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国学教案

合集下载

国学教材《自信第一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国学教材《自信第一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国学经典教材《自信第一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自信是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的品质,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尤其需要培养自信心。

国学经典教材《自信第一课》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自信知识和方法的机会,以下是教案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信概念,掌握自信的定义与内涵。

2.通过引导学生们了解陕西省历史名人贺知章的事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自信的内涵,通过贺知章的事迹巩固自信知识。

2.培养学生笃信自己、愉悦自己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信,并展开师生对话,了解学生们对自信这个词语的认识。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了解自己能力的前提是要具有自信心。

2.知识讲授介绍自信的内涵,同时通过引导学生们翻动《自信第一课》这本书中的内容,了解小说《老残游记》中主人公贺知章的事迹,培养学生们自信的品质。

指导学生们认真阅读小说文本,人物性格描写及人物言行举止,分析人物语言的意义,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们真正理解和感受小说中自信处事的精神。

3.互动讨论通过关于贺知章的故事的讲解和学生们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他是如何克服困难的,从而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引导学生们根据小说中各段文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事件等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与自信相关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

如:“你了解贺知章吗?他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和他一样吗?你想掌握什么技能来成为一个自信的人?”4.活动实践为了巩固学生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活动。

任选几位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和介绍同桌同学等,增强学生的自信感,并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展示自我。

5.总结反思通过此环节,让学生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总体性总结。

四、教学资源:《自信第一课》教材,短视频片段,学案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们对自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学生成为了课堂主人,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更多的自信。

小学生国学经典教案

小学生国学经典教案

小学生国学经典教案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小学生国学经典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小学生国学经典教案篇一《增广贤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请看——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指名读,正音。

⑶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小结。

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

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年级小学国学教案16篇

五年级小学国学教案16篇

[活动目标]1、积累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句子的意思。

理解诗歌《过华清宫绝句》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丰富多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4、细心品味作者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

2、体会课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丰富多彩的内蕴[活动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周学过的《论语》内容。

(1)指名学生诵读。

(2)全班诵读。

2、谈话导入。

人非生而知之者。

我们要善于学习,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孔子也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今天,我们接着写第八周的内容。

二、学习《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1、师范读。

2、生自读,读通、读顺。

3、师讲解大意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4、生再次自读,带着对句子的理解读熟。

5、请学生讲讲对句子的理解。

6、师小结: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

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

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

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

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

五年级国学教学设计

五年级国学教学设计

五年级国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三、初读前三则,扫除语言障碍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不亦说(yuè邑)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1.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时:按时;说:愉快、高兴;朋: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愠:发怒、生气;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按时练习,不是很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4.朗读、背诵。

第二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五年级上国学教案

五年级上国学教案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为五年级上册国学课的教案,主要内容包括国学基础知识、国学经典文化、国学教育思想等方面。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了解国学的基本知识,提升国学修养和道德情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产生背景及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理解国学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弘扬传统美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国学修养和道德情操。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尊师重道的情感,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重点四、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学生的国学修养。

五、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通过播放视频《中国国学经典》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好奇心和热爱之情。

2.概念讲解(30分钟)讲解国学的基本概念、产生背景及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让学生了解国学的定义,明白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对国学的认同感。

4.国学教育思想(30分钟)讲解国学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和谐、忠诚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

5.总结(10分钟)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开展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成绩等为主要考评项。

于此外,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思辩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学修养。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国学经典文化展览,深入了解国学经典文化的细节和背景。

2.制作国学文化展板,展示学生对国学经典文化的理解和研究成果。

3.鼓励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文化的创作和演绎,以提升学生的艺术才能和审美素养。

八、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国学诵读》教案

五年级下册《国学诵读》教案

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强语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选段:使其能熟练诵读,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道理。

2. 《弟子规》选段:使其能熟练诵读,理解主要内容,践行其中教导。

3. 古代诗歌选读:使其能熟练诵读,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4. 古代散文选读:使其能熟练诵读,理解文章大意,领略古代文化。

5. 传统文化知识介绍:使其了解传统文化常识,拓宽知识视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诵读国学经典,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道理。

2. 难点:理解国学经典中的古代文化现象和传统文化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熟悉文本,感受国学魅力。

2. 讲解法:对国学经典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国学经典中的内容进行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4. 实践法:将国学经典中的教导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品德。

五、教学安排1. 每节课安排20分钟诵读,10分钟讲解,10分钟讨论,5分钟实践。

2. 每个章节安排2-3节课进行学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每节课结束后,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4. 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一次阶段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诵读效果:通过课堂诵读、录音评价学生的发音、语调和节奏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理解程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评价学生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价其对国学经典教导的实践运用。

4. 评价学生综合素养: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阶段测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下册。

2. 参考资料:相关国学经典著作、古代文化知识资料。

3.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频资料,辅助学生诵读。

小学国学课教案

小学国学课教案

小学国学课教案教案标题:传统文化之国学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培养学生对国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1.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介绍和解读。

3.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如何培养学生对国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3.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国学经典著作的选段、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课堂布置: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图片和文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国学课的兴趣。

2.提出问题:你们对国学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传统文化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二、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厚性。

2.介绍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种类和内容,如《论语》、《孟子》等,并选取其中的经典名句进行解读。

3.通过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三、互动探究(20分钟)1.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经典著作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中的思想和价值观。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分享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通过讨论和互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辩论。

五、总结反思(5分钟)1.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国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选择一本自己感兴趣的经典著作,并写一篇读后感。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如参观博物馆、阅读相关书籍等。

国学教育的小学教案

国学教育的小学教案

国学教育的小学教案教案主题:中华传统文化,国学教育一、教育目标: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2.了解国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传授学生国学教育的基础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国学教育。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PPT、视频、国学经典文本。

2.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介绍国学教育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讨论:你们了解过什么是国学吗?你们认为国学教育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步骤二:学习国学经典(30分钟)1.教师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种类,如《论语》、《大学》等,并展示相关的图书和文本。

3.鼓励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并展示一些优秀的国学经典诵读视频。

步骤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40分钟)1.教师通过PPT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如儒、道、佛三家思想、古代礼仪文化等。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研究国学经典中所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向全班报告。

3.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和重要性。

步骤四:体验传统文化(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国学文化体验活动,如学习中国书法、制作中国结等。

2.学生分组展示他们的成果,交流分享体验心得。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本国学经典进行深度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或读书笔记。

2.鼓励学生参加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或中国传统文化活动。

六、教学评价:1.结合课堂讨论和活动展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参与度、表现和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堂课的设计,我尽可能地让学生全面了解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通过体验传统文化的活动,更好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国学教育缺乏兴趣,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误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字文教案
第1课《天地玄黄》
教学目标:
1、识记《天地玄黄》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天地玄黄》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天地玄黄(tiāndìxuánhuá,ng)
宇宙洪荒(yǔzhòuhónghuā。ng)
日月盈昃(rìyuèyíngzè),
辰宿列张(chénxiǔlièzhāng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
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四、小组交流。
1、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
评价。
2、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有虞陶唐(yǒuyútáotá。ng)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玄,天也;黄,地之色也;洪,大也;荒,远也;
宇宙广大无边。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太阳有正有斜, 月亮有缺有圆; 星辰布 满在无边的太空中。昃:读音zè,意为太阳偏西。
龙师火帝(lóngshīhuǒ,dì)
鸟官人皇(niǎoguānrénhuá。ng)
二、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 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4、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 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 评价。
【译文】 最锋利的宝剑叫 “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 “夜光”。水 果里最珍贵的是李子和奈子,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
四、分组比赛背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海咸河淡(hǎixiánhéd,àn)
鳞潜羽翔(línqiányǔxi。áng)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五、课外延伸:二十四节气歌。
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寒来暑往(hánláishǔwǎ,ng)
秋收冬藏(qiūshōudōngcá。ng)
闰余成岁(rùnyúchéngsuì),
律吕调阳(lǜlǚtáoy。áng)
二、解释句子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
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三、理解字句意思龙师①火帝②,鸟官③人皇④。
【注释】①龙师:相传伏羲氏用龙给百官命名,因此叫他“龙师”。②火帝:神农氏用火给百官命名,因此叫他“火帝 ”。③ 鸟官:少昊(hào)氏用鸟给百官命名,叫他“鸟官 ”。④人皇: 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说:“人皇有九个 头,乘着云车,驾着六只大鸟,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 邑,共传了150代,合计45600年。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剑号巨阙(ji nàhàojùquè),
珠称夜光(zhūchēngyèguā。ng)
果珍李柰(guǒzhēnlǐ,nài)
菜重芥姜(càizhòngjièji。āng)
二、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 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释】①巨阙(què):越王允常命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宝剑,第一为巨阙,其余依次名为纯钩、湛卢(zhàn lú)、莫邪(mòxi)é、鱼肠,全都锋利无比,而以巨阙为最。②夜光:《搜神记》 中说,隋侯救好了一条受伤的大蛇, 后来大蛇衔了 一颗珍珠来报答他的恩情, 那珍珠夜间放射出的光辉能照亮整 个殿堂,因此人称 “夜光珠”。③柰(nài):果木名,落叶小乔 木,花白色,果小。
1、识记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云腾致雨(yúnténgzhì,yǔ)露结为霜(lùjiéwéishu。āng)金生丽水(jīnshēnglì,shuǐ)玉出昆冈(yùchūkūngā。ng)
二、理解句子意思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 水碰上寒夜, 很快凝结为霜。 黄金产在金沙江, 玉石出在昆仑 山岗。
【注释】①丽水:即丽江,又名金沙江,出产黄金。 ②昆冈: 昆仑山。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 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总结
【译文】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 空中飞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 官员。
四、分组比赛背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始制文字(shǐzhìwé,nzì)乃服衣裳(nǎifúyīsh。āng)推位让国(tuīwèiràng,gu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