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
颅内压增高(P 248-256)

脑脊液的总量占颅腔总容积的10%, 血液则依据血流量的不同约占总容积的 2%~11%,一般而言允许颅内增加的临 界容积约为5%,超过此范围,颅内压开 始增高,当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大或颅腔 容积缩减超过颅腔容积的8%~10%,则 会产生严重的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1.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 如脑组织 体积增大(脑水肿)、脑脊液增多(脑 积水)、颅内静脉回流受阻或过度灌注, 脑血流量增加,使颅内血容量增多。 2.颅内占位性病变使颅内空间相对变小 如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 3.先天性畸形使颅腔的容积变小 如狭 颅症、颅底凹陷症等。 (附CT片)
4、伴发脑水肿的程度 脑寄生虫病、脑脓肿、 脑结核瘤、脑肉芽肿等由于炎症反应均可伴有 较明显的脑水肿,早期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5、全身系统性疾病 尿毒症、肝昏迷、毒血 症、肺部感染、酸碱平衡失调等可引起继发性 脑水肿而致颅内压增高。高热 会加重颅内压增 高的程度。
(二)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脑血流量的降低,脑缺血甚至脑死亡。 2、脑移位和脑疝。(见后述) 3、脑水肿 颅内压增高可直接影响脑的代 谢和血流量从而产生脑水肿,使脑的体积增大, 进而加重颅内压增高。 4、库欣(Cushing)反应 颅内压急剧增高 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全身血管加压反应)、 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紊乱及体温升高等 生命体征发生变化,称为库欣(Cushing)反 应,多见于急性颅内压增高病例。
新 生 儿 缺 血 缺 氧 性 脑 病 脑 水 肿
先天性脑积水
急性硬膜外血肿
脑胶质瘤
小脑脑脓肿(脑干移位,四脑室受压变形)
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一)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1、年龄 颅内压增高可使婴儿的颅缝裂开;老 年人因脑组织萎缩使颅内的代偿空间增多。 2、病变的扩张速度 如当颅内占位性病变时病 变早期,可长时间不出现颅内高压,一旦颅内压 代偿功能失调,可在短时间内出现颅高压危象或 脑疝。 3、病变部位 颅脑中线或后颅窝的占位性病变 易出现梗阻性脑积水;颅内大静脉窦附近的占位 性病变,可引起颅内静脉血液的回流或脑脊液吸 收障碍,导致早期出现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

所以,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压(msAp)
-颈V压(JVP)=MSAP一ICP
MSAP-ICP
CPP
脑血流量(CBF)= ------ = -------
CVR
CVR
10
动脉压(SAP)在60-180mmHg时 调节活跃(8-24KPa) SAP<60mmHg>180mmHg时 调节减弱或消失
40
5、其它症状:
(1)小儿: 颅缝增宽,裂开,前囟门饱满或隆
起,叩击破罐音,额,眶浅V扩张。 (2)外展N麻痹:
复视,眼球外展障碍。
41
(3)脑缺血: 阵发性黑朦,头昏,猝倒,抽搐,
意识障碍。 (4)脑干受压:
去大脑强直,角弓反张。 (5)BP↑P↓
42
五、颅内高压的诊断
1.腰穿: 测压,送CSF检查,明显颅内高压慎重。 2.超声波: 观察中线有无移位,确定病变一侧。
56
2、小脑幕切迹疝:
早期—— 颅内高压症状:头痛,呕吐,躁动不安。 意识障碍:嗜唾,朦胧,昏迷。 轻度生命体征变化:R深快 P快 BP高 T高 中期——可出现典型症状。 意障加重:浅昏迷→深昏迷。
57
生命体征改变: R深慢,BP↑↑,P慢有力,T↑(两
慢一快:R↓、P↓、BP↑、) 瞳孔变化:
病例初为缩小光反射迟钝→扩大, 光反射消失。
58
运动:对侧肢体偏瘫,肌张力↑腱反射↑、 病理征(+) 晚期:意识:深昏迷 反应:
对一切无反应,双瞳扩大,光反射消 失。眼球固定,潮式或喘息样呼吸,P频 而细弱,T↓BP↓→R停止,心跳停止。
59
3、枕骨大孔疝:
不典型,常只有头剧痛,频繁呕吐, 生命体征紊乱,颈项痛及颈项强直。意 识改变出现晚,早期出现呼吸骤停→心 跳停止→死亡。
颅内压增高(最终版1)-神外陈超临

3
减轻和控制脑水肿
4
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
5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Management
1. 解除颅内占位效应
2. 扩大颅腔容积
手术治疗 Management
3. 减少脑脊液
其他治疗
镇静镇痛 亚低温治疗 过度通气
病情观察
一般护理
护理要点
用药后观察
术后特殊观察
一、一般护理措施
1.床头抬高15-30度 2.饮食与补液 3.协助进行生活护理 4.防止ICP骤升
颅内压增高的分级
分级 正常 轻度增高 中度增高 重度增高
颅内压 5~15mmHg 15~20mmHg 21~40mmHg >40mmHg
一般以20mmHg作为降颅压的临界值 大于20mmHg,应给予处理
病理病因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病理病因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临床表现
视神经乳头 水肿
二、生命体征
早期:变化不明显 高峰期:血压↑ ,脉搏↓,呼吸深慢↓
——Cushing反应(两慢一高) 晚期:血压降低,心率增快,呼吸不规则
三、意识状态改变
急性期:短时间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慢性期: 意识淡漠,反应迟钝
四、其他
1.脑疝:小脑幕切迹疝、枕骨大孔疝 2.癫痫
治疗原则
1
维持生命指征
2
止血和防止再出血
颅内 3.治疗原则 4.护理要点
概述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
正常成人
70-200mmH2O 5-15mmHg
1mmHg=13.8mmH2O
颅内容物
脑组织
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样本

颅内压增高诊断原则诊断检查:颅内压增高症初期诊断非常重要,可觉得及时治疗争取时间,从而改进预后,避免浮现后遗症或死亡。
1.诊断原则一方面多方检查发现引起颅内压增高症原发疾病;同步要评估有无引起颅内压增高症也许性(特别急性颅内压增高);更要注意观测发现颅内压增高三联征及关于局部症状;特别要注意颅内压增高并发症,如各种类型脑疝;若是脑水肿均有颅内压增高,观测其严重限度,积极恰当治疗脑水肿,缓和颅内压增高。
2.临床诊断当浮现头痛、呕吐明显、烦躁、精神萎靡、嗜睡、惊厥、尖叫面色苍灰或昏迷等症状时,应考虑颅内压增高,此外可体现血压偏高、婴儿前囟张力增高、呼吸节律变化、心率增快或减慢、肌张力增高、眼底小动脉痉挛或视乳头水肿等。
3.颅内压监测普通仅用于颅脑外伤后颅内压监测。
通过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侧脑室穿刺脑脊液测压、硬脑膜下测压以及前囟测压等方式可以监测颅内压增高状况。
颅内压增高严重时,腰椎穿刺为禁忌证,如必要做,则应在术前、术中或术后静脉予以降颅压药物,并在术中控制脑脊液滴速,以免诱发脑疝。
4.辅助检查腰穿测压、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可对病因进行鉴别。
颅内压持续描记、头颅平片脑室造影、脑血管造影、CT扫描、磁共振检查等可对颅内压增高进行定性及定位诊断。
鉴别诊断1.高颅压综合征鉴别(1)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injury):任何因素引起颅脑损伤而致脑挫裂伤、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均可使颅内压增高。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初期即可浮现颅内压增高。
少数患者可以较迟浮现,如慢性硬膜下血肿等。
颅脑损伤后患者常迅速进入昏迷状态,伴呕吐。
脑内血肿可依部位不同而浮现偏瘫、失语、抽搐发作等。
颅脑CT能直接地拟定颅内血肿大小、部位和类型,以及能发现脑血管造影所不能诊断脑室内出血。
(2)脑血管性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重要为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脑出血最为常用。
普通起病较急,颅内压增高体现为1~3 d内发展到高峰。
特发性颅高压发病病理、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增高诊断标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预后及病例分享

特发性颅高压发病病理、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增高诊断标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预后及病例分享特发性颅高压特发性高颅压是以颅内压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没有颅内占位性病变或影像显示也无硬脑膜窦血栓形成。
特发性颅高压临床表现头痛,全颅头痛,醒后恶化,并且可因升高颅压的动作而加重;视乳头水肿和视力丧失:它通常是对称出现,但可以是单侧出现。
视乳头水肿可伴有周围出血,渗出物和黄斑水肿。
耳鸣是特发性颅高压的常见症状,可以是单侧或双侧,间歇性或连续性。
夜间症状较重。
其它症状:复视、面瘫和听力丧失。
特发性颅高压发病机制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病因不明,解释特发性颅高压患者神经根病机制是颅内压升高使蛛网膜下腔膨胀从而对神经根进行机械性压迫。
特发性高颅压病因,包括以下几种理论:①脑脊液平衡状态受损(脑脊液再吸收减少或者产生过度);②维生素A代谢改变,与四环素、类固醇类药物相关;③静脉窦狭窄,可以导致静脉压增高、脑脊液吸收减少、颅压增高和静脉窦高压。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1、如果有症状,可能只反映颅内高压或视乳头水肿;2、如果有体征,可能只反映颅内高压或视乳头水肿;3、证实颅内压增高(侧卧位);4、脑脊液成分正常;5.对于典型的患者,MRI或增强CT无脑积水、占位、结构或血管病变;对于其它需MRI及MRV;6.无其它与颅内压增高相关原因。
药物治疗碳酸肝酶抑制剂是治疗特发性颅高压主要药物,在头痛治疗方面,托吡酯是最常用的,它是一种弱的碳酸肝酶抑制剂,对于伴有视乳头水肿的原发性头痛患者有效。
手术治疗对于那些有严重视力丧失,但是头痛轻微或没有头痛的患者,推荐视神经鞘开窗术,对于一些有视力丧失、视乳头水肿和头痛的患者,常推荐脑脊液分流术,如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或腰椎-腹腔分流术。
预后大多数特发性颅高压患者的预后是较好的,但有持续性头痛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导至抑郁症的发生。
当特发性颅高压与确定的触发因素相关时,如贫血、未经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断药物治疗等因素往往导致病情快速进展。
颅内压增高

临床表现:
☆ ☆ ☆ ☆ 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意识水平的下降 血压升高,反映了脑血流量的降低 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是临床三联征 √高血压 √心动过缓 Cushing反射 √呼吸节律的改变
6
☆ Cushing反射确切机制不详,但一般认 为是由于脑血流量下降导致的全脑和脑干 缺血引起的
☆ 头痛、呕吐、外展神经麻痹、视神经乳 头水肿并非出现于所有的患者,诊断颅内 压增高唯一可靠的方法是颅内压的直接测 量。
30
☆ 脑梗塞和脑内血肿不同之处在于,梗塞 引起的脑水肿和液化,是在梗塞之后才发 展起来的,故颅内压增高比颅内血肿出现 的要晚一些 ☆ 这两种情况,都有一个颅腔内的高压区, 形成不同部位间的压力差,易于引起脑组 织的移位而发生脑疝
31
☆ 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进入蛛网膜下腔的 血液,继发的脑水肿都可以使颅内压增高 ☆ 尤其是发病数日后红细胞阻塞蛛网膜颗 粒时,可以使脑脊液回流入血液受阻,颅 内脑脊液积留,而使颅内压不断增高 ☆ 以上是发病后期的不伴有局灶症状加重 的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
34
标准化的治疗程序
●头位抬高 ●液体管理 ●体温管理 ●预防癫痫 ●类固醇激素
☆一般处理 ☆高渗性脱水 ☆ 过度换气 ☆巴比妥昏迷 ☆低温治疗
●镇静
●肌松剂 ●血压的管理
35
一般处理
☆ 头位抬高 √15-30度,条件许可应根据ICP来进行调 整 有研究表明抬高头位可以降低脑静脉压力 和√脑血流量,因而可以稳定的降低颅 内压 √应避免头颈部位置过于扭曲以免影响静 脉回流 √吸痰和颈部操作应十分小心
3
☆ 脑组织平均约为1250ml。
☆ 单位时间内贮留在脑血管内的血液约为 75ml。
☆ 脑脊液在脑室、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共约 150ml。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ICP一、定义1、ICP: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通常以侧卧位时腰段脊髓蛛网膜下腔穿刺所测得的脑脊液压力代表。
正常为0.8~1.8Kpa(80~180mm水柱)儿童较低,为0.5~1.0Kpa(50~100mm水柱)。
在病理情况下,当颅内压监护测定压力或腰椎穿刺测得的脑脊液压力超过2Kpa(200mm水柱)时,即颅内高压ICP2、颅内压增高综合症(hypertensive intracranial syndrome)凡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颅内容积增加,侧卧位腰椎穿刺所测得的脑脊液压力超过1.92kpa,即为颅内压增高,若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及视乳头水肿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时,称为颅内压增高综合征。
[病因与发病机理]根据Monroe-kellie原理,除了血管与颅外相通外,基本上可把颅腔(包括与之相连的脊髓腔)当作一个不能伸缩的容器,其总容积是不变的。
颅内有三种内容物组成,即脑组织、血液及脑脊液,它们的体积虽都不能被压缩,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互相代偿。
由于颅腔的总容积不变而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下颅内容物的体积可变,于是就形成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需要有精确的生理调节来保证两者之间的平衡。
如果颅内容物中某一部分体积增加时,就必然会导致其他部分的代偿性缩减来适应。
这是维持正常颅内压的基本原理,若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破坏了这一机制就可导致颅内压增高。
三种内容物中,脑组织体积最大,但对容积代偿所起的作用最小,主要靠压缩脑脊液和脑血流量来维持正常颅内压。
一般颅腔内容物容积增加5%尚可获得代偿,超过8~10%时则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
颅腔内容物增加可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脑脊液量或脑血流量增加和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所致。
如颅腔内容物正常,而因狭颅畸形、颅底凹陷症、颅骨骨瘤、畸形性骨炎或颅骨凹陷性骨折等而使颅腔容积缩小时,亦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一、脑水肿是最常见的原因一)血管源脑性水肿。
临床常见。
系由于脑毛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血脑屏障破坏,血管内蛋白质渗往细胞外间隙,使细胞外间隙扩大所致,通常以脑白质部分水肿为著。
颅脑外科—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

6.其他癫痫、猝倒、 复视等 7.脑疝: 当颅腔内某一分腔内压力增高时,脑组织 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所
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称为脑疝。
8.小儿:骨缝增宽、囟门增大、头围增大、叩诊为破罐音、落日征等。
颅内压增高症的辅助检查
1.X线:颅骨病变 2.CT:炎症、占位性病变首选。MRI:炎症、占位性病变、血管
临床表现
1.头痛
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程度不同,以早晨或晚间较 重,部位多在额部及颞部,可从颈枕部向前方放射至眼眶。头 痛程度随颅内压的增高而进行性加重。当用力、咳嗽、弯腰或 低头活动时常使头痛加重。头痛性质以胀痛和撕裂痛为多见。
临床表现
2.呕吐
可伴有恶心和呕吐。呕吐呈喷射性,有时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体重减 轻。
(1) 小脑幕切迹疝急救: ① 快速脱水利尿:快速滴注甘露醇200ml~400ml ② 吸氧:必要时人工辅助呼吸 ③ 导尿:观察脱水效果 ④ 做好术前准备 ⑤ 急症手术
(2) 枕骨大孔疝急救: ① 快速脱水利尿 ② 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呼吸囊辅助呼吸或 接呼吸机 ③ 脑室外引流 ④ 急症手术
注意:激素可引起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和增加感染机会,应加强观察与护 理,控制用药时间。
3 辅助过度换气:收缩血管,减少血流量。 4 冬眠低温疗法:药物和物理降温,降低脑代谢和耗氧。 氯丙嗪+异丙嗪各25/50mg im或iv,每隔6h给药,3~5天。
外科学
第十六章 颅内压增高
第二节 脑疝
脑疝
分类: 1.小脑幕切迹疝 2.枕骨大孔疝 3.大脑镰下疝
外科学
第十六章 颅内压增高
第一节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ICP):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颅内压。 颅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脑脊液、血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
诊断检查:
颅内压增高症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可以为及时治疗争取时间,从而改善预后,避免出现后遗症或死亡。
1.诊断原则
首先多方检查发现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的原发疾病;同时要评估有无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的可能性(尤其急性颅内压增高);更要注意观察发现颅内压增高三联征及有关的局部症状;特别要注意颅内压增高的并发症,如各种类型的脑疝;若是脑水肿都有颅内压增高,观察其严重程度,积极恰当治疗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增高。
2.临床诊断
当出现头痛、呕吐明显、烦躁、精神萎靡、嗜睡、惊厥、尖叫面色苍灰或昏迷等症状时,应考虑颅内压增高,另外可表现血压偏高、婴儿前囟张力增高、呼吸节律改变、心率增快或减慢、肌张力增高、眼底小动脉痉挛或视乳头水肿等。
3.颅内压监测
通常仅用于颅脑外伤后的颅内压监测。
通过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侧脑室穿刺脑脊液测压、硬脑膜下测压以及前囟测压等方式可以监测颅内压增高的情况。
颅内压增高严重时,腰椎穿刺为禁忌证,如必须做,则应在术前、术中或术后静脉予以降颅压药物,并在术中控制脑脊液滴速,以免诱发脑疝。
4.辅助检查
腰穿测压、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可对病因进行鉴别。
颅内压连续描记、头颅平片脑室造影、脑血管造影、CT扫描、磁共振检查等可对颅内压增高进行定性及定位诊断。
鉴别诊断
1.高颅压综合征的鉴别
(1)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injury):任何原因引起的颅脑损伤而致的脑挫裂伤、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均可使颅内压增高。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即可出现颅内压增高。
少数患者可以较迟出现,如慢性硬膜下血肿等。
颅脑损伤后患者常迅速进入昏迷状态,伴呕吐。
脑内血肿可依部位不同而出现偏瘫、失语、抽搐发作等。
颅脑CT能直接地确定颅内血肿的大小、部位和类型,以及能发现脑血管造影所不能诊断的脑室内出血。
(2)脑血管性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主要为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脑出血最为常见。
一般起病较急,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为1~3 d内发展到高峰。
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
发病时常有显著的血压升高。
多数患者脑膜刺激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增高并常呈血性。
脑CT可明确出血量的大小与出血部位。
(3)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高血压脑病是指血压骤然剧烈升高而引起的急性广泛性脑功能障碍。
常见于急进型高血压、急慢性肾炎或子痫,偶或因嗜铬细胞瘤或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时服用含酪胺的食物、铅中毒、库欣综合征等。
常急骤起病,血压突然显著升高至33.3/20 kPa(250/150 mmHg)以上。
舒张压增高较收缩压更为显著。
常同时出现严重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神经精神症状包括视力障碍、偏瘫、失语、癫痫样抽搐或肢体肌肉强直、意识障碍等。
眼底可呈高血压眼底、视网膜动脉痉挛,甚至视网膜有出血、渗出物和视神经乳头水肿。
急诊CT检查可见脑水肿、脑室变窄。
脑电图显示弥漫性慢波,α节律丧失,对光刺激无反应。
一般不做腰椎穿刺检查。
(4)颅内肿瘤(intracranial tumour):可分为原发性颅
内肿瘤和转移瘤。
肿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共同特点为慢性进行性的典型颅内压增高表现。
在病程中症状虽可稍有起伏,但总的趋势是逐渐加重。
少数慢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可突然转为急性发作。
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可伴随不同的症状,如视力、视野的改变,锥体束损害、癫痫发作、失语、感觉障碍、精神症状、桥脑小脑角综合征等。
头颅CT可明确肿瘤生长的部位与性质。
(5)脑脓肿(brain abscess):常有原发性感染灶,如耳源性、鼻源性或外伤性。
血源性初起时可有急性炎症的全身症状。
如高烧、畏寒、脑膜刺激症状、白细胞增高、血沉快、腰椎穿刺脑脊液白细胞数增多等。
但在脓肿成熟期后,上述症状和体征消失,只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伴有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
CT扫描常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阴影,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边缘影像明显增强,呈壁薄而光滑之环形密度增高阴影,此外脓肿周围的低密度脑水肿带较显著。
(6)脑部感染性疾病(brain infections disease):脑部感染是指细菌、病毒、寄生虫、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引起的脑及脑膜的炎症性疾病。
呈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压增高,少数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起病时常有感染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血象增高等。
部分病例有意识障碍、精神错乱、肌阵挛及癫痫发作等,严重者数日内发展至深昏迷。
有些病例可出现精神错乱,表现为呆滞、言语动作减少、反应迟钝或激动不安、言语不连贯,记忆、定向常出现障碍,甚至有错觉、幻觉、妄想及谵妄。
神经系统症状多种多样,重要特点为常出现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双眼同向偏斜、部分性癫痫、不自主运动。
其他尚可有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等。
脑脊液常有炎性改变,如脑脊液白细胞增多,蛋白量增多。
或有糖或氯化物的降低,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等。
头颅CT 可见有炎性改变。
(7)脑积水(hydrocephalus):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脑室系统内的脑脊液不断增加,同时脑实质桕应减少,脑室扩大并伴有颅压增高时称为脑积水,也称为进行性或高压力性脑积水。
除有颅内压增高的一般表现外,缺乏特异性症状。
CT 检查可发现肿瘤或其他病灶、准确地观察脑室的大小并可显示脑室周围的水肿程度;脑室造影可见脑室明显扩大,有时可明确梗阻的部位。
(8)良性颅内压增高(benign intractaunial hypertension):又名“假性脑瘤”,系患者仅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但无占位性病变存在。
病因可能是蛛网膜炎、耳源性脑积水、静脉窦血栓等,但经常查不清。
临床表现除慢性颅内压增高外,一般无局灶性体征。
(9)其他
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在临床上也相当多见。
如感染中毒性脑病、尿毒症、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糖尿病昏迷、肝昏迷、食物中毒等。
这些病发展到严重程度均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结合疾病史及全身检查多能做出明确的诊断。
2.低颅压综合征的鉴别
(1)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可见于任何年龄,男女无差别,起病可急可缓,头痛轻重不一,位于颈枕部居多,可向额顶部放射,亦可延至肩背,直立及头部活动时加重,平卧后缓解。
可伴不同程度的颈强直、头前屈时疼痛。
Kernig征阳性,以及外展神经不全麻痹等体征。
除头痛外常有头昏、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
亦可有轻重不一的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精神障碍及发热、多汗、血压波动、直立位心动过缓、晕厥发作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低于0.7 kPa。
(2)颅脑外伤后颅内低压综合征(craniocerebral trauma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yndrome):当发生开放
性颅脑外伤或中、轻型闭合性颅脑外伤后,可因:
①脑脊液鼻或耳部大量流失;②颅脑外伤后反射性脉络丛分泌功能抑制;◎脑脊液吸收增加;④休克及长期使用高渗脱水药物等引起。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部挤压性疼痛,可伴有头昏、恶心、呕吐、乏力、虚弱、厌食、脉搏细弱、血压偏低等,严重时有精神萎靡、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上述表现与体位有关,卧位或头低位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坐位或立起时症状加重。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3)胰岛素治疗和电休克治疗(insulin therapy and electric shock treatment):胰岛素治疗与电休克治疗后有继发低颅压的报道。
胰岛素治疗后继发低颅压虽经大量补糖,仍不见苏醒,昏迷愈陷愈深,此时有可能存在低颅压,腰椎穿刺可证实。
鉴别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头痛
由于颅内压增高或颅内占位病变直接压迫或牵拉颅内有痛觉的结构产生。
头痛常出现于早晨或夜间,头痛常由阵发性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加重,以前额为重。
头痛剧烈时伴有呕吐,吐后头痛暂时缓解。
2.呕吐呕吐呈喷射性,常在清晨空腹时发生或与剧烈头痛时伴发,与饮食无关,常不伴有恶心。
3.视神经乳头水肿多为双侧性,但程度可不等。
早期不影响视力,但可有周边视野向心性缩小和生理盲点扩大,晚期出现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而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4.其他急性颅内压增高可引起Cushing反映,即血压升高,心率缓慢,呼吸减慢等。
严重颅内压增高者可有抽搐,去大脑强直伴阵发性意识丧失.最终导致脑疝。
儿童颅内压增高者有头围增大、颅缝裂开、头皮静脉怒张等。
叩诊头部有破罐音。
(二)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视神经炎可有头痛、视乳头充血、水肿等类似颅内压增高症,但早期有显著视力下降,腰穿压力不高。
2.偏头痛头痛呈周期性,常为钝痛性质,剧烈时可出现呕吐,吐后头痛缓解,但病程长,不发作时无头痛,查眼底无水肿,腰穿压力正常可鉴别。
(*硝酸甘油的禁忌症其中一条就是颅内压增高!!!!!!,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合并头痛,恶心、呕吐就不能用硝酸甘油注射液了吗?)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