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干_湿喷混凝土的强度性能指标对比分析
隧道初期支护干湿喷工艺经济比对

隧道初期支护中砼干喷与湿喷工艺的比较1、干、湿喷工艺介绍干喷工艺是传统的喷砼工艺,技术和控制标准已经比较成熟。
湿喷工艺是传统喷砼工艺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已经相继开发了湿喷机,其工艺也在逐步推广,但是湿喷工艺技术和控制标准还不太成熟,现场施工监理方面较难控制。
1.1干喷工艺:是将骨料、水泥和速凝剂按一定比例干拌均匀,然后装入喷射机,用压缩空气使干集料在软管内呈悬浮状态压送到喷枪,再在喷嘴处与高压水混合,以较高速度喷射到岩面上。
1.2湿喷工艺:是将骨料、水泥和水按设计比例采用机械拌和均匀,用湿式喷射机压送到喷头处,再在喷头上添加速凝剂后高速喷出推送到受喷射岩面上。
1.3湿喷与干(潮)喷工艺的比较1.3.1湿喷把按配合比加水搅拌好的混凝土送入湿喷机,通过高压风在喷嘴处与从计量泵压到喷嘴的雾化速凝剂混合后喷到受喷岩面上。
湿喷的明显优势是生产率高、粉尘浓度小。
但目前国内湿喷机具品种单一,配套性不强,难以形成支护机械化作业线。
1.3.2干(潮)拌的混凝土质量不易控制,特别是水灰比带有随意性;湿喷的混凝土按生产工艺生产后运至湿喷机进行喷射,其配合比完全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了喷混凝土的质量。
1.3.3干(潮)喷回弹量达40%~50%,而湿喷回弹量为15%左右,所以湿喷的生产效率高。
1.3.4潮喷喷嘴旁粉尘为60mg/m3,干喷喷嘴旁粉尘浓度比潮喷喷嘴旁粉尘浓度高,而湿喷喷嘴旁粉尘较潮喷喷嘴旁粉尘小。
1.3.5干喷机结构简单,体积小,清洗方便,但结合板磨损大;湿喷机构造较复杂,体积大,需要动力设备的牵引,结合板磨损小。
1.3.6干喷方式喷射回弹率高、粉尘大,隧道内能见度底,工作环境极差,而且影响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及工人身体健康。
2、砼干湿喷工艺工序流程及工、料、机配置消耗情况2.1、干喷工艺2.1.1、干喷的工序流程2.1.2干喷的人员配备2.1.3每1m3干喷砼材料消耗表2.1.4每1m3干喷砼机械台班消耗表2.2.湿喷工艺2.2.1湿喷的工序流程2.2.2湿喷的人员配备2.2.3每1m3湿喷砼材料消耗表2.2.4每1m3湿喷砼机械台班消耗表通过对两种工艺的施工工序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两者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十个方面:1、在洞外拌合时干喷工艺不加水,形成的是固态混合料,而湿喷工艺必须按照配合比加水,形成的是流态混合料。
公路隧道施工中湿喷技术应用

公路隧道施工中湿喷技术应用
随着城市道路的不断拓展,公路隧道的建设也越来越普遍。
公路隧道的建设需要考虑到人身安全和施工效率的因素。
湿喷技术是用针对公路隧道施工方案的一种技术,采用先进的湿式喷涂技术来完成工作。
湿喷技术是一种喷涂混凝土表面的方法,与干喷相比,湿喷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湿度。
喷涂的混凝土表面可以快速干燥,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强度。
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节约时间和材料,并提高施工效率。
同时,该技术还具有其他优点,如降低飞尘和振动等的产生,提高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
一、浇筑面层
施工人员可以在砼板角落和边缘部位的地点定位采用湿喷技术进行浇筑,能够达到较好的浇注效果。
喷涂混凝土表面可以形成一层保护层,可以防止混凝土表面的干裂。
二、结构缝封
在公路隧道的建设过程中,通过湿喷技术,施工人员可以更好地控制结构缝的密封。
喷涂混凝土表面可以提高结构缝的密封效果,并防止产生表面渗漏。
三、混凝土修补
在混凝土表面出现损坏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可以使用湿喷技术进行修补。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修补混凝土表面的缺陷并达到良好的修补效果。
四、防水层涂刷
在公路隧道的建设过程中,防水层的涂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防水层的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的品质。
湿喷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可用于防水层的涂刷。
隧道初期支护中砼干喷与湿喷工艺的经济比较

的重要体现 ; 一次性喷层厚 度可高达 2 — 0 r( 且 5 3 e 拱部 l e , a Om)并可在 抗 水 压 地 段 采 用 “0 r 厚 喷 砼 掺 3 k/ 2 rmx钢 纤 维 ” 等 效 替 代 2e a 0 gm da i
“5 m 喷 砼 + — 5 m l 0 2c 8 10 mx 5 mm钢 筋 网 ” 。这 也 是 干 喷 工 艺 很 难 做 到
这 方 面 的技 术 仍 然 存 在 很 大 顾 虑 。 下 面我 就 通 过 对 自己切 身 参 加 施 工 的 隧 道 , 两 种 喷 砼 工 艺 的经 对
4
水
K g
10 4
5
电
度
47 .
济性 进 行 一 下 比较 。
二 、 干 、 喷 工 艺 的 工 序 简 介及 工 、 、 配 置 消 耗 情 况 砼 湿 料 机
的。
l 每 l 喷 C 0砼 材 料 消耗 表 3 m干 2
序 号
1 2
3
以湿 喷工 艺 作 为 永 久 支 护 的 修 建 方 法 在 欧 洲 称 之 为 ” 威 法 ” 近 挪 。 年 来 。 内 已相 继 开 发 了湿 喷 机 , 工 艺 也 在 逐 步 推 广 , 因 湿 喷 工 艺 国 其 但
20 07年 第 2 0期
22湿 喷 的人 员 配 备 及 每 l 3 喷 C 0砼 工 日消 耗 表 . m湿 2
摘 要: 湿喷 工 艺替 代 传 统 的 干 喷 工 艺是 喷砼 技 术 的 发展 。 干 喷 工 艺 的 缺 陷 是 劳 动 强度 大 , 效低 , 弹量 大 , 尘 多 , 久 性 差 。 砼 工 回 粉 耐 而湿 喷 工 艺 正好 克服 这 些缺 点 。 对 干 喷 工 艺它 的 回 弹 量要 小 的 多 , 相 为此 工 效 大 大提 高 ; 环 保 和 人 体 健 康 方 面 讲 , 从 由于 粉 尘 小 , 有利 于 劳动 人 员 的 身 体 健 康 。 因湿 喷 工 艺 一 是 施 工 中的质 量控 制 方 面技 术 标 准 还 不 很 成 熟 , 施 工 监 理 方 面 较 难控 制 ; 重要 的是 项 目管理 者 传 统 的概 念 及 经 验 认 但 在 更 为在 湿喷 工 艺 方 面 因 湿喷 机 以及 使 用液 体 速 凝 剂 价 格 较 高 和使 用 方 面 的 不 熟 练 , 以推 广 这 方 面 的技 术 仍 然 存 在很 大 顾 虑 。 本 文 即 通 过 对 两 所
干喷、潮喷、湿喷砼的区别精编版

干喷、潮喷、湿喷砼的区别隧道喷射砼根据工艺流程一般分干喷、潮喷、湿喷和混合喷四种。
主要区别是各工艺的投料程序不同,特别是加水和速凝剂的时机不同。
干喷:干喷是将骨料、水泥和速凝剂按一定比例干拌均匀,然后装入喷射机,用压缩空气使干集料在软管内呈悬浮状态压送到喷枪,再在喷嘴处与高压水混合,以较高速度喷射到岩面上。
干喷使用的机械结构较简单,机械清洗和故障处理容易。
但其缺点是容易产生较大的粉尘,回弹量大,加水是由喷嘴处的阀门控制的,水灰比的控制比较难而且与操作手的熟练程度有关。
潮喷:是将骨料预加少量水,使之呈潮湿状,再加水泥拌和,从而降低上料、拌和和喷射时的粉尘。
但大量的水仍是在喷头处加入和喷出的,其喷射工艺流程和使用机械同干喷工艺。
目前施工现场较多使用的是潮喷工艺。
湿喷:是将骨料、水泥和水按设计比例拌和均匀,用湿式喷射机压送到喷头处,再在喷头上添加速凝剂后喷出。
湿喷混凝土质量容易控制,喷射过程中的粉尘和回弹量很少,是应当发展应用的喷射工艺,但对喷射机械要求高,机械清洗和故障处理较麻烦。
对于喷层较厚的软岩和渗水隧道,则不易使用湿喷。
混合喷射:又称水泥裹砂造壳喷射法,它是将一部分砂加第一次水拌湿,再投入全部水泥强制搅拌造壳;然后加第二次水和减水剂拌和成SCE砂浆;将另一部分砂和石、速凝剂强制搅拌均匀。
然后分别用砂浆泵和干式喷射机压送到混合管混合后喷出。
混合喷射是分次投料搅拌工艺与喷射工艺的结合,其关键是水泥裹砂(或砂、石)造壳技术。
混合喷射工艺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与干喷工艺基本相同,但混凝土的质量较干喷混凝土质量好,且粉尘和回弹率有大幅度降低。
但使用机械数量较多,工艺较复杂,机械清洗和故障处理很麻烦。
因此混合喷射工艺一般只用在喷射混凝土量大和大断面隧道工程中。
由于喷射工艺的不同,喷射混凝土强度不同,干喷和潮喷混凝土强度较低,一般只能达到C20而混和喷射和湿喷则可达到C30~C35。
湿喷法的优点是作业半径大,粉尘少,回弹率低,混凝土质量好,消除静电作用对人体的危害;缺点是:1、需要更换湿喷工艺设备,对称量及湿拌和工艺要求提高。
公路隧道施工混凝土抗压强度、水泥砂浆强度、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水泥浆强度评定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60—2020)附录B 强度评定B.1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B.1.1评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以标准养生28d 龄期的试件为准。
试件为边长150mm 的立方体。
试件3件为1组,制取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同强度等级及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地点或拌和地点分别随机制取试件。
2一般体积的结构物,每一单元结构物应制取2组。
3连续浇筑大体积结构时,每80~200m 3或每一工作班应制取2组。
4可根据施工需要,另制取与结构物同条件养生的试件,作为拆模的强度依据。
B.1.2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合格标准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试件≥10组时,应以数理统计方法按下述条件评定:m fcu ≥f cu,k +K 1S n (B.1.2-1)f cu ,min ≥K 2f cu,k(B.1.2-2)式中:n ——同批混凝土试件组数;m fcu ——同批n 组试件强度的平均值(MPa),精确到0.1MPa ;n S ——同批n 组试件强度的标准差(MPa),精确到0.01MPa。
当S n <2.5MPa 时,取S n =2.5MPa ;f cu,k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MPa);f cu ,min ——n 组试件中强度最低一组的值(MPa),精确到0.1MPa :1K 、2K ——合格判定系数,见附表B.1.2。
附录B 强度评定表B.1.2K 1、K 2的值n 10~1415~19≥20K 1 1.15 1.050.90K 20.90.852试件<10组时,可用非统计方法按下述条件进行评定:f cu ,min ≥1.15f cu,k (B.1.2-3)f cu ,min ≥0.9f cu,k(B.1.2-4)B.2水泥砂浆强度评定B.2.1评定水泥砂浆强度,应以标准养生28d 龄期的试件为准。
试件为边长70.7mm 立方体。
试件6件为1组,制取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同强度等级及不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应在浇筑地点或拌和地点分别随机制取试件。
干、湿喷对比

名称
干喷法
湿喷法
单价分析对比
596.9元/方
498元/方
混凝土配合比质量
差,靠人力经验控制
好,质量可控,能自动调节速凝剂
理论生产率
5m3/h
30m3/h
按实际1m3混凝土喷射量计算,所需时间(min)
20min
3.4min
回弹率
35%
小于10%
粉尘
粉尘大,严重影响健康,容易造成职业病
66.1
0.4
62.7
合计
350.6
62.7
表3(人工费)
方式
实际效率
工时
人数
人工单价
人工费
干喷
3m3/h
4
4
200元/工日
200*4/12=66.7元/ m3
湿喷
20m3/h
4
2
200元/工日
200*2/80=5元/ m3
表4(能源消耗)
方式
实际效率
电机功率
价格(电费按1元/度)
干喷
3m3/h
干喷机5.5kw,空压机37kw
(5.5+37)*1/3=14.1元/ m3
湿喷
20m3/h
额定75kw,实际消耗55kw
55*1/20=2.8元/ m3
表5(设备折旧)
方式
售价
工作时限
实际效率
折旧单价
干喷
10万元
3m3/h
忽略
湿喷
320万元
10000小时
20m3/h
320/20=16元/立方
湿喷:2人,200元/天,实际效率按20方/小时计,每天累计喷4小时。
浅析隧道初期支护混凝土施工类型

术上 已经成熟 ,对我 国的交 通发展贡献 巨大 ,也 取得 了显著 的经济 效 益。但干喷技术存在以下几项缺陷 : 1 、社会效益差 。施工现场粉尘浓度足 以严重危 害施工人员 的身体
项 工程相关 费用 。此外 , 要 不断 的通过技术 的创新 ,来 提高整个 施工 的质量和效率 ,缩短工程期 限,减少返修等造成 的损失 。 4 . 4 强化 合同管理 , 抓好 对分 包工程 的管理
项 目施工方案也是 项 目成本管 理中一个重要 的影 响因素 ,其主要 内容有 :施 工进度 、施工材 料 的计划 、施工设 备 的安 置、施工人 力 的
安排 以及质量、安全检查等 。 3 . 3 项 目的材料管理 材料作 为市政路桥 项 目总成本 的重要组成部 分 ,其管理工作 理所
外 部劳务使用 与管理是施工企业 适度规模扩 张和追求效益最 大化 的有 效途径 。但 当前施工企 业在劳 务使用 与管 理 中,存 在严重 的有章 不循 或不规 范现象 ,因此 ,加 强劳务 使用与管 理是项 目管理 的又 一重 大课题 。要 规范使用制度 ,落实 “ 两坚 持 ,一提倡” ,即坚持 劳务使 用 “ 以我 为主 ,为我所用 ;合 理有序 ,考核 业绩 ,注重 实力 ,总量控制 ” 的方针 ,坚持劳 动使用基地 化 ,弹性 化的制度 。同时 ,在保 证 自有 队 伍有活干 的前提 下 ,提倡 “ 混编带用劳务等形 式为主… ‘ 使用劳务建 制 队伍清包工方式为辅… ‘ 重要岗位禁用外部劳务制度” 。 4 . 5 加强对材料及设备 的管理 工程 物资消耗 占工程直 接成本 的6 0 %左右 ,工程成本 能否得到有 效的控制 ,材料费 控制是关键 。在采购环 节 ,任何一 个施工 企业都应 结合工程 自身的实 际特点 ,依据科 学 的方 法并结合材 料 中标单 价来重
湿喷技术与干喷技术经济性对比

湿喷技术与干喷技术经济性对比2013年04下科技创业家TECHNOLOGICAL PIONEERS工程技术湿喷技术与干喷技术经济性对比吴炼忠高峰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1431摘要:湿喷技术在国外隧道支护中已普遍使用,而在我国则是属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因为一次性投入湿喷设备比较昂贵以及湿喷所用的液体速凝剂单价较高,再加上湿喷技术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和湿喷设备对材料要求也较高,所以湿喷技术的推广还受很大的限制,本文通过湿喷技术与干喷技术的经济性对比,意在从经济的角度说明推广湿喷技术的可行性。
关键词:湿喷技术干喷技术配套设备配合比工艺原理经济性对比3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工 15 m /h配有Uniflux EAS 2添加剂系统,能喷枪,再在喷嘴处与高压水混合,以较高速程采用机械化施工技术的优势越来越突出, 准确控制速凝剂用量;采用无线遥控控制, 度喷射到岩面上。
尤其在长大隧道的施工过程中。
我国的隧道单人即可完成操作,减少劳动力,理论生产 3.3 干喷配合比简介3 3机械化施工技术现已逐步打开。
湿喷机是隧量为30 m /h,实际施工可达到20 m /h。
道机械化施工不可缺少的设备,具有效率 2.2 湿喷工艺简介 4 湿喷技术与干喷技术经济性对比分析高、污染小、粉尘小、噪声低、耗能少、操作灵在搅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料,用罐车 4.1 混凝土材料对比活方便、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工人劳动力运至湿喷施工点,连续均匀地加入到湿喷液体速凝剂单价为3200元/吨,干粉速凝强度低等优势。
对于较长隧道,采用湿喷技机组料斗内,设定好液体速凝剂的掺量,通剂单价1200元/吨,湿喷用量4.5 ? 水泥术,成本完全受控。
既能满足生产职业健康过输送泵将料斗内混凝土输送到喷头,压 490kg,干喷用量2 ?水泥490kg;水泥单价430和安全方面的优势,又有利于加快作业效缩空气和液态速凝剂在混流器中混合,然元/吨计;碎石的单价为51.7元/吨;砂的的单率,而且降低施工成本,因此发展和推广湿后进入喷头与混凝土混合后从喷嘴高压喷价为40元/吨,依据干、湿喷配合比可得出每喷技术是隧道施工初支支护的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3-08-26作者简介:赖世荣(1952-),男,福建省长汀县人,工程师1公路隧道干、湿喷混凝土的强度性能指标对比分析赖世荣(龙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福建 龙岩 364000)摘 要:通过现场测试,湿喷混凝土比干喷混凝土具有粉尘和回弹少、平均强度高、强度标准差小、工程质量好等优点,可在公路隧道建设中普遍推广应用。
关键词:干、湿喷射混凝土;强度性能指标;对比分析文章编号:1009-6477(2004)01-0077-06 中图分类号:U455.48+1 文献标识码:BContra st Analysis on Performance Index of Strength of Dry -projected Concrete and Wet -projected ConcreteLAI Shi -rongAbstract :C om pared with the dry -projected concrete from the field measurement ,the wet -projected concrete has the advantages of little dust ,few m odulus of resilience ,high average strength ,small standard deviation of strength and high engineering quality ,which can be widely used in highway tunnel construction.K ey w ords :dry and wet projected concrete ;PI of strength ;contrast analysis 湿喷混凝土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国外发展的一种新型喷射工艺,它将除速凝剂外包括水在内的所有集料在送入喷射机前拌和制备完成,在喷射施工过程中,可以解决干喷工艺存在的粉尘、回弹、品质控制这3大难题,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由福建省龙岩漳龙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组成的科研组,在当时施工的漳龙高速公路乌石山隧道对干、湿两种喷射工艺下喷射的混凝土强度进行了测试分析,比较两种工艺对喷射混凝土品质的影响,总结湿喷工艺与质量的关系,从而促进湿喷混凝土在公路隧道支护施工中的推广应用。
1 现场取样、强度测试及数据记录在施工现场,分别在干喷工艺和湿喷工艺条件下对隧道边墙、拱部采用喷射混凝土大板(450×350×120mm )进行分组取样,每组切割后取板中心部分的3个100×100×100mm 或150×150×150mm 试件,养护28d 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试验数据记录如表1、表2。
2 数据整理与对比分析 2.1 概率密度的对比分析对表1、表2数据中各组平均强度按一定强度区间进行频度统计,得到一定强度下的分布概率密度(见表3强度频数分布表)。
分别绘出干喷与湿喷强度概率密度直方图(图1)和强度概率密度分布图(图2)。
由图2可见,湿喷与干喷和强度分布基本呈正态分布,但湿喷与干喷相比具有平均强度高、强度标准差小(说明强度保证率高)的优势。
2.2 混凝土强度的对比分析对干喷、湿喷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各组内3个试件的强度求出组内平均强度X i 、组内极差Rs 、移动极差Rm =(X i -X i +1);最后分别求出两种工艺条件下喷射混凝土的平均强度、标准方差、变异系数、平均极差、平均移动极差。
所有分析数据见表4喷射混凝土强度分布表。
由表4数据可见:湿喷强度标准差为2.17,干喷强度标准差为3.43,按铁道部行业标准《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 B J 108-92)中质量检验标公路交通技术 2004年2月 第1期 T echnology of Highway and T ransport Feb.2004 N o.1表1 干喷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记录试验单位福建省漳龙高速公路隧道科研组搅捣方法喷射设计强度C20配合比水泥∶砂∶石∶水 1∶2.08∶2.08∶0.4养护方法标准试验规程J T J-053-94组号构 件部 位喷射日期试验日期龄期(d)破坏荷载(K N)123平均值抗压强度(MPa)换算强度(MPa)1边墙2000.6.12000.6.292836439039038116.916.9 22000.6.22000.6.302834033534333915.115.1 32000.6.22000.6.302841037538038817.317.3 42000.6.32000.7.12835840636037516.716.7 52000.6.32000.7.128282293287.512.812.8 62000.6.212000.7.1928362315338.515.015.0 72000.6.212000.7.1928376383379.516.916.9 82000.6.242000.7.222830533131814.114.1 92000.6.242000.7.222834440037216.516.5 102000.7.72000.8.42817417817217517.516.6 112000.7.72000.8.42816414015615315.314.5 122000.7.92000.8.62820019719619819.818.8 132000.7.92000.8.62822021621521721.720.6 142000.7.142000.8.112819317417418018.017.1 152000.7.192000.8.162820219014019019.018.1 162000.7.272000.8.242815217418417017.016.2 172000.7.282000.8.252812613012012512.511.9 182000.7.292000.8.262817214416215915.915.1 192000.7.312000.8.282821620522021421.420.3 202000.8.92000.9.62816818617217517.516.6 212000.8.102000.9.72817619219818918.918.0 222000.8.302000.9.27289213410010910.910.423拱部2000.7.142000.8.112862666063 6.3 6.0 242000.7.192000.8.162814617513015015.014.3 252000.7.202000.8.172815515215015215.213.7 262000.7.252000.8.222819018816418118.116.2 272000.7.272000.8.24289411112110910.99.8 282000.7.282000.8.252811811611511611.610.4 292000.7.292000.8.26281021329410910.99.8 302000.7.312000.8.282818017617417717.715.9 312000.8.92000.9.62813013013413113.111.8 322000.8.302000.9.2728925480808.07.6 332000.8.312000.9.282814012614013513.512.1 342000.8.312000.9.282815816015015615.614.0 注:1~22组为边墙取样,试件尺寸为150×150×150mm,23~34组为拱部取样,试件尺寸为100×100×100mm。
87 公 路 交 通 技 术 2004年表2 湿喷工艺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记录试验单位福建省漳龙高速公路隧道科研组搅捣方法喷射设计强度C20配合比水泥∶砂∶石∶水 1∶1.96∶1.67∶0.51养护方法标准试验规程J T J -053-94组号构 件部 位喷射日期试验日期龄期(d )破坏荷载(K N )123平均值抗压强度(MPa )换算强度(MPa )1边墙2000.4.142000.5.112860058661860126.726.722000.4.142000.5.112856557057256925.325.332000.4.142000.5.112857656354256024.924.942000.4.162000.5.132859457858758626.126.152000.4.162000.5.132856055055855624.724.762000.4.162000.5.132860558258559126.326.372000.4.242000.5.212861060860060626.926.982000.4.242000.5.212865067563565329.029.092000.4.242000.5.212863160959761227.227.2102000.4.262000.5.232861861462061727.427.4112000.4.262000.5.232864862661763028.028.0122000.4.152000.5.122824824724524724.723.5132000.4.152000.5.122823323022823023.021.9142000.4.152000.5.122824524223824224.223.0152000.4.182000.5.152822522020321621.620.5162000.4.182000.5.152822721923322622.621.5172000.4.182000.5.152827326426426726.725.4182000.4.202000.5.172827528026027227.225.8192000.4.202000.5.172824025024724624.623.4202000.4.202000.5.172826326026226226.224.921拱部2000.9.62000.10.42824024625024524.523.3222000.9.72000.10.52822423423623123.122.0232000.9.72000.10.52824023623823823.822.6242000.9.92000.10.72824423623823923.922.7252000.9.92000.10.72822423023523023.021.9262000.9.212000.10.192820521521021021.020.0272000.9.212000.10.192826424026025525.524.2282000.9.222000.10.202825026025625525.524.2292000.9.232000.10.212823124422023223.222.0302000.9.232000.10.212826723321523823.822.6312000.9.232000.10.212821623124923223.222.0322000.10.62000.11.32824325024824724.723.5332000.10.62000.11.32824023023523523.522.3342000.10.62000.11.328239245240241.324.123.0352000.10.62000.11.328259248250252.325.224.0 注:1、1~20组为边墙取样,试件尺寸为150×150×150mm ,21~35组为拱部取样,试件尺寸为100×100×100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