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教授儿科经方优选稿

合集下载

黄煌教授:老少皆宜的退烧特效方一针一药

黄煌教授:老少皆宜的退烧特效方一针一药

黄煌教授:老少皆宜的退烧特效方一针一药我知道你在看哦导读下面这张退热方,是黄煌教授的经验方,主治感冒发高热,汗出热不退或无汗身热者。

这种发热夏秋季尤其多见,体温常常高达38.5度以上,许多患者往往先挂水,两三天热不退才求助中医;而服用此方后,大多数人汗出热退,有些人会通身大汗,从此脉静身凉。

也有服用以后,得快利,随即汗出。

本方大人小孩均可服用。

退烧经验方【组成】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

水1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

此方从小柴胡汤加减而来。

因是治疗急性发热,所以去了人参、半夏和生姜、大枣;之所以加连翘,是因为连翘擅长清风热,对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者、对头昏心烦失眠者、对咽喉充血淋巴结肿大者、对发热而呕吐者,都很有效。

柴胡用于退热,必须大量使用,《伤寒论》原用八两,按一两3克换算,也需要24克;而且柴胡还必须配伍甘草,因为看《伤寒论》原文,小柴胡汤的加减很多,人参、姜枣、黄芩均可去,唯独柴胡、甘草不能去。

退烧验案1验案一机关小丁爱人昨晚开始发烧,现高烧38.8度。

他说6月也发烧一周,CT诊断为“肺炎”,挂水一周方退。

我问他病人发热有汗否?是否月经期?有无其它不适?答曰月经刚过,发热前呕吐一次,肠胃无不适。

我即开一方: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1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

如汗出热退即停服。

到中午,我询问了一下情况,小丁告诉我,他爱人服药第二次后,微微出了些汗,烧也退了。

2验案二我的小侄子2周岁左右,跟父母住邢台。

发烧数天,肌注、口服退烧药物热退后不久复升,下午体温高。

无咳喘、呕吐等症。

处方:柴胡15克,甘草10克,黄苓10克,连翘15克,水煎分三次温服。

次日告知服药一剂后体温恢复正常,嘱其继服一剂,已痊愈。

3验案三徐某某,女,32岁,2009年8月27日傍晚六点来诊:诉一家三口均发热,输液、吃西药均无效。

测量该患者体温38.8°(腋温),倦怠乏力,恶寒,咽喉痛,咳嗽,痰稠。

黄煌教授讲解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解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解的几张经方黄煌教授讲解的几张经方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这是《金匮要略》对关夏泻心汤证的经典描述。

由此可知,本方证有上、中、下三部位表现,即上呕、中痞、下肠鸣,病变在整个胃肠道。

三者之中,又以痞为必见。

此痞是胃肠机能紊乱所致,其实质是胃的分泌和运动机能障碍,不能及时排空内容物,胃内的食物、液体以及发酵产生的气体长期滞留不去,导致局部的堵塞憋闷、胀满不舒。

这种情况多伴有肠吸收机能低下,水分停滞,加之产生的腐败之物,使肠管蠕动加快,其外在表现即为肠鸣。

方中黄连黄芩具有广泛抑菌作用,比如对幽门螺旋菌,大肠杆菌等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消炎性中药,对充血性炎症效佳。

从用黄连黄芩来看,半夏泻心汤证多为炎症性胃肠机能紊乱。

这种炎症性,既可以是外来病菌感染,也可以是饮酒或食入辛辣等刺激物所造成的胃粘膜损伤。

这些病理变化中医谓之湿热蕴结,因而临床多见舌苔粘腻。

此苔或薄或厚;或白或黄,或白底罩黄;既为痞,则纳食减少也不言自喻。

半夏泻心汤证的胃肠机能失调,并非一般的消化不良,用点焦三仙便可解决问题。

既要修复炎症,又要调整机能,二者不可偏废。

半夏泻心汤是辛开苦降,和胃消痞代表方。

本方含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治反复吐下后的食入口即吐,集寒温并用,补泻兼施于一体。

也可看作是小柴胡汤去柴胡加黄连,以干姜易生姜的变方。

去柴胡,则无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加黄连,所治偏于心下,用黄连半夏的小陷胸汤所主即是心下。

小柴胡汤治“呕而发热”,本方治呕而无热。

干姜易生姜,证有寒热之别,小柴胡汤所主偏于热,本方所夹有寒;且生姜散胃之水饮,干姜温肠之寒湿。

黄连汤较本方少黄芩而增桂枝,其证寒性更甚。

甘草泻心汤证兼有口腔溃疡,且下利甚于本方证;生姜泻心汤证兼有噫气食臭。

此二方又为本方之变方。

若痞甚者可加枳实,心下震水音明显者加茯苓。

黄煌教授经方应用举隅

黄煌教授经方应用举隅
华某 ,男,62岁,因上腹 部烧 灼感 6 a,加重 1周去 医 院检查。 胃镜提 示:浅表性 胃炎,轻度上皮不典型增生,幽 门螺旋杆菌 (++) 胃三联治疗后食欲不振。遂求诊于黄煌 教授 。就诊时患者 自觉剑突下不适,胸骨后烧灼感 ,喝酒后 加剧 ,嗳气 ,大便 次数增多 ,夜汗 多。舌 红,苔薄黄 。黄师处 以半 夏 泻 心 汤加 味 :黄 连 3 g,黄 芩 10 g,制 半 夏 10 g,党 参 12 g,干姜 6 g,肉桂 6 g(后下),炙甘草 3 g,大枣 20 g。15 剂药后复 诊烧心感 消失,大 便次数减少 ,略稀 ,药味可 口。. 此方作为保健茶服用至今 ,无特殊不适。 按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这是张仲景 在 《金匮要略》中对于半夏泻心 汤 (半夏、黄连 、黄芩 、干姜 、 人参、甘草、大枣)的运用指征的经典描述 。而今大多数 胃 肠道疾病如慢性消化道的炎症 与溃 疡常会出现 上述症 状。
症状 而设 ;桂枝主治气上冲 ,茯苓主治眩悸 而小便不利 ,桂 枝、茯 苓配 合龙骨、牡蛎 能治疗心悸 、惊 狂 、眩晕等 神经系 统的重症 ;大黄能清 除肝胆邪热 ,能疏通肠 道且有 消炎镇 痛作用 ;生姜 、红枣有保护 胃气且增强药效的功效 。黄师将 此方视为神经、精神镇静剂,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失眠 、精神 分裂症、癫痫 、抑郁症 、恐惧 症、神经官能症 、慢 性疲 劳综合 征等具有精神 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中。
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半夏泻心汤;黄煌;医案 中圈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 :B 文 章编号 :1004-6852(2007)07—0030—02
黄煌先生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江苏省名 中医,是 从事 中医学教育及 临床工作 的知名学者 ,在经方医学 、中 医学术流派等方面有颇多研究 。临床上 ,黄煌 教授 擅长以 古方治疗疑难病 。笔者有幸随师学习 ,为导师娴 熟的用药 技艺和极高的临床效果所折服。深深地体会到 了经方真 乃 中医之根 ,中医之魂也。现略举导师验案 2例 ,以现 经方的 魅力 。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案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2008-09-02 18:49:25)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

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1.排脓散组成:枳实芍药桔梗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

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

所以可称“排痰散”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2.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治偏头痛,伴吐水者。

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

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组成:栀子厚朴枳实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专方。

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惊:做恶梦,心慌心悸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7.温胆汤组成:半夏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竹茹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

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

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2008-09-02 18:49:25)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

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1.排脓散组成:枳实芍药桔梗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

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

所以可称“排痰散”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2.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治偏头痛,伴吐水者。

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

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组成:栀子厚朴枳实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专方。

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惊:做恶梦,心慌心悸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7.温胆汤组成:半夏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竹茹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

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

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

黄煌教授讲解的几张经方4大柴胡汤

黄煌教授讲解的几张经方4大柴胡汤

黄煌教授讲解的几张经方4大柴胡汤四、大柴胡汤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枳实四枚、芍药三两、大黄二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

经典方证:1、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

(103)2、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

(165)3、按之心下满痛者,(《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十二条》)心下,是大柴胡汤方证的主治部位,心下急,指剑突下三角部位拘紧感或窒闷感;心下痞硬,指按压见腹肌紧张;心下按之满痛,是大柴胡汤证的重要客观指征。

医生在按压上腹部以及右肋下,常常有比较明显的抵抗感和压痛。

胆胰疾病多见此腹证。

严重者,可见腹痛拒按;病情轻者,则可出现嗳气、腹胀等。

呕吐,是本方证的又一重要指证。

这是胆道胰腺疾病的主要症状。

大柴胡汤方证的或然证较多,大多表现为发热、便秘或腹泻,或呕吐,或黄疸,或头痛等。

这可能与所病变的系统不同有关。

如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可见发热,消化不良可见便秘或腹泻,胰胆疾病可见呕吐、黄疸,高血压等可见头痛等。

经验用量:柴胡15克、黄芩10克、姜半夏10克、枳壳20克、白芍15克、制大黄10克、生姜15克或干姜5克、红枣15克。

主治疾病谱:1、胆石症、胆囊炎、胆道蛔虫;2、胰腺炎;3、胆汁反流性胃炎及食道炎;4、肠梗阻;5、高脂血症;6、肥胖;7、高血压、中风;8、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9、泌尿道结石患者急性发作;10、支气管哮喘;11、心律不齐。

体质要求:体格壮实,以中老年较多。

上腹部充实饱满,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轻则为抵抗感或不适感,重则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流、便秘等。

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支气管哮喘等。

说明:本方具有解痉、止痛、通便、降脂、降压、消炎、利胆等多种功效。

经方已经融入他的生命 ——现代经方家、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

经方已经融入他的生命 ——现代经方家、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

经方已经融入他的生命——记现代经方家、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来源:《中国中医药报》黄煌,男,1954年生,江苏江阴人。

现为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方方证、药证。

黄煌1973年开始跟随江苏省名中医叶秉仁先生学习中西医内科,并得到江苏省名中医邢鹂江、夏奕钧等先生的指点。

1979年考入南京中医学院首届研究生,攻读中医各家学说专业。

1982年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

1989年受国家教委派遣赴日本京都大学进修老年医学1年。

2001年获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82年至今供职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历任基础部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讲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基础医学院名誉院长等职。

社会兼职有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苏省政协常委、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主委等职。

经方,是古代经验方的略称,中医通常将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中的2 00多首古方称为经方。

历史上有许多医家擅长使用经方治病,被人们称为“经方家”。

经方家自清代以来一直十分活跃,是学术个性明显的中医流派,称为“经方派”。

但是,从上个世纪末叶以来,随着一些经方家的年高谢世,经方派传人渐少,经方医学从主流中医领域逐渐淡出。

但令人欣喜的是,经方派的余绪未绝,各地研究经方的学者和医生还不少,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煌教授,就是近年来我国致力于经方传承及推广的学者之一。

立足讲台为留根经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是后世方之祖,其中蕴含的认识人体认识疾病的思想方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把中医看作是棵参天古树,那经方就是那虬劲的根干。

黄煌教授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将经方的推广普及作为工作的重点。

他多年来立足讲台,呼吁广大年轻中医学好经方,用好经方,留住中医的根。

黄煌推广经方最初是从义务讲座开始的。

他利用大学生科协指导老师的身份,经常课余开设有关读经典用经方的讲座。

黄煌经方小儿咳嗽咳喘常用方临床经验

黄煌经方小儿咳嗽咳喘常用方临床经验

黄煌经方小儿咳嗽咳喘常用方临床经验作者/宋恩宏咳嗽这个病,一般在儿科疾病中是首位的,多有外感发热的症状,或单纯的咳嗽、咳喘,四季都可发病。

儿童多为外感,成年人有内伤,外感中风寒多一些。

外感风寒引起的小儿咳嗽在临床中每天都在不断的使用。

以前在小儿咳嗽中,常用的分类有风寒咳嗽、热咳、凉咳、燥咳等,但这些与伤寒、金匮不好对应,用起来有局限。

我按黄老师的体质对应,小孩子来了首先根据他的体质,加上他的主诉,基本上大体的方向能定下来,再根据方证辨别,所以我在临床中比较常用。

我后来跟姚梅龄老师及许家栋老师学习后,又从病机上大体的分类,这样有了体质及病机的结合有了大体的方向,在气血水火里以哪个为主,再结合六经错误率又小些,见效程度也要高一些。

因为小孩咳嗽或成年人咳嗽,一般按三期来:初期、中期、恢复期。

初期的一般干咳、无痰,中期的一般咳嗽、痰多、后期的一般有痰、咳嗽很少或有痰才咳嗽,一般咳嗽分这三期。

从病机上说,咳嗽是上气,咳逆上气、喘息、喘满或短气、等等。

基本上以上气为主,也就是说人体呼吸,是吸入天之清气,呼出自身浊气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容易出现水气、火气等等向上冲逆的过程引起的咳嗽。

所以咳喘这个疾病主要是按照上气来进行的。

然后按气血水火来进行分类,我把常用的几个方子根据其他老师的总结,我临床把所有的方子分类,放到桌面上,有时候临床中辩证不准,再看一下,这样准确度高一些。

气血水火四大病机中,第一个是气逆,好多咳嗽与气不旁流,火气上逆,水气上逆有关,所以气逆在咳嗽中,占得比例高。

这类病人的体质复杂,有虚有实,虚者气不足,实者气有余,但是往往这类在急性咳嗽中,实证多;慢性咳嗽,虚证多。

这类人体质来说,与其他咳嗽的体质比,间杂的相对多一些。

方子比如,实证类的有葛根汤、麻黄汤;虚证的有橘子姜汤、外台茯苓饮、桂枝厚朴杏子汤。

以下我分类的这几个,是气逆咳嗽中比较常用的方子:第一个就是桂枝厚朴杏子汤,此汤在小儿咳嗽中使用的频率相当高,体质是桂枝体,经常咳嗽、经常发烧,食欲不大好,容易出汗,多有慢性疾病,如慢性鼻炎,慢性咳喘,症状是轻微发热,一般没有高热,或无热,多有汗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utism:自闭症。本方及温胆汤,柴龙牡
二、温胆汤
古代的壮胆方,适用于以恶心呕吐、眩晕、心悸、失眠、易惊等为特征的疾病。
【原书配方】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炙)茯苓一两半上.v为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缓解心理压力,使人觉得舒服。例如,小孩哭后不适,可服此。
3.促进胃肠蠕动。因使全身放松。心理变化大,会影响到消化道。Mondaymorningsyndrome:因未放松。星期日晚紧张后,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所以开始出现喉痒等感冒症状。
先伤气(情绪)emotionalupset
后伤食(消化不良)digestivetrouble
4.以口服为主,不打针。甘草泻心汤治口疮,可服许多年,味道好,不必加减。
儿科经方
一、半夏厚朴汤
古代治疗咽中异物感的专方,有理气除胀、化痰利咽的功效,适用于以咽喉异物感乃至躯体感觉异常、腹胀、恶心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金匮要略》)
纳差,挑食,多吃则恶心,尿床,大便数天一行。
Rx:厚朴10,半夏10,茯苓10,苏梗10,枳壳10,栀子10,连翘15。
治疗2个月后,夜尿愈,食欲增,大便日一行,最近有点粘,无外感。所以去5克栀子,加柴胡5克,生甘草3克。尿床为睡眠问题。
Case2:男11岁。Eczerma一个月。面黄,chestOppression,大便频,腹胀(abdominaldistention),眩晕,
枳实:通便止痛,消积滞,色黑
枳壳:腹胀,黄些,香些,较缓和。仲景时没用,但有称伤寒之枳实为枳壳,因用量大。
一.PTSD。温胆汤治PTSD最有效。特点:
1.恶梦,幻觉不断
2.抑郁,与人疏远,感情淡漠,对未来失去希望
3.敏感,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失眠,惊醒,焦虑不安,自杀.
但儿童往往无法表述PTSD:恶梦惊醒,尖叫,哭泣。怕黑,变得粘人。呆滞,学习成绩下降。头痛,肚子痛。青少年有过激行为,伤害自己,吸毒。
2~4岁:夜惊,多汗,尿床。因大脑中枢神经尚未发育完善。
4-10岁:打呼,张口呼吸,抽动,麿牙,梦话,翻来覆去。因扁桃腺发育快,扁桃体变大。生理性高峰期,且易感染,所以扁桃体大。大脑中枢神经尚未发育成熟及换牙。
若兼舌红,咽红,可合用八味除烦汤。
若扁桃体大,+连翘
四.儿童焦虑症。Anxiety,disorder.学龄,尤其女孩更多。
因扁桃腺肿(swollentonsils),摘除扁桃腺后,出现Eczerma。
Rx:八味解郁汤=半夏厚朴汤+四逆散(黄煌常用于IBS和神经性皮炎(neurodermatitis)
姜半夏10,厚朴10,茯苓10,苏梗10,枳壳10,栀子10,连翘15,柴胡10,白芍10,生甘草5,黄芩10.
Case3:男四岁尿床Bedwetting.唇红,咽痒(有内热),胆小,易受惊,胃痛,肤白,食欲佳,天冷或乾则不适。尿少但频scanturinebutfrequent.
2.注重整体,个别差异。中医治病的人。西医治人的病。病皆与人体结合。中医重视”人”。人就是一个整体,如胖瘦,精神状态…..等等。重视精神状态,心里特征,感觉。调体质,调精神,心里,将内在平衡调好,病就好了。例如,半夏厚朴汤.
3.天然植物药材,甚至是食物,如生姜,大枣,山药。相对的安全,可长时间使用。
止痉散:粉剂.半夏2,天麻2,全蝎1,蜈蚣1.2-4胶囊每日2~3次
好动孩子,有时安静,没抽动者,效果较好。温胆汤+人参
温胆汤体征:
1.体胖,大眼睛,面油腻,脸圆,眼圆,漂浮不定。
2.易紧张害怕,对黑暗恐惧。不善于外交,怕离开大人,对高,动物恐惧,胆小
3.睡眠障碍:易惊醒,恶梦,梦话,打呼。
4.感情丰富,易联想,有想像力,喜艺术,文学。
学习成绩差,对环境敏感者:咬指甲,挖鼻子,易呕,纳差。所以,望诊儿童看手指。
温胆汤或加八味除烦汤(连翘为栀子量一倍)。栀子消除焦虑。连翘也抗焦虑症
五.儿童多动症。男孩,学龄儿童。占1~10%.早产儿,破腹产者多见。智力没问题,但注意力不能集中。
温胆汤+全蝎,蜈蚣(若有抽动spasm)连翘为栀子量一倍
5、脑炎后遗症;
6、青少年近视眼。
温胆汤治儿童心理疾病的另一方。强烈精神刺激后之症状。地震,车祸,天灾幸存者。
易受惊吓或受强烈精神刺激出现的症状。新环境,新事物,父母离异,黑暗,恶作剧
惊吓是病因。症状有恶心,呕吐,睡差,恶梦
古代治惊恐之方剂。使孩子睡眠改善,消除恐惧感,精神心理病。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二陈汤),枳实(长大,代以枳壳),竹茹,生姜,大枣。
1.上呼吸道感染
2.腹痛+枳壳
3.厌食。吃饭时被骂。父母喂太多,久而久之形成。原方即可。
4.鼻忸。易激动,发脾气,苔厚。与睡不好有关。因“热“易造成血管充血。2至3天即止。不可连续吃。病好了就会变得难吃。黄芩止血。
5.皮肤病。情绪会影响皮肤,快乐时,皮肤好看。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梗,柴胡,枳壳,山药,甘草
再伤寒(喉痛,发烧,扁桃体肿大swollengland.苔厚等食积症状之感冒)coldfever。苔厚,腹诊较硬,有气。敲有咚咚声。
半夏厚朴汤可理气,消食。所以对小孩子适用。而且使放松。小孩主要用望诊,脉搏有时看不出。
消食Resolvefoodstagnation,通便Relieveconstipation,消腹胀Openthestomach,消咽痛,止咳平喘助眠Relievedepression
加减:治上呼吸道感染之常用方
鼻乾或流鼻血:+栀子。栀子治小孩流鼻血最好。加连翘更好
便秘或腹痛:+枳壳
发烧:+柴胡,黄芩。高烧才用柴胡,石膏
扁桃体肿大:+连翘(甚至淋巴结肿大。可止呕,通便,助眠)
烦躁,咽红+栀子,连翘
咽痛+桔梗,甘草。咽痛基本上用甘草。再严重者加桔梗。没病时服用,则会感到喉咙sticky不适。
2。减肥:半夏,茯苓,枳壳,竹茹.
枳壳:常服人会瘦,靠内在脂肪燃烧及通便
竹茹:竹表面之皮,常吃竹子易瘦(熊猫则胖)
枳壳,竹茹:化痰。肥胖者痰多
方中陈皮,半夏,竹茹止呕用
温胆汤
半夏厚朴汤
体型
偏胖
心理特征
易受暗示,随环境变化而变,易惊恐
固执,顽固
饮食,舌苔
正常/舌苔正常
厌食倾向/舌苔厚
主治疾病
偏精神疾病:惊恐,眩晕,失眠
3、慎用的药物:麻黄、大黄、黄连、黄芩、人参、附子等。
较多见的儿科疾病:1.过敏,2.精神性疾病,3.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者,用抗生素无效),
4.功能性疾病(类固醇及抗生素无效,且用错了药会造成易感,将来更易发病。因为破坏了免疫系统).
经方为何有效?
1.历代相传的经验。适应证明确,方证明确,所以有效。>1800years
黄煌教授儿科经方
黄煌教授儿科经方
绪言
小儿体质的特点:多变,易愈。
小儿诊断的重点:
1、望诊——精神状态、心理行为特征、体型体貌特征、舌诊、咽喉诊;
2、切诊——腹诊。
服药问题:
1、用量:小儿用量是成人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2、疗程:小儿服中药,中病即止,不宜长期服药,特别是那些味苦、具有清热泻下发汗作用的药物;
【体质要求】
1、营养状况好,面部皮肤比较油腻、偏胖;
2、平时易惊,有黑暗恐惧、陌生人恐惧、恐高、晕车等;
3、睡眠中常常惊醒,多噩梦,平时易惊,有黑暗恐惧、陌生人恐惧、恐高、晕车
等。
适用疾病
1、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2、恐惧症;
3、小儿焦虑症;
4、小儿多动症以及秽语抽动综合症、儿童与少年期行为与情感障碍等;
【经典方证】妇人咽中如有炙脔。(二十二)
【体质要求】
1、营养状况较好;
2、易于精神紧张,目睛大而明亮,眼神飘忽不定,情感丰富而起伏较大;
3、食欲不佳,受情绪影响较大。
适用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鼻衄;
2、厌食症、消化不良;
3、神经性皮炎、湿疹;
4、过敏性紫癜;
5、儿童睡眠障碍、儿童焦虑症与抑郁症、自闭症。
小孩服抗忧郁药后,症状被压抑着。看体质。有受苦之症状才用。没症状不要用药。
二.儿童恐惧症。Phobia.7-12岁学龄儿童发病率高。多半与遗传有关。这类儿童想像力丰富。对上学,动物,医院,黑暗,或群众感觉恐惧,产生紧张,心慌,心跳,头晕,发抖,甚至恶心,腹痛。此方能消除幻觉
三.儿童睡眠障碍。
方证相应之证:有时即体质(人),有时是病(几种病),有时是体质(人)+病
服法:一天4次。早中晚,睡前。严重时,可分小剂量多次。缓解后,可一天1或2次。服3天,停2~5天。或无症状时停服。儿科量为成人用量一半。2岁以下婴幼儿减至成人量1/3
半夏,厚朴有点苦。加枳壳,黄芩,连翘(八味除烦汤)更苦。
1/3的儿科病可治以半夏厚朴汤。尤其现今儿童精神症多,可防止长大后的精神病
Rx:温胆汤+赤芍三天。日三服
姜半夏15,茯苓12,陈皮12,生甘草3,赤芍12,枳壳12,竹茹6,乾姜5,红枣20
Case4:男9岁,扁桃体肿大,持续低烧一年,中午及晚上37.6C。血沉18.swollenglandandfever1year.Tonsillitis.圆脸,胖,体壮但胆小。眼圆,经常请喉,鼻血。皮肤红痒,面颊,上臂,小腿外侧有红疹,痒。
Rx:温胆汤
姜半夏15,茯苓15,陈皮15,栀子10,枳壳12,竹茹10,乾姜5,红枣15
一个月后回诊.扁桃体还肿。所以加连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