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程路

合集下载

基建狂魔---中国

基建狂魔---中国

基建狂魔---中国我国被称为"基建狂魔"这个外号,是近年间才兴起的,源于近年来中国一系列大规模基建建设和超级工程。

1、公路上2005年-2017年,中国高速公路新增7万多公里,通车总里程达12.3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美国第二10.302万公里,加拿大第三1.7万,紧随其后的是西班牙1.47万公里、德国1.297万公里、日本1.152万公里、法国1.146万公里、意大利0.672万公里、韩国0.57万公里、俄罗斯0.45万公里。

2、铁路上中国铁路里程12万公里,世界排名第二。

虽然中国铁总里程与美国差距很大,但是中国高铁占优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高铁也一条一条的开通。

高铁规划的四纵四横已经完成,八纵八横正在火热进行。

3、钢铁上当今的现代文明,主体是建立在钢铁和水泥之上的,一个国家如果连钢铁水泥都不能生产,工业化和发展经济便无从谈起。

2015年全球粗钢产量由2005年的11.5亿吨增加至16.2亿吨,增长4.7亿吨,增幅为41.4%。

同期,中国粗钢产量由3.6亿吨增加至8.0亿吨,增长4.5亿吨,增幅高达125.9%。

2015年印度粗钢产量也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粗钢生产国。

4、水泥上2015年全球水泥产量为41亿吨。

2005年全球水泥产量为23.1亿吨,十年来全球水泥产量增长了近一倍。

从水泥产量排名来看,2015年全球主要国家水泥产量排名前十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土耳其、巴西、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伊朗、朝鲜和越南。

5、技术上在世界桥梁业流传这样一句话: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

目前世界上所有高难度、创纪录的桥梁,大部分由中国建造。

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高的5座桥梁全在中国。

在已建成或在建的最高桥梁排名前20位中,外国桥梁只占5座,中国则“霸占”了15座。

何谓“中国速度”?交通部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2003年年底超过2.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2014年年底超过1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盘点中国的逆天工程令印度人目瞪口呆

盘点中国的逆天工程令印度人目瞪口呆

盘点中国的逆天工程令印度人目瞪口呆!西方越来越怕中国篡位了,什么事都只做不说这哪天要是被印度不小心看到了得吐多少血... 手拿酱油,低头猛走,中国风格要继续发扬啊!中国的逆天工程:飞旋的雅西高速公路雅西(四川省雅安市——西昌市)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首都放射线G5京昆高速公路(北京至昆明)四川省境内的一段。

雅西高速起于已建成的成雅高速公路的雅安市对岩镇,经麂子岗,荥经,石滓场,穿越大相岭泥巴山特长隧道后跨越流沙河至汉源新县城(市营),沿大渡河(瀑布沟电站淹没区)上行至石棉县城,再沿南桠河升坡展线翻越菩萨岗,拖乌、彝海、曹古、冕宁,止于凉山州冕宁县泸沽镇,接已建成的泸黄高速公路(泸沽至西昌黄联关)。

雅西高速全长240公里,概算总投资为163.77亿元。

这种逆天工程,印度什么时候才能干出来?这条路基本就是超级高架桥和超长隧道的结合体,没有什么平地。

从空中划出一条240多公里的优美弧线,这活除了中国,包括美国在内,世界上谁也干不了。

中国的逆天工程——飞旋的雅西高速公路一位印度人来到中国后目瞪口呆中国令人惊艳任何来过中国的印度人都无不对中国令人惊艳的基础设施工程叹为观止。

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超级工程项目,印度Rediff网图文并茂的发表了一篇题为《30项超级工程:中国自豪,世界嫉妒》的文章。

文章称在世界最著名的基础设施工程方面,美国不再独霸世界,中国则异军突起。

因商务目的而在2011年9月访问中国的一名印度人对在中国的经历感到难以置信。

中国纵横交错的立交桥、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广州火车南站和高铁旅行让这名印度人对中国的基础设施印象极为深刻,同时感叹印度的现状。

本文讲述这名印度人在中国的经历和感悟。

中国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桥我在9月份因商务目的访问中国。

这次距上次访问中国有些年头了。

想想中国和印度有一些类似,比如人口众多、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受过教育的劳动力。

但相似点也就这些。

两国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巨大差距。

超级工程观后感_1

超级工程观后感_1

超级工程观后感我们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创新,以下是XX收集的超级工程观后感,仅供大家阅读参考!超级工程观后感从一望无际的平原到连绵不断的大山,从烟雨朦胧的水乡到寸草不生的戈壁,大美中国的画板上镌刻了无数条不断交汇又分开的铁道线路。

铁路运输主要分为货运与客运两部分,由于受天气影响较小,承载力大,成本低,铁路货运为公路货运分担了不少重任,已成为我国不可缺少的一种货运方式。

火车造成的污染远远低于汽车与飞机,在环境问题突出的今天,相对于公路与空运而言,铁路运输占据着独特的优势。

在中国,铁路网络全程达到12万公里,占世界铁路7%的营业里程。

其中,高速铁路网络达到2万公里,20**年7月,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与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

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预计到2020年将高速铁路网增加到3万公里。

如今,高速铁路时速可达300公里,在攻克了无数难题后才得以实现这一领先世界的速度。

无论是山路亦是水路,凿山铺路,架河建桥,铁路总能实现。

青藏铁路的开通备受世界瞩目,青海关角隧道属世界高海拔最长隧道,是中国最长隧道,全场公里,青藏铁路的开通是世界上铁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不仅促进了青藏地区对外的交流与发展以及民族间的融合还为后来的高海拔的铁路发展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京沪高速铁路丹阳至昆山路段上有着世界第一长桥——丹昆特大桥。

丹昆特大桥有着世界桥梁之最之称,全长公里,横穿阳澄湖,跨越公路、铁路、水路180余条,出于地质原因与节省土地的考虑,全部采用高架桥梁,并且彻底解决了地基沉降的问题。

郦道元盛赞三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李白也感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现如今高铁速度将白帝城到江陵的路程缩短至五小时。

由于覆盖范围广,频率高,承载量大,速度快,高铁已成为大多数中国人出行的首选。

现如今,我国的铁路发展已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速度最快,运营里程最长,运行时速最高,已居于世界第一的位置。

最新超级工程中国桥观后感

最新超级工程中国桥观后感

《超级中国》是韩国kbs电视台2015年特别推出的纪录片,共有七集,分别从人口、经济、外交军事、土地、文化、政治六个方面介绍中国发展现状。

在节目一开始我们就看到清华大学的教授说到:“中国现在是super China,或者说是super power China.”这让我想到了国际关系的理论中的现实主义学派(或新现实主义学派),他们认为国际政治的本质是冲突,权力是解释国家行为的重要概念等。

在第一集中,着重说了中国的13亿人口。

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工业时代,中国的13亿人口并没有给中国带来什么,中国受饿挨打。

那段历史是中国的屈辱史。

而在21世纪,进去的信息时代,中国的13亿人口的需求深深影响着世界市场的发展。

中国13亿人口带来的是11月11日网上贸易给世界呈现的是个巨大的数字!在第二集中,中国的外汇储备绝对的第一位,购入了世界的矿山、企业、港口等等,这让我国的战略储备的各方面都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这些国家的行为都表示了我国的综合国际的提高,国家的富强与我们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

而我们国家的这些行为是否会对其他国家产生“中国威胁论”的疑虑呢?在第三集中,说了中国治世。

我国军费的急剧扩张,与美国的竞争,中国走向顶尖国家的雄心,分析了“中国霸权”时代到来的可能性。

我国在南海建岛,布控军事力量,加强南部战区军队的管理。

从而隐射和分析中国“霸权时代”的来临的可能性。

外国的专家解释着说,南海问题,美国插足是为了自己的权力的控制范围,而中国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了更多的资源,为了更多的在南海的权力。

前三集感受:中国在21世纪确实是发现起来了,从视频中看到中国的崛起,作为中国人自己也感到自豪。

到现实的国际社会中,中国也面临着许多的争端许多的问题,我们需要好好的去解决在中国崛起道路上遇到的阻碍与问题。

中国桥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2016年国庆节前夕,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在正式贯通。

大桥贯通香港、澳门、珠海三地,总长55公里,它的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桥梁长约29公里。

龙岩八项工程施工(3篇)

龙岩八项工程施工(3篇)

第1篇一、龙岩大桥工程龙岩大桥工程自2012年6月开工建设以来,一直是龙岩市民关注的焦点。

这座被誉为“福建超级工程”的大桥,以其独特的“宝石”型主塔和多项世界之最而闻名。

1. 主桥设计:龙岩大桥主桥采用不对称孔跨独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设计,主跨190米,边跨150米。

2. 转体施工工艺:龙岩大桥采用转体施工工艺,转体重量2.366万吨,开创世界钢箱梁转体斜拉桥重量之最。

3. 世界之最:龙岩大桥拥有多项世界之最,如世界最重钢箱梁转体斜拉桥、世界转体桥梁宽之最、世界转体桥最长悬臂、世界最大水平下塔柱倾角等。

4. 创新技术:龙岩大桥在施工过程中,首创了水平二次转体工艺,解决了世界复杂岩溶地区超深大直径嵌岩桩无法成孔的难题。

二、龙岩铁发佳苑安置房项目铁发佳苑安置房项目是龙岩市重点民生工程,位于新罗区曹溪街道浮蔡村森林消防支队东侧。

1. 项目规模:总建筑面积86548.0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8737.7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7810.35平方米。

2. 施工进度:项目施工现场,大型塔吊展臂挥舞,工人各司其职,运输车、铲车往来奔忙,挖掘机不停地扬起铲斗将挖出的泥土放入渣土车中。

3. 意义:铁发佳苑安置房项目作为保障民生的棚改区项目,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龙岩市国债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项目该项目是龙岩市2024年重点攻坚的100个重大项目之一,计划建设森林防火应急道路904公里,预计总投资5.6亿元。

1. 项目规模:项目在全市7个县(市、区)、6个省属市管国有林场和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16个标段实施。

2. 意义:项目的实施,对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完整的森林防火应急道路网络,全面提升龙岩市森林火灾高风险区防火巡护与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夯实生态安全和林业防灾减灾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龙岩中心城区人行天桥改造工程为改善交通状况,提高市民出行安全,龙岩市对中心城区的人行天桥进行改造。

超级工程“天路”—青藏铁路工程

超级工程“天路”—青藏铁路工程

超级工程“天路”—青藏铁路工程展开全文作者:孙永福中国工程院院士引用:Yongfu SUN. “Heavenly Road”: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J]. 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20, 7(2): 304-307.文章链接:/fem/article/2020/2095-7513/26444/article/10.1007%2Fs42524-019-0079-3“天路”——青藏铁路工程1. 工程简介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km,其中960km位于海拔4000m以上,翻越唐古拉山最高点海拔5072m,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被誉为“天路”。

本项目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开通运营,总投资330.9亿元(人民币)。

高原缺氧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多年冻土广布,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

广大铁路建设人员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协同攻关,实现了技术突破,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青藏铁路工程200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图1.青藏铁路2. 青藏铁路工程创新与管理2.1 青藏铁路工程冻土区筑路关键技术青藏铁路经过昆仑山北麓至唐古拉山南麓地段,连续多年冻土区约550km,岛状冻土、深季节冻土、沼泽湿地和斜坡湿地十分发育。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处于中低纬度,主要特征是:高原地下冰和高含冰量冻土所占比重大,冻土热稳定性差,对气候变暖反应极为敏感,太阳辐射的坡向效应明显。

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教训基础上,青藏铁路建设突破传统观念,确立了“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设计思想,充分利用天然冷能保护多年冻土。

实现了对冻土环境分析由静态转变为动态,对冻土保护由被动保温转变为主动降温,对治理冻土由单一措施转变为多管齐下,综合施治,使地基处于稳定状态。

图2.热棒路基图3.路基片石护坡在铁路选线时,尽量绕避地质条件复杂的不良冻土地段,线路宜在标高相对较高、地表干燥的地带通过,路基结构以路堤为主,多填少挖。

超级工程第三集交通网络观后感大学

超级工程第三集交通网络观后感大学

超级工程第三集交通网络观后感大学篇一超级工程第三集交通网络观后感哇塞,看了超级工程第三集的交通网络,我这小心肝儿都被震撼得不要不要的!你能想象吗?以前出个门那叫一个难,路不好走,车也少得可怜。

可现在,这交通网络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把咱们国家的各个角落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就说那高铁吧,“嗖”的一下就出去了,速度快得像闪电。

以前坐火车,晃晃悠悠,感觉时间都停滞了。

现在呢?可能你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到目的地了。

这难道不是奇迹吗?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快嘛,有啥了不起。

嘿,你还别这么说,这快可解决了大问题!它让城市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还有那高速公路,像一条条巨龙蜿蜒在大地上。

以前走个山路,颠得屁股都疼,现在一路平坦,风景还美。

我就在想,这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啊,得有多少人付出心血才能建成这么牛的交通网络?不过呢,也有人担心,这么大规模的建设会不会破坏环境啊?我觉得吧,可能会有一定影响,但咱们也在努力改进不是?毕竟不能因噎废食嘛。

这一路发展过来,交通网络的变化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我不禁要问,未来还会变成啥样呢?可能会有更厉害的交通工具出现,说不定能像科幻电影里那样,瞬间转移呢!哈哈,谁知道呢?反正我是充满期待!篇二超级工程第三集交通网络观后感哎呀妈呀,看完超级工程第三集讲交通网络的,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不是不好,是好得太过分啦!你瞧,以前出门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

现在呢?交通网络那叫一个发达,感觉地球都变小了!这交通网络就像是给国家打通了“任督二脉”。

比如说那密密麻麻的铁路线,像血管一样输送着人流和物流。

我有时候就想,那些修铁路的工人得多辛苦啊,风餐露宿的,也许他们自己都没想到能建成这么厉害的工程。

还有跨海大桥,那简直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站在桥上,望着无边的大海,我就问自己,这是咋建起来的呢?难道是神仙帮忙了?哈哈,开个玩笑。

不过这难度可真不是一般的大。

但是,这交通网络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超级工程II》

《超级工程II》

中国高速公路网
18条东西横线 G10,绥满1527。G12,珲乌885。G16,丹锡960。G18, 荣乌1820。G20,青银1610。G22,青兰1795。G30,连 霍4395千米。G36,宁洛722。G40,沪陕1490。G42,沪 蓉1966。G50,沪渝1768。G56,杭瑞3404。G60,沪昆 2730。G70,福银2485。G72,泉南1635。G76,厦蓉 2295。G78,汕昆1710。G80,广昆1511。
3.回龙挂壁公路——最精雕细琢
回龙隧道水泥铺地,水泥固顶,整齐的条石装饰侧窗,是最 精雕细琢的挂壁公路。更让人惊叹的是,隧洞在山腹里转了 个“S”形,千多米长,刚好爬到山另一面的岭脊上。1993 年,时任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张荣锁带领村民,耗时8年,于 2002年修成了这条通往外界的路。张荣锁因此而当选2002 年央视十大感动中国人物,被誉为“当代愚公”。
主跨为世界跨径最大的拱桥:重庆朝天门大桥、世界第一跨径梁桥:石板坡长江复线大桥
启示
一、中国科技和建设水平的进 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超级工程的建设需要千千万万个 具备坚定信念的建设者的伟大奉献。
三、众多的超级工程正在改变着中国 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所有成就 的背后是几代人的艰辛付出。
中国高速公路网
6条地区环线 G91,辽中地区环线;G92,杭州湾地区环线;G93,成渝 地区环线;G94,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G95,首都地区环 线;G98,海南地区环线
中国高速公路网 还有多条并行线和联络线。
北京三元桥的整体更换工 程用时 小时。
北京三元桥整体更换工程
北京三元桥整体更换工程
挂壁公路
1.昆山挂壁公路——最惊险的公 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央视原创纪录片《超级工程Ⅱ》第一集《中国路》国庆假期到,不少人都会选择外出旅游。

然而你知道吗?无论是选择公路还是铁路出行,你行经的道路和桥梁,很多都是震撼世界的超级工程!今天,我们先为大家奉上第一集《中国路》和第二集《中国桥》。

挂壁公路、高速公路、高铁大桥……看完后,相信总会有一个超级工程,会让你忍不住骄傲地说——“这就是我爱的中国!”△视频:央视原创纪录片《超级工程Ⅱ》第二集《中国桥》雅西高速设计师的想象力让陡坡变平路在中国的版图上,散布着66万个光点,每一个光点,代表一个中国最基础的行政单位。

中国的雄心是,即使再偏远的乡村也要通上公路。

从1988年,中国拥有第一条高速公路开始,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中国高速公路里程爆发式增长到12万公里,超过加拿大和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今天,中国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已经基本形成,工程师们接下来要攻克的是路网末端以及难度超高的路段,如今他们已有足够的能力将道路拉直,可以逢山开道、遇水架桥。

△建好的雅西高速在中国西部,高山耸立,峡谷横行,地势险要至极。

雅西高速(四川雅安—凉山冕宁),从四川盆地边缘出发,需要穿越海拔3000多米,犹如高墙一样阻隔的横断山区。

在以前,短短300公里的距离,开车却要10个小时。

现在,工程师们决定穿山直线而行,但问题出现了:石棉到冕宁段必须翻越拖乌山脉,其中57公里要爬1500米的竖直距离,有一段4公里内要克服500米的高差,意味着平均坡度将达到9%,对于满载货物的重型卡车来说,这是一个绝对危险的坡度值。

设计师必须发挥想象力,将坡度减少70%!最终,设计师们借用了停车楼里螺旋线攀爬到楼上停车的思想,在这里设计了两次螺旋线展线,通过螺旋爬升的方式克服了这个竖直高差的困难。

△雅西高速的两次螺旋线展线设计修好的的雅西高速成为西南地区的主要通道,并节省了一半的行车时间。

三元桥换梁天才方案将工期从两个月缩短为43小时北京,中国的首都,一个拥有2100万人口的巨型城市,汽车则有560万辆,如果紧密停放,可以覆盖整个城市的中心区。

三元桥,位于北京主干道三环路上,高峰时1小时就有1.3万辆车等待通行。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让整座桥面临更换。

但如果按正常方式封道维修2个月,将会到来巨大的麻烦。

工程师们计划在极限时间内将旧桥梁完成更换,他们将使用一个天才的方案。

△北京三元桥2015年11月13日23时,三元桥换梁工程启动。

不到6个小时,拆除1600吨的中央旧梁。

24个小时后,旧梁清理完毕。

△三元桥换梁现场两台驮梁车举起新梁,以每分钟行走1米的速度移动60米。

70分钟后新梁就位,浇筑混凝土,摊铺沥青。

2015年11月15日18时,交通恢复。

43小时的背后,是150个日夜的精心准备,而周一上班的人们甚至没有注意到旧桥已换新颜。

蒙华重载铁路“水帘洞”中打出隧道黄土高原上中条山脉的深处,绵延的山脉山势狭长,曾阻隔了附近村民的出行,也阻碍了蒙华重载铁路(内蒙古浩勒报吉—江西吉安)的修建。

穿越整个山脉需要修建一条全长达到18.46公里的隧道,这是全线最难的一个隧道,工程首先就要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该隧道一天涌水量达11000方,被称“水帘洞”,这些砂岩中富含着的水顺着岩缝流泻而下,如从174米的高处落下一样,如果处理不好造成突涌,瞬间就能埋掉半条隧道。

△蒙华重载铁路隧道修建现场工程师们不停抽水,并用钻机向工作面的沙砾内打入深孔,注入快速凝固的混凝土浆,等待稳固后才能爆破开挖。

挖掘后的隧道要尽快加固,才能保证安全。

相对于普通铁路,重载铁路的隧道底部需要更高的承载力,地基厚度要达到1米。

工程师们首次尝试在施工时,同时加固隧道的拱墙和底部。

△蒙华重载铁路隧道修建现场的24米自行式履带栈桥24米的自行式履带栈桥让工程师们的计划得以实现。

工作面上进行挖掘,栈桥上面可以行车,下面的工人则同步进行隧道底部的混凝土加固。

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完成一个封闭的环形隧道。

在黑暗中,每天面对泥泞和噪音,这就是这些隧道工人的工作环境,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使得中国的路网得以四通八达京沪高速铁路用世界最长桥和无数细节连接北京上海2011年,中国投资2209亿元一次性修建的京沪高速铁路通车,不仅连接起了中国最大的两座城市——北京和上海,沿线所经过的区域,覆盖全国近1/4的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就有14个,联通了整个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带。

△京沪高速铁路每天,350多列CRH380高速列车以300公里以上的时速在京沪高铁上行驶着,每5分钟就有一辆列车准点发出,比大部分公交车都要密集。

在运行5年后,京沪高铁已经运送了4.9亿人次,而这段1318公里的旅途,最快只需4个多小时,要让这样的高效运转得以实现,需要解决无数的难题。

列车需要以300公里的时速跨越长江,于是中国人修建了世界上首座设计荷载最大的六线铁路大桥——南京大胜关大桥。

而丹阳至昆山段的世界第一长桥丹昆特大桥,长度更是达到惊人的164.5公里,整座大桥横穿阳澄湖,跨越道路180多条,而且彻底解决了地基沉降的问题。

△丹昆特大桥高速道岔是制约高铁速度最关键的控制节点。

不同于汽车、轮船,火车是没有方向盘来操纵转向的,要让机车从一股道转换到另一轨道,全靠道岔的引导,列车速度越快,转弯的曲线半径就越大,道岔也变得更长,才能保证列车不脱轨。

而要让列车能以数百公里的时速变更轨道,需要同步控制几十个转辙机,推动高速道岔进行转换,这就要求道岔需要保证绝对安全,钢轨不能有一点损伤,连接处必须密实,而转辙机的每个触点都要接触良好。

对于整个高铁系统来说,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铁路工作人员在深夜列车停运后测量、检查每一处岔道,确保列车运行安全也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细节,让中国的高速铁路在短短12年内迅速发展,建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全程达到2万公里,占据世界高铁里程的60%,让高铁真正变成了一种大众化的运输工具,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行的首选方式。

杨泗港大桥钢沉井托起世界跨度最大双层公路悬索桥长江,这条延绵6397公里的中国最大河流几乎横穿整个中部地区。

丰富的水资源灌溉了沿岸超过4亿的人口,却也阻断了南北之间的物资交流,最宽的江面长达5公里,过去摆渡一直是这条大江上转运人和物资的唯一选择。

在当时,渡过这段不到两公里长的江面需要花费两小时,还经常因为天气而随时停航,长江天险已经严重阻碍这个大国的发展。

1957年,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在苏联工程专家的帮助下于武汉建成,1968年,中国人举全国之力耗费8年时间建成南京长江大桥。

从此中国终于摆脱渡江的艰难。

此后50多年时间里,长江上先后修建了162座跨江桥梁,帮助中国形成一个高效的交通网络,也让长江经济带成为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典范。

△杨泗港大桥施工现场现在长江上第163座大桥——湖北武汉的杨泗港大桥正在开工,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双层公路悬索桥,而修建面对的最大困难和60年前一样,都是如何在河床上修建桥墩,因为经过数千年的冲刷和沉淀,长江下游几乎找不到坚硬的河床基础。

工程师们决定采用一种叫钢沉井的技术来修建桥墩。

△用于修建杨泗港大桥的钢沉井10公里外的工厂中,一个长77.2米,宽40米,高23米,重达6200吨的钢沉井被制造出来。

利用气囊作为工具,钢沉井被滑入江中,然后被四艘拖轮运送到现场,精确定位下沉到江床之上。

钢沉井在现场被不断接高到50米,18台搅吸机在水下24小时不间断地作业,吸走底部的泥沙,让沉井不断下沉,这样的工作工人们必须十分小心,稍有不慎,钢沉井就会发生偏移,那将是难以挽回的困局。

△下沉中的钢沉井经过168天的努力,钢沉井即将下沉到位,接下来一座240米高的桥塔会从这里升起,杨泗港大桥也将以1700米的跨度,成为中国悬索桥新的纪录。

洞庭湖二桥直径仅5. 25毫米的钢丝连成大桥生命线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湖泊,连接东西部的国家高速公路杭瑞高速(浙江杭州—云南瑞丽)将穿过这片水域。

一座巨大的悬索桥——洞庭湖二桥成为杭瑞高速能否顺利穿过洞庭湖水系的关键性工程。

△建设中的洞庭湖二桥洞庭湖二桥跨度1480米,由两座重量超过63万吨的锚碇,两座超过200米高的主塔,两条2600米长的主索缆和超过4.3万吨重量的钢桁梁桥面组成,在中国悬索桥中跨度排名第五。

现在锚碇和主桥塔已经建成,工程师们要开始最关键的一步——架设主索缆。

主索缆是悬索桥最核心的部件,它要拉起重达4万吨的桥面,并保证在桥梁正常使用的100年里不能进行更换。

主缆有175束索股组成,每束索股有127根高强钢丝组成,和普通绳索相比,这座跨度1480米的悬索桥,主索缆制作要求要高得多。

760公里外,重达2万吨的钢盘条已经运抵工厂,这里生产出的钢丝被誉为悬索桥的生命线。

△组成洞庭湖二桥索股的钢丝强度超过1860兆帕的钢筋在200米的距离内经过拉丝机九道拉拔后被拉伸成5.25mm 的钢丝,这个工艺技术必须保持材料的强度不会降低。

拉拔完后的钢丝破断力达4.2吨,可以吊起两台5人座的小轿车。

接着钢丝穿过温度达450度的金属溶液,被快速镀上一层薄薄的防腐层,它要保证未来100年时间里这根钢丝不会被恶劣环境所腐蚀。

△钢丝通过分丝架钢丝被运送到另一个车间,接下来的工作将决定整座桥的命运。

车间里的127个分丝架让每一根通过的钢丝有了自己独特的路径,然后再进入汇聚区,汇聚区里所有的钢丝并拢,最后在汇聚栅处形成一个127根钢丝组合成的一个正六边形索股。

这172个索股依次排列组成悬索桥最重要的部件主索缆,将承担这座桥梁超过9万吨的重量。

△制作完成的索股经过6个小时的努力,一根长度2600米的索股制作完成。

3个月后这根索股被转运到洞庭湖,等待最后的安装。

港珠澳大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打破伶仃洋桎梏伶仃洋,中国南部重要的海湾,周边9个地区组成了中国最早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

但环绕伶仃洋的交通体系桎梏了区域的进一步发展。

打破这个不平衡的解决之道是一座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待建成后,港珠澳大桥会将伶仃洋东部的香港和西部的珠海、澳门连接在一起,驾车通行时间从4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

参与建桥的工人们要在9年时间里,用55万吨钢材和230万吨水泥在35公里的海面上搭建起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的钢箱梁采用先进的整体制造和吊装施工工艺,这最大限度地降低海上施工的风险。

为了严格确保120年的使用标准,2156个巨大的钢箱梁都在工厂内制作完成。

在制造车间里,分布着各种不同的自动化设备:激光切割机、卷板机、还有全自动焊接机器人,所有这些设备都杜绝了人为因素对质量的影响。

经过24小时的海上运输,整座大桥最大最重的钢箱梁运抵安装现场,工人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将两台浮吊上的40个吊点和钢箱梁连接,然后开始吊装钢箱梁。

△港珠澳大桥钢箱梁吊装现场这次吊装最大的挑战就是两台浮吊的协同配合,要完成这片钢箱梁的吊装必须要两台浮吊协同作业,但由于采用的两台浮吊吊重不同,主要的参数也不一样,这就给同步性带来更大的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