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中对原文的理解问题

合集下载

汉英翻译技巧

汉英翻译技巧

汉英翻译技巧汉英翻译技巧前言汉英翻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并符合英语语法和表达习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汉英翻译技巧,帮助提升翻译质量。

技巧一:理解上下文在进行汉英翻译时,理解上下文是至关重要的。

词语的意思可能因为其所处的句子、段落或篇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翻译时,要综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准确翻译。

技巧二:注意语法结构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英语有很大差异,特别是词序和动词时态。

在进行翻译时,要注意调整句子结构和词语顺序,使之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

技巧三:选择合适的词汇在进行汉英翻译时,选择合适的词汇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词汇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和语义,需根据句子的语境和意思进行选择。

对于具有多个意思的词汇,要根据上下文来选择正确的翻译。

技巧四:避免直译直译是指逐字逐句地翻译,可能导致翻译不准确或不流畅。

在进行汉英翻译时,应该以意译为主,即根据语境、文化差异和表达习惯进行适当调整,保证翻译准确且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技巧五:考虑语言风格汉英翻译的语言风格应符合目标受众的口语或书面语习惯。

在翻译时,要考虑是否需要使用正式或非正式的表达方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歧义或误解。

技巧六:检查和校对汉英翻译完成后,应进行仔细的检查和校对。

检查翻译是否准确、流畅,并排除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

此外,还要确保翻译是否与原文一致,并保持一致的术语和风格。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汉英翻译技巧,希望对提升翻译质量有所帮助。

翻译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经验,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

技巧七:使用在线资源和工具在进行汉英翻译时,可以利用各种在线资源和工具来辅助翻译工作。

例如,可以使用在线词典或翻译软件来查询生词或短语的意思。

此外,还可以使用语料库和翻译记忆工具来提高翻译速度和准确性。

技巧八:了解目标读者在进行汉英翻译时,了解目标读者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受众可能有不同的阅读习惯和背景知识。

要根据目标读者的需求和背景来进行翻译,使之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汉英实用翻译的方法问题

汉英实用翻译的方法问题

汉英实用翻译的方法问题德国翻译理论家诺伊贝特(A.Neubert)把需要翻译的原文,按可译性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1.完全以原文为重点,如在科研领域。

2.主要以原文为重点,如文学作品。

3.原文与译文应兼顾,如专业文献。

4.主要或完全以译文为重点,如对外宣传。

我以为实用翻译类的原文也可以参考这四个等级分别对待。

科技资料的翻译应讲究科学性,力求准确无误地把原文的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

在这方面,经过科技翻译工作者多年的努力,无论在理论研究或翻译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政府文书,外交公文的翻译也是要以原文为重点,因为它们往往具有法律效力。

至于法律文件那就更应以原文为重点了,侯维瑞教授认为,比科技学术文体更为精确和正式的是法律文体。

法令、契约等文书需要严格规定义务、权力、行为准则的涵义和范围,必须词义准确、文体确切,丝毫不能允许语义的模棱两可而使人误解,被人钻了法律的空子。

它的全部内容必须字面化,表层化,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含蓄表达、引申理解等深层意义在法律文书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它宁可牺牲文字流畅也要保持文意斩钉截铁的确凿性。

不管我们在翻译实践中是否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但我们必须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对于一般商业书信的翻译应该是原文和译文兼顾,既要忠实原文的意思,又要考虑用对方商业伙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达。

商标、广告、对外宣传材料,旅游资料等的翻译则应以译文为重点,有时为了达到宣传效果,甚至可以根据译入语的习惯改写原文。

比如广告英语必须遵循AIDMA法则:Attention 引起注意,Interest激起兴趣,Desire 唤起欲望,Memory保存记忆,Action采取行动。

那么,我们把中文广告译成英文时就应该遵循这些法则,而不是死扣原文。

因此,我们在拿到汉英实用翻译的原文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充分理解,正确判断它是属于哪一类型的文本,把握翻译委托人的目的要求以及文化差异等问题。

然后再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翻译。

汉英翻译中对原文的理解问题

汉英翻译中对原文的理解问题

T R A N S L A T I O N S译林翻译漫谈215汉英翻译中对原文的理解问题许多人以为,我们中国人做汉英翻译,理解汉语原文不成f i日题。

事实上,无论是汉英还是英汉翻译,其过程是一样的,理解是表达的前提。

在很多情况下,汉英翻译的译文质量不高,表达不准确,原因并不在于译者的英语水平有问题,而在于其没有正确理解汉语原文。

本文选用李素丽的《我属于乘客》中的一个情节的汉英翻译来说明这个问题。

为了讨论方便,将原文抄录如下。

有一次,在拥挤的车厢门口,我听见一位男乘客客客气气地问他前面的一个女乘客:“您下车吗?”女乘客没理他。

“你下车吗?”他又问了一遍。

女乘客还是没有理他。

“下车吗?”他耐不住了,放大了声问,那女乘客依然没有反应。

“你是聋子,还是哑巴?”他急了,捅了一下那女乘客,也引得车厢里的人都往这里看。

女乘客这时也急了,瞪起一双眼睛回手给了男乘客一拳。

见此情景,我猛然想起在60路沿线上有家福利工厂,女乘客可能就是个聋哑人,听不见声音。

我赶忙向男乘客做了解释,又用纸条写了一句话,举到女乘客的眼前:“对不起!他要下车,他问了您好几声,您是不是没听见?”女乘客点了点头,把道让开了。

从此以后,我就特别注意聋哑人的特征,还从他们那里学会了一些常用的手语。

比如。

我可以用哑语问他们:“朋友,您好!”、“您到哪里下车?”、“您请往里走!”、“谢谢”等等。

这样,不仅我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也减少了一些他们与其他乘客的误会和纠纷。

李靖民徐淑华就汉英翻泽中的理解这个环节而言,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句子结构问题汉语莺意合,造句以意为主,句子内部的结构一般比较松散,习惯于通过上下文意思的逻辑关系来连接句中各个信息层次,即所谓的“意定形随”。

英语重形合,造句讲究的是形式结构,而承载某一信息的具体语言实体用怎样的形式则要服从于句子结构的安排,即所谓的“以形役意”。

正如王力先生所说:“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

英汉互译典型错误分析(新)

英汉互译典型错误分析(新)

Ⅱ. 搭配不当,言不及义

在英语名词和动词之间、名词和介词之间、动词和介词 或副词之间,以及某些句子成分之间等等,都可能存在着 某种习惯搭配关系,这往往不是一般的语法规则所能解释 清楚的,各种“搭配用法词典”也未必能够全部包括。事 实上,这个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英语语言博大精深的特 点,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地注意学习、积累和提高。 英国翻译家纽马克曾指出:“外语翻译最容易出错的就 是搭配。”(The translator will be “caught” every time, not by his grammar, which is probably suspiciously “better” than an educated native‟s, not by his vocabulary, which may well be wider, but by his unacceptable or improbable collocations. )对英 语搭配关系熟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对一些句子的 分析和理解,更有助于汉译英时正确使用英语。

现今180万温哥华居民中,有一半不是在本地出生的,每4 个居民中就有一个是亚洲人。25万华人对温哥华的经济转 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原译:Of the present 1.8 million residents in Vancouver, half are not native, and one in every four is an Asian. The 250,000 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playing a decisive role in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Vancouver. 改译:Of the present 1.8 million residents in Vancouver, half are not native, and one in every four is of Asian origin. The 250,000 Chinese Canadians have been playing a decisive role in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Vancouver.

汉英翻译翻译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汉英翻译翻译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商务翻译中,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是翻译的重点,需要 遵循专业术语和行文规范。
详细描述
在商务翻译中,译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术语,能 够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同时,译文的语言表达需要规范 、准确、专业,符合商务文书的行文规范。
总结词
商务翻译中,语言的礼貌性和正式性是翻译的难点,需要 注重译文的语气和措辞。
总结词
语法错误是汉英翻译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
详细描述
汉语和英语的语法规则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汉英 翻译时需要注意语法的正确性。例如,汉语中没有时态 和语态的变化,而英语则需要通过动词的变化来表达时 态和语态。此外,英语中还有主谓一致、名词单复数变 化等规则,也需要译者注意。为了避免语法错误,译者 需要对英语语法有深入的了解,并在翻译过程中仔细检 查和调整。
详细描述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和文化素养,能 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意境和修辞手法。例如,诗歌的翻译需 要保留原诗的韵律和节奏,同时传达其深层含义。
总结词
文学翻译中,语言的情感色彩和修辞手法是翻译的重点, 需要准确把握原文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效果。
详细描述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情感色彩和修辞 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确保译文能够传达出与 原文相同的情感和修辞效果。
总结词
文学翻译中,语言的艺术性和创造性是翻译的难点,需要 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详细描述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能 够将原文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在译文中再现出来。例如,小 说翻译中,译者需要再现原作的人物形象、情节和叙事风 格,使译文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的艺术魅力。

汉译英翻译方法

汉译英翻译方法
的英语结构、词汇和表达习惯准确的表达原文的意思。
3.核对检查
认真阅读自己的译文,要用挑错的眼光来检查译文是否正确表达了原文的意思,是否有
漏译、错译,译文语法如时态、语态、单复数形式和拼写上是否有错误。
汉译英翻译技巧:
1.选择恰当的英语词汇
有些英语词汇不仅有字面意思,还有内含意思。
e.g.“国家”:country, nation, state, land
The new manager is capable but stubborn.
2.
理清汉语的句子结构

1

看清句子的主语与谓语
e.g.
①晚上躺在这张陌生的床上实在使我难以入睡。
At night, being on a strange bed prevented me from sleeping.
At night, I couldn’t fall asleep on a different bed.
②这所大学有许多国内外著名的教授。
The university has many well-known professor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university has many professors well-known at home and abroad.
(2)要注意词的广义、狭义、具体的意思和抽象意思的不同
e.g.①他讲的笑话逗得我们都笑了。
②他讲的话使我们大家都笑了。
①His joke made us laugh.
②What he said make us laugh.
We all smile at what he said.
(3)选词时不要望文生义,不要死译,要考虑与汉语对应的英语词汇真正的意思。

2021翻译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原文范文2

2021翻译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原文范文2

2021翻译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原文范文 翻译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大体可分为理解、表达和校对三个阶段[1]。

翻译过程中的“理解”是整个翻译过程的基础和开端,更是实现第二步“表达”的前提。

翻译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话语的意义,话语的意义取决于理解,足见理解是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

法国翻译理论家让·德莱斯勒对翻译理解的观点中就提到:“理解产生于两个层面:掌握所指和掌握意义。

……理解文本是翻译过程的最初阶段。

在此阶段,译者应竭力确定原作者所言之含义。

显然,仅凭阅读人们是无法掌握文本意义的。

对于那些用外语书写的文字符号,人们完全可能是看到了或在心里默读过却根本不理解它们的意义。

这种纯粹表征性的知觉活动必须伴以一种称之为解释性分析的思维活动。

”[2] 必须承认,德莱斯勒有关翻译理解的理论已经指出仅凭阅读是不能掌握文本意义的,而且,他把理解的过程与思维活动联系起来。

而在现实教学中,尤其对于许多初学翻译的学生而言,如果要求翻译一篇250字左右的英文材料,他们往往用于理解原文的时间都不超过五分钟,多数学生仅仅满足于大概了解原文的话题、领域和内容。

但理解作为整个翻译过程的第一步,其包含的内容远比这些更广泛,这种程度的理解和德莱斯勒所提出的理解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那么理解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一篇文章无论在形式上还是意义上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章的意蕴、文体、风格都完整体现在上下文语境之中,而理解的过程必须要结合原文的上下文,同时,译者的思维活动还要注意把握词语与词语、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内在关联,因为许多词语、句子的真正含义渗透在字里行间,前后呼应。

译者在理解阶段只有考虑这些深层因素,翻译的最终成果———译文才能在内容乃至整体文风上都做到准确无误。

一、翻译始于理解,而理解又始于释义 要准确地理解原文,就必须斟字酌句,在理解中综合考虑文章的措词、行文特点等因素,理解的程度要深入到语义的最小单位,认真推敲句子中每一处措词的字面意义以及引申意义。

浅谈汉译英的理解问题

浅谈汉译英的理解问题

浅谈汉译英的理解问题汉译英是指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从汉语中翻译出英语的过程,它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手段。

在汉译英过程中,理解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决定汉译英翻译质量的关键因素。

首先,汉译英的理解问题需要翻译者深入挖掘原文的含义,仔细理解汉语的语义特征,把握原文的表达方式,力求在英语中表达出原文的本意。

其次,翻译者要掌握汉语和英语的语法特点,以汉语为母语的人要学会用英语表达汉语的思想,而不是把汉语的思想直接翻译成英语。

最后,翻译者要学会用英语表达汉语的文化内涵,以便在英语中表达出汉语文化的精髓。

总之,汉译英的理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翻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把握原文的表达方式,并有效地表达汉语的文化内涵。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understanding is a key factor that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lation. Firstly, the translator should deeply explore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text, understand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grasp the way of express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so as to express the original meaning in English. Secondly, the translator should master the grammar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learn to express Chinese thoughts in English instead of directly translating them into English. Finally, the translator should learn to expres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in English, so as to expres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In conclusion, understanding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s a complex process, which requires the translator to have good language ability and cultural literacy, so a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original text, grasp the way of express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effectively expres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听见一位男乘客客客气气地问他前面的 一个女乘客:“您下车吗?”(第 1 段第 1 句) 译文 1: Once, at the crowded door of the bus I heard a man politely ask a woman in front of him, “Excuse me, but are you getting off?” 译文 2:“Excuse me, but are you getting off?” I once heard a man politely ask a woman in front of him at the door of the crowded bus. 原文句中表示地点的“在拥挤的车厢门口”可以是针对作者本人“I”而言,也 可以是针对那两个男、女乘客而言;其中作定语的“拥挤”可以指车厢拥挤,也可 以指门口拥挤。汉语这种富有弹性的句子结构往往会导致理解上的多意现象,翻 译时若不注意仔细分析理解,随便按照原文的结构顺序翻译成“以形役意”的英 语,便容易出现错误。通过逻辑分析可以看出,“拥挤”在这里指的是整个车厢而 不只是门口拥挤,因为如果只是门口拥挤,挤在门口的人包括女乘客肯定都是要 下车的人,男乘客也就用不着问那女乘客她是否要下车了。再则,售票员本人也 不可能挤在要下车的乘客之中,她要么是在售票员的位子上,要么是在靠近门口 的车厢里,原文这里的视点在乘客而不在售票员。因此,上面第一种译文显然是 不妥当的。 2. “你是聋子,还是哑巴?”他急了,捅了一下那女乘客,也引得车厢里的人 都往这里看。 (第 1 段第 6 句) 译文 1:“Are you deaf or dumb?” he shouted. Very much irritated, he gave the woman a rough push, which drew the attention of other passengers. 译文 2:“Are you deaf or dumb?” giving the woman a rough push, he shouted angrily, which drew the attention of other passengers. 原文的意思在汉语读者看来是很清楚的, 但要将其译成讲究形式结构的英语 句子, 则需要认真分析原文的句子结构, 正确地理解句中各信息层次之间的关系。 从结构上来分析,“他急了”是其前面直接引语的说明语。这种用表示说话人当时 的情感或动作的词语代替说明语“他说”的情况,在汉语中是很常见的。另外,究 竟是什么“引得车厢里的人都往这里看”?上面第一种译文将其归咎于男乘客捅 了女乘客一下,这种处理方法显然不妥,因为在拥挤的车厢里,仅是男乘客捅了 一下女乘客这个无声的动作本身,是不可能引起车厢里的其他人都往这里看的。
二、词语意义问题 汉、英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文化、社会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客观事物 的反应及观点角度不同,归结到词语的使用上,便形成了较大的差异。因此,准 确理解原文的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对于汉英翻译十分重要。 例如,原文第一段里的“他急了”和“女乘客这时也急了”两处都有“急了”这个 词语。 但是尽管原文用词相同, 表达的意义却不见得一样, 翻译时切忌望文生义。 我们通过仔细分析可以看出,这里的两处“急了”虽然都有“生气”的意思,但是它 们所表达的具体意义还是有差别的。前者“他急了”是说明语“他说”的替代语;后 者“女乘客这时也急了”指的是女乘客对男乘客捅了她一下而做出的反应, 其义应 当是“她被惹恼了”。 再如第 2 段第 2 句“我赶忙向男乘客做了解释,又用纸条写了一句话,举到 女乘客的眼前……”汉语中的“解释”这个词的语义比较宽,因此并非在任何情况 下都可以译作英语的“explain”。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这里的“解释”应当是作者把 她的想法 (即前一句所表述的内容) 告诉了那位男乘客, 译作“I told the man what I was thinking”比较适宜。另外,句中的“举到女乘客的眼前”,也不可不假思索地 照直翻译,因为同是一个情景,汉、英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往往大不相同。只有 正确理解原文意义,才能在译文中选择适当的词语确切地表达。在这里“举到女 乘客的眼前”应当是“将纸条拿给女乘客看”的意思,译文中用英语单词“show”来 表示这个动作最为贴切“(When)I showed the slip to the woman,(she nodded and made way for the man.)”。 还有第 3 段第 1 句中的“从此以后,我就特别注意聋哑人的特征”,不能简单 地照字面理解为注意聋哑人的外表或举止。其在这里的意思应当是,这件事情发 生之后作者便特别留意识别出聋哑人, 以便给予特殊的照顾, 可以译作“since then
一、句子结构问题 汉语重意合,造句以意为主,句子内部的结构一般比较松散,习惯于通过上 下文意思的逻辑关系来连接句中各个信息层次,即所谓的“意定形随”。英语重形 合,造句讲究的是形式结构,而承载某一信息的具体语言实体用怎样的形式则要 服从于句子结构的安排,即所谓的“以形役意”。正如王力先生所说:“西洋语法 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因此,要将结构富有弹性的 汉语句子译成结构没有弹性的英语句子, 正确地理解原文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如:
实际上,原文的句子由两层构成,第二个逗号前后各为一层,前面是因,后面是 果。第一层中的“他急了”和“捅了一下那女乘客”是同时发生的,前者为主,后者 为伴随情况,从而引起了其他乘客的注意。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之上,我们才 能考虑用什么样的英语句子结构来比较好地表达原文欲传递的信息。因此译文 2 是比较好的译文。
汉英翻译中对原文的理解问题
李靖民
许多人以为,我们中国人做汉英翻译,理解汉语原文不成问题。事实上,无 论是汉英还是英汉翻译,其过程是一样的,理解是表达的前提。在很多情况下, 汉英翻译的译文质量不高,表达不准确,原因并不在于译者的英语水平有问题, 而在于其没有正确理解汉语原文。本文选用李素丽的《我属于乘客》中的一个情 节的汉英翻译来说明这个问题。为了讨论方便,将原文抄录如下。 有一次,在拥挤的车厢门口,我听见一位男乘客客客气气地问他前面的一个 女乘客:“您下车吗?”女乘客没理他。“你下车吗?”他又问了一遍。女乘客还是 没有理他。“下车吗?”他耐不住了,放大了声问,那女乘客依然没有反应。“你 是聋子,还是哑巴?”他急了,捅了一下那女乘客,也引得车厢里的人都往这里 看。女乘客这时也急了,瞪起一双眼睛回手给了男乘客一拳。 见此情景,我猛然想起在 60 路沿线上有家福利工厂,女乘客可能就是个聋 哑人,听不见声音。我赶忙向男乘客做了解释,又用纸条写了一句话,举到女乘 客的眼前:“对不起!他要下车,他问了您好几声,您是不是没听见?”女乘客点 了点头,把道让开了。 从此以后,我就特别注意聋哑人的特征,还从他们那里学会了一些常用的手 语。比如,我可以用哑语问他们:“朋友,您好!”、“您到哪里下车?”、“您请 往里走!”、“谢谢”等等。这样,不仅我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与他们进行感情 交流,也减少了一些他们与其他乘客的误会和纠纷。 就汉英翻译中的理解这个环节而言,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t this point, it suddenly occurred to me that there was a welfare factory, a workplace for the disabled, on the route of Bus No.60 and that the woman might be a deafmute from there. I told the man what I was thinking and scribbled on a slip of paper: “Excuse me, but he wants to get off. He's asked you to move a little aside a couple of times, but you didn't seem to hear him. Right?” When I showed the slip to the woman, she nodded and made way for the man. Since then I have been careful to recognize the deafmutes. And I have learned from them some sign language, with which I can say such things as “Hello, how are you?” “Where are you going?” “Please move on!” “Thanks!” etc. In this way, I can not only give them better service and know what they think and feel, but also reduce their misunderstandings and conflicts with other passengers.
I have been careful to recognize the deafmutes”。
三、文字以外的问题 这里文字以外的问题, 指的是原文表达形式中隐含的意义以及其他因素所造 成的理解问题。 我们从事汉英翻译时, 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解原文文字本身的意义, 原文的某些特殊的表达形式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往往包含着需要特别注意理解的 信息。 例如,在原文第 1 段中,男乘客问了女乘客三遍她是否下车,每一次的表达 形式都不一样,第一次是“您下车吗?”第二次是“你下车吗?”第三次则是“下车 吗?”这三种表达形式暗示出男乘客态度与口气的变化。我们只有注意和理解了 这一点,才能在译文中用适当的方法将隐含的意义表达出来。这三句问话可分别 译作“Excuse me, but are you getting off?” “Are you getting off?”和“Getting off?” 还有第 2 段第 1 句中的“福利工厂”,乍一看不会有什么理解问题,“福利工 厂 ” 是国内专门为残疾人开办的工厂。问题是照字面理解将其译作 “welfare factory” 是否行得通?笔者询问了几位外籍教师,他们均表示不理解 “welfare factory” 是什 么 意 思 。 笔 者 又将 这 句 话改 作 “...there was a welfare factory, a workplace for the disabled ...”再拿给他们看, 便不存在理解问题了。 这个例子表明, 对于原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及其他因素信息的理解是不能忽视的。 以上笔者就汉英翻译理解环节中的几个主要问题选了几个典型的例子做了 简要讨论,仅欲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意在说明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正确地理解 原文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选用的这篇汉语例文虽然不长,也谈不上复杂,可翻 译起来需要仔细分析理解的地方则很多,限于篇幅的关系不能逐个讨论,谨将参 考译文全文录后。 “Excuse me, but are you getting off?” I once heard a man politely ask a woman in front of him at the door of the crowded bus. The woman made no response. He asked again, “Are you getting off?” The woman still gave him no answer. “Getting off?” he lost patience and raised his voice, but there was still no response. “Are you deaf or dumb?” giving the woman a rough push, he shouted angrily, which drew the attention of other passengers. Annoyed by his push, the woman stared at him and hit bac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