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导师个人信息简况表

合集下载

焦尚彬-西安理工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信息简况表

焦尚彬-西安理工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信息简况表

西安理工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信息简况表
学院(部)名称: 自动化学院
姓 名
焦尚彬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4,11 民 族
汉 政治面貌 党员 职 称 副教授 所在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 导师类别(博/硕)硕 通讯方式
E-mail:jiaoshangbin@
招生学科专业
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 1.新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嵌入式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装置 个人简介
一、学习及工作经历:
1993,09-1997,07,西安理工大学,本科;1999,09-2002,04,西安理工大学,硕士;2002,09-2006,04,
西安理工大学,博士。

2002,04-至今,西安理工大学任教,副教授,硕士导师,主要讲授《微机原理及应用》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等课程。

二、科研成果(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获奖及专利等):
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仪器仪表学报》、《系统仿真学报》、《人工晶体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相关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EI 检索18篇;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陕西省科技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奖一等奖1项;获批国际发明专利(美国)1项,获批中国发明专利3项,获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5项。

三、承担科研项目:
承担国家重大专项1项,科技部产学研创新支撑计划2项,教育部重点科技计划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厅科技计划专项2项,西安市创新支撑计划1项,总计经费66万元;主持企业委托横向课题6项,总计经费361万元。

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简介

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简介
江苏省科技社团(协会)优秀青年人才,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2013,独立。
代表论著
中文CSSCI期刊发表论文(本人作为独立/第一/通讯作者,CSSCI论文)
陈庆荣等.古诗阅读的认知机制:来自眼动的证据.中国社会科学,2017, (3), 48−76。
陈庆荣等.句法预测对句子理解影响的眼动实验.心理学报,2010,42, 672−682, CSSCI。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0929,汉语焦点信息影响代词回指的行为和脑电研究,2014/01-2016/01,23万元,参与,排名第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0776,物体朝向在空间记忆中的作用,2013/01-2015/12,22万元,参与,排名第三。
南京师范大学“百名青年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84080H20205,汉语韵律和词汇加工中若干前沿问题的认知和神经机制研究,2016/01-2020/12,20万元,在研,主持。
Chen L. J., Xu, X. D.,Chen, Q.R.*, & Royle, P. (2018). Can pragmatic inference benefit from topic prominence? ERP evidence from Mandarin Chinese.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 46, 11-22,SSCI一区.通讯作者
陈庆荣等.汉语句子-图片信息整合的眼动测量.心理学报,2008,40, 543−551, CSSCI。
陈庆荣.句法启动研究的范式及其在语言理解中的争论.心理科学进展, 2012, 20, 208−218, CSSCI。
陈庆荣等.汉语句子理解中句法启动机制的眼动和ERP研究.心理科学进展, 2012, 20, 1727−1734, CSSCI。

博士生导师简介

博士生导师简介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2014~16,社会治理中的心理学问题。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类)重大培育项目之重大学术成果培育计划(项目编号CCNU14Z02018)。
2013~17,危机管理中的心理社会支持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13AZD087)。
2012~15,不同社会阶层分配不公平感的归因模式及应对策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批准号)。
2007~10,道家人格结构测量及其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应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7JAXLX013)。
博士生导师简介
姓名*
郭永玉
性别*

职称*
教授
学历
博士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大心理学院
邮编
210079
简历
2000年6月,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基础心理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PhD);
1991年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基础心理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84年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心理学名词审l Board Member,Journal of Transpersonal Research,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Madrid,Spain(2014~)
《心理科学》期刊编委(2009~)
《心理学探新》期刊编委(1999~)
《心理研究》期刊编委(2008~)
获奖及荣誉
研究报告《道家人格:结构、测量及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应用》(郭永玉、涂阳军)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15);

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姓名吴胜和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工程领域名称:地质工程代码:085217是否校外人员兼职是☑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位办公室制表2018年5 月15 日填√Ⅰ个人概况姓名吴胜和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10 民族汉所在单位(具体到学院、系)地球科学学院,油气勘探与开发地质系联系电话89733324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定职时间2000.01行政职务任职时间最后学历研究生最后学位博士毕业时间1998.06 毕业学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毕业专业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参加何学术团体任何职务中国石油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组长;美国AAPG会员;国际沉积学家协会会员。

II本人近十年科学研究情况汇总在本领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或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省部级奖的个人总排名前3)共 1 项,其中:国家级项,省部级一等及以上 1 项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本领域的发明专利 0 项。

目前主持承担有国家或省部级重大、重点工程类科技项目或重大横向委托课题共 2 项近五年科研经费共 1225 万元,年均 245 万元III本人近十年在本领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或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省部级奖的个人总排名前3)序号项目名称奖励类别、等级、时间本人单位作为完成单位排序、本人总排名及在本人单位人员中排名1 地下储层构型表征方法及应用省部级、一等、2008.10 1、1、1IV本人近十年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本领域的发明专利[序号] 发明人,专利权人,专利名,专利号,公告日期,授权日期V本人近十年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简介(包括获得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或通过省部级鉴定的科技成果介绍和社会评价等)名称地下储层构型表征方法及应用完成时间2008.10(1)技术原理地下储层构型研究主要为油气田开发中后期储层内部剩余油分布预测与挖潜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

安徽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简况表

安徽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简况表
安徽大学研究生部制
科研成果
近五年的主要成果:
1、搞活农村经济的出路在于农业功能的创新(国家级),独撰,《生产力研究》2003/1。
2、中国企业家赶快进入角色, 独撰,《中国国情国力》(国家级),2004/9。
3、企业家成长环境的内生性分析, 独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国家重点),2005/11。
4、对“经济人”假设发展的反思——兼论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第一作者,《经济与社会发展》(省级),2007/1。
1989年1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思想史专业,导师胡寄窗,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曾担任外国经济史、《资本论》(选读)、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1992、9~1993、1参加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西方经济学骨干教师进修班”,回来后即主讲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及西方经济学流派,一直至今。授课对象涵盖本科生、第二学士学位生、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研究生等.任教以来,认真刻苦、关爱学生,授课生动、寓教于学,注重启发式教育,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优秀,广受学生好评。1993年开始负责校首批骨干课程《西方经济学》的建设工作,1995年以优质课程获得通过。2001年再次作为负责人主持校第三批骨干课程《西方经济学》重点课程续建工作,2002年在校重点建设的11门品牌课程中被评为优质课程。曾获的奖项有:1996年安徽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年度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02年校优秀党员,2003年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10年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国家重点3篇,国家级4篇;参与编著2部:《社会保障改革的理论和实践》(1999)、《企业家是怎样炼成的》—-来自苏浙皖的报告(2006);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三项;主持省部级和校级课题各一项。

《导师个人简介(模板)》

《导师个人简介(模板)》

导师个人简介(模板)个人简介×××,男,汉族,1972年10月生,山东烟台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学院××(职务)。

学习及工作经历(从大学阶段开始填写)1995.7~2000.9 ××大学××学院教师,××教研室主任1991.9~1995.7 ××大学××学院××专业学习,获××学学士学位学校及社会兼职中国化学会会员、浙江省化学会理事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承担研究课题(课题名称、来源、时间、经费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2011年,8万。

获得奖励奖项(限填5项,时间、奖项名称、颁奖单位、署名位次等)2008年获得“山东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山东省教育厅,第一主讲课程研究生课程:《材料合成与制备》、《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本科生课程:《配位化学》、《无机合成》联系方式办公电话:Email: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填10项,论文题目,期刊或会议名称,时间、署名次序等)1.碘仿电解机理研究,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02, 18(2) ,第一作者( EI 收录)2. Crystal Structure of Dihydrogenpimelato (1,10-phenanthroline-N),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Polymer Chemistry 2002, 217(2),通讯作者(SCI收录)。

导师简介模板精选全文

导师简介模板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导师简介模板姓名 XXX 博导/硕导性别学历/学位/博士/硕士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主要研究领域和承担课程天然产物分离提取与功能食品。

目前正在进行生物活性肽的分离、提取、鉴定以及功能评价;蛋白质—多糖复合物的制备及功能性研究。

承担本科生“xxx”和“xxx”课程,研究生课程“xxx”。

►正在承担的研究课题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xxxx”;2.“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xxx”;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xxx”;►科研成果1.代表性论著参编《》,《》,《》,《》等书。

目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或EI收录20余篇(第一作者6篇,第二作者1篇,第三作者10篇)。

代表论文:(1)Wang D., Wang L. J. *, Zhu F. X., Zhu J. Y., Chen X. D., Zou L., Saito M., Li L. T. In-vitro and in-vivo studies on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aqueous extracts of Douchi (a traditional Chinese salt-fermented soybean food). Food Chemistry. 2007, In press. (SCI收录,IF=2.433)(2)Wang L. J., Li D., Tatsumi E., Liu Z. S., Chen X. D., Li L. T. Application of two-stage ohmic heating to tofu process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rocessing. 2007, 46, 486-490. (SCI和EI同时收录,IF=1.129)2. 曾获得的科技奖励►招收研究生学科及研究方向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植物资源* 大豆新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 大豆鼓粒特性遗传分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王秋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王秋红

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姓名王秋红性别女出生年月1969.9 专业职称教授最后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招收学生层次博士/硕士所属学院药学院办公电话 6从事专业中药学电子邮箱主要研究方向中药炮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活性研究、新药研发主要社会兼职起止年月名称职务/职称2011年12月始中华中医药学会炮制分会副主任委员2005年8月-2013年6 全国参茸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2010年8月-至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评审专家评审专家2010年8月-至今省食品评审专家评审专家2010年8月-至今省化妆品评审专家评审专家目前主持科研课题1. 中药盐制与咸入肾、肾主骨相关性研究,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2008-2011年2. 线叶菊抗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8-2010年3. 黑水缬草治疗老年痴呆的作用机理研究,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课题,2009-2012年4. 基于以微生物次生代谢物、为药效物质基础的发酵类中药六神曲的炮制原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2010-2012年5. 免疫抑制活性的麻黄多糖片剂的研制,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新药创制” 重大专项,2011-2013年主要论著1.《中药炮制学》,副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中药炮制学》,副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3.《中药炮制学专论》,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主要科研成果1. 《辽东楤木的研究与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6),2007年2. 《辽东楤木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黑龙江省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7),2005年3. 《东风菜根抗肿瘤作用与有效成分的研究》,黑龙江省政府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2003年4. 《黑龙江产中草药化学成分研究》,黑龙江省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2010年5. 《银线草抗肿瘤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研究》,黑龙江省政府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2010年6. 《银线草抗肿瘤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研究》,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2010年7. 《中药性味的可拆分性、可组合性研究》,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2011年8. 《洋金花治疗银屑病有效组分的研究》,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2011年9. 《洋金花治疗银屑病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2011年主要发表学术论文SCI论文[1] Sesquiterpenes from Chloranthus japonicus.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2011[2] Three New Phytoecdysteroids Containing a Furan Ring from the Roots of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Molecules, 2011[3] Screening and comparison of the immunosuppressive 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sfrom the stems of Ephedra sinica Stapf.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1[4] Two New Withanolide Lactones from Flos Daturae. Molecules, 2011[5] Lianqiaoxinoside B, a Novel Caffeoyl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 from Forsythiasuspense. Molecules, 2011[6] Optimum extraction of acidic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stems of Ephedra sinicaStapf by Box-Behnken statistical design and its anti-complement activity.CarbohydratePolymers, 2011[7] Fast classification and compositional analysi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TCMs by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multivariate analysis.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1[8]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rapid and efficient CZE method coupled withcorrection factors for determination of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of acidic hetero-polysaccharides from Ephedra sinica. Phytochemical Analysis, 2011[9] A new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wo uronic acids by CZE withdirect UV detection. Biomedical chromagraphy, on line, 2011[10] Three New Cycloartenol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the Roots of Cimicifugasimplex Wormsk. Molecules, 2011[11] Triterpenoids from the Roots of Sanguisorba tenuifolia var. Alba. Molecules, 2011[12] Baimantuoluosides D-G, Four New Withanolide Glucosides from the Flower ofDatura metel L.. 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 2010[13] Two new amide alkaloids from the flower of Datura metel L.. Fitoterapia, 2010[14]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ing for the qualityevaluation of Forsythia suspensa extract by HPLC coupled with 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09[15] Lignan Constituents from Chloranthus japonicus Sieb.. Archives of PharmacalResearch, 2009[16] Baimantuoluolines D-F, three new withanolides from the flower of Datura metelL.. Helvetica Chimica Acta, 2008[17] Sesquiterpene Glucosides from Chloranthus japonicus Sieb.. Chemistry &Biodiversity, 2008[18] Withanolide Compounds from the flower of Datura metel L. Helvetica ChimicaActa, 2007[19] Three New Cycloartenol Glycosides from the Roots of Cimicifuga simplex.Planta Medica, 2012中文论文[1] 二氢槲皮素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中国实验方剂学,2011[2] 二氢槲皮素固体分散体片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的研究.中成药,2011[3] 洋金花治疗银屑病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研究(I)—抗炎、抗瘙痒及抗过敏作用,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4] 洋金花治疗银屑病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研究(II)—对免疫功能、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及皮肤角化的影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5] 辽东楤木叶中一个新三萜皂苷(英文), 中国天然药物, 2011[6] 线叶菊抗感染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II),中医药学报,2011[7] 线叶菊抗感染有效部位镇痛解热作用研究,中医药学报,2011[8] 线叶菊抗感染有效部位对大鼠肾盂肾炎的疗效,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9] 小蓟化学成分研究, 中药材, 2009[10] Identification of Two Cold 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Stems ofEphedra sinica Stapf. Chinese Medicine, 2010[11] 苯酚-硫酸法测定麻黄多糖含量研究, 中医药信息, 2011[12] 银线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医药信息, 2010[13] 黑水缬草抗老年痴呆活性部位的研究,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0[14] 黑水缬草提取物对老年痴呆大鼠脑内神经元中β2APP、Aβ1 240 和Caspase23表达的影响, 中药材, 2010[15] 黑水缬草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脑内iNOS、COX22和IκB2α表达的影响, 中药材, 2010[16] 洋金花有效部位及其组分对二甲基亚砜损伤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的保护作用. 中草药, 2006[17] 不同产地刺五加中2种刺五加苷的含量变异,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6[18] 鬼针草不同提取物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中医药学报, 2001[19] 中药炮制学课程改革研究. 中医教育, 2010[20]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升麻提取工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基于WebGIS的全国水文站网信息系统》
主要获奖成果
1997年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物理概念基础的流域泥沙模型研究》
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水情信息和洪水预报业务系统》
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防汛抗旱水文气象综合业务系统》
2003年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奖》
2003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及节水潜力研究》
陆桂华教授主要从事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的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文模拟和水文循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水利;洪水与防洪;水文水资源及水质信息采集与处理等。承担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30余项,生产单位科研项目30余项。指导博士研究生37名、硕士研究生28名。发表了《洪水对非防洪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和《大范围旱情监测技术》等学术论文近60篇,其中多篇论文被EI检索。参加建设“水信息采集与处理”课程获江苏省一类精品课程。另外主、参编《水环境监测》、《水文站网规划与优化》、《中国水文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等专、译著桂华
性别

出生年月
1962.6
职称
教授
最后学历或学位
博士
E—mail
lugh@
所在学科
水文学及水资源、生态水利学
个人简介:
陆桂华教授1962年6月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1982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陆地水文专业,同年留校任教,1989年获爱尔兰国立大学工程水文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获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河海大学水问题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IHP中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水文标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水利学会水文气象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及提案委员会委员、民盟江苏省委常委、江苏省新世纪学科带头人(333工程)二层次人选,同时兼任《水文》杂志编委会委员;《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委员。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首届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奖、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荣誉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