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课 我了解的老舍先生
我了解的老舍先生

16.我了解的老舍先生
一、读准字音,给加点的汉字注音标调。
侍.弄花草沏.茶品茶一脉.流泉芝麻酱.宽敞豁.亮
二、形近字辨析,组成词语。
惦()兼()卿()供()炖()
掂()廉()聊()哄()钝()
三、词语积累,将词语补充完整。
痴成性有礼温文尔赞叹不
以礼相不应平易人妙横生
五、结合语境,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1.()是夏天你拜访老舍,一进院()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让你流连忘返。
2.老舍先生()书房兼卧室,陈设相当简单:一桌、一椅、一塌;()老舍先生的要求极其严格,平民写家体现人民的意志,可敬可爱。
3.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他()爱喝茶,喝得很勤,()很酽。
六、走近老舍,体会其人物性格。
1.生活中的老舍先生是一个会生活,的人。
你看他的小院,院中的花更像是主人,“”、“”。
他的夫人也“”,常常“一身热汗”,但仍然。
一个生活中与花为友的人,想必心里也是,充满阳光的。
2.平民化的老舍还善于、、、。
让登门拜访的人等候也变成一种,与人握手总是轻轻的,让人感到很。
3. 老舍作为人民的家,他追求闲适的生活,但是他更关注更底层贫民的生活,关心百姓的,关注弱势群体的,是一个很严格的、的平民作家。
七、课外阅读老舍作品。
写出自己阅读过的关于老舍的作品:。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我了解的老舍先生》(分段学习)教学 PPT精品课件冀教版

年北京芝麻酱缺货,老舍先生的提案是,
希望政府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先生说:
“北京人夏天离不开芝麻酱!”不久,北
京的油盐店里就有芝麻酱卖了,北京人又
吃上了香喷喷的麻酱面。
写老舍先生作为北京市“人大”代
表通过提案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体 现了老舍先生对百姓生活的关注事无巨 细,真正是为人。
老舍先生很好客,每天下午,来 访的客人不断。作家,画家,戏曲、 曲艺演员……老舍先生都是以礼相待, 往往谈得很投机。
一视同仁,以礼相待
课文分析
第二部分(第7——9自然段):作 者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了工作中的老舍, 赞叹他的可敬。
老舍先生任北京市文联的主席,
自然也要处理一些“公务”,看文件,
投机:意趣相合;见解相同。
熟识: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
得比较透彻。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 了生活中得老舍是一个会生活、富有生 活情趣的人。
北京东城丰盛胡同有一座小院。 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 常豁亮。院里,有两棵柿子树,到处 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
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
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
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
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
《当皮箱》。
“亲自主持、特烦”写出老舍先生 为盲艺人的生计谋划不遗余力,表现出
他是真正关心盲艺人的疾苦,并让我们
感受到老舍的可亲、可敬。
老舍先生曾连任了几届北京市“人大” 代表。当人民代表就要替人民说话。有一
我了解的老舍先生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 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 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 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 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 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 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 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 有深入钻研。
我了解的老舍先生作文三篇

我了解的老舍先生作文三篇1我了解的老舍先生自从学了第三单元关于老舍先生的文章之后,我对老舍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
下面我来谈一下我眼中的老舍。
老舍先生虽然生到一个贫困的家庭,但是老舍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也是他第一位老师,老舍先生平易近人、节俭、与人和善、做事从不敷衍的品质,这都不是他的母亲传给他的吗?这位母亲是改变他一生的英雄。
老舍先生是勤劳的,对什么事都非常的认真,老舍先生有腿病,但是,老舍先生还不辞劳苦的养花,养花虽然很辛苦,但是他却觉得很有意思。
还说“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
难道这不是真理吗?”对阿,人如果不劳动,连养花这么简单的小事都做不好,何谈做成大事呢?这句话触动着每一个人,启发着每一个人。
老舍先生是一个会生活、懂生活的人。
他热爱周围一切的美好事物。
养花、藏画、养小动物、听戏等等都是他的爱好。
所以他的生活从来都不枯燥,相反却充满了乐趣。
老舍先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对于花给他带来的“麻烦”他并不厌倦,而是更加爱护花,对于母鸡的叫声一开始给他带来的“烦躁”也消失了,因为母鸡是鸡母亲了,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
老舍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但是他过着不比普通人高级,而是比普通人还普通人,他从不在别人面前摆架势,在他眼里,人人平等。
老舍先生是多么伟大的人阿,具有那么多优秀的品质,怎能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老舍先生在我眼中,是平易近人的,是节俭的,是与人和善的,是做事从不敷衍的,是勤劳的,是热爱生活的,是伟大的!2我了解的老舍先生一个人,一生为文学奉献,一个人,一生怀着一颗爱过的心,他就是平民作家——老舍先生。
小时候,也就是三,四年级,包括五年级,心中不喜欢老舍的作品,觉得他的作品很难懂,而且有些句子都很难理解。
或许那是自己与老舍太生疏了,估计我接触他作品很少的缘故吧,与他越来越疏远。
但是,我读了第三单元,通过与老师,同学们交谈,我感到老舍先生的作品是那么奇妙,他用极其普通的文字来描述当今社会,不得心中对老舍心中肃严起敬。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我了解的老舍先生简单学习教学课件冀教版

作业设计
本单元共学习了六篇有关老舍先生的文章,我 相信在你的心中一定留下了对他的独特印象。课下 请大家以“我心中的老舍先生”为题,写出自己的 感受。老舍先生一生描写了很多优秀的文章,课下 有机会,大家可以搜集来看看。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2019/5/23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我了解的老舍先生》(分段学习)教学 精选教学PPT课件冀教版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 了生活中得老舍是一个会生活、富有生 活情趣的人。
北京东城丰盛胡同有一座小院。 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 常豁亮。院里,有两棵柿子树,到处 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 的。
写出了老舍先生对花的喜爱。
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 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 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 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 倒茶的。老舍先生爱喝茶,喝得很勤, 而且很酽。
老舍不仅有着文人的种种雅趣,还 非常好客,这好客的背后,实际上体现 出了老舍先生对朋友的尊重与热情。朗 读时,要读出亲切、热情的语气。
老舍先生很好客,每天下午,来 访的客人不断。作家,画家,戏曲、 曲艺演员……老舍先生都是以礼相待, 往往谈得很投机。
一视同仁,以礼相待
课文分析
第二部分(第7——9自然段):作 者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了工作中的老舍, 赞叹他的可敬。
情窦初开的年华,一朵鲜花,谁采不是采,谁献不是献。也可以说、谁先采来谁先戴。但是、爱情还存有它诸多的要素与情感的诠释。 人到成熟自然而然就会寻求恋爱。恋爱会造就情侣的幸福与美满。爱情与年龄无关;有共同语言,相似情怀,类似的经历坦诚自然的交流,毫不做作的表现。只有深入了解,才有爱情的起因。爱情用真情来实现相互交流的过程。爱情是向往,是打造婚姻的基础。 爱情自由,婚姻自主。从古至今,在世俗面前往往是种摆设。门当户对,门第观念。才会有爱情悲剧故事的上演:《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全面再现了封建世俗末世人性世态,揭示了弱势与强势的种种悲剧与无法调和的社会矛盾。 爱情的行为是柔,慢条斯理,不是急于求成。爱情是双方感情的因果,一个人的行为不叫爱情。爱情是有针对性的,千万别搞错,有的只是友情层面上对你好,那不是爱情。一个人来维持痴情那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没有物质的爱情是可悲的,他保证不了爱情的延续性。 真正的爱情,不论贫富,不论远近。千般情怀,万般眷恋。红尘陌上,心系悠长。约言迢迢千里,只因情怀而来;邈路遥遥朝暮,只因眷恋而去。在这个世上,只要不是完全的独身主义者,爱情几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的经历过程,只是有些人爱得轻松,有些人爱得枯涩,有些爱天长地久,有些爱曾经拥有而已。在爱情中,爱的伟大是经得起考验,爱的最高境界是两情相悦的欣赏,是彼此的懂得。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拓展阅读:老舍——勤劳的一生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拓展阅读:老舍——勤劳的一生阅读提示:为什么说老舍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老舍家祖辈都是文盲。
到了他这一辈,靠母亲辛勤劳动供他上了学。
19岁那年,老舍以品学兼优的成绩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从此,开始了他劳动的一生。
当了两年小学校长之后,老舍被提升为北郊劝学员。
这时,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了,这个震撼整个中国大地的事件也震撼了老舍。
受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影响,老舍的世界观也发生了变化。
他开始偷偷地用白话文写小说,像发了疯、着了魔一样练着写白话文。
白话文的兴起,使老舍有了用武之地,他一直坚持不懈地去实践,从而在文字上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4年他到了英国,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讲师。
这时,他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一写就是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
1927年老舍回到了祖国。
1930年到济南齐鲁大学担任文学院文学教授兼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
1934年到青岛的山东大学文学院当教授。
在山东的七年里,他创作了《骆驼祥子》等二百篇作品。
这些丰硕的成果凝聚着老舍的辛勤劳动。
老舍与勤劳的农民一样,扛着他的“农具”:毛笔、钢笔……在他的稿纸上“耕耘”。
他每天早起早睡,极有规律地写作,平常连星期天也顾不得休息,暑假、寒假也全部用在写作上。
流下的是汗水,结出的是丰硕的果实。
老舍创作的笔始终没停过。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由济南奔赴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在周恩来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为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中国的成立给他带来了旺盛的创作热情,他以自己的作品,热情歌颂党,歌颂新社会。
十几年间,他写了《方珍珠》、《龙须沟》、《茶馆》等二十多个剧本。
其中《龙须沟》影响较大,揭示了解放前后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歌颂了新中国,他也因此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的一生是创作的一生,勤劳的一生。
小学语文16 我了解的老舍先生

16 我了解的老舍先生一、教学设计说明1、教材分析:《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老舍文化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了老舍先生的一桩桩生活小事,使我们走进了他的生活,从而了解了老舍先生的情趣及为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富有生活情趣、自然、文雅的人民艺术家。
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过老舍先生坚强善良的《我的母亲》,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济南的冬天》富有社会洞察力的《祥子买车》,以及富有情趣的《养花》合《母鸡》之后,非常好奇老舍先生到底在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此刻再来学习本课就会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对老舍先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让学生与老舍先生的距离拉近了。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那些事,从中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及为人。
2、以课文为依托,结合本单元课文以及课外资料,进行口语交际,在交流中加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提高综合语文素质3、积累语感,提高语言文字的概括、理解总结、表达能力,以及阅读长篇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课前充分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更加喜爱这位“人民艺术家”,激起阅读老舍先生文章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那些事,从中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及为人。
二、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老舍的资料,阅读更多老舍的文章2、布置好预习作业:A、理清文章脉络,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B、搜集名人对老舍的评价以及相关故事资料三、教学步骤一、回忆引入师:同学们,本单元为我们只介绍了一位作家,他的名字就是——老舍。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哪几篇文章?生:《我的母亲》、《济南的冬天》、《祥子买车》、《养花》和《母鸡》。
师:我相信这些文章肯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谁愿意谈一谈哪篇文章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说说理由。
师:从老舍先生的文章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语言幽默,感情真挚,塑造人物鲜活的文学大师。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6. 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教学设计_5

16我了的解的老舍先生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是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是著名的文学家汪曾祺先生记叙老舍先生的一桩桩小事,使我们走进了他的生活,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老舍先生的情趣及为人,使老舍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生动起来,丰满起来,让我们更强烈地感受到老舍平民写家的风采。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哪些事,从而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及为人。
2、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以课文为依托,结合本单元及课外阅读资料,进行口语交际,加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舍先生的平易近人,从他的性情与为人中感受老舍无愧于“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重难点分析:通过文中所写事情,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与为人。
结合本单元内容加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忆引入师:同学们,本单元为我们只介绍了一位作家,他的名字就是——老舍。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哪几篇文章?生:《我的母亲》、《济南的冬天》、《祥子买车》、《养花》、和《母鸡》。
师:我相信这些文章肯定给你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谁愿意谈一谈哪一篇文章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说说理由。
师:在前几课的学习中,我们都是通过老舍先生的作品来感悟体会老舍先生的情趣与为人。
但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就必须走进他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随着著名文学家汪曾祺先生所记述的一桩桩小事了解老舍先生。
——16《我了解的老舍先生》。
设计意图:从本单元所学的老舍文章入手,让学生重温老舍先生的文学风采,再引入本课的学习,使得水到渠成。
二、初读课文1、播放课文阅读,让学生仔细听,并思考:作者从哪两方面来写老舍先生的?随着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生活和工作。
2、让学生根据以上两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三、再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
1、让学生分段读课文,并思考:围绕这两方面写了老舍先生的哪些事?学生读完后交流,教师出示并板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教学设计(2009-03-12 16:25:41)
标签:教育分类:转载【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
理解文中的“侍弄”、“痴迷成性”、“榻”、“彬彬有礼”、“酽”等词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哪些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朗读课文,从中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及为人。
2.以课文为依托,结合本单元课文及课外资料,进行口语交际,在交流中加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哪些事?从中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及为人。
【教学难点】
结合本单元课文及课外资料,进行口语交际,在交流中加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
搜集老舍的资料,特别是老舍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还可以推荐阅读老舍其他文章,在收集和阅读中丰富对老舍的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
本单元是以追寻现代作家老舍为主题的文学单元。
我们已经学过五篇老舍的文章,大家谈谈对哪篇文章印象最深刻?说说理由。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在他的朋友汪曾祺眼中是什么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的“侍弄”、“痴迷成性”、“榻”、“彬彬有礼”、“酽”等词的意思。
3.指名分段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读进去。
4.自读课文,边读边梳理课文主要写了老舍先生的哪些事,可以列一列小标题。
(理清课文条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
三、品读句段,深入感悟。
1.自读、勾画、批注。
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这一桩桩小事中,你对老舍先生有了怎样的了解?哪里让你感触最深?在旁边把你的感触写一写。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再次深入阅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语句,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家老舍生活的可亲,可爱和可敬。
)
2.小组交流自读的情况和读书的感受。
3.全班交流指导。
(1)第一自然段写了老舍先生的小院。
院中的花更像是主人,“到处是花”“都长得很精神”,老舍夫妇倒像是仆人,“亲自侍弄”,常常“一身热汗”但仍乐此不疲,真是到了“痴迷成性的地步”。
一个生活中与花为友的人想必心里也常是鲜花盛开。
(2)老舍先生品茶、闻杏、藏画,无一不流露出他的文人雅兴。
“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老舍不仅有着文人的种种雅趣,还非常好客,这好客的背后,实际上体现出了老舍先生对朋友的尊重,怪不得“来访的客人不断”。
(3)每年还要约朋友到家中大聚两次——赏花、庆生日.
提问:生活中的老舍是什么样的?
生活中的老舍是多么的平民化。
酒“敞开供应”,菜“亲自掂配”,最崇尚地地道道的北京风味,尤其是再普通不过的“熬白菜”却被老舍先生赞为“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4)第七至九段着重写了工作中的老舍,写了两件事,一是任文联主席关心解放前盲艺人的生活,二是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提案解决芝麻酱供应问题。
工作中的老舍“常常会想着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他是真正关心艺术家的疾苦,关心老百姓生活的人,难怪文章结尾汪曾祺感叹“这就是老舍,北京人的老舍,平民写家的老舍”四、拓展
通过读课文,相信大家对老舍先生有了全新的了解,结合资料谈谈你的感受。
(这样使学生的交流更具有广度和深度)
五、作业
把自己对本单元的学习感悟写在小本本上,也可以办一期“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