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体育课练习密度
体育课堂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的提升方式

体育课堂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的提升方式体育课堂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体育课堂的开展,学生可以获得全面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而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的提升方式则是体育课堂目标实现的关键。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体育课堂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的提升方式,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1.增加运动强度的方式(1)增加运动时间:增加体育课堂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运动,从而增加运动强度。
将体育课堂时间从原来的一节课延长到两节课,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和锻炼。
(2)增加运动量:在体育课堂中增加运动的量,可以增加运动强度。
增加跑步的距离、增加举重的重量等。
可以通过增加重量以及减少休息时间等方法来提高练习的难度和强度。
(3)增加运动难度:通过增加运动难度,可以提高运动强度。
增加体操动作的复杂度、增加篮球的难度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运动中更加努力,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2.提高练习密度的方式(1)增加练习次数:增加体育课堂中每个动作的练习次数,可以提高练习密度。
原来每个动作练习5次,可以增加到10次。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的练习效果。
(2)减少休息时间:减少练习中的休息时间,可以提高练习密度。
原来每个动作练习后休息2分钟,可以减少到1分钟。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进行更多的练习。
(3)增加练习种类:增加体育课堂中的练习种类,可以提高练习密度。
除了跑步以外,还可以增加跳绳、篮球等训练项目,让学生在相同时间内进行更多种类的练习。
3.提高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的注意事项(1)注意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在提高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时,要注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过于激烈的运动可能会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而过于复杂的运动可能会使学生无法适应。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整。
(2)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在提高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时,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如果学生对某种运动项目或者练习方式不感兴趣,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参与度降低,甚至影响到整个体育课堂的氛围和效果。
浅谈对提高体育课练习密度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提高体育课练习密度的几点认识
体育课练习密度是提高课程水平、完成体育活动计划以及改善体能水平的关键因素。
追求较高的体育课练习密度,对学生的体育素质和502 Bad Gateway身体素质及其他一些
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
对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体育课练习密度,科学有效提高体育课练
习密度。
首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体育课练习密度。
体育课练习密度是指在体育课练习时把某
一次练习时间成本分配给每个在练习当中占有时间份额。
体育课练习密度是一个比较全面
的概念,它以提供一定时间及空间管理为基础,依据学校课程、安排的体育活动的目的和
需求,实现健全的体育科学教学管理。
其次,要科学有效提高体育课练习密度,应该按照科学的教学原则合理安排体育训练。
要将教学内容的实施分解成多个练习项目,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体能水平及兴趣爱好,
开展具体实践活动,分步提出,以实现科学、有效、全面、丰富的体育训练任务。
同时,
在安排训练中,还要考虑体育课练习的时长、时间数量、训练方式、练习规律和练习项目等,有效控制体育训练密度和质量。
此外,体育训练中要注意挑选比较合适的训练工具,选定目标训练项目,注重组织形
式的变换,积极摆脱单调的训练,根据学生的训练需要,把要达到的运动目标作为训练的
实际依据,结合训练方案,将技术、技巧、策略等各种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把有效的训练
项目、有效的技术动作以及内容丰富的组织活动融汇贯通。
通过根据学生的体育训练潜力
和感受能力,达到适度增强体育训练的密度,从而持久改善学生的体质,进而提高学生的
体育综合素质。
有关小学体育课合理安排练习密度的思考

有关小学体育课合理安排练习密度的思考在小学体育课中,合理安排练习密度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的练习密度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水平和参与度,但过度的练习密度也可能导致学生的体力和兴趣下降。
要确保课堂上的练习密度合理,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应该根据不同的年级和学生的身体状况来安排练习密度。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身体发育尚未完全,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耐力较弱,因此在练习密度上应适当减少。
而高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耐力相对较强,可以适当增加练习密度。
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学生,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练习密度,以免过度消耗体力。
要根据课程安排的时间来合理安排练习密度。
体育课通常是在一周中固定的几天进行,课堂时间也相对较短。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练习密度,不能过分拖延时间,导致学生缺乏运动量。
一般来说,每节课应该有一定的热身活动和适当的休息时间,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相对较短暂,过长时间的练习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厌倦和参与度下降。
在安排练习密度时,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和项目。
可以通过设置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游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更加愿意参与体育课的练习。
要注意练习内容的多样性和连贯性。
体育课的练习内容应该多样化,涵盖不同的运动项目和技能,以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
练习内容也应该有一定的连贯性,逐步提高学生的技术和能力水平。
在安排练习密度时,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增加难度和强度,既能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又能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评价。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应该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导向。
在安排练习密度时,教师要明确目标,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技能和水平,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以帮助学生追踪自己的进步。
只有通过合理的练习密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体育课中,合理安排练习密度是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健康的基础。
合理调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

合理调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标签:体育课;练习密度;影响因素;调节方法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指,课中学生做练习的总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又称为运动密度)。
课程改革之前,评价一节体育课的主要指标是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
课程改革之后,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评价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和掌握运动技能情况的重要指标。
一、影响体育课练习密度的因素课的练习密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学生的学习态度,课的性质和任务,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的组织,班级人数的多少,场地和器材等等。
1. 课的种类。
体育课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
新授课和考核课的练习密度相对较小,而复习课和综合课的密度相对较大。
2. 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教材性质不同,故练习密度也不同。
即使同一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同,练习密度也有所不同。
新授课中,教师的讲解示范比较多,学生的练习时间比较少,练习密度也随之变小;复习课中,教师组织学生练习的时间比较充分,练习密度也会随之增加。
当然,通过重复练习法和循环练习法也可以增加练习密度,而观察法和对比法的练习密度就小些。
3. 组织形式。
运用不同的组织形式,练习密度也会不同。
如,在水平一走的教学中,一定距离的集体练习比分组练习的密度大得多;在投掷新授课教学中,借用实心球器材,学生围成圆圈向圆内投掷,比两列横队分组对投的密度要大些。
因此,教学的组织形式应根据课的类型、学生人数等进行安排。
4. 场地器材。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还与场地的大小、器材的多少密切相关。
同一项目在比较大的场地上,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其练习密度也不同。
如,在水平二跳跃教学时,采用循环练习的方法,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又能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
当然,增加器材的数量,也能加大学生的练习密度。
二、体育课练习密度的调节1. 教师讲解要言简意赅。
体育课中,教师讲解要简洁明了。
在教授技术动作时,尽量用顺口溜、口诀和单个字来表述,做到言简意赅,由易到难。
小学体育课练习密度提高

小学体育课练习密度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们的体质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近年来学校体育课的普及,给了学生们更多的锻炼机会。
然而,在这些课程中存在一个问题——许多学校的体育课练习密度比较低,缺乏足够的量和质的训练,导致学生的体能水平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为了提高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加强体育器材的投入。
学校可以逐步增加各种体育器材的配备和投入,比如在操场上设置跑道、篮球架、足球门,让孩子们在体育课上有更多的选择,也可以更好地开展多样化的运动锻炼。
同时,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设施设备,如借助音响设备为学生课前营造活力的欢快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二、加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小学体育课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教师要提前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身体差异,给每个学生设置相应的训练量和难度,并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增加教学效率。
同时,还要注重把体育锻炼与生活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动,时刻保持身体健康。
三、加强师资力量。
教师是小学体育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
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和提高课程,让教师了解最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更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训练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方案。
四、加强家校连动。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开展家校体育联动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密度,还能促进家庭休闲运动的普及和知识的积累。
在家庭和学校中形成良好的氛围,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类运动,达到陶冶性情、身心健康的目的。
小学体育课练习密度提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都应加入其中,并共同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为小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体育锻炼。
只有这样,在未来的发展中,小学生们才能拥有更加健康、阳光的成长环境。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在体育教学中,练习密度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合理的练习密度,可以促进身体发育、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同时还可以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提高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影响练习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包括运动项目的选择、动作技术的难度、练习次数的安排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锻炼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科学控制练习时间在体育教学中,练习时间是影响练习密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锻炼需求,科学控制练习时间。
在练习时间的安排上,教师需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练习时间和练习强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注重个体差异在体育教学中,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包括身体状况、运动技能、锻炼习惯等方面。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
例如,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运动强度和难度,增加练习次数和时间,帮助他们逐渐适应锻炼的要求。
四、加强课堂管理在体育教学中,课堂管理是影响练习密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教师需要加强课堂管理,包括学生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和习惯,增强他们的自律性和自觉性,从而更好地完成锻炼任务和提高身体素质。
五、增加辅助练习在体育教学中,辅助练习是影响练习密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辅助练习的数量和质量。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运球、投篮等辅助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篮球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检验一堂课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技能效果的指标之一。
不过,练习密度并不是孤立存有的一个指标,它与体育课的诸多因素有着内在的联系。
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当前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健全组织。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实行,就必须有严密的组织领导和骨干力量。
学生需要分成若干的练习小组,要明确各小组长的职责,同时要注意培养技术骨干。
有了这样的组织就可克服教师本身忙得团团转的现象,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指挥全局、完成课的主要任务上。
这样从组织上为提升练习密度提供了保证。
二、要有严格的纪律。
要提升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一定要有严格的纪律。
练习顺序、轮换项目、保护协助的次序、分散练习和集中讲解的队形、位置,都要有板有眼,明确规定,动作迅速,纪律严明。
三、教学任务要明确。
教师上课,任务提的必须明确、具体、可行,而且要落实到每个人身上。
课的任务要在不同阶段逐步地明确提出。
四、把准备活动的动作编成套,连续持续地做。
这样就能够节约很多讲解示范的时间,既可通过多次重复,养成学生的准确姿势,发展学生的体质,又可增大练习的密度,提升增强体质的效果。
此外,能够根据基本教材的需要,编成若干套路,轮换选做。
总来说之,练习密度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适宜。
所谓适宜,就是要有利于全面完成体育课的教学。
练习密度过小,学生在课上看的时间多,说的时间多,练的时间少,就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学习运动技能;练习密度过大,练习占用的时间过多,又会影响教学、教育任务的完成。
再者,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练习密度过大,缺乏必要的休息和恢复,就会造成学生身心过于紧张,对健康不利。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

如何提高学校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一、课的组织构造要严密充分利用一堂课40分钟,必需周密考虑整节课中的各个环节来合理支配时间,使学校生有较多的时候进展练习。
因此,老师除对教材做到深刻的理解之外,必需全面考虑场地与器材的布置,分组的支配,队伍的调动,各个局部内容的选择都要依据根本局部的内容、任务和学校生的实际,使之前后很好的连接。
做到从课的开头到完毕局部有次序地顺当进展。
例如:队列、队形变换,就要适合场地、器材与分组支配练习,以合理调动队伍。
在预备局部,除依据一般原那么外,还要考虑根本局部〔如新授排球双手正面垫球技术〕教学的需要,可以选择引导性练习作为它的内容的一个方面,如集体徒手原地仿照练习垫球等动作。
使预备局部的内容严密地连接了根本局部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削减了队形变动,又提高了密度。
二、突出精讲多练精讲要正确,突出重点,层次清楚,语言精练,才能保证有足够时间给学校生多练。
因此,老师必需生疏大纲吃透教材,还必需充分了解学校生的承受力气,有的放矢地进展教学,讲解要留意语言形象直观主动。
如对低班级教材,“技巧前滚翻”可比方象小皮球能滚动,从而提示学校生因身象球形,又如高班级教材“双手正面垫排球”突出重点,言语要精练,提出“一插、二夹、三提”术语。
三、充分运用启发式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校生学习、熬炼的主动性,是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气途径之一,启发用得好,能使学校生在最短时间明确动作要领,有语言启发,用语言讲解比方,使学校生了解动作要领;有示范性启发,可用各种教具、挂图、模型、录相等,以及老师本身动作的重点示范。
例如教“投掷垒球”其要点;“蹬、转、挥臂,最终用力,老师可以慢动作重点示范。
例如:教弯道跑技术,可以比方乘坐公共汽车转弯对人体姿势的不同而形成不怜悯况、以使学校生了解跑弯道的身体向内倾斜,摆臂时右臂大于左臂摇摆,从而抑制离心力的要领。
总之,体育课上的启发有多种形式,合理运用启发教学,要抓住动作的难点和关键,使同学对老师的示范,指导一点即通,心领神会,从而增加体育中有效的训练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Physical Sciences 体育科学进展, 2020, 8(1), 22-25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journal/apshttps:///10.12677/aps.2020.81005How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Density ofPhysical EducationHongpeng Su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Received: Feb. 4th, 2020; accepted: Feb. 24th, 2020; published: Mar. 2nd, 2020AbstractThe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in ordinary senior high school is a curriculum that takes physical exercise as the main means and aims at cultivating students’ discipline core quality. And exercise density of sports and health cours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fol-lowing four factors affecting the exercise den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organization and mobili-zation of teams, the type of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and design of cours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ollowing four effective methods: downsizing classroom organization to mobilize, earnestly, rea-sonable collocation teaching contents, optimizing teaching design to improve the den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practice, promoting the student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KeywordsPhysical Education, Exercise Density, Teaching Methods如何提高体育课练习密度孙洪鹏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收稿日期:2020年2月4日;录用日期:2020年2月24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2日摘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练习密度是决定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影响体育课练习密度的以下孙洪鹏四个因素:组织调队、课的类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进行科学分析,本文探索出如下四种有效方法:精简课堂组织调动、精讲精练、合理搭配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来提高体育课练习密度,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教学,练习密度,教学方法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身就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并且必修选学部分的内容多为具体运动项目的学习[1]。
不论是武术、田径、篮球、健美操,任何一项运动项目的动作技术,教师与他人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动作技术的必须通过学生反复的身体练习方能熟练掌握。
此外,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也必须通过一定的运动负荷才能得以改善。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各项身体素质发育的敏感期,生理发育的高峰期,把握住这些重要的时期,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生理发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业负担的增加使得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被极度压缩,体育课增进学生体质的任务更加艰巨。
而每节体育课的上课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所处的生理发育阶段也决定了他们无法长时间承受过高的运动强度,因此提高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成为了提高运动负荷的有效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17岁的儿童、青少年学生每天至少要有60 min的MVPA。
MVPA在预防肥胖与近视,增进青少年心肺耐力、骨骼密度、肌肉力量,减少慢性传染性疾病风险上有着较好的效果[2]。
如何提高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不仅是一线体育教师亟待解决得问题,也是所有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没有练习密度的体育课,显然无法促进学生的健康与全面发展,也无法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 课堂组织调动教师应该制定出一套每节课都需要进行的“常规”活动,包括一般性的热身、放松与体能练习计划等,每节课由组长或体育委员带头练习,教师从中只需进行节奏的把控、个别的技术指导、部分练习内容的变化等。
每个体育教师都应形成自己的执教风格,并且培养体育小组长的带头作用从而促进与全体学生之间的默契。
教师一旦下达指令,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主的进行组织调动和练习。
此外还可以利用障碍物等器材清晰地向学生展示出练习时移动的方向或距离,使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自主有序的进行分组练习或循环练习,减少不合理的组织调动或练习间休息的时间。
课中过多的等待时间是由场地器材等资源的不充分利用导致的。
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场地器材等资源进行评估[3]。
遵循人可以休息,场地与器材不可以“休息”的原则,协调搭配练习任务与场地器材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教师除了测算学生的练习密度,还可以测算场地器材的“被练习密度”。
当场地器材等资源被最大化的利用起来的时候,学生的运动量必然增加,练习密度的增加自然水到渠成。
具体方法例如测算跳马,单杠,实心球本节课一共被使用了多少次;安排一部分学生进行传球投篮练习,一部分学生进行运球过人练习等。
当场地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时,就说明有较多的学生可能并不处于练孙洪鹏习的状态,教师此时可根据场地器材的使用情况与学生的实际分组练习情况,对学生重新分组,提高场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练习密度。
3. 精讲精练,提高不同类型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动作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有其自身规律,这一过程需要经历泛化、分化、巩固与自动化三个阶段[4]。
并且动作技术的难易程度,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因素都影响着动作技术的学习与掌握。
教学时为了促进学生尽快的掌握动作技术,提高练习密度,教师可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提高练习密度。
抽丝剥茧,由浅入深带领学生探寻动作技术的真谛,掌握动作技术的学习、应用与评价方法等。
新授课时学生动作技术的发展处于泛化阶段,学生完成动作过程中错误较多,比较费力,且动作僵硬、不协调。
由于学生过往对于运动的认知和体验等个体差异性,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动作技术的理解及教师的讲解示范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多种多样。
教师不可能在新授课上将所有易错点及重难点全部讲清楚。
在此阶段对于动作技术的讲解,只需要抓住完成动作技术的基本点进行讲解示范即可,并且提供学生学习与评价的方法。
即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之后对学生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都有运动较好与运动较差的学生。
这样一方面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师教授的方法,组内同学互相给予反馈,尽快提高与掌握动作技术。
小组内掌握较快的学生还可以帮助掌握较慢的学生进行练习,使班级整体学习水平得以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便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巡回指导,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归纳总结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出现的易错点,有针对的进行讲解示范,减少新授课讲解示范的时间。
这样即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
复习课学生动作技术发展处于向分化阶段过渡,或有的可能已经达到了分化阶段。
经过新授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动作技术,对动作技术的规律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一阶段学生可以顺利、连贯地完成技术动作。
教师只需要针对完成动作技术的重难点进行讲解示范,练习时更注重动作技术的实际应用。
在练习时增加一定的难度,采用循环练习法进行技战术练习。
例如同场对抗的球类项目可以采用标志物作为防守人,或让学生进行消极防守等,让学生在实战情景中进行练习。
在排队的间歇可以让学生进行传球、运球、球性练习等。
综合课包括了新授教材与复习教材在内。
一般此时复习教材的内容教师应把时间多留给学生进行练习,对个别典型突出的错误进行适当的点拨即可。
在新授教材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动作技术的特点,进行减负荷降难度的方法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的本体感受,为下节课的动作技术的教学做前期铺垫。
例如在羽毛球的正手击高远球教学时,可以采用扔球的动作技术练习,掌握挥拍时手臂的移动轨迹。
排球垫球时,采用击固定球的方式,感受发力与击打球的感觉。
4. 合理搭配教学内容,提高练习密度运动的本质是动作和能量代谢,技术与体能都是构成人体运动能力的要素之一,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理解[5]。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完整的人体运动观念,根据主要侧重于动作技术的学习与改善,或能量代谢能力的改善与提高分别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
动作技术的训练必然会过多的使用身体某一部分的肌群,一旦过度使用某一类肌群,不仅会影响动作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影响练习密度的提高,还可能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尤其是在进行非对称性身体练习时更应注意。
这一类练习多为需要单侧肢体主导发力的动作。
例如羽毛球发球、排球扣球、助跑跳远等。
进行这部分的动作技术练习时,在不影响正确动作技术的掌握情况下,可安排对侧肌群动作技术练习交替进行。
对侧肢体的练习既可以很好的促进技孙洪鹏能掌握、提高身体平衡能力、降低运动损伤风险等,同时也可以加快练习侧肢体的肌肉恢复,减少休息的时间,提高练习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