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第二版)

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第二版)

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第二版)第一部分脑死亡判定标准一、判定先决条件(一)昏迷原因明确(二)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二、临床判定标准(一)深昏迷(二)脑干反射消失(三)无自主呼吸依赖呼吸机维持通气,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

以上三项临床判定标准必须全部符合。

三、确认试验标准(一)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EEG显示电静息。

(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LSEP)正中神经SLSEP显示双侧N9和(或)N13存在,P14、N18和N20消失。

(三)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TCD显示颅内前循环和后循环血流呈振荡波、尖小收缩波或血流信号消失。

以上三项确认试验至少两项符合。

第二部分脑死亡判定操作规范脑死亡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即死亡。

一、判定的先决条件(一)昏迷原因明确原发性脑损伤引起的昏迷原因包括颅脑外伤、脑出血和脑梗死等;继发性脑损伤引起的昏迷原因主要为心跳骤停、麻醉意外、溺水和窒息等所致的缺血缺氧性脑病。

对昏迷原因不明确者不能实施脑死亡判定。

(二)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可逆性昏迷原因包括急性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乙醇中毒;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全身麻醉药和肌肉松弛药过量、作用消除时间延长和中毒等;休克;低温(膀胱、直肠、肺动脉内温度≤32℃);严重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严重代谢及内分泌功能障碍,如肝性脑病、肾性脑病、低血糖或高血糖性脑病等。

二、临床判定(一)深昏迷1. 检查方法及结果判定:拇指分别强力按压受检者两侧眶上切迹或针刺面部,面部未出现任何肌肉活动。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lasgow comascale,GCS)为2T分(运动=1分,睁眼=1分,语言=T)。

检查结果需反复确认。

2. 注意事项:(1)任何刺激必须局限于头面部。

中国脑死亡标准的判定

中国脑死亡标准的判定

中国脑死亡标准的判定
一、意识丧失
患者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呼叫、光照等均不能引起其任何反应。

二、运动和反射完全消失
患者肌肉松弛,肌张力消失,呈尸僵状态。

去皮质强直表现为上肢屈曲、内收,下肢伸直,去皮质反射阳性。

三、呼吸和循环功能停止
患者呼吸停止,无自主呼吸,呈深昏迷状态,仅靠呼吸机维持呼吸。

心跳停止,呈室性停搏,血压为0。

四、脑干反射消失
瞳孔散大或缩小,对光反射消失;角膜反射消失;吞咽反射消失;瞬目反射消失;跟腱反射消失。

五、脑电图呈静息电位
呈水平线,电静息状态,无脑电波活动。

六、阿托品试验阴性
阿托品注射后,心率无变化。

七、脑血流量停止或明显减少
脑血管造影检查无脑血流量,提示脑死亡。

脑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脑血流完全停滞。

此时患者的脑血管系统与血液循环完全隔绝。

如果血流毫无恢复的希望,且已明确导致患者脑死亡的原因不可逆转(例如:脑肿瘤晚期),则此时即可诊断为脑死亡。

但如果病因可逆转(例如:脑梗塞),则需要等待病因治愈之后重新评价是否脑死亡。

对于未满10周岁的儿童,脑死亡的判定需要特别慎重,并需请相关学科专家共同评价。

此外,植物人状态并不等同于脑死亡。

部分植物人是可以恢复的,这需要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后确定。

卫生部《脑死亡判断标准》 稿

卫生部《脑死亡判断标准》 稿

2、 试验方法及步骤
(1)脱离呼吸机8~10 min。 (2)脱离呼吸机后即刻将输氧导管通过气管
插管插至隆突水平,输入100%026L/ min。 (3)密切观察胸、腹部有无呼吸运动。 (4)脱离呼吸机8~10min检测PaC02。
3、 结果判定
若PaCO2≥60mmHg或有慢性二氧化碳潴 留的病人PaCO2超过原有水平20mmHg, 仍无呼吸运动,即可确定无自主呼吸。
二、 临床判定
(一) 深昏迷
1、 检查方法及结果判定 用拇指分别强力压迫患者两侧眶上切迹或 针刺面部,不应有任何面部肌肉活动。 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测定昏迷评 分为3分。
2、 注意事项
(1)任何刺激必须局限于头面部。 (2)三叉神经或面神经病变时,不应轻率判定为深昏迷。 (3)颈部以下刺激时可引起脊髓反射。脑死亡时枕大孑L以下的脊髓可
(二) 脑电图(EEG) 1、环境条件 (1)使用独立电源,对地电阻<4W,必要时用稳压器。 (2)必要时在脑电图描记期间暂停使用其他电器医疗仪器。 2、脑电图仪参数设置 (1)按国际10-20系统安放电极,只安放8个记录电极(额极Fp1、Fp2;中央C3、C4;枕01、02;中颞T3、 T4)。接地电极在额中线(Fz)。 (2)电极间距离不应<10cm。 (3)安放电极前用丙酮或75%酒精去脂。 (4)用盘状电极或针电极固定于头皮已标记的电极位置上。 (5)电极头皮间阻抗0.1W-10KW,两侧各电极的阻抗应基本匹配。 (6)高频滤波75Hz;时间常数0.3秒。 (7)敏感性2mV/mm。 (8)双耳垂为参考电极。 3、脑电图描记 (1)描记前先做10秒仪器校准,将10mV方形波输入各放大器,观察8道放大器敏感性是否一致。 (2)描记参考导联30分钟。 (3)描记中分别以疼痛刺激双上肢,亮光分别照射两侧瞳孔,观察脑电图有无变化。 (4)描记中病人情况的任何变化及对病人的任何操作(疼痛刺激,亮光刺激瞳孔等)均应实时记录。 (5)应同时描记心电图。 (6)30分钟记录的全部资料必须完整保存。 (7)12小时在同等条件下重复1次。 4、结果判断 脑电图平治,不出现>2mV的脑波活动,即脑电静息。

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及考核评分标准[1]

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及考核评分标准[1]

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脑死亡定义脑死亡是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即死亡.脑死亡判定一、先决条件(一)明确昏迷原因原发性脑损伤包括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继发性脑损伤主要指缺氧性脑病,如心跳骤停、溺水、窒息等.昏迷原因不明确者不能实施脑死亡判定。

(二)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如急性中毒(一氧化碳、镇定安眠药、麻醉药、精神药物、肌肉松弛剂等)、低温(肛温≤32℃)、严重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代谢及内分泌障碍(如肝性脑病、尿毒症脑病、非酮性高血糖高渗透压昏迷)等.二、临床判定(一)深昏迷1、检查方法及结果判定用拇指分别强力压迫患者两侧眶上切迹或针刺面部,不应有任何面部肌肉活动。

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测定昏迷评分为3分。

2、注意事项(1)任何刺激必须局限于头面部。

(2)在颈部以下刺激时可引起脊髓反射。

脑死亡时枕大孔以下的脊髓可能存活,仍有脊髓反射及脊髓自动反射。

脊髓反射包括各种深反射及病理反射。

脊髓自动反射大多与刺激部位相关,刺激颈部可引起头部旋转运动;刺激上肢可引起上肢屈曲、伸展、上举、旋前、旋后;刺激腹部可引起腹壁肌肉收缩;刺激下肢可引起下肢屈曲、伸展;进行自主呼吸激发试验时偶可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

(3)脊髓自动反射必须与自发运动相区别,自发运动通常在无刺激时发生,多数为一侧性,而脊髓自动反射固定出现于特定刺激相关部位。

(二)脑干反射消失1、瞳孔对光反射(1)检查方法用强光照射瞳孔,观察有无缩瞳反应。

光线从侧面照射一侧瞳孔,观察同侧瞳孔有无缩小(直接对光反射),检查一侧后再检查另一侧.光线照射一侧瞳孔,观察对侧瞳孔有无缩小(间接对光反射),检查一侧后再检查另一侧。

上述检查应重复进行。

(2)结果判定对侧直接和间接对光均无缩瞳反应即可判定为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3)注意事项①脑死亡者多数伴有双侧瞳孔散大(>4mm),但少数瞳孔可缩小或不等大.因此,不应将瞳孔大小作为脑死亡判定的必要条件。

②眼部外伤可影响对光反射的观察。

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

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

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永久性丧失,包括意识、思维、记忆和脑干反射等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

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意识丧失患者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对外界刺激的生理反应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等均消失。

2.脑干反射消失患者眼球运动、舌咽反射、角膜反射均消失。

这一特征是判断脑死亡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脑干是控制基本生命活动的主要部分。

3.呼吸停止患者呼吸频率低于每分钟12次,且呼吸时空气无法进入肺脏。

此时,患者一般需要借助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

4.脑电图静息电位患者脑电图显示静止电位,这表明脑细胞活动已经停止。

脑电图静息电位是判断脑死亡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出现意味着全脑功能已经永久性丧失。

5.循环停止患者心脏无活动迹象,心电图显示静止心电图。

这一特征表明心脏已经停止跳动,血液无法在体内循环。

6.脑循环停止患者脑血流量减少或停止,导致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

此时,患者的脑组织已经受到严重破坏,无法维持基本的生命功能。

7.脊髓反射消失当患者触及足底时,无背伸、跖屈反射出现。

这一特征表明脊髓反射已经消失,意味着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害。

8.自主呼吸停止患者呼吸运动受到抑制,自主呼吸消失。

这一特征表明患者已经无法自主维持呼吸功能,需要借助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

综合以上标准,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包括意识丧失、脑干反射消失、呼吸停止、脑电图静息电位、循环停止、脑循环停止、脊髓反射消失和自主呼吸停止等方面。

当患者被确认为脑死亡后,其全脑功能已无法逆转且为永久性丧失,这为临床判定患者是否已经死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2021优秀PPT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2021优秀PPT
干反射消失。 假设5项脑干反射中有不能判定的工程时,
二、临床判定
(三)无自主呼吸 急性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乙醇中毒、镇静催眠药物中毒、麻醉药物中毒、抗精神病药物中毒、肌肉松弛药物中毒等;
• 以上3项临床判定必须全部具备。
第一局部 脑死亡判定标准
三、确认试验
• (一)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hort.1atency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LSEP)
正中神经SLSEP显示双侧N9和(或)N13存在,P14、N18和 N20消失。
• (二)脑电图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
〔优选〕脑死亡判定标准 与技术标准成人质控版
第一局部 脑死亡判定标准
一、判定的先决条件
• (一)昏迷原因明确 • (二)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二、临床判定
• (一)深昏迷 • (二)脑干反射消失 • (三)无自主呼吸
靠呼吸机维持通气,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
高血糖性脑病等。
二、临床判定
(一)深昏迷 (二)脑干反射消失[5项] (三)无自主呼吸
二、临床判定
(一)深昏迷 检查方法及结果判 检查方法及结果判定:
✓ 拇指分别强力压迫患者两侧眶上切迹或针刺面部, 不应有任何面部肌肉活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lasgow Coma Scale,GCS)为3分。
二、临床判定
(二)脑干反射消失 2.角膜反射: 检查方法: 抬起一侧上眼睑,露出角膜,用棉花丝触及角膜周
边部,观察双眼有无眨眼动作。检查一侧后再检查 另一侧。 结果判定: 双眼均无眨眼动作即可判定为角膜反射消失。 本卷须知: 即使未见明确眨眼动作,但上下眼睑和眼周肌肉有 微弱收缩时,不应判定为角膜反射消失。眼部疾病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资料类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资料类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资料类脑死亡判断标准的关键信息:1、不可逆的深度昏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主呼吸停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脑干反射消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脑电图平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脑死亡的定义脑死亡是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

脑死亡患者的大脑已经完全停止运作,无法恢复意识和自主呼吸等基本生命功能。

11 脑死亡与传统死亡观念的区别传统的死亡观念通常以心跳和呼吸停止为标志,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脑死亡的认识逐渐深化。

脑死亡患者在依靠人工支持系统的情况下,心跳和呼吸可能仍能维持,但这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真正延续。

12 脑死亡判定的重要性准确判定脑死亡对于医疗决策、器官捐献、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法律和伦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脑死亡的判断标准21 不可逆的深度昏迷对外部刺激和内部需求完全没有反应。

昏迷的原因明确,且为不可逆性。

211 排除可逆性昏迷的情况如药物中毒、低温、代谢紊乱等导致的昏迷,在经过适当的治疗和观察后能够恢复的情况不属于脑死亡。

22 自主呼吸停止通过呼吸暂停试验或其他可靠的检测方法,证实患者无法自主呼吸。

221 呼吸暂停试验的具体要求和操作规范包括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中的监测指标以及判定呼吸停止的标准。

23 脑干反射消失包括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头眼反射、前庭眼反射、咳嗽反射等均消失。

231 各项脑干反射的详细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对每一种反射的测试条件、反应表现以及消失的判定进行明确规定。

24 脑电图平直脑电图显示电静息,即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检测到脑电活动。

241 脑电图检测的技术要求和时间规定确保脑电图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脑死亡判定的程序和步骤31 初步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临床检查等,以确定是否存在脑死亡的可能。

简述死亡和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简述死亡和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简述死亡和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死亡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有不同的方面和定义。

一般来说,死亡可以分为生理死亡和法定死亡两个方面。

1. 生理死亡:
生理死亡是指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停止功能的状态。

医学上通常使用心脏停止跳动和呼吸停止作为生理死亡的标志。

传统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和呼吸来判断生死。

然而,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心肺复苏和人工生命支持系统的应用,使得有些人在心跳和呼吸停止后可以通过紧急处理重新恢复生命体征。

2. 法定死亡:
法定死亡是指社会和法律体系中对死亡的定义和判断。

通常,法定死亡的标准是脑死亡。

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和脑干完全停止功能,不可逆的丧失了对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调控能力。

脑死亡通常意味着患者的意识、感觉和自主呼吸等功能完全丧失。

脑死亡的诊断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医学评估,包括神经学检查和特定的检测,如脑电图(EEG)。

在很多国家,脑死亡被认为是法定死亡的标志。

法定死亡的确定对于确定器官捐赠的合法性以及确定保险和遗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死亡的定义和判定标准可能有所不同,有些国家可能仍然使用传统的心跳和呼吸停止来确定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版)
第一部分 脑死亡判定标准
脑死亡是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
即死亡。

一、判定的先决条件
(一)昏迷原因明确。
(二)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二、临床判定
(一)深昏迷。
(二)脑干反射消失。
(三)无自主呼吸。
靠呼吸机维持通气,自主呼吸激发实验证实无自主呼吸。
以上三项临床判定必须全部具备。
三、确认实验
(一)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
正中神经显示双侧和(或)存在,、和消失。
(二)脑电图(,)。
显示电静息。
(三)经颅多普勒超声( ,)。
显示颅内前循环和后循环血流呈振荡波、尖小收缩波或
血流信号消失。
以上三项确认实验至少具备两项。
四、判定时间
临床判定和确认实验结果均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可首
次判定为脑死亡。首次判定小时后再次复查,结果仍符合脑
死亡判定标准,方可最终确认为脑死亡。
第二部分 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
一、先决条件
(一)昏迷原因明确。
原发性脑损伤引起的昏迷包括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
继发性脑损伤引起的昏迷主要为心跳骤停、麻醉意外、溺水、
窒息等所致的缺氧性脑病。昏迷原因不明确者不能实施脑死
亡判定。
(二)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可逆性昏迷包括急性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
镇静催眠药物中毒、麻醉药物中毒、抗精神病药物中毒、肌
肉松弛药物中毒等;低温(膀胱温度或肛温≤℃);严重电解
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严重代谢及内分泌功能障碍,如肝性脑
病、尿毒症性脑病、低血糖或高血糖性脑病等。
二、临床判定
(一)深昏迷。
.检查方法及结果判定。
拇指分别强力压迫患者两侧眶上切迹或针刺面部,不应
有任何面部肌肉活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 )评分为分。
.注意事项
()任何刺激必须局限于头面部。
()三叉神经或面神经病变时,不应轻率判定为深昏迷。
()颈部以下刺激时可引起脊髓反射。脑死亡时枕骨大
孔以下的脊髓可能存活,仍有脊髓反射和(或)脊髓自动反
射。脊髓反射包括各种深反射和病理反射。脊髓自动反射大
多与刺激部位相关,刺激颈部可引起头部转动;刺激上肢可
引起上肢屈曲、伸展、上举、旋前和旋后;刺激腹部可引起
腹壁肌肉收缩;刺激下肢可引起下肢屈曲和伸展。脊髓自动
反射必须与肢体自发运动区别,脊髓自动反射固定出现于特
定刺激相关部位,而自发运动通常在无刺激时发生,多数为
一侧性。脑死亡时不应有肢体自发运动。
()脑死亡时不应有去大脑强直、去皮层强直和痉挛发
作。
(二)脑干反射消失。
.瞳孔对光反射。
()检查方法:用强光照射瞳孔,观察有无缩瞳反应。
光线从侧面照射一侧瞳孔,观察同侧瞳孔有无缩小(直接对
光反射),检查一侧后再检查另一侧。光线照射一侧瞳孔,
观察对侧瞳孔有无缩小(间接对光反射),检查一侧后再检
查另一侧。上述检查应重复进行。
()结果判定:双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检查均无缩瞳
反应即可判定为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注意事项:脑死亡者多数双侧瞳孔散大(>),少
数瞳孔可缩小或双侧不等大。因此,不应将瞳孔大小作为脑
死亡判定的必要条件。眼部疾患或外伤可影响瞳孔对光反射
的判定,判定结果应慎重。
.角膜反射。
()检查方法:抬起一侧上眼睑,露出角膜,用棉花丝
触及角膜周边部,观察双眼有无眨眼动作。检查一侧后再检
查另一侧。
()结果判定:双眼均无眨眼动作即可判定为角膜反射
消失。
()注意事项:即使未见明确眨眼动作,但上下眼睑和
眼周肌肉有微弱收缩时,不应判定为角膜反射消失。眼部疾
患或外伤、三叉神经或面神经病变均可影响角膜反射判定,
判定结果应慎重。
.头眼反射。
()检查方法:用手托起头部,撑开双侧眼睑,将头从
一侧快速转向对侧,观察眼球是否向反方向转动,检查一侧
后再检查另一侧。
()结果判定:当头部向左侧或向右侧转动时,眼球无
相反方向转动,即可判定为头眼反射消失。
()注意事项:眼外肌疾患可影响头眼反射判定,判定
结果应慎重。颈椎外伤时禁止此项检查,以免损伤脊髓。
.前庭眼反射。
()检查方法:用弯盘贴近外耳道,以备注水流出。注
射器抽吸~℃盐水,注入一侧外耳道,注入时间~,同时撑
开两侧眼睑,观察有无眼球震颤。检查一侧后再检查另一侧。
()结果判定:注水后观察~,若无眼球震颤即可判定
为前庭眼反射消失。
()注意事项:检查前须用耳镜检查两侧鼓膜有无损伤,
若有破损则不做此项检查。外耳道内有血块或堵塞物时,清
除后再行检查。即使没有明显的眼球震颤,但可见微弱眼球
运动时,不应判定前庭眼反射消失。头面部或眼部外伤、出
血、水肿可影响前庭眼反射判定,判定结果应慎重。本检查
方法与耳鼻喉科使用的温度实验不同,后者采用℃的冷水或
体温±℃的冷热水交替刺激,不能用于脑死亡判定。
. 咳嗽反射。
()检查方法:用长度超过人工气道的吸引管刺激受检
者气管粘膜,引起咳嗽反射。
()结果判定:刺激气管粘膜无咳嗽动作,判定为咳嗽
反射消失。
()注意事项:刺激气管粘膜时,出现胸、腹部运动,
不能判定为咳嗽反射消失。
上述五项脑干反射全部消失,即可判定为脑干反射消失。
若五项脑干反射中有不能判定的项目时,应增加确认实验项
目数。
(三)无自主呼吸。
脑死亡者无自主呼吸,必须依靠呼吸机维持通气。判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