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人送别诗
关于送别的古诗

关于送别的古诗1、山随平野尽,*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2、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王昌龄《送郭司仓》3、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崔涂《春夕》4、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
——李白《久别离》5、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刘长卿《送方外上人》6、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7、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8、作个归期天已许。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9、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高?《送郑侍御谪闽中》10、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高?《送李侍御赴安西》11、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12、酒醒人静奈愁浓。
——徐昌图《临*仙·饮散离亭西去》13、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14、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15、明年应赋送君诗。
——晏几道《临*仙·身外闲愁空满》16、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17、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别老母》18、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19、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万俟咏《诉衷情·送春》20、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21、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3、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李颀《送陈章甫》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李颀《送陈章甫》25、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26、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7、望望不见君,连山起*雾。
——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28、别来不寄一行书。
——晁冲之《临*仙·忆昔西池池上饮》29、醉别西楼醒不记。
唐诗宋词中的离别情

唐诗宋词中的离别情01.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用滔滔东去的流水与离别之意作比,极言自己情意之真,别情之长。
饱满酣畅,跌宕起伏,新奇的比喻令人回肠荡气,余味无穷。
02.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杜甫《南邻》秋水才四五尺深,野航恰好乘渡两三个人。
暮色降临了,在新月的掩映之下,明净无尘的白沙翠竹,使江村显得更加清幽。
此时殷勤好客的南邻正送淹留竟日的客人出柴门。
诗句描绘了一幅江村送别图,意境明丽、清幽。
注:野航,乡村过渡的小船。
03. 形影一朝别,烟波千里分。
君看望君处,只是起行云。
王涯《闺人赠远五首》其三形影一旦离别,就有烟波将两人相隔在千里之外。
回望离别之处,只见云彩飘浮,似带无限情意。
诗句写出闺中人送别时的恋恋不舍之情。
全部感情不用言语托出,而仅以“行云”翻卷起伏的形态状内心的殷殷眷念之情。
含蕴丰赡,婉曲动人。
04.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花非花》来时,象春梦一般,悄声悄迹;去时,便似白云一样,无踪无影,难寻难觅。
上句写相会短暂,下句写分别长久。
看似写花,实是写对人间的相聚和别离的感受。
以“春梦”、“朝云”作喻,恰当形象。
05. 昔为连理枝,今作分飞翮。
白居易《古意》以前,我们象两棵枝干相连的树一样,始终没有分离过。
但如今,我们却成了相背飞翔的鸟儿。
诗人运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强烈地抒发了亲人分离的悲伤之情。
注:翮(hé),指鸟的翅膀。
06. 百里阴云覆雪泥,行人只在雪云中。
李商隐《西南行却寄相送者》百里阴云,笼罩着白茫茫的雪原,行人远去,他的足迹留在雪云之西。
诗句写作者(行人)西行,途中艰辛,并对送行者的盛情表示深谢。
07. 男儿自古多离别,懒对英雄泪满巾。
李咸用《别李将军》自古以来,多少男子汉四方奔走,为国效力,离别之时涕泪满巾的便不是真正的英雄汉。
这是离别作品中不可多见的佳句,掷地有声。
08. 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
唐代离别羁旅诗排行榜

10.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以下是唐代离别羁旅诗排行榜:
1.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3.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பைடு நூலகம்生。”
唐诗三百首中的送别诗

唐诗三百首中的送别诗---用诗言尽离愁,唐人赋予送别以深情送别诗作为唐代重要的诗歌体裁之一,融汇了无数文人士子对离别的思乡之情,穿越时空,触动我们的心弦。
让我们一起用诗言尽离愁,感受唐人赋予送别的深情。
一、《登鹳雀楼》首先,我们来看一首极具名气的送别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杰作,以其豪情壮志、笔走龙蛇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无论离别的是谁,都不能永远停留在过去,要不断向前,超越自我。
二、《送孟浩然之广陵》接下来,我们聊一聊李白的送别之作,《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曾经广为流传,成为送别诗的经典之作。
李白以自己与孟浩然的深厚友情为背景,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广陵的美景,更加凸显了离别之苦与乐,令人心生感慨。
三、《送元二使安西》再来看一首王之涣的佳作,《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是王之涣送别好友出使西域时所作,表达了对友谊的深厚珍重之情。
通过描绘长安的繁华与西域的辽阔,诗人展示了离别之中的无奈与希望,将我们引入了一个广袤而未知的世界。
四、《别董大》最后,我们不得不提的是杜牧的《别董大》,这是一首极富感情的送别诗。
杜牧以别离之情为主线,将诗人内心的忧伤、无奈与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离别之际,他以风流倜傥的笔触,向朋友表达了深深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送别诗作为唐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以其深情而留声于世。
它们既是文人们对亲友离别情感的抒发,也是展现他们艺术才华的窗口。
在唐诗三百首中,这些送别之作,以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思想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离别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送别诗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离别的辛酸与美好。
希望我们能透过这些送别诗,更加珍惜自己的每一次相聚,用心去感受离别带来的思考与成长。
送别古诗十首(精选10篇)

送别古诗十首送别古诗十首(精选10篇)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
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送别古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送别古诗十首篇1朝代:唐朝|作者:韦应物三为百里宰,已过十馀年。
只叹官如旧,旋闻邑屡迁。
鱼盐滨海利,姜蔗傍湖田。
到此安氓俗,琴堂又晏然。
送别古诗十首篇2词牌名:临江仙|朝代:宋朝|作者:苏轼元祐六年(1091)·杭州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送别古诗十首篇3词牌名:满江红|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攻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送别古诗十首篇4朝代:唐朝|作者:岑参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送别古诗十首篇5朝代:唐朝|作者:岑参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送别古诗十首篇6朝代:隋朝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古诗十首篇7朝代:唐朝|作者:李白【其一】大梁白云起,飘摇来南洲。
徘徊苍梧野,十见罗浮秋。
鳌抃\山海倾,四溟扬洪流。
意欲托孤凤,从之摩天游。
凤苦道路难,翱翔还昆丘。
不肯衔我去,哀鸣惭不周。
远客谢主人,明珠难暗投。
拂拭倚天剑,西登岳阳楼。
长啸万里风,扫清胸中忧。
谁念刘越石,化为绕指柔。
古代关于分别的诗词十首

古代关于分别的诗词十首许多分别,是因为有意外的重逢。
而有些分别,只是分别。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代关于分别的诗词十首,欢迎大家阅读!1.送别诗作者:【无名氏】年代:【隋】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2.送别作者:【王维】年代:【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3.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年代:【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易水送别作者:【骆宾王】年代:【唐】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5.谢亭送别作者:【徐浑】年代:【唐】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6.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年代:【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暮春送别作者:【韩琮】年代:【唐】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8.赋得早燕送别作者:【李益】年代:【唐】碧草缦如线,去来双飞燕。
长门未有春,先入班姬殿。
梁空绕不息,檐寒窥欲遍。
今至随红萼,昔还悲素扇。
一别与秋鸿,差池讵相见。
9.送别作者:【李百药】年代:【唐】眷言一杯酒,凄怆起离忧。
夜花飘露气,暗水急还流。
雁行遥上月,虫声迥映秋。
明日河梁上,谁与论仙舟。
10.江亭夜月送别二首作者:【王勃】年代:【唐】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描写送别的古诗200首

描写送别的古诗200首描述送别的古诗(一):《送别》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翻译】寒冷的更点长夜里敲个不停,清凉的夜晚像秋天中那么澄澈。
离别的时候心里拿什么赠送给你,我这自有如装在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的真情。
《秋日送别》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古诗全文如下:寂寥心事晚,摇落岁时秋。
共此伤年发,相看惜去留。
当歌应破涕,哀命返穷愁。
别后能相忆,东陵有故侯。
《送别出塞》为唐朝文学家陈子昂。
其古诗全文如下:平生闻高义,书剑百夫雄。
言登青云去,非此白头翁。
胡兵屯塞下,汉骑属云中。
君为白马将,腰佩骍角弓。
单于不敢射,天子伫深功。
蜀山余方隐,良会何时同。
《送元二使安西》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先知心的朋友。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
古诗全文如下: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悲痛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翻译】猿猴啼叫,送行的人已散尽,落日挂在了江头。
我独自悲痛,而水也自顾自的流。
同是被贬的臣子,而你却走得更远。
青山过后万里,仅有一叶孤舟。
《送灵澈上人》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
其全文古诗如下: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翻译】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描述送别的古诗(二):1、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2、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
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3、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4、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寇准《柳晓带轻烟间杏花》5、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
三首送别的诗句

关于三首送别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关于三首送别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关于送别的古诗3首1、《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1片冰心在玉壶。
(.)释义:迷漫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早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伴侣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旧冰心玉壶,坚守信念!2、《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代: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9月风夜吼,1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5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释义:您莫非不曾观察吗?那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
轮台9月整夜里狂风怒号,处处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
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头征西。
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
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5花马的身上转瞬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
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3、《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
释义:乘船远行,路过荆门1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慢慢消逝,平野1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如同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家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4、《南浦别》唐代: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看肠1断,好去莫回头。
释义: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
回头看1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唐人送别诗“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一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
特别是唐代,由于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由于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更使得“送别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重头戏。
而特殊的社会背景,特别的人格追求等,又使得唐人的送别诗有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别虽一绪事有万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是的,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社会,便有了分离,许多本该是天长地久的,却不得不天隔一方。
唐代自然也是如此。
这个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疆域广大,国内和国际交流频繁,所以人们的活动场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人口的流动性增强,上至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都有机会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自己的家。
所以,唐人送别诗的一个特点就是:送别的种类很多,涉及领域广泛,而且又都是一往情深。
孟郊的《古别离》、杜甫的《新婚别》写的是夫妻间的离别,那份别离的幽怨与痛苦,自是感人至深的。
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和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则是兄弟间的骨肉分离,难舍之情溢于言表。
而孟郊的《古怨别》、杜牧的《赠别》则极写情人间的缠绵悱恻。
这些可算是亲人间的、情人间的离别,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抒写更多的则是同僚间的、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他们有的是写送好友到外地去做官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送梓州李使君》、李白的《送友人入蜀》等,好友外出做官,诗人摆酒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还有也是送好友到外地做官的,但际遇不同,与前者相比,他们的友人或同僚却都是被贬的,这类诗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占了很大的份量,如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刘长卿的《送裴郎中贬吉州》、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诗人在送别好友的同时,或表达政治上的失意,或渲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感情深切而感受人。
还有一类送别,也与做官有关,那就是送友人去远征的,如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等,这些多是边塞诗人的作品,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相比之下,下面的这类送别诗,可能会让人的心情轻松一些,那就是送友人去远游的,也可能是诗人多半不愿把“柴米油盐”放在诗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读不到多少他们为生计而四处奔忙的句子,更多的倒是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
如杜荀鹤的《送友人游吴越》、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等,这些诗毫无悲酸之态,也不故作豪放语,意境高远,情深意浓。
以上都是送人离家的,唐诗中还有一类则是送人归家的,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温庭筠的《送人东归》等,就是送人回家的,而王维的《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韦庄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则是送友人回国的了。
这类诗中还有一种,如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送严士元》、王维的《送别》,虽然送的是出家人或隐士,却也可以算作是送人回家的,只是这个家有些抽象而已。
此外,唐人送别诗中还有一类,那就是无论是送人的还是被送的,都不是主人,如司空曙的《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杜牧的《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权德舆的《岭上逢久别者又别》等,这里的送者和行者,都是旅途中的一个匆匆过客,其送别的情绪则别有一翻味道,让人深思,耐人寻味了。
二、手法多样情深意长送别诗首先是抒情诗,诗人们在抒发心中的情感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那么,在唐人的送别诗中,表现出来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好友分别,离情别绪自是深重,深情厚谊不吐不快,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闪途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直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而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
再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话潭水身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之厚,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至于“相送情无限,沾巾比散丝。
”则更是把浓重的离愁别绪直吐出来而不假任何掩饰。
当然,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的体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愿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宝。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 的确,景物在有情人的眼中是会变的,它会因人的情绪的不同而不同。
所以,在送别诗中,诗人们在送别时的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的色彩。
唐人的诗本就重情趣,重意趣,他们在表现“情”与“意”的时候,往往都要借助“景”或“境”,这一点在唐人的送别诗中也有深刻的体现,是唐人送别诗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
如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首联写送别的地点在郊外,青山白水,景色如画,但一“横”一“绕”就把不愿分离的惜别之情借助山水表达出来。
中间两联更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想象别后友人的行程,表达了对友人的殷切关怀,颈联“浮云”象征友人行踪不定,“落日”隐喻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情意更切,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整首诗借景抒情,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感情真挚而感人。
再如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友人远去,频频挥手,依依惜别,但诗人没有直抒心中所想,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景物入诗,用一“望”字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烟水、青山、飞鸟来烘托自己惆怅的心情,“空”字不只点出被送友人远了,同时写出了此时诗人空虚寂寞之情,五六句写心随友人去了,直到目的地,最后又回到现场,久久不忍归去,无限愁思寄予白苹,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且首尾相应。
而历来为人们所推重的薛涛的那首《送友人》则更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开首两句直落别浦晚景,秋季相送格外难堪,眼前的景色令人凛然生寒,而且此处不尽写景,暗用蒹葭诗意,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情绪,使诗的内含大为深厚,三句似宽慰的语调,与前句隐含的离伤构成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着,末句美梦难得,一句之中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
借景抒情这种艺术手法,自从产生以来,一直都是最常用的抒情手法之一,用在诗歌中的更是俯拾即是,因为离开了景而纯粹去谈情,仿佛这情便没有了着落。
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几乎每首诗都有借景抒情的例子。
但我以为借景抒情的最高境界则是:融情入景,把一段浓浓的深情,深婉含蓄地藏在简淡的、似乎是不经意间得来的景中,只留下若隐若现的一截丝头,让读者去发现、去抽取,越抽越多,牵出一腔心事,跌宕起伏,意味深远,一如醇酒,虽清洌而味厚,时愈久而愈香。
如张说的《送梁六自洞庭山》就是这类诗歌较为典范的例子: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在这首标志七绝进入盛唐的诗中,诗人便深深地掩藏了自己的心事,只含蓄地借助景物透露给我们些许信息:眼见友人离去,秋波浩渺中征帆渐远,直入朝廷去了,而自己却谪居岳州,遥无归期,一个“孤”字语带双关,失落与孤寂的情绪便渐上心头了,而一个“浮”字又顿生扑朔迷离之感,峰浮于水,人浮于世,飘泊之愁便更浓了,第三句明写传说中的神仙“不可接”,实是友人“不可接”,友人远去的地方——朝廷“不可接”,于是一片凄婉的心事就在这简淡的秋景中浮现,随着悠悠的湖水荡漾起伏,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在评价唐诗时说:“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 以此来评价这类诗歌当不为过。
再如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即景抒情,情在景中,写景有一种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画,竹林寺远,钟声触动思绪,归影勾起诗人的归意,但诗人形象隐于诗外,在闲淡的意境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
但这种情怀全在意境之中,诗人一句也没有说。
却深得融情入景之三味。
融情入景的写法,还有一类是诗人使用了比喻,将心情托负于物象,比如同样是刘长卿的诗《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末一句写友人远去,一叶孤舟顺水而去,实则上更写友人身为逐臣,飘泊无定,正如孤舟,同是逐臣,此情更堪伤怀,读来令人黯然神伤。
而王维的那首《送沈子福之江东》中的名句:“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更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无边春色,直送友人到天涯海角去了。
以上俱是在送别时,借身边之景来抒离别之情,在唐人的送别诗中,还有一种则是写别后之景,抒离别之情的。
如王勃的《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写送别,而不写分别时的情境,却写别后之情,写别后之情,我们也不能明白地看到,我们只能见到别后之景、别后之境:寒烟渐渐升起,月华慢慢逝去,夜色深沉冷寂,江亭人去亭空。
友人去后,诗人顾望留连之状跃然浮现纸上,凄凉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可谓深得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之妙。
而许浑在他的《谢亭送别》中写到:“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也是同类的手法,因送别而醉,醒来时暮色苍茫暗淡,风雨迷蒙凄清,于是心情也更加怅惘空虚,凄暗孤寂。
更有妙者如王维的《山中相送》: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不写送别,只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
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更稠密,但诗人却只用“掩柴扉”这一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动作来表达,把浓厚深挚的情感,掩藏在这一看似不经意的动作之中,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至于“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船风” 则是想象别后远的友人的处境而别有一翻味道了。
三、伤感旷放各有千秋“多情自古伤离别”⑦,这是柳永式的、带着浓重伤感情绪的离别,也是和他有着相同感触的许多人的离别。
唐人的送别诗中,这类诗不在少数。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王勃的《别薛华》)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挫折,迢迢千里唯失意相伴,哀伤情绪是很浓厚的。
再如卢纶的《送李端》: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全诗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从衰草笔,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给全诗定下了深沉感受伤的基调,次联写送别的情景,仍是紧扣悲字,融入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颈联感叹身世,仍是紧扣悲字,感情沉郁,将惜别、感世与伤怀合在一起,心境更显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