优秀10篇)八年级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2)发声体在振动;(3)声音靠介质传播;(4)回声。

教材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出发,提出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问题,点明了这节知识的中心。

为阐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安排了用音叉弹起泡沫塑料球用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同时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

由实验得出结论后,又列举了人、鸟等发声器官发声时都在振动的事例,既加深对实验结论的印象,又扩展学生的知识。

教材中通过课本图3-2音叉的实验说明声音靠空气可以传播,为了解释此现象,教材类比石块激起水波讲了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让学生对波动这种运动形式有个初步印象。

而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讲解液体、固体能够传声,告诉学生“真空不能传声”,教材中没有选用真空铃的实验。

对声音的发声和传播有了基本认识之后,简介了回声现象,教材最后通过“想想议议”再次激发出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法建议1.本节为声现象的第一节课,简要简述声音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和声现象在技术声的应用(如超声波探伤等)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也可简介几个奇妙的声现象(如回声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本节是典型的现象教学,应以实验为主。

声音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

对声音,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但仍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它是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的(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公开课教案 机械效率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公开课教案   机械效率

班级;姓名:组别: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

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及关系。

2.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过程:1.知识复习:1.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有力的作用,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FS 单位:J2.引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到碰到“效率”这个词,例如学习,如果你总共花了10小时,其中6小时是在学习,而4小时在干其他的事,总时间是,起作用的时间是,浪费的时间是,你的学习效率应该是。

同样的道理,我们用机械帮助我们完成工作的时候,也会涉及到效率问题,我们称之为机械效率。

要研究机械效率,就要先研究机械做功的情况。

3.新课教学思考:为了达到目的,人们通常要借助于机械来完成某些任务,在此过程中所做的功都是有用的吗?例1:一个人用水桶从井里打水,都对谁做了功?对谁做的功是我们的目的,是有用的?对谁做的是没有用的功?回答:对水做了功,对桶做了功。

对水做功是我们的目的,是有用的功,对桶做功不是我们的目的,对我们而言是没有用的功,但为了打水又不得不对桶做功。

在这里我们引出三个概念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也就是我们工作的目的。

用 W有用额外功:对人们没用的,又不得不做的功。

用W额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用W总例2:若桶掉在水中,把装满水的桶捞起来,目的是什么?则有用功又是什么?额外功又是什么?找同学回答。

教师补充:目的是把桶捞上来,对桶做的功为有用功,对水做的功为额外功。

例3:P85页,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阅读5分钟回答问题)(1)如图12.3-1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匀速)地提升0.1m,拉力所做功应该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得功。

(2)如图12.3-1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匀速)地提升到相同(0.1m)的高度,此时,拉力小于(大于、小于或等于)钩码的重力,拉力所做的功大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图甲拉力所做得功。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的核心,它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以及培养了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师和学生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做这样一组小实验:(幻灯)你看到什么:①用凸透镜近距离的看书上的字;②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屏幕;(用凸透镜近距离看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同样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却有如此大的差别。

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疑问,请把你的疑问写下来,然后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①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②为什么会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③什么时候成放大的像,什么时候成缩小的像?……)当然,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其它的问题,今天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幻灯)课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提出猜想同学们想一想:凸透镜成像的不同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这样猜想的根据是什么?(与物距有关;与像距有关……当放大镜靠近物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放大镜远离物体时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初中物理教师公开课教案

初中物理教师公开课教案

初中物理教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2. 学会使用折射率表,计算光的折射角;3. 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2. 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折射定律;3. 学会使用折射率表,提高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2.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折射率表的应用。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折射率表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用:PPT、实验器材(如玻璃棒、水、光具座等)、折射率表。

学生用: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提问:光在不同介质中如何传播?引入光的折射现象。

2. 光的折射现象:(1)实验演示:将玻璃棒插入水中,观察玻璃棒在水中的弯曲现象。

(2)解释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3. 折射定律:(1)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光在折射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2)数学表达:根据实验结果,推导出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4. 折射率表的应用:(1)讲解折射率表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2)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折射率表计算光的折射角。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和折射率表,解决实际问题;(2)互相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6.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和折射率表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和折射率表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归纳以上实验结论,得出光的反射定律。
任何光的反射现象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________.
3在下图中根据入射光和反射光的位置,确定反射面的位置.
1.光的反射定律
2.补充光路和添加镜子的一般做法
听讲
回答并猜想:以上现象遵循什么规律呢?
观察转动半屏的过程中呈现反射光的现象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一学生测量并向其他学生汇报,分析得出结论
思考,并说说具体做法,看教师示范图1,学生分层完成图2、3
学生完成
学生思考讨论,部分学生完成即可
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P56—58A层:1、2、4、5、6、7、8、13
1.光的反射五要素(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法线: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
入射角:入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
2.演示实验
(1).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位置关系
如右图,前后转动光屏F在什么位置时我们会看到反射光线?
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时间:2008.11.26
班级:八(5)班
课题:光的反射(第一课时)
授课人:茹武年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2).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3).会应用光的反射定律画简单的光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以上实验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相对于法线,处于什么位置关系?
结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2).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让光线分别沿着EO、CO、AO方向入射,观察反射光线将沿什么路径射出?让学生测出∠EON、∠GON,∠CON、∠DON,∠AON、∠BON大小,分析此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得出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激光笔、小平面镜、硬纸板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主要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探究光的
反射规律
学生练习
总结
由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利用光的反射烧毁敌船的故事,引出光的反射现象。(板书课题)
小实验:用一块平面镜把窗口的阳光反射到对面墙上,转动镜面,观察墙上光斑位Fra bibliotek是否发生改变?
B层:10、14、15
教学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