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少时间概念孩子做事爱磨蹭
中班幼儿做事拖沓的原因

中班幼儿做事拖沓的原因
1.过度依赖
很多孩子之所以拖拉磨蹭,是由于过度依赖父母造成的。
不少父母看到孩子做事情慢,心里着急,忍不住帮忙,虽然这样节省了时间,可是却没有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下次发生同样的事情时仍然拖拉磨蹭,久之便会产生依赖。
想改变这种现状,家长要尽量放手,不要事事包办,让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2.存在畏难情绪
孩子拖拉磨蹭也可能是存在畏难情绪,也就是说对接下来的任务有着过高的心理压力。
比如不想去上学,孩子会想方设法拖延时间。
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让他们摆脱不良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3.缺少时间观念
如果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起事情来也是拖拉磨蹭。
不少孩子并不知道半个小时和一个小时有什么区别,也不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很难产生紧迫感,所以做事情时总是慢慢悠悠。
家长不要一味催促,而是做好榜样,也就是说家长自己要有时间观念,做事情不能拖拉。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大都会有样学样,如果父母能做好榜样,孩子磨蹭的习惯也能得到改善。
如何帮助孩子告别拖拉磨蹭的习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

如何帮助孩子告别拖拉磨蹭的习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文,福林妈咪每次孩子出发去幼儿园之前,磨磨蹭蹭、拖拖拉拉,这时候是最考验父母耐心的时候,但孩子做事总是拖拉也不行,容易耽误事儿,有的性子急的家长甚至会选择代劳,这样做虽然没有耽误事儿,但孩子拖拉的习惯就一点点被“养”出来。
其实不妨试试下面这4种做法。
一、给孩子制定计划,多出的时间让孩子自由支配孩子之所以磨蹭,是因为对时间没有概念,不知道自己做一件事要花多长时间,所以家长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个计划表,把每日必做的事都列好,比如每天早上上学前要做的事,几点起床,几点出发,这期间刷牙洗脸多长时间,吃饭多长时间,换衣服多长时间,一件一件列出来。
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看看一段时间内到底都能做什么,任何事情一旦细化,就会发现时间其实很紧张,让孩子有了紧迫感,做事就不会再磨蹭了。
而多出的时间自由支配,对于孩子来说算是一个奖励,为了奖励,孩子也会加速的。
注意:计划一定要考虑孩子的用时,不能一味求快,导致孩子总是完不成,这样孩子会在失败中变得越来越自卑。
二、收起怒气,改为鼓励孩子磨蹭起来,脾气好的家长也有爆发的时候,但有没有发现?一旦责骂孩子后,他会更磨蹭,一方面是孩子开始分神做不好,另一方面是孩子的抗拒心理,甚至会出现叛逆。
所以,面对孩子磨蹭,一定要收起怒气。
当孩子做其中一件事做的快时,一定要表扬,多表扬也是为孩子增加动力的一种方式。
三、让孩子承担磨蹭的后果孩子没有意识到磨蹭耽误事儿的后果有多严重,所以不害怕,这时家长不妨试试在孩子磨蹭时选择放任,比如早上赖床,那就让他多赖会儿,吃饭磨蹭那就慢点吃,不要催促。
等到孩子到幼儿园,看到所有的小朋友坐的整整齐齐时,他再进教室,心里一定会慌张、不好意思。
我儿子就是这样被我“治”过一次,下午接他回家时,他在路上埋怨我说到:“妈妈,你为什么不早点喊我起床?你害我迟到了。
”我说:“我喊了,可是你不起,吃饭又那么磨蹭,你不能这样怪妈妈,下次你要加快点速度不就不迟到了吗?”儿子低头想了想回答知道了,第二天果然没那么磨蹭了。
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怎样增强时间观念

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怎样增强时间观念?1、摆正心态,发挥榜样作用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人,我们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要有时间观念,规定时间要做某事,就一定要做,形成规律地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2、进行预估时间的练习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一些预估时间的练习,可以给孩子买个闹钟或者计时器,最好和孩子一起挑选,选他喜欢的,这样孩子会感觉到选择权与自主意识。
拥有了自己的钟表,孩子就能预估家长做饭的时间,预估自己完成作业的时间,还可以让孩子看看自己预估的时间与闹钟显示的时间是否一致。
3、提高对写作业的主观能动性写作业拖拖拉拉的孩子一般自学能力都很差,没有主观能动性。
包括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也是需要家长不停地督促。
所以,我们要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
让孩子们明白写作业是自己的事,学习也是自己的事,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比如,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就不要在一旁玩手机了,可以选择读书或者看电视等。
让孩子明白,家长也有家长的事,而学生需要认真对待的事就包括独立完成作业。
4、认真细心,培养专注度容易分心,也是造成写作业磨蹭的一大诱因。
写作业的时候小动作很多,玩玩文具,发发呆,10分钟就过去了。
等家长再去检查,仍然停留在空白作业本阶段。
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写作业的外在条件。
写字台上尽量不要堆砌玩具等影响专注度的和学习不相关的饰品,如果发现有小动作的行为,要及时指出,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给与适当的惩罚,如发现一次专注度不高就不能看电视等。
如果孩子的专注度有了进步,也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5、奖惩制度面对孩子写作业太磨蹭的情况,有一些家长就想出了奖惩制度。
比如说每天给孩子规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时间,如果孩子写作业总是跑神,到规定时间没有完成,那么就惩罚孩子打扫卫生或者是减少看电视和玩耍的时间。
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作业任务,那么就答应孩子一件事,可以当天实现,也可以让孩子把这个愿望先保存着,在未来的某一天实现。
三招纠正孩子做事拖拉磨蹭

三招纠正孩子做事拖拉磨蹭一位家长诉说:“我的孩子7岁,自理能力还行,但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慢吞吞的,你急他不急。
据老师反映,他在学校做作业也比别人慢。
该怎样纠正呢?”生活中爱磨蹭的孩子不少,给自己和家长带来不便,还耽误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如何纠正孩子这一不良习惯呢?我们来听听家长代表的观点。
观点一排除无关诱因,让孩子专心做事。
上学前,女儿做事也磨磨蹭蹭,原因是她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比如,正在吃饭,窗前有只小鸟飞过,她就会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正在画图画时,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去看一眼电视,留下半拉子图画磨蹭着不肯马上画好,其他的事也雷同。
所以,女儿做事往往“战线”拉得很长,效果还不一定好。
针对她这种坏习惯,我和她妈妈就商量好,她做事时,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排除与当时事件无关的因素,使孩子能专心于她正在做的事情上,加快速度也保证质量,慢慢就养成了利索的好习惯。
观点二加强时间观念,培养孩子把握时间的能力。
孩子磨磨蹭蹭,与他们没有时间观念有关。
我女儿就是俗话说的那种“老虎紧追到脚跟,还要回头辨雌雄”的人,是个典型的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
由于磨蹭,上学经常迟到,被老师批评是家常便饭。
我非常苦恼,下决心帮她改正。
首先,我帮她认识磨蹭给她自己和父母都带来不好的后果,她接受意见并表示愿意改正。
接着,我与孩子一起制定了一个互相监督的计划,让她监督我有没有磨蹭现象,爸爸做裁判,记录结果并及时报告。
我们一起制订了生活日程表,记录每天早晨穿衣、盥洗、吃饭等所用的时间,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进步(为了维护她的积极性,我常常让她赢),女儿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主动加快了自己的做事速度,时间观念也加强了。
现在她会根据时间来调节做事速度,有了初步合理把握时间的能力,迟到现象几乎绝迹。
看到女儿进步,我也由衷地感到了教育成功的喜悦。
观点三管放结合,让孩子经受必要的锻炼。
我家三代同堂,女儿从小享受“全程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了对成人的过分依赖。
小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的原因

小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的原因小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的原因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的原因,一个好的习惯往往能令人终身受益。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时间观念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我们在生活中为什么还会遇到那么多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的呢,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小编就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1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的原因:缺少时间的概念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
一般而言,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也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
解决方法:1、让孩子可以自己支配时间给他这个机会,孩子没有成人那种“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概念,这就需要父母能够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孩子树立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时间观念,以便积极应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挑战。
把每天孩子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
一定要给孩子留下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每次给1-2小时就可以了,也不需太多。
2、参照时间表规律生活,有了“时间”这根无形的指挥棒,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孩子也比以前更“听话”了,做事也不会那么磨蹭了。
以前孩子做事也许总是爱拖拉磨蹭,引入“时间”后,只要孩子想故意磨蹭,家长就可以指指墙上的时钟,或者问他现在几点几分了,孩子就会明确时间,做自己该做的事。
至于起床、刷牙、洗脸、吃饭这类每天必做的事情家长也不用再反复催促了,孩子会乖乖听“时间”的指挥了。
用规律生活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需要家长的身体力行,如果家长本身的生活就没有规律,孩子在认识时间、遵守时间方面就会无所适从。
只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才能使幼儿对“时间”这个抽象概念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3、制定时间表,做作业时,家长不妨与孩子商量好做作业的时间和休息的时间,这样做使孩子具有一定的紧迫感,加强了注意力,最终使其学习效果得以提高。
孩子自己制订计划表,能够让他明白时间的重要性,计划好的事情要按时完成,否则后面的计划就无法完成。
孩子拖拉磨蹭的心理原因

孩子拖拉磨蹭的心理原因?1、先天因素有些孩子先天性子比较慢,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做事都会比较的缓慢,这属于先天性的性格,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通过耐心地教导来改善。
2、自身没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在平时起床或者吃饭的时候拖拉磨蹭,多数与时间观念不在强烈,有着较大关系。
在平时需要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能够减轻做事拖拉以及磨蹭的症状。
3、父母习惯包办,导致孩子产生惰性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太磨蹭,为了节约时间,会选择替孩子做,于是,孩子渐渐对父母的包办行为产生依赖性,他们会认为“反正我也做不好,做不好还要被骂,那还不如不做!”父母本意是想节省时间,结果没想到适得其反,不但导致孩子养成了更加磨蹭的习惯,还养成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毛病。
4、孩子过于追求完美主义有些孩子过于追求“完美主义”,凡事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譬如有的孩子写作业,一旦发现一个字写不好,就会不断擦掉,重新写,甚至有的孩子会将一行全部擦掉,或者整页撕掉重写。
这种完美主义就会让孩子不停和自己较劲,导致孩子始终在原地重复,没有进度,出现“磨蹭”的情况。
5、缺乏动力反正做完这个事情后还有别的任务,那我为什么要快一点呢?反正这个任务是爸爸妈妈让我做的,我有什么好着急的呢?很多情况下,家长催促孩子做的事情并没有让孩子获取紧张起来的驱动力。
这个动力是家长强加给他们的,催一催就动一动,不催就慢下来甚至不动,久而久之,一个催促,一个磨蹭,就变成了恶性循环。
孩子拖拉磨蹭怎么办?1、树立时间观念给孩子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对于时间的管理更是一件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比如宝妈们可以教孩子去列计划、列清单。
让孩子将时间计划放在自己的脑袋里,这样有了计划他们也就会有一些约束,刚开始实施起来会比较吃力,慢慢就会变好了。
2、拖拉,承担后果制定家庭规则也是必要而可行的,比如:若是对于总是写作业太拖拉的孩子,那就必须先写作业才可以玩耍或看电视,不然就取消出去玩耍的时间,什么时候将作业写完什么时候才可以出去玩;若对于在生活上拖拉的孩子,起床起晚了就要承担起晚的后果,吃爸爸妈妈吃剩的事物或必须把房间收拾好才带出去玩等等。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的原因及对策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的原因及对策
事实上,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孩子做事慢慢悠悠,动作磨蹭,经常要被大人催促多次才能完成一件事。
孩子为什么会磨蹭
1、能力不足做的慢
学龄前儿童的神经、肌肉发育尚未成熟,大脑与四肢配合并不是很灵活,完成比较精细的动作(如系鞋带、拿筷子)时会比较吃力,因而显得磨蹭。
2、过度依赖父母
心理学上有个“100%理论”,如果我们有20%不做,那么孩子就会做20%;如果我们有80%的事不做,那么孩子自己就会做80%。
3、缺少时间观念
孩子太小,对于时间的把握并不清楚,更不理解家长口中的“五分钟”、“一两点”是什么概念,又如何按时完成要求呢?
4、不感兴趣或不知怎么做
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不清楚孩子的兴趣点,免不了会让他们做一些不喜欢或没做过的事情,孩子因此抗拒磨蹭也在所难免。
怎样改掉孩子的小磨蹭
1、培养时间观念
家长可以参考幼儿园的一日流程表,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作息时间表。
合理安排饮食作息、休闲娱乐等时间,并和孩子一起遵守。
2、有效的奖惩措施
今天吃饭的时候宝宝没有看电视,比平时快了好多,妈妈很高兴。
如果你能连续一周这样,周日我带你去动物园玩。
若孩子没有丝毫进步,也可适当“惩罚”,减少孩子的休闲娱乐时间。
3、承担磨蹭的后果
既然孩子一直磨蹭,家长不妨彻底撒一次手,不再催促,让孩子自己尝尝磨蹭的后果,承担责任。
4、锻炼孩子自己做
家长需适当放手,鼓励孩子独立做事,给他们更多提高自己的机会。
像是穿衣、吃饭、洗漱等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家长尽量不参与。
遇到有难度孩子不知如何着手的事情,家长可以做示范指导,但不要直接代替。
孩子做事爱磨蹭拖拉,纠正孩子毛病有哪些方法?

一小时布局孩子房间风水 90 天提升孩子学习成
绩,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内容;调整孩子休息睡眠床的位置: 大部份家长认为睡着的人是静止的,被动的,只
要孩子睡足 8 小时以上就好!赖氏风水阁文昌宝
告诉父母,这是错误的!如果在一个人睡眠时给 他作脑电图,我们会发现,人在睡眠时脑细胞发 放的电脉冲并不比觉醒时减弱,这证明大脑并未 休息,特别是青少年成长期,晚上睡眠质量会影 其脑部发育,从而影响孩子的记忆力与学习成
湖北鄂州市梁子湖的潘先生说,儿子从小时
间观念就不强,做事都是慢吞吞,一旦要他自己 做事时,晚上做作业就一点点,他总要做很长时
间,早晨洗漱也不主动,总是别人拉着去,吃饭
一点也不积极,要大人逼着吃,上小学后,在学 校,他什么事情都比同学慢,吃饭慢、做作业慢, 连考试、测验都无法按时完成。这才使潘先生痛 下决心,怎么办?
1cp0f2c9d 孩子动作慢怎么办
种不好的习惯。 2、学习的榜样很重要。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一般都很喜欢与榜 样做对比,家长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要在现实 生活中给孩子找一个学习的榜样,这种标杆式的
榜样可以是一些英雄人物,也可以是周围的小孩
子。在平时的教育中,一定要拿出榜样,告诉孩 子,榜样人物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喜爱,是因为他
有时间观念,办事不拖拉。经常以榜样的事迹来
长自身做事不遵守时间规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 孩子的行为习惯。
因而,要帮助孩子纠正做事拖拉的毛病,首
先家长们要从自身的家庭教育方式上找原因,在 家庭生活中,要以身做则,自身一定不要有做事
拖拉的毛病,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
环境。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家长一定不要给孩子
任何可以拖拉的借口,如发现孩子出现拖拉的苗 头,一定要及时制止,不以任何的溺爱来对待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缺少时间概念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
一般而言,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也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
比如吃饭,成人都会知道,不快点吃饭就凉了,吃完饭还有其他什么事,而孩子不会明白这许多,当然他也不知道吃得慢一些究竟有什么不好。
再如,大人们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幼儿园都不能迟到,而孩子则不然,爸爸妈妈上班和自己去幼儿园晚了,对他来讲都是无所谓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
No.2天生的慢性子有一些幼儿明显的比其他孩子动作慢,不论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强烈地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
这类孩子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变的先天气质。
正所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家长首先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然后再想办法慢慢改变。
No.3注意力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了初衷。
正在吃饭时,窗前有小鸟飞过,孩子就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本来要去刷牙,可是走到浴室里发现有一池水,孩子就开始玩起来了,刷牙当然就放在一边了;正画图的时候,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孩子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去看个究竟。
于是,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就出现了边干边玩、慢慢吞吞的样子。
No.4不感兴趣做喜欢的事动作很快,做不喜欢的事就动作慢吞吞,这是很多小孩的毛病。
孩子想到室外去玩,可妈妈非让他把玩具收拾整齐,孩子心里不高兴但又不得不干,自然就会磨起洋工来;吃饭的时间到了,可孩子在饭前喝了许多饮料、吃了许多零食,他一点饥饿感都没有,对吃饭不感兴趣,当然就会磨蹭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低落,每天都是硬着头皮在应付家长,你让他读书、写作业,他肯定是疲疲塌塌、能拖就拖。
No.5动作不熟练有时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为他对所做的某件事动作不熟练、缺少操作的技巧。
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思维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尚处在发育之中,他在做事情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后顺序,如何以较少的时间来做更多的事情;也可能没有掌握好穿衣、洗漱等的基本技巧,比较“手笨”;还可能在做作业时对知识掌握得不牢,许多题目做起来很困难。
No.6比较胆小有的孩子胆子比较小,与生人在一起相处会有不安全的
感觉,因此这类孩子总是希望与自己的亲人,尤其是爸爸妈妈多呆一些时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孩子也会慢吞吞的。
比如,有的孩子不愿与学校或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相处,而希望和爸爸妈妈更多地呆在一起,在上学的路上,他的动作就会变得特别慢,以此来延长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
No.7缺乏自信心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时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他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错,所以做起事情来也是瞻前顾后、畏畏缩缩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担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动作也就越慢。
如果大人这时候再在一旁不断地责备、催促,孩子的自信心又会受到影响,他的动作不仅快不起来,反而会更慢了。
No.8父母的榜样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的父母自己做起事情来经常拖拖拉拉、不讲效率,本来可以很快做完的事情要拖很长的时间,本来应当提前做完的事情也要拖到最后一刻。
家长这种做事慢吞吞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养成办事拖沓、磨磨蹭蹭的不良习惯。
No.9家长包办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包办,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吃饭慢,妈妈就把饭碗拿过来喂孩子;嫌孩子洗脸耽误时间,妈妈就帮孩子洗;嫌孩子书包整理的工夫太长,妈妈就天天帮孩子整理。
殊不知,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孩子会渐渐养成更加磨蹭的习惯,他的惰性也会越来越强,他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大,因为孩子知道,吃饭、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无论怎么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妈妈会来帮他的。
No.10与成人做事的目的不一样成人做事是为了取得更多、更好的结果,因此成人一般都会自觉地抓紧时间尽快地完成所做的事情。
但孩子则不一样,孩子做事在很多时候是为了享受做事的过程,是为了体验做事的过程,他们做事的主要动力是“好玩”,他们更感兴趣的往往是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他们花在做事的过程中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于是,在大人看来很快可以完成的事情,孩子却迟迟不能完成。
重视孩子动作的笨拙和慢吞吞
幼儿园老师经常听到家长反映说:孩子在家干什么事都慢吞吞、动作笨拙,穿衣如此,吃饭也如此。
妈妈来帮忙,还哭着不让管,弄得早晨像打仗,有时弄得孩子入园迟到,自己上班也迟到。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在完成一件事
的过程中,孩子经常被周围发生的其他事物所干扰和吸引,导致做事中断。
加之孩子做事目的性很弱,时间观念不强,造成孩子做事动作慢和效率低。
而当孩子对做某一事情发生兴趣时,由于动作笨拙或慢吞吞,家长马上帮忙或训斥,孩子当然会不高兴。
二是孩子缺少动手锻炼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做事时,可能做不好或者做得慢,这时大人着急就会帮忙或代劳,结果使得本来就少的动手机会又给剥夺了,孩子的动作就越发笨拙。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老师和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制订作息时间,有了作息时间,生活气氛就会紧张。
渐渐地,孩子的闲散行为就可以克服了。
平时,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他们的动手能力获得提高。
训练之初,进步很慢,必须要有耐心,不能帮忙或代劳,应该“管”与“放”相结合。
“管”,就是孩子从事某件事时,要过问一下,估计其困难,做些必要的指导;“放”,就是放手让孩子去做,熟能生巧,动作会越来越灵巧。
同时要多鼓励和表扬,增强孩子的信心。
这样,会使笨拙与慢吞吞的动作日益改观。
另外,如果孩子的动作非常不协调,反映过于迟钝,家长就需要带孩子看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了。
总之,时间对于每个人是平等的,没有弹性。
生活的强者与弱者,往往就取决于对时间的态度,取决于能否善于利用时间,发挥时间的效应。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做家长的,万万不能对孩子的行为迟缓与动作笨拙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