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素材-议论素材之孔子
高二作文孔子800字议论文五篇

高二作文孔子800字议论文五篇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二作文孔子800字议论文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作文孔子800字议论文1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
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
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
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
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
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高二作文孔子800字议论文2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
申论孔子思想作文素材

申论孔子思想作文素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孔子思想的素材:
1. 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德行和品德的重要途径。
他强调“温故而知新”,认为通过学习古人的经验和智慧,可以获得对现代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
2. 孔子的仁爱思想: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认为人们应该待人以仁爱和善意,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他主张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用善良的行为来影响他人,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
3. 孔子的礼仪观念:孔子非常强调礼仪,在他看来,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
他认为通过遵循礼仪来维系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稳定,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4. 孔子的思辨能力:孔子提倡思辨能力的培养,他认为通过自主思考和深入探索问题,可以提高人的智慧和洞察力。
他不仅注重知识的积累,更强调人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5. 孔子的领导才能:孔子被誉为“至圣逸”,他提出了多种关于政治和领导的思想。
他认为一个良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道德高尚、智慧过人、善于思考和协调的能力,以便能够正确引导人民,推动社会的进步。
以上素材可以用来撰写一篇论述孔子思想的文章,通过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和分析,探讨其对于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高考作文议论文人物素材:孔子

三一文库()〔高考作文议论文人物素材:孔子〕导语: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孔子的议论文作文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考作文议论文人物素材:孔子▲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
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
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
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
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2、挫折孔子一生不得志。
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
“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
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论语·述而》表现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
同时,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
▲3、理解现在我们一谈到孔子与《论语》,便有不少人脱口而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这半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第二十五章,后半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很多人特别是女人都非常反感这句话并由此反感孔子。
2024届高考写作素材:孔孟老庄素材

一、孔子(一)【孔子经典素材多维解读】1.君子固穷孔子到达陈国,有三年寄居在司城贞子家。
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舍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
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徒被围困,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
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
”告诫君子在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素材运用】(1)坚持;(2)志气;(3)面对挫折;(4)道德的表率2.选择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于城下,晚上刮风下雪,气温骤降,同宿城门下的一女子冻得快不行了,柳下惠将其抱在怀中,靠体温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没有非礼之举,留下了坐怀不乱的美誉。
无独有偶。
鲁人有独处室者,邻居是一个寡妇,也独处一室。
半夜,暴风雨至,寡妇室坏,想进鲁人室躲避,鲁人闭户不纳。
寡妇在窗下哀求道:“你怎么不懂得仁爱,不让我进去?”鲁人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一室。
你现在年轻,我也年轻,所以不敢让你进来。
”妇人说:“你怎么不学学柳下惠?”鲁人说:“柳下惠能做到,我是万万做不到的,我现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学柳下惠的能做到。
”孔子说:“善哉!要学习柳下惠者,没有像鲁人这样会学的,希望向善的方面发展,却不因袭别人的行为,算得上智了。
”在孔子看来,柳下惠的选择是对的,鲁人的选择也是对的。
3.苛政猛于虎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茔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
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
”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素材运用】(1)关爱百姓;(2)人间温情;(3)感动;(4)仁爱4.义利之辩鲁国有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账,国库照付。
孔子的高考语文写作素材

孔子的高考语文写作素材
一、名人名言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孔子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5、“知之者不言,言之者不知。
”——孔子
二、典故
1、“桃园三结义”:在孔子的《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弟子项羽、管仲、樊迟三人在桃园结义的故事。
2、“孔子与颜回”:在孔子的《论语》中,记载了孔子与颜回之间的著名对话,孔子劝导颜回要谨慎行事,不可滥施恩惠。
3、“孔子与偃”:在孔子的《论语》中,记载了孔子与偃之间的著名对话,孔子劝导偃要以求学为先,不可贪图安逸。
4、“孔子与荀攸”:在孔子的《论语》中,记载了孔子与荀攸之间的著名对话,孔子劝导荀攸要勤奋学习,不可懒惰无为。
5、“孔子与子贡”:在孔子的《论语》中,记载了孔子与子贡之间的著名对话,孔子劝导子贡要勤劳节俭,不可放纵放荡。
高考作文素材孔子及《论语》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孔子及《论语》一.孔子事迹孔子,我国古代最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尊为孔圣人。
孔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开始讲学授徒,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孔子的出身----孔子,名丘,字仲尼。
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
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孟釐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
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
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账目,清楚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
季氏宴请士人,孔子随同前往。
阳虎斥退孔子说:“季氏宴请的是士人,没人请你啊。
”孔子因此退去。
孔子的志向----孔子遵循周道修行很久,但处处受压抑没有施展才能的地方,没人能任用自己,说:“周文王、周武王起于丰、镐之地而称王天下,如今费邑尽管小,但或许有希望吧!”打算前往。
子路不高兴,阻止孔子。
孔子说:“他们召请我,岂能徒劳无益呢?如果任用我,我将在东方复兴周道!”然而结果没有成行。
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国----孔子困于陈国蔡国之间,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
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子贡怒气发作。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
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
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于全部学说。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
议论文素材精彩4篇

议论文素材精彩4篇议论文万能素材篇一高中作文经典人物万能素材积累: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
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
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
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
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高中作文素材精选(人物篇)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
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高中作文素材人物周瑜:历史长河中的不灭星光【获奖名片】坚守信念为国捐躯【评价】1、谈笑间,羽扇轻摇,破敌百万;沙场上,征袍染红,血战南郡。
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忠诚与智慧的真正含义。
2、国家危难,他力排众议,强据曹魏,尽显名士风采;赤壁阵前,他泰然自若,拔剑相迎,破百万曹军。
他短暂的一生确如高山般让人仰止!【事迹】周瑜出身士族,早年与孙策是挚友。
他尽心辅佐孙策,为孙策东渡江东立下汗马功劳。
有关孔子的作文素材

有关孔子的作文素材有关孔子的作文素材一孔子是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历史的尘埃中是座了不起的文学高峰。
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孔子是个谦虚谨慎的人。
《列子·汤问》中曾经出现了两小儿辩日,当两个小孩询问孔子关于太阳的大小时,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竟然“不能决也”,可见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与谦虚谨慎的品质。
他是位在当时就享有“圣人”名号的人,完全可以对这两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所说的话不予理睬或搪塞过去,可他不,为什么?因为他是孔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
孔子在学习上有独到的见解。
《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更是连孩子都能朗朗上口的千古名句,他虽与老子等各派掌门人物有着不同的观点,却总是不远万里地驱车前往他们的住处讨论学习。
孔子倡导以仁服人,固守君子节操。
一次,在陈断绝了粮食,许多孔子的学生倒下了,子路生气地质问孔子:“你见过这么穷的君子吗?”虽然孔子也饿极了,却还是对子路说:“君子在穷困时仍能固守节操,但小人在穷困时会做出伤害仁义的事;君子牺牲自己恪守仁义之道,小人因为穷困而做出违背仁义之道的事。
”孔子的话让子路一愣一愣的,为什么?因为他是孔子,是“有杀身以成仁”的孔子。
孔子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他可以说是在历史中有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人,他不仅加快了中国文明、文化的传承,而且还推动了后中国的发展。
他创始的儒家学派至今仍然兴盛,他教导出的学生都是具有仁德、礼节的君子,他还是个具有亲民意识的“至圣”,注重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哪怕见面礼只是一串干肉,孔子也会“笑纳”你为他的学生。
短短几十年,他的私塾规模几乎就能与官学媲美了,为什么?因为他是孔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孔子。
孔子是500年才出一位的伟人,他是代表中国文化的灵魂工程师。
在他的启发下,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充满着墨香与仁义礼让的美德。
这就是我眼中的孔子。
有关孔子的作文素材二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今说过自己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素材之孔子
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
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
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
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
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2:挫折
孔子一生不得志。
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
“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
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
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
《论语·述而》表现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
同时,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
3:理解
现在我们一谈到孔子与《论语》,便有不少人脱口而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这半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第二十五章,后半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很多人特别是女人都非常反感这句话并由此反感孔子。
也有人替孔子打圆场,说这里的“女人”不是指女人。
我认为,退一步讲,即使孔子在这里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释为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对女人的歧视,是一种通病,是时代的印痕或时代的局限。
在西方,耶稣骂夏娃,亚里士多德骂女人,尼采骂女人,非常严厉,其程度大大超过了中国的男性思想家。
就是休谟、黑格尔,对女性的歧视也很厉害。
当然,无论东西方人士,对女性的歧视、蔑视、轻视,都是错误的。
儒学、儒家中有对女性不尊重的表现,是需要批评的,但我们要放在时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与检讨。
我们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外来文化,同时也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自己的固有文化。
百多年来对于儒学的批判,有许多是非理性的,感情用事的,浅层次或直线性的,以致于今天中国大陆的多数中青年
仍然沿用上世纪70年代批林批孔的方式和80年代“河殇”的方式来对待儒学。
我们需要以同情理解的心态和理性批判的方法来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
4:选择
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于城下,晚上刮风下雪,气温骤降,同宿城门下的一女子冻得快不行了,柳下惠将其抱在怀中,靠体温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没有非礼之举,留下了坐怀不乱的美誉。
无独有偶。
鲁人有独处室者,邻居是一个寡妇,也独处一室。
半夜,暴风雨至,寡妇室坏,想进鲁人室躲避,鲁人闭户不纳。
寡妇在窗下哀求道:“你怎么不懂得仁爱,不让我进去?”鲁人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一室。
你现在年轻,我也年轻,所以不敢让你进来。
”妇人说:“你怎么不学学柳下惠?”鲁人说:“柳下惠能做到,我是万万做不到的,我现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学柳下惠的能做到。
”孔子说:“善哉!要学习柳下惠者,没有像鲁人这样会学的,希望向善的方面发展,却不因袭别人的行为,算得上智了。
”
在孔子看来,柳下惠的选择是对的,鲁人的选择也是对的。
5、幽默
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
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
”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
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
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
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
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
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
6:源泉
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
他所宣扬的仁爱和礼教,有时候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
不是吗?直到今天,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学的人,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
可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
是的,绝对是伟大的。
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
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
所有的报应,是因为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
所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平等。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
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都在以儒学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一个天子的抉择的。
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伦理道德观念仍不过时。
道德沦丧,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时候,就会向孔子讨教。
7:诚信
诚信是治政之道。
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就会自取灭亡。
孔子讲:“民无信不立。
”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
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
因为没有粮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人就难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
8:寻觅
从那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余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也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了现在。
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过书坑过儒的。
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了。
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子,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
接待我的济宁市的朋友说:哈,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武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惟有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