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解剖

合集下载

最新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骨盆

最新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骨盆



3.骨盆轴是指 A.骨盆腔中心线 B.骨盆腔各平面中心线 C.骨盆腔各平面假想线 D.贯穿骨盆腔各平面弯曲的弓状线 E.贯穿骨盆腔各平面中心点的假想轴线,呈弯 曲弓状线
练一练



4.骨盆的组成是 A.骶骨、尾骨及2块髋骨 B.骶骨、尾骨及坐骨 C.髂骨、骶骨及坐骨 D.髂骨、坐骨及耻骨 E.髂骨、骶骨及尾骨
骨盆分界
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
(二)骨盆的平面和径线 1.骨盆的平面
入口平面
中骨盆平面
出口平面
第一节骨盆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
呈横椭圆形 (1)骨盆入口平面 前后径(真结合径): 平均值约为11cm 横径:平均值约为13cm 斜径:平均值约为12cm
1.2.3
34
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
(三)骨盆轴、骨盆倾斜度和骨盆类型 1.骨盆轴(又称产轴) 连接骨盆各假想平 面中心点的曲线为骨盆轴 此轴上段向下向后,中段 向下,下段向下向前。
6
分娩时胎儿沿此轴娩出
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
33
2.骨盆倾斜度
(1)妇女直立时,骨盆 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 成的角度,一般为60°。 (2)若倾斜度过大会影
作业:


Βιβλιοθήκη 一、名词解释 1.坐骨棘间径 2.坐骨结节间径 3.骨盆轴 4.会阴 二、简答题: 1 .骨盆的骨骼 2.骨盆各平面的形状及最短的径线
响胎头衔接。
60
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
44.45

(医学课件)骨盆解剖

(医学课件)骨盆解剖

骨盆发育异常与损伤的治疗
骨盆不正
采取手法复位、矫形器等措施 进行矫正。
骨盆损伤
根据损伤类型和程度,可采取保 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产后骨盆修复
针对产后骨盆松弛,可采取物理治 疗、康复训练等方式进行修复。 THANKS感谢观看
骨盆骨骼
由髂骨、耻骨、坐骨和骶骨组成,其中骶骨与腰椎相连。
骨盆骨骼的生长发育
骨盆骨骼的发育与腰椎、骶椎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同时受 到遗传、姿势、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骨盆的关节结构
前侧关节
耻骨联合,连接两侧耻骨,可进行旋转和前后移 动。
后侧关节
骶髂关节,由骶骨和髂骨组成,是骨盆与脊柱连 接的关键部位。
临床表现
治疗
患者常出现发热、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针对不同炎症类型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抗 生素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骨盆发育异常与损伤
病因
分型
临床表现
治疗
多由先天遗传因素或后天营养不 良引起。
根据骨盆发育异常的程度和部位 ,可分为骨盆畸形、骨盆发育不 良等。
患者常出现腰痛、步态异常、脊 柱侧弯等症状。
骨盆的神经支配与血液供应
骨盆主要由骶丛神经支配,这些神经元位于腰椎和骶椎之间,发出分支支配骨盆 内的肌肉和关节。
骨盆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于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这些动脉发出分支为骨盆内的 骨骼、肌肉和关节提供必要的营养。
04
骨盆的疾病与损伤
骨盆骨折
病因
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外伤引起,如 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
这些差异有助于女性在分娩时 扩张产道,有助于胎儿的顺利
出生。
骨盆的年龄变化
01
儿童时期的骨盆主要由软骨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钙化。

骨盆解剖

骨盆解剖

骨盆的位置
❖骨盆(pelvis)是由左右髋骨及骶骨、尾骨连接
而成。上接腰椎、下连股骨,联系着躯干和下肢。
骨盆(pelvis)
❖ 骨盆的解剖术语 为pelvis,其拉丁语 含义就是水盆的意 思。
❖ 骨盆放置脏器的 功能,承受上半身 重量。
骨盆后面
骨盆上面
髋骨
❖髋骨(hip bone) ❖ 是形状不规则的扁骨
❖ 1、后环主要功能是 支持体重,亦称为承重 弓。承重弓又可分为: 股骶弓 坐骶弓 2、前环即联结弓。
骨盆的进化
谢谢
两侧耻骨联合面之 间,有着如同弹力垫般 的软骨,能够吸收各种 冲击骨盆的力量。
与脊柱的连结
❖ 腰骶关节 ❖ 是由椎间盘连结成的
小关节,一般来说不会 产生太大的动作。
与腿部的连结
❖ 骨盆通过髋关节与大 腿的股骨连结。
骨盆的性别差异
骨盆的性别差异
骨盆的性别差异
骨盆环
❖ 骨盆系一完整闭合的 骨环,骨盆可分为前后 两部:
,由上部的髂骨、后 下部的坐骨和前下部 的耻骨构成。幼年时 三骨借软骨相连,至 16岁左右时,软骨骨 化,逐渐融合一块髋 骨。
大骨盆与小骨盆
❖ 从骶骨的骶 岬处开始,经由 髋骨的弓状线、 耻状梳一直到耻 骨结节连线,称 为界限。
骶骨
❖ 骶骨
❖ 经由耳状面与 髋骨(髋骨耳 状面)连接, 骶骨底则通过 椎间盘与第5腰 椎连结。
尾骨
尾骨由3-5块椎骨密 合而成。
骶骨与尾骨侧面观
骨盆的连结
❖ 骶髂关节 ❖ 有相当大的稳固
性,以适应支持体 重的功能。
骶髂关节的韧带
❖ 骶髂关节的韧带不只分 布在关节周围,而是关节 面中都有,这让两个骨骼 可以连结更为紧密。

骨盆临床解剖

骨盆临床解剖

2019/12/14
13
骶髂关节
从构造上属于滑膜关节,关节面 覆以透明软骨,有滑膜、滑液及 关节间隙,骶骨关节面微凹,髂 骨关节面微凸
从运动范围来看,可以认为是屈 戌关节或滑动关节
2019/12/14
14
骶髂关节
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面构成 骶骨的耳状面位于上 3 骶椎的侧部,
向外后,前宽后窄;髂骨的耳状面 向前内,整个关节显得向后向内
面上的旋转,骶棘韧带则能防止一 侧骨盆的外旋
2019/12/14
22
副骶髂关节
位于髂嵴的后上部,横行,由正常 骶髂关节面以外的一个和多个副关 节面形成
出现率 10% ~ 30%,男性占大多数 其出现可能与负重有关,人的直立
姿势使脊柱下沉于骨盆,有副骶髂 关节者更具上述特点
2019/12/14
两种连结均能稳定及加强股骶弓及 坐骶弓
2019/12/14
38
2019/12/14
39
骨盆骨折
2019/12/14
40
骨盆骨折
骶骨两侧及骶髂关节最坚强,也最稳定 髂骨翼和坐、耻骨支最薄弱,易引起骨
折 直接冲击骶、尾骨和髂骨的外力可发生
局限性骨折 外力作用于整个骨盆环,联结弓首先发
2019/12/14
34
2019/12/14
35
骨盆弓
承重弓 联结弓
2019/12/14
36
承重弓
股骶弓 :起自髋臼,上行经髂 骨至骶骨,站立时承受体重
坐耻弓:起自坐骨结节,经坐骨 支和髂骨后部至骶骨,坐位时承 受体重
2019/12/14
37
联结弓
借耻骨体及其上支与股骶弓相连, 另借耻、坐骨的下支与坐骶弓相连

骨盆部-局部解剖

骨盆部-局部解剖
髂腰韧带
连接髂嵴和腰椎横突, 稳定骨盆和腰部之间的 连接。
骶结节韧带
连接骶骨和坐骨结节, 限制骶骨向前下方的移 动。
耻骨联合韧带
连接两侧耻骨,维持耻 骨联合的稳定性。
肌肉与韧带协同作用
维持骨盆稳定性
骨盆部肌肉和韧带共同作用,维持骨盆的稳定性和平衡,防止骨 盆倾斜或旋转。
保护盆腔脏器
骨盆部肌肉和韧带对盆腔内的脏器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其受到外力 损伤。
骶髂关节脱位
较少见,需通过X线或CT确诊,治疗通常采用手术复位和内固定。
软组织损伤及治疗措施
肌肉拉伤
常见于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需休息、冷敷、加压包扎和抬高 伤肢等处理。
韧带损伤
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损伤可保守治疗,中 度和重度损伤需手术治疗。
神经损伤
如坐骨神经损伤,可导致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需手术治疗。
X线与MRI比较
X线检查对骨骼显示效果好,但对软组织分辨率有限;MRI则能全面评估骨盆部软组织情况,对肌肉 、韧带等损伤的诊断更具优势。因此,在选择影像学方法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检查目的综合考 虑。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骶骨前端的突出部分,为 女性骨盆测量的重要标志。
尾骨
尾椎
三至五块尾椎融合而成,位于脊柱末 端。
尾骨尖
尾骨末端的细小部分,常因久坐或外 伤导致疼痛。
骨骼连接与稳定性
耻骨联合
两侧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接,具有微动性。
骶髂关节
骶骨与髂骨的连接处,具有强大的稳定性,是骨 盆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韧带与肌肉
如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及盆底肌等,对维持骨 盆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骨盆解剖知识点总结

骨盆解剖知识点总结

骨盆解剖知识点总结一、骨盆的解剖结构1.1 骨盆的骨头组成骨盆主要由髂骨、坐骨、耻骨以及尾骨组成。

其中髂骨呈大臼突,与骶骨连接形成髋关节;坐骨和耻骨则连接成耻骨联合,构成了耻骨骨盆。

骶骨与尾骨的连接则形成了骶尾关节。

1.2 骨盆的结构骨盆分为髂骨骨盆和耻骨骨盆,骨盆内部是骨盆腔,其上部是髂嵴、骶骨,下部是坐骨、耻骨。

骨盆腔内还有髂嵴、骶骨、坐骨、耻骨等。

骨盆腔内还有肌肉和韧带等结构。

1.3 骨盆的解剖学分类骨盆根据男女的不同、儿童和成人的不同、解剖学分为男性骨盆、女性骨盆、小儿骨盆等。

女性骨盆比男性骨盆宽大,儿童骨盆比成人骨盆小。

二、骨盆的功能2.1 支撑身体骨盆作为人体的支撑框架,承载着身体的重量。

它通过连接脊柱和下肢,支撑着整个身体,使人体能够站立和行走。

2.2 保护内脏器官骨盆不仅支撑着身体,还起到了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骨盆腔内有着泌尿生殖器官、直肠等重要器官,骨盆的结构能够有效地保护这些器官,避免外部撞击对器官造成伤害。

2.3 功能性活动骨盆还参与了人体的各种功能性活动,包括行走、坐立、举重、运动等。

骨盆的结构和稳定性对这些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骨盆的解剖生理3.1 骨盆的关节骨盆由多块骨头组成,它们通过髋关节、耻骨联合和骶尾关节连接在一起。

髋关节是由髂骨和股骨头连接形成的滑囊关节,耻骨联合是由两块耻骨连接形成的骨性关节,骶尾关节则是由骶骨和尾骨连接形成的。

3.2 骨盆的肌肉骨盆周围有着大量的肌肉,包括臀部肌肉、腹股沟肌肉、盆底肌肉等。

这些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对骨盆的稳定性和功能性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 骨盆的血液供应骨盆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腹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等。

这些血管通过骨盆的周围和内部组织,向骨盆腔内提供充足的血液,维持骨盆的正常生理活动。

3.4 骨盆的神经供应骨盆的神经供应主要来自骶神经、会阴神经、腹下神经丛等。

这些神经负责传递感觉信息和运动指令,维持骨盆的正常功能。

骨盆临床解剖PPT课件

骨盆临床解剖PPT课件

坐骨支
坐骨支是构成坐骨的骨骼之一,是骨 盆的重要组成部分。
骨盆内层肌肉
会阴深横肌
中心腱
会阴深横肌是一块较小的肌肉,起自耻骨 下支和坐骨支,止于中心腱。
中心腱是一块较小的肌肉,位于会阴深横 肌的深面,起自耻骨下支和坐骨支,止于 中心腱。
会阴浅横肌
肛提肌
会阴浅横肌是一块较小的肌肉,起自耻骨 下支和坐骨支,止于中心腱。
髂骨翼是扁平的,呈向外开放的 扇形,表面有4条浅沟,分别容 纳4条短小的肌肉和血管神经束。
髂骨体呈圆柱形,与骶骨形成骶 髂关节,是重要的承重结构。
骶骨
骶骨位于脊柱的末端,与髂骨 和尾骨相连,形成骨盆环的后 部。
骶骨呈三角形,底部向上,顶 部向下,表面有许多凹陷和突 起,为肌肉和韧带的附着提供 支撑。
骶中动脉是供应脊柱和骶骨的血管,起自腹主动脉分 叉处,沿脊柱两侧下行。
在脊柱手术中,了解骶中动脉的分布有助于保护神经 根和避免出血。
其他重要血管
除了髂内动脉和骶中动脉外,骨盆内还 有许多其他重要血管,如髂外动脉、股
动脉和腘动脉等。
这些血管在骨盆手术中同样具有重要意 义,了解它们的分布有助于减少手术风
骨盆环的稳定性对于保持姿势和运动功能非 常重要,当骨盆环受到损伤或疾病影响时, 可能导致疼痛、姿势异常和功能障碍。
骨盆环具有支撑体重、传递力量和保 护内脏器官的功能。
PART 03
骨盆肌肉解剖
骨盆外层肌肉
髂腰肌
连接腰椎和髂骨,主要功能是 屈髋关节。
臀大肌
位于臀部皮下,主要功能是使 大腿在行走、跑步和跳跃时后 伸、外旋。
骶骨内部有多个孔洞和裂隙, 为血管、神经和脊髓提供通道。
尾骨
尾骨是脊柱的最后一 块骨,位于骶骨下方, 形成骨盆环的前部。

盆部解剖(二)(人体解剖学)

盆部解剖(二)(人体解剖学)

腹中线
腹部正中线,从剑突至耻骨联合的连线,是皮肤表面的一种明显 标志。
臀沟
臀部皮肤上的一条沟壑,是区分臀部和下背部的皮肤标志。
腰线
腰部皮肤上的一条曲线,是区分腰部和下腹部或侧腰部的皮肤标志。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肌肉标志
腹肌
腹部的肌肉群包括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等,这些 肌肉的形态和功能对于骨盆的稳定性和运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臀大肌
位于臀部的一块重要肌肉,其形态和功能对于骨盆后部的稳定性和 运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腰骶肌
包括腰大肌和骶肌,这些肌肉的形态和功能对于骨盆的稳定性和运动 性具有重要作用。
皮肤标志
详细描述
生殖系统的功能是产生并输送生殖细胞,以实现人类的繁衍。在盆内,卵巢负责 产生卵细胞,输卵管负责输送卵细胞至子宫,子宫负责孕育脉
髂内动脉
是盆部的主要动脉,分为 壁支和脏支,壁支供应骨 盆壁,脏支供应膀胱、前 列腺等盆腔脏器。
髂外动脉
是腹主动脉的分支,向下 延伸至股骨上段,供应下 肢。
骶正中动脉
是腹主动脉的分支,供应 脊柱和盆腔后部。
盆部静脉
髂内静脉
是盆部的主要静脉,与髂内动脉伴行, 收集盆腔脏器和下肢的血液回流至下 腔静脉。
髂外静脉
骶正中静脉
收集脊柱和盆腔后部的血液回流至下 腔静脉。
是下肢的主要静脉,收集下肢的血液 回流至下腔静脉。
臀大肌
位于臀部皮下,主要功能 是使髋关节伸展和外旋。
02 盆内器官
泌尿系统
总结词
盆内泌尿系统主要包括膀胱和尿道,负责储存和排泄尿液。
详细描述
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生成尿液并排出体外,以维持体内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在盆内,膀胱是泌尿系统的储尿器官 ,能够储存尿液,并在需要时排出体外。尿道则是尿液排出 的通道,连接膀胱和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髂耻线:即髋臼前柱内缘线,起自坐骨大切迹上缘向下延伸至耻骨结节,该线中断提示有前柱或前壁骨折。

髂坐线:即后柱线,起自坐骨方形区的后4/5与前1/5的交界线向下延伸至闭孔后缘的弧线,该线中断提示有后柱骨折。

u形线:即泪滴线,髋臼前后位片,泪滴是髋臼四边体和髋臼窝在切线位的成像。

由髋臼最下和最前面部分的边缘和坐骨方形区前方平坦部分的边缘相连而成,可用来判断髂坐线是否内移。

泪滴是区分髋臼前后柱的标志。

儿童泪滴影的内脚由髋臼窝盆腔侧中1/3皮质线形成,外脚由髋臼底中1/3皮质线形成。

成人泪滴影的内脚由髋臼窝盆腔侧中1/3或后1/3皮质线形成,外脚由髋臼底中1/3或后1/3皮质线形成。

内侧支相当于闭膜管的起始部,外侧支相当于臼窝的前部。

髋臼阴影的上段粗而致密,中段较细,它向下绕过髋臼切迹前部的下缘,与耻骨体的内面形成一条“U”形的致密线,称为泪滴线(Koekler 泪滴),泪滴线二脚之间的距离,即髋臼窝的厚度。

髋臼顶线:代表髋臼的负重区,由髋臼外上角向内延长至u形线外侧支之末的弧线,该线中断说明骨折累及负重区。

方形区或四方体(quadrilateral area):髋臼中间无软骨的髋臼窝,是圆韧带的附着部分,四边形骨面是组成真骨盆外侧缘的骨性平面,紧邻髋臼内侧壁;
髂耻隆起:直接位于股骨头上方的前柱隆起;
二者均较薄,并邻近股骨头,限制着可用于该部位的内固定类型。

偶尔存在于髂外动脉或腹壁下动脉与闭孔动脉之间的粗大交通支,有“死亡之冠(corona mortis)”之称。

意义: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时,如未能结扎该交通支,随着髂外血管的游离,可引起难以控制的出血。

以上内容转载自骨科小将博客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