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的密度和负荷

合集下载

小学体育课密度与运动负荷研究

小学体育课密度与运动负荷研究

小学体育课密度与运动负荷研究一、体育课密度和运动负荷小学生体育课密度和运动负荷,主要是根据课堂目标,来制定相应的负荷量。

负荷量是以运动目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注意事项为载体。

因此一堂体育课是否能达到锻炼身体又能让学生学到一定的运动技能,就需要制定完善的课堂教学负荷。

二、教学实践举例在通过参加不同学校教学教研活动和自己实习总结,发现现在很多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完全忽视了这一观点。

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规课这样的情况屡见不怪,例如:某小学关于立定跳远的公开课教学。

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基础准备活动4×8拍,时间5分钟。

基础部分: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时间15分钟。

学生分组练习然后教师指导,时间10分钟。

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练习,时间5分钟。

结束部分:放松操和布置作业。

上述课程设计在结构上合理有层次时间安排也恰当,但是他仅限于运动时间、运动目的上设计完善。

在这种运动负荷小频率低的课堂上运动时间与运动负荷相结合就不能达到合理的密度与负荷量调控,学生难以造成预期的疲劳程度,因而不能出现或很少出现超量补偿,即没有取得明显的运动效果。

学生课堂频率过低,在形成教学运动技能的过程及发展就没有明显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

三、总结1.体育教学课堂负荷安排在体育教学中要将负荷量融入其中必须要十分明确运动目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及注意事项。

明确运动目的是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明确学生水平阶段、明确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在教学中要达到能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文化娱乐、调节学生心理状态、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竞技水平的效果。

2.体育教学课堂密度的合理性体育课的密度是一节体育课中合理利用时间的一个重要标志。

体育课综合密度安排得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体育课堂的整体效果,进而影响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体育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需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运动负荷应由小到大,逐渐加大,并且大中小负荷量度合理交替。

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

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

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体育课的密度一、综合密度综合密度是指一堂课内各项活动合理地运用时间同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一堂课有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指导(讲解示范、个别指导);组织措施(整队、调动队形,交换练习区);学生做练习;练习后的必要休息;相互间观察与帮助等五个方面。

综合密度的测定步骤与方法:1、准备工作:研究教案,了解课的任务、内容和组织教法;测定者明确分工,选择好测试对象(中等水平的学生)2、测定方法与记录方法:从上课开始到下课结束,以秒为单位,把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全部记录下来。

测定方法:上课开始时先按动一只总表,计算上课的总时间。

另一只表记录课中实际活动时间,报时后及时回表记录方法:记录者及时填写课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内容,测定者报时后即刻记录,把每次活动的实际时间,合理、不合理使用时间,准确地记录下来。

3、统计:如学生练习时间是864秒,总上课时间是45*60=2700秒练习密度=(练习时间)/课的总时间*100/100二、练习密度: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练习密度的测定方法与综合密度的测定方法相同。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1、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概念是指在一堂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

在一次体育课中构成生理负荷的因素有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方面。

(1)负荷量:是指在一次课中完成有效练习的总时间、总次数、总重量、总距离。

如:50米全程跑3次;立定跳远5次。

(2)负荷强度:是指练习时对机体刺激的程度,或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或做练习时机体的紧张程度。

如:同一学生用9秒跑完50米与用11秒跑完50米,显然用9秒跑完50米的强度大。

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一般来说成反比的关系。

2、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测定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三种(1)观察法:一是观察学生做练习的表现,如:完成动作的质量、控制身体的能力及做练习的积极性等方面来判断生理负荷是否合适。

二是观察学生生理反应,如:面色、呼吸速度等来分析学生生理负荷的大小。

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内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同课的总时间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比例关系。

课间各项活动占多少时间没有固定的比例,但从体育教学过程特点和任务出发,学生的实际练习和教师指导活动应占主要成分,体育教师应力求用最少时间进行组织教学并减少其它不必要休息等时间。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合理的运动负荷,它必须遵守人体的活动规律,是随着身体练习而逐渐加大的。

根据专家们的有关研究“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一节课上,将此心率的保持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上,并以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结合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

”这等于给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定了个标准。

这个120—140次/分之间是怎样得来的呢?当然,是通过测量后,计算出来的。

目前对于运动负荷的测量,方法很多。

用得最多的无疑是对平均心率和练习密度的测量。

对于一节课的平均心率来说,它的最高峰应达到多少,要视其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气候而定。

体育课密度和负荷的限定质,根据科学鉴定和学生体质情况一般为,13-16岁(初中)平均心率130-150次/分,平均练习密度25-30%。

体育与健康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在体育课中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每节体育课,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练习密度,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就无法掌握运动技能,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也无法得到发展,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中小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对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完成体育课的基本任务,具有积极的意义。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和调节呢?综合以上影响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可根据上课的时间负荷的大小,以及出现的高峰来合理进行安排。

并且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

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

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

体育课的密度和活动负荷,是评价体育课教授教养质量的两个指标.一.体育课密度的评价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中各类活动合理应用的时光与课的总时光的比例,也称为教授教养密度.一般来说,体育课的活动可分为五种:教师的指点(讲授.示范.改正错误动作等).学生做演习.互相帮忙与不雅察.演习后的歇息.组织措施(整队.调动部队等),这些活动中某种活动合理应用的时光与课的总时光的比例.称为该种活动的密度.评价体育课的密度和课中各类活动所占时光比例安插得是否得当,应树立如下指标:1.课的密度和各项活动时光的分派,是否根据课的具体教授教养义务和请求,并联合教材特色和学生的负荷才能,以及场地器材.上课时光与气象前提,进行了严密而合理的设计与预备.2.教授教养组织是否严密.3.不雅察教授教养办法.技能的应用是否灵巧.合理.有用.4.是否调动了学生进修的积极性,使学生做到自发地遵照组织规律;是否动员学生互相呵护和互相帮忙,进步时光应用率.二.体育课活动负荷的评价体育课的活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做演习时所承担的心理负荷,它包含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方面.反应着演习进程中身材的心理机能变更.体育课的活动负荷是否合理,这是评价体育课质量的主要指标.评价体育课活动负荷是否合理,可树立如下考核指标:1.活动负荷的安插是否遵照了人体机能活动变更的规律,根据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渐加大的原则.2.活动负荷是否根据课的义务和请求来安插.3.活动负荷是否相符学生的身材前提和练习程度的现实.4.活动负荷安插是否斟酌到教材的性质.活动规模.难易程度.演习强度,以及与学生的心理特色之间的关系.5.安插活动负荷时是否斟酌到学生的其他体力累赘量.气象变更以及学生的生涯轨制等身分.6.是否斟酌到体育课的活动负荷对课后文化课进修的影响.活动负荷的测评办法平日有以下几种:1.不雅察法.2.学生自我感到法.3.心理测定法.一堂课中学生平均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叫平均心率.体育课的平均心率,小学应是120—130次/分,初中生应是130—140次/分,高中女生应是130—140次/分,高中男生应是130—150次/分为宜.课中学生的平均心率与课前相对安静时的心率比,叫心率强度指数.该指数在2.0以上为最大,1.8—2.0为较大,1.5—1.7为中等,1.2—1.4为较小.。

体育学院《体育教学论-体育课的密度与负荷》课件

体育学院《体育教学论-体育课的密度与负荷》课件

五、体育课生理负荷的评价
3.改变练习内容的性质,如将原来的30米慢跑改为30米加 速跑。
4.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即改变联系的密度,练习中不同 的间歇时间产生不同的练习密度。
5.改变练习的限制条件,如活动范围、器材的重量、附加 条件等。
6.改变课的组织教法与形式,如循环法、竞赛法或分组练 习等。
7.调整可中各项活动的时间比例以调节生理负荷。
观察与休息 学生相互观察、练习后的休息
(二)体育实践课密度的安排与调控
1.认真备课,周密设计。 2.改进和提高组织水平。 3.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技
巧。 4.加强学生思想、纪律教
育。
(三)体育实践课密度的测定与评价
1.测定的准备工作。
研究课的目标、内容、组织教法和教案; 明确测定者之间的分工与职责,一般为2-3 人一组,1人计时,1人记录,1人分析;准 备好测定课密度的登记表、秒表、笔及必要 用具;了解班学生情况,选定测试对象,一 般为班里中等水平的学生;检查教学场地器 材以及考虑气候条件等。
二、体育课生理负荷的安排
根据学生身心特征和教学过程的规律,每 次体育课的生理负荷合理安排,一般应由小到 大,逐渐加大,大中小强度的负荷合理交替, 到课快结束时,应渐降低生理负荷,促使学 生肌体较快地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
1.体育课生理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安排,应符合 学生的身心发育水平。
2.根据体育课的类型和组织教学形式的要求安 排负荷。
3.要考虑教材内容的性质、结构、气候等条件 来安排负荷。
4.根据负荷强度的大小适当安排间歇时间。
三、体育课生理负荷的调控
体育教师不但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周密 设计安排生理负荷,而且要善于观察与分析 课堂上学生生理负荷的变化情况,及时地做 出相应地调整。

运动负荷与密度

运动负荷与密度
运动负荷过小,对身体发展作用不大,达不到体育课
预期效果;运动负荷过大,超过学生生理负担能力,
会引起过度疲劳,有损身体健康,因此合理安排体 育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术
和技能、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师
必须科学地安排和调节课的运动负荷。
2、能够促进学生各种能力产生定向变化
适宜的运动负荷应该能够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在这 几个方面都产生定向变化。 (1)在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不同阶段,运动负荷的安排 不同。 (2)运动负荷要符合发展各种不同身体素质的不同要求。 (3) 运动的乐趣也需要适宜的运动负荷来诱发。
量正常,可以维持同样的运动强度;如果脉搏次数逐渐降低,说明仍然
具有一定的潜力,可以适当增加负荷量,但负替量的增加要循序渐 进。——摘自中国青年报2004年9月27日对毛振明教授“孩子该如何进 行体育锻炼”的专访。
(八)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测定与计算
心率测定法,是通过一次课中多次测定学生的心率,了 解和掌握一次课心率变化情况,分析生理负荷安排是否合理。 其具体的测定步骤如下:
(六)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检查和评定
一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适,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和评定。通常采用观察法、自我感觉法、生理测定法检验。 ①观察法。教师在课中通过对学生外部表现进行观察,主要 从学生的脸色、呼吸、汗量以及完成动作的质量、控制身
体的能力、注意力、练习的积极性等方面判断生理负荷的
大小。 ②自我感觉法。以学生自述主观感觉来判断生理负荷的大
小。如自我感觉对练习的兴趣、课后饮食、睡眠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③生理测定法。包括测定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肺活量、 吸氧量、尿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最常用的是心率测定法。

新课程休育课教学要素解新——运动负荷与密度及体育课的分析与评定

新课程休育课教学要素解新——运动负荷与密度及体育课的分析与评定

计划和充分准备 : 堂的教学组织紧凑 . 课
精 讲 多 练 ; 可 能 提 高 课 的综 合 密 度 。 尽 ( ) 生 的 练 习 密度 。学 生 的练 习密 2学
2体 育 课 的 密 度 . 体 育 课 的密 度 包 括 体 育 课 的 综 合 密
度 和学 生 的 练 习 密度 。 课 堂 知 识 的 掌 握 与 思 维 能 力 的 提
2分 析 评 定 体 育 课 的 方 法 .
课 的分 析 一 般 分 全 面 分 析 和 专 题 分 析 。全 面 分 析 是 对 每 一 节 体 育 课 的 质 量 进 行 全 面 的分 析 评 定 。专 题 分 析 是 对 教 学 中某一两 个专题 所采 用 的分析 方法 。 另 外 ,也 可 将 全 面 分 析 与 专 题 分 析 两 者
新 颖 、灵 活 多 样 性 , 力 求 既 巩 固基 础 知 识 . 创 新 历 史 情 境 , 利 于 培 养 历 史 创 又 有 新 意识 与 思 维 能 力 。 以 人 教 版 普 通 高 中
( ) 一 政 治 体 制 对 美 国 历 史 产 生 2这
了 哪些 影 响?
古 代 希 腊 民主 政 治历 史 情 境 , 自主 学 习
习 , 密 度 应 相 对 减 少 。教 学 实 践 和 科 学 其
研 究 都 得 以 证 明 。适 宜 的 运 动 负 荷 对 改
度 ,是 一 堂 体 育 课 内 容 学 生 实 际 做 身 体
练 习 的 时 间 占全 课 总 时 间 的 百 分 比 . 是
构成体 育课运 动 负荷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 队 、 换 作 业 点 、 动 队伍 )学 生 练 整 交 调 , 习 , 习后 的 必 要 的 休 息 , 互 观 摩 和 帮 练 相 助 等 五 个 方 面 。这 些 教 学 活 动 合 理 使 用 的 综 合 时 间 占总 课 时 的百 分 比 .是 课 的

体育实践课密度与生理负荷测定 课件

体育实践课密度与生理负荷测定 课件

课的各项活动时间的界定
❖ 2指导时间
❖ 凡教师有目的地用于讲解、示范、演示、纠 错、保护帮助、个别指导等时间均为指导时 间。
❖ 一般是从开始一直到结束均为指导时间。
课的各项活动时间的界定
❖ 3观察与帮助时间 ❖ 凡学生用于相互观察、分析讨论、相互保护帮助的
时间均为观察与帮助时间。
❖ 4组织措施时间 ❖ 凡课中整队、调动队伍、交换场地、搬运安装分发
❖ 体育课生理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 习时所承担的量与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
❖ 合理安排课的生理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增 进健康、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与方法,提高 运动技术水平,防止伤害事故等,都具有重 要意义。
(二)体育课生理负荷测定与评价
❖ 1、教育观察法(教师) ❖ 2、学生自我感觉(学生) ❖ 3、生理测定法(脉搏测定法)
3、生理测定法(脉搏手工测定法)
❖ A、准备工作 ❖ B、实际测量 ❖ C、统计与制图
A、准备工作
❖ a 熟悉所测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 过程及教案
❖ b 准备好测量工具 ❖ c 确定测定人员的分工(2人一组,1人测量,
1人记录) ❖ d 选择好被测对象(班级中等水平,男女合
班,男女各选1人)
体育课运动负荷(心率)测定记录表
课的部分或顺序
测定时间
测定时的活动内容
心率(次)
备注
学校: 上课教师: 课的平均心率: 运动负荷变化曲线图:
班级: 测量时间:
受侧者: 测量者:
性别: 记录者:
B、实际测量
❖ 每次课的测量次数不应少于20次(每次测量 10秒或6秒的心率次数)。
❖ 主要采用定时测(2分钟测1次)和练习前后 测两种方法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课的类型特点 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对运动负荷的要
学校
1 4
6
1、组织
2、练习
2
3、保护帮助
3 4、指导
5 5、浪费
6、休息
年级 上课教师
测定者 等
一、体育课的密度及测定、评价
(4)分析与评价
一般密度:越大越好。
专项密度:根据具体情况,客观的作出
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一、体育课的密度及测定、评价
3、调节体育课密度的方法措施 (1)尽可能减少组织工作中不合理的措施; (2)从教法措施上调节; (3)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遵守组织
练习次数、组数
场地器材 气候条距离、高度

外 部 因 素
运 动 负 荷
内 部 因 素
练 习 强 度
练习重量、体积 练习速度、方式
机体用力大 小与
紧张程度

休息方式

休息时间、次数


间歇类型


二、体育课的负荷
3、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依据 (1)学生身心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心
体育课的密度和负荷
本次课的内容
体育课的密度及测量、评价 体育课的负荷及测量、评价
本次课的任务
基本了解体育课的密度的分类及界定; 初步掌握体育课密度的测定与评价方法; 大致了解体育课的负荷类型及常用测定方
法; 熟练掌握脉搏测定法测定体育课运动负荷
的方法。
一、体育课的密度及测定、评价
1、体育课的密度类型及界定 一般密度:是指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 的时间之和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高中生处于体能增长期,适合发展肌肉力量、
肌肉耐力,且对某一领域的兴趣开始细化,个性
初步形成,情绪体验较强烈,自我意识进一步增
强,该阶段要通过练习的密度和强度来提高对技
术的熟练程度,最终使技术定型,负荷量较大,
即:课的平均心率和负荷为中等以上。
二、体育课的负荷
(2)教学内容特点 学习内容是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不同教学内容的复杂性、难易程度是不同 的,其运动负荷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在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时,要考虑体 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教材数量。
二、体育课的负荷
部分体育项目的运动负荷
项目 教学内容
心率
球类 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的各种单个或 大
组合技术,教学比赛及比赛规则;
田径 跑(短跑、长跑、接力跑、障碍跑),跳(跳 较大
纪律,发挥小干部作用,启发学生相互观 察,分析动作和保护帮助等。
一、体育课的密度及测定、评价
4、体育课中练习时间的统计 时间从练习的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具体项目时
间的计算如下:凡在课中有目的的用于学习掌握、巩 固提高技术和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练习时 间,均应算作练习的时间。大体如下: (1)基本体操:包括徒手操、棍棒(绳)操、武术
一、体育课的密度及测定、评价
(7)武术:出活动的练习之外,静止动作持续的 时间也算练习时间,其他各种静止用力动作也均 算练习时间。
(8)队列练习:凡是按照口令要求做的任何动作 的时间均算练习时间。
(9)组织教学中,一般的调队,取送器材不算练 习时间。如果距离较远,教师有目的安排学生跑 步进行,则算为练习时间。
一、体育课的密度及测定、评价
(2)测定:以秒为单位 一般密度的测定:上课所有的时间均 (综合密度) 要记录;
专项密度的测定 :
一、体育课的密度及测定、评价
(3)统计和制图 将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相加; 把课实际用的时间也换算成秒; 计算各专项密度; 绘图。
一、体育课的密度及测定、评价
(10)采用循环练习,原则上整个过程都算练习时 间,但如果中间停顿或中断等,不算练习时间。
二、体育课的负荷
1、体育课的负荷类型及界定 是指学生在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
和心理负担。
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
心理负荷:是指学生在做练习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
二、体育课的负荷
2、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
高、跳远、三级跳),投掷(沙包、实心球)
体操 翻滚、倒立、仰卧起坐、跳箱、跳马;悬 较小
垂、支撑、上下杠、动作组合;
武术 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简单动作组合、 小
套路、武术表演;
密度 强度 运动负荷 大 大大 小 较大 较大 较小 中 中 大 小小
(引自《中国学校体育》2010 年第 9 期)
二、体育课的负荷
特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又有着性别差异 和个体差异,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体 能、运动基础、体质强弱、认知能力和意 志品质等都对课的运动负荷产生影响,因 此,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要区别对待。
二、体育课的负荷
例如: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体发育期,兴趣广泛、 注意力分散、情绪外露易变化,适合发展柔软性、 灵敏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体育课的练习强度 应较小,密度相对大些,即:课的平均心率应设 为小等级,小负荷。
操、身体素质练习等。 如先讲后作,做动作算练习时间,若边讲边练习,
从练习开始到结束都算练习时间,若有 中断,则停留时间不算练习时间。
一、体育课的密度及测定、评价
(2)支撑跳跃、单杠、双杠,从开始姿势到结束 姿势算练习时间,如用跑步、正步出入队伍也算 练习时间。
(3)跑:从预备姿势(包括各种起跑姿势)开始, 到终点缓冲结束算练习时间。由终点回队,如要 求跑(或慢跑)回或走跑交替,也算练习时间。
专项密度:是指课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 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一、体育课的密度及测定、评价
2、体育课密度的测定步骤
(1)准备工作
了解课的任务、内容和组织教法;
明确测定者之间的分工;
准备好测定密度的用具(包括登记表格、计时 表、笔、计算器等);
选择好测定对象:
(选一名中等水平具有代表性的学生)
(4)跳跃:从开始姿势到离开沙坑(或垫子)算 练习时间,回队算法同“跑”的教材,如在平地 上跳(没有沙坑、垫子)酌情计算。
一、体育课的密度及测定、评价
(5)投掷:从开始姿势到投出器械后身体恢复正 常姿势算练习时间,出入队列的算法同“跑”的 教材,拾回投掷器材时,如要求跑步也算练习时 间。
(6)球类、游戏比赛:单个动作教学,一般从动 作开始到结束算练习时间,集体活动、游戏比赛, 原则上整个过程都算练习时间,若因犯规,教师 讲解、示范,学生不积极练习站着不动或中断时, 应酌情扣除或不算练习时间。接力游戏或者接力 比赛,等待接力的时间不算练习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