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挥发油作用于子宫平滑肌的研究进展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药理与毒理)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药理与毒理)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A2型题 2. B1型题 3. B1型题1.长期给药可使中枢NA和DA含量降低的中药是( )。
A.肉桂、甘草B.茯苓、白术C.附子、干姜D.石膏、知母E.党参、黄芪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四气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
D选项是寒凉药,石膏、知母、金银花、黄芩等,长期服用使兴奋性神经递质NA和DA含量降低,抑制性神经递质5-HT含量升高。
其他选项温热药附子、干姜、肉桂、党参、黄芪、白术等,长期服用使NA和DA含量升高,5-HT含量降低。
而甘草、茯苓性平。
知识模块:中药药理与毒理2.具有抗毒素作用的清热药,不包括( )。
A.黄芩B.黄连C.金银花D.石膏E.蒲公英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热药的药理作用。
清热药具有抗病原体、抗毒素及解热等作用,其中具有抗毒素作用的如金银花、蒲公英、穿心莲、黄连、黄芩等,能直接中和、降解内毒素或破坏其正常结构,并能抑制内毒素引起的炎症,有效控制病情,降低死亡率。
而石膏对动物实验性发热模型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而不具抗毒素作用。
知识模块:中药药理与毒理3.具有兴奋子宫平滑肌作用的理气药,不包括( )。
A.枳实B.枳壳C.陈皮D.香附E.木香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A选项枳壳、B选项枳实、C 选项陈皮、E选项木香等均能兴奋子宫平滑肌,而D选项香附、青皮、乌药、甘松则能抑制子宫平滑肌,使痉挛的子宫平滑肌松弛,张力减少。
知识模块:中药药理与毒理4.长期服用温热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是( )。
A.痛阈值降低B.惊厥值升高C.心率减慢D.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E.血清甲状腺素水平降低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四气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
寒证动物痛阈值和惊厥阈值升高,说明寒证动物中枢处于抑制状态;使用温热药,如灌服附子、干姜、肉桂制备热证大鼠模型,可见类似热证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变化,热证动物痛阈值和惊厥阈值降低,说明动物中枢处于兴奋状态。
当归药理作用及应用的研究论文(共2篇)

当归药理作用及应用的研究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当归的应用及药理作用论述当归(学名:Angelicasinensis),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具有抗缺氧;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还具有抗癌;护肤美容;补血活血;抑菌、抗动脉硬化等作用[1]。
同时还可以用于治疗中风不省人事、口吐白沫、产后风瘫。
其中当归有效成分当归多糖是其发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抗肿瘤及抗辐射损伤等作用的关键。
当归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各科。
本文对当归的一些其他作用主要论述如下。
1对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增强心脏血液供应,降低心肌耗氧量。
通过实验证明,给麻醉犬静脉或冠脉注射当归注射液后可见冠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冠脉阻力降低,心肌耗量也明显下降[2]。
当归水提取液也能使离体单个豚鼠冠状血管扩张,灌流量增加,对实验性心肌梗塞有明显对抗作用。
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器官血流量。
在小鼠实验中,当小鼠处于慢性缺氧期间,每天注射当归提取液,可使缺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肥厚显着减轻。
吸入10%氧气的大鼠静脉注射当归后,肺动脉压上升幅度明显低于用药前,肺血管力也较给药前降低,进一步证明了当归对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动脉的扩张作用[3]。
给颈动脉注射花生四烯酸造成的大鼠急性脑缺血,实验模型腹腔注射当归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脑缺血症状,抑制血浆TXB2产生,增加血浆6-Keto-PCF1α。
2对机体血液系统的影响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当归有效成分阿魏酸可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5-HT释放,对抗TXA2洋物质的生物活性,增加PCI2活性,阻抑动静脉旁路形成时间长,血栓重量及长度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当归可使血粘滞性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电泳时间缩短。
当归通过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细胞表面电荷而促进细胞解聚[4],降低血液粘度。
当归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

当归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1.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00;2.河北爱尔海泰制药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35【摘要】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根。
是一种常用中药材。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了当归活血化瘀、补血止痛等作用,同时还具有抗炎、清除自由基,保肝利胆,保护肾脏,增强免疫等作用。
药物化学研究表明,当归中主要含有挥发油、糖类、氨基酸、有机酸等化学成分。
同时在中医处方、成药中出现频率甚高,国内外对当归的药理和化学成分作了大量研究【1】。
【关键词】当归;挥发油;氨基酸;有机酸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1、挥发油(1)成分:当归挥发油中成分复杂,有几十种之多,除含有少量香荆芥酚、苯酚、对甲苯酚、别罗勒烯、正丁烯基辅内酯、β-罗勒烯-X、棕榈酸、邻苯二甲酸酐等外,以藁本内酯为主。
作为当归的主要药用指标,包括中性油(占88%)、酚性油(占10%)、不同药用部位含量不同,其中归尾最高,归身次之,归头最低【2】。
(2)药理作用:对血管平滑肌的解痉作用。
主要活性以藁本内酯活性最高。
当归挥发油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的机制可能是干扰细胞内钙离子代谢。
此外,对肠平滑肌痉挛有较强抑制作用。
据文献报道,当归含有兴奋子宫和抑制子宫两种成分,抑制成分主要为高沸点挥发油,当归挥发油成分正丁烯基苯酞和藁本内酯在体外有松弛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当归中性油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3】。
2、糖类(1)成分:当归所含糖类主要有果糖、蔗糖(占40%)和具有补体活性的酸性多糖。
其中,多糖占8%,主要包括D-牛乳糖、L-阿拉伯糖、D-木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等。
(2)药理作用:当归多糖具有补血及调节免疫和物质代谢的功能。
它可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激活造血微循环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也可刺激肌组织,促进其产生造血调控骨髓粒单系造血,使外周血细胞升高。
当归的作用

当归的作用
很多人认识当归都是从一个谜语开始的,丈夫出外三年未回,打一味中药的名字,就是当归。
当归又名云归。
可以单独作为一种中药使用,也可以和很多的药物配伍组成一个好的中药药方,在中医界有十方九归的说法,当归有药圣之称,特别是在妇科用药方面有更好的疗效。
据古书记载,当归味是甜的,不仅可以补血,还可以使血的运行畅通,大家都知道很多的疾病都是由于血瘀造成的,比如说,痛经、心脑血管疾病等等都是血瘀引起的,当归是一味不错的中药。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
1.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研究表明当归挥发油对兔、豚鼠、小鼠、大鼠、狗等动物未
孕、早孕、晚孕、产后的离体子宫均有直接抑制作用,使节律性收缩逐渐变小至消失,呈弛缓状态。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当归煎剂或根及叶中所含挥发油可使心肌收缩频率明显受
到抑制,可以使兔离体心房不应期延长,对乙酰胆碱或电流引起的麻醉猫及犬心房纤颤有治疗作用
3.对血液及心血管系统大鼠口服当归水煎液后,血浆凝血时间延长,可使血栓减少,血栓增长速度减慢,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
4.对消化系统
对慢性肝损害有一定减轻纤维化和促进肝细胞功能恢复作用。
呼吸系统:当归浸膏对慢性气管炎并发的肺气肿和早期或缓解期肺心病有相当疗效,用药后显着改善肺通气功能,体力有相当恢复。
由于篇幅有限,以上只介绍了几种当归的作用,其实当归还可以提高免疫力,是纯中药的抗炎药,当归还有抗癌的作用,特别适合妇科肿瘤,以气血停滞、瘀血凝聚者最合适,当归还可以抗衰老,现代人都追求长寿,当归是首选用药。
当归对女性月经周期的调理作用研究

当归对女性月经周期的调理作用研究当归(Angelica sinensis)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女性月经周期的调理。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当归被认为具有活血、调经、补血的功效,可以帮助女性调理月经周期,缓解痛经、经血不调等问题。
因此,对当归对女性月经周期的调理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当归主要含有有机酸、苷类化合物、挥发油、多糖等成分。
其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是石脑酸和川芎素。
石脑酸具有活血化瘀、镇痛和抗炎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月经不调症状。
川芎素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可以缓解痛经、恢复子宫功能。
二、当归的调经作用1. 缓解痛经:当归具有镇痛作用,可以舒缓子宫平滑肌的痉挛,缓解痛经症状。
2. 补血调经:当归富含铁和维生素B12,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帮助女性补血养血,调节月经问题。
3. 调节月经周期:当归对女性月经周期的调理作用是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实现的。
当归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调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从而调节月经周期。
三、当归的临床应用1. 遗传性月经周期不调:遗传因素是导致月经不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归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和改善血液循环,帮助女性调整月经周期,缓解相关症状。
2. 痛经:痛经是许多女性常见的月经不适症状之一。
当归的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子宫平滑肌的痉挛,减轻痛经症状。
3. 经量过多或过少:当归可以调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平衡,帮助女性调理经血量,缓解月经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4. 经前和经期综合征:当归具有镇静和抗焦虑作用,可以帮助缓解经前和经期的情绪波动、紧张和不适症状。
四、当归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当归是一种安全的中药材,但在使用时还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该避免长期使用当归,以免对胎儿和婴儿产生影响。
另外,个别人群可能对当归过敏,使用时应注意。
在使用当归时,应该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方法进行,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归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
其性温,味甘、辛。
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症。
除中医处方配方用药外,含当归的中成药达80余种。
同时,当归也是中国卫生部规定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在日常生活中常被作为滋补品食用。
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当归的栽培、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着广泛研究,尤其是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从中发现了很多新成分和生物活性,阐明其作用机理。
本文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当归的临床应用、新产品(product)(product)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1化学成分当归中分离、鉴定到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挥发油、有机酸、多糖和黄酮等成分。
1.1挥发油当归中挥发油的含量约为1%,为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含量最高,其次为丁烯基酞内酯。
刘国生等⑴曾将当归的挥发油分为中性、酚性和酸性3个部分。
从化学结构上看,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苯酞类及其二聚体类化合物。
1.1.1苯酞类:苯酞类化合物是当归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从当归中最早分离鉴定的一类化合物,包括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E-丁烯基苯酞、Z-丁烯基苯酞等成分。
1.1.2苯酞类二聚体:苯酞类二聚体是近年来从当归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有Z-383'a,7'a-四氢"6,3',7,7'a-二聚藁本内酯劣'項同、V-,',7,3'a-二聚藁本内酉旨、levistolideA、(3Z,3Z')-6.8',7.3'-双藁本内酯、当归双藁苯内酯A等。
1.1.3其他成分:当归挥发油中还含有以ai蒎烯、P雪松烯、氧化石竹烯等为代表的萜类化合物;以丁烯基苯酣、丁香油酣、对-乙烯基愈创木酣等为代表的酣类化合物;以十四烷、壬烷、正十一烷等为代表的烷烃类化合物。
当归挥发油研究的进展

关 键 词 : 归 ; 发 油 ; 理 作 用 ; 取 当 挥 药 提 摘 要 : 述 了 当 归 挥 发 油 的 化 学 成 分 及 其 药 理 学 研 究 进 展 。 当 归挥 发 油 在 离 体 子 宫 平 滑 肌 、 喘 、 枢 抑 制 、 痛 以及 对 概 平 中 镇 免 疫 功 能 的 影 响 等 方 面 有 广 泛 的 药 理 活 性 。我 国 当 归 资 源 丰 富 , 利 用 现 代 化 学 与 药 理 学 研 究 方 法 , 深 入 地 对 其 不 同 应 更
成分进 行研究 , 便更有 效地开发 、 用 。 以 利 中 图分 类 号 : 2 5 5 R 8 .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 1 1 2 ( 0 2 0 — 6 10 1 0 —5 8 2 0 ) 80 2 —2
Ad a e n s u y o o a ie o lo di g lc i e i v nc s i t d n v l tl i f Ra x An e i a S n ns s
维普资讯
20 0 2年 8月 第 2 4卷 第 8期
Au g.,20 02
Vo12 NO. .4 8
[ 综
述]
当 归挥 发 油研 究 的 进 展
刘 琳 娜 , 梅 其 炳 ’ 程 建 峰 ,
( .中国人 民解放 军 第 四军 医大学 药理 学教 研 室 , 1 陕西 西 安 7 0 3 ; .中国人 民解 放 军 第 四军 医 大学 唐都 10 2 2
,
23 t 6. . 。 病 人 更 愿 意 接 受 后 者 。也 有 这 样 的 设 想 : 过 超 细 粉 碎 后 的 经 中 草 药 复 方 不 经 过 煎 熬 , 直 接 制 备 成 象 袋 泡 茶 那 样 , 以 而 可
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进展

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进展【关键词】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为伞形科植物(Umbelliferae)当归的干燥根,性甘、辛、温,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具有极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研究发现,当归含有黄酮、香豆素、挥发油、有机酸、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多种成分,其挥发油虽然仅占当归化学总成分0.62%左右[1],却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广泛的药理作用,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国家药品标准的成方制剂中以当归挥发油入药的品种多达40余种[2]。
笔者归纳、比较了近年来有关当归挥发油方面的文献,拟对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以期反映当归挥发油组分的历史、现状和最新进展。
1 化学成分张氏等[3]比较了当归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的含量,结果表明,生当归中挥发油的含量最高,酒炙当归次之,土炒当归再次之,当归炭最低。
胡氏[4]比较当归挥发油的三种提取方法,即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萃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并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和分析当归挥发油的化学组分。
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法得率最高,达1.81%,为水蒸气蒸馏法的6倍,也比有机溶剂萃取法高,气味较纯正,其当归挥发油在保持较高藁本内酯含量的同时含有更多其他成分,因此,超临界CO2萃取法是提取当归挥发油的较佳方法。
当归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比较多,早期就有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
刘氏等[5]对当归挥发油进行分离,得到酸性、酚性、中性三部分,其中酸性部分主要含有棕榈酸和邻苯二甲酸,酚性部分主要为香荆芥酚等化合物,中性部分则为当归酮、正丁烯基苯酞内酯。
王氏等[6]应用GC-MS联用技术对甘肃岷当归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的挥发油进行分析,鉴定出32个化学成分。
其中, (Z)-藁本内酯相对峰面积百分含量达78.62%,为其主要化学成分;6-正丁基环庚二烯、1-甲基-1-茚满醇、氧化石竹烯等11种化学成分则是首次从岷当归中分离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