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县自然条件.

合集下载

【2017年整理】成都市新津县高端种业发展调研

【2017年整理】成都市新津县高端种业发展调研

“三化”引领奋力打造西部种业发展高地----新津县推进高端种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对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至关重要;高端种业是成都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实现产业倍增的重要内容,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新津县立足自身实际,以高端种业发展为重点,积极走“高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路子,奋力打造西部种业发展高地,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全县实现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倍增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新津县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优越,具有良好的种业发展基础。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工作,围绕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制种,建成近万亩高端种业制种基地,启动建设了2.4万平方米种子储藏和精加工车间,年产优质杂交种近200万公斤,实现销售额约4000万元。

其中在方兴、新平等镇乡,初步建成了集中连片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5000余亩,年产优质水稻种1000余吨,年销售额近1800万元;在文井乡,初步建成了集中连片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4500余亩,年产优质玉米种900余吨,年销售额达2200余万元,全县形成了以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两大制种产业为支撑,“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高端种业发展体系,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成为了新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二、主要做法(一)高端化定位,做优发展层次一是定位高端目标。

结合全县现代农业产业规划,新津县立足原有种业基础和现有资源禀赋,以杂交水稻制种和杂交玉米制种为重点,突出抓好基地扩建和品质提升等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发展高端种业,规划到2015年建成1万亩优质杂交水稻制种基地、1.2万亩外销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力争成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示范基地、全国最大玉米种子出口基地和南方最大玉米机械化制种基地。

二是打造高端主体。

坚持招大引强、扶优扶强,新津县引进了拥有国内一线育种专家团队的四川科联种业公司,在文井乡建设高端玉米制种基地,其青贮玉米育种和热带玉米育种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积极培育壮大新津本土制种企业,全县最大的制种企业—新津县种子公司拥有独家生产的杂交水稻品种十余个,其自主开发的绿苗1A等专利品种获得国家、部、省、市多项科技进步成果奖,在东南亚市场供不应求。

新津县基本情况介绍

新津县基本情况介绍

新津县基本情况介绍新津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南部,全县幅员面积330平方公里,辖11镇1乡,总人口30.8万。

201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9.17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4.8%;全口径财政收入43.1亿元,增长22.4%;规模工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25.8%;固定资产投资126.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4亿元,增长17.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5.44亿元,增长2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46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8020元,增长15.2%。

位居西部百强县第34位,连续两年被评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荣获“转型•2010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城市(县级)”,位列全省民营经济综合实力评价第3位。

今年1—6月,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9.08亿元,同比增长17.0%;全口径财政收入22.52亿元,增长46.8%;规模工业增加值33.28亿元,增长23.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12亿元,增长2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31元,增长14.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357元,增长20.7%。

新津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

县城距成都市区28公里,距西南航空港18公里,位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内,是川西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境内有机场和8条国、省级公路,成雅(成乐)高速、牧山大道(大件路)、川藏路等3条快速通道直通成都中心城区,成昆铁路穿境而过;成绵乐城际高铁、成新蒲快速通道、大(邑)黄(龙溪)旅游公路(新普路)建设正在全面推进,即将启动建设的成都第二绕城高速贯穿东西,形成了与中心城区全方位、无缝对接的网格化交通体系。

新津具有优质的经济发展环境。

拥有服务优质、高效快捷的县、镇(乡)、村(社区)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完成“三务”公开栏标准化建设,正在推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政务中心建设、开放式集中办公、电子政务应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建设等工作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新津花卉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津花卉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津花卉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新津县花卉产业的现状分析1. 新津县花卉资源优势新津县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类花卉作物的生长。

县内大片的农田和山地,为花卉种植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地形条件。

同时,四川省温暖湿润的气候也为花卉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此外,新津县地处成都市辐射带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为花卉的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

2. 新津县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新津县的花卉产业起步较晚,目前产业规模尚不大。

主要以玫瑰、茉莉、丁香、郁金香等花卉为主要种植品种,市场占有率不高。

县内有一定规模的花卉种植园和花卉市场,但整体上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种植技术不够先进、品种单一、市场开发不够完善等问题。

因此,新津县花卉产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新津县花卉产业的发展前景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土壤,引入良种新苗,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并加强市场拓展与销售渠道的建设,新津县的花卉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花卉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为新津县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因此,新津县花卉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新津县花卉产业的发展策略1. 引导农民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花卉种植针对新津县农民在传统种植业中存在的盲目跟风和保守思想,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引导,提高其对花卉种植产业的认识,引导农民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花卉种植。

2. 加强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培训新津县应加大对花卉种植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花卉种植的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花卉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 加强市场营销渠道的建设新津县应积极开展花卉产品的市场开发与拓展,拓宽销售渠道,开发网络销售和电商渠道,提高花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花卉产业的发展。

4. 支持花卉产业的品种改良和技术研发新津县要支持花卉产业的技术研发,积极引进和培育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提升花卉产业的竞争力。

新津城市基本概况

新津城市基本概况

新津城市基本概况简介新津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南部,距成都市区28公里,距西南航空港18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古有“南方丝绸古道第一站”之誉,今有“成都南大门”之称。

全县幅员面积330平方公里,辖11镇1乡,县人民政府驻五津镇(新津县辖11个镇五津、花桥、金华、兴义、安西、新平、永商、邓双、普兴、花源、方兴、1个乡文井)总人口30.18万,其中城镇人口12万。

新津历史悠久,自北周定名,相袭至今,已有1450年历史,自古以来“商贾云集、货如轮转,多出富商”,为川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是四川省经济、技术向西南辐射的必经之地。

经济发展2009年全县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长16.1%,增速居全市第4位,三圈层第2位。

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0.62亿元,增长4.6%,增速居全市第2位,三圈层第2位;二产业增加值54.47亿元,增长20.3%,增速居全市第4位,三圈层第3位。

三产业35.00亿元,增长12.8%,增速居全市第11位,三圈层第3位。

三次产业比重10.6:54.4:35.0,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2.8%、68.8%、28.4%。

全口径工业增加值46.54亿元,增长21.5%,增速居全市第4位,三圈层第2位,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61.9%。

规模工业增加值44.11亿元,增长23.5%,增速居全市第2位,三圈层第1位。

2009年新津县的城镇住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616.35元,同比增长16.8%,位居全市第二名,三圈层第二名。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0亿元,现价增长17.6%,增幅列全市第8位,三圈层第3位。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33.16亿元,增长69.3%,总量列全市第13位,三圈层第3位。

其中工业投资69.67亿元,增长40.2%,总量列全市第5位,三圈层第1位。

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入49.17亿元,增长82.1%。

2009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35.22亿元,增长75.0%,总量列全市第12位,三圈层第2位;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38亿元,增长51.6%,总量列全市第13位,三圈层第2位;完成地方税收5.78亿元,增长51.0%,其中地方税收(不含耕占税)5.61亿元,增长48.8%。

新津县花源镇气候条件

新津县花源镇气候条件

新津县花源镇气候条件1、新津县花源镇(花源站)到青白江的高铁线路及价格花源镇的高铁站不叫花源站,它就叫新津站。

目前新津站到青白江东站的没有直专达车次,得先坐属到成都东站下,然后再转成都东站到青白江东站的车次。

价钱:新津到成都东二等座14元,成都东到青白江东二等座13元。

(车次、票价信息截止2019年9月为止)2、新津县花源镇离温江区有多远还算有点远哈,不过你先做车到双流车站,那就有直接到温江的车,全部时间应该在1小时内就可以到达,花源镇离温江区城里的话在30公里左右3、花源镇的城市规划道路规划:1,路网结构,花源镇镇区杨柳河以西地势平坦,东部为山丘,现状河流、高压走廊及地形条件等限制因素较多,规划重点是加强镇区各区域之间的联系及各区域对外的联系,结合规划区的面积确定“五横五纵”的主干道路网络。

加上自由式次干道和支路形成花源镇区的路网结构。

2,道路红线控制本次规划将道路分成: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主干道的红线宽度为:30米、24米;次干道的红线宽度为20米、16米;支路的红线宽度为:14米、10米。

根据镇区“欧洲风情小镇”的定位,本规划中14米以下的道路可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进行调整,各组团内部道路宜采用窄路幅自由式路网。

;给水及电力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城镇用水按规划聚居人口80000人,采用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取400升/人·日。

水厂规模到2020年应达40000吨/日。

2010年保留现有水厂,扩容至1.0万吨/日,并在金马河附近新建水厂,一期工程规模为1.0万吨/日。

近期以地下水为主,远期以金马河地表水为主。

2,排水工程规划规划城镇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均按分流制敷设排水管道;老城区近几年可采用沼气净化处理。

2020年逐步改造为雨、污完全分流制。

3,电力工程规划2020年人均综合用电指标为700瓦/人,农村新型社区为500瓦/人,总用电量为:5.60万千瓦。

4,电信工程规划城镇电话普及率55部/百人,城镇需电话44000部,农村新型社区40部/100人,需电话3600部。

新津地方家乡

新津地方家乡

人们的新生活
新津南河两岸夜景
My hometown
Xin Jin
谢 谢 !
简介 • 新津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南部, 距成都市区 28 公里,距西南航空港 18 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古有“南方丝绸 古道第一站”之誉,今有“成都南大门” 之称。错,形成了县城到成都、县城到 各乡镇、乡镇到村的“一刻钟经济圈”。 • 新津正成为成都最适合居住的假日城和 休闲副中心。
新津一角
梨花溪风光
——古今天下第一忠孝儒林
新津纯阳观,又称"古 今天下第一忠孝儒林" ,距成都38公里,占 地120亩,始建于光绪 年间,为四川省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其间 有48尊塑像,栩栩如 生,有二十四忠臣、 二十四孝子等,儒佛 道三教合一并存一地 。
纯阳观风光
十来帮所吕每他罗,为 九新助赚洞次母老现什 年津陕的宾路亲二在么 (吕西钱)过,,的这 仙商于。他人家纯里 祠人咸他都称中阳会 )祭、丰帮要罗仅观修 秋拜成初罗虔孝有旁建 建吕都年孝诚子母边一 成仙巨在子地。子有座 了。商土卖朝罗二座纯 纯他庄地麻拜孝人土阳 阳见辅庙花土子,地观 观吕臣旁发地每全庙呢 。仙杀修了爷天靠,? 祠走了财。卖罗附传 年了一,因油老近说 久抢座罗此糕二有, 失他吕孝,都卖一在 修银仙子感要油个清 ,两祠不动经糕农朝 因的。忘了过供民道 而匪后土八土养叫光 捐徒来地仙地 年 资,,和中庙 间 于所由吕的, 清以于仙吕 光庄吕,纯 绪辅仙便阳 二臣又将(

刘 永 行
骄现 在 傲的
中 首 富国 新 津 首 人 的 富

曾 经 亚 洲 最 大 的 机 场
饱经沧桑的新津机场
• 新津机场始建于 1928 年,抗战开始后被指定 为空军基地。 1940 年,国民ZF指令 四川省ZF扩建机场,共 计征地 3292 亩,主要 用于修建跑道、机棚等。 机场扩建后,曾停放过 当时的各种轰炸机和驱 逐机。太平洋战争爆发 后,同盟国军队开辟亚 洲战场,美国空军来华 援助抗日,急需停放重 型飞机的机场。于是, 新津机场于 1943 年进 行了第二次扩建。扩建 后总面积达 9035 亩, 在当时名列中国第二大 机场(仅次于浙江金华 机场),是亚洲著名的 大机场

新津未来发展前景

新津未来发展前景

新津未来发展前景新津是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城市,位于成都平原东南,距离成都市区约40公里。

新津地处崇山峻岭之中,自古以来就是天府之国的重要农业供应基地。

近年来,新津县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新津县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新津县位于成都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毗邻成都直辖市区。

目前,成南、成新、成渝高速公路以及成蓉高速铁路等交通干线穿过新津县,使得新津与成都市区、乐山市等主要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这为新津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吸引了众多的投资和企业落户。

其次,新津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新津县位于崇山峻岭之中,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拥有大片的农田和丰富的水资源。

这为新津县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同时,新津县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这为新津县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新津县积极引进外资,推动产业升级。

新津县不仅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还积极吸引外资,引进了一大批优质的项目和企业。

通过引进外资,新津县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加快了现代农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同时,新津县还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投资。

此外,新津县注重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新津县注重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水平,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同时,新津县还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这为新津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综上所述,新津县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作为成都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新津县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积极引进外资,推动产业升级。

新津县还重视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场的推动下,新津县的未来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津基本资料

新津基本资料

新津境内诸河属岷江水系,可分岷江正流及其支流。

支流中有的是常年性自然河如西河、南河,有的是岷江的分支河如羊马河、杨柳河,以及季节性自然河——龙溪河。

以上诸河除季节性自然河外,在新津均属过境河道,都在新津武阳镇东南汇合。

由于新津地势低,河道比降小,流速缓,故常出现洪灾。

特别是南河与金马河洪水对新津的威胁最大。

岷江包括岷江正流——金马河,及其分支河——羊马河、杨柳河。

岷江古名汶江,因其发源于岷山而得名,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

正流两源,分别发源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岷山南麓的弓杠岭和郎架山。

汇流于松潘县的红桥关后向南流经灌县、新津,在乐山接纳大渡河后,水量大增,至宜宾注入长江。

灌县以上称上游,灌县至乐山段为中游,乐山至宜宾段为下游。

全长735公里,流域面积13.3万平方公里,落差3560米,平均坡降为4.83‰。

岷江自灌县至新津武阳镇段,称外江。

古名“皂江,一名皂里江,又曰寿阝江”。

(《寰宇记》)这段河道流经平原,分支较多,成一网篼状,在新津武阳镇东南汇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流迁徙不定,干流也因时而易名:近至清朝,黑石河为岷江干流时有“黑石大江”之称;清末,岷江干流又转走羊马河,有“羊马之河”之称;民国22年(1933),叠溪大水后,金马河变成了岷江干流。

此后,金马河一直是都江堰的主要排洪河道,是一条基本定型的岷江正流。

1953年羊马河口被封以后,羊马口以上至渠道河段仍为金马河河段,故有“金马河渠首段”之称。

岷江干流及其分支流经新津的有金马河、羊马河、杨柳河。

新津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等因素,其本身气候特征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多变,秋多绵雨。

年平均气温16.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7℃,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25.5℃,其14时平均气温为28.0℃。

极端最低气温为-4.7℃;极端最高气温为36.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基本概况第一节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新津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南部边缘,地跨103°42′13″—103°55′59″E;30°19′49″—30°31′32″N。

东连双流,西接邛崃、大邑,南邻彭山,北毗崇州。

幅员面积331km2。

新津县交通发达,区位独特。

县政府驻地五津镇,距成都市区38km(老川藏路),距双流机场18km,川藏路、大件路和成雅(乐)路等国省级道路交汇于此,成昆铁路穿境而过,设有火车站一座,交通便利,是成都西进、南下的“大门”和重要的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

古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站,今有“成都南大门”之称(图1-1,新津县区位关系图)。

二、地貌新津县境内以平原为主,间有浅丘、台地。

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76.6%,主要分布于县境东北、北部和西北部。

平坝区在海拔442—480m之间,平均比降仅1‰。

县境东南一脉为牧马山台地,占全县总面积的9.3%,海拔一般为450—500m之间。

县境西南为长秋山丘岭,属邛崃山余脉,海拔一般在500—600m之间,包括天社、狮子、象鼻、九莲、朱家等山岗。

其中象鼻山海拔673m,为县境内最高峰。

牧马、长秋两山在地质构造上均属于龙泉山褶断束。

占幅员面积的14.1%。

地表以金马河为界,河东由北向南倾斜,河西由西向东南倾斜,平均比降为2‰。

海拔高度为442—673m,高差231m。

三、气候新津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等直接因素,其本身气候特征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多变(时冷时热),秋多绵雨。

年均温25.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7℃。

无霜期年平均为297d,年平均降水量为987mm,相对湿度年平均为84%,湿度较大。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19.1h,偏少。

但大春作物生长期的4—8月,平均日照百分率可达33%,足够作物生长需要,全年日均温≥0℃的总积温在5763.1℃—6223.6℃之间,有80%的年份积温在5979.0℃以上,有利于各种作物的生长,比同纬度的江浙、两湖地区的热量条件更为优越。

相对而言,气象灾害较少,雨热丰富,四季常青,历史上是“天府之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河流水系县境内金马河、西河、南河、羊马河、杨柳河五河汇聚,水网密布。

岷江五大干支流在县城东南汇合后流入岷江,五河汇口成为岷江水系出川西平原西南的吞吐咽喉,是成都平原三大出水口中最大的一个。

新津县主要河流水文特征见表1-1。

表1-1 新津县主要河流水文特征新津县河网密集,河流水面面积为2040hm2,江河两岸岸线长113.5km(杨柳河因权属为东风渠管理处故不计入长度),当前已建成20年一遇高标准浆砌堤防47.135km,占总长的41.53%;低标准堤防及自然河岸长66.365km,占总长的58.47%,治理任务艰巨。

由于县城地势低,河道比降小,流速缓;而外来水多,且外来水坡降大,水流急,致使夏季降雨积水快,而排水慢。

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是新津县历史上累遭水患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河中岷江(金马河)、西河和南河对县城的威胁最大,因此,新津县城被省、市确定为重点防洪城镇之一。

五、植被与生物资源新津县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但境内植被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外,仍有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和暖性竹林分布。

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始森林已遭破坏,现有天然林均为次生林,主要有马尾松、青冈林,人工林主要有湿地松、墨西哥柏、慈竹林等。

长丘山浅丘、牧马山台地为天然林、经济林集中分布地区,平原区为以宅旁成片慈竹及道路、河渠、林带构成的生态防护林。

由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适宜生长多种植物,有林木49科137种,草本植物30种,其中以麻柳、马尾松、青冈、杨树等数量多,珍稀名贵古树有桢楠、银杏、黄葛树、柏木等。

全县有林业用地6750hm2,其中有林地6370hm2,荒山荒坡380hm2。

有林地中天然次生林2657hm2,人工林3713hm2。

森林覆盖率20.6%。

经济林木种类多,其中以水果为最,新津果树种类有10科25类99个品种,著名水果有永商姜湾的梨,邓双狮子山的李,花桥蔡湾、顺江张勃山的柚,牧马山的蜜桔等。

粮食植物主要有禾谷类的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的胡豆、豌豆、绿豆、泥豆,薯类的红苕、马铃薯、白苕。

经济植物主要有油菜、花生、甘蔗、地瓜、生姜、茶叶、红心黑瓜子、茉莉花及药材(如郁金、川芎,泽泻)等18种。

蔬菜全年都能生长,品种亦多,现已有70多种,夏季以瓜、豆、茄子、辣椒等为大宗;冬季以青菜、萝卜等为大宗。

野生真菌也是新津的有名植物资源。

新津没有大型野生动物的繁殖栖息,中小型的野生兽类有黄鼠狼、野兔、老鼠等。

主要饲养动物有30种,主要有猪、牛、山羊、鸡、鸭、蜜蜂、鱼等类型。

六、土壤新津县的地带性土壤为黄壤,但由于全县土壤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极为强烈,即第四系冲积物的大面积覆盖和白垩系红色砂岩的出露,使得黄壤在该县分布反而不广。

全县的土壤以水稻土为主,平原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积物所覆盖。

台地和丘陵,主要覆盖物有黄色粘土母质,也有部分黄色粘土层被蚀后形成露出白垩系红色砂岩的残丘。

因此,全县土壤类型主要有:平坝冲积水稻土,平坝冲积性沙质土、紫色土,黄壤土四类。

其中:(1)平坝冲积性水稻土最多,主要分布于铁溪、方兴、龙马、太平、金华、普兴、永商、邓双等乡镇,面积约15266.67hm2,占农耕地的83.3%。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一般碳酸盐反应强烈,pH偏碱性,有机质中等偏上,有效N、速效P中等,速效K中等偏低;(2)平坝冲积性沙质土,主要为灰色冲积沙质土组成。

分布于金马河、西河、南河、羊马河及岷江沿岸,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

土质含沙量高,土壤疏松,空隙度大,保水保肥性能差,肥力低,碳酸盐反应强,pH值中性,有机质中偏低,有效N、速效P低,速效K中偏低。

(3)紫色土,又分为红泥紫色土和棕红紫色土两个亚类,红泥紫色土主要分布在邓双、永商,棕红紫色土主要分布在永商,合计1800hm2,占耕地面积的9.9%。

(4) 黄壤土面积506.67hm2,占耕地面积的2.8%,分布在牧马山台地。

自然土壤厚度0-20cm,多为梯田梯地。

全县的主要耕作土壤有水稻土,紫色土,黄壤和潮土4类,分别占耕地面积的90.3%、5.7%、3.3%和0.7%,土壤pH值介于6.0-8.5之间。

七、矿产资源新津矿产资源较为贫乏,除芒硝和沿河产沙金外,还有少量石油、泥炭,其它矿藏均为空白,但作为建筑材料的河沙、卵石和页岩却比较丰富。

钙芒硝矿,探明储量16个矿段,储量达98×108t,位居全国第二。

矿区分布在杨柳河以东的花园、黄渡、普兴和金华4个乡,相邻的花桥、兴乐和邓双,也有分布,面积达30多km2。

页岩矿(砖瓦用页岩),页岩资源丰富,储量在10×108m3以上,县内永兴、黄渡、花源、普兴、邓双等均有发现。

矿石资源(包括河道砂石和非河道矿石):由于五河汇聚,历史形成的河道改道等,县境内砂石资源十分丰富,可提供丰富的建筑材料。

八、旅游资源新津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九莲胜景”观音寺和龙马宝墩古城遗址,以及被誉为“古今第一忠孝儒林”的纯阳观、享有“道教胜地”的老君庙等历史文化遗产。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有:栖息上万只鹭鸟的“鹤的王国”斑竹林市级森林公园、“世外桃源”的梨花溪风景区和风景如画的南河观光带等。

在该县斑竹林森林公园和方兴“鹭岛”每年都有3万只白鹭、绿鹭、灰鹭、麻鹭等侯鸟来此栖息繁衍,是川西平原腹心地带难得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观。

还有被誉为东方明珠的四川省水上运动中心。

不仅是当今国内、国际赛艇、皮划艇等多项水上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理想场地,更是令人惬意的旅游消闲度假的好去处。

总体而言,新津县自然环境具有几个明显特点:(1)典型的平原县,地势比较平坦,除若干浅丘山岗外,属典型的冲积平原,是成都平原的一个缩影。

(2)自然垂直分异不明显,是比较典型的中亚热带气候和自然地理区,比较单一。

(3)区域分异不明显,县域内的内部差异主要是景观层次的差异。

(4)河网发达,水热丰富,农业自然生产条件优越。

第二节社会经济条件及其评价一、行政演变与现状新津,古为蜀国域,秦为蜀郡地,西汉属犍为郡武阳所辖。

东汉建安21年(公元216年),犍为郡守李严开辟了沟通成都平原与眉嘉平原地新渡口。

至南北朝地北周闵帝元年(公元557年),析隆山县(今彭山县境)北部置县,县因“新渡口”而名新津县,属犍为郡,县治六门水(今邓公场附近),。

隋文帝开皇9年(公元589年),新津隶蜀郡,县治六门水迁至皂里江(今金马河)东岸(今旧县机场内)。

唐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县治又迁至南河北岸即今县城所在地。

后世代相袭未变。

唐朝至明朝时期,新津先后属蜀州、崇庆府,崇庆州所辖,清朝直属成都府,清康熙6年(公元1667年),双流县并入新津,雍正8年(公元1730年)复分置双流县。

民国初至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实行省县制,新津属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即原温江专区)。

1949年12月25日新津解放后,属温江专区,1950年改属眉山专区,1953年撤眉山专区后新津仍属温江专区,1960年7月1日新津并入大邑县,1962年10月20日仍恢复新津县建制。

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温江专区北撤销,新津改属成都市辖县至今。

此后,行政区划经过多次变更,于2000年全县乡镇再次调整为11镇5乡,即五津镇,花桥镇,金华镇,兴义镇,安西镇,方兴镇,花源镇,普兴镇,永商镇,邓双镇,新平镇,兴乐乡,黄渡乡,万和乡,文井乡,龙马乡。

共设187个行政村和9个居委会,县政府驻地五津镇,全县幅员面积331km2(图1-2,新津县行政区划图)。

二、人口及分布2002年,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9.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5.65万人,占19.44%,农业人口23.42万人,占80.56%,其中男性人口14.54人,女性为14.53人。

全年出生人口1968人,出生率6.78‰,死亡人口2081人,死亡率7.17‰,全年净增长人口763人,人口增长率为2.63‰。

2002年,年末全部从业人数17.52万人,其中城镇个体劳动者0.66万人。

年末单位从业人员1.94万人,农林牧渔0.03万人,制造业0.48万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0.04万人,建筑业0.35万人,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0.05万人,批发和零售餐饮业0.07万人,金融保险0.06万人,房地产业0.01万人,社会服务业0.03万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0.14万人,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0.37万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0.02万人,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0.24万人,其他行业0.01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