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青铜器与甲骨文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历史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七年级上历史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历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汉字演变的过程和特点。
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特点: 从繁到简。
历史
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 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 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 较高的武将。
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以该造型为主题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中华世纪鼎 D.大盂鼎
历史
( C )5.(2018黑龙江)文物是鲜活的历史。现存青铜器中形体 最大、最重的一件是
A.青铜面具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青铜立人像
历史 ( B )6.(2018山东)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工匠 精神”的基因,下图两件绝世青铜器体现了哪一朝代的成 就
历史
知识要点
一、青铜器
1.含义: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因为颜色发青而得名。
2.主要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 饮食
、 祭祀 及
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
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高度发展时期: 商周 时期。
历史
4.代表作: 司母戊 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
最重 的青铜器,折射出 商
历史
( C )15.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 义,我们把这种造字法称为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历史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人描绘仓颉造字之时的情景是“天雨粟,鬼夜 哭”。并将其人描写为龙颜侈侈,“四目灵光”的巫觋神 道。
——李家养《远古巫文化与汉字起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4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43页)

发 西周崇尚礼制,
主要以青铜器
展 鼎、簋的数量
区分贵族等级。
夏朝时开始出 现中国最早的 青铜礼器鼎、 爵、觚、盉等
商朝贵族好饮酒, 青铜酒器比的数 量多少,是区分 贵族等级的标志。
青铜器的功能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二单元
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 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 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 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觚( gū )【饮酒】商 尊【盛酒】商代
斝(jiǎ) 【温酒】商
彝( yí)【 盛酒】商
盉 (hé) 【调酒】春秋
青铜器的功能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二单元
匜( yí) 战国
青铜盘 春秋
铜鉴 战国
青铜器的功能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二单元


铜镢 【商前期】
铜铲 【商后期】
青铜器的功能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新课导入】
古代中国的三张名片:三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青铜器;两千年前中国 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
何尊:从此有了“中国”一词。
《如果国宝会说话》:青铜器里的历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Bronze Ware)古称“金”“吉金”, 指以铜、锡、铅为主要原料铸造加工而成的器 具,刚铸造完成呈金色,但因出土随时间流逝 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故名青铜。
铜器的发现
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呈 金黄色,生锈后则多呈青
绿色,所以叫做青铜。
我国古代青铜配方
六分其金(铜)而锡居一, 谓之钟鼎之齐(剂);五分其 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 之齐;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 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 二,谓之削矢之齐;金锡半, 谓之鉴燧之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共4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共43张PPT)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 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图片资料:
甲骨文: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 字方法。
象形: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 来。甲骨文40%是象形字。
指事:用一种指示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起来表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 造的模型里。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 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 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 青铜工艺
1、组成成分: • 铜 (85%)锡 (12%)铅(3% ) 2、特点: • 硬度高、耐磨、锋利、青灰色
青铜如此贵重,拿这样多的青铜 铸这么大的一个鼎说明了什么?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舟 车
象形
甲骨文、金文的发展
涉及各个领域
毛公鼎
毛公鼎铭文
毛公鼎传为清道光末年于陕西岐山出土,鼎腹 内刻有铭文32行499字,是现存最长的金文铭 文。全文追述周代文王武王的丰功伟绩,接着 叙述宣王委任毛公管理内外事务,并附告诫勉 励之词,赏赐器物。毛公将此事铸于鼎上,流 传后世。这是一篇典型的西周册命铭文,是研 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此铭文也是成 熟的西周金文书法典范,书法家李瑞清曾写下: 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 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现藏于台北故 宫博物院。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否要建立有围墙的 病的方法。
还是三牛。
大聚落。
3.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 特征勾画出来
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种事物或概念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 义,如“从”字,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表示 跟从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 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独特的三星堆文化

特点三:品种繁多 器






特点四:造型独特





纵 目
器 青铜立人像 农具
青铜神树
面 具
分布广泛
甘肃、青海、四川、 陕西、河南、山西、 山东、辽宁、安徽等
青铜铭文
青 人铜类在时青代铜:时人代类所用青 创铜 造制 的作 物生 质产 文工 化具 便、被武称器作及“生青活铜毛 公用文具明的”文。化发展阶段。 鼎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标: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1.了解我国青铜工艺的成就及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基本过程。 2.掌握我国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3.了解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 骨文的渊源关系。
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 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C.商朝
D.西周
2.最近不断爆出三星堆考古发现的相关新闻。据专家分析,这里出土 的精美青铜面具很可能是当时祭祀的道具。由此可知,该考古成果能
够印证三星堆文化的( C )
A.青铜冶炼和农业生产 B.农业生产和天文历法 C.青铜冶炼和礼典祭祀 D.礼典祭祀和天文历法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答案 B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以及商朝 的政治、经济情况,是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 要价值。
1.(2014山东潍坊中考)右图为清代潍坊籍收藏大师陈介祺 收藏过的毛公鼎。某中学“走近历史”社团通过研究它 的资料,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世界上现存最重的青铜器 B.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 C.内壁铸刻的文字为甲骨文 D.贵族日常使用的饮酒器具
C.大篆
D.小篆
答案 A 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殷墟出土的 这些文字属于甲骨文。
5.(2018广东深圳龙华期末)迄今为止,我们所知的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 史开始于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 B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 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 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青铜文明=青铜器=青铜铸造业。(✕) 提示:学生很容易把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铸造业简单地等同起 来。实际上“青铜文明”指青铜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包括农 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等的繁荣。
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西周开始的。(✕) 提示:甲骨文记载了三千多年前商朝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 资料,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6.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提示:商朝时的甲骨文已经记载了当时的一些情况,所以我国有文字可 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但这不能说明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2013 年,考古工作者在对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发掘的资料进行整理时发现了 大量的刻画符号和原始文字。
2.商周时期,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其目的是 ( ) A.记录历史 B.占卜吉凶 C.传达命令 D.礼仪教化

2022) 六上历史第一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人教部编版()

2022) 六上历史第一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人教部编版()

选择题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A.商代文字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C.字母文字的起源D.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甲骨文、一片甲骨惊天下”判断,结合所学,商朝的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的甲骨文开始的,D符合题意。

AB项不是说甲骨文惊天下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甲骨文不是字母文字,C不符合题意。

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选择题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品有严格的规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腐败现象严重B.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C.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D.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答案】C【解析】西周的社会等级制度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材料中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说明不同等级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因此C正确。

西周社会腐败现象严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用鼎是“礼”的体现,与腐败无关。

因此A错误。

B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没有反应地区之间经济力量对比,因此B错误。

商朝制造业就十分发达了,因此D既与材料无关,也史实错误。

综上,故选C。

选择题2017年是我国农历丁酉年(鸡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鸡”字()A. B. C. D.【答案】B【解析】A项是甲骨文的“羊”;B项是甲骨文的“鸡”,故选B;C项是甲骨文的“牛”;D项是甲骨文的“马”。

选择题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 商朝B. 夏朝C. 秦朝D. 西周【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由此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选择题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
1.广泛的用途功能 2.高超的制作工艺 3.典型代表
一片甲骨惊天下
1.发现(清朝,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2.价值: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 3.造字方法:象形、会意、形声等
一方文明融一家
悠久、多元、生生不息……
谢谢观看
独树一帜的古蜀文明代表
目前所见青铜器中 铭文字数最多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一尊青铜震中华
832.84千克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一片甲骨惊天下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一片甲骨惊天下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字形举例
指代水平线
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考古人员在陶片 上发现了刻在上 面的古巴比伦地 图。
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中国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底比斯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一尊青铜震中华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一尊青铜震中华
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被称为 “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已发现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之一。记述了牧野伐纣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方文明融一家
四羊方尊
“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和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礼器中的至尊气象。”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方文明融一家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方文明融一家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尊青铜震中华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方文明融一家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方文明融一家
辨认下列甲骨文,猜想它们的意思,再根据你猜想的意思试着 为我们描述古代人某天的生活画面。

2019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课件(含视频)

2019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课件(含视频)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 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 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 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甲骨文使用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 多种造字方法。
第二单元
夏商西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甲骨文记事及造字特点。
新课讲授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蕉叶形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青 铜 器 中 的 精 品


利簋及铭文
“鼎”是古代贵族烹饪祭祀用的器具,一
史 般为圆形,多为三足两耳,也有四足两耳。
B.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
C.四羊方尊
D.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2.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
()
B
A.金文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
西周(生活化)
二、青铜器的用途
1、饮食: (乐器、盛器)身份地位
2、祭祀 : (礼器)祭神 、猛兽 权威的象征 3、军事: (兵器)刀 剑 4、农业生产(极少用): 铜昂贵;只供贵族享用,显示其
身份权威
青铜器的铸造
青铜器——由铜、锡、铅的合金 铸造的器具, 因颜色青灰,所以叫 青铜器。
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方法
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大 名鼎鼎、鼎力相助
二.甲骨文记事
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 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做一个有心 人,细心观察、 研究自己遇见 的事物,是科 学研究的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朝晚期青铜器, 属于礼器,祭祀用品。 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 器中最大的方尊,高 58.3厘米,重近34.5 公斤,1938年出土于 湖南宁乡。现藏于中 国国家博物馆。
文字演变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繁体
简体
方形的团块被线条所取代,曲折象形的 线条被拉直,象形程度逐渐降低,即
复杂到简单 形象到抽象
1975年,在M41号墓葬发掘出一面铜镜,直径 12厘米,厚0.3厘米,镜面光素无饰、扁平,背面中 央有桥形钮,钮高0.5厘米,该铜镜现存于甘肃省考 古研究所。
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 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 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 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 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 鉴燧之齐。”
——《周礼•考工记》
阅读材料,可以得出关于青铜器的哪些结论?
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 1.工匠先用1000 ℃ 的烈 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 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 进泥造的模型里。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 便打破模型迸行加工、修 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 铜器。
商朝后期青铜器。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 79厘米,重832.84千克。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 出土。司母戊鼎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重、最大的古 代青铜器。
5.青铜器与甲骨文
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 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 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 世界遗产。
铜、锡或铅 的合金呈金黄色, 生锈后则多呈青 绿色,所以叫做
青铜。
齐家文化介于新石器 时代晚期与夏商文化之间, 治铜业的发展是齐家文化 的一个重要特征。齐家文 化也是我国最早普遍使用 铜器的一种文化,被视为 中国青铜文化产生和发展 的重要源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