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的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教案2篇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教案2篇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教案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数学时分秒(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并掌握时分秒的概念。

2. 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学会读写时分秒。

3. 能够完成简单的时分秒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1. 时分秒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时分秒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具:时钟、秒表、黑板、白板、笔等。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新知1.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钟表,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时针、分针、秒针的位置。

2. 提问:秒针走一圈需要多长时间?分针走一圈需要多长时间?时针走一圈需要多长时间?引导学生了解时分秒的概念。

Step 2:学习读写时分秒1. 通过时钟和秒表展示不同的时间,引导学生读写时分秒。

如:9点15分30秒,用“9:15:30”表示。

2. 让学生举例,自己读写时分秒。

Step 3:时分秒的加减法计算1. 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时分秒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如:现在是9点15分,过了45分钟,是几点几分?2. 引导学生用写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核对答案。

Step 4:综合练习1. 给学生出一些综合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

如:现在是10点30分,过了1小时15分钟,是几点几分?2. 让学生在班级内相互交流答案,并核对正确与否。

Step 5:巩固和拓展1. 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多关注时间的概念,并和他们进行交流,加深对时分秒的理解和运用。

2. 给学生一些拓展练习,如:根据时钟上的时间,写出时分秒的读法。

Step 6:课堂总结1. 总结时分秒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强化时分秒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Step 7:作业布置1. 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时间,记录并写下他们的观察。

教学反思: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时钟,通过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通过加减法计算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加深了学生对时分秒的认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教案(通用12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教案(通用12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通过各种活动准确的体验一分、一秒。

3、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秒,并准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自制钟面。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识 出示钟面唤起学生记忆,并拨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师: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

(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是及时补充) 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

(若是学生说的不够完整,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复习) 生:…… 师:同学们的记忆里可真好,看来大家学过的知识是难不倒你们了!那你们能正确迅速的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吗?来比比赛!(教师拨时间,学生认读,对于不正确的给予指正,并说说是怎样认读的? ) 二、 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啊!敢不敢继续挑战自己?大家仔细看看老师出示的这些钟面上针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的钟面上有三种针,有的钟面上有两种针。

(师提示:较短的一根指针叫时针,它表示多少时;较长的一根指针叫分针,它表示多少分。

) 师:你知道最长最细的是什么针吗?秒针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对,就是一秒!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一下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2、说说是几秒,教师提问:秒针走一大格表示几秒,从1走到4表示几秒,从7走到1是几秒,……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3、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适当的给学生讲解秒表的读法)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时分秒(教案)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时分秒(教案)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时分秒(教案)在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的数学课中,我将教授时分秒这一章节。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学会读写时间,并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的换算:1小时=60分,1分=60秒;3. 读写时间:小时、分钟、秒钟的读写方法;4. 时间的计算:计算经过的时间、推算未来的时间。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 学会读写时间,能够准确地表达时间;3. 能够计算经过的时间,推算未来的时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读写时间的方法。

难点:计算经过的时间,推算未来的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计时器。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学校的上课铃声,引入时间概念。

2. 讲解时间单位:讲解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读写时间:教授如何读写时间,例如:1时30分可以读作一点三十,或者一 hour thirty minutes。

4. 计算时间:讲解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例如:从2时到3时30分,经过1小时30分钟。

5. 推算时间:讲解如何推算未来的时间,例如:如果现在3时,再过2小时是5时。

6.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应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时间单位:时、分、秒换算关系:1小时=60分,1分=60秒读写时间:1时30分(一点三十)计算时间:2时到3时30分,经过1小时30分钟推算时间:现在3时,再过2小时是5时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写出一个时间,例如:3时15分,并读作出来。

作业答案:1. 3时15分,读作:三点十五分。

时分秒小教案

时分秒小教案

时分秒小教案一、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时、分、秒,理解时、分、秒的关系和区别。

2.能够正确读出时间,并简单计算时间。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区分时、分、秒的关系和概念。

2.教学难点:计算时间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游戏法,演示法,学习法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出示一个钟表,询问学生钟表上几个指针,指出不同指针的名称。

2.通过观察钟表的指针,学生可知分针每转动一圈,时针只转动了一格,秒针每转动一圈,分针只转动了一格,引导学生认识小时、分钟和秒钟的关系。

第二步:新知讲解1.时间的概念和分类。

时间是衡量事件的长度或间隔的一种方式。

时间可分为两种: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间。

绝对时间是不变的时间,如日、月、年等;相对时间是根据某一特定事件来计算的时间,如小时、分钟、秒等。

2.认识秒、分和时钟。

(1)秒:秒针每转动一圈共计60秒,一分钟共计60秒,一小时共计60分×60秒=3600秒。

(2)分:分针每转动一圈共计60分钟(即1小时),每分钟共计60秒。

(3)时:时针每转动一圈共计12小时,每小时共计60分钟。

3.学生熟记秒、分和时钟的换算关系。

第三步:巩固练习1.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计算。

例如:上课铃在8时30分响,10分钟后是几点几分?解题过程:先加10分钟,得到40分钟,将40分钟化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即40÷60=0.666H(小时),0.666×60=40min(分钟),10分钟后是8时40分。

2.分组竞赛游戏,加强学生对时间的概念和计算能力训练。

例如:计算比赛。

教师要求学生计算教师喊出的两个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并比较哪个小组计算得最快最准确。

第四步:巩固提高1.按照教学步骤,巩固知识点,加强练习。

2.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探究时间的实际应用。

例如:游戏规则:要求学生按照图中标注的路线选择不同的卡片,翻开卡片后,指出该卡片所标注的时间。

先翻译完毕的小组获胜。

时分秒数学知识点教案

时分秒数学知识点教案

时分秒数学知识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读写时间,并进行时间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练习、游戏等多种形式,掌握时间的认识和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对时间的珍视和利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时刻和时段的区别及其表示方法。

2.时间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时间的认知和利用。

三、教学步骤1.时间的认知1.1.导入教师出示一张表,让学生观察表上的内容。

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这是表。

”教师说:“没错。

这是一张表。

它可以告诉我们几点了,也可以帮助我们安排日常生活。

”1.2.引入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时间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时间是用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的。

”教师说:“时间确实是用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的。

和表一样,我们可以用时间安排生活。

”教师让学生说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点,例如早上六点、下午四点等。

老师再问学生:“你们知道怎样正确读写时间吗?”学生未必能回答出来,教师进一步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正确读写时间。

”教师出示一张钟表,视频演示一下钟表的指针怎样转动表示时间。

2.时间的表示方法2.1.时刻和时段的区别教师出示一张含有“时刻”和“时段”两个词的图表,让学生分辨两者之间的区别。

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时刻和时段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可能不太清楚,教师进一步解释:“‘时刻’通常指一天中某个时间点,例如早上8点,下午3点;‘时段’通常指一段时间的区间,例如上午、下午、晚上等。

”教师出示一个例子:“现在是上午9点钟,那这个‘时刻’是怎样表示呢?”教师解释:“我们用时分秒来表示具体时间点。

‘时刻’就是特定时间点的时分秒,例如上面的例子,早上9点钟就是09:00:00。

”教师出示另一个例子:“现在是上午10点半钟,那这个‘时刻’是怎样表示呢?”教师解释:“我们用时分秒来表示具体时间点。

‘时刻’就是特定时间点的时分秒,例如上面的例子,早上10点半钟就是10:30:00。

《时分秒》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学习时间单位的认知

《时分秒》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学习时间单位的认知

《时分秒》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学习时间单位的认知。

老师可以引入课题,谈论一个常见的情况:我们每天会利用多少小时、分钟和秒钟。

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这些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以及1小时=3600秒钟。

通过这些比较,学生可以逐渐意识到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规则。

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中感受这些时间单位。

例如,让学生围绕去学校的时间,从起床、吃饭、换衣服等方面来分析一下一天中的时间利用情况。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时间单位的实际意义,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利用简单的实验来帮助学生认知时间单位。

例如,让学生观察并用秒表计时不同动作所需的时间,如走路、跑步等,然后比较不同动作需要的时间长度以及这些时间如何相互转换。

这样的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时间单位,并从实践中感受到时间的概念。

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玩一些与时间有关的游戏,如时间接力、争分夺秒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欢乐地掌握时间单位。

这些游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在不思议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教学结束时,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测试来检测学生对时间单位的掌握情况。

例如,考察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时间转换、在时钟上标记出指定时间等。

这样能够让老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能够针对性地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指导。

正确的学习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采用各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时间单位,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轻松地掌握时间单位的知识,为未来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时分秒教案篇

小学数学时分秒教案篇

小学数学时分秒教案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材说明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

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表。

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

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例如,“秒的认识”主题图就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春节联欢晚会中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的场景,“做一做”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能做些什么”,练习中又编入了一系列与学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

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如练习十五中让学生估计自己穿衣、刷牙、吃早饭、整理书包等的时间,写出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开始和结束的时刻,等等。

教学时,就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精选6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精选6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精选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篇1第一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引导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学生建立“1秒”概念;2、创设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并从中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1分=60秒”;3、通过对秒的体验、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景导入同学们,在今年十月一日国庆节这一天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把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让我们再重新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火箭马上就要发射了,我们一起跟着倒计时。

)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有中国人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所以同学们才这么激动和兴奋。

同学们,我们刚才倒数的5、4、3、2、1用的什么时间单位?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需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这个时间单位。

板书:秒的认识。

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用秒来计时的?二、学习新知:1、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秒,咱们看看钟面上哪根针是表示秒的?请看大屏幕,叫什么针?秒针是什么样的?同桌互相说说看。

这根最细最长走的最快的针就是秒针。

秒针是怎么走的?(一小格一小格的走的)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呢?(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多说几遍。

板书。

咱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你能不能用一个动作一个手势来表示1秒这个时间呢、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2、一秒的价值。

一秒很短一下就过去了,其实1秒钟能干好多事情呢。

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看一看。

想不到吧,短短的一秒钟那么有价值,不仅如此有时候一秒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2页的例3、例4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2.在认识几时几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认识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具准备:教具钟、学具钟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孙悟空又来了?上节课,我们和孙悟空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时、分)现在,我们复习一下。

填一填:(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

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分。

(3)时针走一大格(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 )小时。

时针走1 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分。

1时=()分(4)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是()分,再加上()分,就是1小时。

2、看一下,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你认识吗?(用两种表示方法)观察一下,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结:像这样钟表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孙悟空说,他已经认识了时、分和整时,今天,他想和你们一起认识几时几分,真正学会看时间,这样,他就不会再迟到了。

你们欢迎不欢迎他?(出示课题)二、探索交流。

1.认识7时15分。

出示情境图第二幅。

学生观察,先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达钟面上的时刻。

教师告诉学生:7时15分可以写作7时15分,还可以写作7:15。

2.继续让学生认识7时30分、7时45分。

师:时针都在7和8之间,都是7时多。

分针从12起走过30小格,是7时30分。

小结:观察钟面认识几时几分,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时,就是几时多,至于多几分,再看分针。

3.教学7时55分。

(1)这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2)指出:因为时针还没有到8时,那我们说快到几时了?是8时少几分?(3)因为时针还没有到8时,这个时刻是几时多?多几分?(分针指着11,表示走了55分。

)是几时几分?怎样简写?怎么读?齐读一下。

(4)你能学着钟面上的样子动手拨一拨7时55分吗?拨拨看。

(5)7时55分接下来马上就是几时了,怎样拨到8时呢?学生动手拨一拨并进行反馈。

(分针再走5分钟才到8时。

)(6)还想拨吗?和老师一起继续拨,分针走呀走,走到数字10,现在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9时对吗?为什么?(分针还没到12。

)怎样才到9时呢?(结合回答,老师再一遍演示。

)4.认识8时零5分。

(1)(出示8时零5分的钟面)观察一下,这个钟面和8时的钟面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分针不再指着12,时针超过8。

)(2)说说看,这时大约几时?(3)指出:看时间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看时针,因为时针刚过8时,所以是8时;是8时过几分呢?我们再看什么针?(分针)分针从12起走到1,走了几分,因为没有满10分,中间要用0表示。

(在“8时”的后面出示“零5分”)简写怎么写?一起来读一读。

5.练习。

(1)(出示5时零5分、12时30分的钟面)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2)集体交流。

(3)说说你是怎么看钟面上的时刻?(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三、检测完善。

1.刚才,孙悟空和大家学得真认真!有没有把本领都学会了呢?(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钟面)谁愿意做聪明的孙悟空,说出每个钟面的时刻,再写下来。

认读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问:时针有没有走到4?说明这时是几时多?是几时几分?认读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问:时针有没有到8时?是几时多?多几分?写6:05 时应注意什么?(强调不要忘了中间的零。

)2.想想做做第2题。

(1)请小朋友看第2题,读读题目的要求。

先把时间读一读,再去连连线,生独立完成。

(2)出示题目,进行反馈。

(3)一起把这四个时间读一读,在这四个不同的时间里,小朋友都在做些什么事情呢?你能选一个时间来说一说吗?同时进行拓展:如分别说说是什么时候的12:05,分别在做什么。

如中午的12:05在做作业;夜里的12:05在睡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在钟面上拨出下面的时刻。

四、课堂小结。

第3课时:认识秒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的例5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2.通过实践操作与合作交流,发现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3.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让学生在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秒针走60个小格的同时分针走一小格,得出秒和分之间的进率:1分=60秒教具准备:实物钟、钟面模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播放音频“滴答”)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2、再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看到什么?发现了什么?(钟面上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发现秒针走一小格发出滴答)你知道滴答一下是多长时间?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秒的知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二、思索探究:1(1)认识秒针每一个嘀嗒,你发现秒针走了多少路?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会1秒①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生:拍一下手。

(做动作)师:(跟着做)对,很好!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师:(跟着做动作)你没错,真棒!生:我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

生:我跺下脚就是一秒。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

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3)1秒的价值。

师:短短的1秒钟,滴答一下就过去了,我们实在做不了什么事情。

但是现在科技发达,很多现代化的工具1秒能做很多事情,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能在1秒的时间里走很多路程,谁知道一些这样的知识?生:(没有人说话,面面相觑)师:飞机每秒约行250米,火车每秒约行55米,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

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2认识几秒。

(1)秒针走一大格时间是多少呢?为什么呢?(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同学们真聪明!那老师再考考你们,我写一个“秒“字的时候,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几个小格,就是几秒?生: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5个小格,就是5秒。

师:谁能象老师一样出题考考同学们?你做了一件什么事,秒针从钟面上的几走到了几?生:我写一个“针”字,秒针从3 走到4 经过了几秒?生:秒针从3 走到4 经过了5 秒。

生:我系红领巾的时候,秒针从5 走到8 经过了几秒?生:秒针从5 走到8 经过了15 秒。

师:时间很珍贵,在2004 年8 月27 日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 秒91 获得男子110 米栏世界冠军。

在微不足道的还不足13 秒钟时间里,刘翔成了闻名世界的飞人,为我们祖国争了光,如果他慢上 1 秒,站在领奖台上获得金牌的就不是他了。

如果你去问他,他一定会告诉你:1 秒,对他来说无比重要。

(2)同桌合作:①做一次深呼吸用()秒②跳绳20 下用()秒③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秒3 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秒针走一圈是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呢?(12 个大格,60 小格)是多少秒?(60 秒)为什么是60 秒呢?(秒针走1 小格是1 秒,走60 个小格有60 个1 秒,也就是60 秒)(2 )现在看钟面,秒针走60 个小格,分针走几个小格,你发现了什么?(秒针走60 个小格,也就是一圈,分针走1 小格,也就是1 分=60 秒)1 分和60 秒之间是什么关系?怎么表示呢?板书:1 分=60 秒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 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学生交流:1 分=()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4 小结:秒针走1 圈,就是60 秒,这时分针走1 小格,也就是1 分钟,所以1 分=60 秒。

5.在什么地方还见过秒?6.认识计量“秒”的工具师生共同介绍生活中测量秒的工具。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电子表的跳动规律。

电子表显示8:15:59。

猜猜看,接下来电子表上会显示什么?为什么?电子表再显示8:59:59,接下来电子表会显示什么呢?计算秒的工具还有秒表,爸爸妈妈的手机上一般有这个设置。

三、反馈检测1.“想想做做”第1、2、3 题(1)请同学们跟着秒针走动拍手,每秒拍一下。

(2)从1 数到60,看谁用的时间最接近60 秒。

(3)用30 秒背乘法口诀,看能背多少句。

(教师计时,学生背。

)2. “想想做做”第4 题同桌合作,完成填空。

3.“想想做做”第5 题出示表格,50米赛跑成绩。

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跑步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跑得快,用的时间就是最少的。

4.在()里添上时、分或秒(1)夏天午睡大约1()(2)小芳吃饭大约要25 分钟()(3)脉搏跳10 次用了8()(4)一节课的时间是40()5.一人唱一首歌要用3 分钟,5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让学生先猜测,然后试一试验证。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秒的认识秒针走一小格是1 秒1 分=(60 )秒第4 课时练习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的练习二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2.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来描述具体的事情,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刻,也能根据时间画出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教学重点: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难点:用时、分、秒描述具体事情,准确填上时、分、秒。

教学准备:教具钟、学具钟、秒表。

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谈话: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 时=()分,1 分=()秒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时间,同学们已经能看钟面认时间,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

(板书:练习二)二、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二”第1 题学生读懂题意,根据生活经验,你能正确填上时、分、秒吗?教师适当引导。

2.完成“练习二”第2 题你知道它们的大小吗?3.完成“练习二”第3 题谈话:大家拿出学具钟面,一起和老师把分针从12 拨到4,注意观察分针走了几小格?想一想走了多长时间?如果分针从12 走到7 呢?自己操作试试。

如果是时针从12 走到5,走了几大格?要走多长时间?走到8 呢?4、完成“练习二”第4 题学生根据钟面,以及时针、分针的位置写出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