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合集下载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够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提高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适用条件。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是置换反应,那么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几个置换反应,大家来判断一下产物是什么。

Zn+H2SO4=_______________Cu+H2SO4=_______________【学生回答】锌与硫酸生成氢气和硫酸锌。

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可以知道铜与硫酸不发生反应。

【教师引导】既然锌能与酸反应,铜不能与酸反应,由此可知金属的活泼性是不同的。

那么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怎样的顺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环节二:新课讲授【学生实验】①铁与硫酸铜的反应;②铁、铜分别与盐酸的反应【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思考铁与铜,哪种金属更加活泼?为什么?【学生回答】铁比铜活泼,因为铁与盐酸发生了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铜与盐酸不反应,并且铁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铁更活泼。

【提出问题】通过这两组实验,你能说说我们在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采取的实验方法吗?【学生回答】第一种方法是让金属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第二种方法是让金属与酸反应,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

【教师引导】现有镁、铜、锌三种金属,利用上述实验方法,你能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来判断镁、铜、锌三种金属谁的活动性更强吗?(药品:镁条、铜丝、锌粒、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镁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

)(小组讨论5分钟)【提出问题】哪个小组愿意说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学生回答】小组①:将镁条、铜丝、锌粒分别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活动性强弱。

专题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教案

专题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教案

专题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教案宜昌金东方初中 杨晓娟 一、教学内容分析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是体现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重要理论,是判断有关置换反应能否发生的依据,也是使学生掌握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条件的基础上,能够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

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此部分内容是对金属性质的灵活运用,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在中考中要求学生能力层次较高,思维性较强,再与图像结合,知识难度较大。

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从理论到运用之后再判断过程,层层深入,层层突破,在理解中形成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并能对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作出判断;能够根据反应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②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和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③能够运用金属的活动性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①在问题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提高,逐渐领悟探究和运用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并能在将来的学习中举一反三。

②在设计实验过程中,逐渐形成全面细致的思维方法,能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逐渐提高实验设计、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合作意识,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难点: 相关题型分析 四、教学方法本课在多媒体辅助下,通过抢答、竞赛、练习、分析、质疑、总结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复习巩固与运用。

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图:学生活动六、板书设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 属 活 动 性 由 强 逐 渐 减 弱二、金属活动性顺序提供的判断依据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综合应用。

高中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高中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高中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主题:金属的活动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 观察金属在酸中的反应;
3. 掌握金属活动性实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金属的活动性是指金属和酸反应时的顺序,通常按照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排列。

在活
动性顺序中,金属愈活泼,愈容易与酸反应。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钾、钠、锂、钙、镁、铝、锌、铁、镍、锰、铬、钴等。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
1. 盛有稀盐酸的试管;
2. 长钯肚或黑色实验玻璃片;
3. 锌丝或镍丝等金属样品;
4. 火柴或燃烧器;
5. 扫帚或金属钳。

四、实验步骤:
1. 将试管中倒入少量稀盐酸;
2. 用火柴或燃烧器点燃黑色实验玻璃片;
3. 将金属样品(锌丝或镍丝)夹在长钯肚上,在黑色实验玻璃片上点燃燃烧器;
4. 把黑色实验玻璃片置于试管中;
5. 观察并记录下金属与酸反应的情况,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五、实验结果:
金属样品与酸反应时,愈活泼的金属愈容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和溶解物质。

六、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掌握了金属活动性实验的操作方法。

同时也加深了对金属与酸反应的认识,为今后更深入地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七、延伸实验:
1. 将铁片与硫酸反应,观察反应过程;
2. 将铝片与盐酸反应,观察反应过程。

八、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的整洁。

以上为化学综合实践课的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实验成功!。

教案金属活动性顺序2

教案金属活动性顺序2

第2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置换反应中的电子得失
Fe + H2SO4 =FeSO4 + H2↑铁变成亚铁离子,失去2个电子,氢离子得到电子
Cu + H2SO4 不反应
Fe+CuSO4反应能进行吗?
2.金属活动性顺序
3.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与中不同
四、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名称: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
符号:
金属活动性由()逐渐()
问:如果将氢也列入其中,应如何排列?可以通过什么实验?,
谐音:嫁给那美女,锌铁惜千斤,统共一百斤。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硫酸中的;
2、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里。

()思考:Na能置换出CuSO4溶液中的铜吗?
视频或者教师演示实验(钠极其活泼,甚至与水反应,将水中置换出来生成氢氧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此无法置换出铜。


五:本节课你的收获:
我的疑问:
试管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某同学对试管中固体的
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
A.Zn、Cu、Ag B.Zn、Cu C.Cu、Ag
D.Ag
这四种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填编号)。

那么锌和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试管中的溶液成分有哪些可能呢?
七、练习。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导学案》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导学案》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导学案一、导入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金属是非常常见的物质,比如铁、铜、铝等,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你知道吗?金属之间其实也有着一定的活动性差别。

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二、目标1. 了解金属的活动性观点。

2. 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 能够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预计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

三、知识点讲解1. 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活动性是指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倾向性。

活动性越大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更容易发生反应。

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的活动性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常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钾、钠、钙、镁、铝、锌、铁、铜、银、铂、金。

在这个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活动性更强,排在后面的金属活动性较弱。

四、示例分析1. 钠和铜的反应: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我们可以知道钠的活动性比铜强,因此钠可以取代铜的位置,发生化学反应。

反应方程式为:2Na + CuSO4 → Cu + Na2SO4。

2. 铁和硫酸的反应: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铁的活动性比硫酸中的氢原子强,因此铁可以取代硫酸中的氢原子,发生化学反应。

反应方程式为:Fe + H2SO4 → FeSO4 + H2。

五、练习题1. 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预计以下反应是否会发生:铝 + 铁(II)氯化物。

2. 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预计以下反应是否会发生:镁 + 铜(II)硫酸。

六、总结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金属的活动性观点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帮助我们预计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进一步加深对金属化学的理解。

七、拓展1. 了解金属的还原性和氧化性。

2. 钻研金属的腐蚀机理及预防方法。

通过本次进修,置信大家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加深对化学的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8.2有关金属活动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8.2有关金属活动性

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够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提高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适用条件。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是置换反应,那么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几个置换反应,大家来判断一下产物是什么。

Zn+H2SO4=_______________Cu+H2SO4=_______________【学生回答】锌与硫酸生成氢气和硫酸锌。

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可以知道铜与硫酸不发生反应。

【教师引导】既然锌能与酸反应,铜不能与酸反应,由此可知金属的活泼性是不同的。

那么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怎样的顺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环节二:新课讲授【学生实验】①铁与硫酸铜的反应;②铁、铜分别与盐酸的反应【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思考铁与铜,哪种金属更加活泼?为什么?【学生回答】铁比铜活泼,因为铁与盐酸发生了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铜与盐酸不反应,并且铁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铁更活泼。

【提出问题】通过这两组实验,你能说说我们在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采取的实验方法吗? 【学生回答】第一种方法是让金属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第二种方法是让金属与酸反应,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

【教师引导】现有镁、铜、锌三种金属,利用上述实验方法,你能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来判断镁、铜、锌三种金属谁的活动性更强吗?(药品:镁条、铜丝、锌粒、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镁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

) (小组讨论5分钟)【提出问题】哪个小组愿意说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学生回答】小组①:将镁条、铜丝、锌粒分别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活动性强弱。

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教案

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教案

第五章第四节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第一课时)慈溪市上林中学陈益红教学目标:1.探究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以及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通过典型金属和酸以及某些盐的反应,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3.了解置换反映的特点。

教学重点:1.置换反应2.金属与酸的反应条件3.金属与盐的反应条件4.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难点:金属与酸反应、与盐反应的条件。

教具:试管、镁带、锌粒、铜、稀盐酸、火柴、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镊子。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探究的课题是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金属及它们的物理性质。

投影:说一说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金属吗?生:铁、铝、铜、银等。

板书:金属Fe、Al、Cu、Ag …师:今天,我们主要来比较这些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什么区别?比较金属的化学性质,往往通过比较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活泼程度;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容易跟周围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不容易跟周围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投影:猜一猜你觉得在常见金属中,哪些金属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哪些金属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生:铁比较活泼,因为铁放在外面容易生锈。

金、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为不容易生锈。

铜也比较活泼,铜会有铜绿生成等。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

可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些金属的活泼程度。

但是,要正确地认识金属的活泼程度,我们必须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下面,我们就用一些实验的办法来比较一些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活泼程度。

投影:做一做比较:锌、镁、铜分别和稀盐酸反应的快慢。

仔细观察实验,并归纳:锌、镁、铜三种金属中哪种金属化学性质最活泼,哪种金属化学性质最不活泼?实验内容:1、取三支空试管,在每支试管中注入稀盐酸后置于试管架上,试管中注入稀盐酸的量约为试管的1/5。

2、用砂纸将三种金属表面的氧化物除掉,然后分别投入到三个试管中,观察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3、把现象记录到活动报告单中去,并推测实验结果。

教案(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运用)

教案(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运用)

教案: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运用第一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与特点1.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重要性1.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特点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规律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递变规律第二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探究2.1 实验一: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设计实验步骤与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关系2.2 实验二:金属与酸的反应设计实验步骤与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关系第三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3.1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解释金属腐蚀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问题3.2 金属的冶炼与提取介绍金属冶炼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金属的冶炼与提取过程第四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拓展与应用4.1 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电池的原理解释电池的原理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电池的工作原理4.2 金属活动性顺序与催化剂的选择解释催化剂的作用原理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催化剂的选择问题第五章:综合练习与思考5.1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目巩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5.2 思考题设计相关的思考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与意义第六章: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6.1 化学反应中的金属置换解释金属置换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金属置换反应的可能性6.2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介绍化学分析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分析中的重要性第七章:金属活动性顺序与金属的化学性质7.1 金属的氧化反应解释金属氧化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金属氧化反应的规律7.2 金属的还原反应解释金属还原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金属还原反应的规律第八章:金属活动性顺序与金属的电化学性质8.1 电化学腐蚀解释电化学腐蚀的概念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电化学腐蚀的规律8.2 金属的电化学反应介绍金属的电化学反应原理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金属的电化学反应第九章: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9.1 金属的选材与应用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选材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工业中的重要性9.2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加工中的应用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加工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工业中的重要性第十章:综合练习与思考10.1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目巩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10.2 思考题设计相关的思考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与意义第十一章: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环境保护11.1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废水处理的可能性11.2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回收中的应用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回收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第十二章:金属活动性顺序与金属资源的开发12.1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勘探中的应用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勘探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金属勘探的可能性12.2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开采中的应用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开采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第十三章: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生物医学13.1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物医学材料中的应用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物医学材料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生物医学材料的选择13.2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在药物输送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物医学中的重要性第十四章:金属活动性顺序与先进材料14.1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纳米材料中的应用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纳米材料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纳米材料的特点14.2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功能材料中的应用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功能材料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先进材料中的重要性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总结回顾整个课程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5.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展望探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活动性顺序在未来的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与特点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探究方法3.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化学反应、化学性质、电化学性质、工业应用、环境保护、金属资源开发、生物医学和先进材料等难点: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递变规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复杂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中的分析方法3.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特殊领域的应用,如纳米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判断金属的活泼性程度。

(2)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对比实验,初步形成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建立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意识。

(2)“真假黄金饰物”的鉴别,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1.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教具准备】
锌片、铁丝、铜丝、铝丝、CuS0
4溶液、AgN0
3
溶液、NaCl溶液、Al
2
(S04)
3
溶液、
试管(若干)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及置换反应的概念,现在让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
请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P
11~P
12
实验,并记录好反应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什么问题?(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实验结果)【交流回答】
根据上述反应,同学们能否得出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得出结论】
金属活动性:A1>Cu>Ag
【归纳总结】
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同学们是否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为什么有氢的位置,有何作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有何重要应用呢?
【交流回答】
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生成氢气,而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即不反应)。

【复习提问】
我们已经知道:金属能跟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是否所有金属都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呢?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应满足什么条件?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仪器和药品完成下列实验探究活动:探究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是否都能与盐溶液反应。

实验用品:锌片、铁丝、铜丝、CuS0
4溶液、AgN0
3
溶液、NaCl溶液、试管(若干)
实验要求:取3支试管,分别加人一小片锌片、铁丝、铜丝然后分别加人CuS0
4
溶液,AgN0
3
溶液,NaCl溶液,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1.哪些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反应产物是什么?
2.对照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归纳出金属和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有什么规律?【交流回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归纳总结】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外)。

【学生练习1】
如何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交流回答】
方法1:将活动性居中的金属单质,例如取Cu丝,而Cu两边的金属取其溶
液,如ZnC1
2溶液和AgN0
3
溶液,然后将 Cu丝分别伸人两溶液中,通过是否有金
属被置换出来而确定金属的活动性。

即“中间的金属,两端的溶液”的方法。

方法2:将金属活动性居中的金属盐溶液,例如取CuS0
4
溶液,而Cu两边的
金属取其单质,如Zn片和Ag片,然后分别将Zn片和Ag片放人CuS0
4
溶液中,根据是否有紫红色的铜被置换出来,确定金属的活动性。

即“中间的溶液,两端的金属”的方法。

【学生练习2】
如何验证Mg、Zn、Cu、Ag的活动性?
【交流回答】
一般情况下四种金属可分成两类:一类氢前金属,一类氢后金属,所以通常先取四种金属的单质和一种稀酸(如稀盐酸),然后分别将四种金属放于稀盐酸中,根据是否有气泡产生,来确定Mg、Zn比Cu、Ag活泼,同时又可根据产生气泡速率的快慢来确定Mg比Zn活泼。

氢后金属,可根据金属单质与金属盐溶液
的反应来确定Cu比Ag活泼(例如将Cu丝放入AgNO
3
溶液中)。

【学生练习3】
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欺诈活动。

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我们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
【交流回答】
方法1:能与稀HC1、稀H
2S0
4
反应的为黄铜、不反应的为黄金。

方法2:能与AgN0
3
溶液反应的为黄铜、不反应的为黄金。

方法3 :黄金与黄铜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

方法4: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互相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问题与思考】
常用的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有哪些?
【归纳总结】
方法1.利用金属与酸反应。

依据现象判断:放出气体速率越快,其金属活动性越强。

没有气体产生的,其金属活动性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后面。

特别提醒:设计实验时应注意控制变量:几种金属形状大小相同,酸应为同浓度的同种酸。

方法2.利用金属与金属盐溶液反应。

依据反应能否发生判断:能反应说明置换的金属比被置换金属活动性强。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且掌握了探究金属活动性的常用的几种方法。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板书设计
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
一、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结论:金属活动性 A1>Cu>Ag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外)。

三、探究金属活动性常用的两种方法
1.利用金属和金属盐溶液反应探究(验证Zn、Ag、Cu三种金属活动性)。

(1)“中间的金属,两端的溶液”的方法(Cu丝、ZnC1
2溶液、AgNO
3
溶液)。

(2)“中间的溶液,两端的金属”的方法(Zn片、Ag片、CuS0
4
溶液)。

2.利用金属和酸反应探究(验证Mg、Zn、Cu、Ag的活动性)。

教学反思
1.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获取过程,要组织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可以通过对一些实例和习题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感受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有关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等的判断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