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及其防御》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地震灾害及其防御》优质教学课件设计

什么是震级和烈
度 ?衡 量 地 震 的 大 小 有 两 把 尺 子 : 震 级 和
烈 度。震级是指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用 阿拉伯数字表示;烈度是指地震 在不同 地点造成破坏的程度,分为 12 级,用 罗马数字表示(Ⅰ~Ⅻ)。一次 地震只 有一个震级,但可有多个烈度 ,一般讲 ,离震中越近的地方破坏就越大,烈度 也越高。
了解地震来临时的应急避震和逃生方法。当地政府应急预案还停 留在书面上,未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震后汶川以及附近诸县城建筑几乎都化作废墟,特别是一 些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伤亡数量特别多。
地震发生后不到半个小时,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民间 组织迅速行动起来,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2008 年 6 月 18 日,中国国务院正式颁布《汶川地震灾后恢 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从而加快灾区灾后恢复重建。
小震时,防砸伤,找掩蔽物 大震时,防压伤,找三角区
请记住“活命三角区” !
19
五 . 震后如何自救 互救 ?
观视频— 总结震后自救与互救原则
震后救援 感人瞬间
震后救援
感
瞬
人
间
震后救援
感人瞬 间
思维导 图
自 然 灾 害 地 震
『课外地理实践— 社区宣传』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地震』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
学习步 1 . 世界及中骤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2 . 地震的基本知识 3 . 如何做好地震的防灾,减灾宣
传 4 . 面对地震,个人应该怎么做 5 . 震后如何自救和互救
6 . 震后救援﹒感人瞬间
7 . 知识小结
8 . 铭记﹒希望
【自主探
究】 一 . 世界及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
预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5篇(最新)

预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5篇(最新)第一篇:地震安全教育目标:提高学生地震安全意识,掌握地震应急知识1. 介绍地震的概念和原因- 地震是地壳发生断裂时产生的振动现象,由地震带动引起。
- 地震的原因有地壳运动、板块碰撞等。
2. 地震的预警与自救方法- 研究如何正确反应地震前的预警信号,如地震预警系统等。
- 研究地震时的自救方法,如躲避、躲在坚固的桌子下等。
3. 地震应急设施和逃生通道- 了解学校或社区内的地震应急设施和逃生通道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 研究如何正确、快速地撤离建筑物。
4. 地震事故中的伤害与防护- 研究地震时可能发生的伤害类型和防护方法,如避免被物体砸伤、控制情绪等。
第二篇:洪水安全教育目标:增强学生洪水防范意识,学会灾害逃生技能1. 洪水的成因和危害- 介绍洪水的成因,如降雨过多、河水暴涨等。
- 说明洪水对人类和环境可能带来的危害。
2. 洪水预警和防范措施- 研究如何正确理解和响应洪水预警信号。
- 掌握洪水防范措施,如保持室内通风、注意不要走入水中等。
3. 洪水逃生技能和自救方法- 教授学生如何在洪水来临时,迅速、安全地逃离危险区域。
- 研究求生技巧,如找到漂浮物件、保持镇静等。
4. 洪水事故中的应对与救援-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介绍洪水事故中的应对和救援方法。
第三篇:台风安全教育目标:提高学生对台风的认知,学会台风安全措施1. 台风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介绍台风的特点,如强风、暴雨等。
- 说明台风形成的原因,如热带海洋中的低气压带等。
2. 台风的预警和躲避方法- 研究正确理解和响应台风预警信号。
- 掌握台风躲避方法,如停止户外活动、保持门窗紧闭等。
3. 台风期间的安全措施- 研究台风期间的安全措施,如远离海边、避免树木倒塌等。
- 掌握避免触电和火灾的措施。
4. 台风事故中的自救和求助- 指导学生在台风事故中保持冷静,寻找安全的避难处。
- 研究如何及时向救援机构求助。
第四篇:山火安全教育目标:增强学生对山火的了解,掌握防火知识和技能1. 山火的原因和蔓延方式- 介绍山火的主要原因,如高温、干旱、人为等。
高一地理地震灾害及其避防》教学设计

《地震灾害及其避防》教学设计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师,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震灾害及其避防的相关内容。
P2——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运用资料,说明地震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措施。
学习目标是:1.了解地震灾害的成因。
2.根据图文资料,判断地震灾害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分析其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3.结合现实思考,分析个人如何避防地震灾害。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87-89页: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103-104页的地震灾害的避防。
P3——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
“是时,人正酣睡,万籁俱寂。
突然,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倒屋塌,地裂山崩。
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
”唐山抗震纪念碑的碑文如此诉说着这场重大灾难。
你知道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地震会给人类造成哪些危害?地震来临时如何应对?我们应当如何避防地震灾害?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地震,并学会在危机时刻,理性应对和避防地震灾害!P4——相信同学通过刚才的文字,对于地震造成的危害有了初步了解,这次地震对天津也有影响,如图所示左图是震后的百货大楼,右图是震后的天津日报大楼P5——这是震后和平区兰州道受损的场景,以及震后河东区的临建棚从这些图片资料,可以看出天津当时的百货大楼和日报大楼,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和平区兰州道还有不少建筑物倒塌,天津距离唐山约130公里,尚且有如此程度的损毁,这次地震对唐山的破坏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破坏性如此巨大的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视频:P5——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
由地质构造变动引发的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
(当物体如岩石,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会产生一种抵抗力,这就是应力。
安全教案(地震灾害与防范)

地震灾害与预防安全教案班级:一年级时间:2018年月日地点:教室一、教学主题:地震灾害与防范二、教学过程地震是一种常见的灾害现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平均每天13700多次,被人们称为群灾之首。
(1)学校之防震措施: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应经常在课堂上宣传防震常识,并教会学生相关避难事宜,举行防震逃生演练。
A、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
B、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C、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
D、地震时如在室外,应远离建筑物。
E、地震时如在行驶的校车上,应留在座位上勿动,直至车辆停妥。
(2)地震来临前的征兆:一是动物异常:大量蛇爬出洞迁移;家禽家畜不吃不喝,狂叫不止,不进窝圈;大量的老鼠白天出洞,不畏追赶;动物园里的动物萎靡不振,卧地不起等。
二是地下水发生异常:例如震区的枯井突然有了水,井水的水位突然大幅度上升或下降,井水由苦变甜,由甜变苦等。
三是出现地光和地声:地震前的很短时间里大地常会突然发生彩色的或强烈的地光,还可能发出轰隆隆的或像打雷般的巨响。
四是大气异常:地震前,尤其是大震前,往往会出现多种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如怪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骤然增温或酷热等等。
五是大自然的报警: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习惯称之为地声。
六是小震活动:有的大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小时,会发生一系列小地震,多的话可达到几十至几百次,科学家把这称为前震。
(3)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A、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走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B、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
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
学生预防地震灾害教案七篇

学生预防地震灾害教案七篇学生预防地震灾害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认识地震及地震的危害,了解地震时在四个不同场所(学校、商店、户外、家庭)中的逃生方法。
2、感受地震灾难的伤痛,激发幼儿关爱灾区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1、幼儿了解汶川大地震的一些信息,收集地震中逃生方法的资料。
2、地震发生时的视频资料、地震破坏性情景照片、本园师幼爱心捐款活动的影像资料。
3、幼儿座位成马蹄形,每位幼儿椅子后有一个资料袋;电脑、电视机、音响、录音机。
活动流程:1、直接导入话题,回忆汶川、玉树地震。
#教案# 导语:小朋友,你们还记得这两年我国发生的两次大地震吗?,汶川发生强烈的地震,今年,玉树又发生了大地震,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地球妈妈生病了,在汶川、玉树两次大地震中,很多很多的人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很多很多的人失去了爸爸、妈妈、孩子、兄弟姐妹,很多很多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家,失去了学校这个近年来规模、灾害最严重的地震给中国的汶川画上了浓浓的黑色。
提示:教师的语言应该比较缓慢且带有伤感,引导幼儿回忆汶川、玉树地震的已有信息,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
2、感受地震现场,了解地震发生时的特点。
(1)、提问:人们怎样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知道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呢?(2)、引导幼儿仔细观看地震发生时的视频资料。
(3)、看视频后提问:在地震现场你看到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心里感觉怎么样?围绕视频资料讨论后,引导幼儿形成地震发生时,山崩地裂、天昏地暗,大地、房屋和物品都会剧烈地摇晃,如果地震强烈,东西就会在摇晃中倒塌、陷落的认识。
3、通过照片解读,了解地震造成的破坏。
(1)、提问:在短短的时间内,这场大地震带来了多大的破坏呢?(2)、边播放地震后不同场景的破坏性照片,边组织幼儿讨论。
根据幼儿的讨论情况,教师出示相应的照片,和幼儿一起通过照片的解读去了解地震造成的各种破坏。
通过观看、讨论照片内容,知道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交通、通讯瘫痪,水、电不通,很多的人被压在废墟中,也有很多的人失去生命等破坏。
高中地理_地震灾害及其防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震灾害及其防御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的成因及危害;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2.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3.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组,使搜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各类资料。
新课导入:咱们之前讲海岸地貌的时候说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自然景观,但是美很难永存,这节课我们就讲一个悲伤的课题。
下面观看两个视频,《灾前九寨沟》《灾后九寨沟》。
西游记的拍摄地--诺日朗瀑布也从这样变成了这样。
是哪种自然灾害导致了这种变化。
--地震教学过程:我们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学习。
(1)地震灾害知多少(2)重新认知地震(3)震灾防御活动探究一:调查问卷调查目的:了解学生的地震基础知识及防范意识,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解决方案。
调查时间:2018年1月10日-1月13日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枣庄十六中的300名学生调查方式:不记名调查问卷回收问卷:有效调查报告为298份调查结果显示:对地震的了解情况生活中的安全防震意识地震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震后的自救与施救措施(2)重新认知地震跟着熊老师一起去山亭熊耳山参观学习。
第一展区:地震知识普及区(1)地震基础知识(观看录像)什么是地震?什么是地震构造?(找同学模仿导游上台回答)判读地震构造示意图?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震级和烈度(2)地震产生的原因世界地震、六大板块分布图(观看录像)(3)中国的地震灾害(4)地震的危害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交通中断、火灾、瘟疫、有毒物质泄漏牢记历史,别让灾难重演附件:问卷调查您好!我们是枣庄十六中高一的学生,现为做研究性学习课题需要您参与做一份地震灾害及其防御的问卷调查,感谢您的参与和配合!1)性别?A男B女2)你认为自然灾害跟人类行为有没有关系?A 有关系B 没有关系C 不清楚3)你认为目前学校有开设地理灾害教育选修课的必要吗?A 很必要,我想了解灾害知识B 无所谓,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C 无所谓,不过研究灾害应该不是我们的事D 没必要,我们这里不会有大灾4)(此题可以多选)你知道我们山东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哪些?A 地震B 滑坡C 泥石流D 洪水E 风暴潮F 海啸G 旱灾H 台风I 寒潮J 虫害K 蝗灾L 鼠灾5)你个人或你家庭里是否备有防灾救急用品?A有B 有一点C 不知道D 没有6)请问你是否亲身经历过地震?A是B 否C 只看过相关报道7)请问地震发生时的感受A害怕B 没感觉C 镇定D其他8)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A 向教室外跑B 听老师指挥C 蹲在地上D 跑向楼梯间9)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首先要做的是A 切断水源B 切断燃气源C 关好门窗10) 你知道楼道里的消防用具怎么使用吗?A 知道,我练习过B 知道,我接受过指导,但没有实际操作C 不知道怎么用D 我不知道哪里有消防用具11) 以往你的灾害知识获得途径最主要是:A 地理课堂B 学校知识讲座或宣传C 报纸电视D 网络媒体E 其它12) 如果开设灾害知识选修课,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知识?A 人类与灾害的关系B 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C 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巨大伤害D 政府对自然灾害的检测和防御E 个人在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13)请问地震发生后,如果你被建筑物压住了,你首先会怎么做?A尝试移开建筑物B 寻找水源和食物C 沉默的等待救援D大声的呼喊救命14)大震发生后,在空旷场地的人们能赶快回家么?A 能B 不能,避免余震发生15)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怎么办?A 挤向出口逃离B 就近躲在大件商品或柱子旁,蹲下,保护好头部,震后迅速从楼梯跑到空旷场地再次感谢您的配合和参与!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自主性较差,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学为主线的“三主”原则,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高中地理_地震灾害及其防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地震』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地震』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区域认知:通过世界和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了解地震的主要分布区域。
综合思维: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要素,说明地震成灾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思维能力。
人地协调观:通过说明地震成灾及防灾,避灾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灾害观地理实践力:通过地震体验,避灾疏散演练等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应对地震灾害的紧急避险和自我保护能力。
『导入新课』课前播放2012阳江市社区学校地震演练_高清导课:我们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大自然不仅会给我们带来鸟语花香,有时也会带来深重灾难。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避震,防震知识呢?由学生自助探究,读图析图。
最后有两名学生去多媒体展示。
由学生读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展示出今天的学习计划第一部分,世界及中国地震带的主要分布由学生自助探究,读图析图。
最后有两名学生去多媒体展示。
教师:总结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不仅毗邻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而且又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所以说我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过度..........那么大家又对地震知识了解多少呢?同学们,认真研读学案并结合多媒体的动画演示。
理解有关地震的术语名词。
(接力赛)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等震线生:震源生:震源深度生:震中生:震中距.........过度 ........大家知道吗?全球每年大概要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但绝大部分都是我们感觉不到了,极少数破坏性较大。
那么我们怎么衡量一次地震能量的大小呢?对…..是用震级和烈度来表示的。
那他们怎么区分呢?你们可以讨论讨论。
看看谁的表达更明确。
(随机提问)生:讨论......过度..............对于地震灾害,我们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
面对地震,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灾害观。
安全教育预防地震教案

安全教育预防地震教案安全教育预防地震教案(精选10篇)制定安全教育预防地震教案是让学生学习有关的地震知识,了解地震时我们应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安全教育预防地震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安全教育预防地震教案精选篇1活动目标:1、通过一系列的知识性的活动,让学生们树立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
2、形成学习、讲安全知识的氛围,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能力和热爱生命的情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活动内容:一、谈话导入:最近的日本大地震以及20__年4月14日7时49分,同20__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样,成为世界人民永远无法忘记的时刻,也是我们华夏儿女亘古无法抚平的伤疤。
玉树县机古镇,伴随着大地剧烈的颤动,又有多少颗渴望生命的心停止了跳动?而曾经那个依山傍水的人间天堂,无情的离开了热爱它的亲人们,狼狈的一幕幕纠结着亿万民众的心,隐隐作痛。
二、了解地震的危害说一说地震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1、城市:建筑倒塌、地下管线断裂、燃气泄漏、水源污染、人员伤。
2、山区:山体滑坡、水库垮坝等。
3、海上:海啸、风暴潮等。
三、了解地震前的征兆1、前震:大地震前经常会有小震发生,多的可达几十至几百次。
2、大气异常:震前,特别是大震前,经常会发生一些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
如:狂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温度的骤然变化等。
3、出现地声:震前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会有声音从地下深处传来。
声音越大越沉闷,震级也越大。
这是大自然向人类万物发出的警报。
4、动物反应异常:兴奋型异常: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行动迟缓、发呆发痴、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等。
5、地光现象:震前常常伴有地光现象发生,有红、黄、蓝、白、紫等多种颜色。
形状不一,有的呈片状或球状,也有的象电火花一样。
地光一般时间很短,一闪而过,很难观察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灾害及其防御》教学设计
【课题背景】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强震,这次地震破坏程度之、波及范围之广、人员伤亡之惨重以及救援难度之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
当看到在这次地震中受伤的或失去生命的人们时,我为之流泪,心痛和惋惜。
于是,结合人教版选修5地震知识的内容设计了这节特殊的地理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简述地震的原因并了解震级和烈度的区别;
②运用地图,了解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③了解地震灾害的特点;
④了解技术部门如何进行地震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政府如何进行救援与救助,并掌握面对地震灾害的一些应急避险方法;
2、能力目标:
①培养从图片、视频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②学会用调查访问等方法搜集资料,学会归纳整理资料。
3、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震灾害的发生;
【活动准备】
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媒介,搜集有关自然灾害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了解我国自然灾害情况,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
为学习《自然灾害》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2008年我国地震灾害的视频: 5.12四川汶川地震。
学生: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是啊,多么可怕的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一旦发生,人类的家园可能在瞬间被毁灭,生命可能被无情地夺走……那么如此可怕的地震灾害是谁“惹的祸”?在全球范围之内分布在哪里啊?
学生: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地震灾害都是板块“惹得祸”)教师:那么最主要的两大的地震带知道在哪里吗?
学生: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2.展示图片,认识灾害
教师:展示汶川地震图片,作简单介绍
学生:通过老师介绍介绍和结合教材了解震级和烈度的区别
教师:课前大家搜集了表现地震灾害的图片,并做成了剪报或者手抄报,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地震灾害图片展”。
学生:展示图片,作简单的介绍。
(掌握地震灾害的特点)
3.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1)小小主播,讲述灾害
教师:课前很多同学不仅搜集了地震灾害的图片,还了解了许多发生过的地震灾害,下面就进入我们的“新闻会客厅”,由小主播们播报新闻。
学生1:大家好,下面播报全球新闻。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8.9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给沿岸各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该地区在海啸中的遇难者总人数超过了25万人。
学生2:大家好,下面播报国内新闻。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地震。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6月14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70人遇难, 374159人受伤,失踪17428人。
直接经济损失高达近万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计。
……
(将这些地震的发生地点在世界地震分布图上标出来,看是否位于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
)
(2)交流汇报,直面灾害
展示调查表,交流近年来发生过的地震灾害给人民带来了哪些损失。
4.生成问题,拓展延伸
学生谈一谈了解地震灾害后的感受。
组织学生讨论地震灾害发生的原因,我们要努力建立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
面对地震灾害,人类做了些什么?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力争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去探索、发现、了解地震灾害;对地震灾害的特点、危害有一种感性认识。
在实际课堂中,由于学生对地震灾害的了解不够全面,在活动课上我们学校还成功举行了如何在大灾面前进行自救和他救等演习。
让学生初步掌握地震逃生法则及基本自救知识,用科学为生命保驾护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