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选择题突破四 “实验探究”微设计

合集下载

2014年3月广州、佛山、江门、云浮四地高考研讨资料:化学实验主观题中的微型实验探究或设计的突破

2014年3月广州、佛山、江门、云浮四地高考研讨资料:化学实验主观题中的微型实验探究或设计的突破

【例2】 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 8H2O和少量BaCO3组成, 设计试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 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 液的pH=9.6)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 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Ba(OH) Ba(OH)2溶液 +饱和 BaCO3溶液 BaCO3 2溶液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 mol· L-1 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 所得溶液分置于A、B试管中。 步骤2:
步骤3:
【方法小结】 2、分析每种待检验物质的一般检验方法: 打好基础: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 明确高中阶段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3、注意“求异舍同”,排除干扰。 若没有很好的思路,可以从“限选试剂”中找 点启发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 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 3 mol· L-1 H2SO4、1 mol· L-1 NaOH、 0.01 mol· L-1 KMnO4、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品红溶液、1mol· L-1 BaCl2。
【例2】(2011年广东卷节选)某同学进行试验探究时,欲配 制1.0mol•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 Ba(OH)2· 8H2O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 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 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 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试 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 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 pH=9.6)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 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4-2专题四 实验探究题 类型2 探究型实验题

4-2专题四 实验探究题 类型2 探究型实验题

A (选填字母代号)。
A.一条光线 B.两条光线 C.三条光线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某小组同学利用光具座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应
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上

(2)已知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f=15cm,如图所示,要使蜡烛在
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使蜡烛B与A的像 完全重合 ,
(2)用刻度尺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发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

相等
。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蜡烛A的像。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一光屏,在玻璃板后侧观察光屏上
不能
【实验方法】用外形相同的蜡烛B来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运用
了 等效替代 法。
变小时,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将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7.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的实验中:
(1)为使磁场加强,可以在螺线管中插入一根 铁 棒。
(2)把小磁针放到螺线管四周不同位置,螺线管通电后记录小磁
针 N 极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上做 匀速 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
力的大小。
(2)甲实验中,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 2 N。
(3)比较甲、乙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压力大小 有关;比较 乙、丙 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小明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 他的结论是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 没有控制物体间的压力相同 。

酸碱盐专题复习实验探究副本

酸碱盐专题复习实验探究副本

酸碱盐专题复习(四类实验探究专题)一、探究酸碱盐的性质1.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之后,通过自己的想象做了如下实验:【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继续滴加稀盐酸,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已知NaHCO3溶液呈碱性).【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NaCl三种溶质.猜想2:废液中含有________(写化学式)三种溶质.猜想3:废液中含有…溶质.【实验与结论】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猜想________(填“1”或“2”或“3”)正确.【交流与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_ 2.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C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篇 专题5 微专题 化学实验基础——突破实验选择题

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篇  专题5  微专题  化学实验基础——突破实验选择题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 (1)六种物理方法
(2)八种化学方法
2.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四种类型 (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4)“气+气”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
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10)“万能瓶”:装置如图,其有多种用途:
①洗气瓶:A进B出,如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 ②贮气瓶:广口瓶中盛满液体,B进A出,如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贮存。 ③集气瓶:若A进B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CO2;若B进A出,可收集密 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 ④安全瓶:在气体的制取与性质验证实验中连接该装置(瓶中不盛放任何物质),可 有效地防止倒吸,起到安全瓶的作用(此时广口瓶中A管长度同B管)。
(4)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 换。 (5)试剂瓶:广口瓶盛放固体试剂,细口瓶盛装液体试剂,棕色瓶盛放见光易变质的 试剂。 (6)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或用作反应容器,更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的溶液。 (7)pH试纸:检测溶液时不能先润湿,不能用试纸直接蘸取待测液。试纸检验气体前 需先润湿,试纸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 (8)烧瓶、烧杯、锥形瓶:不可直接加热,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 洗。 (9)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测液体温度时水银球浸在液体中,测气体温 度时水银球对准支管口。
常见实验的分析及装置判断 有关物质制备实验原理分析的易错点 (1)仪器的排列组合:根据实验的原理选择仪器和试剂,根据实验的目的决定仪器的 排列组装顺序,一般遵循气体制取→除杂(若干装置)→干燥→主体实验→实验产品 的保护与尾气处理。其中除杂与干燥的顺序,若采用溶液除杂则为先净化后干燥。 尾气处理一般采用溶液吸收或将气体点燃。 (2)接口的连接:一般应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对于吸收装置,若为洗气瓶则应“长” 进(利于杂质的充分吸收)“短”出(利于气体导出),若为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水分 和CO2,则应“大”进(同样利于CO2和水蒸气的充分吸收)“小”出(利于余气的导出), 若为排水量气时应“短”进“长”出,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气体的体积。

中考化学题型突破练 创新题型突破 数字化实验与微型创新实验

中考化学题型突破练 创新题型突破 数字化实验与微型创新实验

(1)实验中用排水法测量氧气的体积是因为氧气具有不不易溶易溶于于水的性
质。

(2)若俯视读得量筒中水的体积,则测得的双氧水质量分数将偏偏大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5.(2021·北京)用如图实验验证 CO2 的性质。
(1)实验室制取 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CaOC3+O32+HCl2=H=C=Cla=C=l2=+CaCOC2l↑2++H2O。 (2)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 K,片C刻O后2↑长+蜡烛H2熄O灭,由此得到的结论
( D)
11.★(2021·烟台)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 气的含量。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生石灰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白磷(白磷 的着火点为 40 ℃)开始燃烧,待白磷熄灭且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B)
A.试管中的细沙可防止试管炸裂
B.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相同
淀的化学式 MgM(Og(OHH))22。
6.(2021·成都)定量探究铁锈蚀的因素。小组设计了图 1 装置,检查气 密性,将 5 g 铁粉和 2 g 碳粉加入三颈烧瓶,t1时刻加入 2 mL 饱和 NaCl 溶液后,再将一只装有 5 mL 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烧瓶上,采集数据。
(1)据图 2,t2时刻后反应并未停止,温度却开始降低,原因是铁铁生锈生放锈
类型 2:微型创新实验题
9.(2021·北京)实验研究铁锈蚀影响因素,记录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
( D)
实验装置 序号
其他试剂
100 s 时 O2 的含量

干燥剂
21%

10 滴水
15%
③ 10 滴水和 1.0 g 食盐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专题课件新人教版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专题课件新人教版
极连接。(4)滑片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0=U2-U1,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0 2 -1
1
1
I= =
,则被测电阻 Rx=
=
R0。
0
0
2-1
2 -1
0
答案:(1)D (2)0.7
1
(4)
R0
2 -1
(3)如图所示
考向二 探究型实验
【例3】 小明想利用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和器材
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小组二连接了与小组一相似的电路,但用一个5~15 Ω的电阻替换了灯泡,实
验目的是用伏安法测该电阻的阻值R。
(3)请在图2中用笔画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图2
图3
(4)小组二在完成实验后,组员小宇想尝试测量从家里带来的一只电阻的阻
值Rx(约300 Ω)。他们使用现有器材,仍用伏安法进行测量,发现电流表示数
(选填“左”
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茶油和烧杯的
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甲所示,错误之处




(3)重新调节好天平,小惠称得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60 g,然后将一部分茶
油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得剩余茶油和烧杯的
总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茶油的体积是
2022
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
CHU ZHONG ZONG FU XI YOU HUA SHE JI
第二板块
专题二 实验探究专题




01
命题趋势解读
02
热点考向例析
命题趋势解读
纵观近几年中考,实验探究题作为一种重要题型,在中考中所占比例越来越

2022年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之微型、创新型实验(含答案)

2022年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之微型、创新型实验(含答案)

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之微型、创新型实验一.选择题(共7小题)1.(2021秋•无为市月考)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然后再通入氢气B.反应过程中,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固体C.气球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尾气和平衡压强D.装置中发生反应:H2+CuO Cu+H2O2.(2021•包河区三模)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

已知HCOOH H2O+CO↑。

说法正确的是()A.甲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挤压甲中胶头滴管的同时点燃酒精灯C.乙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丙中增加的质量D.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尽,实验危险系数小3.(2021秋•花都区期末)某实验小组计划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利用氧化铜CuO能够被还原成单质铜的性质,验证CO的还原性。

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HCOOH 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操作时,先滴加HCOOH,再点燃酒精灯B.甲处的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C.澄清石灰石变浑浊是因为发生了置换反应D.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4.(2021秋•鹿邑县月考)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后通COB.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C.b处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D.可用水吸收尾气中的CO5.(2021•桂平市三模)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B.a处发生的反应是置换反应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D.该实验的优点之一是节约药品6.(2021•桐城市校级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装置的优势是节约药品,现象明显B.再挤压左滴管,白磷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C.实验过程中只产生了有害气体,因此需要进行尾气处理D.先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这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7.(2021•利辛县二模)如图是CO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

2020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和设计》专项检测题(含答案)

2020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和设计》专项检测题(含答案)

《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一、单选题1.右图为某同学制作的用浓硫酸催化甲酸(HCOOH)制取CO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Y型管中发生的反应为:HCOOH HO+CO↑2B.观察到的现象是氧化铜变成了铜,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此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尾气处理有效节能D.眼药水瓶可改用注射器代替2.某同学模拟2019年春晚节目“魔壶”进行实验。

将“魔壶”中盛有的液体依次倒入两个分别盛有1ml浓溶液的烧杯中,现象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此实验不能用铁制“魔壶”AgNO溶液B.原烧杯1中盛有的溶液可能是3C.烧杯2中得到“雪碧”饮料可能的原因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若将“魔壶”中的溶液改为NaOH溶液,则实验现象相同3.下图拟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

关于此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省略试管①仍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论 B.试管⑤比试管④先红C.导管甲应比导管乙长 D.该实验主要证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4.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B.在某一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C.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D.水的电解5.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是()A.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将等质量的铁丝和锌粒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B.制取Fe(OH)3:将Ba(OH)2溶液和Fe2(SO4)3溶液混合后过滤C .除去H 2中的HCl 气体和H 2O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OH 溶液和浓硫酸D .分离BaCl 2和NaCl 的混合溶液:加适量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6.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A .AB .BC .CD .D7.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 .AB .BC .CD .D8.下列是小强同学设计的“家庭小实验”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A .用铁钉、植物油、蒸馏水、棉花、氯化钙等物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B .将铅笔芯粉末放入锁芯,使锁开启更灵活 C .用淬火后的钢针制钓鱼钩 D .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9.某同学设计了两种由CuO→Cu 的实验方案:方案一:Zn 24H SO 稀−−−−→H 2 CuO −−−→Cu 方案二:CuO 24H SO 稀−−−−→CuSO 4Zn −−→ Cu ,大家认为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理由是:①节约能源②Cu 产率高③产品纯净④操作安全,其中,评价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B .加热氯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C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先等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然后再开始收集气体D .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11.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