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音诗案例
《海滨音诗》教学实录及反思教案.doc

《海滨音诗》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内容】一、歌曲《大海啊,故乡》《天蓝蓝海蓝蓝》二、欣赏《白帆》、《海滨音诗》【教学目标】1、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表现《天蓝蓝海蓝蓝》2、通过欣赏不同的作品感受大海的变幻多姿,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的情感3、在丰富的音乐活动屮了解大海,感受大海的音乐形彖,体验音乐的表现力【教学重点】教唱歌Illi:《大海啊,故乡》【教学难点】分析、表现歌曲【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人蓝蓝海蓝蓝》—、导入1、师:刚刚播放的是一首什么歌曲?听了这首曲子,使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答:“歌曲将我带进了一片蓝色的无边无际的大海边”;“让我仿佛看到了渔民们在大海上与大风大浪作斗争的场面”;“使我仿佛见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但我觉得大海有时也有温柔的一面,就象慈祥的母亲。
……)2、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宾丰富,这是一首关于大海的歌1111,大海它不仅仅像大家所描绘的美丽、壮观,更是宽阔无垠、变幻无穷,大家想不想走进大海的世界,去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呢?(想)好,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走进大海的世界,首先,请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关于大海的诗作。
[让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看一些关于大海的诗作,为学生课后的诗歌朗诵做好准备。
]二、演唱比较分析1、《大海啊,故乡》⑴ 欣赏《大海啊,故乡》全曲,投影大海的训面与诗旬。
师解说:歌曲是作曲家王立平创作于1983年,是电视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词以“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表现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的真挚感情。
师:这首歌喜欢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那我们就一起学吧。
⑵ 播放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强弱规律和旋律起伏的特点,教师随旋律打岀强弱拍子。
提问:这是几拍了歌曲?(三四拍)[教师用铃鼓随旋律打出节拍时,学生用打击乐也跟着拍了出来,学生的兴趣,课堂的气氛一下了高涨起来,比预想的效果好。
八年级音乐教案海滨音诗—音乐欣赏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课题:海滨音诗—音乐欣赏班级:姓名:课型:新授课主备:叶苏标审核:备课时间: 2014.3.23 上课时间:第七周学习目标:欣赏歌曲《海港之夜》重在感受其浓郁的俄罗斯音乐风格和水手们热爱大海和亲人的深情,体验男声合唱独特的音色和艺术魅力。
学习重点:欣赏《海洋和辛巴德的船》前要对作者、作品及管弦乐队作简单的了解。
学习难点:根据自己的感受,结合音乐要素,尝试描述乐曲表现的情景。
学教过程:1.《海港之夜》这首具有浓郁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的歌曲,描绘了海风吹拂、歌声轻吟的宁静的海港之夜,表现了即将出征远航的水手热爱生活的情感。
歌曲为小调式、抑扬格、单二部曲式,旋律多处采用六度、七度大跳,巧妙地将进行曲与抒情歌曲的特点糅合在一起,既深情流畅又明快有力。
主歌部分节奏富有弹性,旋律起伏而动荡,描绘了海港的夜景,采用独唱形式;副歌部分旋律悠长而深情,表现了即将离去的水手向亲人和海港挥手告别的情景,第一遍为重唱,第二遍为合唱,使人联想起开始一名海员拉着手风琴在歌唱,后来海员们逐渐加入重唱、合唱的场面。
2.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是根据同名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创作的,由四个乐章组成,《海洋与辛巴德的船》是其第一乐章。
这一乐章在内容上和航海探险勇士辛巴德数十年七次出海探险,历尽千辛万苦与大自然、野兽搏斗的故事有关,但作曲家没有对具体情节进行描述,而是着重刻画了大海的形象。
该乐章为E大调,快板,省去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3.音乐常识之音乐的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由这些基本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中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要素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节拍的快慢程度。
曲式音乐作品的排列形式,也就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布局。
八年级音乐教案 海滨音诗—踏浪

灌云县沂北中学“四步四学”导学案八年级音乐备课组课题:海滨音诗—踏浪班级:姓名:课型:新授课主备:叶苏标审核:备课时间: 2014.3.16 上课时间:第六周学习目标:体会不同的节拍、节奏和旋律,表现了热爱大海、热爱自然的共同情感。
学习重点:了解“校园歌曲”的相关知识。
学习难点:对比先视唱歌曲中重复与变化重复的地方;念念、唱唱的典型节奏,还可以用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学教过程:1.练声2.歌曲解析《踏浪》原为台湾电影《我踏浪而来》的主题曲,因其轻快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浪漫气息,很快成为一首广为流传的校园歌曲。
歌曲为小调式、四四拍、单二部曲式结构。
全曲贯串的节奏,旋律多级进与小跳,多重复与变化重复,简洁朴实、朗朗上口。
结尾音区提高,变为平行六度为主的两个声部,歌词全为“啦”,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庄奴(1922- )台湾著名词作家,原名王景羲。
著名歌星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垄上行》以及费翔演唱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等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都是庄奴作词。
50多年来,他写了3000多首歌词,成为中文流行乐坛的一个奇迹。
古月与庄奴的搭档被称为台湾歌坛上的“黄金组合”。
他俩曾合作了20年之久,写下了《海韵》《踏浪》《千言万语》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3.音乐常识之组曲组曲(Suite)它是“继续”“连续”之意,由若干器乐曲组成的套曲,其中各曲有相对的独立性。
组曲有古典、近代之分。
古典组曲又称“舞蹈组曲”,兴起于十七到十八世纪之间,它采用同一调性的各种舞曲连接而成,但在速度和节拍等方面互相形成对比,如巴赫的古钢琴组曲。
近代组曲又称“情节组曲”,兴起于十九世纪,从歌剧、舞剧、戏剧音乐或电影音乐中选若干乐曲编成。
有的组曲系根据特定标题内容或民族音乐素材写成,如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的《舍赫拉查德》、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捷克组曲》等。
达标检测:课后作业:了解管弦乐团的配置。
海滨音诗 教案

海滨音诗教案教案标题:海滨音诗教案一、教学背景和目标:1.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欣赏音诗,以及对其中的诗意和情感进行品味和表达而设计的。
2.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音诗以及音诗的特点;- 学生能够欣赏并理解《海滨音诗》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表达来创作一首简单的音诗。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向学生展示美丽的海滨景色,并引导学生分享对海滨的印象和联想。
- 引出音诗的概念,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音诗。
2. 了解音诗(10分钟):- 解释音诗的定义:音诗是一种将文字以语音和音乐相结合的形式表达的诗歌。
它通常使用有规律的韵脚,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 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音诗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让学生听诵并感受其中的音乐美。
- 引导学生讨论音诗与普通诗歌的不同之处,并与学生共同总结音诗的特点。
3. 欣赏《海滨音诗》(15分钟):- 分发并播放《海滨音诗》的音频或视频作品,让学生静听欣赏。
- 让学生用几个关键词或短语记录下他们对作品的感受和印象。
-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印象,帮助他们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4. 创作简单的音诗(20分钟):- 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音诗创作例子,如选择一段音乐或节奏,然后在上面加上自己的文字。
-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主题,然后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音诗。
-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并提供鼓励和意见。
5. 总结和展望(5分钟):-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的内容,强调音诗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 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创作音诗,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
三、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欣赏音诗和创作音诗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能够就音诗的特点和意境做出简要的描述和表达。
3. 学生能够创作一首简短的音诗,展示对音诗形式的理解和运用。
《海滨音诗》音乐课堂实录与反思教案

《海滨音诗》音乐课堂实录与反思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掌握旋律线条,节奏与作品内容之间的联系,体验音乐的表现力,了解音乐是如何表现大海的。
2、欣赏、对比、分析两首歌曲,体验平静的海与汹涌的海的音乐表现方式、方法,从而理解速度、力度对于表现作品的作用。
3、欣赏《海滨音诗》感受大海的变幻多姿,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的情感,感受小提琴曲的艺术特征。
[过程与方法]:1、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尝试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大海。
2、通过演唱、欣赏、对比、分析、感受以及探究性音乐活动,了解音乐是如何塑造大海形象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以大海为主题的文学、绘画、音乐作品中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大海的艺术活动。
2、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了解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获得”人生就象大海”的感悟,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从而更加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感悟音乐世界中的大海,并通过实践活动去学习。
表现大海,塑造大海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与作品内容的联系。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伴随着和谐的音乐,组织学生进入课堂。
板书课题——海滨音诗[课件一]海洋风光欣赏课件转换师:(情不自禁地)“大海真美啊”湛蓝湛蓝的大海,我看到了你——那微波起伏,那无边无际,那深不可测,我惊叹!那海水拍岸的涛声,扣人心弦,令我震撼,那海天相接的一线,充满希望,使我痴迷,那湛蓝而又起伏的大海啊,让我向往!师:同学们,你们向往大海吗?生:(七嘴八舌地)向往。
师:老师不可能把大家带到海边,不过,我们可以在音乐的氛围中领略大海的美。
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
(设计意图:多感观刺激,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二、主体课程[课件二]《大海啊,故乡》MTV师:会唱的同学可以轻声地跟唱。
生:边欣赏边跟唱。
师:看来许多同学对这首歌都比较熟悉了,那么我们也来试唱一遍,同学们可以看着课本,老师给你们伴奏。
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海滨音诗》第一课时表格式教案附教学反思

苏少版八年级(下)《海滨音诗》第一课时教课方案课题海滨音诗1、用优美、连续的声音背唱歌曲《海洋呀故土》,表达对海洋、故土和妈妈深沉、诚挚的感情。
教课目的2、有感情地朗颂《听潮》感觉文学作品与音乐作品联合的美感。
3、赏识小提琴独奏《海滨音诗》,童声合唱《白帆》,进一步感觉不一样风格的作品从不一样侧面表现海洋及与海相关的情形。
教课要点歌曲《海洋呀故土》的学习教课难点歌曲中的节奏掌握;背唱、视唱及歌曲音色的掌握。
教课方法、手段讲解、议论、视唱、表现、剖析教课内容教课方法一、活动导入新课:1、情境创建:同学们今日很快乐能和大家一同渡过美好的发问音乐光阴,第一让我们来做个游戏。
大家可能都看过足球比赛,在竞赛现场会有好多观众为运动员加油时造的人浪。
有创建情境同学知道人浪是怎么做出来的呢?4、在老师的指导、示范下,学生制造人浪。
示范5、为人浪配上海浪声。
活动6、导入新课:海洋,容纳百川,凝集一体。
海洋,深沉庄讲解重,风采宏伟。
它时而寂静安祥,让人暇想万千;它时而波浪汹涌,让人心声敬畏。
古今中外有太多的艺术家教用他们的艺术作品来表现海洋,今日就让老师和大家一起用音乐走进海洋,去倾听那感人的海滨音诗吧。
学二、新课教课:过1、第一让我们一同演唱一首歌曲,出示课题,引入歌曲《大海呀,故土》。
程2、请同学们谈谈拍号及含义、强弱规律。
发问3、出示节奏: 3/4 X X X XXX 练习4、边学习指挥图式边朗诵,注意指示强弱。
5、在本来的节奏上加上附点练习:3/4X X。
XX X ----6、再对上边的节奏进行改变,再练习。
3/4XX X 。
XX XX X -----7、请同学们在这首歌曲的曲谱上找出有几处出现了这样的节奏型呢?示范8、老师来示范,请同学们思虑这样的节奏型在歌曲中有什赏识么样的作用?它旨在表现海洋的什么形态呢?9、老师范唱,同学们初步感觉作品,并在间奏等处为歌曲加上人浪。
10、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这首歌曲向我们诉说了什么?(将海洋比作母亲,表达了对海洋故土的热爱 )。
《海滨音诗》教学设计六.doc

《海滨音诗》教学设计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歌《鼓浪屿之波》2、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准确的唱好这首歌,在优美的旋律中充分感受音乐的美2、体会海峡两岸的人民盼团圆,盼统一的思想内涵。
3、通过欣赏,感受人们对大海的赞美与热爱。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深情的演唱《鼓浪屿之波》,注意歌曲的乐句以及弱起节奏。
教学用具:钢琴、电脑教学过程:一、课前音乐:播放海浪声及图片(幻灯片1)二、导入师:同学们,刚才上课之前大家听到了什么声音,看到了什么画面啊?生:海浪,大海。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倒过海边吗?生:……师:我请一位同学来谈一谈,你对大海的感觉。
生:……师:大海是宽广美丽的,给人一种雄伟深邃的感觉。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领略一下大海的风情!出示课题(幻灯片2)三、新授㈠、学唱《鼓浪屿之波》①导入:我国的沿海有许多美丽的岛屿,今天我就带大家去游览一个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
播放视频《鼓浪屿之波》(幻灯片3)②介绍:鼓浪屿、日光岩、基隆港.(幻灯片4、5、6)师:同学们都看出来了,我们刚才游览的地方就是鼓浪屿,那你们知道,这个地方有那些风景,那些特色呢?生:……师: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在鼓浪屿上,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架钢琴,因此它被称为“钢琴之岛”、“音乐之乡”。
在这个岛上有着许多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因此它又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
而且,大家看到,这个岛面积很小,上面的居民外出一般都是步行,在岛上看不到任何车辆,所以,它还被称为“无轮之岛”。
鼓浪屿上还有许多风景名胜,比如说,刚才歌曲中提到的“日光岩”它是鼓浪屿的第一高峰,当天气非常晴朗,海面上没有雾的时候,站在日光岩顶端,你就可以看到与之隔海相望的台湾第二大港:“基隆港”。
“基隆港”因为形状像鸡的笼子,所以取名为“基笼港”③欣赏歌曲《鼓浪屿之波》,感受歌曲的情绪与音乐风格。
师:刚才我们已经随着歌声游览了这个地方,后面那首动听的歌曲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
《海滨音诗》教学设计一.doc

《海滨音诗》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演唱《大海啊故乡》2、欣赏《白帆》、《海港之夜》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演唱《大海啊故乡》,掌握其中的典型节奏型。
2、聆听《白帆》和《海港之夜》,感受大海的美丽多姿和人们热爱大海的情感,体验两首歌曲表现大海的不同角度和音乐要素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感受三首歌曲的不同表现手法四、教学难点分析歌曲,表现歌曲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老师今天从家乡带了一些东西给你们,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你听到了什么?生:海鸥、海风、海浪……生:一边看相关大海图片,一边欣赏《大海啊,故乡》的旋律。
师:同学们,地球表面70%左右是海洋,而巧的是人的身体70%也是水分,包括我们吃的盐也是从…生答(大海)。
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二)欣赏演唱《大海啊故乡》师:先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这首歌是几拍子的歌?(2)这首歌的主要节奏型?(3)你觉得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情绪?生:三拍子。
师: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生:强、弱、弱。
师:我们一起复习它的指挥方法。
生:练习。
师:这首歌主要节奏型是什么呢?生:……师:指导学生注意歌谱中的第一到第六小节有什么特点?师:3/4 (板书)请一个学生读一下。
生:读。
师:纠正,并让学生一起读一下。
师:这种节奏型像什么?(用线条画出节奏的疏密)生:海浪的声音。
师:对,这也是作者王立平先生的作曲的意图。
那么你觉得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情绪?生:表达了作者对大海、故乡、母亲的真挚感情。
师:小结,并让学生划好拍子听老师范唱。
师:弹琴范唱,生听。
师:这首歌好听吗?想学吗?生:想生:练习唱歌谱,并提出问题。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师:我们一起跟琴来把歌谱唱一下。
注意反复部分。
生:唱歌谱。
师:让学生注意坐姿。
师:我们来听一听原唱,可以轻声跟唱,看一看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课:海滨音诗
教学目标
1.欣赏童声合唱《白帆》,小提琴曲《海滨音诗》和交响组曲《海洋和辛巴德德船》,感受大海的变幻多姿,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的情感,感受小提琴和交响组曲的艺术特征。
2.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尝试用演唱,律动,朗诵等形式创作,表现大海。
教学重点
1.歌曲的欣赏
2.学生的活动
教学难点
1.《海洋与辛巴德德船》的理解与欣赏
2. 学生的创造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蓝色的布两片,《海燕》的朗诵稿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很有激情的朗诵:你见过大海吗?你听过大海的涛声吗?大海是那样宽阔无垠,变幻无穷。
生命源于海洋,音乐源于生命。
那奔腾不息的大海,其实也是我们激情澎湃的心海。
师:其实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描写大海的文章有很多,比如说曹操的《观沧海》。
(出示幻灯片,)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作者通过写秋天的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比如说林则徐的名言(出示幻灯片),(要求学生有感情的齐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并说明这
句话的意义。
)
三、欣赏歌曲《海滨音诗》
1,师:那么在我们音乐的殿堂里也有许多描写大海的作品,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欣赏《海滨音诗》,感受小提琴所表现出大海的魅力。
要求:歌曲由几个部分组成。
2,学生聆听乐曲(出示音乐),教师通过身体语言表达乐曲的段落的变化,还有中断的模进和后段的杨抑。
(学生第一次欣赏音乐,对音乐理解的不是很深刻,教师通过身体,面部表情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的理解音乐,让学生能够听得懂音乐,自觉的进入音乐世界中,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
3,学生分析乐曲。
(出示幻灯片)
秦咏诚曲,作于1962年。
是一首以大海为背景,借物咏怀的音乐诗篇。
乐曲为大调式,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段在微微起伏的波浪式音型的伴奏下,小提琴奏出如歌如诉的抒情性主题,旋律时高时低、盘旋回转,象是敞开心灵向大海的尽情地倾诉;中段运用了不同调性模进展开的手法,活跃而有激情,抒发了人民的理想,以及象大海一样的胸怀;后段的华彩乐段扬中有抑,别具一格;最后,乐曲在主题再现中,充满沉思和遐想地结束。
4,视唱第一主题(出示歌谱)
(学生听一遍。
然后老师弹一句,学生唱一句。
之后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唱一遍。
)
四,欣赏交响组曲《海洋与辛巴德的船》
1,由《天方夜谭》的故事引出俄国德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创作了交响组曲《天方夜谭》。
2,教师用简洁明了,学生易懂的语言介绍——组曲。
3,欣赏交响组曲《天方夜谭》第一乐章《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的的引子和呈示部。
师:作品家是怎样利用音乐来讲故事的呢?
要求:欣赏的时候特别注意,音乐的开头是怎样来描写残暴凶恶的暴君形象的,最后又是怎样描写辛巴德德小船行驶在平静德海面上,逐渐消失在远方的。
(学生欣赏乐曲。
)
4,师生共同来分析歌曲。
(1)第一乐章“海洋与辛巴德的船”。
开始的引子中是阴沉威严的沙赫里亚尔主题
(2)小提琴独奏的富有东方幻想色彩的舍赫拉查德主题。
(3)播放幻灯片,依次出现不同颜色的海和船行驶过后激起的浪花,于此同时倒好磁带,播放呈示部主部的音乐
(4)播放呈示部副部第一旋律,第二旋律,展开想象。
学生讨论此时音乐表现什么样的形象,并用语言表述。
教师鼓励。
五,欣赏童声合唱《白帆》
1,教师直接点题欣赏童声合唱《白帆》
要求:(1).感受乐曲的情绪,并说说能联想到那些画面。
(2).听出乐曲的结构
2,学生欣赏歌曲。
第一段整体聆听,感受音乐。
第二段随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也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3,学生分析歌曲。
(出示幻灯片)这是一首天真、柔美的童声二部合唱,描绘了白帆在蓝色海面上飘荡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少年儿童祝白帆乘风远航,又带着欢乐回到身边的美好愿望。
歌曲为大调式、单二部曲式,前段较为活泼,后段较为抒展;两声部以大小三度的和音为主,和谐而动听。
4,跟随音乐演唱歌曲。
鼓励学生做律动。
六,比较欣赏
出示幻灯片学生听歌曲,并完成表格。
(平静的大海选用音乐《海滨音诗》第一主题,波浪滔天的大海选用音乐《海洋与辛巴德的船》
呈示部副部第二旋律。
)
七,活动与创作
学生分四组创作、排练、表演大海,并相互评价。
1,平静的大海;
2,暴风雨中的大海;
3,海燕(为诗歌《海燕》配乐朗诵);
4,歌唱大海。
要求:突出主题,紧扣大海;
展开想像,大胆创编;
形式多样,提倡创新。
鼓励学生创作,并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
由学生间相互的评价。
(教师给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学生各一片蓝色的布,启发学生听音乐抖动手中的布,其余的学生可用身体来表示,给第一组音乐是《海滨音诗》的第一段,第二组给音乐是《海洋与辛巴德的船》呈示部第二旋律;第三组学生朗诵《海燕》,发给学生《海燕》的朗诵稿,为之配音乐是贝多芬《命运》;第四组唱大海相关的歌曲,先列出相关的歌曲名,之后由会唱的同学演唱。
最后大家齐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八,小结并结束教学
教师配乐并有感情的:大海诗宽阔无垠、变幻无穷的,表现大海的音乐也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让我们热爱大海,热爱生活吧,共同歌唱大海的美丽多姿,一起歌颂大海的胸襟吧。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发现,欣赏课上,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可以做到聆听,如果不是自己所感兴趣的范围,很多的同学会不听,做自己的事情,更有甚者出现烦躁的情绪,特别是那些“纯音乐”的欣赏,教师基本上就唱“独角戏”了,应和者寥寥无几,更别说参与者了,学生都躲之不及,教室中空气凝固,让人窒息的感觉……后来在无意中,学生诉苦,才方之原因。
一句话:没有听懂。
所以在欣赏课中如何让学生感兴趣,首先我认为得让学生听懂音乐。
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运用一切的方法,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听懂音乐。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在欣赏《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的时候,当学生听出了暴君形象的音乐,听出舍赫拉查德
的音乐形象时,是那样的兴奋得告诉我,我听出来,我听出来了……那种满足,那种自豪感,那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我也被学生所感染。
而我所做的就是层层深入,慢慢铺垫,先介绍故事,在讲故事的时候,也是让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的时候,然后介绍组曲,明白今天听的只是其中的一段,让学生产生好奇,音乐是怎样来表现故事的呢?吊足了胃口,然后欣赏音乐。
欣赏音乐的时候,先整体,再分层,配些画面,帮助学生展开想像的空间,也如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自然明了。
当学生能够听懂音乐,对音乐的理解就更进了一层,从而积累了感受与鉴赏的经验。
第二,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喜欢上欣赏课。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外。
最重要的就是被尊重的需求。
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和社会的肯定,获得成就感。
成就感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的满足。
也就是说,当人在学习上或工作中取得成功,愿望达到时产生的满足感。
如果由于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更加强了这种感受,并会产生继续追求满足的需要,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或工作的兴趣和动机,促使人们再次去获得成功。
而在本节课中,我通过欣赏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当学生在歌唱,表演,创编活动表现得非常好,我给予的往往不是“表扬”而是“欣赏”。
学生最直接的成功体验来自教师的信任与赏识。
表扬是馈赠,是“我”与“他”的关系,而欣赏才是平等的交流,是“我们”的情感共鸣;表扬是价值判断,而欣赏是审美价值。
欣赏更易于通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乐。
因而,对于学生中的某一闪光点,最重要的不是堂而皇之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激赏。
一次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激赏,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精神生活,让他们在理解、信任与赏识中主动学习,感受知识的奥妙、学习的乐趣。
音乐欣赏时,当学生能够听懂音乐时那种情绪体验就是一种成就感的体验,当他们满怀欣喜的看着我时,我微笑着轻微点头并面对他们竖起双手的大拇指;当他们在活动中合作完成了一个活动,我给他们一个“v”字型手势,并非常开心的说“太棒了!”;当一个性格内向,很少在学生面前表演的学生很艰难的独自完成歌曲的演唱,哪怕演唱的并不是那么的悦耳,我给的她(他)的是掌声,并告诉他(她):“看,你进步了,你现在能一个人独自唱歌了。
”
第三,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在本课中,教师的开头有激情的朗诵立即
引起学生的兴趣,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为本节课学生活动打下了基础,最后又在有感情的朗诵中结束本课,加上之前学生的活动,充分的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表现的快乐,合作的快乐,享受过程的快乐……情感得到充分的满足,将课堂推向了高潮,正如曲终而意未尽,学生还恋恋不舍。
此时的教师是最满足的,也是最有成就感的。
学生和老师的成就是互相的,真正的做到了教学相长。
本课中也有不如意的地方,如因课堂中的内容比较多而没有照顾全体学生的感受,已经感受有的学生因没有给机会让其展示而感到失落,这在课后一定要做好思想辅导工作,如有时候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素材找的不够充分等,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学习和改进,让自己适应现在的孩子,做他们喜欢的老师,努力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