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 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01绪论共36页

合集下载

华中师大《城市社会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大《城市社会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大《城市社会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城市社会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加粗红色字体为2013下新增题目)一、填空题1.芝加哥学派认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2.美国社会学家路易斯·沃斯认为城市是一种。

3.城市社会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它建立在和的基础上。

4.滕尼斯认为的城市社会是。

5.齐美尔指出:个人必须学会。

6.帕克建立了美国第一个。

7.城市起源学说主要有、、、、。

8.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城市是。

9.中世纪欧洲城市社会结构发现了变化,内部出现了。

10.唐朝时期,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11.美国学者吉斯特和费瓦说工业革命使主宰了世界。

12. 是指城市坐落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以及实际范围。

13.货运中转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提出的。

14. 是由德国学者韦伯提出的,它侧重于解释工业活动的布局。

15.霍伊特根据变化,提出,用于解释城市地域结构变迁。

16.马克思运用社会结构理论对社会进行宏观分层,确立了、、三层次的格局。

17.宏观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和。

18.城市社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9.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生产资料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叫。

20.根据城市化的方向可以把城市化分为城市化和城市化。

21.城市化过程大致要经历、和。

22.卫星城市发展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即、、。

23.城市人口流动的类型主要有、、、。

24.影响城市住宅问题社会因素主要包括、、、。

25.城市规划的主要特点是、、、。

26.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叫。

27.社会文化论认为环境包括、、。

28.城市管理既是对的管理,也是对的管理。

29.现在世界各国采用的行政体制主要有、、。

30.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和。

31.均质运动是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的过程中,是城地域形成一种结构性的职能地域体系。

32.城市生态系统主要有、、、等四项基本功能。

33.与传统城市相比,生态城市有以下特点:、、、、。

城市社会学课件一章ppt课件

城市社会学课件一章ppt课件

第一节 城市与文明
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明特征,通过制礼作乐,利用“礼” 教与“乐”教,形成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对后来历代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种礼乐文明是指“周公之典”。《尚书》曰:“周公摄政,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候卫,五年营成周,六 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制作的礼乐是处理等级社会 上下贵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 礼的本质是差异,也就是说贵与浅,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 的各种人之间,必须遵守各自的行为规范,绝对不可混肴。这种 有差异的秩序叫“礼”,不可僭越。所以孔子曰:“非礼忽视, 非礼忽听,非礼忽言,非礼忽动”。但是社会只讲差异,不讲大 同,社会就不会和谐。
第二节 城市与城市化
二、城市化(Urbanization)
(一)何谓城市化 对城市化的界定,也存在着广泛的讨论: (1)地理及经济学家认为城市化是城市中心向 四周影响及扩展。 (2)农村社会学家认为城市化是人口中城市特 征的出现。 (3)人口学家认为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一个过 程。 (4)社会学家较为倾向于下面这种解释:人口集中的 过程,其中城市(镇)人口占地域人口比率的增加。
第一节 城市和文明
civilization一词本身就有“城市化” 和“城市的形成”的含义。
第一节 城市和文明
二、从文明的出现来看 判定文明出现的标准 城市的出现 国家制度的建立(略) 文字的产生(略)
第一节 城市和文明
文明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 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 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 思考: 人类为什么要群居? 群居产生了什么后果?
第二节 城市与城市化
(二)城市化的三个基本方面 城市化的过程包括相互关联作用的三个方 面: 其一,在城市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业结构 由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 其二,人口向都市地区集中,农业人口向非农 业人口转变,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 其三,社会生活向都市性状态转变,都市生活 方式扩展到其他领域,人际间血缘、亲缘关系 削弱业缘关系强化。

城市社会学讲义(ppt)

城市社会学讲义(ppt)

二、城市社会学的独立发展时期
1、芝加哥学派及城市社会学的创立 1893年,斯莫尔在芝加哥大学创立社会学,并开设城 市社会学课程,展开城市社会问题研究,在此基础 上创立城市社会学。 2、城市社会学独立发展时期的主要理论 帕克:城市社会学指导纲领。罗伯特。帕克是芝加哥 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代表作为1916年出版的《城市: 关于开展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 帕克主要研究领域:人口、邻里关系和职业。
第四讲 城市生态系统
1、城市生态系统 以人类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 的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和城市环境的对立统 一。可分为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以人类为主体 具有人工化环境 依赖性强、独立性弱 城市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门研究城市社会形成、发展及其良性运行的具体 社会科学。 3、研究目的 揭示城市社会的形成、发展及其良性运行的规律、 为城市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五、城市社会学的内容范围
1、基本内容:
包括城市社会学构建、城市社会学流派,城市功能,城 市社会结构,城市社会生活,城市社会问题,现代城市 管理,城市社会发展预测等 2、体系结构 城市社会学基本理论 城市社会学基本方法 城市社会学应用知识
雷克斯与帕尔:新韦伯主义
雷克斯:城市中质量不等的住宅获取不仅是经 济因素决定的而且是由市场机制与科层制共同 决定的。
帕尔:城市资源分配不平等是造成社会冲突的根本 原因。 合著:《种族、社区与冲突》(1967)
第三讲 城市社会功能分析
一、城市功能的已有见解
1、《雅典宪章》:居住、工作、交通、游乐
3、中心城市的特点
城市要素的集中性 城市空间的开放性 城市功能的综合性 城市活动的高效性 4、中心城市的特殊作用 经济方面: 第一、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据点。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黑体,5号字)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城市社会学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开课学期:春季学期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预修课程:课程简介: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与城市学的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城市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社会城市理论、城市地域结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社会结构、城市化、城市文化、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发展、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城市发展的实践中去。

推荐教材:[1]《城市社会学》,顾朝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2]《城市社会学案例教程》,章友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参考书目:[1] 城市社会学,帕克等,华夏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2] 城市社会学,康少邦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第1版[3] 城市社会学,章友德等,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4] 城市社会学,许英,齐鲁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5] 城市社会学,向德平,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6] 城市社会学,顾朝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7] 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蔡禾等,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8] 城市社会学,郑也夫,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9] 城市社会学案例教程章友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二、课程总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应该理解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理解城市化过程及其主要问题;理解有关城市规划理论和城市地域规律;理解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理解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理解未来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等。

同时能结合城市社会学有关理论对世界各国城市进行相关的案例分析和研究。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含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课时)第一节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二、城市社会学主要研究课题三、城市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节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早期城市社会学的研究二、城市社会学的建立三、城市社会学理论发展四、城市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第三节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一、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二、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式三、城市社会学具体研究与技术第四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三、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四、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实践意义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发展,研究方法,以及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使他们产生对城市社会学学科的初步认识。

城市社会学( 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01绪论

城市社会学( 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01绪论

(三)城市社会学具体研究方法与技术
1.资料收集方法 1.资料收集方法 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问卷 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与实验法. 问卷法是通过填问卷(或调查表)来收集资料的 一种方法. 访谈法是指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有目的地谈话来收 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二)城市社会学研究方式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深入事件现场并在自然状态 下通过自身感官直接收集有关资料的方法. 文献法是指通过对现存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 来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 实验法是指将研究对象置于人为设计的条件控 制下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收集相关资料的方法.
(三)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城市社会 学研究日益分裂为两大阵营:一些学者专注 于非空间城市社会学研究;另一些学者则继 续把城市的空间形式作为城市社会学的主要 研究对象.
(四)城市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
1.我国城市社会学的早期探索 1.我国城市社会学的早期探索 城市社会学是在20世纪初传入我国的. 最早有资料可查的是1917年清华大学教授狄 特莫(CGDittmer)指导该校学生在北京 西郊对195家居民的生活费用调查.
三,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城市社会学是一门涉及面宽,综合性强, 知识跨度大的学科.因此,对城市社会的研 究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三个层次: 城市社会学方法论,城市社会学研究方式, 城市社会学研究具体方法与技术.三者共同 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
(一)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方法论是指导科学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 或哲学,一般而言,方法论包含两个层次的 内容,一是指进行科学研究时所遵循的哲学 方法;二是指进行本学科研究时所遵循的学 科方法. 从城市社会学学科本身来看,城市社会 学一直有两大方法论传统:其一是实证主义; 其二是人文主义.

《城市社会学》PPT课件

《城市社会学》PPT课件

第三章 公元500年后的城市与文明 —— 公元500年至1500年
第一节 欧洲商业文明与自治城市
城市从衰落到重新崛起
自治城市与新兴资产阶级
随着手工业、 商业的不断发 展,城市力量 壮大
封建领主鉴于 来自下层的反 抗和获取金钱 上的实际利益
城市与国 王结盟: 自治城市
商人,工匠力量不断壮大, 他们开始拥有自己的行会 组织,成为议会成员
第一部分 城市与城市社会学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第二章 古代都城、城邦与帝国 第三章 公元500年后的城市与文明 第四章 城市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第五章 城市社会学学派与发展脉络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什么是城市?
2万人以上的聚集地就是城市,在此规模以下的聚集地则 是农村。而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是“大城市”
印度河流域:哈拉帕
东方两河流域:商代都城、龙山古城、屈家岭古城、良渚古城
这些考古成果,证明了中国城市文明的产生,是长江及 黄河流域各区域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结果。东方两 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和中国城市文明的发源地。
如何判断远古城市产生的标志呢?
1. 是否有超凡于氏族村落之上的权利组织 形式和纪念性的仪典中心存在,即城市 首先是一个永久性的聚会地点。
二 商业城市与工业城市
商业城市的规划,不考虑如何适应地形和自然景观,也不考虑居民的各种要 求,而只考虑一种功能,即如何强化土地的利用率。因此,所谓城市规划只 是迅速把土地划分成小块,并迅速卖出去。
在这一时期的欧洲城市里,城市建设市大规模的凑合将就时期,人人都忙 着赚钱,没有人关心城市建设。村子扩大为城镇,城镇扩大为大城市,城 镇数目不断增长。
君主新政权依靠的政治、 经济力量
新兴资 产阶级

城市社会学理论(课件)

城市社会学理论(课件)

城市社会学理论(课件)城市社会学目录第二章城市社会学理论简介 (2)一、理论起点 (2)(一)时代背景 (2)(二)讨论的主题:城市化 (2)(三)主要学者与观点 (2)二、新旧城市生态学—芝家哥学派 (3) (一)时代背景 (3)(二)关注的中心问题:城市空间 (4)三、新城市社会学 (5)(一)时代背景 (5)(二)讨论的主题:冲突 (5)(三)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5)四、小结:城市研究中的重要流派及转折点 (7) 第四章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8)一、城市化的概念 (8)二、世界城市化的现状与特征 (9)三、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和城市化类型 (10)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1)(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一般特征 (12) (二)第三世界城市的一般特征 (12)(三)发展中国家城市研究的主题 (12) (四)第三世界城市发展理论 (13)五、1949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 (14)(一)我国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14)(二)如何进行城市化 (16)第五章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区隔 (17)一、两种空间范式 (17)二、城市空间与城市区位 (18)(一)城市区位的含义 (18)(二)三种区位模型 (18)(三)城市区位过程 (19)三、社会分化与空间隔离 (19)四、社会区域分析 (21)五、当代城市空间研究 (22)(一)新空间理论视角 (22)(二)空间研究 (24)第二章城市社会学理论简介本讲分城市理论的起点、新旧城市生态学、新城市社会学三个阶段重点介绍城市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各种主要理论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本讲旨在了解城市社会学是如何研究城市的:它主要关注什么问题、社会学家一般从何种角度观察和处理这些问题的等。

一、理论起点(一)时代背景18世纪末叶英国工业革命使得都市化的浪潮几乎触及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据估计,1800年,世界人口中只有3%的人生活在城市,到1975年,上升到41%。

除了都市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外,城市化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所产生的作用也越来越巨大。

城市社会学-01-序言 09-9-2247页PPT

城市社会学-01-序言 09-9-2247页PPT
5. [美]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 1895—),《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 和前景》,倪文彦、宋峻岭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
6.[美]威廉.F.怀特,2019,街角社会,商务印书馆。 7.[英]埃比尼泽.霍华德,2019,明日的田园城市,商务印书馆。 8. R.林德、H.林德,2019,《中镇(米德尔敦:当代美国文化研究)》
王惠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6
英文文献基本词汇--Vocabulary
city, urban district, town ; suburb, country, district;inner-city, downtown, uppertown
rural
导论》,商务印书馆。
2
B、进一步阅读书目
1. [加]简.雅各布斯,2019,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译林出版社。
2.[美]G.W.施坚雅,2019[1993],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美]周敏,2019[1992],唐人街——深具社会经济潜质的华人社区,
商务印书馆。 4.[德]马克斯.韦伯,2019,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下卷,第9章/第7节。
Urban Sociology(1)
城市社会学
(2009/9修订)
第一讲 序
万向东 中山大学 社会学系
1
A、一般教材
1. James L.Spates & Macionis, John J., The Sociology of Cities,
St. Martin’s Press, N.Y., 1982.
(《城市社会学》,1987中文版)
(U.S.) Burgess, Ernest W. & Mckenzie , 1933, Urban communit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