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通分教案
通分数学教案设计

通分數學教案設計标题:通分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通分的概念。
2. 学生能掌握如何将分数进行通分。
3. 学生能运用通分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
难点:理解为什么需要通分,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公分母进行通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如“三个小朋友分别有1/4、2/5和3/7个苹果,他们想平均分配这些苹果,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通分的概念。
2. 讲授新知:(1) 介绍什么是通分:把几个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叫做通分。
(2) 讲解通分的方法:找各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然后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相应的数,使得新的分数的分母等于公分母。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通分一些简单的分数,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适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包括选择适当的公分母进行通分,比较大小等题目。
5. 小结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通分的重要性和方法。
鼓励学生提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共同讨论解答。
四、作业布置:为巩固课堂所学,布置适量的通分习题供学生回家练习。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通分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如有必要,可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通分的技巧。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学生反馈和学习效果的观察,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以便于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4.5《通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4.5《通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4.5《通分》是分数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通分的方法,理解通分在数学运算中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通分的规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通分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通分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通分的理解不够深入,通分的方法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通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通分的意义和通分的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通分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通分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4.5《通分》的相关资料。
2.课件和教学道具。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分数运算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分数运算中存在的问题,引出通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呈现通分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通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通分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分数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通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通分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通分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通分的方法。
五年级数学通分教案

五年级数学通分教案五班级数学通分教案第1 篇教学内容:通分教材第73、第74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八第1~6题。
教学目标:1.理解通分的意义,把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确地把两个分数通分。
2.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觉,从而体验胜利的感觉。
3.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让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通分的方法,并将新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使同学感悟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同学感知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把握通分的方法。
难点:通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教具学具: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
你想在那一天做哪些事呢? 去年六一儿童节那天,去游乐园玩的小伴侣许多,这些小伴侣有的玩激流勇进、有的玩疯狂老鼠,游乐园的管理人员做了一下统计,在这些小伴侣中,有5/6的小伴侣玩了激流勇进,3/4的小伴侣玩了疯狂老鼠,同学们,请你们说一说,玩哪一项嬉戏的人比较多呢?先独立思索后发表看法。
生1:这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分数单位不同,没方法比较。
生2:能不能把这两个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呢?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这也是今日我们要共同讨论的问题通分。
(板书:通分)【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同学回顾旧学问,类比分母相同的分数是怎样比较的,讲清晰理由,这也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并埋下伏笔】二、探究体验,经受过程。
1.投影出示例4 。
小组自主探究,老师巡察指导,然后组织小组汇报。
生1:我们组根据分数的意义,假如把地球面积平均分成10份,陆地面积只占3份,海洋面积占了7份,3/10小于7/10,所以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
师:很好。
生:3/10与7/10的分数单位都是1/10、3个1/10是3/10,7个1/10是7/10,所以3/10小于7/10。
师:你们组的想法很好,老师也是这样想的。
师: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分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同学思索后回答。
通分小学数学教案

通分小学数学教案年级:小学一年级课题:通分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分数,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2.能够掌握通分的概念,能够进行通分运算。
3.能够应用通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认识分数和通分。
2.掌握通分的运算方法。
3.能够运用通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分数的概念。
2.掌握通分的运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
二、讲解(15分钟)1.教师向学生讲解通分的概念,并介绍通分的意义和应用。
2.教师通过示范和举例讲解通分的运算方法。
三、练习(20分钟)1.学生进行书面练习,练习通分的加减运算。
2.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练习使用通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梳理(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梳理,让学生自评并总结掌握的知识点。
五、拓展(10分钟)教师提供拓展练习,让学生进行更复杂的通分运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活动:1.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应用通分知识。
2.设计游戏或小组竞赛活动,让学生通过竞争提升通分能力。
教学资源:1.教材《小学数学教程》2.白板、彩色笔、教具等板书设计:1.分数的概念: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
2.通分的定义:通分是将两个或多个分母化为相同的结果。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
2.设计一个实际问题,用通分的方法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掌握通分的方法。
通过梳理和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应用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地理解通分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案通分

小学数学教案通分
主题:通分
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什么是分数的通分。
2. 能够掌握分数的通分方法。
3. 能够应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什么是通分。
2. 分数通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PPT。
2. 学生准备练习册和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的举例,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通分。
二、讲解通分的概念(10分钟)
1. 通过示例解释什么是分数的通分。
2. 教师用PPT展示通分的具体概念和意义。
三、分数通分的方法(15分钟)
1. 教师通过多个例子演示通分的具体步骤。
2. 引导学生总结并记忆通分的方法。
四、练习(15分钟)
1. 学生利用练习册中的题目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2. 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五、拓展应用(10分钟)
1. 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
2. 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应用能力。
六、总结(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的疑惑。
七、布置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分数的通分,并掌握一定的通分方法。
在实际中要更多的练习,提高运用能力。
《通分》精品教案

《通分》精品教案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通分的知识,这节课利用通分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回顾所学(一)分数比较大小1.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3 818总结: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大。
2.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5 75 17总结: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3.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1 337方法1: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方法2:转化成同分子分数。
8 956运用通分的方法解答:追问:比较这几组分数大小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同分母或者同分子的分数可以直接比较大小。
预设2: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数比较大小,一般方法是通分。
在解决异分母分数比大小的问题时,通分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有时也可以根据分数的具体情况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
(二)勾连通分与约分的关系张叔叔和李叔叔参加工厂的技能比赛,张叔叔加工完所有零件的312时,李叔叔加工完所有零件的13。
在这段时间里,谁的比赛成绩更好一些? 对于通分和约分,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1:无论是通分还是约分时,都应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预设2:通分时,是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一个不为0的数。
而约分时,是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
同学们真得很善于思考,像这样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的学习方法,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还会用到。
大家可以把这些经验积累下来,一定会对你的数学学习有帮助的。
(三)3个分数比较大小亚洲陆地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10,非洲和南美洲的陆地面积分别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5和325。
亚洲、非洲和南美洲这三个洲中,哪个洲的陆地面积最大?哪个最小?方法1:通分进行比较。
方法2: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
同学们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灵活的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分数的数量变得更多了,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按要求选用合理的方法,把这些分数的顺序排一排。
方法1:直接通分。
预设:虽然用通分的方法可以比较出6个分数的大小,但是这么多分数通分,太麻烦了。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教案模板(通用6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教案模板(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教案模板(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通分的意义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通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公分母。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投影片)请说出下面各组数有什么特点?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并说出用什么方法求出的最小公倍数?8和9 9和275和6 6和812和18 10和15(二)讲授新课1.认识公分母和通分的意义。
教师:我们在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时,首先选定的“相同分母”我们称为公分母。
一般我们选已知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它们的公分母。
教师:(指板书)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板书补出“→”。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板书课题:通分)(2)我们从下面的图中看一看,通分前后的两个分数,什么发生变化了?什么没有发生变化?学生口答。
教师:由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通分并没有改变分数的大小,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使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了,这样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
(指原题)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子分母不用扩大?学生讨论后汇报。
请几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写本上。
集体订正。
教师:请再说一说通分过程分几步?每步做什么?(三)巩固反馈(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1.什么叫通分?通分的一般方法?2.作业:课本116页,练习二十五1,2,4。
板书设计看完之后记得自己尝试着写一篇哦~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教案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页的例14、“试一试”和“练一练”以及第73页的练习十一第1~3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通分》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通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通分》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通分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基本方法,能够将异分母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为后续的分数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知识,对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通分这个概念和方法,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知道通分是将异分母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的过程。
2.让学生掌握通分的方法,能够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通分的方法和步骤。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通分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通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直观展示通分的过程和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异分母分数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进行通分操作。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逐步完成通分的学习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分水果、分食物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引出通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通分的定义和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通分的方法。
同时,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步骤一起进行通分操作,加深学生对通分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学习任务单进行操练。
每组选择一个例子,进行通分操作,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评价和讨论,共同提高。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操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时。
二教学内容分析
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在具体问题中的一种实际应用,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是这节课最重要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必须熟之又熟,要做到灵活掌握。
除此之外,分数的意义作为分数的根基,必须牢牢植根于分数的每一部分知识教学之中,通分当然也不例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剖析出通分的本质和学习它的价值。
另外,由于知识的内部联系,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和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和通分之间也有着很深的联系,也是本节课很重要的知识基础。
通分中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对比用最小公倍数和不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通分的区别,从而认识到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更为简便,应该选用。
但一定向学生说明:选用不是最小公倍数的公倍数做公分母也是通分,只不过因为数字大计算不方便而不选用。
三学情分析
由于刚刚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且做了大量变式联系,所以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掌握的很好,不存在问题。
分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之初就非常重视,做了大量练习让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所以这部分知识学生也不存在问题。
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和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是三年级学过的知识,由于已经过了两年,学生会有些遗忘,所以在课前应该带领学生做适当的复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通分的规律,并理解其中的算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思考,探究,合作,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体验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中,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重点难点
1 .重点:理解通分,掌握通分的方法和格式。
2 .难点:应用通分的规律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PPT展示这样一个情景题:同学们,“奔跑吧兄弟”这次的活动是抢礼包,现在知道大黑牛李晨抢了3/10的礼包,邓超抢了7/1 0的礼包,同学们,你们知道李晨和邓超谁抢的更多些吗?
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有可能回答正确,接着继续提问:同学们,现在郑凯又抢了一些礼包给李晨,现在李晨有了7/9的礼包,而邓超还是7/10的礼包,请问你们知道谁的礼包更多些吗?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汽车博览会的情境引出数学信息,让学生觉得熟悉,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能应用于生活。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在上一个情境中已经产生了急于探索的热情,经过自主思考,有的同学可能会发现7/9和7/10的个、分子相同,分母不同,这时引导学生归纳出:
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分子相同时,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所以得出7/9>7/10。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出各种形式的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尽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更具有创造性。
同时,再展示一个书上的情镜题:同学们,我们知道豆类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有益于人体健康,现在黄豆中含有的蛋白质大约占2/5,蚕豆中含有的蛋白质大约占1/4.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更高些吗?
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一起寻找答案。
有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可以把他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来比较,还有的同学发现可以用两个分母的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最后得出:2/5 > 1/4
并且得出: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分数相同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设计意图:旧知识是新知识的生长点,从旧知识中生长出新知识,还能感受出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3,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展示一个情境题:同学们,熊大和熊二在过生日的时候得到了一罐蜂蜜,熊大吃了1/3,熊二吃了2/7。
请问,你们知道谁吃的更多些吗?
设计意图:思维的又一次发散。
学习的过程不应是一条直线,不应是我教教,你练练;应该是从原点散发出多条线,有直线,有曲线,有的会互相碰撞,有的会互相交叉。
虽然有些线可能走不到终点,但只有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才真正能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4,板书
5,课堂小结
在课程的最后几分钟,学生自主总结,归纳这节课的内容,分小组派代表回答,小组之间互相补充,最后得出所学内容。
6,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