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二首

合集下载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教案一:《儿童诗两首》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儿童诗两首》,包括《悯农》和《春晓》。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2. 理解两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情感。

3. 学会欣赏和评价儿童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重点: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文文本3. 朗读录音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介绍诗人:介绍李绅和孟浩然,让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

3.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4. 讲解诗歌:解释诗中的生词和意思,解读诗的意境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的意思。

6. 欣赏与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进行互相评价。

7.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六、板书设计1. 《悯农》2. 《春晓》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悯农》和《春晓》的意思。

2. 答案:《悯农》悯农,悯农,农夫辛勤耕作,一粒粮食,一滴汗水,不容易收获。

城市人,不知道,盘中餐,来源是,农田里,辛苦劳作。

《春晓》春晓,春晓,春天的早晨好,花开花落,一夜之间,春天来了。

风雨雷电,提醒人们,春天来了。

鸟儿欢叫,蝴蝶飞舞,春天真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的意思和意境。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自己写一首儿童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二:《儿童诗两首》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儿童诗两首》,包括《静夜思》和《寻隐者不遇》。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2. 理解两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情感。

3. 学会欣赏和评价儿童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儿童诗。

(2)理解两首儿童诗的主题和寓意。

(3)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2)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中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儿童诗。

2. 理解两首儿童诗的主题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理解和运用。

2. 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儿童诗两首》。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第一首儿童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把握诗歌的节奏。

(2)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 教学第二首儿童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把握诗歌的节奏。

(2)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活动环节:(1)学生模仿两首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创作自己的小诗。

(2)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大家共同欣赏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儿童诗。

2. 学生能够理解两首儿童诗的主题和寓意。

3. 学生能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儿童诗歌,进一步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寓意。

《儿童诗两首》课文

《儿童诗两首》课文

生的个性特长,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使课堂成为他们自我表现的舞台。另
一方面,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在课堂上出现,也使学生不仅在阅读中学到了
知识,更得到了美的享受。
在美读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后,我抛出了本课的交流话题:“我”的
愿望是什幺?你最喜欢哪个愿望,为什幺?
孩子们由于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体
诗歌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本课教学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孩子们反复诵
读,在诵读中理解内容,体味情感,品味语言。在朗读的过程中,面对优美
的文字,有些孩子愿意高声诵读,通过读表达来表达理解;有的孩子会用诗
一样的语言对文章进行再创造;有的孩子会默默凝思,在内心深处反复品味
此时,我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选择,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发展了学
生:数字零、字母 0、鸡蛋、石子、张开的嘴、圆圆的盘子、圆圆的月
亮、红红的太阳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想象是一幅幅画面,就可以作为儿童诗的“境,就是“意”。
我们读儿童诗就要抓住诗中的“境”去体会诗中的“意”。
二、启发学生以“小手、桃树枝,眼睛、风筝,我、春天的土地”为依据,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让家园更加美好。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高易达::
我想把槐树籽
种在大地上,
伸进湿软的土层,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绿化我们的家园。
张永琪:
我想把眼睛
安在飞机上,
和太阳捉迷藏,
看星星和月亮玩耍,
望啊,望
生 4:我会让小鸟在我的枝条上筑巢、搭窝,让鸟的家族自由地歌唱。
生 5:歌唱美好的生活

儿童简单古诗

儿童简单古诗

儿童简单古诗儿童简单古诗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儿童简单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简单古诗《牧童》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观游鱼》唐·白居易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田家》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花影》宋·苏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圆。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描写儿童的古诗1、《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5、《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6、《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习两首儿童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诗歌带来的乐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理解诗歌中传递的积极情感和价值观,如友谊、自然美等。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一:《夏天的夜晚》诗歌内容简介:描述了一个夏夜的美丽景色,夜晚的宁静和星空的璀璨。

学习生词:夏夜、星空、萤火虫等。

2.2 诗歌二:《小池》诗歌内容简介:描绘了一个小池塘的生机勃勃,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学习生词:小池、荷叶、青蛙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诗歌一:《夏天的夜晚》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创作绘画或手工艺品,表达对诗歌的情感。

3.2 诗歌二:《小池》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自然描写。

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创作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色。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评价:通过讨论和创作,观察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4.2 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通过讨论和创作,观察学生对诗歌传递的积极情感和价值观的认同。

评估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形成的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诗歌文本:提供两首诗歌的文本,方便学生朗读和理解。

5.2 绘画或手工艺品材料:提供绘画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方便学生创作。

5.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儿童诗的资料,供教师参考和扩展教学内容。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儿童诗,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提供一些创作提示,如选择一个自然景物,描述它的美丽和特点。

学生通过创作,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儿童的现代诗二首

儿童的现代诗二首

儿童的现代诗二首
1.《儿童-其一》
在花朵的海洋中,
儿童是未来的希望,
他们用纯真的笑容,
照亮了世界的方向。

他们追逐着梦想,
不受束缚的翅膀,
用甜美的歌声,
唤醒了世界的阳光。

他们是天真无邪的使者,
用无尽的创造力,
让世界充满色彩,
让生活更加美好。

儿童啊,你是我们的希望,
你的笑容是我们最美的诗篇,
让我们一起守护你,
让你的未来更加光明。

2.《儿童-其二》
在童年的时光里,
我们无忧无虑的玩耍,
心中充满着好奇,
探索着未知的世界。

我们用纯真的心灵,
感受着生命的美好,
用无畏的勇气,
面对着未来的挑战。

儿童是世界的未来,
他们的梦想将改变世界,
他们的笑声是世界的希望,
他们的眼睛照亮了未来的道路。

让我们一起珍惜儿童,
保护他们的童年,
让他们自由飞翔,
让他们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儿童诗词50首

儿童诗词50首

儿童诗词50首《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代: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江村》唐代: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南邻》唐·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观游鱼》唐代:白居易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观儿戏》唐·白居易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

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

堂上长年客,鬓间新有丝。

一看竹马戏,每忆童騃时。

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

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

《归家》唐·杜牧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田家杂兴八首》唐代·储光羲平生养情性,不复计忧乐。

去家行卖畚,留滞南阳郭。

秋至黍苗黄,无人可刈获。

稚子朝未饭,把竿逐鸟雀。

忽见梁将军,乘车出宛洛。

意气轶道路,光辉满墟落。

安知负薪者,咥咥笑轻薄。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喜韩少府见访》唐代:胡令能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牧童》唐代: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重阳日访元秀上人》唐代:司空图红叶黄花秋景宽,醉吟朝夕在樊川。

却嫌今日登山俗,且共高僧对榻眠。

别画长怀吴寺壁,宜茶偏赏霅溪泉。

归来童稚争相笑,何事无人与酒船。

《牧童词》唐代:李涉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课文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课文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分别是《回乡偶书》和《赠汪伦》。

店铺在此整理了⼆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离家⽼⼤回, 乡⾳⽆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李⽩ 李百乘⾈将欲⾏,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教学设计 【教学⽬的】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

【教具准备】 ⽣字卡⽚。

【教学⽬的】 第⼀课时 ⼀、看图激趣,揭⽰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在⼲什么?他们之间发⽣了⼀件什么事? 3、揭⽰课题:有⼀个叫贺知章的⼈,他很⼩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了才回来,这⾸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

(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 ⼆、初读课⽂,认记⽣字 1、⾃由读课⽂,⽤“□”标出⽣字,注意要读准字⾳,读通顺。

2、出⽰⽣字卡⽚,学⽣⾃由观察⽣字,为喜欢的⽣字组词。

3、抽⽣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个⽣字的⾳,学⽣从卡⽚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了解诗歌⼤意 1、⾃由读课⽂,圈出不理解的地⽅。

2、⼩组合作学习,通过读⽂,看图,理解诗词⼤意。

(教师适当点拨) 鬓⽑衰:头发都⽩了。

3、教师范读,学⽣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

4、抽⽣说说。

5、⽣根据理解⾃由读课⽂。

四、试背课⽂ 1、⽼师叙述诗意,学⽣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互背古诗。

3、抽⽣背、齐背古诗。

第⼆课时 ⼀、指导看图,揭⽰课题 1、出⽰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李⽩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分感动,写下这⾸《赠汪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帽子的秘密
探秘( ) 探秘(1-4) 游戏( ) 游戏(5-6) 被俘( ) 被俘(7) 揭秘( 揭秘(5-12) ) 枪毙( ) 枪毙(8-9) 反抗( 反抗(10-11) ) 入伍( ) 入伍(12)
保密( 保密(13-16) )
这首诗的儿童情趣表现在哪里?
• 1.男孩子都愿意做当解放军的游戏,海军的帽子 没有帽檐,孩子们以为扯掉自己的帽檐就成了海 军。这推理只有孩子才有。 • 2.当上解放军就应该英勇无畏,于是哥哥在抓到 奸细时就大义灭亲,即使是自己的亲弟弟,也下 令枪毙,弟弟坚贞不屈,坚决反抗,这种情趣也 只有孩子才有。 • 3.哥哥拿着木头的望远镜四面八方到处瞧,弟弟 回家后千方百计为自己的部队保守军事机密,尽 管自己在交谈中早已破绽百出却浑然不觉,表现 出只有孩子才有的天真。
第1节 节 第2节 节 第3.4.5节 节 第6节 节 第7节 节 第8、9节 、 节
en an ai ao uo i
第10节 节 第11节 节 第12节 节 第13.14节 节 第15节 节 第16节 节
ing eng ao an i iong
教学目标
• 欣赏儿童诗艺术构思 • 理解儿童情趣在儿童诗中的作用 • 体会祖国是我们所有人的妈妈的深刻内涵
妈妈的爱
刘丙钧 清凉的风 遮雨的伞 滴落的泪妈妈的关爱来自妈妈的爱是最爱妈妈
最爱祖国(妈妈) 最爱祖国(妈妈)
责备的目光
妈妈的教育
妈妈的爱既无私且深沉
• 艺术构思巧妙 • 富有童趣 • 不足处
哥哥和弟弟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 性格特点?
• 哥哥:学习成绩好,调皮好动,内心有向 解放军学习的心愿。 • 弟弟:诗中主人公,单纯而天真,稚气而 可爱。爱摹仿解放军的坚强和保密的形象, 使读者觉得真是可爱。
押韵灵活:儿童诗要注意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押韵灵活 儿童诗要注意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儿童诗要注意押韵 便于儿童记忆。 便于儿童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