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导学案设计

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赤道穿越中部,位于热带;临印度洋、大西洋。
2.知道本区以热带气候为主的特点。
3.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了解非洲的殖民历史。
学习重点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
学习难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及其气候类型。
自主学习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____________以南。
东临______洋,西临______洋,赤道横穿本区的_______部,北回归线横穿本区的_______部,南回归线横穿本区的_______部,绝大部分位于(温度带)因此非洲也称作“热带大陆”。
2、读图8.26,本区地形以为主,主要高原有高原和高原,还有世界最大的盆地盆地、著名的“赤道雪山”和著名的裂谷。
3、读图8.26,非洲有“一湾:湾、一岛: ___ __ 岛,一海峡 ____ _海峡、一角: __角”,对比欧洲西部,说明本区海岸线___________ (曲折或平直)。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人种为主,占总人口的%以上。
本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本区的人民创造了而又具有的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做出了贡献。
合作探究活动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地形读课本P61图8.2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说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
2、在图中找出印度洋、大西洋、几内亚湾、好望角;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
3、在图中找出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尼罗河。
活动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读P62图8.28非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P62活动1)1、本区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的是什么气候类型?2、读课本P62图8.33,说出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反馈训练1.世界上黑人的故乡在()A.北非B.北美C.欧洲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3、世界上高原面积广大,地形以高原为主的大洲是 (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4、非洲有一种奇特的鱼叫肺鱼,当河流中有水时它用鳃呼吸,当河流中没水时它用肺呼吸。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课时课前预知-----温故知新,引导学习方向1、回顾世界人种的划分及分布。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黑人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合作探究-----小试牛刀,拨开眼前迷雾一、黑种人的故乡自学课本67.68页,结合课本图8.291、本区人口数量?2、本区主要的居民属于什么人种?占总人口的比例?3、对比西亚与北非,本区有什么称号?4、思考:为什么本区会成为“黑种人的故乡”?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地形读课本图8.26,分小组合作探究下列冋题:1、在图中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纬度位置特点。
2、在图中找出本区的一湾、一岛(还有一半岛)、新课引领主要有黄色、白色、黑色三大人种。
黑色人种的故乡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合作探究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黑非洲过渡:人种的差异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关,现在跟随老师一起来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
引导学生读图,师生共同总结: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
本区三面临海,海岸线比较平直,少岛屿和港湾。
一角”,对比欧洲西部,说明本区海岸线有什么特点?3、在图中找出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刚果河、赞比西河、尼罗河、尼日尔河,说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点。
4、读下图思考:本区地形、位置对气候有什么影响?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读非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1本区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的为什么气候类型?2、读课本72页图8.33,分析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3、描述:不同季节,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景观有什么差异?结合图8.34找出本区主要的自然灾害。
4、本区热带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找出主要的野生动物,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大都善于奔跑,分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5、回顾:本区的气候特点与“黑种人的故乡”有什么联系?四、外来民族的入侵分析课本69页图8.29,讨论说明:1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哪里?简单描述一下这里的自然环境特点。
七年级下册: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导学案

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人种、自然条件(气候、地形、资源)及经济特点二、重、难点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自然条件及经济特点三、自学导学1、读图1回答⑴图中A沙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沙漠⑵图中纬线①是_______②是___________③是南纬30度纬线。
⑶由图可知,A以南的非洲部分以____________气候为主,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是_____________气候。
⑷②纬线沿线由东向西分别有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__气候。
2、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这里还是____________人(种)的故乡。
3、读图2回答⑴该图所示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符合图1中____________(A、B)处的气候特点,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年分_________两季。
⑵下图哪种景观符合图2所示地区_________(甲、乙、丙)4、非洲热带草原区的典型民居是____________。
5、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________、__________储量和产量均居于世界首位,这里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热带农产品的原产地。
四、总结五、反馈练习1、读图3回答茅草屋是非洲典型民居,分布广泛,一般是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
⑴结合图3下方气象资料统计图表,该路民居最可能分布在下列三种气候中的哪一个__________⑵甲、乙、丙三种气候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甲丙乙六、作业:《中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第一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1、了解本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知道本区是以黑人为主的地区,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初步了解非洲黑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2、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认识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非洲各国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
3、认识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学习重点】地形特点和黑人的分布。
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
【学习难点】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学习过程设计(第 1 课时)授课时间: ·········································································【导入新课】【自主学习】一、黑种人的故乡1、阅读60页文本,看图8.26 完成下列问题。
位置:有、、三条重要纬线穿过本区。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导学案

自主合作展现自我七年级地理科导学案时间:主备人:审核人: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学习课题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1学时)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
2、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学习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
2、热带草原气候给撒哈拉以南的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学习难点学习方法展示探究、小组合作、读图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学习过程t一、自学检测。
(自主学习教材,完成自测作业)1、位置和范围:半球位置:撒哈拉以南非洲跨两个半球,从东西半球来看属于半球。
海陆位置: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沙漠以南,东临洋,西濒洋。
东北隔海与阿拉伯半岛相望。
纬度位置: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在线之间,赤道横穿非洲的中部,属于带。
2、地形: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以为主。
有高原、高原和高原。
因此,非洲有“高原大陆”之称。
除此之外,撒哈拉以南还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盆地,非洲最高峰山被称为“赤道雪峰”。
3、气候:本区绝大部分位于带,大部分属于热带气候。
有气候、气候和气候。
因此,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
4、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被称为人的故乡,黑种人有着多种多样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的宗教。
大都有、、等方面的艺术天赋。
8′二、合作共商,探究提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活动一: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广布。
分析教材P62图8.28,以乍得首都恩贾梅纳为例,说说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2、结合图8.28、图8.29,谈谈当地民居与气候的关系。
27′活动二:填图大比拼读课本P61图8.2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图中找出A印度洋、B大西洋、C几内亚湾、D红海、E好望角;F马达加斯加岛、G索马里半岛、H莫桑比克海峡;I撒哈拉沙漠、J埃塞俄比亚高原、K东非高原、L南非高原、M刚果盆地、N刚果河、O乞力马扎罗山、P尼罗河、Q维多利亚湖、R南非。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导学案

8.3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学习目标:1、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赤道穿越中部,位于热带;临印度洋、大西洋。
2、知道本区以热带气候为主的特点。
3、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了解非洲的殖民历史。
自学自测: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1、本区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以南。
2、本区有6亿多人,其中以上是,所以本区又有之称。
3、赤道穿过本区部,北回归线穿过本区部,南回归线穿过本区部,所以本区大部分位于(温度带)。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活动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地形读课本P67图8.2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说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特点。
2、在图中找出印度洋、大西洋、几内亚湾、好望角;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
3、在图中找出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尼罗河。
1、说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点。
活动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读P9图6.12非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1、本区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的是什么气候类型?2、读课本P72图8.33,说出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3、读课本P72图8.34,描述不同季节,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景观有什么差异?并找出本区主要的自然灾害。
活动三:外来民族的入侵与本区的风俗文化阅读课本P68并分析课本69页图8.29,完成P29活动2。
展示交流:快给自己一次精彩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互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目标自测: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
一、选择题1世界上黑人的故乡在()A北非 B、北美C、欧洲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非洲最大的岛屿是()A、冰岛B、新几内亚岛C、火地岛D、马达加斯加岛3非洲最高的山是()A、乞力马扎罗山B、德拉肯斯山C、阿尔卑斯山D、阿特拉斯山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高原山地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主要地形是()A、高原B、平原C、丘陵D、盆地6非洲的外来移民不包括()A、欧洲人B、印度人C、中国人D、印第安人二、读图8.4,将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填在横线上:洋:AG河:BC岛:D沙漠:E山:F拓展延伸:只要全力以赴,结果并不重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设计:8 .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课题
8.1.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课型
讲授课
主备
审核
学习
目标
1.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赤道穿越中部,位于热带;临印度洋、大西洋。
2.了解本区以热带气候为主的特点。
3.掌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的殖民历史。
4.掌握本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面临严酷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4.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称。
5.本区出口的矿产、木材、牲口、经济作物产品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等,在对外贸易中一般价格。本区卖出买进,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地位。
6.本区索马里的,科特迪瓦的,赞比亚的,尼日利亚的, 在本国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高。
7.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为2.2%。本区更高达
A.“进口-加工-出口”经济 B.“单一商品经济”
C.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 D.转口贸易经济
8.下列产品属于工业制成品的是 ( )
A.矿产 B.木材 C.牲口 D.汽车
9.关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你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 ( )
A.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B.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C.畜产品缺乏的问题
A.北非 B.北美 C.欧洲 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非洲最大的岛屿是 ( )
A.冰岛 B.新几内亚岛 C.火地岛 D.马达加斯加岛
3.非洲最高的山是 ( )
A.乞力马扎罗山 B.德拉肯斯山 C.阿尔卑斯山 D.阿特拉斯山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特征
主要地形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导学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导教案七年级下册地理科导教案主备人:审查组长:集体备课备注课题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课型新课南的非洲》导教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土。
2、理解单调产品经济形成的原由和结果。
能力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点、范围,读图认识该地域的地理地点的特点。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评论撒哈拉以南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能说出散布、生产、出口的状况。
3、在采集、运用资料描绘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富裕特点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敬不一样地域的文化和传统。
感情、态度目标经过认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详细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剖析,初步形成可连续发展的观点和全世界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地域。
2、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预习感知1、本区位于世界上最大的荒漠——以南。
2、本区有 6 亿多人,此中以上是,因此本区又有“”之称。
3、赤道穿过本区部,北回归线穿过本区部,南回归线穿过本区部,因此本区大多数位于(温度带)。
四、合作研究活动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点、范围、地形读课本 P61 图 8.26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达成以下问题:1、在图中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谈谈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地点特点。
2、在图中找出印度洋、大西洋、几内亚湾、好望角;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
剖析非洲的海陆地点特点及轮廓特点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导教案3、在图中找出撒哈拉荒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概括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点。
4、找出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察看它们的流向及注入的大海活动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天气回首过去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本区主要有哪些天气种类?散布最广的是什么天气种类?有什么散布规律?2、读课本 P61 热带草原景观图,说出热带草原天气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据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的国家。
2、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知道本区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掌握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及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过程与方法:1、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2、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而导致人们的乱砍滥伐,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
2、通过本地区单一商品经济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教育。
3、通过对本地区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内在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重难点及突破办法学习重点: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学习难点: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区经济的制约作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
学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多媒体直观教学等相互结合学习准备地图册,世界人种的分布图,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情况材料及景观图片。
课时划分2课时学案导案第一课时课前预知-----温故知新,引导学习方向1、回顾世界人种的划分及分布。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黑人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合作探究-----小试牛刀,拨开眼前迷雾一、黑种人的故乡自学课本67.68页,结合课本图8.291、本区人口数量?2、本区主要的居民属于什么人种?占总人口的比例?3、对比西亚与北非,本区有什么称号?4、思考:为什么本区会成为“黑种人的故乡”?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地形读课本图8.26,分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在图中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纬度位置特点。
2、在图中找出本区的“一湾、一岛(还有一半岛)、一角”,对比欧洲西部,说明本区海岸线有什么特点?3、在图中找出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刚果河、赞比西河、尼罗河、尼日尔河,说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点。
4、读下图思考:本区地形、位置对气候有什么影响?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读非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新课引领主要有黄色、白色、黑色三大人种。
黑色人种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合作探究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黑非洲过渡:人种的差异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关,现在跟随老师一起来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
引导学生读图,师生共同总结: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
本区三面临海,海岸线比较平直,少岛屿和港湾。
地势东部、南部高,西部、北部低,典型的高原大陆。
以热带气候为主,气候南北对称分布。
1、本区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的为什么气候类型?2、读课本72页图8.33,分析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3、描述:不同季节,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景观有什么差异?结合图8.34找出本区主要的自然灾害。
4、本区热带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找出主要的野生动物,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大都善于奔跑,分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5、回顾:本区的气候特点与“黑种人的故乡”有什么联系?四、外来民族的入侵分析课本69页图8.29,讨论说明:1、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哪里?简单描述一下这里的自然环境特点。
2、说出非洲都有哪些外来移民?3、现在,世界其它地区也有许多黑人分布,这与外来移民有何关系?分析外来移民对本区发展的影响。
收获之窗-----点石成金,唯你是才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黑种人的故乡火炼真金-----落实双基,撩亮求职双眸自我检测:检测题A组一、选择题1、世界上黑人的故乡在()A、北非B、北美C、欧洲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非洲最大的岛屿是()A、冰岛B、新几内亚岛C、火地岛D、马达加斯加岛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高原山地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4、下列产品属于工业制成品的是()展示非洲气候分布图,师生共同总结: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其中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
终年高温,降水分为明显的干、湿季。
湿季—草木茂盛—易发涝灾干季—草木枯黄---易发旱灾适应躲避旱、涝灾害和干、湿季迁徙的需要。
黑种人——热带气候为主的环境。
中部和西南部的盆地和高原区;盆地和高原为主的地形,热带草原为主的气候,常受洪涝与干旱的威胁。
殖民主义者对黑人的贩运,引出下节殖民统治带来的单一商品经济。
关键词:自然环境(高原大陆、热带气候)——黑人的故乡。
巡视、指导、订正、点评参考答案A组选择题1、D2、D3、A4、D5、AA、矿产B、木材C、牲口D、汽车5、关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你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A、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B、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C、畜产品缺乏的问题D、土地沙漠化的问题二、综合题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图中序号表示的地理事物填在横线上:①洋②河③河④岛⑤沙漠2.将图中字母与所表示的地形区连线:A 南非高原B 刚果盆地C 东非高原D. 埃塞俄比亚高原第二课时学案课前预知-----温故知新,引导学习方向交流自己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的了解合作探究-----小试牛刀,拨开眼前迷雾一、单一商品经济自学课本69页和70页,配合课本图8.30、8.31和8.32,完成下列问题:1、如何理解“单一商品经济”?2、本区的单一商品经济的成因?二、综合题1、大西洋尼罗河刚果河马达加斯加岛撒哈拉沙漠2、C南非高原D刚果盆地B东非高原A埃塞俄比亚高原导案新课引领教师展示非洲相关图片、中非合作论坛资料。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学,分析图片资料,师生共同总结:长期殖民主义的统治是单一商品经济的主要成因。
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像加纳,出口的商品单一,经济受国际市场影响大。
解决方法:1、改变单一产品的局面,积极发展本国工业,减少对工业品进口的依赖。
2、联合、团结、合作,形成区域性联合组织,保护本区各国利益。
3、改变农业结构,解决粮食问题。
4、发展农产品加工。
过渡:殖民统治是本区经济落后的外部原因,就本区内部来讲,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师生总结:3、单一商品经济在世界贸易中会受到哪些影响?4、练习课本70页活动题1,辨别所列物品中哪些是原材料?哪些是工业才制成品?5、根据课本70页活动题2,分析象加纳这样的单一商品经济对自身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6、讨论找出解决本区经济发展不利局面的办法?二、人口、粮食与环境自学课本71页讨论完成如下问题:1、找出制约本区经济发展的内部原因:A、人口增长B、农牧业生产技术,粮食供应。
C、常受(自然灾害)的威胁。
D、自然环境。
2、总结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完成课本72页活动题3,找出本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方法。
收获之窗-----点石成金,唯你是才从内(人口、资源、环境)、外(长期的殖民统治)两方面来论述本区经济落后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措施。
火炼真金-----落实双基,撩亮求职双眸自我检测:B组一、选择题1、非洲最高的山是()A、乞力马扎罗山B、德拉肯斯山C、阿尔卑斯山D、阿特拉斯山2、非洲一些国家为改变“单一商品经济”的局面,可采取的措施是()A、努力发展民族工业B、大力进口外国工业产品C、扩大初级产品生产D、提高初级产品出口价格3、在非洲殖民统治期间,很多国家形成的经济模式是( )A、“进口-加工-出口”经济B、“单一商品经济”C、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D、转口贸易经济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主要地形是()A、高原B、平原C、丘陵D、盆地5、非洲的外来移民不包括()A、欧洲人B、印度人C、中国人D、印第安人二、综合题迅速、落后、不足、旱涝灾害、恶化。
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粮食短缺——人口剧增——毁林开荒、滥垦草原——土地荒漠化——环境恶化——粮食短缺。
关键词:殖民统治、单一经济、人口、粮食、环境的恶性循环——解决措施。
巡视、指导订正、点评B组选择题1、A2、A3、B4、A5、D二、A——E——D——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