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图片

合集下载

第二章理论基础第一节思维导图-LibraryBinus

第二章理论基础第一节思维导图-LibraryBinus

第二章第二章理论理论基础基础第一节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称脑图或心智图,英文称作 mind map , 是一种描述人的思维和想法的图形 (Leman, 2008: 147)。

思维导图使用关键词为应该考虑的主要事情(Buzan, 2006: 188)。

所有的思维导图都使用颜色,而且具有从中心发展出来的自然结构,以及使用线条、标志、词汇和图像来相互连接。

思维导图就像一幅城市地图,图中心就如城市中心,代表了一个概念的主题 (Buzan, 2005: 3)。

思维导图也使用者联想到其他和主题有关的事项 (Buzan, 2007: 6)。

应用在学习方面的思维导图称作思维导图法,英文称作 mind mapping 。

思维导图是由来自英国的托尼•博赞 (Tony Buzan) 发明的。

思维导图的运作方法是拼出人类大脑中的想法与概念,然后把那些想法与概念通过颜色、标志、图标等元素清楚地呈现出来,可以应用于脑力激荡法、决策、计划、会议记录、读书笔记、演示等等方面 (Leman, 2008: 147)。

在学习语言当中,思维导图是一种总结了词汇内容的技术,并把内容投射成地图形式或图形技术。

思维导图不单调,因为它把颜色和图片结合在一起,因此更是激发想象力 (Ambarini, 2010: 5)。

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 (Buzan, 2010: 56):一、 注意的焦点清晰也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二、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析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三、分析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

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析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析上;四、各分枝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思维导图技术帮助学习者在大脑存储能力和大脑存储效果之间作一个分别。

有效地存储数据会使学习者的能力翻倍 (Buzan, 2010: 56)。

思维导图技术有五大主要目的 (Buzan, 2010: 9):一、向学习者介绍思维发展的新概念 放射性思维。

《疼痛基础知识》课件

《疼痛基础知识》课件

疼痛可以根据程度分为 轻度、中度和重度,根 据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
疼痛的定位有助于诊断 和制定相关治疗方案。
疼痛的治疗
1
疼痛治疗的原则
控制疼痛原因、缓解疼痛症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和成瘾。
2
疼痛治疗的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根据疼痛的病因和患者情况制订个体化治 疗方案。
3
疼痛治疗的注意事项
例如药物剂量和频次、药物相互作用、慢性疼痛患者的心理干预。
疼痛的预防与管理
疼痛的预防
包括避免对身体的过度使用、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定 期进行体检等。
疼痛的管理
需要多学科协作,如康复医 学、心理学和营养学等,同 时需要提供疼痛护理和完善 疼痛病史记录。
结语
疼痛对生活的影响
疼痛会影响个人日常和社会功 能,对患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 响。
防治疼痛的重要性
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疼 痛的发生,及时治疗可以减轻 疼痛的程度。
疼痛护理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医护人员不仅需要了解疼 痛的相关知识,还需要提供患 者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为患 者带来更好的康复体验。
疼痛的传入途径
疼痛信号通过神经元传递,经 过脊髓传入大脑皮质进行加工 与处理。
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是疼痛机 制的基础,也是药物治疗的靶 点。
疼痛的传出途径
疼痛信号通过下行通路传出, 影响疼痛的感受与情感反应。
疼痛的评估
1 疼痛的评估工具

2 疼痛的程度及分类 3 疼痛的定位
例如面部表情评定量表、 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AS疼痛评估量表等。
《疼痛基础知识》PPT课 件
尽管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了解其基础知识有助于更好地评估和治疗它。这 个PPT将带您了解有关疼痛的一些基础知识。

疼痛科普知识ppt课件

疼痛科普知识ppt课件

控制疼痛的技巧
分散注意力
通过听音乐、做游戏、看电影等方式分散注意 力,减轻疼痛感。
冷敷与热敷
根据疼痛的原因选择适当的冷敷或热敷,缓解 肌肉酸痛和关节炎症。
按摩与揉捏
适当的按摩和揉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 肉紧张和疼痛。
疼痛的心理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调整思维方式和行 为习惯,改变对疼痛的 认知和反应,从而缓解
疼痛科普知识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疼痛概述 • 疼痛的识别与评估 • 疼痛的治疗方法 • 疼痛的预防与控制 • 疼痛的误区与澄清
01 疼痛概述
疼痛的定义
总结词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通常由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 。
详细描述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它是由身体对外部刺激或内部损伤的防御 机制引起的。疼痛通常伴随着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是一种警告信号,提醒 人们保护自己免受进一步的伤害。
调整生活方式
疼痛患者需要心理支持,如放松训练 、认知行为疗法等,以缓解疼痛带来 的心理压力。
综合治疗
针对疼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 非药物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 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心理支持
改善睡眠、增加运动、调整饮食等生 活方式有助于缓解疼痛。
THANKS
疼痛忍一忍就过去了
一些人认为疼痛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机制,忍一忍就过去了,但长期 忽视疼痛可能会导致慢性疼痛和身体功能的损害。
只有药物治疗才能缓解疼痛
许多人认为疼痛只能通过药物来缓解,但实际上非药物治疗方法如 物理治疗、按摩、针灸等也是有效的缓解方式。
疼痛的科学认知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干货】全身激痛点手册——图文并茂非常全面

【干货】全身激痛点手册——图文并茂非常全面

【干货】全身激痛点手册——图文并茂非常全面全身疼痛点手册一、头部头痛主要激痛点斜方肌(Trapezius)胸锁乳突肌(胸骨侧)(Sternocleidomastoid, Sternal)颞肌(Temporalis)头夹肌(Splenius capitis)颈夹肌(Splenius cervicis)枕下肌群(Suboccipital group)头半棘肌(Semispinalis capitis)额肌(Frontalis)颧大肌(Zygomaticus major)二、颈部颈后痛激痛点斜方肌(Trapezius)多裂肌(Multifidi)肩胛提肌(Levator scapulae)颈夹肌(Splenius cervicis)冈下肌(Infraspinatus)三、肩部肩前痛主要激痛点冈下肌(Infraspinatus)三角肌(Deltoid )斜角肌(Scaleni)冈上肌(Supraspinatus)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胸骨肌(Sternalis)锁骨下肌(Subclavius)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肩后痛主要激痛点三角肌(Deltoid)肩胛提肌(Levator scapulae)斜角肌(Scaleni)冈上肌(Supraspinatus)大圆肌(Teres major)小圆肌(Teres minor)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上后锯肌(Serratus posterior superior)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肱三头肌(Triceps brachii)斜方肌(Trapezius)胸骼肋肌(Lliocostalis thoracis)肩部痛主要激痛点斜角肌(Scaleni)肩胛提肌(Levator scapulae)冈上肌(Supraspinatus)斜方肌(Trapezius)激痛点2、3、4、5 多裂肌(Multifidi)菱形肌(Rhomboidei)颈夹肌(Splenius cervicis)肱三头肌(Triceps brachii)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胸骼肋肌(Lliocostalis thoracis)上后锯肌(Serratus posterior superior)冈下肌(Infraspinatus)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四、背部背部痛主要激痛点斜角肌(Scaleni)肩胛提肌(Levator scapulae)冈上肌(Supraspinatus)斜方肌(Trapezius)激痛点2、3、4、5 多裂肌(Multifidi)菱形肌(Rhomboidei)颈夹肌(Splenius cervicis)肱三头肌(Triceps brachii)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胸骼肋肌(Lliocostalis thoracis)上后锯肌(Serratus posterior superior)冈下肌(Infraspinatus)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五、胸部胸前痛主要激痛点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斜角肌(Scaleni)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胸骨肌(Sternalis)肋间肌(Intercostals)项髂肋肌(Iliocostalis cervicis)锁骨下肌(Subclavius)腹外斜肌(External abdominal oblique)膈肌(Diaphragm)六、上肢部肘痛主要激痛点旋后肌(Supinator)肱桡肌(Brachioradialis)桡侧腕长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longus)肱三头肌(Triceps brachii)冈上肌(Supraspinatus)第四第五指伸肌(Fourth and fifth finger extensors)肘肌(Anconeus )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上后锯肌(Serratus posterior superior)肱肌(Brachialis)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腕和手外侧痛主要激痛点桡侧腕短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brevis)桡侧腕长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longus)拇短伸肌(Extensor digitorum )食指伸肌(Extensor indicis)尺侧腕伸肌(Extensor carpi ulnaris)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 )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 )小斜角肌Scalenus minimus)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 )上后锯肌(Serratus posterior superior )第一背侧指间肌(First dorsal interosseus)拇指痛主要激痛点旋后肌(Supinator)斜角肌(Scaleni)肱肌(Brachialis)冈下肌(Infraspinatus)桡侧腕长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longus)肱桡肌(Brachioradialis)拇指对掌肌(Opponens pollicis)拇收肌(Adductor pollicis)锁骨下肌(Subclavius)第一背侧骨间肌(First dorsal interosseus)拇长屈肌(Flexor pollicis longus )手指内侧痛主要激痛点屈指浅肌和屈指深肌(Flexores digitorum superficialis and profundus )骨间肌(Interossei)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小指展肌(Abductor digiti minimi)锁骨下肌(Subclavius )手指外侧痛主要激痛点手指伸肌(Extensor digitorum)骨间肌(Interossei)斜角肌(Scaleni)小指展肌(Abductor digiti minimi)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锁骨下肌(Subclavius)七、腰部腰痛主要激痛点胸髂肋肌(Iliocostalis thoracis)多裂肌(Multifidi)下后锯肌(Serratus posterior inferior)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肋间肌(Intercostals)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髂腰肌(Iliopsoas)腰髂肋肌(Iliocostalis lumborum)背最长肌(Longissimus thoracis)臀中肌(Gluteus medius)八、下肢部臀部痛主要激痛点臀中肌(Gluteus medius)腰方肌(Quadratus lumborum)臀大肌(Gluteus maximus)腰髂肋肌(Iliocostalis lumborum)背最长肌(Longissimus thoracis)半膜肌和半腱肌(Semitendinosus and semimembranosus)梨状肌(Piriformis)臀小肌(Gluteus minimus)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比目鱼肌(Soleus)足弓及足中部痛主要激痛点腓肠肌(Gastrocnemius)趾长屈肌(Flexor digitorum longus)拇收肌(Adductor hallucis)比目鱼肌(Soleus)足部骨间肌(Interossei of foot)拇展肌(Abductor hallucis胫骨后肌(Tibialis posterior)第8期特色疼痛技术培训班肌筋膜链、激痛点、运动医学与表面活体解剖定位与诊断、功能解剖、临床局部解剖六大课题2017年9月8日·白求恩医学培训学校疼痛患者日益增多,疼痛类型转变,已经达到人人有痛。

一学就会!康复师必备的《全身激痛点手册》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图文全解

一学就会!康复师必备的《全身激痛点手册》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图文全解

一学就会!康复师必备的《全身激痛点手册》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图文全解1激痛点针刺疗法是?激痛点针刺疗法以激痛点为刺激点,主要治疗肌筋膜炎疼痛综合症。

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93%的门诊疼痛病人的原因与激痛点有关,75%的门诊疼痛病人的唯一病因是激痛点。

因此,激痛点针刺疗法几乎可用于所有疼痛为主的疾病的治疗。

2全身有多少个激痛点?根据《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 the Trigger Point Manual》,中文即《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激痛点手册》,它描述了147块肌肉中的255个激痛点。

不过,这一数字还在增加当中。

不同的学者,在临床中发现了许多新的激痛点,就象传统针灸中的新穴、奇穴一样。

激痛点与传统穴位在解剖位置、针刺感传、功能主治等方面均有很大的相似性。

3激痛点针刺疗法疗效如何?一般来说,激痛点针刺疗法只须针刺1-3次即可完全或大部分消除症状,解除痛苦。

但如果病情太长,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治疗。

显然,较之传统针灸,激痛点针刺法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见效快,疗效好。

4激痛点针刺疗法有副作用吗?我们不应用任何中西药物,只是单纯用一次性用的针灸针,刺入激痛点,因此,只要具备必要的解剖与生理知识,一般不会发生意外,肯定不会有中西药物带来的任何毒副作用。

5如何学习激痛点针刺疗法?激痛点理论是建立在现代软组织损伤理论的基础之上,因此,要学习激痛点针刺疗法,就必须了解激痛点产生原因,大体位置,疼痛及非疼痛性症状的临床表现,疼痛的具体感传路线,检查方法、鉴别及其具体治疗方法等。

当然,要系统学习激痛点针刺法,还需要基本的医学解剖生理知识。

你准备好了吗?一、头部二、颈部三、肩部四、背部五、胸部六、上肢部七、腰部八、下肢部【视频】激痛点的介绍本期编辑:Candy。

疼痛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图片[可修改版ppt]

疼痛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图片[可修改版ppt]
• 组织炎症或损伤,沉默性伤害感受器被激活, 痛阈降低,可产生强烈的疼痛。
沉默性伤害感受器被激活,痛阈↓
• 沉默性伤害感受器被激活后,在炎症前不 反应的传入纤维,变得对各类机械刺激敏 感。这种变化在炎症刺激后几小时发生。
• 多为C 纤维伤害性感受器。
(二)伤害性感觉传入纤维—Aβ、Aδ和C纤维
传导纤维:
Aβ大直径、有髓鞘、传导速度最快,低阈 值机械感受器 Aδ直径小、薄髓鞘、传导速度较慢,低或 高阈值的机械和温度感受器 C小直径、无髓鞘、传导速度最慢,高阈值 机械、温度和化学感受器
(二)伤害性感觉传入纤维—Aβ、Aδ和C纤维
Aβ 纤维: 有髓、最快、局
Aδ纤维: 薄髓、较快、较泛
C 纤维: 无髓、最慢、泛

3、非甾体抗炎药和病灶注注射射液镇:痛生机理制盐水、

肥大局细麻胞药或、中糖性皮粒质细激胞素


P物质

组胺、5-HT
感受器 背根节的 神经胞体
ATP K+ H+ 缓激肽
PG
TNF、IL
炎症细胞
P物质
COX-2 花生四烯酸
血管
非甾体抗炎药镇痛机制
• 损伤/炎症组织中环氧化酶被激活,促进前 列腺素的产生,前列腺素提高伤害性感受 器的敏感性。
2、伤害性感受器的特征: 反复刺激→感受器敏感性↑
3、伤害性感受器分布密度 内脏比皮肤低
4、 感受野:1根纤维末端分支所占的区域,即该
纤维对外周刺激发生反应的部位。
理论-临床: 指尖痛觉比 其他部位敏 感,为什么 ?内脏痛定 位不准确而 躯体痛则相 反?
沉默性伤害感受器
• 生理状态下对常规的伤害性刺激不反应,仅 在炎症状态下才被激活。

疼痛、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疼痛、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如 何
原则
内容
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必须学会评估如何实施(What)?
1.疼痛的部位和范围 疼痛的性质 2.疼痛的诱发因素 3.疼痛发生时间及频率 4.疼痛伴随的症状 5.疼痛治疗史
了解疼痛的特征
放射性及牵扯性疼痛
烧灼痛、刺痛、绞痛等
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 持续、间断、慢性与
发作性突发性兼有 焦虑、抑郁、恐惧和愤怒等
疼痛评估


定义 疼痛评估是指在疼痛治疗
正 评


前及治疗过程中利用一定的方法测
量患者的疼痛强度和性质。
为什么要进行疼痛评估 Why
1、制定治疗方案
2、选择最恰当的药物
医 3、用药方法

4、治疗疗程 5、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
6、可因不同患者、疾病和病程而变化
调整治疗。
为什么要进行疼痛评估 Why
一、患者基本资料
记录单
体现信息: 1、患者基本资料;
信息使用: 1、患者随访基本资料; 2、跟踪病例。
疼痛全面及动态评估
体现信息: 1、疼痛全面评估; 2、疼痛动态评估。
信息使用: 1、确定疼痛治疗方案;
记录单
2、根据动态评估优化和改进治疗方案。
患者治疗方案
体现信息: 1、长期用药; 2、爆发痛处理; (3次以上,增加12q基础用量) 3、不良反应。
4.呼吸系统
胸、腹部手术后的急性疼痛可引起肌张力增加,使呼吸系统总顺应性 下降;患者呼吸浅快,肺活量、潮气量和功能残气量均降低,肺泡通气/血流 比值下降,易产生低氧血症;因疼痛患者不敢深呼吸和用力咳嗽 ,易酿成肺炎 或肺不张,这在老年人中更易发生。因此术后疼痛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重要 因素之一。

疼痛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图片)

疼痛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图片)

沉默性伤害感受器
• 生理状态下对常规的伤害性刺激不反应,仅 在炎症状态下才被激活。 • 组织炎症或损伤,沉默性伤害感受器被激活, 痛阈降低,可产生强烈的疼痛。
沉默性伤害感受器被激活,痛阈↓
• 沉默性伤害感受器被激活后,在炎症前不
反应的传入纤维,变得对各类机械刺激敏
感。这种变化在炎症刺激后几小时发生。
外周敏感化和中枢敏感化
●外周敏感化:指伤害性感觉神经元对 传入的刺激敏感性增加。 ●中枢敏感化:脊髓背角伤害性感觉神
经元兴奋性增强。
●临床表现: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
痛觉超敏
提问
1. 伤害性感受器特点? 2. Aβ 、Aδ 和C纤维主要差异是什么? 3. 那些致痛物质由受损局部合成——(缓激肽、 5-羟色胺、 乙酰胆碱、组织胺、前列腺素、钾 离子) 4.外周处病灶注射消炎镇痛药的镇痛机制? 5.痛觉调控中起抑制作用的主要有哪两个系统 ? 6.外周敏感化主要可能机制?
• 损伤/炎症组织中环氧化酶被激活,促进前
列腺素的产生,前列腺素提高伤害性感受
器的敏感性。
• 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局部环氧化酶,阻断前
列腺素的产生,发挥镇痛作用。
病灶注射消炎镇痛药的镇痛机制
• 镇痛机制主要为: ①稀释局部致痛物质。 ②局麻药止痛,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血循环, 带走致痛物质。
• 消炎镇痛药:生理盐水、局麻药、皮质醇激素。
↑Nav1.8
伤害性刺激
(三)、神经损伤后长芽
受损
正常
损伤的轴突发芽 成“神经瘤”
损伤的外周神经纤维成“假突触”
交感纤维或低阈值Aβ纤维 受损的外周神经纤维
高值阈C纤维
假突触
交感纤维或低阈值Aβ纤维能激活高值阈C纤维→机械的异 常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麻药
抗癫痫药 脊髓丘脑束
Na+/K+/Ca2+通道 异常表达→神经 兴奋性↑
DRG神经元 ↑Nav1.3 ↓Nav1.8
↑Ca2+通道
脊髓 ↑Nav1.3
●Ca2+通道在慢 性疼痛状态下表 现过度活动
疼痛受体 ↑Nav1.8
伤害性刺激
(三)、神经损伤后长芽
正常
2020/11/14
受损
损伤的轴突发芽 成“神经瘤”
疼痛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图片
主要内容
一、痛觉传递的基本路径 二、疼痛相关解剖 三、疼痛的周围机制 四、疼痛的中枢机制
2020/11/14
2
目的
通过掌握疼痛的外周和中枢机制, 达到理解病理性疼痛产生和部分常用 镇痛药的作用机理。
2020/11/14
3
一、痛觉传递的基本路径
有害刺激
游离神经末梢 (感受器)
③.免疫细胞产生: TNF、IL、生长因子、趋化因子
④.受损局部合成:前列腺素、白三烯
2020/11/14
22

肥大细胞或中性粒细胞



P物质

组胺、5-HT
感受器 背根节的 神经胞体
ATP K+ H+ 缓激肽
PGETNF、IL来自炎症细胞P物质、CCRP
COX-2
蛋白水解酶降 解血浆蛋白
花生四烯酸
低阈值机械感受器的同时激活,使伤害感 受器所产生的疼痛在中枢受到抑制。低阈值机 械感受器的损伤后,经该种感受器传入中枢的
信号减少,上述抑制减弱,痛阈降低。
2020/11/14
25

3、非甾体抗炎药和病灶注注射射液镇:痛生机理制盐水、

肥大局细麻胞药或、中糖性皮粒质细激胞素


P物质

组胺、5-HT
27
病灶注射消炎镇痛药的镇痛机制
• 消炎镇痛药:生理盐水、局麻药、皮质醇激素。 • 镇痛机制主要为:
①稀释局部致痛物质。 ②局麻药止痛,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血循环, 带走致痛物质。 ③皮质醇激素抑制多种致痛物质的产生。
2020/11/14
28
(二)、初级传入神经纤维
的离子通道异常表达
●外周神经损伤后
高阈值机械伤害性感受器、有髓的机械-热伤害性感受 器、C类机械-热伤害性感受器、温热伤害性感受器、 C多觉型伤害性感受器
2020/11/14
10
2、伤害性感受器的特征: 反复刺激→感受器敏感性↑
3、伤害性感受器分布密度 内脏比皮肤低
2020/11/14
11
4、 感受野:1根纤维末端分支所占的区域,即该
2020/11/14
13
沉默性伤害感受器被激活,痛阈↓
2020/11/14
14
• 沉默性伤害感受器被激活后,在炎症前不 反应的传入纤维,变得对各类机械刺激敏 感。这种变化在炎症刺激后几小时发生。
• 多为C 纤维伤害性感受器。
2020/11/14
15
(二)伤害性感觉传入纤维—Aβ、Aδ和C纤维
传导纤维:
Aβ大直径、有髓鞘、传导速度最快,低阈 值机械感受器 Aδ直径小、薄髓鞘、传导速度较慢,低或 高阈值的机械和温度感受器 C小直径、无髓鞘、传导速度最慢,高阈值 机械、温度和化学感受器
2020/11/14
16
(二)伤害性感觉传入纤维—Aβ、Aδ和C纤维
Aβ 纤维:
有髓、最快、局
Aδ纤维:
薄髓、较快、较泛
纤维对外周刺激发生反应的部位。
理论-临床: 指尖痛觉比 其他部位敏 感,为什么 ?内脏痛定 位不准确而 躯体痛则相 反?
2020/11/14
12
沉默性伤害感受器
• 生理状态下对常规的伤害性刺激不反应,仅 在炎症状态下才被激活。
• 组织炎症或损伤,沉默性伤害感受器被激活, 痛阈降低,可产生强烈的疼痛。
感受器 背根节的 神经胞体
ATP K+ H+ 缓激肽
PG
TNF、IL
炎症细胞
P物质
COX-2 花生四烯酸
血管
非甾体抗炎药镇痛机制
• 损伤/炎症组织中环氧化酶被激活,促进前 列腺素的产生,前列腺素提高伤害性感受 器的敏感性。
• 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局部环氧化酶,阻断前 列腺素的产生,发挥镇痛作用。
2020/11/14
2020/11/14
6
(一)感受器
感受器:
●游离神经末梢 ●换能装置 刺激能量→神经冲动
2020/11/14
7
伤害性感受器 也称痛觉感受器
侧重于应答伤害性刺激
2020/11/14
8
伤害性感受器外周端
Nav1.8/1.9
H+ 热 热 捏 冷 ATP
2020/11/14
Nav: Na+通道
9
1、分类 按传导纤维分: Aδ纤维伤害性感受器和 C 纤维伤害性感受器 按功能的特征分:
血管
2、致痛因子致敏初级传入神经可能机理
①伤害性感受器致敏
Na+通道1.8/1.9
致痛因子
酪氨酸激 酶A受体
前列腺素 E受体
蛋白激酶A/C
TRPV1
Na+通道磷酸化
感受器兴奋↑
神经生 长因子
缓激肽
缓激 肽B
PGE2
受体
COX-2
花生四烯酸
②某些沉默性伤害感受器的激活
→痛阈降低
③低阈值机械感受器的损伤
30
损伤的外周神经纤维成“假突触”
交感纤维或低阈值Aβ纤维
受损的外周神经纤维
高值阈C纤维
假突触
交感纤维或低阈值Aβ纤维能激活高值阈C纤维→机械的异
常疼痛
2020/11/14
31
外周敏感化结果
外周敏感化—指伤害性感觉神经元对 传入的刺激敏感性增加。
C 纤维:
无髓、最慢、泛
理论-临床:
刺痛(快痛)、
灼痛(慢痛)和
酸痛临床表现差
异?
2020/11/14
17
(三)背根神经节:
一级神经元胞体
脊髓背角:
二级神经元胞体
从前至后观
(四)丘脑:各种感觉通路的最后中转

2020/11/14
19
(五)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脑干下行性抑制系统主要起点
2020/11/14
外周神经
脊髓背角
脊髓丘脑束
大脑皮质→疼痛
2020/11/14
4
疼痛产生 大脑皮层
疼 (痛觉整合) 丘脑

脑干

脑干下行性抑

制/易化纤维

痛觉传导/传递 ( 痛觉调控 )
痛觉转导
一级传入纤维
刺激
伤害性感受器
脊髓抑制性 中间神经元
三级传入纤维 二级传入纤维
二、疼痛相关解剖
• 感受器 • 初级传入神经纤维 • 背根神经节(DRG) • 脊髓背角 • 丘脑 •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20
三、疼痛的周围机制
• 外周伤害性刺激致敏初级传入神经 • 初级传入神经纤维的离子通道异常表达 • 神经损伤后长芽
2020/11/14
21
(一)、外周致痛因子致敏初级传入神经
1、组织损伤后产生多种的致痛物质
①.受损组织释放:缓激肽、5-HT、 组织胺、 ATP、
K+、 H+、酸性产物
②.伤害性感受器释放: 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