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文明

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花园的影响
19世纪末,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出巴比伦城的遗址。他们在发掘南宫 苑时,在东北角挖掘出一个不寻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长方形的 建筑物,面积约1260平方米。这个建筑物由两排小屋组成,每 个小屋平均只有6.6平方米。两排小屋由一走廊分开,对称布局, 周围被高而宽厚的围墙所环绕。西边那排的一间小屋中发现了一 口开了三个水槽的水井,一个是正方形的,两个是椭圆形的。根 据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小屋可能是原来的水房,那些水槽则是 用来安装压水机的。 因此,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空中花园”的 遗址。当年巴比伦人用土铺垫在这些小屋坚固的拱顶上,层层加 高,栽种花木。至于灌溉用水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压水机源源不 断供应的。考古学家经过考证证明,那时的压水机使用的原理和 我们现在使用的链泵基本一致。它把几个水桶系在一个链带上与 放在墙上的一个轮子相连,轮子转动一周,水桶就跟着转动,完 成提水和倒水的整个过程,水再通过水槽流到花园中进行灌溉。 这种压水机现在仍在两河流域广泛使用。而且,考古学家也的确 在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种植花木痕迹。
古巴比伦的文明
古巴比伦的文明兴起地
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 亚述等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大约于公元前3500年产生于两河流域,古巴比 伦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国家之一。 据历史学者推断,约在公元前四千年代,居住在 这一带的苏美尔人已有较为发达的文化,不仅发 明了文字,而且发明了用于书写文字的《泥板 书》。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 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苏美尔衰落后, 古巴比伦城邦兴起。
古巴比伦主要成就
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 一,又称悬园。在前6世纪由新 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 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 美依迪丝修建的。现已不存。空 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 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 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 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 隶不停地推动连系著齿轮的把手。 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 如花园悬在半空中。巴比伦文献 中,空中花园仅是一个谜,甚至 没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园。
两河流域是指哪两条河产生了什么文明

两河流域是指哪两条河产生了什么文明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和流域,主要在今天的伊拉克,旧称美索不达米亚,是古亚述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的发祥地。
在两河流域产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产生于约公元前4000年,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
两河流域指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和流域,主要在今天的伊拉克,旧称美索不达米亚,是古亚述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的发祥地。
在两河流域产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产生于约公元前4000年,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
两河流域指哪两条河广义上是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中下游地区,北部为山地,向南经过于草原和平原到南部沼泽性的两河三角洲。
狭义的仅指两河之间的地区。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个干旱区域,但由于两条河流泛滥,导致下游土地肥沃,所以很早就开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1.最早居住在巴比伦平原上的苏美尔人在公元前4300年建立了城市国家,公元前3500年起建立了一系列以耕种为主的城邦,由于平原上石材缺乏,苏美尔人用泥砖建筑,创造了拱门、拱顶和穹窿构造。
2.苏美尔人的青铜技术也到达了很高的技术程度,他们还是世界上最早的轮车的创造者。
苏美尔人把太阳每年在天球背景上的历程分为12宫,每一宫的星座都以神话中的神或动物命名,即黄道十二宫,从春分点起分别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双鱼。
3.由于春分点的西移,两千年前在白羊座的春分点,今天已经移到双鱼座。
他们的天文学为今天通用的计时系统奠定了根底,星空划分和命名那么一直相沿至今。
4.他们制定的阴历〔公元前4700年前后〕比埃及最早的历法还早500年左右。
苏美尔人在天文观测时创造了日晷,计时那么用水钟,他们在计数时用十二进制,也用十进制。
5.在数学方面他们制定了乘法表、倒数表、平方表、立方表和立方根表,并能计算矩形的面积、立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其中圆周率取3。
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

古巴比伦(约前30世纪-前729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距今约5000年前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
“美索不达米亚”—《圣经》称为“伊甸园”,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
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在这平原上发展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颂布了第一部法典,流传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两河流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
虽然巴比伦现已消失,但其影响(尤其宗教方面)却很多流存至今。
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实在当之无愧。
巴比伦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
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称为西里西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比伦的国土”。
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靠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出来的。
苏美尔人几乎和古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
他们用削尖的芦苇做笔,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后把泥胚烘干,成为泥板。
由于这种文字形状成尖劈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公元前2006年,阿摩利人入侵两河流域,摧毁了阿卡德人和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第三王朝。
公元前1894年左右,阿摩利人建立起一个以幼发拉底河河畔的巴比伦城为首都的王朝。
从那时起,美索不达米亚就被称为“巴比伦尼亚”,那里所有居民都被称为巴比伦人。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是两河流域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这个国家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君主-汉摩拉比。
汉摩拉比用武力统一了两河流域后,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
他个人集宗教、军事、行政、司法和水利建设等各种大权于一身。
为了更有效的统治自己的国家,他颁布了著名的《汉摩拉比法典》。
法典共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完备成文的法典。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课堂重点笔记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
重点笔记
一、古代两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小国(文明产生)。
大约在公元前2400前,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此后,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二、古巴比伦王国
1、概况:
(1):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汉谟拉比:
①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②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③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在位。
3、《汉谟拉比法典》
(1)目的:为了维护统治。
(或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强调等级)
(2)实质:是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3)内容:
①古巴比伦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③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4)意义:
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伦社会。
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5)地位、评价: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北部两河流域文明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
而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北部两河流域文明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
而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干旱区域,但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个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
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版)。
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希腊文,意为“两河之间”,现伊拉克境内)。
北接亚美尼亚高原,南临波斯湾,东与西伊朗山脉为界,西与叙利亚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接壤。
新月沃地是指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肥沃的土地。
两河流域的定期泛滥,使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适于农耕的肥沃土壤。
包括今日的巴勒斯坦、约旦河、叙利亚、两河流域,由于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所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考古学家詹姆斯布雷斯特德(James Henry Breasted)把这一大片的土地称为“新月沃地”。
新月沃地上有三条主要河流,约旦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共约40~50万平方公里。
早期高度文明历史学家把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之间的苏美尔文明称作“早期高度文明”,这一时期的文化有乌鲁克文化与杰姆代特奈斯尔文化,一方面,这一时期各苏美尔城邦都已经存在,苏美尔人的文字也已经存在,但是这段时期的历史仍然很不清楚,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的,比如考古发现的不充分,或者文明刚刚起步之时,本身尚未进行系统的历史记载等。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一)地理位置
古
(二)文明出现与发展
代
两
河
流
(一)文字
域
(二)历法
二.古巴比伦文化 (三)数学
(四)建筑
(五)法律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 解亚洲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运用地理环境影响论、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古代两河流域文 明的形成。 时空观念:认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时空特征。 史料实证:运用课文提供的史料、图片并搜集资料,探究古代两河流域文 明的史实。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图片,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认识到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重点:汉谟拉比建立强盛的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性质、目的
C.希腊字母
D.拉丁字母
4.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这些古代文明成就产生于( )
A.尼罗河流域
B.爱琴海区域
C.印度河流域
D.两河流域
二.非选择题
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古老的大陆有着灿烂的文明。今天让我
们畅游亚非大陆,领略古老灿烂的文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图:
(1)图一所示文明古国的母亲河是什么?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一)地理位置:以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二)文明出现与发展 1.公元前3500年,产生以城市为中心的国家。 2.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 3.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在位时,建立起统一的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二.古巴比伦文化 (一)文字:楔形文字。 (二)历法:阴历,一年354天, 设置闰月。 (三)数学:60进制。 (四)建筑:空中花园。
四大文明古国之古巴比伦

四大文明古国之古巴比伦【题目】四大文明古国之古巴比伦【答案】四大文明古国之古巴比伦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古代巴比伦与古代埃及、古代印度、中国一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一、发源地古巴比伦的发源地是西亚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二、位置古巴比伦,位于亚洲西部,今天的伊拉克,伊朗,叙利亚一带。
三、主要成就1、《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刻在砖石、泥板上,笔画成楔形,也被称为“钉头文字”。
3、泥版书早在公元前3世纪,古代中东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出现了最原始的一种图书——泥版书。
4、60进位制古巴比伦算术有进位制,比希腊等几个国家有很大的进步。
不过巴比伦算术采用60进位制。
考古学家发现巴比伦人用独特的1x1=1 ,3x3=9,……9x9=81 ……16x16=256 …… 59x59=3481 的“平方表”。
5、空中花园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传说,古巴比伦国王给其王妃修建。
刷题巩固1、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且都属于大河文明。
其中起源于两河流域的是( )。
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代中国解析:本题考人文历史。
两河是指西亚地区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发源在西亚山区,流向东南方,注入波斯湾。
古希腊把两河地区称作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名称沿用到今天。
古巴比伦城在美索不达米亚中部,是两河相距最近的地方,它建立在公元前三千年代。
巴比伦城位于交通要道上,是商业中心,后来发展成巴比伦王国的国都。
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古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流及恒河;古中国发源于黄河流域。
故正确答案为B。
古巴比伦知识点总结

古巴比伦知识点总结
古巴比伦文明是起源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代文明。
该文明是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文明的代表之一,其最著名的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和空中花园。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经典,被认为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对后来的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建造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是为了纪念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妻子而建造的。
空中花园被誉为是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展现了古巴比伦人的高超建筑技艺。
此外,古巴比伦还有许多其他的成就,如楔形文字、60进制的时间表示法(时钟和天干地支)等,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在政治方面,古巴比伦采用了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国王总揽一切大权,包括军队的调动、官员的任免、法律的制定、运河的开凿以及神庙经济的管理等等。
这种政治体制也为后来的许多文明所借鉴。
总的来说,古巴比伦文明是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丰富的文化、法律、建筑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对后来的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与水
人类更是离不开水。人体中的水分占体 重的75%,人在液态环境中被孕育,人在水 的哺育下生长,人在水的滋润下强壮…人体 新陈代谢依赖于水的供给,人们每天至少须 饮用3公升以上的水,才能保证正常的新陈 代谢。如果人体损失10%以上的水分,就会 导致死亡。一般来说,人不吃东西能活两周, 但不喝水却只能活两天。可见水是生命之母, 没有水也就意味着没有生命。因此,人们将 水叫做“生命之水”。
★ 2003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为"未来之水" ★ 2004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为“水和灾害”
宣传画
楼兰古国
20世纪帷幕初揭之际,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 向世界刊布,他在沙漠中找到了消失近两千年的古 楼兰城。一时间,举世震惊:这一片方圆10多万平 方公里的罗布淖尔荒漠竟就是历史上名噪一时的楼 兰城!
污染、污染、污染…
我们-- 该如何呢?
课堂练习:
*设计一张表现节水的宣传画 *用文字表现呼吁节水的文章
知识拓展:
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又叫“表演艺术”,以艺术家本 身的即兴无情节表演或自身的行为体验为一种 艺术,甚至让观众参与到艺术活动中。行为艺 术家认为不必把这些感受和思想凝聚在物质作 品上,可以通过艺术家的行为或身体本身来直 接地表现,让行为同周围的事物相结合而传达 其信息。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文明
印度河流域— 印度文明
印度文化遗址
地中海
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非尼红
罗
海
河
洲
流
尼罗河
域
黄河流域
地球上的水
地球71%的表面覆盖着水,但97.5%的水是 咸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将近70% 冻结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中,其余的大部分是 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层地下水,难以开采供人类 使用。以江河、湖泊、水库及浅层地下水等为来 源的水较易于开采供人类直接使用,其数量不足 世界淡水的1%,约占地球全部水的0.007%。全 球每年大陆的降水量约为110万亿立方米,扣除 大气蒸发和植被吸收,世界上江河流量约为42.7 万亿立方米,按1995年世界人口计算人均可获 7300立方米。由于人口不断增长,这一数字还在 下降。
生物体与水
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也是水。据研究, 植物体内的平均含水量为50%,而我们常食 用的竹笋、蘑菇、胡萝卜等的含水量超过 90%,黄瓜、菠菜、水母等的含水量超过 95%,鱼类体内的含水量为70—80%。因此 生物的生长和生存也都依赖于水的供应。生 产一吨小麦需水500吨,生产一吨玉米需水 340—600吨。没有水,人类就无法获得赖以 生存的食物。
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文明
两河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 希腊人把两河流域叫做“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 “两河之间的地方”。美索不达米亚又分两个部分, 南边叫巴比伦尼亚,北边叫亚述。就今天来说,两河 流域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
两河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在公 元前4000年以前就来到了这里,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 就是他们建立的。后来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 人以及迦勒底人,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人的成就,使 两河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页。其中巴比伦 人的成就最大,因此,两河文明又被称为巴比伦文明。
世界水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我们的水世界 人类文明与水
水资源 水污染
3月22日—3月28日
“ 国家节水标志 ”由 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 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 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 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 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 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 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 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 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 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 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 江河。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 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 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 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 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 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 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 为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三大 类。
此后的岁月中,就罗布泊游移之说、古楼兰文 明消失、卫星拍摄的罗布湖大耳朵之谜、罗布人种 族之说、神秘的小河墓地等等,成为中外科学家、 探险者争论的话题。建国以后,我国著名的科学家 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就是为了揭开这些谜底,寻 找消失的文明古国而葬身于茫茫沙海!
楼 兰 古
楼兰古国位置
国
楼兰古国水枯人散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共识,“水 的保卫者”艺术活动即是生命与水的畅想,是 精神对生存环境的反省与希冀。
知识拓展:
招贴设计:
招贴是图形艺术中重要的媒介形式, 作为可以张贴的纸上艺术而被广泛使用。 招贴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 多样性,呈现更为丰富的样式和含义。
社会公益招贴体现共同利益、公众 道德,传达着大部分人的意愿和心声, 在法律之外督导和教育公众。
历届"世界水日"宣传主题
★1996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为"为干渴的城市供水" ★1997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为"水的短缺" ★1998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为“地下水——正在不知 不觉衰减的资源" ★1999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为"每人都生活在下游" ★ 2000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为"卫生用水" ★ 2001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为"21世纪的水" ★ 2002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为"水为发展服务"
下课
谢谢各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