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送别诗赏析介绍

合集下载

《送别》唐代诗章解析

《送别》唐代诗章解析

《送别》唐代诗章解析送别是唐代文学中一种常见的题材,它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离愁别绪、别离之痛等情感。

本文将对唐代的几首代表性送别诗进行解析,以揭示其中的艺术特点和情感内涵。

第一首送别诗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中,登高望远之景烘托了离别之情。

诗人首先描述鹳雀楼高人所难及,隐喻友人的远行;接着,描绘楼台旁的美景、万里江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交融,王之涣既展现了离别的苦痛,又表达了人生万物的无常和离合的感慨。

第二首送别诗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中,杜甫借助月夜的寂静,回忆起已故的舍弟,表达了浓烈的亲情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描写月色和回忆,勾勒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凄凉。

诗中充满了离别之痛和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展现了杜甫对兄弟深深的眷恋与感念。

第三首送别诗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中,王维以送别使者为主题,描绘了途中的艰险和沙漠的荒凉景象。

诗人以行者的身份,抒发了自己对友人远行的祝愿和思念之情。

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行者的感受的交融,王维展示了离别时的别离之痛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第四首送别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中,白居易以古原草为离别的背景,表达了离别之痛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对古原草原的描绘和自己内心的交融,抒发了自己的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表达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唐代送别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成为了唐代文学的一大亮点。

通过对《登鹳雀楼》、《月夜忆舍弟》、《送元二使安西》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几首代表性的诗作的解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唐代诗人对离别的感受和思考,体味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内涵和美学价值。

唐代送别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源泉和参照。

唐诗三百首中的送别诗

唐诗三百首中的送别诗

唐诗三百首中的送别诗---用诗言尽离愁,唐人赋予送别以深情送别诗作为唐代重要的诗歌体裁之一,融汇了无数文人士子对离别的思乡之情,穿越时空,触动我们的心弦。

让我们一起用诗言尽离愁,感受唐人赋予送别的深情。

一、《登鹳雀楼》首先,我们来看一首极具名气的送别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杰作,以其豪情壮志、笔走龙蛇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无论离别的是谁,都不能永远停留在过去,要不断向前,超越自我。

二、《送孟浩然之广陵》接下来,我们聊一聊李白的送别之作,《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曾经广为流传,成为送别诗的经典之作。

李白以自己与孟浩然的深厚友情为背景,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广陵的美景,更加凸显了离别之苦与乐,令人心生感慨。

三、《送元二使安西》再来看一首王之涣的佳作,《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是王之涣送别好友出使西域时所作,表达了对友谊的深厚珍重之情。

通过描绘长安的繁华与西域的辽阔,诗人展示了离别之中的无奈与希望,将我们引入了一个广袤而未知的世界。

四、《别董大》最后,我们不得不提的是杜牧的《别董大》,这是一首极富感情的送别诗。

杜牧以别离之情为主线,将诗人内心的忧伤、无奈与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离别之际,他以风流倜傥的笔触,向朋友表达了深深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送别诗作为唐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以其深情而留声于世。

它们既是文人们对亲友离别情感的抒发,也是展现他们艺术才华的窗口。

在唐诗三百首中,这些送别之作,以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思想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离别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送别诗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离别的辛酸与美好。

希望我们能透过这些送别诗,更加珍惜自己的每一次相聚,用心去感受离别带来的思考与成长。

王维诗词《送别》的诗意赏析

王维诗词《送别》的诗意赏析

王维诗词《送别》的诗意赏析王维诗词《送别》的诗意赏析《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

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最后两句却顿增诗意,可谓词浅情深,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送别》【年代】:唐【作者】:王维【内容】: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作者】字诘,河东人。

工书画,与弟俱有俊才。

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

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

天宝末,为给事中。

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

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

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

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得宋之问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

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

赠秘书监。

【注释】:柴扉:柴门。

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赏】: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

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

惜别之情,自在话外。

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李白送别诗解析

李白送别诗解析

李白送别诗解析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晚年流落边疆,写下了许多蕴含离别之情的诗篇。

其中《送别》一首,是李白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离别诗。

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人在离别时的无奈与悲怆之情,对于描绘唐代人物形态和离散生活的文学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从意境、语言、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解析。

意境李白的这首《送别》,从第一句便营造出了苍凉和离别的气氛:“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 诗中一字一句,自然铺陈,深入人心。

整首诗无论从描写手法还是诗歌语言,都概括了离别带来的各种情感,折射出了作者的哀思和离愁。

诗中《惟见长江天际流》、《日暮客愁思故乡》、《明月来相照,金樽消旧梦》等句,则将整个作品的氛围推至高潮。

长江天际流淌的是心灵的离别,日暮客愁则刻画了主人公在异乡所感受的孤独,而明月的照耀和金樽的抚慰则细腻地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

语言李白的语言流畅深刻,表现了唐代诗歌的一些特征,如繁琐而有味道的词汇,平仄婉转的韵律和形象思维。

其中“天长路远魂飞苦”一句,意境深远,抒发了主人公离散时心理的内疚和惆怅。

同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则深情悠长,表达了主人公的深情与离愁。

整首诗充满了移情和文学韵味,并且篇幅不比长篇叙事诗短,可谓是一篇完整的抒情诗篇。

写作手法李白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和形象思维来表达作者对离别的感悟。

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运用了“春风绿”和“明月照”这两项广为人知的意象和象征,将离别的哀愁和流连的感慨融合在了一起。

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则直接将白发与“缘愁如长”联系在一起,表达了深邃的内涵。

在诗歌结构方面,李白将整个作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前两句组成,表达出主人公与恋人的分别,第二部分通过描述主人公沉溺于乡思之中,表达出他的无奈和愁绪;第三部分突然转折,用“明月”和“金樽”两个意象进行撰述,表达了主人公的愁和离别。

结束语李白的《送别》是一篇篇篇哀婉,情感真挚的离别诗。

送别诗的诗词鉴赏

送别诗的诗词鉴赏

送别诗的诗词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送别诗的诗词鉴赏送别诗的诗词鉴赏送别诗的诗词鉴赏1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李白的送别诗欣赏

李白的送别诗欣赏

李白的送别诗欣赏李白的送别诗欣赏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白的送别诗欣赏,欢迎阅读。

李白的送别诗欣赏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4、《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6、《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8、《灞陵行送别》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9、《赤壁歌送别》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10、《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送别》全诗鉴赏

李白《送别》全诗鉴赏

李白《送别》全诗鉴赏
李白《送别》全诗鉴赏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①云帆:帆船。

七言古诗《送别》是一首送行诗,唐肃宗至德元载(公元756年)作于浔阳。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这两句是说,友人离去,诗人仍站在江边望着远去的帆船,直到看不见为止;这时,天色已晚,只有长江在那里空荡荡地东流而去,显出诗人的惆怅之情、愁怨心绪。

这两句,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二句,写景相近,但“黄鹤”诗乃作于诗人年轻快意的时候,与孟浩然的分手是愉快的分手,没有忧伤,而且诗人对扬州之行还十分向往。

这首诗却不同,那是在诗人政治上失意之后,隐居庐山之时,愁怨占了主导地位,而诗的意境全
为愁所笼罩,写景亦觉昏暗、阴沉,内含愁怨。

唐代送别诗及其点评

唐代送别诗及其点评

唐代送别诗及其点评唐代送别诗及其点评【送别诗产生的背景】古代因为地广不便,音息难通,往往一别经年,甚至终生无法相见,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种现实生活的写照。

因此,“离别”就成为人生中心碎感伤的事。

尤其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再加上流光易逝,使得好友离别,故友重聚,都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惜啊!其次,唐代士人是很重视漫游的,这也为送别诗提供有利客观的条件。

唐代著名的诗人几乎都做过长途旅行,像李白年轻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杜甫早年也曾漫游吴越和齐地;其它文人亦有类似经验,而各地官员又莫不爱好文学。

这种漫游除了开拓视野,增广见识的“少年精神”外,其实更有求荐引,扬声誉的积极意义。

另外,由于举子大量集中于京城应试,无论及第或落第,士人的流动量是很大的。

考试后,来往奔忙;未试时,游历州郡,托名公荐举。

但因录取名额有限,及第者仅少数,大多数的人不是淹留长安,即旅食各地,产生了唐诗中大量的送别之作。

再次,唐代诗人中,有许多情谊深厚,往往被相提并论的挚友,像:王维与孟浩然;杜甫与李白;韩愈与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彼此留下了不少相知相惜,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基于以上的理由,唐人“别”因虽多,但不外以下几种:【赴任迁谪】唐代重视京官,外放出去,即便官秩相同,也觉贬谪。

因此,这类的送别诗特多。

除此之外,送别中有些常用的象征意象:如柳树,春草,征帆,酒。

因为,此类诗若单就怨别着眼,伤之太露,通常必须透过景物的描绘,来烘托离别的气氛,或以景寄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莫过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把送别的时间,地点都说得很清楚。

而其“杨柳”自来便是依依不舍得离别象征。

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

汉代,在长安的灞桥送行时,常须折“柳”送别,以表示想“留”住朋友,因此,有“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的诗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人送别诗赏析1、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

、王勃《别薛华》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

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

融情入景。

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国维L*3、宋之问《送别杜审言》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杜被贬。

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因宦海无常而慨叹。

江边垂柳依依惜别,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

后四句接连用典,慨叹友人怀才不遇。

音韵和谐,对仗匀称,朴素自然,不尚雕琢。

4、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活用典故,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春夜别友人》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开头别宴将尽分手在即,直接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真挚,二联写离情的缠绵,三联时间已晚离别到来,“何”后会难期,隐隐的哀愁,没有长吁短叹,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意态从容,气象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5、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标志七绝进入盛唐。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沧浪诗话。

作者谪居岳州,梁知微经此入朝,送客。

征帆远去,凄宛而不抒情,反写简淡的秋景。

孤——由峰而转向人,神话传说使君山缥缈,浮——迷离扑朔之感,三句写了神仙不可接,友人不可接,朝廷不可接。

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致。

7、孟浩然《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8、李颀《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兑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站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跎。

——把霜拟人化,写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气象,寒不可见树色可见。

催,生动有感,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

9、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

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

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

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

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

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1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时令,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感,次句写五溪不着悲痛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随风而致。

此两句有三层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见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到别无他法。

通过想象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将自己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特点和优点之一。

当诗人要表现强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使用这种手法来取得预期效果。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空灵而有余叹,自然而又情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的体贴,这是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

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有诗人李白的向往。

三月前加烟花,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意境优美,文字绮丽。

后两句看似写景却包含一个诗意的细节,友人远去依然目送。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交待行踪,次联随和入用语贴切,景中蕴藏诗人开朗喜悦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颈联写了远景和近景,尾联依恋老乡却不说思念,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来,怀着深情,更显出自己思乡的深情。

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12、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涂上豪放健美的色彩,前两句直写日落之景,纯用白描。

13、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练,朴素秀美。

前二句点明时间,后二句写归去情景。

有一种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画。

钟声触动思绪,归影勾起归意,诗人形象隐于诗外,表露寄托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

《饯别王十一南游》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借助眼前的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友人远去,频频挥手,依依惜别,没有直抒心中所想,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景物入诗,用一望字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烟水、青山、飞鸟来烘托自己惆怅的心情,空字不只点出被送友人远了,同时写出诗人此时的空虚寂寞之情。

五六句写诗人心随友人远去,直到目的地。

最后又回到现场,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无限愁思。

情景交融,首尾相应。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首句写氛围,声音、情状、时间、地点,显得黯然销魂。

二句用两个自,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的伤心,三四句用同病相怜来写依依惜别,通篇基本上直陈其事的赋体,紧扣江边使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14、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既不写饯行时的歌舞盛宴,也不写难舍之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字里行间激情荡漾。

开篇造成特殊的背景,烘托李副使毅然前行的气概,珍重的送别之意暗含其中,三四句明写友人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五六句化惆怅为豪放,末句直抒胸臆,气贯长虹。

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并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窠臼,语言口语化,亲切洒脱,声调悠扬流美,奔放明快,韵律自由活泼,节奏跌宕有致。

《武威送刘判官碛西行军》火山五月少行人,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首句似即景信口道来,点明季节和所向,写行程之难,次句写李判官的过人之勇。

马之快,原之阔,身手矫健。

尾句有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不但是赋而且含有比兴象征之意,使诗脱却一般私谊的范畴,升华到更高境界。

此诗只就此地与彼地的情景略加夸张和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于言外,在送别诗中可说独具一格。

15、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这是一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诗人先从自己离别洛阳时写起,怀着被贬的失意离开故乡,以物候的变化表达时间的变换。

深得采薇遗韵。

开首两句洒脱飞动,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乎,离合无常之感。

三句的世情含意极丰,世事如浮云,更觉离情难遣如流水之悠长。

结尾一个空字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而又依依不舍的深情。

唐诗中写迁谪之苦,离别之恨者多,且各尽其妙,此诗以迁谪之人又送迁谪之人,情形倍加难堪,写得沉郁苍凉,一结有余不尽。

16、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此诗开始从上次的分别说起,接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和惜别,描写曲折,富有情致。

上次别后相见不易,此间相思自在言外,正因如此,才相见如梦,加深了惜别和伤感的心情,前两联构成因果关系,翻疑梦,久别初见时悲喜交集的神态尽在其中,各问年,不仅在叹息年长容衰,也在以实证虚后两联写深夜长谈,但太多的话说不完,故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来渲染映衬,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多么凄凉,不仅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境,也象征人事的飘浮不定。

既描写了实景又虚写了人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