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火灾危险性及其特点

合集下载

地铁火灾处置措施方案

地铁火灾处置措施方案

地铁火灾处置措施方案地铁火灾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一种重大事故,不仅对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威胁,还会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

因此,加强地铁火灾防范和处置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为了应对地铁火灾的发生,制定地铁火灾处置措施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地铁火灾的特点、火灾处置措施等方面详细阐述地铁火灾处置措施方案。

一、地铁火灾的特点1.紧闭空间地铁车站、车厢都是相对较小的空间,对于火势的传播会形成一定的阻碍,但同时也会使得火势更容易扩散、烟雾更加浓厚。

2.能量集中地铁列车的电线、设备和机具等等都会集中在车厢内或车站周边,它们都有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造成更大的损害。

3.紧急疏散困难地铁车站、车厢等空间较小,人员密集,火灾发生后,旅客疏散困难,逃生通道狭窄,这些都会给火灾处置带来困难。

二、地铁火灾防范措施在地铁车站、车厢等场所,应设置专门的火灾安全设备,比如火警报警系统、自动喷灌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这些设施可以及时探测到火灾并对其进行处理。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意外灾害的发生,要做好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三、地铁火灾处置措施一旦地铁发生火灾,应立即启动地铁火灾应急预案,快速采取有效措施处置火灾,及时把火灾扑灭,同时还必须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下面,我们将围绕火灾处置措施,分别从应急响应、处置步骤、人员疏散等方面进行讲述。

1.应急响应地铁火灾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因此应急响应至关重要。

地铁火灾应急响应的第一步是迅速报警,报警察门口可设置应急按钮设备。

火灾处置团队接到报警后,要迅速进行应急响应,马上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火灾处置工作。

2.处置步骤在火灾处置工程中,由专业的处置小组负责领导实施。

经过现场勘察和情况分析,小组会制定具体的灭火方案,并及时开展相应工作。

网罗组建救援队伍,采取有效灭火药剂对火灾开展灭火行动;另一方面,还需开通疏散通道,及时疏散地铁车厢内的乘客和工作人员。

地铁火灾事故分析

地铁火灾事故分析
2023
地铁火灾事故分析
contents
目录
• 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 • 地铁火灾事故的原因分析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建议 • 火灾的特殊性
地铁无门窗与大气连通,仅有 通道出口
地铁隧道特殊结构导致火灾蔓 延快
地铁内可燃物多,火势难以控 制:地铁逃生条件差,垂直高
03
案例分析
上海地铁火灾事故
01
2013年8月20日,上海地铁8号线由于外单位违规动火,引起火警。当时现场作 业面和车站进出口都没有封闭,所以造成39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为3万多元。
02
上海地铁火灾事故的扑救难度大,因为地铁车站和隧道内没有窗户,消防人员 只能通过疏散通道进行灭火救援,而隧道内可燃物多,火势容易蔓延。
加强地铁安全宣传和教育
加强对地铁乘客的安全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向乘客普及 地铁安全知识和火灾扑救常识,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 护能力。
定期组织地铁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地铁员工的安全 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火灾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组织疏 散和扑救工作。
建立地铁安全宣传和教育长效机制。通过制定宣传教育计划、 开展宣传周、宣传月活动等方式,不断加强地铁安全宣传和教 育,提高公众对地铁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北京地铁火灾事故扑救难度大,因为地铁隧道内可燃物多、空 间狭小,灭火救援困难。
北京地铁火灾事故的疏散难度大,因为地铁站出入口数量少, 客流量大,且人员高度集中,灭火时人员只能从车厢内疏散到 站台层,易造成拥堵和混乱。
广州地铁火灾事故
广州地铁二号线因乘客携带易燃物品引起火灾。 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千 多万元。
广州地铁火灾事故的疏散难度大,因为地铁站出 入口数量少,客流量大,且人员高度集中,灭火 时人员只能从车厢内疏散到站台层,易造成拥堵 和混乱。

地铁火灾的自救方法

地铁火灾的自救方法

地铁火灾的自救方法一、地铁火灾的危害和原因地铁火灾是一种具有极大威胁性的灾害事件。

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乘客伤亡:如果地铁车厢内发生火灾,乘客将无法迅速逃离,导致人员伤亡情况严重。

2.烟雾排放:地铁车辆内部空间较为封闭,一旦发生火灾,烟雾极易聚集,使得乘客无法通气,因而容易窒息而亡。

3.逃生困难:地铁车辆通常设有紧急门,但在火灾发生时,由于车厢内部空间狭小,加之烟雾弥漫,乘客的逃生困难度大大增加。

地铁火灾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车辆故障:地铁车辆本身可能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电路短路、电线老化等,这些都可能引发火灾。

2.乘客操作不慎:一些乘客在车厢内可能会吸烟、使用明火等,这些都会引发火灾。

3.外部原因:地铁行驶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部原因的影响,比如极端天气、地铁穿越隧道时可能会遇到火险等。

因此,地铁火灾的自救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地铁火灾自救方法1.保持镇定地铁火灾发生时,乘客应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这样可以帮助乘客更好地判断情况,并且采取正确的自救行动,减少伤害。

2.及时报警一旦发现车厢内有火情,乘客应该立即举起手臂向车厢内部乘务员或者车长报告,或者按下紧急报警按钮。

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可以缩短救援时间,降低损失。

3.隔离火灾源如果车厢内部发生火灾,乘客应该立即采取措施隔离火源,可以使用衣物、毛巾等遮挡鼻子和口部,减少吸入有害气体,以及用准备好的水或者饮料泼向火焰,降低火势。

4.找到逃生出口地铁车厢内一般会设有紧急出口,乘客应在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寻找并向紧急出口处集中。

如果发现车厢内空气质量较差,乘客可以采取浸湿衣物、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减少有毒烟雾的吸入。

5.禁止乘客自行破窗逃生一旦发生火灾,有些乘客可能会想方设法通过破窗等逃离车厢。

这种行为是非常危险的,车厢内外压力差异导致玻璃碎片可能造成严重伤害,所以乘客应禁止自行破窗逃生。

总之,地铁火灾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灾害事件,乘客们在平时一定要有一定的自救意识和自救方法,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减少伤害。

地铁火灾危险性有哪些-危险因素-特点

地铁火灾危险性有哪些-危险因素-特点

地铁火灾危险性有哪些-危险因素-特点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地区的地铁相继发生火灾、爆炸、煤气泄漏,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地铁消防安全不容忽视。

所以地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有:1.空间小、密度大、人流多;2.环境密闭,火灾发生后温度上升快;3.结构复杂,烟雾易积聚不散等。

1.空间小、密度大、人流多地下车站和地下区间是指通过开挖法、盾构法、新奥法、钻井突发法、沉井法等方式获得的地下建筑空间。

地下车站通道只有与地面相连的较小空间作为出入口存在,不能像地上建筑一般设置门、窗,直接与外界环境相连。

地铁运营线路一般较长,客流量大,人流高度集中。

因此,相对空间小、人流密度大、流量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2. 环境密闭,火灾发生后温度上升快由于地铁建筑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火灾发生后,大量的热量积聚无法散去,空间温度迅速上升,火灾猛烈阶段的温度可达到1000摄氏度或更高。

高温有时会引起气流方向的变化,对逃生人员有很大影响,对车站结构也会造成很大破坏。

3.结构复杂,烟雾易积聚不散地铁内部的封闭环境使得物质不易充分燃烧,火灾发生时可燃物产生的烟雾量非常大。

地铁的进风和排风只依靠少量的出风口,机械通风系统出现故障很难依靠自然通风来补救。

烟雾的控制和排除比较复杂。

烟雾积聚不散,对人员的逃生和灭火都会带来很大的阻碍。

4.电气设备集中,种类繁多地铁内有几十个机电系统,如车辆、通讯、信号、供电、自动售票、空调通风、给排水等。

这些设施和设备都很庞大和复杂。

各种强弱电设备、电子设备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配置复杂。

供配电线路、控制线路、信息数据线路密如蛛网。

一旦出现绝缘不良或短路等状况,极易发生电气火灾并沿线迅速蔓延。

5.动态火灾隐患地铁内客流量庞大,人员复杂,对乘客携带的物品和乘客行为难以控制。

如果乘客违反相关安全规定,擅自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在列车上吸烟、人为放火等,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动态隐患造成消防安全〔管理〕难度大,潜在火灾隐患多。

地铁发生火灾事故时有哪些特点

地铁发生火灾事故时有哪些特点

地铁发生火灾事故时有哪些特点首先,地铁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迅速。

由于地铁车厢内人员密集、空间狭小,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很容易向周围扩散。

加之地铁车厢内的座椅、装饰材料等多为可燃物质,一旦着火,火势会迅速蔓延。

这就导致了火灾在地铁车厢内扩散速度迅猛,难以控制。

其次,乘客疏散困难是地铁火灾事故的另一个特点。

由于地铁车辆的狭小空间以及地铁隧道环境的限制,一旦火灾发生,乘客疏散将面临诸多困难。

首先,地铁车厢内乘客密集,疏散通道有限,导致乘客难以快速撤离现场。

其次,地铁隧道环境复杂,通风不畅,疏散困难。

尤其在地铁隧道内,浓烟更加严重,给乘客的逃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此外,地铁隧道环境导致火灾扩散也是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之一。

地铁隧道内空间狭小、通风不畅,一旦火灾发生,烟雾很容易在隧道内蔓延,造成更大的火灾灾害。

而隧道内路面多为铁轨,难以疏散火灾,更容易引发事故扩散。

这就导致了地铁火灾事故扩散性大、难以控制。

此外,地铁火灾事故还具有难以破案的特点。

由于地铁车厢内人员众多,监控设施则比较少,一旦发生火灾,难以确定火灾原因。

加上现场混乱,难以及时采取有效的调查措施。

因此,地铁火灾事故往往难以破案,给事故处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最后,地铁火灾事故还具有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的特点。

由于地铁隧道环境复杂,并且地铁线路通常穿越繁华地区,一旦出现火灾事故,将给周边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首先,烟雾和有毒气体会向周围扩散,威胁居民生命安全。

其次,地铁线路被迫关闭,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而且,地铁隧道的清理和修复工作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

在面对地铁火灾事故时,应当根据上述特点,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

首先,应加强地铁火灾防范工作,加强地铁车辆和隧道的防火设施,确保乘客安全。

其次,在发生火灾时,应当及时疏散乘客,确保他们的安全。

尤其要加强现场指挥和协调,保障乘客的疏散顺利进行。

同时,应当加强对火灾原因的调查,弄清事故的起因。

最后,应当加强对火灾事故的应对和处置,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是什么

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是什么

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是什么首先,地铁火灾的空间环境狭窄、封闭,人员密集。

地铁隧道和车站通常是一个封闭、狭窄的空间,而地铁列车上乘客的密集程度也非常高。

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和逃生将会受到严重限制,加之地铁车站和隧道内的通风条件通常不佳,火灾烟气和热气会迅速蔓延,造成非常危险的局面。

其次,地铁火灾的难以及时发现和扑救。

地铁车站和隧道内一般都是关闭的环境,火灾一旦发生,乘客和工作人员很难第一时间发现,而且现场火势大、烟气浓,对消防人员的扑救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地铁火灾的扑救难度较大,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进行处置。

第三,地铁火灾对乘客逃生有特殊要求。

地铁列车上通常有很多乘客,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带,然而这种情况下乘客逃生通道有限,需要采取特殊的疏散措施,如警示、引导、疏散演练等,以确保乘客能够迅速、有序地逃生。

最后,地铁火灾对于地铁运营和社会秩序影响较大。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对整个地铁运营和城市交通产生严重的影响。

此外,地铁火灾一旦造成大规模伤亡,还会对社会秩序和民众的安全感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地铁火灾的防范和应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地铁火灾的特点主要包括空间环境狭窄、封闭、人员密集,难以及时发现和扑救,对乘客逃生有特殊要求,对地铁运营和社会秩序影响较大。

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地铁火灾,需加强地铁设施的安全性监管,开展地铁火灾防范和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地铁工作人员和消防人员的技能水平,加强应急指挥和协调机制建设,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铁火灾可能带来的危害,并保障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铁火灾事故定义

地铁火灾事故定义

地铁火灾事故定义地铁火灾的危害地铁火灾一旦发生,可能导致以下危害:1. 人员伤亡:地铁车厢内乘客较为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乘客无法及时逃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2. 财产损失:地铁车辆、信号设备、线路以及车站设施等造成严重损坏,造成财产损失。

3. 经济影响:地铁火灾可能导致线路中断、列车停运,影响市民出行,给城市经济造成一定影响。

4. 社会影响:地铁是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一旦发生严重火灾事故,可能引发公众恐慌和不安情绪,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地铁火灾的成因地铁火灾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电气故障:地铁的运行离不开大量的电气设备,如牵引系统、信号系统等,一旦发生电气故障可能引发火灾。

2. 热能故障:地铁列车的制动系统、空调系统、牵引系统等设备都会产生高温,一旦这些设备出现故障可能引发火灾。

3. 信号设备故障:地铁信号设备是保障列车安全的重要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可能导致列车相撞,引发火灾。

4. 机械故障:地铁列车的机械设备如车轮、车钩等一旦出现故障可能摩擦产生高温,引发火灾。

5. 非法行为:有些地铁火灾是由非法行为引发的,如乘客吸烟引发的车厢火灾,地铁车站被人为纵火等。

地铁火灾应急处置措施一旦地铁火灾发生,需要立即进行应急处置,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铁火灾的应急处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立即通知乘客:一旦发现地铁车厢内有火情,应当立即通知车厢内的乘客,引导他们迅速有序地撤离列车。

2. 切断电源:在确认火灾位置后,应立即切断附近的电源,防止火势蔓延,确保乘客安全。

3. 启动应急系统:地铁站或列车应立即启动应急系统,通知消防队及时赶到现场处理,同时开启排烟系统,确保车厢内的烟气能够及时排出。

4. 疏散乘客:地铁火灾发生后,乘客应按照列车员或站务员的指引有序疏散至安全区域,避免踩踏和混乱。

5. 实施灭火:消防队员赶到现场后,应立即实施灭火行动,尽快扑灭地铁火灾,避免火势蔓延。

地铁火灾应急处置的预案地铁火灾应急处置需要有完善的预案,在平时定期组织演练,并建立灵活的机制,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置。

地铁火灾的特点及扑救对策

地铁火灾的特点及扑救对策

地铁火灾的特点及扑救对策摘要:城市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使得地铁轨道交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地铁已经成为当前城市人员流动最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

从地铁各类应急救援事故来看,地铁火灾是危害性较高的一类安全事故,本文主要对地铁火灾的特点及扑救对策进行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地铁火灾;特点;扑救对策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也日益增加,但是伴随而来的交通拥堵也更加严重,为缓解该问题的发生,地铁随之而产生,地铁是一种容量巨大的公共交通工具,通过该工具可最大限度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但由于地铁长期处于地下环境工作,且所处空间十分狭小,易造成突发事故。

1地铁火灾特点1.1火势发展快,控制难度大有资料显示,地铁发生火灾6min后站台层就充满浓烟,能见度几乎为零,烟雾的平均扩散速度为1m/s。

在此条件下,人员水平行进速度大概是0.33m/s,楼梯段的前行再度平均0.29m/s。

一旦地铁发生火灾,由于地下空间呈现长条状,同时进出站口与外界联通,一旦发生火灾后,通道形成一个烟囱,在出入口空气的流动下导致烟雾迅速在车站蔓延,火势发展速度增快。

1.2安全疏散难度大,容易发生踩踏事件地铁的出口数量有限,且位置受限制。

一般的大站有4~5个出口通往地面,小站一般为3~4个出入口通往地面,各出入口宽度最小为2米,最大为4.8米宽。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第4.1.3条规定“安全出口门,疏散走道和楼梯的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净宽计算,每扇门的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以上海地铁一号线人民广场站为例,最高峰时站内滞留人数约16960人,根据规范计算,出口的总的净宽应为128.3米,实际疏散出口总数之和为28.5米,每个出口的疏散人数实际平均为16960/6=2827人,远远不能满足人员救援要求。

当被困人员处在高温和浓烟的环境下会产生恐慌心理,失去理智。

在逃生的本能下人群会争先恐后地向出口跑,导致疏导现场混乱,拥挤,而且容易造成踩踏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Y-AQ-01463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地铁火灾危险性及其特点
Subway fire risk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地铁火灾危险性及其特点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考试辅导
地铁火灾危险性及其特点
时间:2014-6-1710:13:22作者:编辑来源:消防考试网查看:208评论:0
内容摘要: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提供给人们的便利是其它交通工具所无法替代的。

但是,由于地铁建筑结构特殊,其站台、站厅和通行路线一般处于地面以下,运营线路长,线路至少几至几十公里长,客流量大,是人流高度集中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困...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提供给人们的便利是其它交通工具所无法替代的。

但是,由于地铁建筑结构特殊,其站台、站厅和通行路线
一般处于地面以下,运营线路长,线路至少几至几十公里长,客流量大,是人流高度集中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困难,扑救困难,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表4-3-1是近几十年来发生在国内外的几起较大的地铁火灾事故。

表4-3-11969~2005年世界各国城市地铁火灾案例举例
事件时间伤亡及直接损失原因
北京地铁火灾1969.11.118人死亡,300多人中毒受伤直接损失100多万元内燃机车电器故障
阿塞拜疆巴库地铁火灾1995.10.28558人死亡,269人受伤机车电路故障失火
广州地铁火灾1999.7.29直接损失20.6万元降压配电所设备故障引发火灾
韩国大邱地铁火灾2003.2.18126人死亡,146人受伤,318人失踪纵火
一、地铁的火灾危险性
(一)空间小、人员密度和流量大
地下车站和地下区间是通过挖掘的方法获得地下建筑空间,仅有与地面连接相对空间较小的地下车站的通道作为出入口,不像地上建筑有门、窗,可与大气相通。

因此,相对空间小、人员密度大和流量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

(二)用电设施、设备繁多
地铁内有车辆、通讯、信号、供电、自动售检票、空调通风、给排水等数十个机电系统设施和设备组成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各种强弱电电气设备、电子设备不仅种类数量多而且配置复杂,供配电线路、控制线路和信息数据布线等密如蛛网,如一旦出现绝缘不良或短路等,极易发生电气火灾,并沿着线路迅速蔓延。

(三)动态火灾隐患多
地铁内客流量巨大,人员复杂,乘客所带物品、乘客行为等难以控制,如乘客违反有关安全乘车规定,擅自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在车上吸烟、人为纵火等动态隐患造成消防安全管理难度大,潜在火灾隐患多。

二、地铁的火灾特点
(一)火情探测和扑救困难
由于地铁的出入口有限,而且出入口又通常是火灾时的出烟口,消防人员不易接近着火点,扑救工作难以展开。

再加上地下工程对通信设施的干扰较大,扑救人员与地面指挥人员通讯、联络的困难,也为消防扑救工作增加了障碍。

(二)氧含量急剧下降
地铁火灾发生后,由于地下建筑的相对封闭性,大量的新鲜空气难以迅速补充,致使空气中氧气含量急剧下降,导致人体窒息死亡。

(三)产生有毒烟气、排烟排热效果差
由于地铁内乘客携带物品种类繁多,大多为可燃物品,一旦燃烧很容易蔓延扩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由于地铁空间狭小,大量烟气集聚在车厢内无法扩散,短时间内迅速扩散至整个地下空间,造成车厢内人员吸入有毒烟气死亡。

(四)人员疏散困难
首先,地铁完全靠人工照明,客观存在比地面建筑自然采光差
的因素,发生火灾时正常照明有可能中断,人的视觉完全靠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保证,此时如果再没有应急照明灯,车站和区间将一片漆黑,使人看不清逃离路线,使人员疏散极为困难。

其次,地铁发生火灾时只能通过地面出口逃生,地面建筑内发生火灾时人员的逃生方向与烟气的自然扩散方向相反,人往下逃离就有可能脱离烟气的危害,而在地铁里发生火灾时,人只有往上逃到地面才能安全,但人员的逃生方向与烟气的自然扩散方向一致,烟的扩散速度一般比人的行动快,因此人员疏散更加困难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