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学练习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2022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

北师大版2022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

北师大版2022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古人谈古书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三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可耻B.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重要C.学而不厌厌:满足D.却只漫浪诵读漫浪:随意[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A.默而识之如井蛙之窥天B.心不在此此三者缺一不可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实事求是[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乐园。

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①。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②。

诸儿竞走取之③,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④,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⑤。

注释:①尝与诸小儿游:曾有一次跟许多小孩一起玩。

②多子折枝:果子很多,把枝头都压坏了。

③诸儿竞走取之:众小孩争着跑去摘李子。

④树在道边而多子:李树长在路边却还有很多果实(未被摘去)。

⑤取之,信然:摘下那李子来尝,果然是这样。

1. 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与诸小儿相比,有哪些过人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乐园。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小古文阅读。

锯竿入城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③至,曰:“吾非圣人④,但⑤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世之愚⑥者,莫之及也。

(注释)①鲁:鲁国。

②执:手拿着。

③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④圣人:才智超人的人。

⑤但:只是。

⑥愚:愚蠢。

[1]理解词句的意思。

(1)“初竖执之”中“初”的含义是________。

(2)写出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老父的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呢?请选择正确答案。

()A.疑惑,询问。

B.嘲笑,反问。

C.自作聪明,反问。

[3]判断正误。

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任何事都要学会变通,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_____)(2)文中的“老父”助人为乐,但是却给那人出了一个馊主意。

(______)(3)“世之愚者,莫之及也”的意思是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人了。

(______)[4]读完古文,你想对这个“执长竿者”说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品词析句子。

(1)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2)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进出出,寻了这一个洞天与诸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颜氏家训 勉学第八》(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颜氏家训  勉学第八》(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梁元帝尝为吾说:“昔在会稽,年始十二,便已好学。

时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

闲斋张葛帏避蝇独坐,银瓯贮山阴甜酒,时复进之,以自宽痛。

率意自读史书,一日二十卷,既未师受,或不识一字,或不解一语,要自重之,不知厌倦。

”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如此,况其庶士,冀以自达者哉?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

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获尺寸折之,然明夜读。

孝元初出会稽,精选寮寀①,绮以才华,为国常侍兼记室,殊蒙礼遇,终于金紫光禄。

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好学。

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

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

此乃不可为之事,亦是勤学之一人。

东莞臧逄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苦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②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以《汉书》闻。

齐有宦者内参田鹏鸾,本蛮人也。

年十四五,初为阍寺,便知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

所居卑末,使役苦辛,时伺间隙,周章询请。

每至文林馆,气喘汗流,问书之外,不暇他语。

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沈吟久之。

吾甚怜爱,倍加开奖。

后被赏遇,赐名敬宣,位至侍中开府。

后主之奔青州,遣其西出,参伺动静,为周军所获。

问齐主何在,绐云:“已去,计当出境。

”疑其不信,欧捶服之。

每折一支,辞色愈厉,竟断四体而卒。

蛮夷童丱③,犹能以学成忠,齐之将相,比敬宣之奴不若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注释]①寮寀(cǎi):官舍。

引申为官的代称。

②客刺:名帖,相当于今天的名片,不过纸幅宽大。

③童丱( guàn) :指童子;童年。

10.下列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必须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的答题标号涂黑。

(3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阴,是浙江绍兴古县名,得名于其南部的会稽山,王羲之曾在这里集会,流觞曲水,畅叙幽情。

《青春期》练习题10

《青春期》练习题10

《青春期》练习题10一、单选题1、(单选题)关承华老师在时间维度上,提出青春期教育需要(),做到有备无患。

A.后置B.前置C.成年后进行D.临时抱佛脚2、(单选题)关承华老师认为,()是孩子成长的沃土。

A.过度约束、严格管理的氛围B.放任自流的教育环境C.严厉管教、处处禁忌的家庭氛围D.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3、(单选题)丹尼尔·西格尔在《青春期大脑风暴》中指出,当一个人情绪失控时,他的大脑会自动关闭()。

A.理性思维B.感情思维C.情绪思维D.逻辑运算4、(单选题)网络流行的羡慕嫉妒“别人家的孩子”,很大程度上,其背后的家长心态是()A.自信心B.平常心C.平和心D.攀比心5、(单选题)家长片面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一定考名校,这种做法属于()的表现。

A.平常心B.功利心C.平和心D.攀比心二、多选题6、(多选题)关承华老师认为,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要保持()A.平常心B.平和心C.功利心D.平静心7、(多选题)关承华老师指出,青春期教育指导师的主要工作对象是()A.家长B.孩子C.教师D.自身8、(多选题)关承华老师认为,面向家长开展青春期教育指导,主要任务有()等。

A.扫盲B.解答疑惑C.解决实际问题D.推荐三、判断题9、(判断题)焦虑的家长和家庭氛围一定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10、(判断题) 青春期教育指导师完全可以替代心理医生的角色。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2D3A4D5B二、多选题6ABC7ABC8ABCD三、判断题9×10×。

勉学篇翻译赏析_勉学篇阅读答案

勉学篇翻译赏析_勉学篇阅读答案

勉学篇翻译赏析_勉学篇阅读答案【原文】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梢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

”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揭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

有学艺者,触地而安。

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现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吴;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吴;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

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

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

颜氏家训勉学翻译和练习题

颜氏家训勉学翻译和练习题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

农民那么计量耕稼,商贾那么讨论货贿,工巧那么致精器用,伎艺那么沉思法术,武夫那么惯习弓马,文士那么讲议经书。

今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那么不能穿札①,笔那么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

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莫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沉着出入,望假设神仙;明经求第,那么雇人答策,三九②公宴,那么假手赋诗,当此之时,亦快士也。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鹿独③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此之时,诚驽材也。

有学艺者,触地而安。

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假设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

金玉之磨莹,自美于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于雕刻。

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

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特立杰出者如芝草,岂得同年而语矣。

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

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

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那么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那么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

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取材于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注释】①札:铠甲上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叶片。

②三九:即三公九卿,执掌中央政权的高级官员。

③鹿独:颠沛流离的样子。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某历史学习小组将“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作为一个课外活动课的内容,最符合这一活动内容的主题是()A.隋唐的繁荣与开放B.隋唐开明的民族政策C.隋唐的制度与创新D.隋唐中华文化圈形成2.汉魏以来经学进入学童课程的情况逐渐增多,部分士人在幼童阶段已能诵读《诗经》《尚书》等经典。

《颜氏家训·勉学》篇描述当时“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据此可知,魏晋时期()A.政府重视蒙学教材的编纂B.官学读经颓势难振的趋势C.经学教育以培养品德为主D.儒学的社会基础得到拓展3.《论语·为政》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因而具有引导社会正能量的教化价值。

下列对《诗》的解读错误的是()A.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B.“五经”之一的儒家经典C.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D.“唐诗三百”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繁荣4.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

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

这反映出()A.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C.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D.百家争鸣局面出现5.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中华文明的吸引力D.文明的冲撞与融合6.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篇刻画了二十四位女性形象。

表为其中部分代表()部分女性形象女子周氏的丈夫去世了,“妇兄弟欲迎妹还”,周氏“终不肯归”,曰:“生纵不得与郗郎同室,死宁不同穴!”王羲之的妻子郗夫人谓二弟司空、中郎说:王家见谢安、谢万到家里来,翻箱倒柜倾其所有地招待他们。

高中文言断句练习

高中文言断句练习

高中文言断句练习练习检测一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陆游家训》)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3.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欧阳修诲学》)4.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林逋论学问》)练习检测二2009年高考题1.(09年广东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2.(09年江苏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

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3.(09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2008年高考题1.(08北京)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解释:
1. 《勉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2. 但能说之也(同“悦”,取悦)
3. 春玩其华(同“花”)
4. 秋登其实(摘取,收获)
5. 所以设教(用来……的)
6. 光阴可惜(值得珍惜)
7. 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8. 以此得胜,宁有益乎?
9.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句子
1.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
2.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
3.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4.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5. 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
6. 以此得胜,宁有益乎?
7.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三、理解
1,归纳三段的大意
(①阐述学习与修身的关系,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②分析少年学习与老年学习的利弊,指出学习的时机是“固须早教”
③说明学习内容不能繁复、面面俱到,指出学习的方法是“粗通注义”,最后自然引出中心论点“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2,作者认为“固须早教,勿失机也”,理由是什么?(用文中词语回答)(“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
3,作者讲自己七岁背诵《灵光殿赋》的经历,有什么作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学习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弃的道理,这样既真实可信又有说服力)
4,“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举例论证,从反面阐明“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
5,“博览机要,以济功业”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以济功业”与开头学者“修身利行”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勉学
观点论证方法论据
修身利行(涵养德性以利于行)
以补不足
行道以利世对比
比喻古之学者
今之学者
种树
年幼时勿失良机
举例对比精神专利
思虑散逸
年老时不可自弃比喻对比
日出之光
秉烛夜行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博览精要之处,不拘泥细枝末节)举例以此得胜,宁有益乎1、如何理解“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这句话?
答:春花虽艳丽但终不成果,而秋实才是真正的成果。

同样,讲论文章虽热闹但不是终极目的,只有在修身利行上多下工夫,才能使自己具备美好的德行。

2、作者讲自己七岁时背诵《灵光殿赋》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以自己背诵《灵光殿赋》为例,提出一个人“固须早教”;如若“失于盛年”,则“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论述的是一个最佳的学习年龄段问题。

3、勉学的古今学习目的各是什么?
答:古代求学的人的是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只能夸夸其谈;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涵养德性以求做官。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4、作者认为怎样对待圣人之书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可矣。

扩展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