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泵出口配件及配管设计

合集下载

浅谈泵的管道设计

浅谈泵的管道设计
优化。
【 关键 词】 泵 :泵 的布置 ; 管道设 计 【 中 图分类 号】 T H
[ 文 献 标识码 】 A
[ 文章 编 号】 1 0 0 7 — 1 8 6 5 ( 2 0 1 7 ) 1 2 — 0 2 4 0 — 0 2
Pi pi ng De s i g n o f Pum p
Fu Si r u i
( S I NOP E C L u o y a n g P e t r o c h e m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Co r p o r a t i o n , L u o y a n g 4 7 1 0 0 3 , C h i n a )
化 j : 装置『 { 】 原料、 品、 回流 、 I f , 产 品等 液 体物料 的输 送 或 加 , 由泵 ) } 乏 完成 。在管道 设汁 r } j '几乎每 个 装置 都涉 及刨 泵,儿 泉 种类 很 多,们 置和配 管 的方 式也 不尽 相 川 。
1泵 的布置
1 . 1 的 m置 要求 泵的 越应 符 合 GB 5 0 I 6 0 — 2 O 1 5《 油化 l : 设计 防 火 范》 、S H3 0 1 1 — 2 0 1 1《 i 油化 j 二 工艺装 置 布置 设 汁规 范 》的 规定 。 住装 置 内一般 将塔 、槽 、换 热 器 、管廊 、构 筑 物等 布置 后再 确定 泵 的似置 。 随着装 置 的 大 化 , 采 也大 型 化 ,先应 根据 泵 的 形式 考虑 操作 而 的问 科 1 方 向,其 次 考虑检 修 。并 保 汪住检 修州 能拆 卸 外先 和取轴 的 f H J  ̄ [ i 或将 整 个 体 南汽 车 吊装 征机 修车 间或 考虑 设置 I 剐定 的起 最汽 1 i 梁。 应 更注 意管道 布置 能保 证泵 的 维修 、 榆查 。泵 维修 榆 所 需 的空 间原则 L : 泵 的两侧 , 少应保 证 f 9 1 l J , 根 要 也可 设置 往 前面 , 以确保 转轴 、密封 盖 ,填 料箱 及活 1 7 的维 修 检奁 问。相 邻较 近 的泵 可共 用该 维修 空 间 。另 外, 电机 、泵 等 的正J - 方应 确 保起 吊 间。 1 . 2 泉 的 置方式 采的 置 方式 一般 分 如 下3种 : 1 . 2 . 1 电机端 琏础 面取 齐 优 点: 电缆接 线 容 且经 济 ,开 和电流 丧盘 一条线 上 整 齐易操 作 缺, _ : 泵大 小不 ‘ 【 I 、 f ,泵 的配 管 会出现 吸 入管过 。 1 2 . 2 泵端 培 础 取齐 优 点: 易 丁 二 舰划 门操 作 n _ { J 及 钳 架设置 ,便 1 - 设置排 污 管 或# - l l  ̄ f 沟 以及 基础 施 ‘ 便。 缺 点:较 难 预测 和确 保泵 后操 作通 道 及俭修 问。 1 - 2 _ 3 f f { 【 ]嘴 中心线 取 j 罕 优 点: 管道排 列较 枢 齐 ,管架 易规 划 。 缺 点:较 难 预测 和确 保泵 后操 作通 道及 榆修 。 采 川哪 种布置 方 式 ,应视 具体 情 况而 定 。某催 化裂 化装 置 _ 1 1 泵的 和嚣 就采 的 1 . 2 . 2和 1 . 2 - 3 时兼 顾 的单排 泵布 置方 式( 如 1 ) 。这 样 布置 管道 比较 帮齐 ,能 合理 方 便的 确 定 吊梁位 置 ,便 于 设置 支 架, 泵前 也_ 仃_ , 统 一 的操 作而 ,且 便于 设置 排污 管或 排 污

泵的配管与设计讲解

泵的配管与设计讲解
脉冲罐 安全阀
结束语
谢谢大家,请批评指正!
汽蚀现象
第一章 泵的吸入管线设计

机泵安装顺序:技术准备→基础验收→开 箱检验→设备吊装就位→初找平找正→一 次灌浆→精找平找正→二次灌浆→泵、电 机联轴节对中→工艺管道安装→对中及应 力复查→试车准备→单体试车→负荷试车 →交工验收
注意事项:与设备连接的管道内部应清理干净。固定焊口应远离 设备。不允许有附加外力加在设备上。设备的进出口应加临时盲 板,等管道吹扫干净后方可拆除。法兰间距以能顺利放入垫片的 最小距离为宜。最终连接管道时,应在联轴节上用百分表监测其 径向位移。转速≤6000 rpm时,其位移≤0.05mm。转速>6000 rpm 时,位移≤0.02mm。否则,调整管道。
一套ARGG车间油浆泵 出口管线的几何形状
第二章 泵的出口及保护管线设计
泵出口不宜直接连接弯头。泵出口的切断阀和止回 阀间用泄液阀放净。泵出口压力表安装在泵口和止回阀 之间的短节上,也可安装在出口异径管上。压力表接管 要有根部阀,压力表表头朝向操作面。
不能直接 连接弯头
压力表表 头朝向 切断阀和止回阀间 放空阀
现场安装展示:介质自下至上
大小头顶平
第一章 泵的吸入管线设计
双吸入泵的吸入口 应设一段不小于3倍机泵 入口管径长的直管段, 大型泵应有7倍机泵入口 管径以上的直管段,以 使液体平稳入泵,避免 产生偏流和旋转流,引 起泵振动和产生噪音。 当双吸入泵的配 管为上吸入时,不必 考虑吸入口上所要求 的直管段。垂直管道 可以通过弯头和异径 管与吸入管口直接相 连,要求尽量短。
第一章 泵的吸入管线设计

当泵的吸入口和排出口在同一个垂直面上时,为 便于安装阀门,进出口可用偏心异径管或二个45° 弯头增大进出口管间距:

简论泵的布置和管道设计

简论泵的布置和管道设计

Ar r a ng e me n t an d Pi p e l i n e De s i g n f or Pump
ZHOU Yu—g e
( L u o y a n g T r a c t o r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C o . , L t d , L u o y a n g I t e n a n 4 7 1 0 3 9 ,C h i n a )
o f p u mp s . Ke y wo r d s:p ump;a r r a n g e me n t ;pi pe l i ne
O 引 言
泵 属 于精 密机 械 , 尤 其 是 大 口径 、 高温、 高压泵 , 如果 布置 不 当或配 管 不合 理 , 不仅 会 对 其 安 装 、 操 作 和检 修带来 不 便 , 而且还 会使 泵本 身 因受外 力影 响而 发生 变形 、 产生 振 动和 噪音 , 引起 轴和轴 承 的损 坏 , 造 成装 置停 产 , 导致严 重 的经济 损失 。所 以泵 的配 管尽
泵 的布置方 式 有露 天布 置 、 半 露天 布置 和室 内布
Ab s t r a c t :I n t h e p a p e r ,t h e g e n e r a l r e q u i r e me n t s f o r a r r a n g e me n t a n d p i p e l i n e d e s i g n o f p u mp s w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i f r s t l y .C o mb i n i n g w i t h t h e r e l e v a n t s t a n d a r d s .t h e p a p e r ma i n l y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a r r a n g e me n t me t h o d s o f t h e p u mp s ,t h e s p a c i n g b e t we e n p u mp s a n d t h e b a s e h e i g h t ,e t c ;a n d ma d e a b r i e f o v e r v i e w a b o u t t h e i n l e t nd a o u t l e t p i p e l i n e d e s i g n r e q u i r e me n t s

浅谈泵的配管和布置

浅谈泵的配管和布置

一、绪论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中,泵被广泛的用于介质的输送。

作为动力来源,泵被称为化工厂的心脏。

泵的布置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化工流程的顺畅,泵的相关管线的配管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泵的效率。

二、泵的种类1.按泵作用于液体原理分类(1)叶片式泵(动力式泵);(2)容积式泵(正排量泵)。

2.按泵的用途分类按泵的用途可分为进料泵、回流泵、塔底泵、循环泵、产品泵、注入泵、排污泵、燃料油泵、润滑油泵和封液泵等。

3. 按所适用的介质分类分为清水泵、污水泵、泥浆泵、砂泵、灰渣泵、耐酸泵、碱泵、冷油泵、热油泵、低温泵等。

4.常用离心泵依转动轴方位可分为(1)卧式泵:泵轴位于水平位置(2)立式泵:泵轴位于垂直位置5.按进、出口组合方式(1)端进顶出;(2)顶进顶出;(3)侧进侧出。

三、泵的布置泵的布置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1.露天布置露天布置的泵,通常布置在管廊的下方或侧面,也可以布置在被抽吸设备附近。

其优点是通风良好,操作和维修方便,如果泵布置在管廊下方时,泵出口中心线对齐。

2.半露天布置半露天布置的泵适用于多雨地区,一般在管廊下方布置泵,在上方管道上部设顶棚。

或将泵布置在框架的下层地面上,以框架平台作为顶棚。

根据泵的布置要求,将泵布置成单排、双排或多排。

3.室内布置泵的布置具体要求如下(1)成排布置的泵应按防火要求、操作条件和物料特性分组布置。

宜将泵端基础边线对齐,或将泵端出入口中心线对齐。

(2)泵双排布置时,宜将两排泵的动力端相对,在中间留出检修通道泵布置在主管廊下方或外侧时,泵区通道的最小净宽为2m,最小净高为3m,泵端前面操作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m。

同时泵和电机的中心线宜与管廊走向垂直。

(3)泵布置在室内时,两排泵净距不应小于2m,泵端或泵侧与墙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检修要求且不小于1m。

当输送液体温度高于自燃点或输送液体为液态烃时,应与其它泵分别布置再各自的房间内,并用防火墙隔开。

(4)除安装在联合基础上的小型泵外,两台泵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800mm,泵的基础尺寸一般根据泵的底座尺寸确定。

泵进出口管路设计探讨

泵进出口管路设计探讨

在泵人 口管 嘴 与 泵入 口切 断 阀之 间设 置 一 根 可 返 回
吸入 侧上游 设备 气相 空 间 的平衡 管 , 产 生 的气 体 回 使 流 , 免泵产 生 气蚀 , 避 平衡 管上应 设 置切 断 阀 。 4 最小 回流 管道 : 防止离 心 泵在 低 于 泵 的最 小 ) 为 流量运 转 , 设 置 泵最 小 回 流 管道 , 一 部 分 流 体从 应 使 泵排 出 口返 回 至 泵 吸 入 口 端 的 容 器 , 保 证 泵 的 以
() 3 管架 1 为轴 向限位 , 易 管架 2易 为导 向 , 这样 可 以减小 泵 口应力 。
( 下转 第 4 1页)
2 在泵 的进 出 1 ) 3管道处 宜设 可调 支 架 , 有振 动 的
泵气蚀 , 吸入 管 要对 称 布 置 , 双 以保 证 两 边 流 量 分 配
均匀 。
9 往 复泵 的泵 端 和 驱 动端 的 管道 布 置 不 应 妨 碍 ) 活塞 及拉 杆 的拆 卸 和检修 。
管道 , 设减 振支 架 , 应 以适 当调整 管 道位 置 , 减少 由于
滤器 。
3 2 顶 进 型 .
图 3 顶 出型 配 管 示 例 图
注 意事 项 :
() 1此类 设 置 方式 多 用 于 大 口径 管 道 , 降 低 阀 可
门操作 高度 。
( ) 为 暖泵 、 2此 防凝
注 意事 项 : () 1 泵人 口管道 靠 近 泵 口处 设 放 气 阀 , 于 刚 开 用 车时排 气 。
第3 6卷第 2期
21 0 0年 6月
Ch m ia En i e rn sg m mu ia in e c l gn e i g De i n Co nc to s

泵的出入口管线设计

泵的出入口管线设计

泵的出入口管线设计汽蚀现象:当液体进入泵内第一级叶轮时的静压力低于或等于该温度下饱和蒸汽压时,液体发生汽化产生汽泡,随液体流入较高压力处,汽泡突然凝结,周围液体快速集中,产生水力冲击。

这种汽化和凝结产生泵的冲蚀、振动和性能下降的现象,通常称之为汽蚀现象。

机泵安装顺序:技术准备→基础验收→开箱检验→设备吊装就位→初找平找正→次灌桨→精找平找正→二次灌浆→泵、电机联轴节对中→工艺管道安装→对中及应力复查→试车准备,单体试车→负荷试车→交工验收。

注意事项:与设备连接的管道内部应清理干净。

固定焊口应远离设备。

不允许有附加外力加在设备上。

设备的进出口应加临时盲板,等管道吹扫干净后方可拆除。

法兰间距以能顺利放入垫片的最小距离为宜。

最终连接管道时,应在联轴节上用百分表监测其径向位移。

转速≤6000 rpm时,其位移≤0. 05mm。

转速>6000rpm时,位移≤0.02mm。

否则,调整管道。

当泵入口管系统有变径管时,管径≥DN65采用偏心大小头以防变径处气体积聚。

变径管的安装方注如图所示,即入口法兰前弯头向下时,变径管顶平;弯头向上时,变径管底平。

现场安装展示:介质自上至下现场安装展示:介质自下至上双吸入泵的吸入口应设一段不小于3倍机泵入口管径长的直管段,大型泵应有7倍机泵入口管径以上的直管段,以使液体平稳入泵,避免产生偏流和旋转流,引起泵振动和产生噪音。

当双吸入泵的配管为上吸入时,不必考虑吸入口上所要求的直管段。

垂直管道可以通过弯头和异径管与吸入管口直接相连,要求尽量短。

当泵的吸入口和排出口在同一个垂直面上时,为便于安装阀门,进出口可用偏心异径管或两个45°弯头增大进出口管间距:T型过滤器:Y型过滤器:锥型过滤器:泵的出口管线要有一定柔性,特别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必须经过应力分析,根据热应力的大小来确定管线的几何形状。

泵的出口及深护管线设计: :泵出口不宜直接连接弯头。

泵出口的切断阀和止回阀间用泄液阀放净。

泵进出口管路设计探讨

泵进出口管路设计探讨

泵进出口管路设计探讨1、泵的吸入和排出管路配管要求1)所有与泵相连的管路(管材爆破试验)应具有独立牢固的支撑、以削减管路的振动和防止管路的重量压在泵上。

2)在泵的进出口管道处宜设可调支架,有振动的管道,应设减振支架,以适当调整管道位置,减少由于安装误差产生的对泵管嘴的附加力。

3)当泵与设备连接的管道较短,两者又不是同一基础时,连接管道应有一定的柔性,或加金属软管以补偿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4)吸入和排出管路的直径不应小于泵的入口和出口直径。

5)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所需净正吸入压头( NPSH),管道尽可能短和少拐弯。

当管道长度超过设备和泵之间的距离时,应请工艺系统进行核算。

6)为防止泵产生气蚀,从设备到泵的入口管嘴管道标高应逐步下降,中间不应出现 U 形和!形,当不能避免时,应在高点加放气阀,低点加排液阀。

7)离心泵泵入口前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入口直径的3D. 8)对于双吸入泵,为避免双向吸入不均引起离心泵气蚀,双吸入管要对称布置,以保证两边流量分配均匀。

9)往复泵的泵端和驱动端的管道布置不应妨碍活塞及拉杆的拆卸和检修。

2、泵的辅助管路设置1)暖泵管道:当离心泵输送物料温度超过200 ℃ ,需设置暖泵管道,使少量物料由操作泵的排出管道引至备用泵出口,然后流经备用泵,回至泵入口,使备用泵处于热备状态,便于启动。

2)防凝管道:对于常温下易凝介质的泵应设DN20 25 的防冻管,设置方式同暖泵管道。

3)平衡管道:介质在泵入口处易发生气化时,可在泵入口管嘴与泵入口切断阀之间设置一根可返回吸入侧上游设备气相空间的平衡管,使产生的气体回流,避免泵产生气蚀,平衡管上应设置切断阀。

4)最小回流管道:为防止离心泵在低于泵的最小流量运转,应设置泵最小回流管道,使一部分流体从泵排出口返回至泵吸入口端的容器,以保证泵的流量。

3 、泵典型配管示例3.1 侧进型注意事项:( 1)泵入口的偏心异径管应为顶平,以防形成气囊,集气引起泵气蚀。

试述化工厂中泵配管设计的相关要点

试述化工厂中泵配管设计的相关要点

试述化工厂中泵配管设计的相关要点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化工行业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当前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

在化工厂进行生产的工作中,通过泵来实现对液体物流的输送,因此其在化工装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化工厂泵配管设计的重要性及设计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泵入口配管、出口管道及管道支吊架设计重点探讨了泵配管设计的相关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化工厂;泵配管;设计要点1.化工厂泵配管设计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化工厂的建设一般包括化工厂的仓库、车间、办公以及各类生活场所的供电、供水、供热、消防设施等土建施工工程,以及化工厂内所有重要设备的安装阶段、调试阶段以及实际运行阶段等。

化工厂建设受到建筑企业以及提供的各种建设因素所制约,因此化工厂的建设相比其他建筑工程更具特殊性,其中一些比较明显的例如:化工厂整体建设中的个别区间建设进展一般不相同而且施工周期较短,一般在一到两年之内就需要完成各个区间单位的土建项目,并完成化工厂中各种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在化工厂的整个建设过程中,由于泵在化工厂生产工作中起到输送液体物流的作用,因此,泵在化工装置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要想保证泵在后期的生产工作中能够顺利运行,就要加强对泵配管设计的研究。

2.化工厂泵配管的设计要求2.1对于泵的类型以及管道的流程要做到充分的了解,必须要满足工艺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到泵的运行以及检修的操作要求;2.2作为回转机械的一种,泵是非常精密的设备,如果受到外界力量的作用,很容易出现变形和振动、发出噪音等情况,导致内部轴承部件的破损或烧毁。

因此,在设计及安装时,必须要将热膨胀这一因素充分考虑进来,减少管道对出入口泵管嘴处的作用的力矩和作用力。

在制造厂中大多都对泵嘴所允许范围的作用力数值做了规定,方便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能有一定的参考;2.3对于管道的柔性要做到充分的了解,尽量缩短进出口管道的长度,同时还要做到管道线路的布置与阀门手轮不会影响到其他设备的检修;2.4在管道的布置过程中,为了避免泵在检修时产生不方便,在泵的上方尽量不要设有管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泵出口配件及配管设计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活动,环境污染也渐严重,很多地区附近的水不能应用。

也有很多地区的污水不能就近排出。

而对于化工企业来讲,尤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化工企业、各种资源的输送更为频繁,这就使得各种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面我就以离心泵为例,结合自己的认识对泵出口配管及配件谈一下自己的观点,话题虽小,但意义重大,不仅能够节能降耗,减少维护次数,更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防患未然。

标签:变径;止回阀;水锤;补偿器
总体说,泵的出口通常依次有变径、压力表、止回阀、蝶阀构成,各部件可灵活安装,但是安装次序不能颠倒。

先说为何要加变径,设计流量下,计算管道内水流速度和管道水头损失,在流量较大时,首先要满足规范规定的流速,因此一定只有一个结果——放大管径到满足流速条件,此时根据流速可计算放大管径的大小。

而在流量较小时,在满足规范规定的流速条件下,泵出口和输送管路较接近甚至相同,也就是可以不变径。

但必须考虑流量小时,在输送距离较远时,总的水头损失较大,会提高泵的功率,浪费能源。

因此即使设计流量较小,也应适当放大管径,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由此就出现了水泵出口比管段管径小一个号之说。

关于压力表的安装,最主要的目的是反映泵的运行状况,由此判断泵是否发生故障。

有的系统在蝶阀后多加一个压力表,用来掌握管网中的压力,个人认为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仅限于循环水的闭式管网系统。

而在以送水、排污为目的的开式管网系统中,这个压力表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对于止回阀,不管是使用旋启式、升降式、对夹式,还是使用电动缓闭式,都应安装在蝶阀的前面。

因为止回阀相对于其他部件来说,动作比较频繁,也是最容易损坏的。

安装在蝶阀的前面是方便止回阀的检修。

为保护止回阀,对于多台水泵并联安装的情况,按离心泵的操作规程,不工作的水泵应关闭水泵进出口阀门,不能由止回阀起隔离作用。

在给排水系统中,给水泵或排水泵出口设止回阀是必要的。

因为这些系统都是开式系统,都是把水由低处往高处送,或者把水从低压处送往高压处。

停泵时如果没有止回阀,则水会倒流。

而供热系统是一个闭式系统,循环水泵的作用是克服网路的循环阻力,使水在网路中循环。

当水泵停止工作时,水泵两侧的压强相等,不会作反向流动。

因此安装止回阀只会增加网路的阻力,无谓的消耗电能,没有任何作用。

热源和换热站的循环水泵出口都可不设止回阀。

变径和止回阀在保护泵体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止回阀。

离心泵正常工作时供水均匀,在水泵和管路系统中流速和压力是稳定的。

按操作规程在停泵前关闭泵出口阀门,泵和管路系统中流速和压力变化也是很小的。

因而泵在运转过程中和正常停泵时是不会引起水锤现象发生的。

当泵因突然失电或其他原
因,造成出口阀门开阀停泵,在水泵及管路中液流速度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引起一系列压力交替急剧升降的水力冲击。

这种现象就称为水锤(也称停泵水锤)。

这种冲击性压力突然升高是很大的,最高可达到正常压力的200%,对管路和设备有很大的危害性。

此时如果止回阀失灵,就会严重损坏泵体,甚至造成大面积泄露,顷刻淹没泵房。

所以对于大型的循环水泵房来说,水锤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那么对一些非常重要而地势又低的循環水泵房,就非常有必要做一套防水锤装置进行进一步防护。

以我车间循环水泵防水锤装置为例:
在止回阀后安装的一段管道引到泵房外,管的顶部安装爆破片。

在两台以上循环水泵并联运行的情况下,其中一台循环水泵因故障突然停机,瞬时就会对停机泵的止回阀造成极大的压力冲击,很可能损毁止回阀,进而威胁泵体安全,安装防水锤装置后,爆破片会首先爆开,将水引至泵房外并为系统泄压,给操作人员争取处理时间,避免事故发生。

在长距离管道设计中,还会遇到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管道的热应力。

管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钢管自身长度增加或减少的数值可用下式计算:
△l=αl(t1-t2)
△l——温度变化时管長的变化量,m;
α——钢管的线膨胀系数,m/(m·℃),α与温度有关,一般可取α=0.12×10-4 m/(m·℃);
l——管长,m;
t1——介质的极值温度,对热媒取工作时最高温度;对冷媒取工作时最低温度,℃;
t2——管道安装时的温度,℃,在不能确定时,对热水管道取当地最冷月平均温度;对冷冻水管道取最热月平均温度。

当直管段较长时,热应力会引起管道变形,管道连接处漏水,在管道中介质温差较大时,甚至会破坏管道系统。

所以当直管段较长时,应设置固定支架并在两个固定支架之间安装补偿器,以消除因管道热胀冷缩产生的热应力、防止管道变形或破坏。

补偿器种类有自然补偿(乙字弯形状的管道)、套筒补偿器、波纹管补偿器。

这是着重介绍的比较常用的波纹管补偿器。

波纹管补偿器是用不锈钢制成的、由多个连续波状管组成的补偿器,靠改变波的形状起补偿作用。

为了减小流动阻力和防止沉积污物,波纹管补偿器内常设有光滑的内衬管。

为了保证波纹补偿器沿轴向补偿和直线位移,它们应靠近固定支架安装,必要时还应设导向支架,以控制横向位移,防止失去效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