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课收手机的网络调查
关于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调查问卷

关于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调查问卷Q1:你的性别?○男○女Q2:你所在的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Q3:上课是否会将手机调成静音、震动、关机?○是○否Q4:上课是否经常使用手机?○经常○偶尔○从不Q5:上课时,你是否会经常情不自禁的查看的查看手机吗?○经常○偶尔○从不Q6:上课时如果有来电是否会接?○是○否Q7:你认为上课使用手机这种行为是否合理?○是○否Q8:当上课听不进不去的时候,恰好手机放在旁边,你会怎么做?○依旧认真听课○虽然听课,但想玩手机。
○边玩边听课○放手玩手机9.你一般上课时用手机来:(多选题)□打电话□玩游戏□聊天□看小说□看电影□看新闻□其他10.上课要求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你的看法:○支持○无所谓○反对11.请问假如您三天不配带手机或使用手机,您会感到:○完全无法忍受○有点不习惯或不方便○无所谓○更轻松12.您觉得哪些课比较无聊:所有课专业课选修课其他13.如果你上课玩手机的话,一般会在什么时间开始玩?15.您多长时间不去看手机会觉得不舒服?不会不舒服1-2个小时半天或一天左右16.你一般上什么课的时候会玩手机?(多选题)□我不感兴趣的课□老师讲课太乏味□我觉得没什么用的课17.你身边上课玩手机的同学多吗?多不多不清楚18:你觉得上课玩手机会受周围同学的影响吗?会不会不清楚19:你觉得上课玩手机是一种资源浪费吗?觉得不觉得不清楚20.您认为课堂玩手机现象归因于?自控较差大学课堂管理制度的影响身边同学都不在认真听课学习意识的放松教师授课态度差上课方式内容枯燥4.您在班级中的名次:一天的课程如果按6个小时算,你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有多少? 1小时以下1~2小时2~3小时3小时以上7.您认为当代大学生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的原因是什么?科技的发展生活中社交的需要生活压力太大,在虚拟生活中自由自在了解当代最新信息,紧跟时代步伐。
学生课上手机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学生课上手机使用情况调研报告摘要:在科技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关于大学生课上玩手机的情况愈加严重,为了解具体情况,采取网上调查的方式了解大学生课上玩手机的情况,得出大多数同学会在课上玩手机,只有极少数同学可以克制自己在课堂上不用手机。
关键词:手机、课上、大学生一、调研背景及目的1、调研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机功能日益强大,逐渐成为人们身边不可或缺的事物,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新事物接受普遍程度高,手机几乎应用于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随之也带来了一些影响,大学生课上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对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了冲击,而且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与个性心理等方面也都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2、调研目的通过本次对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调查,一方面,是为了能够了解大学生目前对手机依赖的原因。
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分析和研究今早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为大学生自身发展和学校教学活动正常发展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网络调查的方法,对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分院17级14班的部分同学进行调查。
我的工作是设计调查问卷及在网上对部分同学进行分发调查问卷,同时告诉同学这次调查是不记名调查,不会涉及隐私,尽量要求同学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答卷。
三、调研内容1、大多数大学生在课上玩手机2、很多大学生对课堂内容表示不感兴趣3、一部分大学生是因为上课累了,玩手机放松一下结论和建议1、结论大学生课上玩手机已成为普遍现象,不管是课业轻松的文科生还是学习紧张的理科生,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的一种普遍现象,至少有1/3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上网。
2、建议建议学校应该和家长、学生多沟通,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
就老师而言,造成如今大学课堂上手机盛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任课老师的“熟视无睹”“放任自由”,大学课堂的宽松管理让大学生们心不在焉也更有恃无恐,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情况意味着课上玩手机是没有风险的,而在无聊的大学课堂上,一件没有风险且可以放松压力的“玩具”的地位就很显而易见了,虽然大学更强调的是自主学习,但课堂毕竟是课堂,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老师不要过于放纵学生使用手机,学生也要管好自己,不要轻易被手机诱惑。
手机调查报告大学生课上玩手机调查报告(4篇)

手机调查报告大学生课上玩手机调查报告(4篇)精选手机调查报告一为了了解当下大学生使用的手机的价位、选取手机的着重点、手机的品牌、等状况进展了本次的问卷调查,以便分析当下大学生在手机消费方面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行为,从而了解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手机市场进展状况。
随着科技的进展和经济的飞越成长,全国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
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高新科技产品成为了消费热点,手机作为一种便利快捷通讯工具已经逐步走进了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
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来说,在这个信息飞跃的时代,手机几乎人手一部,走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大学生一边走路一边拿着款式不同的手机打电话或者发信息,这已然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手机成为了生活中不行或缺的物品。
面对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的大学生群体而言,大学生手机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值得讨论的现象。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手机使用的品牌、手机使用的时间、用处、价格以及每月的话费等状况。
调查对象:本次的调查对象选取为全部在校大学生调查时间:20xx年11月5日——20xx年11月10日调查方式:本次问卷实行网络问卷的调查方法,将问卷通过等社交平台发放进展随机抽样。
采纳网络问卷,更能提高效率,削减调查工作量。
电子版调查问卷使用电子邮箱发给大家,无需安排问卷,数据统计便捷。
本次问卷调查采纳的是网络问卷的调查方式,所以选取了腾讯问卷平台制作平台,这样可以便利的将问卷的链接共享到平常使用的腾讯社交软件上面,而问卷的问题主要是围绕大学生使用的手机的品牌、价格等方面设计的。
本次问卷填写数量52份,有效填写37份1、使用手机品牌和选取手机的注意点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中使用苹果手机、小米、oppo的手机比拟多,大局部购置苹果手机的用户是由于苹果的功能,而选择小米和oppo 的则更加看重手机的性价比,除此之外,大学生选择手机有35.1%的人表示很在意网速,也就是说大学生使用手机其实还是更加偏向于消遣上网,但是总体上来说大学生买手机更加注意性价比,也就是说虽然当下大学生在手机方面的消费力量比拟强但是也显得比拟的理性化。
上课玩手机问卷调查报告

上课玩手机问卷调查报告上课玩手机问卷调查报告引言: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
然而,手机在课堂上的使用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为了了解学生们在上课时使用手机的情况以及对此的看法,我们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并探讨其中的原因。
一、调查结果概述1. 调查对象:我们共有200名学生参与了调查,其中男生占55%,女生占45%。
2. 上课使用手机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85%的学生在上课时使用手机。
3. 使用手机的原因:调查发现,学生们使用手机的主要原因是社交媒体(45%)、游戏(30%)和上课无聊(25%)。
二、上课使用手机的影响1. 学习效果下降:大部分学生认为上课使用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2. 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受损:有一部分学生表示,他们使用手机会忽视老师的讲解并与同学交流,这可能会影响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
3. 健康问题: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容易导致颈椎病等健康问题。
三、上课使用手机的原因分析1. 社交媒体的吸引力:社交媒体平台提供了与朋友交流、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渠道,这对年轻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2. 对手机游戏的依赖:手机游戏的刺激性和娱乐性使得学生们容易沉迷其中,很难自控。
3. 上课无聊的原因:部分学生认为上课内容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因此他们会选择使用手机来打发时间。
四、解决上课使用手机问题的建议1. 提高课堂互动性: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2. 增加课堂趣味性:老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案例、故事或实践活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建立手机使用规定:学校可以制定明确的规定,规定学生在上课期间禁止使用手机,以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和专注力。
结论:上课时使用手机已经成为学生们的习惯,但这种行为对学习和人际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学校和老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互动性,同时学生们也需要自觉克制自己的手机使用,以更好地专注于学习。
大学生上课玩手机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上课玩手机情况调查报告我们班52位同学非常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也非常真诚地告诉了我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位同学还用打油诗的形式调侃了一下“手机空间诱惑大,学生无法拒绝它。
带入课堂掉胆玩,生怕老师后门抓。
”我把52位学生的回答按照人数的多少归纳一下(语言没做任何改动,都是学生的原话),发现原因共十五条:一、上课无聊,老师讲课没带动力,不够精彩,有些枯燥,难以集中精力。
二、上课听不懂,不想听,对学习没兴趣,控制不住自己。
三、老师管理不严,讲课时爱站在前面不下来。
四、QQ有点吸引人,老想着上课刷动态,转发说说,和朋友聊几句。
五、上课手机突然响,有可能收到了短信,就会忍不住看一下。
六、看到班上同学在玩,就忍不住拿出来跟着玩。
七、带上手机,可以提升自己的“魅力值”,觉得可以炫耀一下,耍“帅”。
八、玩游戏想破记录。
九、模仿,本来一个人玩,有人觉得那很棒,很帅,就也把手机带来了。
十、对学校的规定不重视,觉得玩一下也没什么。
十一、到家玩不了。
十二、上课爱跑神,不知道该干什么。
十三、不想学了,课没意思,学不会,放弃自己了。
十四、谈恋爱了,需要课堂上处理一下和自己喜欢的人的私事。
十五、攀比心。
觉得某某的手机好,我的比他的更好,就想带手机来玩。
在52份交来的调查中,学生使用最多的三组词语是“上课无聊”“控制不住自己”“就是想玩”。
还有的同学认真分析了上课玩手机的学科一般是我们班最温柔的两位老师,不好吵学生。
喜欢站在前面讲课,即使走下来也只到班级的中部,对后面的学生不够关注。
【反思一】教师应该创建什么样的课堂?有近20个人列出了第一个原因,似乎为自己在课堂上玩手机找到了理由和借口,但是作为教师,我也在思考:我们应该创建什么样的课堂,才能吸引住学生?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活动,教师应该学会倾听课堂的心跳,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增强课堂的互动,提高对学生的关注度,多走到学生中间去。
【反思二】学生的自控力是否只有靠老师才能解决?为什么不严厉的老师,学生就要在他的课堂上玩手机呢?为什么学生要用“老师管理不严”这样的字眼呢?说明我们的学生自身是缺乏自控能力的,他们控制不住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老师的管理。
关于学生在校手机管理调查问卷

关于学生在校手机管理调查问卷1、1.您所在的学校类型()【单选题】○ A.公办○ B.私立2、2.您所在的学段()【单选题】○ A.小学○ B.初中○ C.高中3、3.如您所在学段为高中,请回答学校达标情况()【单选题】○ A.一级达标○ B.二级达标○ C.三级达标○ D.未达标4、4.您学校对于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态度()【单选题】○ A.允许○ B.默许○ C.禁止5、5.您学校对于学生带手机进课堂的态度()【单选题】○ A.允许○ B.默许○ C.禁止6、6.对于需要在学校使用手机的学生,学校态度()【单选题】○ A.家长提出申请○ B.一律不允许,仅能使用校内公用电话7、7.对于违规使用手机的学生,学校态度()【单选题】○ A.停课接受教育○ B.由班主任代为暂管理○ C.没收○ D.家长带回教育○ E.纪律处分○ F.以劝解教育为主○ G.其他8、8.对于由较为严重“手机依赖症”的学生,学校态度【单选题】○ A.家长带回教育○ B.建议医院就诊○ C.疏导为主,家校协同教育○ D.建立相应学生档案跟踪教育○ E.其他9、9.学校建立的学生手机管理相应制度()【单选题】○ A.以惩戒性规定为主○ B.以鼓励性规定为主○ C.未建立10、10.学校开展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教育活动()【单选题】○ A.能开展持续的教育活动○ B.能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C.能组织教师分析研究电子产品依赖型学生的教育方法○ D.以“管”为主,不曾开展持续成体系的教育活动○ E.其他。
关于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调查(完整版)

关于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调查调查小组:10教育1班第二组杨杨、王方臻、邱敏苏琴、罗梦娇、魏彪关于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调查 (3)一、调查题目: (3)二、案例重现: (3)三、调查背景: (5)四、调查目的: (6)五、调查人员: (6)七、调查方法: (6)八、调查对象: (6)九、调查人员安排: (7)十、调查问卷: (7)十一、调查统计 (11)十二、调查分析: (13)十三、调查总结和反馈: (13)关于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调查一、调查题目:关于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调查二、案例重现:案例一:武汉七成大学生曾在课堂手机上网称课堂太枯燥新华网3月22日电“老师讲课太无聊,幸好我有手机能上网。
”自从上个月开通了手机上网功能,武昌某大学大三学生小陈就把自己的QQ签名给改了。
“现在课堂上看闲书的人少了,不想听老师讲课就拿手机上网,我有好多同学都是这样。
”他说。
记者于是在华中师大、中南财政大等武汉6所高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千余大学生中,超过七成曾经在上课时间使用手机上网,而其中超过一半人是在网上聊天。
案例二:因寂寞无聊四川八成大学生上课玩手机噼噼啪啪!大学课堂上少闻“沙沙”写字声,手机按键声却不绝于耳……记者获悉,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的师生们近日就此在省内各高校展开了一项专项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不已,竟有82.5%的大学生坦承每天上课其心思都在玩手机而无心听课!如今的大学生究竟怎么了?四川新闻网记者从该份调查报告中看到,此次调查在省内近10所高校抽样进行,有网络问卷及传统问卷两种方式,男女性别比率分别为46.6%和53.3%。
结果显示,在被访问的大学生中,竟有82.5%的同学承认每天上课都在玩手机,而无心听课;34.2%的同学认为上课应该开着手机,而65.7%的同学认为上课应该把手机关了,因为这样不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针对这一现状,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出台新规,明确禁止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行为,一旦发现,任课教师也要连带受罚!据悉,此项规定在全国高校中尚属首次。
关于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状况调查

关于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的调查报告摘要:大学随心所欲的自由生活,就像江湖里的种种传说,大把大把的空余时间,无数的比赛活动,浪漫的恋爱,日上三竿的懒觉,大家似乎只看到大学课外生活的“逍遥多彩”,却忽视了最重要的是学习。
然而,原本应该是学习的上课时间,玩手机,却成为了学生认真听课的一大杀手。
通过分析数据,来了解大学生上课玩手机这一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上课玩手机;调查与分析引言:大学是人生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我们不能只顾观赏风景而忘记我们的任务是坚持奔跑。
我们要始终坚信高科技能够引领我们前进,而不是倒退。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实际派发问卷的方法。
发放问卷50份,收回48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48份。
一.令人震惊八成多大学生上课玩手机调查的对象男女性别比率分别为38%和62%。
结果显示,在被访问的大学生中,竟有82%的同学承认每天上课都在玩手机,而无心听课;其中,80%的学生经常上课玩手机,76%的学生每节课都在玩手机。
由此可见,大学生上课玩手机已成为普遍现象。
二.上课玩手机原因数据分析据调查40%的学生玩手机是因为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无聊;有一小部分学生是受其他同学的影响;10%的学生是因为需要查阅资料而40%的学生习惯了;在时间上,有76%的学生能玩整堂课。
由此可知,寂寞无聊,浏览网页打发课堂时间,成为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主要原因。
而其中的大多数学生认为上课玩手机互不影响,也不会影响老师讲课。
三.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具体内容分析40%的学生选择聊QQ 看空间刷微博;40%的学生选择了玩游戏看小说看电影,只有10%的学生是用来查资料看书的。
由此可见,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的工具,而只有少部分同学学会利用手机。
四.对于大学生玩手机时的上课科目的数据分析10%的学生选择了在专业课上玩手机,90%的学生选择在选修课玩手机。
由此看来,不管上什么课,玩手机现象似乎愈演愈烈,因此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上课收手机的网络调查
调查:上课常有低头族
昨天上午,在中国矿业大学的英语课堂上,记者观察到,一共48个人上课,有一半的学生到座位上就把手机放在课本旁边,其中有10余名学生手机不离手,15人比较频繁看手机,还有四五个人偶尔打开手机看一下。
而到了第二节课,老师放英语电影给大家看,就几乎没人玩手机了。
“第一节上课就跟他们说上课不要玩手机,否则没收。
但是一讲起课就顾不上了,只要他们不影响其他同学就行。
”英语老师表示。
而在人民大学的一堂统计课上,记者注意到,班上40余名学生,有近一半的学生经常低着头玩手机,有两名学生还带了电脑到课堂上。
“我们这是选修课,感觉比较枯燥,就分心了。
”王同学表示。
教统计课的周老师表示:“学校没有强制规定,各个老师的要求也不一样。
我觉得他们已经大二了,有自己的考虑,觉得需要就听,不需要可以做别的。
我不会强制要求他们,大学是一个自主学习的阶段。
”
举措:试点推行“零手机”
记者了解到,不仅前述两所学校,其他学校同样存在类似情况。
而中国石油大学石工
14-7创新班的辅导员对此出了狠招。
“发现班里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比较严重,成绩也有些
下滑,就想到把手机收了再上课。
”辅导员葛老师表示。
教大学物理的赵老师说,“收了手机之后上课,明显感觉学生注意力集中了。
”辅导员葛老师介绍称,“课堂零手机”活动开展后,学生成绩明显提高,已从上学期期末两位同学挂科达到目前零挂科,“将一直坚持下去”。
“现在其他学院有效仿的,我们都支持,这是个自觉的行为,暂时不会全校强制。
”石油大学宣传科海女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最先推行课堂无手机的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前天,记者来到农职院机电工程学院,记者看到,每个班门口的位置都挂一手机袋(如图),上面有45个透明的小口袋,贴上班级学生的名字,谁交手机谁没交一目了然,包括老师也带头把手机放进去。
“一方面收手机,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提高上课的质量,有堵也得有疏,让学生真正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
”机电工程学院王书记表示。
■专家:
收手机治标不治本
青少年教育委员会主席宗春山表示:“上课收手机不失为一种方法,但是治标不治本。
从这个现象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学生上课玩手机。
很多教师上课以理论为主,课堂知识与社会需要脱节,不足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内容和形式赶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
现在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每个人都可以从手机从网上获取信息,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就受到了挑战。
另一方面,学生学习以大学为终点,过了考试就可以了,学生不认为课堂学习非常重要,这是一个问题。
我们应该从根源上思考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
”
湘潭多所高校试点上课之前先收手机
机收了,心收否?
本报记者曹辉通讯员蒋睿李一凡
随着全国多所高校推行“无手机课堂”后,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也推行试点上课之前先交手机的做法。
11月14日晚,湖南科技大学第九教学楼308教室,2014级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班即将上课。
记者看到,进门右手边的桌子上平铺了两条按学号顺序标注姓名的收纳袋。
收纳袋分9排,每排6个小袋,可同时存放54部手机。
对于推行“无手机课堂”的举措,学生们会有怎样的看法?记者分别对这3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采访。
整治“课堂低头族”,有效
小张是湘潭大学化工学院大三的一名学生,他坦言,在学院没有推行“无手机课堂”前,在上一些“无关紧要”的公共课程时,他都会刻意选择坐在后排的位置,这样不会引起老师的注意,万一手机提示音响起,也不会扰乱老师的讲课节奏和其他同学的听课环境。
“要是不看看手机,45分钟的课堂将会显得特别难熬。
”小张告诉记者,像这种公共课只要在期末的考试当中及格即可,没有必要花费大力气耗在这种课程上,因此,面对这样“无聊”的课程,他宁愿选择埋头刷微博、玩微信、逛淘宝、看电子书、玩游戏。
“虽说没了手机的课堂还真不习惯,但至少让我们能够沉下心来听听老师的课。
”小张说,作为学生还是要以学习为重,不管是公共课还是必修课都应该认真对待。
现在课堂上的
“低头族”都变成了“抬头族”,学习氛围变好了很多。
“无手机课堂”可谓是治理“课堂低头族”的一剂猛药。
“收手机”只是形式
“上交手机并不能收了学生的心,关键是靠自身的自觉。
”针对“课堂无手机”的做法,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小何表达了不同看法,她认为该做法只是一种形式,并不能完全让所有的学生不分神,关键在于学生的自律。
小何说,现在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变着花样打发课堂时间或者寻找课堂“娱乐”。
例如,上课睡觉、传递纸条、看小说等现象仍然存在,推行“课堂无手机”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现在智能手机的功能也不仅仅局限打电话、发短信,其实很多的APP市场都有一些学习软件。
”据湖南科技大学学生小黄介绍,她的手机里就下载了金山词霸、掌上百科等相关软件。
在课堂内遇到不懂的概念、知识点、单词可以通过软件及时查阅,并储存在手机当中。
此外,手机可将老师所上的课程、所写的重点以视频或者照片的形式进行保存,减少在记录课堂笔记当中出现的遗漏。
“在某种程度上,得当地运用手机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提升课堂吸引力是“收心”之根本
针对学校该不该采取“无手机课堂”的做法,3所高校的相关负责人认为,推行此举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按照姓名、学号将手机放入相应的收纳袋,也可提升课堂的到课率。
有关专家表示,此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是可取的。
但是收取手机并不等于完全收得了学生的“心”。
专家建议,任课教师可多与学生交流,听取他们对课程安排的需求与意见,不断丰富课堂内容,加强吸引力,即算不收手机也能达到“收获人心”的效果。
广州日报讯四成网友将“低头刷屏”原因归于老师“太闷”七成网友不赞成强制收手机。
如何看待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怎样让大学生从“低头刷屏”到“抬头听课”?这一问题引发高校师生的关注和热议。
“大姐姐”上课,不刷屏
暨南大学教师李琴说,昨天一大早她就看到报道,并和同学们讨论“课堂低头族”现象。
“在《城市前沿发展专题》课上,我们不使用固定教材,而是以社会话题展开讲述并自由讨
论,和每个学生密切相关,因此每堂课时间都不够用。
”学生詹祥智认为李琴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有着亲和力的大姐姐。
“作为朋友我也应该支持她上课,不好意思玩手机。
”
在南方医科大学教师毕振宇的《人体解剖学》基础课上,学生们的专注度很高,即使使用手机,也是为检索某一个结构名词。
在毕老师看来,手机、平板电脑等能成为学生的第二位老师,“我会引用大量数据,总不能让学生带来几部医学著作吧?学校正在一些班级试点,给每位同学配备一个平板电脑,指尖一动数据便能跳出。
”
互动性强不必玩手机
吴萍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本科生,她还记得《插花艺术》课前,要到花卉市场买花,课上动手制作。
“忙前忙后根本停不下来,哪有空玩手机?”本学期她被交换到台湾醒吾科技大学,选修了一门《烘培进阶实务》,老师主动留下她的邮箱并发了一些食谱。
“上课时我低头看的不是微信,而是配方。
”她说,小班教育师生互动性强,这样的课堂比手机上的信息更有生活情趣。
广州大学大二学生杨兆敏坦言:“一些理论课程枯燥乏味、脱离实际,相反,还有一些理论课程则生动活泼,比如谢洪金老师在《量子世界》课上,把物理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很多同学早早去占座。
”
中山大学大一学生许方毅则在《西方法律思想史》课堂上发现了有趣的现象:这门课对60名同学来说是专业课,他们认真听讲、记录;同时也作为公共选修课面向140名同学开放。
“公共课不会有严格的考评,而专业课成绩纳入奖学金评比”,因此本堂课“低头族”稍占上风。
根据大洋网昨日的一项调查,40%的网友认为大学生带手机是“老师讲课太闷,为免睡着找点乐子,可以课后再来自学”,50%的网友赞成“增加讲课趣味性,有利于知识的吸收”,70%的网友认为“如果老师讲课有趣,内容丰富、旁征博引、段子不断,我会放下手机”,且不赞成“大学在上课时要求学生上交手机或平板电脑”。
综上,很明显可以看出,强制收手机非校方意愿,只是一种手段,可是却没有本质实际作用,“收机不收心”,而绝大多数数据也证明,上课玩手机绝非学生自身原因,所以,与其耗费人力物力地强制,,不如加强课堂趣味性,老师讲课生动,学生还会玩手机??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