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抑制HT22海马神经元发生铁死亡的机制研究
丹参酮ⅡA调控Sirt1通路影响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研究

丹参酮ⅡA调控Sirt1通路影响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研究宋璐霞;张杰;马丹;樊懿萱;刘启予;赵麟;徐浩【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22(20)7【摘要】目的基于Sirt1通路探讨丹参酮ⅡA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正常培养的RAW264.7细胞)、模型组[100 ng/mL脂多糖(LPS)处理24 h]、Sirt1敲降组(LPS+Sirt1 RNA干扰)、丹参酮ⅡA组(丹参酮ⅡA+LPS)及Sirt1敲降+丹参酮组(丹参酮ⅡA+LPS+Sirt1 RNA干扰),各组培养24 h后进行后续实验。
CCK8法检测丹参酮ⅡA浓度为5μg/mL、10μg/mL和20μg/mL时RAW 264.7细胞存活率选取最佳干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1、M2型巨噬细胞分布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通路关键蛋白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Sirt1通路相关靶点mRNA表达。
结果丹参酮ⅡA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炎症模型中M1型巨噬细胞增殖(P<0.001),并诱导M2型巨噬细胞增殖(P<0.001);敲降Sirt1基因后,M1型巨噬细胞明显增多(P<0.001),M2型巨噬细胞数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能明显上调Sirt1、Arg1蛋白表达(P<0.01),减少NF-κB及iNOS表达(P<0.05或P<0.01),Sirt1敲降组中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升高,Sirt1、PPAR-γ表达减少。
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上调Sirt1、PPAR-γ、Arg1 mRNA表达(P<0.05或P<0.01),抑制NF-κB、iNOS mRNA表达(P<0.01或P<0.01),Sirt1敲降组中Sirt1、PPAR-γ表达减少,NF-κB、iNOS、Arg1表达水平升高。
丹参酮ⅡA抑制HepG2细胞生长及诱导其凋亡的实验研究

丹参酮ⅡA抑制HepG2细胞生长及诱导其凋亡的实验研究钟志宏;陈文贵;柳永和;李启星;邱月【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7(32)1【摘要】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以0μg/mL丹参酮ⅡA作阴性对照,MTT法检测0.5~10.0 μg/mL丹参酮ⅡA作用人肝癌细胞HepG2 24,48,72 h的生长抑制率;HT33258荧光染色、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作用HepG2细胞72 h后的细胞凋亡.结果:0.5~10.0 μg/mL丹参酮ⅡA均能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并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在24,48,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4.7,7.4,3.9 μg/mL;经丹参酮ⅡA作用后,荧光染色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除1.0 μg/mL组外均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形成的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作用72 h后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32%±2.16%,28.01%±2.35%,33.87%±3.43%,46.73%±4.08%和57.85%±3.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在体外能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抑制其生长的机制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总页数】5页(P99-103)【作者】钟志宏;陈文贵;柳永和;李启星;邱月【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长沙,410006;湘雅医学院情报与信息技术学院,长沙,410078;湘雅医学院情报与信息技术学院,长沙,410078;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长沙,410006;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长沙,4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丹参酮ⅡA抑制人胆管癌细胞的生长及诱导其凋亡的实验研究 [J], 齐伟;黄强;王成;邱陆军;余继海2.丹参酮ⅡA抑制Hela细胞生长及诱导凋亡的体外实验研究 [J], 王冬;田亚平;姜英雁;任宝红;杨宁江;方青;李英女3.丹参酮Ⅰ通过诱导凋亡抑制HepG2细胞生长 [J], 张英;庞博;郑利华;黄芳;王健;王芃;刘贵建;李山虎4.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及诱导凋亡的研究 [J], 林立忠;李剑锋5.异丹叶大黄素抑制HepG2细胞生长及诱导其凋亡的实验研究 [J], 何平;刘振明;廖振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酮ⅡA通过增强自噬抑制AGEs诱导内皮细胞凋亡

丹参酮ⅡA通过增强自噬抑制AGEs诱导内皮细胞凋亡胡鹏飞;陆明;黄抒伟【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年(卷),期】2017(055)021【摘要】目的研究自噬在丹参酮ⅡA抑制晚期糖基化产物(AGEs)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丹参酮ⅡA及AGEs处理内皮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量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GEs组和丹参酮ⅡA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表达增加,SQSTM1/p62表达减少,AGEs+丹参酮ⅡA组LC3-Ⅱ表达进一步增加,SQSTM1/p62表达进一步下降.与对照组相比,AGEs组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活性下降,与AGEs组相比,AGEs+丹参酮ⅡA组细胞凋亡率下降,细胞活性增加,AGEs+自噬抑制剂3-MA组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活性下降.丹参酮ⅡA组p-AKT、p-mTOR表达下降,呈时间依赖性.结论丹参酮ⅡA通过增强自噬抑制AGEs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这可能与其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总页数】5页(P28-32)【作者】胡鹏飞;陆明;黄抒伟【作者单位】浙江省新华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浙江杭州310005;浙江省新华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浙江杭州310005;浙江省新华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浙江杭州31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21【相关文献】1.ATG5敲低后抑制人肺癌细胞H1299自噬并增强南蛇藤素诱导的细胞凋亡 [J], 曾晓刚;葛明建2.自噬抑制增强白藜芦醇对人软骨肉瘤细胞凋亡的诱导 [J], 周凯亮;吴凯;张小磊;王雍立;金海东;田乃锋;陈招杰;徐华梓3.通过抑制自噬作用增强声动力学疗法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研究 [J], 冯晓兰;王攀;王筱冰4.抑制自噬晚期阶段增强榭皮素诱导的胶质瘤细胞凋亡 [J], 高丹丹;曹军;徐远志;冯尽意;徐继;周莉;刘定胜;楼美清;毕云科5.p38MAPK/eNOS信号通道在胰高血糖素样肽-1抑制AGE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J], 曾海龙;黄志秋;张艺能;孙慧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自噬及Akt-mTOR通路的影响

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自噬及Akt-mTOR通路的影响Zhu Bo;Yang Yan;Su Renyi【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自噬及Akt-mTOR通路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7日龄SD新生大鼠80只,随机平均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经丹参酮ⅡA处理的高剂量组(0.1 mg/g)、中剂量组(0.05 mg/g)、低剂量组(0.02 mg/g).Rice法造模,透射电镜观察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变化情况,TTC染色检测脑梗死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脑组织LC3-Ⅰ、LC3-Ⅱ、Beclin-1、p-Akt、p-mTOR、p-S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神经元结构正常,模型组中观察到皮质神经元中存在大量的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其中泡状自噬体中包裹有可见的细胞质结构.相较于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中自噬体数量明显减少,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中幼鼠脑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中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小,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P< 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中LC3-Ⅰ/(LC3-Ⅰ +LC3-Ⅱ)的比值与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中LC3-Ⅰ/(LC3-Ⅰ +LC3-Ⅱ)的比值与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中p-Akt、p-mTOR、p-S6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中p-Akt、p-mTOR、p-S6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脑皮质神经元自噬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推测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激活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9(028)002【总页数】5页(P204-208)【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丹参酮ⅡA;皮质神经元;自噬;Akt-mTOR通路【作者】Zhu Bo;Yang Yan;Su Renyi【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造成新生儿多种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1]。
铁死亡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铁死亡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陈云霞;史志周【摘要】铁死亡是近几年发现的不同于坏死和凋亡的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特征是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物积累到致死水平.铁死亡参与肝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SLC7A11和GPX4是铁死亡关键的调控基因,p53和BECN1等分子通过调控SLC7A11和GPX4参与铁死亡的调控.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有望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策略.【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9(039)007【总页数】4页(P1057-1060)【关键词】肿瘤;铁死亡;铁死亡诱导剂;抗肿瘤【作者】陈云霞;史志周【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28铁死亡(ferroptosis)是2012年发现的一种铁依赖的非凋亡形式的细胞死亡方式。
其特征是脂质过氧化物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过量积累,它在形态学、遗传学、代谢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不同于细胞凋亡、坏死和其他类型的细胞死亡。
已有研究发现在肝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中,铁死亡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且铁死亡的激活可以加速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展如阿尔茨海默病等;因此诱导铁死亡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式。
本文就铁死亡在肿瘤细胞中的调控机制和临床意义两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1 铁死亡的发生过程和在肿瘤细胞中的调控机制铁死亡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不同于凋亡和坏死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是由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4)失活,造成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累积所导致,该过程需要铁离子的参与。
1.1 铁死亡的发生过程作为胞内重要的抗氧化分子,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cystine/glutamate transporter,System Xc-)由12次跨膜蛋白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和单次跨膜调节蛋白溶质载体家族3成员2(solute carrier family 3 member 2,SLC3A2)组成。
冠心病机制研究——铁死亡及其中医药研究进展-孙亚庆

131第24卷 第2期 2022 年 2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4 No. 2 Feb .,2022冠心病机制研究——铁死亡及其中医药研究进展孙亚庆1,季康寿2,杨茗茜1,吴文胜2(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基金项目:辽宁省科技厅自然基金指导计划(2019-ZD-0963);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课题(YM202005)作者简介:孙亚庆(1994-),女,辽宁凌源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老年病。
通讯作者:吴文胜(1971-),女,辽宁沈阳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老年病。
摘要:铁死亡(ferroptosis)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一种全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是一种因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物积累引起细胞死亡的调节形式。
大量研究显示,铁死亡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铁死亡的发生导致机体正常的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丧失可直接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因此针对心血管疾病,抑制铁死亡的发生可以有效的预防及延缓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主要围绕冠心病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及其中医药研究方面进行探讨,为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策略。
关键词:冠心病;机制;铁死亡;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22) 02- 0131- 05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 Iron Death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UN Yaqing 1,JI Kangshou 2,YANG Mingqian 1,WU Wensheng 2(1.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2.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Abstract:Iron death(ferroptosis)is a new programmed cell death method discovered by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It is a regulation form of cell death caus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iron-dependent lipid peroxide. A lot of studies show that iron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eat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iron occurrence of death cause normal tissues and organs of the body of the damage or loss of function can be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development and outcome of the disease,so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inhibit the occurrence of death iron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delay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seases. In this paper,the mechanism of iron death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discussed to provide a new theoretical basis and strategy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Key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mechanism;iron death;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病死原因之一,主要以动脉斑块的形成为特征,而动脉斑块的组成主要有脂质、钙物质以及炎症细胞,这些斑块使冠状动脉腔狭窄,导致阵发性或持续性心绞痛,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血液流动减少,导致心肌梗死和病死[1]。
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在脑出血中的作用与相关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在脑出血中的作用与相关药物治疗研究
进展
魏阳阳;王钦鹏;蔡珂;李婷婷(综述);梁成(审校)
【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24(41)4
【摘要】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铁依赖性的非凋亡性细胞死亡方式,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
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疾病,是神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预后不良,极大地威胁人类的健康。
脑出血引起的脑组织原发性损伤与细胞毒性、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等相关的继发性损伤是导致其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其中,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
研究表明,铁死亡与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过程密切相关。
深入研究脑出血后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及其药物治疗的前景,将为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诊治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总页数】5页(P372-376)
【作者】魏阳阳;王钦鹏;蔡珂;李婷婷(综述);梁成(审校)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1;R743.34
【相关文献】
1.铁死亡发生机制及其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铁死亡机制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3.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调控作用研
究进展4.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5.SIRT家族在铁死亡介导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干预铁死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干预铁死亡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林鹏展田菲张林林方圆韩佳彤吴圆圆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第02期〔摘要〕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全新的细胞死亡方式,与正常细胞凋亡和坏死不同,铁死亡具有铁离子的依赖性。
铁死亡的发生与细胞内脂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平衡失调息息相关,其通过介导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 LPO),调节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依赖细胞内铁、ROS和氧化还原稳态失衡,根据Fe-ROS或者GSH-GPX4-ROS信号通路介导细胞死亡。
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优势,干预铁死亡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价值,本文总结了铁死亡的相关机制,汇总了近年来中医药领域通过GSH-GPX4-ROS通路介导铁死亡的实验研究成果,以期为疾病铁死亡的靶点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死亡;铁代谢;脂质过氧化;氧化应激;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1.02.029〔Abstract〕 Ferroptosis is a new way of cell death discovered in recent year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normal cell apoptosis and necrosis. Ferroptosis is iron dependent. Ferroptos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mbalance of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which mediates lipid peroxidation (LPO) and regulates glutathione (GSH)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 relies on the imbalance of intracellular iron, ROS and redox homeostasis, and mediates cell death according to the Fe-ROS or GSH-GPX4-ROS signaling pathwa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advantages of multi-target and multi-channel, intervention of ferroptosis has certain curative effect and valu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lated mechanisms of ferroptosis,summarized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results of ferroptosis mediated by GSH-GPX4-ROS pathway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arget treatment of ferroptosis.〔Keywords〕 ferroptosis; iron metabolism; lipid peroxidation; oxidative stres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細胞死亡是维持机体完整性的重要过程之一,在人体的生长发育、细胞衰老、细胞稳态、免疫应答和应激反应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