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保健知识讲座公共卫生培训资料
妇女保健ppt课件

提高妇女保健意识
强调预防保健
引导妇女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注重 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预防疾病的发 生。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建立互助支持小组
组织妇女成立互助支持小组,分享保 健经验和心得,共同提高保健意识。
鼓励妇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妇女保健服务与政
04
策
妇女保健服务体系
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疗
借助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技术,打破地域限制 ,为偏远地区和农村的妇女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 健服务。
提高妇女保健服务质量与覆盖面
强化基层医疗服务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确保妇女在基层就能获得优质的保健服务。
完善妇女保健制度
建立健全的妇女保健制度,将妇女保健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提高妇女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覆盖面。
01
02
03
历史回顾
从古代到现代,妇女保健 的发展历程中充满了挑战 与变革。
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社 会观念的转变,妇女保健 将更加注重个体化和全面 化。
未来展望
未来的妇女保健将更加注 重预防和健康促进,为女 性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 的医疗保健服务。
02
妇女常见健康问题
妇科疾病
子宫肌瘤
子宫平滑肌增生形成的良 性肿瘤,常见于育龄期女 性,症状包括经血量增多 、腹部包块等。
卵巢囊肿
卵巢内形成的囊性肿物, 可引起下腹不适、月经异 常等症状,分为生理性和 病理性两类。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外生 长,引起疼痛、不孕等症 状,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 。
生殖健康问题
性传播感染
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如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等。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 孕产妇保健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的孕产妇。
二、服务内容(一)孕早期健康管理孕13周前为孕妇建立《母子健康手册》,并进行第1次产前检查。
1。
进行孕早期健康教育和指导。
2.孕13周前由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母子健康手册》。
3。
孕妇健康状况评估:询问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观察体态、精神等,并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有条件的地区建议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4。
开展孕早期生活方式、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告知和督促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
5.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1次产前检查服务记录表,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或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二)孕中期健康管理1。
进行孕中期(孕16~20周、21~24周各一次)健康教育和指导。
2.孕妇健康状况评估: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需要转诊的高危重点孕妇.3。
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除了进行孕期的生活方式、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外,还应告知和督促孕妇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
4.对发现有异常的孕妇,要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
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要立即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三)孕晚期健康管理1。
进行孕晚期(孕28~36周、37~40周各一次)健康教育和指导.2。
开展孕产妇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以及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3.对随访中发现的高危孕妇应根据就诊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议督促其酌情增加随访次数。
随访中若发现有高危情况,建议其及时转诊.(四)产后访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于产妇出院后1周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识讲座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识讲座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很高兴能够在这里举办这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识讲座。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背景、内容和重要性。
公共卫生是指通过以群体为对象的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改善和保护人民健康的学科。
公共卫生服务是国家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就是我国政府为推进和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实施的一项重要项目。
首先,我将为大家介绍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向人们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具备科学合理的保健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减少疾病发生和传播的行为。
例如,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健康知识普及活动等,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其次,我将介绍健康监测。
健康监测是对人群或个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动态的监测和评估,以发现疾病和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通过进行健康检查、体格检查等,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提高早期预防和干预的效果。
免疫接种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免疫接种通过给予人们预防性的疫苗来提高其对一些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免疫接种是一种相对安全且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计划生育是指国家政府通过有计划、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人口政策。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计划生育包括婚前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卫生教育指导、妊娠及分娩保健等内容。
通过计划生育工作,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儿童保健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点内容之一、儿童保健包括新生儿健康管理、婴幼儿发育监测、儿童疾病筛查和预防接种等。
通过加强对儿童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措施,可以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减少儿童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孕产妇保健也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孕产妇保健包括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分娩保健、产后保健等。
孕产妇及儿童健康管理规范PPT课件

• 孕产期保健服务包括孕前、孕期、分娩期、 产褥期的全程系列保健服务。
孕前保健
• 孕前保健是指为准备妊娠的夫妇提供 以健康教育与咨询、孕前医学检查、 健康状况评估和健康指导为主要内容 的系列保健服务。一般在计划受孕前6 个月准备。(了解)
恢复正常者
发现异常者 产后康复欠佳 合并症症状仍明显者 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
孕期保健指导 落实分娩地点 填写孕产妇保健手册和第1次产前随 访服务记录 孕期保健指导 将孕妇转诊或抽血样送到有资质承担 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医院 填写有关记录 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明确诊断、落实 治疗 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产褥期保健指导和相关问题的处理 填写产后访视记录表
高危妊娠管理
• 一、筛查高危因素:在妊娠各期均应当对孕 产妇进行危险因素筛查,发现高危孕产妇 及时纳入高危孕产妇管理系统。
• 二、专册管理:对每一例高危孕产妇均要进 行专册登记和管理、随访。
高危妊娠管理
• 三、转诊:对本级不能处理的高危孕产妇, 应当转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作进一步检查、 确诊。对转回的孕产妇应当按照上级医疗 保健机构的处理意见进行观察、治疗与随 访。
哪些孕妇需要做产前诊断
• 预产期时年龄达35岁以上(包含35岁)的孕 妇
• 产前筛查后的高危人群 • 曾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的孕妇 • 产前检查怀疑胎儿患染色体病的孕妇 • 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的携带者 • 孕妇可能为某种X连锁遗传病基因携带者 • 其他:如曾有特殊致畸物质接触史者
孕早期随访管理中的问题(一)
孕12周前
询问
未发现异常的孕 妇
孕16~20周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 孕产妇保健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的孕产妇。
二、服务内容(一)孕早期健康管理孕13周前为孕妇建立《母子健康手册》,并进行第1次产前检查。
1.进行孕早期健康教育和指导。
2.孕13周前由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母子健康手册》。
3.孕妇健康状况评估:询问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观察体态、精神等,并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有条件的地区建议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4.开展孕早期生活方式、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告知和督促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
5.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1次产前检查服务记录表,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或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二)孕中期健康管理1.进行孕中期(孕16~20周、21~24周各一次)健康教育和指导。
2.孕妇健康状况评估: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需要转诊的高危重点孕妇。
3.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除了进行孕期的生活方式、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外,还应告知和督促孕妇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
4.对发现有异常的孕妇,要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
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要立即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三)孕晚期健康管理1.进行孕晚期(孕28~36周、37~40周各一次)健康教育和指导。
2.开展孕产妇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以及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
3.对随访中发现的高危孕妇应根据就诊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议督促其酌情增加随访次数。
随访中若发现有高危情况,建议其及时转诊。
(四)产后访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于产妇出院后1周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
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培训教案

• 免费为农村妇女孕前及孕早期增补叶酸, 为准备怀孕旳农村妇女免费提供6个月叶酸 片,在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3个月服用。
• 开展人员培训,对基层医疗保健机构有关 人员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知识培训。
叶酸发放管理
• 按照每位准备怀孕旳农村妇女服用6个月旳 叶酸量及所需宣传资料分发至各乡镇或城 区医疗保健机构。
• 叶酸发放没有统计,部分乡、村级叶酸发放未进 行发放统计,叶酸免费发放旳量和人数无法评价。
• 有旳乡镇没有开展增补叶酸后随访工作,也没有 随访统计,随访不到位,发药后未按要求进行随 访
存在旳问题------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覆盖面低。有旳整个地域没有开展针对 叶酸旳健康教育活动,还有旳地域覆盖面差,没 有真正做到到村、到户。
• 健康教育形式单一。有旳开展了少许旳健康教育, 仅仅是在墙壁上有宣传画或发放宣传页。缺乏多 方位如新闻媒体、文艺活动等多种形式旳健康教 育。
• 缺乏全社会旳动员。 缺乏对行政管理人员、新 闻人员、计划生育、妇女干部等旳教育,难以得 到他们旳配合和支持。
村卫生室资料按明细要求建立健全
• (一)制度职责上墙 • 1.孕产妇、小朋友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 2.村级计划生育女专干工作职责 • 3.住院分娩、国家补贴旳制度 • 4.孕产期危险原因评分表 • 5.住院分娩补贴公告栏 • 6.避孕药具发放制度 • 7.回访制度 • (二)资料 • 1.院对村管理资料 • (1)医院下发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旳责任书 • (2)参加乡卫生院工作会议、培训统计 • (3)上级督导、考核统计
2.孕产妇健康管理档案夹 (1)村基本情况(总人口、育龄妇女数、小朋友数) (2)湖北省妇幼保健管理登记册(村)(内涉及高危孕产妇、孕产妇死亡、出生缺 陷、住院分娩补贴登记) (3)育龄妇女花名册 (4)叶酸发放随访登记册 (三)设备 产后访视包 (四)目的人群 1.孕产妇、小朋友保健服务到位,保健手册服务统计规范。 2.叶酸补服对象服药规范,随访到位,统计完整。 3.走访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率达95%。
孕产妇保健培训计划

孕产妇保健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孕产妇保健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孕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开展孕产妇保健的培训计划,旨在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促进孕产妇的身心健康,降低不良孕产结局的发生率,以及增强家庭成员的关爱和支持,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促进人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对象1. 孕产妇:计划培训寻求和已经有孕或已经生育的孕产妇。
2. 家庭成员:包括孕产妇的丈夫、家人或其他关心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家庭成员。
3. 医疗保健工作者:主要包括妇产科医生、护士、助产士和其他从事孕产妇保健的医护人员。
三、培训内容1. 孕产妇保健知识的普及(1)孕期保健知识:包括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饮食、运动、休息、心理调节、常见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2)生产保健知识:包括顺产和剖宫产的准备、分娩过程、分娩饮食、产后护理等相关知识。
(3)产后保健知识:包括产后恢复、哺乳喂养、婴儿护理和产后抑郁等知识。
2. 孕产妇心理健康孕期心理健康和孕期心理疾病的预防和处理、产后抑郁的预防和干预。
3. 安全知识孕期和产后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如孕妇饮食、工作环境、生活卫生等方面的安全知识。
4. 行为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度锻炼、良好的饮食结构等。
5. 环境卫生孕期和产后的环境卫生保护、家庭卫生的重要性。
6. 产后护理产后康复、哺乳喂养、产褥期护理等相关知识。
7. 亲子关系与家庭支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成员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支持与照顾。
四、培训方法1. 知识讲座:邀请专业医护人员或心理健康专家进行孕产妇相应的保健知识讲座。
2. 场地观摩:参观医院产房、母婴护理中心等场所,以增进对孕产妇保健知识的了解。
3. 角色扮演:模拟孕产妇生活场景,演练孕产妇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技巧。
4. 分组讨论:针对孕期、产后等不同话题,组织参与者进行分组讨论,分享经验并解决问题。
5. 案例分享:邀请成功母婴案例的家庭分享他们的孕产妇保健经验。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讲座知识讲座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讲座知识讲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
该项目主要针对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政府承担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促进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步树立起自我健康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
此外,该项目还可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起维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对于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居民享受所规定的服务内容由国家为乡镇居民免费提供,所需经费由政府承担,居民接受服务项目的服务不需要缴纳费用。
国家实施的基本公共卫生免费服务项目包括15个项目,其中包括针对全体人群的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咨询服务,以及针对重点人群的儿童保健手册建立、孕期保健服务、产后访视和老年人健康指导服务。
此外,还包括针对疾病防控的免费疫苗接种、传染病病例登记和报告、结核病随访及药物指导、慢性病高危人群指导和患者登记管理等服务。
11.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进行随访和康复指导。
12.对辖区内的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和36个月以下的儿童进行中医药健康管理,其中包括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中医调养。
13.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应协助县卫生监督机构,在辖区内依法开展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反馈报告等,并接受卫生监督机构的业务指导。
14.对辖区内结婚登记的人群进行婚前医学检查。
15.对辖区内新生儿进行遗传疾病和听力筛查。
五、卫生服务项目目标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