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功率衰减器

合集下载

衰减器的工作范围

衰减器的工作范围

衰减器的工作范围
衰减器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的被动元件。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输入信号的幅度降低到所需的水平,以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

在实际的应用中,衰减器的工作范围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衰减器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频率范围和衰减范围。

频率范围是指衰减器可以工作的频率范围,它通常由衰减器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决定。

不同类型的衰减器具有不同的频率范围,一般来说,高频衰减器的频率范围比低频衰减器更广。

衰减范围是指衰减器可以实现的幅度衰减范围,它由衰减器的电路结构和材料特性决定。

衰减器可以实现的衰减量通常以分贝(dB)
为单位表示。

一般来说,衰减器的衰减范围越大,其实现的衰减量就越大。

另外,衰减器的工作范围还与其使用环境有关。

例如,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都会对衰减器的性能产生影响。

因此,在使用衰减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型号和规格,以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和稳定性。

总之,衰减器的工作范围是衡量其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衰减器,以满足电路的要求。

- 1 -。

功率衰减器参数及检测

功率衰减器参数及检测

1 / 5功率衰减器参数与检测TP-LINK 内销PE 李悦一、概述在无线系统测试中常常需要对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的信号进行衰减。

例如,射频发射机测试中,涉及的功率等级常常从几瓦到几百瓦甚至上千瓦,这么大功率的信号必须得经过衰减以后才可以连接到大部分的测试设备中,否则会对测试设备有损害。

一种叫做衰减器的简单电路常常能用来减少信号幅度,而且衰减器不但可以把信号电压衰减到一定值还可以对阻抗值进行变换。

衰减器的技术指标包括衰减器的工作频带、衰减量、功率容量、回波损耗等。

工作频带是指在给定频率范围内使用衰减器,衰减量才能达到指标值;衰减量是指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功率的对数值之差;功率容量就是衰减器正常工作时能够承受的最大功率损耗,衰减器是一种能量消耗元件,功率消耗后变成热量。

可以想象,材料结构确定后,衰减器的功率容量就确定了;回波损耗指的是传输信号被反射到发射端的比例,可以用驻波比来形容,对于功率衰减器,要求其两端的输入输出驻波比应尽可能小;衰减器是一个功率消耗元件,不能对两端电路有影响,也就是说,与两端电路都是匹配的。

二、两个重要指标进行衰减器设计时,最基础的两个指标要求如下:2.1衰减量无论构成功率衰减的机理和具体结构如何,总是可以用下图所示的二端口网络来描述衰减器。

图中,信号输入端的功率为P 1,而输出端的功率为P 2,衰减器的功率衰减量为A(dB)。

若P 1、P 2以分贝毫瓦(dBm)表示,则两端功率间的关系为: 即: 可以看出,衰减量描述功率通过衰减器后功率的变小程度。

衰减量的大小由构成衰减器的材料和结构确定。

衰减量用分贝作单位,便于整机指标计算。

 2.2阻抗匹配利用电阻构成的T 型或П型网络实现集总参数衰减器,通常情况下,衰减量是固定的,且由三个电阻值决定。

两种电路拓扑下图所示。

图中Z 1、 Z 2是电路输入端、 输出端的特性阻抗。

T 型功率衰减器; π型功率衰减器12()()10lg ()P mW A dB P mW=(a )(b )Port ‐2 P2Port ‐1 P1 ()()()21P dBm =P dBm -A dB对衰减器输入而言,输入阻抗要与信号源的输出阻抗匹配;对衰减器输出而言,输出阻抗要与负载阻抗匹配。

衰减器设计

衰减器设计

Lumped-components
Ctrl+R旋转 器件
Simulation-S_param
练习:设计10dB П型同阻式(Z1=Z2=50Ω)固定衰减器。
A 1010 1 Rs Z 0 2 1 R p1 R p 2 Z 0 1
3. T型异阻式
A 1010 R 2 Z1 Z 2 p 1 a 1 Rs1 Z1 Rp 1 Rs 2 Z 2 a 1 R p 1 1 Z1 Z 2 s 2 1 1 a 1 1 R p1 Z 1 R s 1 1 1 a 1 1 R p 2 Z 1 R 2 s
例子:测衰减器在30MHz-3198MHz的插损、驻波和回损。
(1)按《菜单》按钮,选择扫频方案1。 (2)在主菜单下设置初始频率(30MHz)、频率间隔(39.6MHz)和终止频率 (3198MHz)。 (3)在主菜单下按〖↓〗键将光标移到《测:A B》下, 按〖→〗或〖←〗键使A下为 《插损》,B下空白。 (4)接法如下图,为了衰减器能直接对接以减小测试误差,可先将两个衰减器对接 起来,再通过双阴与接到A口的电缆接上,然后按【执行】键完成直通校正。
3 衰减器的主要用途
(1)控制功率电平: 在微波超外差接收机中对本振输出 功率进行控制,获得最佳噪声系数和变频损耗,达到最佳 接收效果。在微波接收机中,实现自动增益控制,改善动 态范围。 (2) 去耦元件: 作为振荡器与负载之间的去耦合元件。 (3) 相对标准: 作为比较功率电平的相对标准。 (4) 用于雷达抗干扰中的跳变衰减器: 是一种衰减量能 突变的可变衰减器,平时不引入衰减,遇到外界干扰时, 突然加大衰减。

激光器功率衰减规律

激光器功率衰减规律

激光器功率衰减规律激光器功率衰减是指激光器输出功率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现象。

这个规律在光通信、激光加工以及医疗等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从激光器功率衰减的原因、衰减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激光器功率衰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衍射和吸收。

衍射是指光线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的弯曲现象,导致光束的扩散,从而使功率减小。

吸收是指光线在传输过程中被介质吸收的现象,其中包括散射、吸收和散射等过程。

这些过程都会使激光器的输出功率逐渐减小。

激光器功率衰减的规律可以用指数衰减模型来描述。

根据这个模型,激光器功率衰减与传输距离呈指数关系。

也就是说,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将以指数形式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衍射和吸收等因素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积累,从而导致激光器的功率衰减。

然而,激光器功率衰减并不仅仅受到传输距离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激光器的波长。

不同波长的激光器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衍射和吸收,从而导致功率衰减的差异。

另外,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和传输介质的特性也有关系。

不同介质对激光的吸收和散射程度不同,因此会对激光器的功率衰减产生影响。

为了降低激光器功率衰减,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可以选择合适的激光器波长。

根据传输介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可以减小衍射和吸收的影响,从而降低功率衰减。

其次,可以采用光纤放大器来增强激光器的输出功率。

光纤放大器可以在激光器输出前或传输过程中增加光信号的强度,从而抵消功率衰减的影响。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应用,还可以采用光纤补偿技术来补偿功率衰减。

激光器功率衰减是激光器输出功率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现象。

衍射和吸收是导致功率衰减的主要原因,其规律可以用指数衰减模型来描述。

除了传输距离外,激光器的波长和传输介质的特性也会对功率衰减产生影响。

通过选择合适的波长、使用光纤放大器以及采用光纤补偿技术等措施,可以降低激光器功率衰减,提高激光器的传输效果。

衰减器原理及其设计

衰减器原理及其设计

衰减器原理及其设计
衰减器原理及其设计
衰减器广泛地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它的主要用途是:
(1)调整电路中信号的大小;
(2)在比较法测量电路中,可用来直读被测网络的衰减值;
(3)改善阻抗匹配,若某些电路要求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负载阻抗时,则可
在此电路与实际负载阻抗之间插入一个衰减器,能够缓冲阻抗的变化。

通常,衰减器接于信号源和负载之间,衰减器是由电阻元件组成的四端网络,它的特性阻抗、衰减都是与频率无关的常数,相移等于零。

实际应用中,有固定衰减器和可变衰减两大类。

1、固定衰减器的设计常用的固定衰减器有L 型、T 型、X 型和桥T 型等几
种结构,其电路形式和计算公式见表5.1-16。

注:RC 为特性阻抗;RC1、RC2 为两侧特性阻抗,B 为固有衰减值N=EB。

其中L 型属于不对称衰减器,主要用于阻抗匹配,而T 型、X 型、桥T 型属
于对称衰减器,主要用于衰减。

一端接地的衰减器称为不平衡衰减器;反之,
两端不接地的衰减器称为平衡衰减器。

例:设计一衰减器,匹配于信号源内阻RS-600 欧与负载电阻RL=150 欧之间,其衰减量为30DB。

解计算过程:
(1)因为RS、RL 不相等,所以选用一节倒L 型和一节对称T 型号组成衰
减器,如图5.1-19A 所示
倒L 型电路计算:
(2)T 型电路计算:由于总衰减量为30DB,所以T 型衰减量为(3)电路简化:对设计电路进行变换,进而得到简化电路,由图5.1-19A 变。

第4章功率衰减器介绍

第4章功率衰减器介绍

圆 形 截 止 波 导
图 4-10截止式衰减器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4.3.2 1.
波导中平行于电场方向放置有一定衰减量的吸收片组成。
有损耗性薄膜或介质表面有—定电阻, 沿表面的电磁波电场 切向分量,将在薄膜或介质上引起传导电流,形成焦耳热损耗并
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只要控制衰减器衰减量 , 信号经过衰减
4.2.3 集总参数衰减器设计实例
例1:
设计一个5dB的T型同阻式(Z1=Z2=50Ω )固定衰减器。
1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步骤二: 利用ADS仿真衰减器特性。
图4-3 T型同阻式固定衰减器电路图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仿真结果如图4-4所示。
图 4-4仿真结果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例2: 设计10dBП 型同阻式(Z1=Z2=50Ω )固定衰减器。
-0.5 -1.0
dB(S(2,1))
-1.5 -2.0 -2.5 -3.0 -3.5 1.0 1.2 1.4
m1
m1 freq= 1.500GHz dB(S(2,1))=-1.775
1.6 1.8 2.0
X1 set to 0.01mA and X2 set to 100mA
freq, GHz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4.1.2 衰减器的基本构成
电阻是衰减器的一种基本形式 ,由此形成的电阻衰减网络
就是集总参数衰减器。
电阻材料被放置到不同波段的射频 /微波电路结构中就形 成了相应频率的衰减器。 衰减器设计的关键就是散热设计。 快速调整衰减器有两种实现方式:
①半导体小功率快调衰减器,如PIN管或FET单片集成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步骤二: 利用ADS仿真衰减器特性。

固定衰减器原理范文

固定衰减器原理范文

固定衰减器原理范文功率衰减器是一种用于调整信号功率的衰减器。

它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电压和电流相关的欧姆定律。

当信号通过功率衰减器时,其功率通过衰减器上的电阻元件被部分耗散掉。

根据欧姆定律,功率P等于电压V乘以电流I,功率衰减器通过增加电阻来减小电压和电流,从而降低信号的功率。

衰减器是一种用于调整信号强度的衰减器。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插入衰减器中的损耗元件来降低信号的幅度。

衰减器通常由固定的衰减元件和可变的控制电路组成。

可变控制电路用于选择不同的衰减系数,从而实现对信号强度的调节。

固定衰减器的主要特点是衰减系数是固定的,无法通过外部控制进行调节。

因此,它适合于需要稳定衰减系数的应用。

衰减器的衰减系数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

分贝是一种用于描述信号强度比的常用单位。

具体而言,衰减器的衰减系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衰减dB = 10 * log10(输入功率 / 输出功率)其中,输入功率是信号进入衰减器的功率,输出功率是信号通过衰减器后的功率。

通过选择合适的衰减器,可以实现不同的衰减系数。

固定衰减器通常使用精密电阻器作为衰减元件。

电阻器的阻值决定了信号的衰减量。

为了保证衰减器的稳定性和精度,通常使用高质量的电阻器来制作衰减器。

此外,还需要考虑衰减器对信号的回波损耗和插入损耗。

回波损耗是指信号在衰减器中反射的程度,插入损耗是指信号通过衰减器时发生的能量损耗。

为了减小回波损耗和插入损耗,可以在衰减器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取一些措施,例如优化布线和增加衰减器的长度。

衰减器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系统要求来确定。

衰减器的衰减系数、工作频率范围、回波损耗和插入损耗等方面都需要考虑。

此外,还需要考虑衰减器的耐压能力和温度特性等因素。

对于特殊应用需求,还可以选择带有特殊功能的衰减器,例如宽带衰减器、高功率衰减器和温度补偿衰减器等。

总结起来,固定衰减器是一种用于调节信号强度的电子设备。

它通过插入一定的损耗元件来减小信号的幅度。

衰减器的技术指标

衰减器的技术指标

衰减器的技术指标衰减器,是一种将信号的功率减小的器件,它在电子测试、通信和微波系统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衰减器的主要目的是减小信号的功率,并能够防止信号的反射和干扰,使信号在传输中能够保持稳定。

在衰减器的设计与选择中,需要注意不同的技术指标,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下面介绍衰减器的常见技术指标:频率范围衰减器的频率范围是指它能够工作的频率范围,通常以GHz为单位。

在选择衰减器时,需要确保其频率范围符合需求,以确保其性能和稳定性。

衰减值衰减值是衰减器将信号减小的程度,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

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的衰减值,因此在选择衰减器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相位稳定性衰减器的相位稳定性是指在不同的频率下,衰减器引起的信号相位变化的稳定度。

在一些应用中,相位稳定性比衰减值更重要,因此在选择衰减器时需要仔细考虑。

损耗损耗是指信号在通过衰减器时的功率损耗,一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

在设计和选择衰减器时,需要尽可能减小损耗,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反射损耗反射损耗是指信号在通过衰减器时发生反射所引起的损失,通常以分贝为单位表示。

反射损耗的大小与衰减器的设计和质量有关,通常要求反射损耗小于20 dB。

插入损耗插入损耗包括衰减器本身引起的损耗以及与衰减器配合使用的连接器和电缆引起的损耗。

在选择衰减器时,需要注意插入损耗的大小,以及连接器和电缆的损耗。

温度系数衰减器的温度系数是指其衰减值随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变化。

在一些应用中,需要考虑衰减器的温度系数,以确保其在不同的温度下表现稳定。

功率承受能力衰减器的功率承受能力是指其可以承受的最大功率级别。

在测试和通信应用中,需要选择功率承受能力足够大的衰减器,以避免超出其工作范围而出现故障。

以上就是衰减器的常见技术指标。

在选择和设计衰减器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来进行选择,以确保其性能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响,也就是说,与两端电路都是匹配的。设计衰减器时要考虑这一因素。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4.1.2 衰减器的基本构成 构成射频/微波功率衰减器的基本材料是电阻性材料。通 常的电阻是衰减器的一种基本形式 ,由此形成的电阻衰减网络 就是集总参数衰减器。通过一定的工艺把电阻材料放置到不同 波段的射频/微波电路结构中就形成了相应频率的衰减器。 如果是大功率衰减器,体积肯定要加大,关键就是散热设计。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 在许多场合要用到快速调整衰
A 10
(4-9)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4.2.3 集总参数衰减器设计实例
设计一个5dB T型同阻式(Z1=Z2=50Ω)固定衰减器。 步骤一: 同阻式集总参数衰减器A=-5dB,计算元件参
数:
10
A 10
2 Rp Z0 82.24 1 Rs1 Rs 2 Z 0 a 1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a )
(b )
( c)
图4-13 波导、 同轴和微带匹配负载结构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高功率微波矩形波导衰减器* 衰减原理:将微波功率通过衰减材料的吸收而转化为热量,因 此衰减材料的选择决定功率衰减量的大小。衰减液的选择主 要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衰减液介电特性能满足大衰减量要求; 2)波段内稳定的频响特性,以满足宽频带定量衰减; 3)具备良好的热传导性能,能迅速将微波衰减所产生的热量及 时从波导中传导出去。 4)对金属的腐蚀性小。 选择1%浓度硫酸钠溶液作为波导衰减器的衰减液。
损耗
工作频带是指在给定频率范围内使用衰减器,衰减量才能达到指标值。 由于射频/微波结构与频率有关 ,不同频段的元器件 ,结构不同,也不能
通用。现代同轴结构的衰减器使用的工作频带相当宽 ,设计或使用中要
加以注意。 衰减器是一种能量消耗元件,功率消耗后变成热量。可以想象,材料结构 确定后,衰减器的功率容量就确定了。如果让衰减器承受的功率超过这 个极限值,衰减器就会被烧毁。设计和使用时,必须明确功率容量。 回波损耗就是衰减器的驻波比,要求衰减器两端的输入输出驻波比应尽 可能小。我们希望的衰减器是一个功率消耗元件 ,不能对两端电路有影
有损耗性薄膜或介质表面有 —定电阻,所以沿其表面的
电磁波电场切向分量 ,将在其上引起传导电流 , 形成焦 耳热损耗并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 只要控制衰减器衰减量,信号经过衰减器后就被减弱到 所需电平。 分为固定式和可变式。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吸收片的位置和面积固定不变
通过传动机构来改变衰减片的位置或面积, 实现衰减量的改变 吸收片沿横向移动的衰减器,在吸收片移到 电场最大处,吸收的能量最多,衰减量最大,在 贴近窄壁时衰减量小 片的位移可由外附的机械微测装置读出, 它 与衰减量的关系需应用实验方法借助于精密 的衰减标准作出定标校正曲线。 衰减量与旋入波导内的面积成正比。 起始衰减为零分贝,此时不影响波导内波的 传输。 在刀片旋入时,由于不附加任何支撑物于波 导内,因此,输入驻波比很接近于1。 设计合适的刀片形状可以实现衰减量与机械 转角或深度读数之间接近线性关系。 少量电磁能量从波导中漏出。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a11 a12 a21 a22 s11 a11 a12 a21 a22
衰减量为 20lg|s21|(dB), A 端口匹配 10 a11 a12 a21 a22 10 10lg|s11|=-∞ s22 a11 a12 a21 a22 2 R p Z 0 1 2 s21 a11 a12 a21 a22 1 Rs1 Rs 2 Z 0 2(a11a22 a12 a21 ) 1 s12 a11 a12 a21 a22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刀型衰减器*
*沈长圣等. 高功率矩形波导可调衰减器的仿真设计与实验. 东南大学学报. 2008,38(4)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不同形状聚四氟乙烯外壳的衰减器对电压驻波比的影响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衰减量与插入深度的仿真曲线
电压驻波比与插入深度的仿真曲线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高功率微波衰减器装置
aR
a P
S1
1 Rs1 0 1
0 1
a衰减器
1 1 / R p
0 1 Rs1 1 Rs1 1 1 / R 1 0 1 0 1 p 1 Rs1 / R p 2 Rs1 Rs21 / R p 1 Rs1 / R p 1/ Rp s11 s12 a11 a12 s s 21 22 a21 a22
(2)去耦元件: 作为振荡器与负载之间的去耦合元件。 (3)相对标准: 作为比较功率电平的相对标准。 (4)用于雷达抗干扰中的跳变衰减器 : 是一种衰减量能 突变的可变衰减器,平时不引入衰减,遇到外界干扰时,突然 加大衰减。
(5)有效抑制天线副瓣:在自适应阵列天线中,每路信 号的幅度和相位通过放置在功率放大器前的衰减器和移相器 独立调节和控制,从而天线波束能够实现电扫描的功能。
1 E入 吸收片1 E入 E|cos E出 E|cos 2 Ⅲ Ⅱ 输出段
Ⅰ 输入段
旋转段


吸收片2 旋转段 吸收片3 输出段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4.3.3 微带型衰减器 在微带线的表面镀膜一层电阻材料即可实现衰减 , 也可用涂覆方法实现衰减。近代常用吸波橡胶材料,将 其裁剪至合适尺寸,用胶粘到电路上。在微波有源电路 的调整中,会用到吸波材料消除高次模、 谐杂波影响, 控制组件泄露等。 4.3.4 匹配负载 匹配负载是个单口网络,实现匹配的原理与衰减的 原理相同。通常 , 衰减器是部分吸收能量 , 匹配负载是 全吸收负载,而且频带足够宽。图4-13是波导、同轴和 微带三种匹配负载结构的示意图。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2. П型同阻式(Z1=Z2=Z0,取Rp1=Rp2)
A 10 10 1 Rs Z 0 2 1 R p1 R p 2 Z 0 1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4.2.2 异阻式集总参数衰减器 设计异阻式集总参数衰减器时 ,级联后要考虑阻抗 变换。下面分别给出两种衰减器的计算公式。 1. T型异阻式
Rs1 Z1 Rp Rs2 Z2 Z1 Rp 1 Rs Rp 2 Z2
(a )
(b )
图 4-2 功率衰减器 (a) T型功率衰减器; (b) Π型功率衰减器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4.2.1 同阻式集总参数衰减器
同阻式衰减器两端的阻抗相同,即Z1=Z2,不需要考虑
阻抗变换。 直接应用网络级联的办法求出衰减量与各电阻值的
减器。这种衰减器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 ,一是半导体小功率快
调衰减器,如PIN管或FET单片集成衰减器; 二是开关控制的电 阻衰减网络,开关可以是电子开关, 也可以是射频继电器。下
面介绍各种衰减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4.1.3 衰减器的主要用途 衰减器有以下基本用途:
(1)控制功率电平 : 在微波超外差接收机中对本振输出 功率进行控制,获得最佳噪声系数和变频损耗,达到最佳接收 效果。在微波接收机中,实现自动增益控制,改善动态范围。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在大衰减比小的加工优势: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4.3 分布参数衰减器
4.3.1 同轴型衰减器 1. 吸收式衰减器:内外导体间电阻性介质填充、内导
体串联电阻和带状线衰减器转换为同轴形式。衰减量的大
小与电阻材料的性质和体积有关。
(a )
(b )
( c)
图 4-9 三种同轴结构吸收式衰减器 (a) 填充; (b) 串联; (c) 带状线
10 2 Z1 Z 2 Rp 1 a 1 Rs1 Z1 Rp 1 a 1 Rs 2 Z 2 Rp 1
A 10
(4-8)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2. П型异阻式
10 1 Z1 Z 2 Rp 2 1 1 a 1 1 R p1 Z 1 R s 1 1 1 a 1 1 Rp2 Z 1 R s 2
赵紫正等.高功率微波矩形波导衰减器的设计与实验.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10,24(9)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衰减器CST计算模型
衰减量计算结果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8为波导衰 减器 9为温度传 感器 10为直流 水泵 11为流量 传感器 12为螺旋 板式换热 器 13为水箱 14为控制 电路 15为硅胶 管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2. 截止式衰减器:用截止波导制成,它是根据当工作 波长远大于截止波长λc时,电磁波的幅度在波导中按指数规 律衰减的特性来实现衰减的。
圆 形 截 止 波 导
l 输 入 同 轴 线 输 出 同 轴 线
圆 形 截 止 波 导
图 4-10截止式衰减器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4.3.2 波导型衰减器 1. 吸收式衰减器 在波导中平行于电场方向放置具有一定衰减量的吸收 片组成的。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衰减量与插入深度的实验曲线
电压驻波比与插入深度的实验曲线
第4章 功率衰减器
2. 极化吸收式衰减器: 是一种精密衰减器,由三 段波导组成。两端是固 定的过渡段,中间是可以 转动的圆柱波导。 在每段波导中部沿轴向 放置厚度极薄的能完全 吸收与其平行的切向电 场的吸收片。 圆柱波导旋转的角度θ 可以用精密传动系统测 量并显示出来,角度的变 化也就是极化面的变化。
若 P1 、 P2 以分贝毫瓦( dBm )表
示,则两端功率间的关系为
1 P1 功率衰减器 A(dB ) 2 P2
P2(dBm)=P1(dBm)-A (dB) 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