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西方建筑风格发展及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任廷凯

西方建筑风格发展及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摘要: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是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建筑思潮,对正逐步融入世界建筑发展潮流的中国建筑界产生过或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建筑思潮不仅仅受此的影响,在中国现代建筑"无限广阔的创造范围里",还包括了中国国内所固有的建筑传统思想的制约和世界上其它建筑思潮如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的影响,因而表现出更具特色和多样性。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中国建筑设计技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是先后影响建筑发展的主流思潮,为了把握这些思潮发展的大致脉络,本文先对其进行归纳和简化分析,再对比国内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情况,简浅地谈淡西方建筑风格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影响。
一.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产生历史回顾早在世纪就已经有现代主义思潮的荫芽,体现在许多文化领域中,建筑艺术领域中真正有较大影响的则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芝加哥学派等。
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是一个随着艺术、技术的发展,不断简化装饰,强调功能和技术的过程。
.装饰的简化:“工艺美术运动”主张设计的真实诚挚、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设计装饰上从自然形态吸取营养。
它促使欧洲的另外一场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的产生,直接影响了建筑形式的改变。
新艺术运动反对历史的样式,想创造一种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
其主题是模仿自然生长的草木曲线,是现代建筑简化与净化过程中的步骤之一。
在其影响下的代表是维也纳学派,指出新结构、新材料必导致新形式的出现。
另一位建筑师鲁斯提出“装饰就是罪恶”,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
.功能的重视: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代表之一沙利文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先驱,提出“形势追随功能”的口号,其功能的含义包括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本身的表现、建筑形式的象征性功能等。
.现代工业为背景:德意志制造联盟以贝伦斯为代表,主张在建筑设计上创新,使功能、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并满足当时社会要求;大力宣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
现代主义对当代中国设计影响

浅述现代主义对当代中国设计的影响摘要:现代主义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以美国为中心把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带到全世界,影响世界设计界数十年,并形成一股“国际主义风格”。
这种风格对当代设计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是当代中国设计最重要、最具有影响的设计活动之一。
关键词:现代主义功能简约理性科技abstract: the modern socialist arose in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complied with the need of the time.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design of the modern socialist center thought to the world, affect the world industry for decades, and forming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style”. this kind of style to the contemporary design influence is deeply rooted,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mporary chinese design and most influential one of the design activity.keywords: modern socialist function contracted r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我们回顾2008北京奥运会,相信“鸟巢”“水立方”的几何造型风格是再熟悉不过了。
其简约而又流畅的造型设计正是当今“国际主义”风格完美呈现,是现代主义对当代设计影响的最好说服力。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简约的具有现代、国际性的建筑,或正在使用一些工厂批量生产的家居产品,甚至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里。
浅析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脉络

浅析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脉络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当代西方设计思潮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一个新流派,它形成于美国,欧洲和日本也相继出现了这种设计倾向。
在将近30年的发展演变中,它是先由在建筑领域中兴起、壮大,后来扩展至影响到了其他的设计领域。
在众多后现代设计思潮中,有较大影响的是流派:“后现代主义”、“原型主义”、“极少主义”。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对大众文化进行巧妙地加工,经过隐喻的、联想的、游戏的,讽刺模拟的过滤,把这种文化脉冲释放出来。
1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介绍任何重大历史现象产生,都是由其传统血脉与显存多种因素相互产生的。
就西方艺术发展而言,即使某些派别高调地否定传统,它也是无法分割的,两者像是父与子的联系,不是说断绝父子关系就能割断血脉传承。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在一定的背景中发展出来。
下文介绍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背景,以及反主流设计的简单介绍。
当西方国际反主流设计风格蓬勃发展时,设计领域开始对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产生了怀疑和批判。
在此期间,出现了“波普艺术”和“激进主义”,成为了反主流设计的核心艺术思潮。
在本文中主要就“波普艺术”展开介绍,并附上该设计思潮的代表作品。
“波普”(POP)一词源自于英文“Popular”的缩写,是“通俗、大众、流行”的意思。
“波普艺术”产生于英国,后再美国盛行起来,与当时流行的波普文化、反正统文化运动有极为密切的联系。
波普艺术借用商业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艺术语言,发展出具有明显商业艺术特征和大众文化特点的艺术风格。
“波普艺术”的最早标致来自英国该派的代表人物——理查德·汉密尔顿的拼贴画《什么是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
“波普艺术”在广泛的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染织设计领域中,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汉密尔顿曾说:“波普艺术,是由高度职业化的专家为大量观众所制作的艺术品。
”倾向不同,设计风格各异总体上是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相符合,在20世纪60年代仍占据主流地位,但有一直从根本上否定现代主义设计原则的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涌现出来。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在介绍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在分别从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历史、风格应用案例、影响和意义、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困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建筑,中国,应用研究,发展历史,风格,应用案例,影响,意义,未来发展趋势,挑战,困境,总结,展望1. 引言1.1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推动建筑创新与变革。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独特风格和设计思想,能够启发人们对空间的重新思考,激发建筑师的创作灵感,为城市景观的塑造提供新的可能性。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还能够促进建筑产业的发展,推动建筑与城市规划的融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实践案例,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有助于推动中国建筑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对于促进建筑行业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1.2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概念后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其特点是颠覆传统建筑规范和风格,强调建筑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对空间的利用和创新,追求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结合,通过抽象的形式和特殊的材料表达建筑师对建筑艺术的独特理解。
后现代主义建筑将建筑视为一种语言,借助不规则的形状、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色彩表达设计师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观念。
建筑师在设计中常常运用非对称的布局、错落的立面和抽象的装饰,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试论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

富 了建筑美学 的理论内容 。中国当代建 筑设计师应该在 吸收 国际建筑理念的 同时融合 中国传统 建筑思想 ,走 出一条既体 现 中国传 统建筑风 格又跟得 上 国际建筑 设计潮 流 的发展道
馆 的 兴 建 不 仅 给 予 中 国还 给 国 际 建 筑 设 计 界 以 极 大 的震 撼 , 体 现 了 中 国建 筑设 计 的审 美 取 向和 价 值 观 念 。面 对 现 有 的成
史环境中 , 深入挖掘传统精髓才能让我们正视传统 。 中国当代 建筑设计只有深入传 统 , 在传 统中找 出 自身的“ 性” 个 和现代 性才能让其更加大放光彩。 第二 ,后现代的建筑风格让 中国 当代建筑设计盛行一股
关 键词 : 现 代 主 义 ; 筑设 计 ; 统 ; 古 后 建 传 复 中图分 类号 :5 J9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5 5 1 ( 0 2 — 0 9 0 1 0 — 3 2 1 3 0 3 — 1 2 0)
建筑有着 自身漫长的发展历程 ,但是建筑美学却是一个 新兴学科。建筑美学融合 了美学与建筑学的内容 ,是艺术 美
LT lERA T oRY RY HE
文 艺 论 理
艺 术 广 角
试论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对 中国建筑设计 的影响
傅 施 黎
( 鲁迅 美术学院 , 宁 沈 阳 10 0 ) 辽 10 0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后现代 建筑美学的解析来讨论其对 中国建筑设计 的影响 , 评析 当代 中国建筑的现 实状 况及所 面临的 困惑, 重新审视传统 , 正视 现代 , 建立与我 国国情相 宜的建筑设计道路 。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对当下中国语境中建筑设计的启示

用 。这些研究方法或多或少的本身就是“ 现代主 义” 的延续 或
是对 它 的 回应 。所 以 , 当这 些研 究 方 法运 用 于 “ 现 代 建 筑 设 计
中所涵盖的具体 内容 又可具体 的细分到如下的一些内容进行 分析——既有对其概念 的内涵和外延界定 , 也有对其社会 、 文 化背景 的讨论 , 还有通过介绍 、 分析其历史发展 的来龙去脉 以 前理清其 内在文脉的努力 , “ 现代 主义与现代 ” 的关系 比较 , 现 代主 义与工艺美术运 动 、 新艺术运 动 、 装饰 主义运动 、 后现代 主义 、 新现代主义 、 构成主 义等 的联系 、 区别 、 关系等——诸如 此类的 『 口 J 题 ,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分别的相关 内容即丰富又 多 元 的构成了有关 “ 现代建筑设计 中的 ‘ 现代主义 ” ’ 命题 的讨论 的内容的方方面面 , 并最终形成各种 的文字 、 图版 、 建筑等 具
中的 ‘ 现代主 义 ” ’ 这一命题 中的任何一个 内容的探讨 时又会 从横 向的衍生 出新 的内容 、 新的问题 、 新的研究 “ 成果 ” , 这无 疑的使得本来纷繁复杂 的问题更加 庞大 。 也正 因为此 , 所 以 受之先生在其《 世 界现代设计史》 中, 存对 “ 现代 主义” 进行介
其次 , 就其 所讨 论和涵盖 的内容来看 , 又可大致归 于“ 理
论、 史论 、 实践及其相互关系” 的几 个 大 的方 面 来 予 以考 查 , 其
最后影响到世界各 国。所有文明国家 , 可 以说无一幸免 , 都受
到现 代 主 义设 计 的深 刻 影 响 , 对 于这 个 设 计 风 格 的反 应 , 又 产 生 了 当代 的许 许 多 多 新 的设 计 运 动 ,产 生 出 形 形 色 色 的新 风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景观设计的影响

后 项 代 主 义财 巾 国景 颜 设 计晌 | g di
硅 湖职 业技 术 学 院 张 立 图 海 口经济 学院 任 洪丽
[ 摘 要 ] 本文通过对后现代 主义的特征、 形成 的背景的分析 与介绍 。结合 美国" 3代景观设计 中的后现代主 义表现, - 同时对 比后现代 建 筑设 计 风格 , 而归 纳 总 结 了后 现 代 主 义 对 中 国景 观 设计 的 影响 。 进 [ 关键词 ] 后现代主 义 特征 景观设计 影响
一
、
后 现 代 主 义 的产 生
谈及后现代主义不得不说到现代主义 , 艺术家丹尼 尔・ 贝所指 出的 “ 后现代主义所遵循 的发展路线也就是 现代 主义合乎逻辑的发展 的最 终 目标” 。 就建筑而言 ,现代 主义建筑是指发源于 l 世纪末 、0世纪初 的一 9 2 场建筑运动 , 的首要原则是 , 它 建筑 应该 重视功能 , 并根据实用功 能的 要求做出理性设计。简洁 的平面 , 简洁的立面 , 流动而开 阔的空间 , 良好 的视野 、 通风 和采光等 等 , 这些建 筑的基本要求 , 是为 了解决现代社 会 由于人 口急剧膨胀所带来的人类的居住 问题 。 但是 , 现代建筑尽管有效 地 解 决 了人类 居 住 的 基 本 功 能需 要 ,却 给 整 个 世 界 带 来 一 片 恐 怖 的 白 色方盒子景观。直到本世纪六七十年代 , 在发达 国家 , 居住的基本要求 已经满足 , 人们就要求居住 的精神满足。 后现代在这种背景下顺应人们 的审美与精神 的需要出现并发展起来。 现代建筑大师们如勒 ・ 布西埃 、 柯 密斯 , 试图精心打造一个更 美好 人类居住环境 的乌托邦理想并没有呈 现在世人面前 ,相反是一幢幢呆 板的摩天大楼 、 同一 的难以区分平 直造 型, 到指责 的居住的机器 。随 受 着人们 的居住水平的提高 , 人们 已经厌倦了方盒子式的房子。 对居住环 境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 们 需 要 的 不仅 仅 是 满 足居 住 条 件 , 是 满 足 审 人 而 美需求 、精神需求 。后现代主义就在人们 的呼声下 应运而生 了。16 96 年, 芝加哥建筑师文丘里首先在他的《 建筑 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中发 出 了 呼唤 后 现 代 主 义建 筑 的先 声 ,掀 开 了 建 筑 界后 现代 建 筑 设 计 的历 史 序幕 ;9 7年 英 国 著名 的建 筑 评 论 人 查 尔斯 ・ 克 斯 ( h r se cs在 17 詹 C al nk ) eJ 他极具影响力的著作《 现代建筑语言》 , 导一种与现代建筑风格断 中 倡 裂、 基于折衷主义风格和通俗价值取向的 、 新的 、 后现代 建筑风格 , 并且 给后现代建筑归纳 了 6 点特征 : ①历史 主义 ; 直接的复古主义 ; ② ③新 地方风格 ; ④文脉主义; ⑤隐喻和玄想 ; ⑥后现代式空间( 或被称 为超级 手法主义 ) 。正是通过文丘里等先锋派建筑师在建筑设计 的表现, 进一 步促进了后现代主义的传播 和影响 。建筑设计领域成了培育后现代主
后现代主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

后现代主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后现代主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及能源危机等城市化问题日益凸显。
西方世界开始反思工业文明与现代化模式是否合理,因此兴起了一股批判与反思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后现代主义聚集了多元文化,是人们反省现代性、修正现代主义过分强调理性和机能主义的结果,是人们对于自然情感、历史情感的喜好和依赖切断的一种直觉反应,也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对景观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人们对景观设计的目的与手法重新认知思考。
1980年1月份的《风景园林》杂志展示了玛莎舒瓦茨设计的面包圈花园照片,通过在迷你型庭院展示的具有历史风格的树篱、紫色卵石及像兵营式排列的具有邻里文化特征的面包圈,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缩影。
设计师将园林景观与艺术紧密结合,形成了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探索将城市中的小空地变成由生产产品或消费产品组成的艺术庭院的可能性。
在这以后便激发了景观设计师们就如何运用艺术形式表现园林景观的激烈辩论。
通过辩论,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园林景观行业中得到了重视,在新的高度上重新赋予了艺术表现形式的涵义,促进园林景观设计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后现代主义景观的产生现代主义倾向于设计的科学性,弱化了景观设计的艺术性。
鉴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设计的科学性难以得到很好地实施。
20世纪80年代初,园林景观设计者们重新意识到设计艺术化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借助当时已成体系的园林景观相关理论,开始研究传统的艺术设计手法。
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现代主义园林景观的延伸,它批判与继承了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非理性对理性的叛逆,是基于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的设计思想。
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指受文化上的后现代主义影响的园林景观设计;狭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以功能性、无装饰性为目的,以历史的折中主义、大众化的装饰风格和戏谑性的符号为主要特征的园林景观设计思潮,它反对现代主义的纯粹性,更倾向于大众艺术[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后 现 代 主 义 的产 生 、 展及 影 响 发
后 现代 主义是 旨在 反抗 现 代 主 义 纯 而 又纯 的方
主义设计的倾向, 这是由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想体系
和设计 方法 所 导致 的 , 这就决 定 了后 现代 主义 风格 首 先表 现在 建 筑 方 面 , 后 由建 筑 艺 术 影 响 到 其 它 领 而 域 。其方 式 主 要 有 两 种 : 是 进 入 2 一 o世 纪 8 o年 代 后 , 现代 主 义 已成 为 一股 发 展 的潮 流 , 种 时 尚的 后 一
的一种 综合 性 的哲学 与文 化 思 潮 , 向全 世 界蔓 延 。 并
和装 饰 , 把其 与波 普艺 术 的艳丽 色彩 以玩 世不 恭 的手 法 主义结 合起 来 。穆 尔 设计 的美 国新 奥 尔 良意 大利 广 场是后 现 代主 义建 筑 的名作 。 17 年 美 国建 筑评论 家詹 克斯 出版 了《 现代 建 97 后
筑 的语 言 》 一书 , 系统地分析 了计领域[ 。 1 ]
后现代 主义设 计 产生 于 2 o世纪 6 o年代 , 当时部 分 西 方 青年 建筑 家对 于现 代 主义 国 际 风格 的垄 断 地 位感
悖 的建 筑 , 明确 地 提 出 了后 现 代 的概 念 。给后 现代 建
维普资讯
计的隐喻意义 , 通过借用历史来 增加设计 的文化 内
涵, 同时又反 映 出一种 幽 默 与 风趣 之 感 , 独 功能 上 唯
的要求 被忽 视 了。
估量 的影 响 。
⑥ 后 现代 式 空 间 ( 或被 称 为 超级 手 法 主 义 )] 口 。使先 前各 自为阵 的反 现代主 义运 动有 了统一 的名称 和确切
的内涵 , 并为后 现代主义 奠定 了理论基 础 。
后 现代 主 义源 于 2 纪 6 o世 o年代 , 2 在 o世 纪 7 o 至8 o年代 的 建 筑 界 和 设 计 界 引 起 了轩 然 大 波 。2 o 世 纪 8 代后 , 其 它设 计 领 域 相 继 出现 了 后 现代 o年 在
言的 。
后 现代 主义对 环境 的影 响首 先体现 于建 筑界 , 而
后迅速波及 到其 它领域[ 。1 6 2 9 6年, 国建筑师文 ] 美 丘 里 出版 的《 建筑 的 复 杂性 与 矛盾 性 》 书 成 了后 现 一 代 主义最 早 的宣 言 。文 丘 里 的建 筑 理 论 是 与 现代 主
元与折中的时代特性 。后 现代建筑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对 欧洲的现代建筑 产生了巨大 的推 进 , 而使 建筑 的发展又 走向 了一 个 从
新时代。但由于缺乏对后现代建筑 的正确认识 , 导致其对中国建筑产生 了一定 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 后现代主义建筑 I 后现代 主义设计 , 新建筑
中 图分 类 号 : U 9 T 08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 635 8 (0 6 0—0 60 17 —7 1 2 0 )10 1—3
维普资讯
后现代 主义对 中国建筑 的影 响
冯 玉婷 , 潘 国泰
(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 与艺术学 院 , 安徽 合肥 2 0 0 ) 3 0 9
摘
要:0 2 世纪 6 年代 , 0 后现代建筑在社会大众对现代建筑 的种种质疑 中诞生 了。它不受任何法则束缚 , 在建筑文化上表现 了多
O 引
言
味” 口号 , 吹 一 种 杂 乱 的 、 杂 的、 混 的 、 衷 的 鼓 复 含 折 的、 象征 主义 和历 史 主义 的建筑 。后 来 的一些 美 国建 筑 师 以简 化 、 变形 、 张 的手法 借 鉴历 史 建 筑 的部件 夸
“ 现代 主义 ” 当代 西方 发 达 国家 学 术 文化 界 后 是 的热 门话 题 , 现 代 主义 于 2 纪 6 代与法 国后 后 o世 o年 结 构主 义和美 国新 实用 主 义结合 , 成为 当今 西方 盛行
筑 归纳了 6点特 征 : 历 史 主 义 。② 直 接 的 复古 主 ① 义 。③ 新地 方风 格 。④ 文 脉 主义 。⑤ 隐喻 和 玄 想 。
到不满 , 从而提出使用历史建筑 的符号 , 运用美国通
俗文 化 的动机对 现代 建筑 进行 改造 , 生 出后现代 主 产 义设 计和其 它一 些新 的探 索和 尝试 。 同样 , 中国从农 业 文化 向工业 文 化过度 发展 的 在 过程 中 , 现代 主义 也对 中 国的建筑 设计 产 生了不 可 后
义“ 少就 是多 ” 的信 条 针 锋 相对 的 , 出 了“ 就 是 乏 提 少
收 稿 日期 : 0 50 — 2 2 0 — 92
中, 他们使 后 现代 主义 的家具 和其它 产 品 的设 计带 上 了浓 重 的后 现代 主义 建 筑 的气 息[ 。这 些 建 筑 师 的 4 ]
设计 都体 现 了后 现 代 主义 的一些 基本 特 征 , 即强调 设
作 者 简 介 : 玉 婷 ( 9 0 ) 女 , 徽 淮北 人 , 肥 工 业 大 学 硕 士研 究 生 } 冯 18一 , 安 合 潘 国泰 ( 9 8 ) 男 , 徽 蚌埠 人 , 肥 工 业 大 学 教授 . 14一 , 安 合
1 《 6 工程与t设’ 2 0 年第 2 卷第 1 06 0 期
象征 。二 是建 筑师 们 认 为 产 品设 计 是 建 筑设 计 的 一 部分 , 理所 当然地 以极 大 的热忱 投入 到其 它设 计领域
法论的一场运动 , 它广泛的体现于文学 、 哲学 、 批评理 论 、 筑及设 计领域 中 。所谓 “ 现代 ” 建 后 并不 是指 时 间
上处 于“ 现代 ” 后 , 是针对 艺术 风格 的发 展演 变而 之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