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赵静等)
数学建模参考书大全

专业性参考书(这方面书籍很多,仅列几本供参考) :1、数学模型,姜启源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1993年第二版,2003年第三版,2011年第四版;第一版在1992年国家教委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全国优秀教材奖").2.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江裕钊、辛培情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3.数学模型选谈(走向数学从书),华罗庚,王元著,王克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4.数学建模--方法与范例,寿纪麟等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5.数学模型,濮定国、田蔚文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6..数学模型,朱思铭、李尚廉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7.数学模型,陈义华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8.数学模型建模分析,蔡常丰编著,科学出版社,(1995).9.数学建模竞赛教程,李尚志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0.数学建模入门,徐全智、杨晋浩编,成都电子科大出版社,(1996).11.数学建模,沈继红、施久玉、高振滨、张晓威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6).12.数学模型基础,王树禾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13.数学模型方法,齐欢编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14.数学建模与实验,南京地区工科院校数学建模与工业数学讨论班编,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15.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刘来福、曾文艺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杜(1997).16. 数学建模,袁震东、洪渊、林武忠、蒋鲁敏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7.数学模型,谭永基,俞文吡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18.数学模型实用教程,费培之、程中瑗层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19.数学建模优秀案例选编(工科数学基地建设丛书),汪国强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20.经济数学模型(第二版)(工科数学基地建设丛书),洪毅、贺德化、昌志华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21.数学模型讲义,雷功炎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2.数学建模精品案例,朱道元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23.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型方法,刘来福,曾文艺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4.数学建模的理论与实践,吴翔,吴孟达,成礼智编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25、数学建模案例分析,白其岭主编,海洋出版社,(2000年,北京).26.数学实验(高等院校选用教材系列),谢云荪、张志让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27.数学实验,傅鹏、龚肋、刘琼荪,何中市编,科学出版社,(2000).28.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赵静、但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国外参考书(中译本):1、数学模型引论,E.A。
200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_D题(抢渡长江)_论文

抢渡长江摘要问题一,是渡河问题最简单的一种模型。
由题意可知,渡河的合运动是一条直线,结合简单的几何关系运算,我们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几何模型。
对该几何模型适当变形即可得出问题一的模型,求解出参赛者的游泳速度,并且通过游泳速度确定出最佳的游泳路线。
问题二,与问题一的方法一样,对原几何模型适当变形得到问题二的模型,代值即可解出游泳者始终以固定方向游时,游泳者可到达终点的速度要求。
问题三,水流的速度分为了三段,每一段为一个固定的函数值,根据问题一的分析,该游泳路线应该是三条不同的直线组成的。
所以此问采用分段计算求和的优化模型来解决,运用lingo软件编程求解出最佳的渡河角度。
问题四,实质是对问题三模型的推广,在该问中,水流速度是分段函数,我们用微积分的方法分别解出每一个阶段上的水平位移,再采用分段计算求和的优化模型来解决,运用lingo软件编程求解出最佳的渡河角度。
关键词:渡河问题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微积分优化模型lingo软件一、问题重述“渡江”是武汉城市的一张名片。
1934年9月9日,武汉警备旅官兵与体育界人士联手,在武汉第一次举办横渡长江游泳竞赛活动,起点为武昌汉阳门码头,终点设在汉口三北码头,全程约5000米。
有44人参加横渡,40人达到终点,张学良将军特意向冠军获得者赠送了一块银盾,上书“力挽狂澜”。
2002年5月1日,抢渡的起点设在武昌汉阳门码头,终点设在汉阳南岸咀,江面宽约1160米。
据报载,当日的平均水温16.8℃, 江水的平均流速为1.89米/秒。
参赛的国内外选手共186人(其中专业人员将近一半),仅34人到达终点,第一名的成绩为14分8秒。
除了气象条件外,大部分选手由于路线选择错误,被滚滚的江水冲到下游,而未能准确到达终点。
假设在竞渡区域两岸为平行直线, 它们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160 米, 从武昌汉阳门的正对岸到汉阳南岸咀的距离为1000米,见示意图。
请你们通过数学建模来分析上述情况, 并回答以下问题:1. 假定在竞渡过程中游泳者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且竞渡区域每点的流速均为1.89 米/秒。
数学建模参考文献

一、竞赛参考书l、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李大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一)(二)(三),叶其孝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1997,1998).3、数学建模教育与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工科数学》专辑,叶其孝主编,《工科数学》杂志社,1994).二、国内教材、丛书:1、数学模型,姜启源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1993年第二版,2003年第三版;第一版在1992年国家教委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全国优秀教材奖").2、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江裕钊、辛培情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3、数学模型选谈(走向数学从书),华罗庚,王元著,王克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4、数学建模--方法与范例,寿纪麟等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5、数学模型,濮定国、田蔚文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6..数学模型,朱思铭、李尚廉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7、数学模型,陈义华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8、数学模型建模分析,蔡常丰编著,科学出版社,(1995).9、数学建模竞赛教程,李尚志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0、数学建模入门,徐全智、杨晋浩编,成都电子科大出版社,(1996).11、数学建模,沈继红、施久玉、高振滨、张晓威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6).12、数学模型基础,王树禾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13、数学模型方法,齐欢编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14、数学建模与实验,南京地区工科院校数学建模与工业数学讨论班编,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15、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刘来福、曾文艺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杜(1997).16. 数学建模,袁震东、洪渊、林武忠、蒋鲁敏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7、数学模型,谭永基,俞文吡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18、数学模型实用教程,费培之、程中瑗层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19、数学建模优秀案例选编(工科数学基地建设丛书),汪国强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20、经济数学模型(第二版)(工科数学基地建设丛书),洪毅、贺德化、昌志华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21、数学模型讲义,雷功炎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2、数学建模精品案例,朱道元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23、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型方法,刘来福,曾文艺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4、数学建模的理论与实践,吴翔,吴孟达,成礼智编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25、数学建模案例分析,白其岭主编,海洋出版社,(2000年,北京).26、数学实验(高等院校选用教材系列),谢云荪、张志让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27、数学实验,傅鹏、龚肋、刘琼荪,何中市编,科学出版社,(2000).28、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赵静、但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三、国外参考书(中译本):1、数学模型引论,E.A。
数学建模之摩托车选购问题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设计报告学院数理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李高锋指导教师张晓果2013年6月题目1.你已经去过几家主要的摩托车商店,基本确定将从三种车型中选购一种。
你选择的标准主要有:价格、耗油量大小、舒适程度和外表美观情况。
经反复思考比较,构造了它们之间的成对比较矩阵⎡⎤⎢⎥⎢⎥ ⎢⎥⎢⎥⎢⎥⎢⎥⎢⎥⎢⎥⎣⎦1 3 781 1 553A =11 137********三种车型(记为a ,b ,c )关于价格、耗油量、舒适程度及你对它们表观喜欢程度的成对比较矩阵为(价格) (耗油量)123112211132a b c a b c ⎡⎤ ⎢⎥⎢⎥ ⎢⎥⎢⎥⎢⎥ ⎢⎥⎣⎦1115211217a b c a b c ⎡⎤ ⎢⎥⎢⎥5 7⎢⎥⎢⎥ ⎢⎥⎣⎦(舒适程度) (外表)111311154a b c a b c ⎡⎤ 3 5⎢⎥⎢⎥⎢ 4⎥⎢⎥⎢⎥ ⎢⎥⎣⎦115111137a b c a b c ⎡⎤ 3⎢⎥⎢⎥5 7⎢⎥⎢⎥ ⎢⎥⎣⎦(1)根据上述矩阵可以看出四项标准在你心目中的比重是不同的,请你按由重到轻的顺序将它们出。
(2)哪辆车最便宜、哪辆车最省油、哪辆车最舒适,你认为哪辆车最漂亮?(3)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你对这三种车型的喜欢程度(用百分比表示)。
摘 要商品各项指标比较时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购买商品时,我们要对商品价格、外观、实用性、质量以及自身购买力和喜好程度等诸多因素进行考虑,以寻求效用最大化的最终方案。
将商品的各项指标以矩阵的形式列出来,利用高等代数等相关知识,构造它们之间的成对比较矩阵,通过层次分析法,针对同一层得每个矩阵按列向量归一化求的归一化向量E ,对E 按行求和得到向量F ,再对F 进行归一化,得到权向量w ,将层次比较判断后进行综合,做出选择.所给题目中购买摩托车问题便是该模型的一个具体实例。
(1) 有所求结果可知四种标准由重到轻的顺序是:b a c >>。
数学建模最短时间路径(新)

最短时间路径摘要:本问题是一个最短时间问题,本文首先对路线图进行分析,找出并画出了汽车在拐弯时所消耗时间的等效图,经分析,找到四条规则(具体见: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可以按这四条规则把转弯的时间算在南北走向的路线上,对图形上数据进行处理,然后通过Dijkstra算法求的从入口点v1到出口点的v8最短时间路径为:v1——>v2——>v4——>v7——>v8,时间为:15。
关键词: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的最1.2.15(53.3条路线使东西2条路线相同,那么是否可以把转弯的时间统一加在南北路线上,经分析是可行的,而且有一定的规则(具体见: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问题的关键:1.找到把转弯时间附加在南北路线的内在规则。
2.找到一个等效的图形(等效的办法)使得求解更为方便。
三、模型假设1.无论何时交通路线是可行的。
2.城市的路线均为方行路线(直线图)。
四、符号说明v i ——两条路的交汇处或重要地点.L i,j ——v i 与v j 两地之间的这条路。
T ij ——vi 到v j 所花费的时间 T ——是时间的总和。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一、问题的回答把转1.2.3.4.,而此时 图一T于是建立问题的最短时间模型如下:T=T ij +T jk +···+ T km (1)按照图二写出G 的带权邻接矩阵),(v u wDijkstra 算法【1】:求G 中从顶点0u(即v 1)到其余顶点的最短路. 设G 为赋权有向图或无向图,G 边上的权均非负. 对每个顶点,定义两个标记(l v (),z v ()),其中: l v ():表从顶点u 到v 的一条路的权.z v ():v 的父亲点,用以确定最短路的路线算法的过程就是在每一步改进这两个标记,使最终l v ()为从顶点u 到v 8的最短时间的权.S :具有永久标号的顶点集。
输入: G 的带权邻接矩阵),(v u w (1)赋初值:令 S ={u 0, l u ()0=0},∀∈=v S V S \,令l v ()=W u v (,)0,z v ()= u 0 u ←u 0 (2)更新l v ()、z v (): ∀∈=v S V S \,若l v ()>l u W u v ()(,)+ 则令l v ()=l u W u v ()(,)+,z v ()= u就得>v8,,为六、模型推广一、对问题的进一步的讨论对于题中简单图形进行分析,通过把转弯时所要浪费的时间附加再南北路线上进行处理,可以求的一定点到另一定点所需时间最少。
两辆铁路平板车的装货问题

两辆铁路平板车的装货问题两辆铁路平板车的装货问题摘要本题针对铁路平板车装货的问题,有七种规格的包装箱要装到两辆铁路平板车上去。
在厚度、载重、件数等条件的限制下,要求我们把包装箱装到平板车上去使得浪费的空间最小。
针对本问题,初步分析可得:题中所有包装箱共重89t,而两辆平板车只能载重共80t,因此,不可能全安装下。
根据题意可得,浪费的空间最小就是要求尽可能使两辆车上的装箱总厚度尽可能大。
根据题目中关于厚度、载重、件数等限制条件,建立相应的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写出相应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使用数学软件matlab和lingo得出相应的最优解。
若有数组最优解,最后用Excel对得到的最优解进行分析,得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关键词:线性规划最优解lingo matlab7、不考虑方案不同仅仅是AB车车次相互交换的情况;8、不考虑一辆车上同一种包装箱组合方案的不同排列;9、在重量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不考虑两车重量差别大小对最优解的影响。
四、符号说明序号符号符号说明1 X1~X7A车中C1~C7类货物装载的数量2 Y1~Y7B车中C1~C7类货物装载的数量3 f 目标函数,即A,B车所装货物的总厚度4 Wa 最优解中A车的实际重量5 Wb 最优解中B车的实际重量6 Ta 最优解中A车的实际厚度7 Tb 最优解中B车的实际厚度8 Lta最优解中A车的C5,C6,C7的实际厚度9 Ltb最优解中B车的C5,C6,C7的实际厚度为了便于问题的求解,我们给出以下符号说明: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经过以上的分析和准备,我们将逐步建立以下数学模型,进一步阐述模型的实际建立过程。
5.1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根据题目中的意思,要在符合厚度、质量等的条件下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
我们可以根据题意写出初步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假设两辆车分别为A 车和B 车,设A 车上的C1、C2、C3、C4、C5、C6、C7种类的箱子分别装x1、x2、x3、x4、x5、x6、x7件,B 车上的C1、C2、C3、C4、C5、C6、C7种类的箱子分别装y1、y2、y3、y4、y5、y6、y7件。
数学建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学建模课程编号:授课教师:任煜东职称:讲师授课对象:全校二、三年级在校大学生授课时数:32学时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上机实验(开放实验)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数学建模》课程是面向全校非数学类专业开设的数学素质、建模技能和数学实验、数学软件应用及计算机编程等高度融合的一门通选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完整的建模过程,了解应用问题的各部分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
掌握各种常见的数学建模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或途径、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可用于模型求解的数学理论、算法、数学软件及计算机编程等。
同时,为了配合课程的学习,做到即时学习,同步实践,一般每周向所有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设2个学时的开放实验时间,以便熟练使用各类数学软件,结合数学软件及计算机编程,通过实验来观察、理解数学和实现各类数学模型的求解,从而为提高学生对实际科学、管理、工程等实际问题的建模能力和计算机综合实验技能。
二、基本学时内容和课时分配第一章对变化进行建模2~4学时1 用差分方程对变化进行建模2 用差分方程近似描述变化3 动力系统的解法4 差分方程组5 matlab入门第二章建模过程、比例性和几何相似性2~4学时1 数学模型2 利用比例性建模3 利用几何相似性建模4 体重和身高、力量和灵活性5 matlab画图第三章模型拟合2~4学时1 用图形为数据拟合模型2 模型拟合的解析方法3 应用最小二乘准则4 如何选择一个好模型5 matlab拟合第四章实验建模2~4学时1 chesapeake海湾的收成和其他单项模型2 高阶多项式模型3 光滑化:低阶多项式模型4 三阶样条模型5 matlab差值第五章模拟方法建模2~4学时1 确定行为的模拟:曲线下的面积2 随机数的生成3 随机行为的模拟4 存储模型:汽油与消费需求5 排队模型6 matlab实现模拟第六章离散概率模型2~4学时1 离散系统的概率模型2 部件和系统可靠性建模3 线性回归4 matlab多元回归第七章离散模型优化2~4学时1 优化建模概述2 线性规划一:几何解法3 线性规划二:代数解法4 线性规划三:单纯型法5 线性规划四:敏感性分析6 数值搜索解法7 lingo软件介绍第八章图论建模2~4学时1 图的描述2 图模型3 利用图模型解问题4 与数学规划的联系第九章量纲分析和相似性2~4学时1 表示为乘积形式的量纲2 量纲分析的步骤3 解释量纲分析的几个例子4 相似性第十章函数图表构成模型2~4学时1 军备竞赛2 对分阶段军备竞赛建立模型3 税收对能源危机的影响第十一章用微分方程建模2~4学时1 人口增长2 对药剂量开处方3 再论刹车距离4 对自治微分方程的图形解5 数值近似方法6 分离变量法7 线性方程第十二章用微分方程组建模2~4学时1 一阶自治微分方程组的图形解2 竞争捕猎模型3 捕食者——食饵模型4 两个军事方面的例子5 微分方程组的欧拉方法第十三章连续模型优化2~4学时1 库存问题:送货费用和储存费用最小化2 制造问题:竞争性产品生产中的利润最大化3 约束连续优化4 可再生资源的管理:渔业三、基本要求第一章对变化进行建模1 掌握用简单的有限差分方程对变化进行建模的而思想2 了解简单差分方程(组)的解法及差分方程解的长期趋势3 掌握matlab的基本应用第二章建模过程、比例性和几何相似性1 了解各种不同性质的数学模型2 理解、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3 了解比例性和几何相似性概念,并应用比例性和几何相似性建模4 学会用matlab做二维和三维图形第三章模型拟合1 了解曲线拟合的三个准则,了解不同准则之间的联系2 应用最小二乘准则拟合模型,会把切比雪夫准则转化成规划问题5 会用matlab做最小二乘拟合第四章实验建模1 会用幂次阶梯表建立简单的单项模型2 了解高阶多项式的优缺点,了解拉格朗日多项式3 会用matlab做低阶多项式拟合和三阶样条插值第五章模拟方法建模1 了解蒙特卡洛方法,了解随机数的生成方法2 学会用模拟方法建模3 matlab实现模拟第六章离散概率模型1 学会用马尔科夫过程建立简单随机模型2 了解线性回归,学会建立线性回归模型3会用matlab做多元线性回归第七章离散模型优化1 了解优化模型2 建立简单的规划模型,了解规划模型的解法,理解敏感性分析3 了解简单的数值搜索解法4 lingo软件求解规划问题和用matlab解决简单的数值搜索解法第八章图论建模1 了解图的概念2学会利用图论建立模型和解决问题3 了解图论与数学规划之间联系第九章量纲分析和相似性了解量纲分析的概念和步骤第十章函数图表构成模型学会建立、分析图表模型第十一章用微分方程建模了解通过微元法建立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方法和建模过程,掌握常微分方程(组)的数值求解方法,及Matlab求解方法。
《数学建模与创新数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建模与创新数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数学建模与创新数学实验英文名称: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Creative Mathematical Experiments学时 / 学分:32 / 2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实验适用专业:本科、专科各专业开课院(系)、教研室:基础教学学院数学教学部教材、教学参考书:《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谭千蓉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张圣勤等,复旦大学出版社;《高等数学实验》,张学山、江开忠、李路,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数学实验》,乐经良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面向全校学生,为公共选修课程。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数学建模与创新数学实验》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是研究如何将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知识结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问题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是集经典数学、现代数学和实际问题为一体的一门新型课程,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的能力,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自己的研究结果解释、指导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无到有的创新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本课程的创新之处是将全国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与数学实验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课程共分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四个学时。
前两个学时在课堂进行,由教师讲解历年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的真题及典型问题,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数学建模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类型,培养学生数学推导计算和分析能力。
后两个学时在数学实验室机房进行,由教师指导学生利用Mathematica、Matlab、Lingo等数学软件对建立的数学模型求解,并进行相关的分析与预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学软件的运用,而且为参加每年9月份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做好了知识和技能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