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影资料馆
作为档案史料的电影艺术

作为档案史料的电影艺术电影是艺术,是史料,是无形的文化宝库。
古今中外许多借由影像表达世界观、创造了的电影作品,都是我们应该存留下的艺术成就轨迹。
1898年波兰摄影师马图茨维斯基(Matuszewski)提出“应视电影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并成立电影资料馆来保存电影”,1930年德国电影理论大师鲁道夫•安海姆(Rudolf Arnheim)指出电影艺术更能完整记录现实。
1935年后柏林帝国电影资料馆、伦敦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巴黎法国电影资料馆则相继成立。
1961年“国际电影资料馆联会”(简称FIAF)成立了技术委员会、编目委员会和规划收藏委员会。
通过这些委员会的运作,FIAF逐步确立了电影艺术档案的采集与保护的宗旨。
1978年,FIAF 还促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维护与保存活动影像的建议》,从而进一步推动各会员国采取立法与技术性措施,全力维护及保存各国电影文化。
一、作为档案史料的电影艺术2010年8月1日起施行的《电影艺术档案管理规定》(广电总局令第64号)明确指出,电影艺术档案是指在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片、标准拷贝、数字母版、影片素材等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
电影艺术档案由影片类和文字、图片类组成。
电影是电影工作者的创作成果,也是摄影师捕捉及记录的历史时刻,二者均可能成为重要的文物或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电影是一种实在的、可以用肉眼“阅读”的产物,跟其他博物馆藏品或历史文物一样,必须审慎处理。
电影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的历史和日常生活一种独有的记录。
电影艺术档案是电影活动的真实记录,它可以为电影艺术的创作、生产以及教学科研等提供依据和参考。
电影资料馆作为电影艺术档案的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电影艺术档案的搜集、整理与保护,同时也肩负电影艺术交流和电影学术研究的职责。
电影艺术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半个世纪以来,保存电影文化资产已蔚为世界潮流,各国相继成立了国家电影资料馆,专责电影文化资产的搜集、整理与保存,并肩负电影学术研究的职责。
我生活了六年的电影院

我生活了六年的电影院
六年前,我踏入了这家电影院,从此开始了我在这里的生活。
这家电影院成为
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在这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也经历了许多难忘的瞬间。
在这家电影院里,我看过无数部电影,每一部电影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的是悬疑惊悚片让我紧张不已,有的是爱情片让我感动落泪,还有的是动作片让我激动不已。
每一次走进电影院,我都能找到一部适合自己的电影,让我忘记一切烦恼,沉浸在电影的世界里。
除了观影,我还在这家电影院结识了许多朋友。
我们一起讨论电影,分享观影
心得,甚至一起举办了一些小型的电影活动。
这些朋友成为了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这家电影院也见证了我的成长和变化。
在这里,我度过了许多生日,庆祝了许
多重要的节日。
我看着这里的电影不断更新,座位不断改进,感受着这家电影院的变化和进步。
而我也在这里慢慢地成长,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意识到了这家电影院的一些不足。
比如,有时候
电影院的环境并不是很好,座位不够舒适,影音设备也有些老旧。
但即便如此,我对这家电影院的感情并没有减弱,我依然热爱这里,因为这里见证了我生活的点点滴滴。
如今,我已经离开了这家电影院,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在这里度过的美好时光。
这家电影院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娱乐场所,更是一个承载了我许多回忆的地方。
我会永远怀念这里,怀念那些在这里度过的快乐时光,怀念那些在这里结识的朋友。
这家电影院,将永远留存在我的心中。
2024年中国电影资料馆《702电影史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24年中国电影资料馆《702电影史论》考研真题
(回忆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略。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渔光曲》
2.达达主义
3.宝莱坞
4.大制片厂制度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简述你对“电影是给眼睛吃的冰激凌,给心灵坐的沙发椅”的理解。
2.简述类型电影的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40分,共80分)
1.论述文华影业公司。
2.论述数字时代下的电影观众的变化。
【中国电影资料馆简介】
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为中宣部负责电影档案管理、电影艺术研究工作的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
中国电影资料馆成立于1958年,是国家级电影专业档案馆,1980年成为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FIAF)正式会员,是我国电影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
1984
年原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现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研究所并入,成立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同年创办《当代电影》杂志(核心期刊),后陆续办有《中国电影报》和《电影》(现为《电影·典藏》)、《影漫》杂志。
1985年开始招收电影历史及理论(现为戏剧影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2010年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8年增列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
中国电影资料馆 电影理论 戏剧与影视学 考研经验 笔记讲义 考研重点、考研参考书笔记 学姐考研笔记梳理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1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考研重点、考研常考点、考研笔记梳理【育明教育独家提供】第六代电影和影人第六代及新生代导演及其创作:贾璋柯、张元、王小帅、姜文、路学长、娄烨、陆川、张杨等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
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
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
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
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
这便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带有买办性质。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2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
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
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
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
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出版,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
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次出现“导演”专用名词。
1922年陆洁在《影戏杂志》发表的文章中首先将指挥拍摄影片者称为“导演”。
自此,影剧界有了“导演”这一专用名词。
中国第一部电影理论专著。
1924年中国最早的电影理论专著《影戏学》出版,由徐卓呆译著。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3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部电影教材。
1924年初,留法学生汪煦昌、徐琥在上海创办昌明电影函授学校。
电影英语术语

documentary (film) 记录片,文献片filmdom 电影界literary film 文艺片musicals 音乐片comedy 喜剧片tragedy 悲剧片dracula movie 恐怖片sowordsmen film 武侠片detective film 侦探片ethical film 伦理片affectional film 爱情片erotic film 黄色片western movies 西部片film d’avant-garde 前卫片serial 系列片trailer 预告片cartoon (film) 卡通片,动画片footage 影片长度full-length film, feature film 长片short(film) 短片colour film 彩色片 (美作:color film)silent film 默片,无声片dubbed film 配音复制的影片,译制片silent cinema, silent films 无声电影sound motion picture, talkie 有声电影cinemascope, CinemaScope 西涅玛斯科普型立体声宽银幕电影,变形镜头式宽银幕电影cinerama, Cinerama 西涅拉玛型立体声宽银幕电影,全景电影title 片名original version 原著dialogue 对白subtitles, subtitling 字幕credits, credit titles 对原作者及其他有贡献者的谢启和姓名telefilm 电视片演员actorscast 阵容film star, movie star 电影明星star, lead 主角double, stand-in 替身演员stunt man 特技替身演员extra, walker-on 临时演员character actor 性格演员regular player 基本演员extra 特别客串film star 电影明星film actor 男电影明星film actress 女电影明星support 配角util 跑龙套工作人员techniciansadapter 改编scenarist, scriptwriter 脚本作者dialogue writer 对白作者production manager 制片人producer 制片主任film director 导演assistant director 副导演,助理导演cameraman, set photographer 摄影师assistant cameraman 摄影助理property manager, propsman 道具员art director 布景师 (美作:set decorator) stagehand 化装师lighting engineer 灯光师film cutter 剪辑师sound engineer, recording director 录音师script girl, continuity girl 场记员scenario writer, scenarist 剧作家distributor 发行人Board of Censors 审查署shooting schedule 摄制计划censor’s certificate 审查级别release 准予上映banned film 禁映影片A-certificate A级(儿童不宜)U-certificate U级X-certificate X级(成人级)direction 导演 production 制片 adaptation 改编scenario, screenplay, script 编剧 scene 场景 exterior 外景lighting 灯光 shooting 摄制 to shoot 拍摄dissolve 渐隐,化入,化出 fade-out 淡出 fade-in 淡入special effects 特技 slow motion 慢镜头 editing, cutting 剪接 montage 剪辑recording, sound recording 录音sound effects 音响效果mix, mixing 混录dubbing 配音postsynchronization 后期录音合成studio 制片厂,摄影棚(motion)film studio 电影制片厂set, stage, floor 场地properties, props 道具dolly 移动式摄影小车spotlight 聚光灯clapper boards 拍板microphone 麦克风,话筒boom 长杆话筒scenery 布景电影摄制filming shooting camera 摄影机shooting angle 拍摄角度high angle shot 俯拍long shot 远景full shot 全景close-up, close shot 特写,近景medium shot 中景background 背景three-quarter shot 双人近景pan 摇镜头frame, picture 镜头still 静止double exposure 两次曝光superimposition 叠印exposure meter 曝光表printing 洗印影片类型films typesfilm, motion picture 影片,电影 (美作:movie) newsreel 新闻片,纪录片放映projectionreel, spool (影片的)卷,本sound track 音带,声带showing, screening, projection 放映projector 放映机projection booth, projection room 放映室panoramic screen 宽银幕film industry 电影工业cinematograph 电影摄影机, 电影放映机cinema, pictures 电影院 (美作:movie theater) first-run cinema 首轮影院second-run cinema 二轮影院art theatre 艺术影院continuous performance cinema 循环场电影院film society 电影协会,电影俱乐部 (美作:film club)film library 电影资料馆premiere 首映式film festival 电影节电影制片工业 technology of motion picture production 电影工业 motion picture industry电影建筑 film architecyure感光胶片厂 photographic film factory电影制片厂 film studio外景基地 location site外景场地 location电影洗印厂 film laboratory黑白电影 black-and-white film无声电影 silent film有声电影 sound film,talkie立体声电影 stereophonic film彩色电影 color film全景电影 cinerama电视电影 telecine电影预告片 trailer外文发行拷贝 foreign version release print幻灯片 slide电影字幕 film title镜头 lens shot cut画幅 frame画幅频率 frame frequency磁转胶 tape to film transfer胶转磁 film to tape transfer摄影 photography曝光 exposure曝光容度 exposure latitude滤光器 filter电影摄影 motion pictures photography,cinematography 焦点 focus焦距 focal length景深 depth of fild取景器 finder升降车 dolly-crane 改变摄影机拍摄机位一边进行空间移动拍摄的辅助器材移动车 dolly焦点虚 out of focus抖动 flutter声话不同步 out of sync一步成像照相机 instant photography camera航空照相机 aerial camera水下照相机 underwater camera自动曝光式照相机 auto-exposure camera,electric eye camera自动调焦式照相机 automatic focusing camera快门 shutter快门时间 shutter speed摄影光源 photographic light source强光灯 photoflood lamp卤钨灯 tungsten halogen lamp汞灯 mercury lamp荧光灯 fluorescent钠灯 sodium lamp氙灯 xenon lamp闪光灯 flash lamp弧光灯 arc lamp反光器 reflector落地灯 floor lamp聚光灯 lens Spotlight回光灯 reflector Spotlight散光灯 flood lamp追光灯 follow Spotlight双排丝灯 twin-filament lamp充电 charging蓄电池 storage battery发电车 power vehicle挡光装置 lighting accessories摄影棚 stage ,sound etagere摄影棚工作天桥 catwalk单轨 single rail fixed on catwalk工作走廊 corridor安全走道 exit corridor地面电缆槽 floor cable trough摄影棚排风装置 stage ventilation system 棚外照明天桥 platform outside the stage电影录音 motion picture sound recording 光学录音 photography soundrecording磁性录音 magnetic sound recording激光录音 laser sound recording单声道录音 monophonic recording多声道录音 multitrack recording录音棚 sound studio解说室 narration room announcer’s booth 观察窗 observation window录音机械室 recording machine room混响室 reverberation chamber电影立体声 stereo sound in film矩阵立体声 matricx stereo失真 distortion音轨 sound track声轨 sound track数字录音机 digital audio recorder遥控 remote control编码 encode先期录音 prescoring pre-recording同期录音 synchronization recording后期配音 post-scoring post-synchronization 语音录音 dialogue recording音乐录音 music recording效果声录音 sound effects recording解说录音 narration recording混合录音 sound mixing缩混(并轨并道)mixdown混合声底 mixedsound negative音乐声底 music negative混合声正 mixed sound positive非同步声迹 control track涂磁拷贝 magnetic striped print涂磁条 magnetic striping调音台 mixing console, sound console外景调音台 portable console ,mixer对白调音台 dialogue mixer音乐调音台 music mixer混合调音台 re-recording console预混 pre-mixing配音 dubbing传声放大器 level diagram传声放大器 microphone amplifier多轨录音机 multiple recording磁性还音机 magnetic soundreproducer放声机 reproducer采样(取样抽样)sampling采样定理 sampling theorem数字磁带录音机 PCM recording,digital audio tape recording 声场 sound field混响 reverberation混响声 reverberant sound人工混响 artificial reverberation自然混响 natural reverberation电影胶片 motion picture film片基 film base安全片基 safety film base黑白胶片 black-and-white film黑白负片 black-and-white film黑白正片 black-and-white positive film正色片 orthochromatic film黑白翻正片black-and-white duplicating positive film黑白反转片black-and-white reversal彩色电影正片 color positivefilm彩色电影负片 color negative film大型彩色广告片 large-size color positive material 彩色反转片 color reversal film照相胶卷 photography rollfilm照相纸 photographic paper印相纸 printing paper生胶片 raw stock合成摄影 composite photography发行拷贝 release printe影片库 film library电影特技特技电影 special effects cinematography特技摄影棚 special effects stage逐格摄影 single frame filming搭景 set construction布景构成类型 type of setting布景构成特点 features of setting电影化妆电影化妆 film make-up化妆颜料 cosmetic color for makeup 粉底霜 foundation cream睫毛油 mascara化妆饼 makeup powder眼影粉 eye shadow眼线液 eye liner唇膏 lip stick指甲油 nail polish胭脂 rouge染发剂 hair dye化妆眉笔 eyebrowse pencil化妆程序 basic makeup procedures 画腮红 paiting cheek rouge画眼影 applying eye shadow画鼻侧影 drawing nose profile画高光 paiting highlights画眉眼 drawing eyebrows画眼线 lining eyelids涂口红 applying lip paints画阴影 paiting shadows扑粉定妆 powdering人造伤疤 scar effect人造血 theatrical blood人造汗 sweate effects、人造泪 tears effects做脏法 dirt effects假胡须 false beard假眉毛 false eyebrows美术电影镜头设计稿 storyboard layout动画 animated drawing一动画 first in-between animated drawing校对 check片头字幕 main and credit titles片中字幕 subtitle片尾字幕 end title译制片字幕 dubbed film title完成样片 edited daily print完成双片 cutting copy● 电影名词解释 | 电影名词解释(中英文对照)ABERRATION像差摄影影头因制作不精密,或人为的损害,不能将一点所发出的所有光线聚焦于底片感光膜上的同一位置,使影像变形,或失焦模糊不清。
英国电影资料馆及其电影艺术档案管理

THE ACADEMIC FIELD I学术D地天地丨英国电影资料馆及其电影艺术裆案管理■郑淑玉电影艺术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艺术档案作为重要的历史档案文献,自电影 问世以来就受到重视。
大半个世纪以来,保存电影文化遗产已蔚为世界潮流,各国自1930年代起即相继成立国家电影资料馆,专 责电影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与保存,并肩负电影学术研究的职责。
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National Film Archive,简称N FL)是世界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电影艺术档案馆之一,在电影艺术档案管理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对英国国家电影资料馆的了解和认识甚为缺乏。
下面仅就笔者所见资料略作缕析,以期有助于推动我国电影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
1898年波兰摄影师波莱斯洛•马图茨维斯基(Boleslaw Matuszewski)提出“应视电影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并成立电影资料馆来保存电影”,甚至提议法定典藏影片制度,以及保存底片、使用拷贝的标准。
然而,马图茨维斯基的远见在当时并未获得任何回应。
当年的图书馆、档案馆或博物馆,多认为电影并非“艺术品”或“历史文献”,而是“机器”产品,作为档案或艺术品显然不可思议。
因此,电影即非艺术亦非历史,自然无法进入典藏系统中获得保存或展示的地位对待。
1930年代德国电影理论大师鲁道夫*安海姆(Rudolf Amheim)在《电影作为艺术》(Film als Kunst,1932)一书中指出电影记录更能完整记录现实。
此后,欧美各国纷纷成立电影保存机构。
1935年成立于柏林的帝国电影资料馆(Reichsfilm archiv)、纽约现代美术馆(Museum〇£Modem Art)的电影图书馆(Film Library)、伦敦的国家电影资料馆,以及1936年巴黎的法国电影馆,则同视为早期最具代表性及影响力的电影资料馆。
1938年,此四馆共同组成了“国际电影资料馆联盟”(F IA F),成为二战至今保存影片的重要网络组织。
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艺术研究中心考研真题、解析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外电影史》试题中外电影史(中外各75分)一、填空题(每题1分,计20题,共20分)1、1918年(?)成立活动影戏部,一年后更名为“影片部”。
2、1927年黎民伟完成了文献纪录片(?)又名《勋业千秋》。
3、由(?)编剧的《空若兰》于1925年公映后,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的最高纪录。
4、《三个摩登女性》由(?)编剧,卜万苍导演。
5、《孔夫子》(1940)的编剧和导演是(?)。
6、1956年11月伤害《(?)报》发起“为什么好的国产片这么少”的专题讨论。
7、1962年我国拍摄完成了第一部彩色宽荧幕立体声故事片(?)。
8、《?》杂志在1962年第3期刊载了著名编导瞿白音的论文《关于电影创新问题的独白》。
9、1965年10月1日,大型彩色舞台艺术纪录片《?》在全国正式上映。
10、1980年由张华勋导演的影片《?》打破了新中国长期以来对武打片这一类型的禁区。
11、丹麦导演卡尔·德莱叶拍摄了无声故事片《?》(1928)。
12、1934年弗兰克·卡普拍摄的影片《?》成为了这一时期美国喜剧片的最初范本。
13、1934年,前苏联瓦西里耶夫兄弟导演的影片《?》,被称为是“苏联艺术史中的一件大事”。
14、瑞典导演(?)的《野草莓》描写了一位上年纪的教授寻找过去岁月的旅程。
15、意大利导演(?)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彩色片《红色沙漠》。
16、1984年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在美国拍摄了《?》。
17、1969年由丹尼斯·霍尔拍摄的影片《?》是新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之作。
18、科恩兄弟执导的《?》(1991)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
19、由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创造了新的票房纪录。
20、2012(?)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是曾经拍摄《猜火车》等片的丹尼·博伊尔。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记6题,共30分)1、左翼电影2、万氏兄弟3、鸳鸯蝴蝶派电影4、英国记录电影5、政治电影6、戛纳电影节三、论述题(每题25分,计4题,共100分)1、述评1926~1930年在中国出现的商业片大潮。
电影手册

人人都说《电影手册》是安德烈·巴赞创办的,事实上这是影评人雅克·多尼奥尔·瓦克侯斯和洛·迪卡在1951年创办的——巴赞是第二期才加入的。
巴赞一直是《电影手册》和法国电影的灵魂人物,他支持电影的写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认为电影的基础是摄影,后来他撰写的《电影是什么》一书,基本上成了电影教科书。
20世纪50年代,法国渐渐从二战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年轻人开始“反主流”,他们要求自由,关注性解放、摇滚乐、时装、足球,法国社会空气里充满着改革的声音。
电影界的反主流文化阵营有两个,一个是“电影资料馆”,一个是《电影手册》。
法国电影资料馆是亨利·朗格鲁瓦1936年创立的,沦陷时期,朗格鲁瓦藏了上百部本来要被淘汰的老片,1960年代,他每天都会把这些电影拿来放映。
当时巴黎的主流电影院放的都是19世纪文学改编电影,这些电影在摄影棚里拍摄,极度忠实于原著,情节陈旧、老套,对白语音铿锵。
巴黎时髦的年轻人没人会去电影院,他们以资料馆为据点,叼着烟、跷着腿,抢占前排,有的甚至席地而坐,一遍又一遍地看霍华德·霍克斯、希区柯克、刘别谦、卓别林的电影,就像长在电影资料馆里的一样。
“电影资料馆的孩子”对影片倒背如流,很自然地以巴赞和《电影手册》为中心聚拢,成为影评人。
其中尤以特吕弗、里维特、戈达尔、夏布洛尔、侯麦五人最为著名。
1954年,21岁的特吕弗在《电影手册》发表影评《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点名批评导演奥唐·拉腊、克雷芒和编剧奥朗什、博斯特,说他们只会拍平庸、华丽、虚假、公式化的文学改编电影:“奥朗什和博斯特是文学家,我谴责他们,因为他们低估了电影而且蔑视电影。
”特吕弗贬斥这些电影是“老爸电影”——中国观众熟悉的《巴黎圣母院》导演让·德拉诺瓦也被抨击为“法国电影潮流的阻碍者”。
戈达尔更是直接点名批评了21位“老爸电影导演”。
这些年轻人认为,创作者应该拿起“摄影机的笔”,拍自己的故事,就像信仰和日记一样,用第一人称来表达——这是以后“作者论”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电影资料馆作者:赵士荟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1年第06期1939年春节,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上新落成的沪光大戏院上映“贺岁片”《木兰从军》,引起轰动。
当年我还是一个淘气的小男孩,也跟着大人一起去凑热闹,并由此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一名“小粉丝”。
电影院随票赠送的一张电影说明书和一张女主演陈云裳的签名照,也就成为我珍贵的收藏品。
长大以后,每逢星期天,我就步行到离家较近的光华大戏院和恩派亚大戏院去观看早场电影,并开始收藏各种电影资料(说明书、电影杂志和影星照片等)。
几十年如一日,虽然经历了“文革”,藏品有所丢失,但丢失了又从头开始,从不停息。
改革开放以后,在朋友的鼓励下,我创办了一所家庭电影博物馆——赵氏电影资料馆,并于1996年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了“中国电影史料展”,得到各界的赞誉。
与此同时,我走遍上海,寻访了数十位健在的老影星,完成了8本电影著述。
此后,不断有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电视台和电影界人士前来采访和交流。
在国内,中央电视台以及上海等地方电视台,也曾先后60多次来录制有关节目。
有不少老影星从我的资料馆中寻找到失去的旧梦,因此它被媒体称之为“电影寻梦园”。
陈云裳送我《陈云裳传》如上所述,我有生以来观看的第一部电影是陈云裳主演的《木兰从军》。
当年虽然年纪小,但在小学里已读过了《木兰辞》,因此对剧情有所了解,特别是男女主角在影片中的一曲《月亮在哪里》,给我印象颇深,扮演花木兰的影星陈云裳,也就成为我儿时的“偶像”,在我的脑海中始终挥之不去。
改革开放以后,我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了一篇短文《想起陈云裳》,讲述了这段童年往事,然后又将此文寄给陈云裳。
当时只知道陈云裳定居香港,但不知道具体住址,后来在一份香港报纸上得知,她居住在一所形似船舰的别墅里。
于是我就在信封上写下“香港:××别墅,陈云裳女士收”。
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她居然收到了(其中的曲折暂且不表)。
当陈云裳得知在她的成名地上海,有一名当年将她奉为“偶像”的小男孩,时隔半个世纪,居然还在怀念她,深为感动,立即寄赠给我一帧亲笔签名照,还委托一位美国朋友捎来一本《陈云裳传》,送给我留念。
这本由谭仲夏先生撰写的《陈云裳传》,厚达752页,还附有800张图片,内容之丰富,装帧之精美,与同类图书相比,堪称精品,令人爱不释手。
于是我又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了一篇短文《喜得陈云裳传》,讲述了获得此书的经过。
始料不及的是,有不少陈云裳的“粉丝”,看到我的文章后,纷纷到三联书店去求购,由于此书只在香港出售,致使不少人失望而去,我也深感抱歉。
如今,我的寻梦园里共藏有四本陈云裳画册:《陈云裳照相本》(1939)、《中国影后陈云裳从影60周年》(1995)、《陈云裳传——一夜皇后》(1996)、《一代影后陈云裳》(2001),居“陈迷”之首。
我将以上藏书在《大众电影》杂志上披露后,有两位老影迷(一位是山东的万相君女士,另一位是南京的高颖女士),得知我曾是陈云裳的“粉丝”之后,就将她们各自收藏多年的陈云裳照片,通过《大众电影》杂志转赠给我,使我非常感动。
《周璇自述》出自寻梦园周璇是我心仪已久的影星与歌后。
1957年她病逝于上海,留下了太多的谜:身世之谜、婚姻之谜、遗产之谜、死亡之谜……为了解开这些谜,我倾力搜集有关她的史料。
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我已经搜集到有关她的资料剪报四大本以及她的生活照和剧照300多张。
我先后走访了她的生前好友:徐凤、舒适、吕玉垫、顾也鲁、刘琼等,并根据资料编写了《周璇自述》一书,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上市后不久即销售一空。
于是再次重印,印数共10000册。
此书还远销香港和台湾,得到媒体和观众的好评。
有一本畅销香港的杂志这样评价:“这本《周璇自述》分几个部分,先有本人撰写的‘自述篇’,然后有其他亲友的‘回忆篇’,之后是关于周璇的几篇访问,最终还有一些关于她的具有争议性问题的交代,而且附上了周璇创作的目录,可以说是一本具有史料价值的纪念文集。
”“事实上,周璇去世已有30多年,关于这位影星及歌后的生涯,也理应有一个较全面的整理报道,《周璇自述》起到了这方面的作用……”关于评论中所指的“创作目录”,系指:1、周璇生前拍摄的43部影片目录,其中有鲜为人知的《美人恩》和《影城记》等,是我多年来的研究成果。
2、周璇生前所演唱的233首歌曲目录(其中包括电影插曲126首,唱片歌曲107首),在此之前,尚未见到过如此详尽的统计。
除此以外,我还搜集到周璇曾经出演的话剧《渔歌》的资料,以及她在《渔歌》中演唱的三首插曲:《渔歌》《晒网歌》和《月下歌》。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搜集到周璇主演的43部影片的全部电影说明书,以及14部影片的VCD光盘。
这14部影片中包括《夜深沉》《鸾凤和鸣》《长相思》《各有千秋》《莫负青春》《歌女之歌》和《花外流莺》等珍稀影片。
在我的寻梦园里还藏有她的各类唱片,其中包括目前市场上高价难求的《特别快车》《郎是风儿姐是浪》等“78转黑胶木”唱片。
2002年,周璇次子周伟为了编写《我的妈妈周璇》一书,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上海和我晤面,并在我的寻梦园里寻找到许多他所需要的珍贵资料,使他如愿以偿。
白杨的“处女作”剧照1990年夏天,上海演艺界举行“白杨从艺60周年”纪念活动,我将珍藏多年的一张照片邮寄给白杨表示祝贺。
这是1933年白杨在北平初登话剧舞台的一张剧装照。
当年她只有13岁,在话剧《喇叭》中扮演冬姑一角。
白杨收到这张照片后,欣喜不已,因为这张照片她自己也没有了。
于是让她的女儿蒋晓真打电话给我表示感谢,并托人专程送来一份珍贵的礼物:一张亲笔签名的纪念封,一枚“白杨从艺60周年”纪念摺,一张白杨的名片和两张大世界“白杨之夜”入场券。
这份珍贵礼物至今还收藏在我的纪念册中。
从此,我和白杨开始交往,成为她的寓所华山路小白楼中的“常客”。
一次,我和白杨聊起她初登银幕的经过。
白杨告诉我,她的电影处女作是《故宫新怨》。
那是1931年联华影业公司在北平设立分厂,并附设演员养成所(电影学校)。
那年白杨才11岁,考进了这所学校,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以后,学校挑选12名学员,拍摄了一部故事片《故宫新怨》,算是实习演出。
白杨说,她在《故宫新怨》中扮演一个小丫头,只有几个镜头的戏份。
后来我查阅了我所收藏的电影史料,了解到故事的开头是:女主人(陆露明饰)随身带了女儿小丽,去颐和园寻找丈夫(王斌饰)……于是我便产生了疑问:白杨在片中扮演的可能是女儿小丽(白杨当时的艺名是杨君丽),不是小丫头,白杨可能记错了!我将这一疑问告诉白杨。
由于事隔60多年,经我一问,白杨也糊涂了。
但她是个较真的人,为了证实自己的记忆是否有误,特地介绍我去老影星陆露明家访问。
陆露明是白杨的老同学,她在完成了《故宫新怨》的拍摄之后,随即南下上海,进入演艺圈,先后主演了30多部影片和话剧,名噪一时。
当我来到陆露明的寓所,说明了来由,并将白杨赠送给她的一本《白杨写真集》交给她之后,她显得很高兴。
当时她虽然已经年近八旬,但还能清楚地记得,62年前她在拍摄“颐和园寻夫”这场戏时,带领着两个小女孩,一个是由白杨扮演的小丫头桂花,另一个是女儿小丽,而扮演小丽的是另外一名小演员。
弄清楚真相之后,白杨感到一种莫名的喜悦,她要我转告陆露明大姐,欢迎她常到“小丫头”家来作客。
1995年1月10日,陆露明病逝,白杨委托我代表她前往龙华殡仪馆奉献花圈,并致悼词。
一年之后,白杨病逝,我又一次前往龙华殡仪馆,将一束康乃馨放在她的遗体旁边,向她致以深切的悼念……陈燕燕从未见过的剧照1941年,“银坛巨子”张善琨主持的“国联”公司将巴金的小说《家》首次搬上了银幕,轰动一时。
该公司的“四大名旦”在片中联袂演出,顾兰君饰瑞珏,袁美云饰梅表姐,陈云裳饰琴表妹,陈燕燕饰鸣凤。
她们的表演各有千秋,观众好评如潮。
作为一名“小粉丝”,我却为陈燕燕的表演而感动——她不愧是一名“悲剧圣手”。
1991年,陈燕燕随《阮玲玉》剧组,从香港来到上海拍戏。
剧组全体人员下榻在上海宾馆,我闻讯后前往采访。
陈燕燕欣然接受了我两次采访,畅谈8个小时。
那天,我带了一张《故都春梦》的剧照赠送给陈燕燕,想请她谈谈拍摄此片的经过,因为这是她的“处女作”。
陈燕燕看到这张剧照非常惊讶,她说她过去从未见到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那是1930年,陈燕燕当时只有14岁,在北平圣心女校念书,也是个小影迷。
时逢上海联华影片公司拍摄“创业作”《故都春梦》,赴北平拍外景。
陈燕燕得知后,每天放学后就夹着书包,到剧组下榻的旅馆去看“电影明星”。
有一次她被导演孙瑜发现了,看到她长得活泼可爱,就问她愿不愿意参加拍电影。
陈燕燕回答说:“我愿意,可我不会演戏。
”孙瑜鼓励她说:“不会没关系,可以试试看。
”于是就约她第二天去试镜头。
初试成功之后,孙瑜就安排她在《故都春梦》中扮演配角,让她身穿皮大衣,脚登高跟鞋,跟片中的一名男演员“调情”。
这一角色对一个刚满14岁的女孩来说,显然是无法胜任的,因此这场戏拍好后又剪掉了,致使陈燕燕的“处女作”胎死腹中,没能和观众见面。
令陈燕燕意想不到的是,这场戏虽然剪掉了,剧照居然留下了,并且就在眼前。
陈燕燕告诉我,剧照中四个人在打麻将,左边一位是阮玲玉,站着的就是陈燕燕,这时她脚上还穿着四寸高的高跟鞋呢!我和陈燕燕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
她本来想请我帮她撰写回忆录,由于我有工作任务在身,不能前往香港,这本回忆录也就没能问世——实在可惜!陈燕燕回香港后,曾经先后5次和我通信,并赠送我好几张签名照片。
她的亲笔信和签名照,目前都保存在我的寻梦园里。
陈燕燕于1999年病逝于香港,享年84岁。
此后,我曾应邀在上海电视台的“往事”栏目中,缅怀陈燕燕的艺术人生。
王丹凤来电话表达“歉意”一天,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我,问我有没有当年报道“王丹凤结婚”的报刊资料,如果有的话,赶快复印了给她,说是王丹凤急等着要。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改革开放之后,王丹凤夫妇赴香港定居,柳和清先去,先办好了移民手续;王丹凤后去,办理移民手续时就需要一个证明(即《结婚证书》),而他俩的结婚证书却在“文革”中被“造反派”劫走后不知下落,因此就产生了麻烦。
于是,我翻箱倒柜,终于从我的寻梦园中找到了一本1951年1月15日出版的《青青电影》杂志,这本杂志用了整整两个版面详尽地报道了王丹凤和柳和清当年在上海逸园大酒店举行结婚典礼的经过,标题是:逸园座上·贺客盈千一对新人·合拜天地王丹凤、柳和清元旦结婚于是,我赶快将这份资料复印之后,通过朋友寄往香港——王丹凤终于从我的寻梦园里寻找到她的旧梦!2008年新春伊始,我的新作《寻访老影星》问世。
这本书是我20多年来寻访50位老影星的实录,有一篇《丹凤朝阳》是写王丹凤的,其中有一段“寻梦园里寻旧梦”,说的就是以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