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审评报告
技术评审报告(完整)

技术评审报告(完整)1. 引言本文档是对项目的技术评审的全面报告,旨在评估项目在技术方面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 评估方法我们采用以下方法来评估项目的技术方面:- 详细分析项目的技术需求和目标- 评估项目所使用的技术工具和框架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分析项目的架构和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和系统集成- 考察项目的测试计划和质量保证措施- 调查项目的安全性和性能要求- 评估项目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分析项目的风险和应对措施3. 主要发现在对项目的技术方面进行评估后,我们得出以下主要发现:- 项目所使用的技术工具和框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项目的需求- 项目的架构和设计合理,数据库设计经过深思熟虑,系统集成能够顺利进行- 项目的测试计划和质量保证措施完善,能够确保项目交付的质量和稳定性- 项目的安全性和性能要求得到了充分考虑,有相应的措施保障- 项目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能够适应未来的需求变化- 项目的风险较低,并且在可能的风险情况下有相应的应对措施4. 结论基于对项目的技术方面评估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该项目在技术方面是可行和可靠的- 项目所使用的技术工具和框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项目的架构和设计合理,能够满足项目的需求- 项目具备良好的测试计划和质量保证措施- 项目满足安全性和性能要求- 项目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5. 建议基于对项目的技术方面评估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针对项目中可能的风险和问题,继续监控和改进相关措施- 确保项目团队对所使用的技术工具和框架有充分的了解和培训- 持续优化项目的测试计划和质量保证措施- 定期进行系统性能测试和安全性评估- 定期审查和改进项目架构和设计以上是对项目的技术评审的完整报告,希望对相关人员和项目的进一步决策有所帮助。
技术方案评审报告

技术方案评审报告前言本文档旨在对所提交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评审,并从技术实现、功能完备性、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估,并给出评审结果和建议。
评审内容本次技术方案评审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实现是否合理可行;•功能完备性是否满足需求;•系统稳定性是否可靠;•开发进度和交付时间是否合理。
技术实现评审首先对于该技术方案的实现思路进行了评估。
通过对设计方案和技术文档的详细解读和Review,发现设计方案较为成熟,关键技术实现方案详细且合理。
其次对于涉及的技术进行了评估。
根据技术方案文档,该产品将采用MVC开发模式,前后端分离的微服务架构进行实现。
在技术选型上,采用了Node.js作为后端开发语言,并且使用了流行的前端框架进行开发。
经过评估,我们认为该技术方案在技术选型上更加合理,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功能完备性评审我们对该产品的核心功能进行了评估,发现该产品的需求文档详实清晰,且所列出的功能清单比较完备。
同时,在功能逻辑、界面设计上也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
依据需求文档中所列功能清单,我们进行了对应的测试,确保该产品的功能完备性。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Epics存在理解偏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和技术团队进行了讨论,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方案。
总体而言,该产品已经基本上满足了客户所提出的原始需求。
系统稳定性评审系统稳定性对于该产品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评审过程中结合了测试组反馈和技术方案文档,对系统稳定性进行了评估。
我们评估了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模块如:用户权限、日志记录、数据备份等。
通过测试和验证,我们确认该产品在这些方面表现良好,并且没有发现任何性能瓶颈或系统资源浪费的现象。
同时,技术方案文档中也提供了详细的系统部署方案,这些方案能够有效地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开发进度和交付时间评审最后,我们对该项目的开发进度和交付时间进行了评估。
我们发现该团队目前的开发进度较为顺利,且项目在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的概率非常高。
技术评审报告

描述改进活动2
描述改进活动3
2
...
<在表格中逐一列举每个评审要素的评审发现问题。对于1个评审发现问题,可能对应1个或多个改进活动。这些改进活动是指落实到项目计划的具体活动。
有些评审发现问题不需要制定改进计划,只需要风险规避计划即可。这需要根据产品现状进行判断。>
5.
评审结论
结论陈述
1通过:评审没有发现问题;风险可以接受且可以很快解决。
2有风险通过:评审发现问题的解决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不影响下一步活动的启动。
3不通过:评审发现问题影响到下一步活动的启动,必须首先解决。
针对评审结论,展开进行陈述。
以结论“不通过”为例:必须陈述PDT先完成哪些改进活动,然后才能启动下一步的设计活动。
6.
名单
签名/时间
会签意见
<说明:以上会签记录是表明会签人员真实意见的唯一依据。会签人员要对会签意见承担相应责任。>
通过对产品的检验,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3.
名单
签名/时间
会签意见
张国富
张国富/2015.07.20
通过
王景富
王景富/2015.07.20
通过
蔡彦文
蔡彦文/2015.07.20
通过
王景新
王景新/2015.07.20
通过
孟庆国
孟庆国/2015.07.20
通过
王丽华
王丽华/2015.07.20
通过
张桂英
张桂英/2015.07.20
通过
张晓平
张晓平/2015.07.20
通过
鲁明义
鲁明义/2015.07.20
通过
<说明:以上会签记录是表明会签人员真实意见的唯一依据。会签人员要对会签意见承担相应责任。>
职称评审技术报告范文3000字

职称评审技术报告范文3000字职称评审技术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领域的职称评审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该技术领域的职称评审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出有效的评审方法和标准,为职称评审工作提供参考,提高评审效率和准确性。
二、评审方法和标准1.评审方法(1)根据申请人的个人简历和相关的工作经验,对其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评估。
(2)通过阅读申请人的技术报告,并与专业领域内的知名专家进行交流和讨论,对申请人的技术水平进行评估。
(3)根据申请人的科研成果和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对其在该领域中的地位进行评估。
(4)通过专业知识测试和面试,对申请人的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
2.评审标准(1)技术能力:评估申请人在该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是否达到一定的水平,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掌握程度是否较高。
(2)科研能力:评估申请人在科研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是否达到一定的要求。
(3)学术影响力:评估申请人在该领域内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成就,包括发表的论文、参与的学术会议等,看是否对该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4)团队合作能力:评估申请人在团队合作中的作用和表现,包括带领团队完成项目、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等。
三、评审结果分析通过对申请人的个人简历、技术报告、科研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估,得出了评审结果。
1.技术能力根据申请人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以及在技术报告中对相关技术的介绍和应用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申请人在该领域中的技术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现有的技术。
2.科研能力根据申请人的科研成果和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可以看出申请人在科研工作上表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也较高。
3.学术影响力通过对申请人在学术界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进行评估,可以看出申请人在该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发表的论文被他人引用的次数较多,参与的学术会议也较多。
技术评审报告范文

技术评审报告范文一、项目概述二、需求分析1.用户管理该系统需要提供用户管理功能,包括用户注册、登录、修改密码等。
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账号登录系统,并且根据权限执行不同的操作。
2.文档管理3.权限控制4.版本管理系统需要提供版本管理功能,即对于文档的多个版本进行管理和回退。
用户可以查看文档的历史版本,并进行版本回退或恢复。
三、技术方案1.前端技术前端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进行开发。
使用React框架实现页面的组件化开发,提升页面的复用性和性能。
使用Ant Design组件库来实现页面的美观和一致性。
2.后端技术后端使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并使用Spring框架来实现业务逻辑的处理和数据的访问。
使用Spring Security来实现用户的认证和授权。
使用Maven进行依赖管理和构建。
3.数据库管理数据库采用MySQL进行存储和管理。
使用MySQL的事务机制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云计算平台该系统部署在云计算平台上,使用云服务器进行资源的管理和分配。
使用云存储服务来进行文档的存储和管理。
使用云数据库来进行用户和权限的管理。
四、风险分析1.安全性风险由于该系统涉及到用户的敏感信息和公司的重要文档,系统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密通信、权限控制等,来保障用户和文档的安全。
2.可用性风险由于该系统需要保持24小时的可用性,需要考虑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容灾备份。
需要进行系统监控和故障恢复的机制,确保系统能够在故障情况下正常运行。
3.性能风险五、总结与建议本次技术评审对基于云计算的在线文档管理系统的开发进行了全面的需求分析、技术方案的设计和风险分析。
通过评审,可以发现系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技术评审,可以对项目的技术方案和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改进,帮助项目团队顺利完成开发任务,提高项目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同时也对相关的技术选择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决和改进,有助于改善开发效率和项目管理。
技术监督工作专项评估审核报告

技术监督工作专项评估审核报告一、引言技术监督工作是保障企业生产运营安全、稳定和高效的重要环节。
为了全面评估技术监督工作的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技术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特开展本次专项评估审核工作。
二、评估审核目的本次评估审核的主要目的是:1、检查技术监督工作的执行情况,包括各项技术标准、规范和制度的落实情况。
2、评估技术监督工作对保障生产安全、提高产品质量和提升生产效率的作用。
3、发现技术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三、评估审核范围本次评估审核涵盖了以下方面:1、技术监督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情况。
2、技术监督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建立与执行情况。
3、技术监督检测设备和设施的配置与运行情况。
4、技术监督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情况。
5、技术监督工作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四、评估审核方法本次评估审核采用了以下方法:1、文档审查:对技术监督相关的文件、制度、记录等进行详细审查。
2、现场检查:实地查看技术监督检测设备、设施的运行状况和工作环境。
3、人员访谈:与技术监督工作人员、生产一线员工进行交流,了解技术监督工作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4、数据分析:对技术监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评估审核结果(一)技术监督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1、成立了专门的技术监督工作小组,明确了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2、技术监督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部分人员的工作经验相对不足。
(二)技术监督管理制度和流程1、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监督管理制度和流程,涵盖了设备监测、质量控制、数据分析等方面。
2、然而,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流程不够优化、操作不够规范的情况。
(三)技术监督检测设备和设施1、配备了先进的技术监督检测设备和设施,能够满足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检测需求。
2、部分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不够到位,存在设备老化、精度下降等问题。
(四)技术监督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1、建立了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及时收集相关技术监督数据。
技术方案评审报告

技术方案评审报告一、评审背景。
咱们这次评审的技术方案呢,就像是一个即将踏上冒险之旅的计划书,它可是关乎着咱们项目能不能顺利走向胜利彼岸的重要玩意儿。
二、方案概述。
这个技术方案就像一个大拼图,涵盖了[具体项目]的各个方面。
从前端的用户交互界面,那可是用户第一眼看到的“脸”,到后端的数据处理,就像是幕后默默干活的小工匠,再到系统架构的整体规划,就像给这个项目搭建的房子框架,每一块都很重要。
三、评审内容。
# (一)创新性。
这个方案在创新性方面有点像在一群黑衣服里突然冒出个穿花衣服的,很是亮眼。
它提出了[列举创新性的点],这些点子就像是给传统的技术方案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望让咱们的项目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脱颖而出。
不过呢,就像新衣服可能有点不合身,这些创新点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小挑战,比如说[可能遇到的挑战]。
# (二)可行性。
1. 技术可行性。
从技术层面来看,这个方案就像一个大厨做一道复杂的菜,大部分食材(技术)都在咱们的厨房(现有的技术储备)里能找到。
像[列举主要用到的技术]这些技术都是比较成熟的,就像久经沙场的老战士,靠得住。
但是呢,有那么一两个调料(新技术或者技术组合)可能需要咱们再仔细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很好地融入这道菜里。
2. 资源可行性。
说到资源,这就像是打仗时的粮草和兵马。
人力方面,感觉有点像要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人员安排可能有点紧凑。
设备资源呢,目前的[设备情况]可能有点像小马拉大车,在项目高峰期的时候可能会有点吃力。
资金资源也有点小紧张,就像计划出去旅游但预算不太够一样,有些地方可能需要重新规划或者争取更多的投资。
# (三)安全性。
在这个网络安全就像守护城堡的卫士一样重要的时代,这个方案的安全性像个半掩着的门,有点让人不太放心。
它虽然提到了[现有的安全措施],但感觉就像给城堡只装了一道不太结实的栅栏。
比如说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加密的强度就像一把不太牢固的锁,可能会被狡猾的小偷(黑客)撬开。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一、产品概况本报告对医疗器械产品进行技术审评,该产品属于高风险类医疗器械,产品名称为XX。
该产品是一种用于XX的设备,主要功能是XX。
该产品由XX公司生产,已通过XX认证。
本报告将对该产品的注册技术进行审评。
二、技术特点1.产品结构:该产品结构合理,便于患者使用和操作,同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技术原理:产品采用XX技术原理,具备高精度、高效率和安全性能,能够满足医疗需求。
3.技术指标:根据相关标准和法规,该产品的技术指标符合要求,无明显不合格项。
三、材料及工艺1.材料使用:产品所采用的材料符合医疗器械材料要求,无毒、无刺激性,对人体无不良反应。
2.工艺流程:该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各工序操作规范,确保产品质量。
四、性能验证与临床试验1.性能验证:根据产品使用的特点和预期功能,对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性能验证,结果表明产品性能良好。
2.临床试验:已完成一期临床试验,试验对象符合相关标准,试验结果显示该产品在临床应用中安全可靠。
五、质量控制和标准符合性1.质量控制:该公司已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并通过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该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符合相关要求。
2.标准符合性: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且已获得相应认证。
六、安全性和风险评估1.安全性: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无明显安全隐患,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
2.风险评估:针对产品的使用风险进行了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该产品的风险等级在可接受范围内。
七、特殊要求和技术创新1.特殊要求:根据产品的使用特点和需求,满足了特殊的功能要求,如XX。
2.技术创新:该产品在一些方面具有创新点,提高了产品性能和使用便利性。
八、问题与改进措施1.问题:在审评过程中发现技术文件中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需要完善和补充。
2.改进措施:要求厂商对问题进行整改,并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技术文件。
九、结论根据对该产品注册技术进行的审评,结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该产品的注册技术符合要求,能够满足医疗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理号:0010600120190386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评报告产品名称:全自动多重免疫分析仪产品管理类别:第二类申请人: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认证中心目录基本信息 (3)一、申请人名称 (3)二、申请人住所 (3)三、生产地址 (3)产品审评摘要 (4)一、产品概述 (4)二、临床前研究摘要 (5)三、临床评价摘要 (10)四、风险分析及说明书提示 (11)综合评价意见 (14)基本信息一、申请人名称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二、申请人住所珠海市香洲区同昌路266号三、生产地址珠海市香洲区同昌路266号产品审评摘要一、产品概述(一)产品结构及组成全自动多重免疫分析仪主要由判读模块、孵育模块、洗涤模块、机械臂模块、稀释制冷液与洗针模块、标本架模块、反应孔运送模块、试剂管理模块、移卡模块、旋转臂模块、平铺振荡模块、称重模块、软件组成。
(二)型号规格MCLIA-800(三)适用范围MCLIA-800全自动多重免疫分析仪与本公司生产的磁条码免疫荧光试剂配套使用,用于磁条码免疫荧光试剂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四)工作原理MCLIA-800全自动多重免疫分析仪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或其他样本从而对人体进行免疫分析的医学检验仪器。
将样本加入到包被有多种不同免疫项目抗原、抗体的反应管中,包被抗原、抗体的载体为磁条码(即单个反应管中会有多种包被着用于检测不同免疫项目的抗原、抗体)。
样本中的待测分子与载体上的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分离洗涤未反应的游离成分。
接着,加入荧光标记物,分离洗涤多余的荧光标记物;最后加入增强液,利用激发光激发荧光标记物,能量以荧光形式释放。
此时,通过仪器内部三维传动系统,将反应管移动至CCD成像仪中,通过CCD成像进行图像分析计算荧光值。
同时CCD成像仪还会通过图像分析出不同磁条码对应的检测项目,最终图像处理系统会汇总得出反应管内各处各个条码所对应的荧光值,对于定量项目可以得到各项目的待测分子浓度,对于定性项目可以得到各项目的阴阳性结果。
最后,输出数据报告,以辅助临床诊断。
二、临床前研究摘要(一)产品安全性指标1.全自动多重免疫分析仪安全要求:符合 GB 4793.1-2007、GB 4793.9-2013、YY 0648-2008的要求;2.全自动多重免疫分析仪电磁兼容要求:符合GB/T 18268.1-2010、GB/T18268.26-2010的要求;3.全自动多重免疫分析仪环境试验要求:符合GB/T 14710-2009中气候环境中试验I组,机械环境试验I组的规定。
(二)产品各组成模块性能研究1、标本架模块对该模块的主要元器件和功能性指标进行了描述,并通过实验检测标本架能运行至指定的条码扫描位、加样位,结果显示能实现上述功能。
2、稀释制冷液与洗针模块对该模块的主要元器件和功能性指标进行了描述,并对制冷区瓶内液体温度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符合产品设计需求。
3、机械臂模块对该模块的主要元器件和功能性指标进行了描述,并对两个加样臂、一个抓手臂移动位置、液面探测等功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符合产品设计需求。
4、反应孔运送模块对该模块的主要元器件和功能性指标进行了描述,并对将反应孔运送至加样位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符合产品设计需求。
5、试剂管理模块对该模块的主要元器件和功能性指标进行了描述,并对制冷温度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符合产品设计需求。
6、振荡孵育模块对该模块的主要元器件和功能性指标进行了描述,并对孵育温度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符合产品设计需求。
7、移卡模块及洗涤模块对该模块的主要元器件和功能性指标进行了描述,并对模块的移卡和冲洗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符合产品设计需求。
8、称重模块对该模块的主要元器件和功能性指标进行了描述,并对各液体进行称重测试,结果显示符合产品设计需求。
9、旋转臂模块对该模块的主要元器件和功能性指标进行了描述,并对旋转位置、液面探测等功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符合产品设计需求。
(三)产品性能研究1、加样精度的研究采用称重法,分别对两个加样臂进行不同加样量的测试,检测多次后计算加样精密度和准确度,其结果表明两个加样臂不同加样量的加样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规定。
2、反应区温度控制的准确性和波动度的研究采用多路温度记录仪进行反应区温度测试,6个测试点每个点测试20次后计算准确性和波动度,6个测试点中,温度准确性最大的值为0.09℃,波动度为0.44℃,说明反应区温度控制的准确性和波动性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规定。
3、制冷温度控制的准确性的研究采用多路温度记录仪进行制冷温度测试,2个制冷模块每个模块测试10次后计算准确性和波动度,2个模块中,温度准确性最大的值0.10℃,波动度为0.70℃,说明制冷温度控制的准确性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规定。
4、分析仪稳定性的研究采用抗核抗体检测试剂盒对重复性参考品(定量项目:dsDNA)进行测试,包括开机处于稳定工作状态后对重复性参考品测试3次,过4小时、8小时后再上机重复测试,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根据公式计算相对偏倚,经测试,相对偏倚在-1.68%~-0.06%范围内,说明分析仪稳定性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规定。
5、批内测量重复性的研究采用抗核抗体检测试剂盒对重复性参考品进行测试,重复测试10次,计算定量项目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根据公式计算变异系数,其变异系数为3.92%;定性项目检测结果保持一致,说明批内测量重复性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规定。
6、线性相关性的研究采用抗双链DNA IgG抗体(dsDNA)的线性下限样品将线性上限样品稀释成多个不同浓度的样品进行检验,每个样本分别检测3次,根据公式计算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经测试,线性回归相关系数在0.997范围内,说明线性相关性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规定。
7、携带污染率的研究采用抗双链DNA IgG抗体(dsDNA)的高浓度样品和零浓度样品进行检验,按照高浓度样品、高浓度样品、高浓度样品、零浓度样品、零浓度样品、零浓度样品的顺序为一组,在分析仪上进行测定,共进行3组测定,按照公式计算每组的携带污染率,比较确定3组携带污染率中的最大值为0.31%,说明携带污染率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规定。
8、临床应用项目的研究为评估全自动多重免疫分析仪在临床检测方面的性能,分别挑选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抗核抗体检测试剂盒(磁条码免疫荧光法)、肌炎相关自身抗体检测试剂盒(磁条码免疫荧光法)、血管炎相关自身抗体检测试剂盒(磁条码免疫荧光法),采用临床样本对每一涉及采用临床项目进行研究的分析性能项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全自动多重免疫分析仪能检测这些类别的项目。
(四) 产品有效期和包装申请人提供了有效期的验证报告,验证试验为加速老化试验,包括产品稳定性和包装完整性。
根据有效期影响因素表,从合理可预见的最严格的应用场景出发,对使用该产品的影响因素进行寿命评估及测试,为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和临床应用中检测的准确性,确定该产品有效期为8年。
包装经环境试验验证,符合运输和贮存要求。
(五)软件研究该产品按照《医疗器械软件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要求,提交了软件描述文档和软件版本命名规则声明。
软件完整版本号由三部分组成为X.YY.ZZ。
X表示软件主版本号,硬件进行比较大的修改(比如更换平台等),导致主程序要升级修改此号。
YY表示次版本号,平台以及硬件不变,功能完善后修改此号。
ZZ表示修订版本。
软件的发布版本由主版本和次版本构成,为X.YY。
软件描述文档及相关技术资料表明该产品软件设计开发过程规范可控,剩余风险均可接受。
网络安全描述文档表明该产品的网络安全风险可控。
三、临床评价摘要申请人按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委令第25号)进行了临床试验研究。
采用申报产品与配套试剂抗核抗体检测试剂盒(磁条码免疫分析法)与已上市酶联免疫分析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分别针对dsDNAIgG抗体、SS-A/Ro52kDIgG抗体、SS-A/Ro60kDIgG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
申请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进行了临床试验。
本次试验共收集260例临床血清样本,针对dsDNAIgG抗体、SS-A/Ro52kDIgG抗体、SS-A/Ro60kDIgG抗体分别进行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比对试验,其中dsDNAIgG抗体为定量指标,其他为定性指标。
本次临床研究中进行了dsDNAIgG抗体检测的样本共260例,其中重复样本1例,线性范围外的样本共54例,不纳入定量统计,线性范围内纳入统计的样本共205例,线性回归方程:y=0.9378x+6.1538,相关系数r=0.9898;BA一致性分析:95%一致性界限为(-44.8IU/ml,54.9IU/ml),95%一致性界限外的样本约为4.69%。
SS-A/Ro52kDIgG抗体(定性):共260例样本,17例因样本保存期限超出要求,1例为重复样本,剔除18例样本,纳入统计242例,阳性符合率为95.12%,阴性符合率为98.13%,总符合率为97.11%,总符合率的95%可信区间[94.13%,98.83%],kappa值为0.9352。
SS-A/Ro60kDIgG(定性):共260例样本,共260例样本,17例因样本保存期限超出要求,1例为重复样本,剔除18例样本,纳入统计242例,阳性符合率为96.85%,阴性符合率为99.13%,总符合率为97.93%,总符合率的95%可信区间[95.24%,99.33%],kappa值为0.9586。
综上所述,申报系统与比对系统具有一致性,该产品临床试验资料对产品的临床性能进行了较全面研究,临床试验符合要求。
四、风险分析及说明书提示参照“YY/T 0316-2016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标准,对全自动多重免疫分析仪(MCLIA-800)进行风险分析。
(一)收益评估该仪器与本公司生产的磁条码免疫荧光试剂配套使用,用于磁条码免疫荧光试剂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注册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申报产品全自动多重免疫分析仪对临床样本中免疫指标的检测结果与已上市相同免疫指标检测试剂的检测结果等效。
申报产品仅对患者样本进行检测,不需要直接接触人体,利用全自动多重免疫分析仪及其搭配的试剂即可对患者样本中待测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使得患者获得收益。
为保证用械安全,基于对主要剩余风险的防控,已在产品说明书的安全说明章节中介绍了该仪器所需的注意事项和安全信息,包括一般注意事项和安全注意事项,传染预防和废物处理等生物安全信息等,并提示在操作仪器前需仔细阅读相关操作说明。
(二)风险评估自身免疫性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的血清学指标,分为特异性指标和非特异性指标,临床辅助诊断时,需要结合多种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且自身抗体的浓度水平与疾病进程或疗效评估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