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孟村镇控规文本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中牟县广惠街北延新建工程项目用地的批复

6.6711
0.2663
1.3065
大孟镇小计
3.8617
2.5552
0.2592
0.2592
2.0297
0.2663
1.3065
大孟镇
新郑岗村
2.0306
2.0306
2.0297
0.0009
大韩庄村
0.6767
0.3109
0.2592
0.2592
0.0517
0.3658
信王村
0.2137
0.2137
0.2137
李小安村
0.9407
0.9407
万滩镇小计
4.6455
4.6455
0.0041
0.0041
4.6414
万滩镇
沙坡池村
0.6083
0.6083
0.6083
杨岗村
4.0372
4.0372
0.0041
0.0041
4.0331
豫政土〔2021〕460号
附件
中牟县广惠街北延新建工程建设用地明细表
单位:公顷
权属单位
土地总面积
农 用 地
未利用地
小 计
耕 地
其 中
林地
其他 农用地
水浇地
中牟县总计
8.5072
7.2007
0.2633
0.2633
6.6711
0.2663
1.3065
集 体 土 地
中牟县共计
8.5072
7.2007
0.2633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中牟县广惠街北延新建工程项目用地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
《太谷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8-2030)》公示

《太谷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8-2030)》公示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太谷县域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协调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分类推进乡村发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构建乡村振兴的新格局,特编制《太谷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8-2030)》。
本次规划范围为太谷县域,共1050平方公里,涉及198个行政村、310个自然村。
一、乡村体系规划1.县域乡村分区规划太谷县域乡村按照地形地貌分为三个一级片区:平川区、丘陵区和山地区。
平川区的二级分区为重点城镇建设区和现代农业发展区,重点城镇建设区指中心城区和太谷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丘陵区的二级分区为丘陵田园聚落区和丘陵河谷聚落区;山地区的二级分区为咸阳河生态涵养区、乌马河生态涵养区、象峪河生态涵养区。
2.平川区分区规划指引平川区范围包括明星镇、水秀乡、胡村镇的全部,北洸乡、侯城乡、阳邑乡的北部。
(1)城镇重点建设区功能定位:县域人口、经济和公共服务的集聚区,县域城镇建设和人口转移主要承接区域,县域工业化集中发展区域。
人口规模:到2030年,总人口25万人。
其中县城中心城区户籍17万人,县城流动人口3万人,太谷经济技术开发区5万人。
设施配套:县城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县文化馆、体育馆、福利院、养老院、综合医院、图书馆、大型商业设施,高级中学、职业教育。
(2)现代农业发展区功能定位:山西农谷主体功能区域,农谷科技创新城、特色农产品加工交易区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区域。
人口规模:到2030年,总人口6.6万人。
北洸乡0.5万人,侯城乡0.5万人,阳邑乡0.5万人。
其他村庄总计1.4万人。
设施配套:乡镇级公共服务设施,中小学、幼儿园、乡卫生院、养老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便民超市等。
3.丘陵区分区规划指引丘陵区包括任村乡的全部村庄、小白乡除大白村、上庄村以外的全部村庄,范村镇北部、阳邑乡中部、侯城乡中部、北洸乡中南部的村庄。
(1)丘陵田园聚落区人口规模:到2030年,总人口3.4万人。
第一章 规划概述 一` 上位规划的指导背景

第一部分概述第一章规划概述一、上位规划的指导背景(一)《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1、总体战略思路本轮城镇体系规划通过深入分析吉林省现状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确定规划目标。
强调区域关系的衔接,将吉林省放在更大的区域背景下进行研究。
重视吉林省发展的差异性,划分次区域,对不同发展地区进行详细分析。
强调规划的策略性,重视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注重划分地方政府的事权。
强化区域协调,对区域发展影响重大的产业发展布局、交通运输体系、环境基础设施系统的建设进行重点规划,提出协调与控制措施。
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重点强调规划技术性和操作性,从管理的角度保证规划在战略目标下如何保证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
规划预期实现“强化多元,打造地方产业集群”、“改善区位劣势,构筑省域经济发展支点”、“破解三农困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增长模式,建设节约、和谐社会”的区域发展战略目标。
2、次区域要求规划在省域空间打造“三区四轴一带”的格局体系,对于延边州的发展战略侧重于利用边境优势,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和口岸城市,通过积极推进大图们江国际合作项目,促进东北亚各国的多边合作,利用外向型经济加速推动图们江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3、城镇发展定位位于长白生态轴带上的节点型城镇。
英安镇是珲春市域中心镇,是制造业型镇,重点发展能源工业。
镇域非农业人口在1—5万人。
4、生态环保要求完善城市绿地、水体等生态系统功能,保护近城山体;保护近城湿地,充分发挥其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
加快城镇处理污水厂建设,控制城市污染。
发展生态旅游等多种经营,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工程。
5、空间管制指引要求一级管治——珲春东北虎、春化自然保护区。
二级管治——珲春边境合作区三级管治——珲春市区、乡镇(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1、总体战略思路规划建设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沿线沿边开发开放城镇为前沿的区域发展格局。
村庄建设规划文本、说明书

雅河朝鲜族乡总体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雅河朝鲜族乡村镇总体规划第一节经济、社会和城镇建设发展目标第二节人口及城市化水平预测第三节乡域村镇体系规划第四节乡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第五节乡域基础设施规划第六节乡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七节风景旅游规划第三章雅河朝鲜族乡村镇建设规划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规划依据第二节村镇性质、规模第三节用地发展方向第三节建设用地布局第四节道路交通规划第五节公用工程设施规划第六节绿地系统和环境保护规划第七节防灾规划第八节近期建设规划第四章规划实施的措施、建议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雅河朝鲜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村镇建设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村镇规划标准》、《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雅河朝鲜族乡村镇建设的法定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规划划定的规划用地范围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1、依托区域内的旅游景点的开发,选择分离式的村镇发展建设道路;2、注重地域文化内涵挖掘,创造独特的人文生活;3、强调重点村镇的现代化建设,为旅游服务业提供空间。
第四条规划原则1、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2、注重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3、贯彻落实“耕地保护”政策,集中发展优质、高效、无污染的集约型农业;4、创建良好乡村人居环境。
第五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村镇规划标准》3、《雅河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桓仁县总体规划》5、乡政府的发展建设意见6、雅河乡自然、地理及经济发展相关资料。
第六条规划范围和重点本次规划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村镇总体规划阶段和村镇建设规划阶段,范围分别为乡域和镇区两部分。
“乡域”指乡行政辖区范围,“镇区”指乡政府所在地的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北至201国道和雅河村小学,南至雅河村,东西至熔炼厂和教师住宅区。
本次规划重点为雅河乡乡政府驻地雅河村。
第七条规划期限近期:2002-2005 远期:2006-2020第二章雅河朝鲜族乡村镇总体规划第一节经济、社会和村镇建设发展目标第八条经济发展目标规划到2020年,力争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形成“二、三、一”产业结构比;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
武汉城规划协会【范本模板】

程明华、周艳妮、黄澍、吕梁、胡忆东、李延新、秦涛、李祥、王玲、何君、谢慧、杨凯、许立、
王波
武汉市武湖街“四化同步”试点规划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村镇规划类
马文涵、胡飞、胡冬冬、黄晓芳、袁建峰、周小虎、杨婷、余帆、朱小玉、杜瑞宏、唐古拉、王自峰、冯善炎、徐晶、石义
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14-2049年)
武汉市主城区无障碍设施建设规划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城市规划类
宋洁、董菲、李晓慧、李青、何浩、陈慧、吴巍、周霞、张剑、周庆、王转涛、王嵩、姚津伟、张进、徐磊
武昌大东湖地区污水厂集并及深隧系统规划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规划类
叶青、康丹、汪国圣、胡华望、姜勇、陈雄志、吴志高、王海亮、高艳、石亚军、邹慧君、杨卫星、洪月菊、饶世雄、姚霏
武汉市新城组群控规导则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城市规划类
马文涵、郑振华、宋洁、游畅、代大胜、张瀚文、马方、聂东方、周小虎、徐龙、罗芳、王硕、张静、
胡怡婷、何玮
武汉市三环线绿化带建设规划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
城市规划类
马文涵、殷毅、季冬兰、宋洁、游畅、王玮、甄斌、代大胜、肖纯、张庆军、孟翎冬、章迟、黄永明、程望杰、李鹏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快速路系统建设规划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城市规划类
叶青、宋中英、龚星星、常四铁、何玮、李耀伽、严飞、刘凯、吴俊荻、吴梦蕾、焦文敏、吴思、陈书田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型公交体系实施性规划
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
城市规划类
张本湧、刘东兴、陈光华、路静、宋辉华、张献峰、李耀伽、赖君毅、朱芳芳、沙建锋、龚全洲、黄广宇、刘进明、杨明、邱云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案例分解

大寨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概况1。
1地理位置杨陵区位于东经108°—105°07′,北纬34°12′-34°20′之间;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安—宝鸡的中间位置。
杨凌东隔漆水河与武功县相望,西、北与扶风县相连,南以渭河为界与周至县相邻。
大寨镇位于杨凌区北部偏西,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邻,西至隋文帝杨坚陵与五泉镇接壤,北以韦河与武功镇隔河相望,南以陇海线与李台乡相邻。
1。
2历史沿革大寨镇是杨陵区下辖镇.1984年建大寨镇.辖蒋家寨、周家村、官村、陈家沟、黎张沟、杜家寨、大寨东、大寨西、西小寨、孟家寨、东卜、西卜、南卜、梁氏窑14个村委会.大寨镇属于杨凌区,杨凌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在农业方面这里一直以来主产小麦、玉米、苹果、猕猴桃等。
1.3自然条件(1)地质地貌规划区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渭河地堑,属渭河谷地新生代断陷地带。
南侧为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秦岭山脉,北侧为横贯陕西中部的渭北黄土塬。
区内属典型的河谷地貌类型。
本区域系河流冲积平原,土地比较平坦,相对高差不大,地面平均坡度1。
12%.(2)水文气候大寨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热凉爽而多连阴雨、冬寒干燥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型气候特征。
东风和西风为区内常年主导风向,最大风速21。
7米/秒。
区内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连阴雨、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等,其中干旱是本区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杨凌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
7亿立万米。
其中地表水资源28。
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8.26%;地下水资源0。
34亿立方米,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1.18%;大寨镇内也有水系穿越,水资源相对也是比较丰富的.(3)土壤植被地面组成物质以第四纪黄土为主,其土层深厚,成土速度较快。
双阳区区域村镇体系规划说明书5.30

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技术路线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五个统筹”出发,本次规划从城乡一体化理论、空间发展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定位和动力因素等不同方面和角度展开研究,结合以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前提的规划思维,强调控制、保护、合理配置区域各类资源,统筹协调城乡关系、区域关系、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关系,明确空间管制要求。
二、规划指导思想(一)以空间敏感性(山林坡地、矿产资源、农田、水网)分析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双阳区是长春市重要的生态涵养区,规划将运用GIS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归类并进行空间敏感性评价,有利于明确城镇可发展空间和生态保护空间。
(二)以空间结构优化统筹区域城乡发展依据双阳区地理条件、发展趋势和城镇的相互关联度等,构筑区域空间发展框架,通过交通以及其它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发展,加强区域城镇之间的联系,增强功能互补性,带动生产要素向重点发展区域、重点镇集中,各项基础设施向中心村、基层村地域延伸,实现区域分工、空间互动与城乡一体,积极、有序、因地制宜的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以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职能转移和区内的产业空间整合为重点,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奢岭、鹿乡、双营、山河等重点镇是双阳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应加强这些重点区域和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载体的支撑能力,吸纳产业向这些区域集聚,提升区域经济。
(四)以空间管治为手段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双阳区处于长春市的上风上水方向,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林业资源丰富,其发展必然应立足生态、水资源保护为前提,发展区域经济;根据双阳区域空间开发与生态保护框架,强调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国土空间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发展区,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加大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五)以完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从全局角度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西安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第二版)

目次 第一部分 总 则 ............................................................................................1 第二部分 规划编制 ........................................................................................2
设用地规划8第三部分建设用地规划9第五章居住用地10第六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2第一节行政办公设施用地12第二节文化设施用地12第三节教育科研用地14第四节体育用地16第五节医疗卫生设施用地16第六节社会福利用地19第七节文物古迹用地20第七章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0第一节商业用地20第二节商务用地21第三节娱乐康体用地21第四节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21第八章绿地与广场用地22第一节公园绿地22第二节防护绿地23第三节广场用地24第九章工业用地24第十章物流仓储用地25第十一章环卫设施用地26第第第第十四二部章分安第第第第十四二部章分安全建全建设筑施工用程地规划27第十三章消防安全28第十四章面积计算29第十五章建筑高度30第十六章建筑间距30第十七章建筑退让32第一节后退用地边界32第二节后退道路红线33第三节后退其他界线34第十八章配建停车设施35第十九章配建过街设施36第二十章配建人防工程36第第第第二五十部一分章第第第第二五十部一分章地道地道下路空交间通利规用划36第二十二章城市道路37第二十三章交通站场39第一节公共交通车站39第二节社会停车场40第第第第二六十部四分章第第第第二六十部四分章地市地市铁政
①依据最新颁行规范、文件进行更新。 ②依据遗漏的文件进行增补。 ③结合西安市当地情况进行修改。 ④对依据前沿理论制定的部分内容酌情进行删减。 2015 年底,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提出: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加强城市设计, 提倡城市修补,推进“多规合一” ;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建设海绵城市等一系列新的 要求。为此,我们对试行的《西安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一步巩固完善、删 减、修正。2016 年 5 月,将修改后的成果与试行版的内容逐条比对,以新旧对照的 方式再次征询意见无异议后,最终形成本次正式成果。 该《规定》以全程管控、优化供给、统一标准、突显特色为技术路径,以强化 规划编制、优化用地供给、弱化建设强度、量化配套设施、细化建筑间距、润化城 市肌理为原则,共完成了六个部分的编制,其中: 第一部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以引导建设用地规模有序发展为目的,界定各 级地方政府所组织编制的法定规划的内容与程序。 第二部分:建设用地技术规定。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优化供给为目 的,提出各类、各级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管控要求。着重细化居住用地配建。 第三部分:建筑工程技术规定。以营建良好人居环境为目的,对场地消防、面 积计算、建筑间距、建筑退让、人防工程、停车配建的要素等提出了更为科学、详 尽的要求。 第四部分:道路工程技术规定。以调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为目的,对路网、设 施做出了更为优化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前言第一条规划背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贯彻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结合总体规划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在上级政策扶持下编制大孟村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与重点内容本次规划范围为:大孟村镇总体规划建设范围。
重点内容为:1、挖掘历史文脉,展现大孟村镇的文化特色,保持该地区的空间结构和布局形态,注入新的内涵和功能要素。
2、优化用地布局,对用地分类进行细化。
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的相容性和兼容性。
3、确定各类地块的用地性质、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日照间距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套要求和相应规模。
4、完善道路系统,增设支路及街区路,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宽度、断面形式,确定控制点的坐标,确定相应的交通设施。
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
6、充分发挥指导性指标对镇区景观的控制作用,研究制定镇区设计导则,以确保规划区的景观特色。
7、制定相应的村民安置措施、土地使用和建设管理规定。
第三条规划目标合理地安排各项建设用地,使规划区成为生态平衡、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交通便捷、信息通达,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并可持续发展的跨世纪的现代化工业小城镇。
第四条规划的原则与指导思想合理经营土地,以环境优先为原则,远近期相结合,在符合强制性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区的特征确立土地开发的各项强度控制指标,既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又要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和市场经济机制下镇区建设的非计划性和不可预见性,规划的各项用地指标均留有一定的弹性。
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镇区建设新机制的要求,合理地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形成一个有利于滚动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镇区布局结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2、面向二十一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为要求,体现大孟村镇县的地方特色,注重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使规划既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又有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
3、维护镇区总体规划的宏观、长远、全局性的布局,尊重总体规划中对规划区性质和功能的确定,合理地协调好经济、社会和环境各方面的关系,体现镇区中各组团的职能定位,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强化对镇域城镇建设的辐射作用,带动全镇地域的发展。
4、建设高效率、低能耗的镇区基础设施。
5、保护生态,优化环境,适应现代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第五条规划的依据1、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版)及实施细则;(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5)《镇规划标准》;(6)国家及河北省有关城市规划的法规、政策等。
2、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1)《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7)》(2002年版);(4)国家城市规划相关的规范和标准;(5)《大孟村镇总体规划(2010-2020)》;(6)大孟村镇其它规划及社会经济资料。
第六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则和附件三部分组成。
规划文本及规划图则具有法律效力。
第七条规划区定位县域次中心,以发展工矿产业并带动运输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工矿性城镇,镇区为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总规划用地约3平方公里。
第八条规划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秉承当地文化,尊重镇区发展肌理,统筹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建设文化突出,现代功能完善,景观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良的生态镇区。
第九条单元地块的划分与划分原则规划镇区分为A单元,B单元,C单元,D单元,E单元,F单元。
单元控制指标图控规单元编号人口容量主导功能A 13000 居住及其配套服务设施B 2000 仓储商业C 1000 商业仓储D 1500 工业仓储E 8000 居住及其配套服务设施F 3500 工业仓储1、根据开发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需要划分地块,尽量保证地块性质的单一性。
2.尊重现有使用权边界,分析土地经济价值及区位级差,注重在规划实施中进一步重组的可能性(小地块合并成大地块或大地块细分为小地块)。
3.地块划分保持用地性质的完整性和唯一性,对公共设施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公园绿地等尽量单独划分,以保证优先建设。
4.规划区内建议路划分的地块可根据实际建设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建议路不作为最后道路实施的依据。
第十条规划结构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代码依据国标《镇规划标准》执行。
第二章规划要点及内容第十一条规划结构规划镇区由主干路和重大基础设施结合镇区功能定位分为6个控制单元。
第十二条用地布局结构1、居住用地居住用地类别为二类居住用地,用地面积约53.20公顷,占总用地15.87%。
2、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面积46.2公顷,占总用地的13.78%。
3、道路广场用地道路广场用地面积51.2公顷,占总用地的15.27%。
4、绿化用地规划区内的绿地以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形成绿地系统。
绿地面积47.4公顷,占总用地的14.14%。
5、对外交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面积0.9公顷。
6、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7.9公顷,占总用地的2.35%。
其中,包括供电、加油站、燃气储气站、电信和消防站等等用地。
7、工业用地工业用地面积71.4公顷,占总用地的21.29%。
8、仓储用地仓储用地面积57.1公顷,占总用地的17.03%。
第十三条道路交通规划规划充分研究现状,结合用地布局和功能区的划分,形成适合于用地需求的路网系统。
片区内车行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
主干道:主干道是矿京路、建滔公路、运煤销路干道红线宽度30米。
次干道:次干道一般联系各功能区,起到辅助运输、划分边界和景观过渡的作用。
次干道红线宽度有两种,分为16米,14米。
支路:支路在片区中主要用于局部地段的用地划分和局部地块的交通出入。
支路分为两级, 14米与8米红线宽度分别为采用一块板形式。
步行交通:步行交通沿组团公共绿地布置,步行系统深入到各个片区及地块内部,将绿化用地与公共服务设施有机地联系起来,是片区的主要特色之一。
规划区域内共规划了2处公共停车场,以满足区域内停车需要。
一处在镇区南部,一处在镇区中部。
各地块的内部停车泊位按照规定在地块中增设。
保留原加油站,在镇区中部新建加油站。
第十四条市政设施规划1给水规划:镇区内采用分区给水系统,保留旧区给水厂,在新区设立水厂一所,并在其四周设置不小于10米的绿化隔离带,水厂规模与水管铺设参照图则与供水规划图。
2 排水规划:规划镇区排水体制确定为雨污分流制。
规划在镇区北侧紧邻小马河修建污水处理厂一座,污水经收集处理后排入小马河。
在镇区中部修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作为仓储附属设施。
在镇区南部修建氧化塘污水处理厂,附则处理新区污水与工业强区污水,污水经处理后作为中水供工业区使用,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雨水收集采用邢台市暴雨强度公式,雨水经收集后排入农田,工业区雨水井收集处理后作为中水供工业区使用。
3电力规划规划镇区35KV变电站须增容扩建,将主变容量扩容至2×12600KVA,以满足规划要求,在居住小区结合实际修建10kv开闭所。
4电信规划市话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及网络通信普及率100%,邮政服务网点按800M 的半径与邮政所同设。
5燃气规划储配站位于新镇区南侧,储气规模为0.67万 Nm3/日,占地面积约0.77公顷。
6供热规划依据镇区总体布局,规划设置区域锅炉房供居住及公建采暖用热负荷。
集中供热锅炉房选址在镇区中部南煤销路的南侧,锅炉房容量50MW,占地约1公顷。
7管线综合规划镇区工程管线包括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燃气、供热七种管线。
埋设于道路下的各种管线均与道路中心线平行,从建筑红线向后次序如下:西侧、南侧、东侧、北侧电信线、电力线、供热管线、供气管线、雨水管线、给水管线、污水管线。
道路中的地下工程管线平面布置,应根据各类管线的特性确定,必须满足安全防护距离要求。
第十五条绿地规划规划区内绿地系统由公园绿地、街头绿地、防护绿地、单位内部附属绿地组成。
沿干道两侧规划线状绿地,截水两侧设带状防护绿地,沿工业与市政设施建设的防护绿地。
公共绿地以点式公园为主,其内可置一些与镇区历史有关的雕塑、铭牌及实物模型等,为镇区历史文化提供载体,规划设置四处公共绿地。
根据居民活动频率,以最佳的服务半径,随机布置一些块状绿地,性质为街头绿地,供居民休闲游憩。
规划强调地块的绿地建设,从整体上提高绿化覆盖水平,进而改善生态环境。
绿地细分到小类。
绿地不兼容其他任何用地,但可相容同级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设施。
严格控制绿地绿线,保证绿地规模。
第十六条环境卫生设施规划2015年环卫清运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80%,道路清扫机械化达到40%,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65%,容器收集率80%,一、二类公厕占30-40%。
2020年达到环卫作业机械化、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容器收集率基本上达到100%,一、二类公厕占70%以上。
形成一个在结构上合理,在时间上不间断的环卫保障体系,为居民创造一个清洁、优美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在镇区各组团内新建室内垃圾转运站。
服务半径不超过800米,每处用地面积为不小于300平方米。
新建或改造的公共厕所均不低于三类标准,间距为500~800米,平均每座公厕服务人口在2500~3000人内,公共建筑内适量扩大厕所面积,为居民提供方便。
第十七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保留现在的镇政府,并扩大其用地规模,将其他分散的镇级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在此,建设镇级行政办公中心。
现状商业金融主要分布在矿京路两侧,多为商业服务业,普遍规模比较小。
规划依托现状,沿矿京路及新区的建滔路布置商业金融设施,此外在各居住区内部按照服务半径建设小型商业服务设施。
本次规划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高起点,高档次配套完善镇区文体科技设施。
规划在新建镇区中部建设镇文化中心和文化公园;在镇中学西侧配套文体设施用地,同时在居住区内按照服务半径设置小型文体科技用地。
现状镇卫生院设施条件较好,规划保留现有镇卫生院,同时在新建镇区中部设置一处卫生院,以满足就诊需要,同时要加强对个体医疗单位的管理,引导其健康发展。
现状镇区内有中学4所,小学2所,中学配套设施较为完善,而小学则普遍规模较小,教学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
规划保留镇区的中学,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
保留东煤小学,改善教学设施,提高办学质量。
将育才小学与南宋小学合并,建成中心小学,扩大规模,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办学质量。
规划按照服务半径在居住小区内设置幼儿园,具体布局参照图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