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考散文阅读中的语言品析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散文阅读——句子的表达效果的品析

第一章散文文体介绍一、散文的定义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一般而言,散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来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选材范围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结构自由灵活,以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点来集中而凝练地体现主题思想。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一般可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三种。
1.记叙散文记叙散文主要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在记叙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情感。
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描写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描写的景物细致生动。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记事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写人的散文,虽全篇以人物为中心,但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2.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通过感情的抒发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或客观事物的情感体验和评价,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赋予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抒情散文追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哲理散文哲理散文借助种种形象来参悟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一)理清线索,明确思路散文的行文线索无外乎时间、空间、事件和情感变化,结构层次一般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纵向式和对比式等几种。
写作材料是依线索展示的,内容是按结构呈现的,所以,抓住了散文线索,把握了行文结构,就是从宏观上把握了散文的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品味、鉴赏和个性化解读做好准备。
(二)把握意境,体会主旨散文的意境是由各个意象组成的,要想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需体会文中的意象。
散文阅读之赏析语言特色

2011年湖北卷《才子赵树理》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 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4分)
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 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 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 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五 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 点五音不全,听不准。他爱“起霸” ,也是揸手舞脚, 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 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 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字里最好的。字是欧字底 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①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如“她撒一把米,鸡们 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 语言鲜明、 生动、形象。 ②运用多个抒情性的意象 。如“古老的笨重石磨转 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给人诗情画意之 感。 ③语言含蓄丰富。如“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 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 使含义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 ④语言简洁细腻。如“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 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语言凝练,描写细腻。
参考答案:
① 运用了口语词。如“土混混”“耍 骨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瞪 眼”“摆弄”等,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使文章质朴通俗。 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人被弄得迷迷 糊糊比作“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 狱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刘四爷的聪明 善于调动。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 请以③④段为 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两处分别
加以赏析
高考试题回顾:
2010年山东卷《骆驼祥子》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2012年湖南卷《忆韦素园君》 16.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 2012年山东卷《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 请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2013年浙江卷《牛铃叮当》 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 2013年江西卷《平常的沈从文》 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2013年天津卷《胡杨人家》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散文阅读----- 语言赏析(一)

中考散文阅读-----语言赏析(一) 考点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近几年中考散文阅读语言赏析题型特点。
•2、学会从修辞和用词的角度答题的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正确答题。
一、链接中考1.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3分)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
那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2010《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水微波荡漾的动态美和阳光的明媚,突出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请你从用词的角度来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那一串串的花朵上浅下暗,像盛满香料的杯子,清清的花香在春风里一次次掠过纯净,宽广的天空,让一个没有风景的村庄香飘四方。
“盛满”形象地写出了花香的浓郁,“掠过”一词突出了花香随风飘散的情态,“一次次”则突出了香气之浓,花期之长,全句表达了作者对开花的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请你从散文语言描写的角度来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那一串串的花朵上浅下暗,像盛满香料的杯子,清清的花香在春风里一次次掠过纯净,宽广的天空,让一个没有风景的村庄香飘四方。
——2012《凝望一棵开花的树》“像盛满香料的杯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香的浓郁,(1分)“掠过”一词突出了花香随风飘散的情态,“一次次”则突出了香气之浓,花期之长,(1分)全句表达了作者对开花的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分)二、学以致用1.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上的课文中精彩语句的品味赏析题。
要求:1.抓住要点,仔细分析,准确表达。
2.独立完成。
3.时间:5分钟。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A句。
(3分)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
3.请从用词的角度对B句作简要分析。
(3分)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
三、教师寄语:•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初中语文散文课外阅读的语言品味

初中语文散文课外阅读的语言品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初中生们需要读更多的优秀散文来提高自己的语
言品味。
散文是一种最接近生活的文学形式,它不仅让人们观察、思考生活,更可以提高
人们的情感素质、文化修养和语言能力。
本文将介绍散文课外阅读中需要注意的语言品
味。
一、语言简洁明了
散文的语言要表达简单易懂,避免使用生僻、繁琐的词汇和长句。
切忌喜欢玩文字游
戏和晦涩难懂的语言,不仅会使读者感到疲惫,也不便于理解。
因此,初中生们在读散文
的时候,要注意选择语言简洁、流畅的作品,并注意模仿其中的语言风格,这样不仅可以
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提高语言品味。
二、语言规范准确
散文的语言应该符合一定的规范,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这可以培养初中生的语言能
力和文化修养。
在阅读散文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还要了解这些语
言的来源和文化内涵,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运用。
三、语言丰富多彩
散文的语言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有时甚至需要一些生动、具体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
初中生们在阅读散文的时候,要注意这些生动的描述,体会它们传达的情感,学习如何运
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语言精炼优美
优美的语言是散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散文的语言不仅要符合规范和准确,还需要具
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美感。
初中生们在阅读散文的时候,要注意欣赏其中的语言之美,通过模仿其中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语言品味。
初中语文散文课外阅读的语言品味

初中语文散文课外阅读的语言品味语文是一门深厚的学科,也是一门富有趣味和深刻内涵的学科。
而课外阅读更是初中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展我们的眼界,培养我们的品味。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语言,而这些语言的品味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潜入我们的心灵深处。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语言品味。
课外阅读中的语言品味体现在文字的精练和优美。
有些文字的语言优美动人,让人读来有如饮甘甜美的清泉,如闻芳香淡雅的花香。
我们在阅读《红楼梦》时,就会被曹雪芹的文字所折服,那些精练的文字,朴素的语言,却能表现出深沉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
“黛玉又念了那句‘人心是非天生的烦恼’,笑道:这可是千古重名的中国古训呢。
”这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的技巧,正是课外阅读给我们带来的语言品味。
课外阅读中的语言品味体现在对古文的理解和运用上。
古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通过课外阅读古文,我们可以培养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我们在阅读《老子》的时候,会被其中的智慧和隽永所折服。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没有一丝一毫的繁琐与废话,却道出了深远的哲理。
通过阅读古文,我们可以学到更多深刻的道理,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丰富我们的语言品味。
课外阅读中的语言品味体现在对现代文学的欣赏和理解上。
现代文学是我们生活中无法或缺的一部分,它既包含了经典的作品,也融合了当代的精神和情感。
在课外阅读现代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现实意义和情感共鸣。
在阅读《活着》这部作品的时候,我们会被余华那饱含泪水的文字所深深感动,体会到生活中的无奈和坚韧。
通过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家们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丰富表达,也可以获得更多新鲜的思想和感悟,拓展我们的语言品味。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语言赏析

基本题型2:品评修辞手法。
课文回望:
请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下面句子。 (3分)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仓,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一个忍 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紫藤萝瀑 布》)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描 写紫藤萝花开时的状态,(1分)表现了它的生机 勃勃和美好可爱,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1分)
“战法”小结
1、赏析语言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 ②句式——骈散结合、长短相间,特殊句式等。 ③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 ④词语——色彩词、动作词、形容词、叠音词等。 2、以“改、删、换”的形式来提问时,答题时 不要忽视“前加”和“后缀”。(判断的结论)
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真题再现: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
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
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 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
——09年安徽中考题《枫叶礼赞》
答题思路: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解题方法:
形式 + 内容 + 作用(效果)
形式包括词语的特色、句子的修辞、句式运用、
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
内容就是指句子本身的意思和它隐藏的含义; 作用是指这个句子(这段话)对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的作用。
基本题型1:揣摩具体词语妙用。
课文回望:
请说说句中划线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2分)
变化题型1:
基本题型2之最新变化
——品析可否增删词句和改换表达。
课文回望:
散文阅读专题--语言赏析中考复习(八年级下册)

散文阅读专题--语言赏析中考复习(八年级下册)散文语言的特点1、散文语言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和深刻的哲理蕴涵。
2、散文语言优美流畅、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3、散文语言常用多种修辞,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文学性。
第一:从修辞的角度常见答题形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朱自清《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把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案一: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天的特点,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答案二:通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的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表述方式:1、抓角度(词语、修辞、含义、手法、其他)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3、析作用(主旨、情感)第二:从用词的角度。
动词、形容词、叠词、成语……常见答题形式:①“”一词(等词),写出了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一词(等词),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体现了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
例如: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朱自清《春》)“偷偷地”和“钻”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破土而出的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通过“攀”“缩”“倾”等动词准确地刻画出父亲过铁道给“我”买橘子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爱子的深情,使父亲的“背影”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也使父亲的关爱深深地刻进了我们的心里。
第三:从描写方法的角度1、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社会环境常见答题形式:1、运用描写,描绘出了人物的形象。
如何品析中考散文阅读的语言之美

如何品析中考散文阅读的语言之美散文语言,一般具有浓郁的抒情味和深刻的哲理,优美流畅,清新自然,富有诗意,感染力、文学性强。
这些特点一般通过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式的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予以体现。
品析散文语言,可按照“手法十内容十情感”的步骤进行。
找准句子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是品析散文语言之美的关键。
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品析句子的“用词之美”“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一句话的妙处往往体现在语句巾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上。
这些词,一般指极具特色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也包括一些叠词、褒用的贬词、方言词等。
【答题格式】1.(动词或形容词)这里是……之意,生动准确地描写了事物(或人物)……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2.运用……叠词(或拟声词),描写了事物(或人物)……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使语言具有音韵之美。
【真题回放】(201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怯懦(片段)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
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借了别人的手机,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
”她还没有来得及问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
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
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
但她没有想到,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父亲。
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
就在所有的票都发完,嘉宾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自己座位上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
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走过去,见门卫正把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死劲往外推,男人硬是不动。
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一哄而上,与门卫理论。
一片混乱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散文阅读中的语言品析教学目标:1、明确品味散文语言的角度。
2、品味语句,掌握答题技巧及格式。
教学重点难点:找准角度,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归纳总结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散文常常具有优美的语言,阅读散文则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但是如果要品析散文的语言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以至于许多同学都向老师抱怨:散文阅读太难了,我总是不能打高分。
今天老师将会带领大家一起寻找赏析散文语言的窍门,突破难点.(打开灯片1并板书:中考散文阅读中的语言评析)。
二、考标解读指导导入2、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考考点(打开灯片2:考标解读)1、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2、体验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导入3、下面我们从常见题型,找答题角度。
前面我们已经把试卷发到同学们手上了,并且要求同学完成,不知道同学们完成了没有?三、直击中考或中考仿真题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把2012年衡阳市中考题《给儿子打印象分》中的这个题目读一遍,边读边思考:这句话该如何赏析:(打开灯片3、直击中考1)1、“这个当儿子的,聒噪的很,插不上话,急得挠头抓耳,满脸青春痘簌簌往下掉。
”这句话中的“挠头抓耳”用得好,好在哪里?(2012年衡阳市中考题《给儿子打印象分》)我们遇到中考散文阅读中的语言赏析题时,我们应当学会找对角度,来赏析其内容或情感。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凡是写人的文章,多半与人物形象有关。
所以我们就要学会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来分析人物形象或心理。
好,老师请一个同学回答一下你的答案。
(指名回答并做适当评价)老师这里有一个参考答案,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是怎么作答的,同学们可以比较一下,与自己的答案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①“挠头抓耳”运用了动作描写,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儿子因插不上话时,不知所措的神态及焦急不安的心理。
)从这个中考散文阅读赏析题,可以看出:原来我们在赏析散文语句时可以从用词精炼,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进行答题,板书:用词精炼,富有表现力2、同样的题目也出现在2014年四川南充中考题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打开灯片4,直击中考2),老师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读一遍,其他同学思考该如何作答。
“阿宝!有一晚你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刬.chǎn袜.(不穿鞋子,踩着袜子走路)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蹉了袜子!’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你的创作。
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的时候,你的心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何等煞风景而野蛮’吧!”简要分析这一段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效果。
谁来给我们汇报一下自己的答案呢?指名回答问题并做适当评价。
(打开灯片5:出示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①运用动作、语言、心理描写,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阿宝的淘气、率真(天真、顽皮)③表达了对儿子的爱。
从这个题目中,我们了解到还可以从描写方式及其表达效果来分析语言。
板书:描写方式及其表达效果下面我们再来看到中考仿真题《春》中的一个题目,看看我们从这个题目又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打开灯片6:中考仿真题:《春》)3、请从修辞方式的角度,来赏析这段话的表达效果。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状物的文章,请同学们注意:凡是状物或者是写景的文章,多半暗含或者明示作者的情感。
做这种题目时,我们除了找准其修辞手法以外,还必须学会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作者的情感,这三段话的关键词分别是(“新的”,“花枝招展”“健壮”)等词,从这些词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吗?指名回答问题并做评价,然后打开灯片7:出示参考答案(参考答案:①通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是新的,美的,健壮有力的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从这个题目可以看出:其实中考命题者喜欢抓住一些含金量高的、有多个答题要点的重要句子来考查,所以我们在做散文阅读赏析语言时,除了可以从文段中的一些关键性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描写方式及其表达效果入手来分析作答以外,我们还可以从修辞手法及运用来分析作答。
板书:修辞方法及运用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做题时要尽量做到答题完整,应该学会从多角度平衡分析,不要认为只要答对其中一个方面就万事大吉了,这也是许多同学在中考时,题目都做完了,感觉良好,却得不到高分的主要原因。
导入三:前面老师已经将语文考试的答题技巧打印到这张试卷上,希望同学们能够牢记这些答题技巧,以便在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下面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及运用,(打开灯片8、9),请同学们把这些答题技巧齐读一遍。
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某事物或人的(特征、特点)表达了__________的情感。
拟人:赋予××事物的(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和动作,将××事物人格化或拟人化,从而达到生动的效果。
排比:写出了××事物,抒发了××情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反复:突出或强调了××(的情感),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思考问题反问:表达了××(的情感),加强了语气。
对比: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的(特征和情趣)衬托:突出了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动静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虚实结合:运用联想和想象,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刚学过的答题技巧,从修辞的角赏析下列句子。
4、打开灯片10:中考仿真题《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指名回答并适当评价(打开灯片11,出示参考答案)参考答案:①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小草以人的思想行为,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的清新,可爱。
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情。
5、好,下面我们再来看到《小巷深处》中的这个片段,(打开灯片12:中考仿真题:《小巷深处》)?请从修辞和表达方式等角度,结合文章说说怎么理解这段话?“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
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哈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共同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地小巷。
”结合文章说说怎么理解这段话?提示答题角度:联系上下文或主旨。
老师请一个同学把这段话读一遍,其余的同学思考该如何作答。
这一段话出自《小巷深处》,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抒发母爱的文章,我们看到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没有?写出了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呢?指名回答问题并做评价。
(打开灯片13:中考仿真题:《小巷深处》)(参考答案:①这段话通过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和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②写出了我的幡然醒悟,和对盲母的情感回归,③抒发了我对盲母的理解、感激、挚爱之情。
)哦,原来我们还在品味散文语句时,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或文章的主旨来作答。
板书:联系上下文或主旨。
三、归纳小结:由以上题目可看出,品味散文语句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如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联系上下文语境或主旨赏析语句等等,但不管是哪一个角度,它都有一个答题模式,即:某个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板书:角度+内容+情感只要我们能掌握这种答题模式,做起题目来就轻松自如了。
但老师要强调的是,赏析语句必须建立在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上,学会找对角度....,抓准关键词...去赏析内容及情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板书:注:找对角度,抓准关键词,赏析内容及情感!四、下面请同学们阅读2015届重庆中考B卷《炸豆》这篇文章,运用今天所学过的答题技巧,回答课后问题。
(打开灯片14)6、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
(打开灯片15,出示参考答案)“黏稠的梦”在句中指农人们渴望黄豆有一个好收成的愿望。
(打开灯片16)(2)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打开灯片17,出示参考答案)“慵懒”的本义是困倦、懒惰。
句中指已收割后灰秃秃的平坦田地带给人心理上的感受。
(打开灯片18)7、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4分)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
(打开灯片17,出示参考答案)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遗失在地里的黄豆”比作“小娃娃”,并赋予黄豆“躺”这一人的行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豆饱满的形状和惹人喜爱的情态,表现了小姐妹的喜悦之情。
(修辞2分,形状和情态1分,喜悦之情1分)五、布置课后作业:按照今天我们所学的答题技巧,完成2014年天津中考题《几生修得到梅花》,六、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懂得了:品味散文语句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如关键的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联系上下文语境或主旨赏析语句等等,但不管是哪一个角度,它都有一个答题模式,即:某个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只要我们能掌握这种答题模式,做起题目来就轻松自如了。
但老师要强调的是,赏析语句必须建立在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上,学会找对角度,抓准关键词去赏析内容及情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